关于日本都节、琉球调式成因及形成时期等问题的探讨.pdf_第1页
关于日本都节、琉球调式成因及形成时期等问题的探讨.pdf_第2页
关于日本都节、琉球调式成因及形成时期等问题的探讨.pdf_第3页
关于日本都节、琉球调式成因及形成时期等问题的探讨.pdf_第4页
关于日本都节、琉球调式成因及形成时期等问题的探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 于 日 本 都 节 、 琉 球 调 式 成 因 及 形 成 时 期 等 问 题 的 探 讨 徐 荣 坤 我们通常所说的五声音阶,是指由五度 相生链上相邻的五个音 do、re、mi、sol、 la 所组成的、 各音之间不包含半音音程的种 种调式音阶。我国汉、蒙、藏、壮、苗、瑶、 黎等民族, 以及蒙古、朝鲜、越南等邻国的 民族民间音乐中多用这类五声音阶。日本雅 乐中的吕调式(do、 re、 mi、 sol、 la)、 律调 式 ( sol、la、do、re、mi; re、mi、sol、 la、 do)、 俗乐中的民谣调式(田舍节) ( re、 mi、 sol、 la、 do ; la、 do、re、 mi、sol ) 也都属这类五声音阶。但是, 除了这种没有 半音的五声音阶外, 日本的俗乐中还有两种 含有半音的五声音阶,它们是都节音阶 ( 包 括 mi、fa 、la、si、do; si、do、mi、 fa、 la; la、si、do、 mi、fa 三种形态) 和琉球 音阶 ( 包括 do、 mi、fa、sol、si; fa、sol、 si、do、mi; mi、fa、sol、si、do 三种形 态)。这是两种极富日本特色的调式音阶。 结构和风格如此独特奇妙的日本都节音 阶和琉球音阶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是一个饶 有兴味并为许多音乐学家所关心瞩目的课 题, 在本文中, 笔者将首先简要地介绍一下 有关这个课题的已有的研究成果, 然后再谈 谈笔者自己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 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音乐学部本裕 造教授, 1994 年 4 月 21 日在武汉音乐学院 所作的 日本传统音乐的专题报告中,对 都节和琉球调式的构成问题曾作了扼要的 介绍。 据本教授称: “ 明治时代公元 1880 年 左右, 日本著名音乐理论家上原六四郎认为: 日本俗乐的音阶源于对西洋大小音阶的模 拟。 采用的具体方法是阳旋法和阴旋法 (详 见上原六四郎 俗乐旋律考 )。虽然用阳旋 法、阴旋法来解释日本俗乐的音阶因为例外 太多而影响了说服力,但上原六四郎作为著 名音乐理论家在日本音乐界有很大影响,所 以, 在日本的中小学音乐教材里至今还采用 阳旋阴旋的理论来阐述俗乐的音阶。本 世纪六十年代,东京艺术大学民族音乐学家 小泉文夫用以四度定弦和固定音 (即中心 音) 加变动音 ( 即经过音) 的概念来解释日 本音阶, 影响也很大” 。八十年代,本教授 本人 “ 将西洋音乐理论、中国音乐理论和日 本上原、小泉等人的阴化、阳化的理论结合 起来解释日本音乐的音阶” , 列出了下表用以 说明都节、琉球音阶的构成。 35 图 1. 本裕造制作 1994. 4. 16 于武汉 就以上简要的介绍来看, 笔者认为: 上 原六四郎的阳旋法、阴旋法之说, 实际上已 经触及到了都节、 琉球调式成因的根本所在, 只是还不够细密具体,需作进一步演绎。至 于把都节、琉球调式只是看作是 “ 源于对西 洋大小音阶的模仿” , 似未免对日本音乐家们 的大胆卓越的创造估价不足而言之过轻。小 泉文夫教授的四度中心音框格之说,实际上 只是揭示了都节、琉球调式中结构方面的某 一特点 (其实这一 “ 特点”在中国的五声性 七声徵调式、七声商调式、以及在西洋的大 小调式中都存在,并非都节、琉球调式所独 有), 因而并未真正触及这两种调式成因的根 本所在。本教授通过自己的研究,具体地 指出: 如将无半音五声音阶中的mi 和la 这 两个音阶降低半音, 即可将该音阶阴化为都 节音阶; 如将无半音五声音阶中的 do 和 sol 这两个音升高半音, 即可将该音阶阳化为琉 球音阶。此说清楚地阐明了如何将无半音五 声音阶构成都节、琉球音阶的具体途径,应 该说比上原的阳旋法、阴旋法之说前进了一 大步,更具体化了。但是,可惜的是本教 授未能更进一步地指出这种构成法的所以 然, 也就是说还没有点出都节、琉球调式形 成问题的要害都节调式和琉球调式是无 半音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作类似中国传统音 乐的 “ 宫 (do) 羽 (la) 交替” , 也类似西洋 音乐中同主音大小调交替的结果。 和本教授在武汉讲学的同年10 月, 我 国音乐学家李来璋先生在 比较音乐研究 刊 物上,发表了 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的异化体 都节与琉球调式 (音阶)一文, 总结出 了和本教授相近似的规律。 指出: “ ( 1) 若 将有半音五声音阶的日本都节音阶中的 fa 和 do 都升高半音,即可变成无半音五声音 阶, 反之, 若将无半音五声音阶中的 mi 和la 都降低半音, 就可转化成有半音的五声音阶 都节调式; (2) 若将有半音五声音阶的日本 琉球音阶中的mi 和 si 都降低半音, 即可变 成无半音五声音阶, 反之,若将无半音五声 音阶中的s和d都升高半音, 就可转化成 有半音的五声音阶琉球调式。 ”关于都节调 36 olo 式、琉球调式和无半音五声音阶的彼此关系 和构成法, 李来璋先生似乎说得更细一些。 李 文中还举了一些很有说服力的歌曲实例,这 是非常可贵的。但是,可惜的是李来璋先生 也没有进一步指出它们的所以然。而且,更 遗憾的是: 李来璋先生在总结都节、琉球调 式的成因时,竟把它们看作了是古代中日音 乐文化交流译谱过程中以讹传讹铸成的异化 体。李文中这样地说道:“ 在中日音乐文化 (尤其是隋唐以来) 的交流中, 中国有大量古 谱被带 ( 传) 入日本。由于那些 新声变 律 移宫犯调的古谱 ( 借字谱) 中的谱字 多义性未被揭示,故逐渐衍化成为一种 特殊有半音的五声音阶” 。 李文甚至这样 具体地认为:“ 从记谱法和译谱学的角度来 看, 其 ( 1) 的变化关系正是由对压上系统三 借谱的解释失误造成的。其 (2) 的变化 关系则正是由对隔凡系统三借谱的解释失误 造成的” 。 都节调式和琉球调式是日本的音乐家们 借鉴消融了中国及西洋音乐文化而又富有独 创精神的一种创造, 把它们看成是中日音乐 文化交流中因译谱有误而铸成的异化体,当 然是不妥确的。关于这一点, 笔者下面在阐 述都节、 琉球调式的成因时还将顺便地谈及, 此处不赘。 二 下面将谈谈笔者对都节、琉球调式成因 问题的看法。 笔者认为: 都节调式和琉球调式是 17、 18 世纪期间, 一些富有创新精神的日本音乐 家们借鉴了外来音乐文化的独特创造。在这 个创造中, 他们既借鉴了中国传统音乐中通 过 “ 三借三赁”所致的 “ 宫羽交替”(宫和羽 可以是调式的主音, 也可以不是调式的主 音),同时又不完全相同于中国传统音乐中 “ 三借三赁”所致的 “ 宫羽交替”(交替过程 中变换的三个音与中国传统音乐中 “ 三借三 赁”的三个音不同, 而且交替以后变成了有 半音的五声音阶); 既借鉴了西洋音乐中的 “ 同主音大小调交替”(交替中所变换的音与 西洋音乐中同主音大小调交替中所变换的音 相同, 只是少一个音而已), 同时又不完全相 同于西洋音乐中的 “ 同主音大小调交替” (西 洋音乐中是七声音阶的同主音大小调交替, 而这是无半音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的宫羽交 替, 其结果又是产生了一个有半音的五声音 阶)。 中国传统音乐中 “ 三借三赁”所致的 “ 宫羽交替” , 是通过三次 “ 去工变凡以 清角为宫”或三次 “ 去上添乙以变宫为 角”来达到的。其结果是 “ 宫羽交替”(或反 之), 由一个无半音的五声调式变为相差三个 降号或升号的另一宫调系统中的一个无半音 的五声调式。例如由无半音的 c 宫五声调式 变成 c 羽五声调式、 g 徵五声调式变为g 角 五声调式等等 ( 或反之)。 西洋音乐中的 “ 同主音大小调交替” , 是 由一个七声音阶的大调式变为一个同主音的 七声音阶的小调式(或反之)。 例如七声c 大 调变为七声 c小调等等( 或反之)。 西洋音乐 中的 “ 同主音大小调交替”也需要变换三个 音, 也相差三个降号或升号, 但变换的音和 中国传统音乐中“ 三借三赁宫羽交替” 所 变换的音不同。 考虑到中国传统音乐中的 “ 三借三赁 宫羽交替”和西洋音乐中的 “ 同主音大 小调交替” ,在广大读者中已属常识性问题, 为节省篇幅, 不再列表赘述。 日本的都节调式是用 “ 阴化”即小调化 的方法获致的。具体的方法是: 用某宫调系 统中的无半音五声音阶, 和它上方小三度上 宫调系统的同主音七声音阶, 采用西洋音乐 37 中的 “ 同主音大小调交替”中所变换的音作 宫 (do) 羽 (la) 交替, 便可获致具有半音 的都节调式。下面用以宫 (do) 为主音的一 个无半音五声音阶 (日本传统音乐中的吕调 式), 用西洋音乐中的 “ 同主音大小调交替” 的方法, 和一个同主音的七声音阶小调式的 交替来作为例子。西洋音乐中同主音大小调 交替时, si、 mi、 la 三个音都需要降低半音, 而没有半音的五声音阶吕调式中没有 si 这 个音, 因而在向都节调式转换时, 只需给 mi 和 la 这两个音降低半音就行了。原本没有 fa 和 si 这两个音的五声吕调式, 经过和一 个七声音阶的同主音小调式交替后,倒变成 了一个有fa 和 si 这两个音却没有 re 和sol 这两个音的极为独特的含有半音的五声音 阶, 即日本的都节调式音阶。 以宫 (do) 为主音的无半音五声音阶吕调式 doremifasollasido 同主音的七声音阶小调式音阶 dore mi fasol lasi do 译成首调唱名法的都节调式音阶 lasidoremifasolla 图 2. 以宫 (do) 为主音的无半音五声吕调式 的几种平行调式,亦可以用这种 “ 阴化”的 方法来获致其相应的都节调式的其它几种形 态。 图 3 无半音的五声调式和相应的都节调式对照 日本的琉球调式则是用 “ 阳化”即大调化的方法获致的。具体的方法是用某宫调 3 . : 8 系统中的无半音五声音阶,和它下方小三度 上宫调系统的同主音七声音阶,采用西洋音 乐中的 “ 同主音大小调交替”中所变换的音 作羽 (la) 宫 (do) 交替, 便可获致具有半 音的琉球调式。下面用以羽 (la) 为主音的 一个无半音五声音阶 (日本民谣调式之一), 用西洋音乐中的 “ 同主音大小调交替”的方 法, 和一个同主音的七声音阶大调式的交替 来作为例子。西洋音乐中小调式向同主音大 调交替时, fa、 do、 sol 三个音都需要升高半 音, 而没有半音的五声音阶中没有 fa 这个 音, 所以只需给 do 和sol 这两个音升高半音 就行了。原本没有 fa 和 si 这两个音的五声 民谣调式,经过和一个七声音阶的同主音大 调式交替后, 却变成了一个有 fa 和 si 这两 个音而没有 re 和 la 这两个音的具有半音 的五声音阶, 即日本琉球调式音阶。 以羽 (la) 为主音的无半音五声民谣调式 lasidoremifasolla 同主音的七声音阶大调式音阶 lasidoremifasolla 译成首调唱名法的琉球调式音阶 laremifasollasido 图 4. 以羽 (la) 为主音的无半音五声日本民谣调 式的几种平行调式, 也可以用这种 “ 阳化” 的 方法来获致其相应的琉球调式的其它几种 形态。 无半音的五声调式 琉球调式 图 5无半音的五声调式和相应的琉球调式对照 3 . 9 下面把图 3 与图 5 合并为图 6, 这不仅 可以把所有的无半音五声调式和经过 “ 阴 化” 、“ 阳化”而获致的都节、琉球调式放在 一起加以对照比较, 而且,实际上已经反映 了日本传统音乐调式体系的全部面貌。 图 6. 日本传统调式音阶 (无半音五声音阶、都节音阶、琉球音阶) 对照 除了上述的构成法外,笔者发现: 如果 将吕调式的角 (mi) 交替为另一宫调式的宫 (do),亦即是说将该吕调式音阶中的 do、 sol、re 三个音升高半音,亦可以获致相差 四个升号的、上方大三度上宫调系统中的都 节调式。 doremifasollasido 吕调式和它上方大三度上的七声音阶作角 ( mi) 与宫 (do) 交替而获致的都节调式 dore mi fasol lasi do 译成首调唱名法的都节调式音阶 lsdrmfsl 图 aioeiaola 7. 40 如将吕调式音阶中的宫 (do) 交替为另 一宫调的角(mi), 亦即是说将吕调式音阶中 的 mi、 la、 re 三个音降低半音, 则可获致相 差四个降号的、下方大三度上宫调系统中的 琉球调式。 doremifasollasido 吕调式和它下方大三度上的七声音阶作宫 ( do) 与角 (mi) 交替而获致的琉球调式 doremifasollasido 译成首调唱名法的琉球调式音阶 lasidoremifasolla 图 8. 吕调式的其它几种平行调式, 自亦可以用以上的方法, 获致其相应的都节与琉球调式。 都节音阶 无半音五声音阶 琉球音阶 图 9. 日本传统调式音阶 (无半音五声音阶、都节音阶、琉球音阶) 对照 三 为什么都节音阶和琉球音阶分别都只有 三种调式形态呢? 这是因为: 其一, 都节音阶和琉球音阶的每一种形 态, 都是从相应的无半音五声音阶衍生而来 的。由于日本传统音乐中没有以 mi 为主音 的无半音五声音阶, 所以也就没有相应的都 节音阶 (do、 mi、 fa、 la、 si、 do) 和琉球音 阶 (sol、si、 do 、mi、 fa、 sol) ; 其二,那么, 为什么都节音阶不具 f 、 l 、 s 、d 、m 这种调式形态、琉球音阶不 a aioi 41 具 si、 do、 mi、 fa 、 sol 这种调式形态呢? 这 似乎可以从调式音阶的结构方面找到一些说 法: 例如三种都节调式中, 其八度音阶中都含 有 si mi、mi la、 或 mi la、 simi 这样两个纯四度音程, 而 fa、la、 si、do、mi、fa 的八度音阶中只含 si mi 一个纯四度音程; 又如三种琉球调式中, 其八度音阶中都有一个纯五度叠接纯四度音 程的框架, 而 si、do、mi、fa 、 so、si 的八 度音阶中却是减五度叠接增四度音程的 框架。 其三, 从理论到感觉来讲,都节音阶是 小调化性格的音阶, 而 fa、 la、si、 do、 mi、 fa 似乎不具这种小调化的调式性格; 琉球音 阶是大调化性格的音阶, 而 si、 do、 mi、 fa、 sol、si 也似乎不具这种大调化的调式性格。 这里附带地谈几句关于日本调式的名称 问题。 有些文章中介绍说: 日本俗乐中的调 式有阳调式和阴调式之分。大体上,不含半 音的叫阳调式, 含有半音的叫阴调式。笔者 认为: 从以上的论述来看,都节调式和琉球 调式虽然都有半音音程, 但两者性格不同。 前 者由无半音五声音阶 “ 阴化”而来,应称作 “ 阴调式” ; 后者由无半音五声音阶 “ 阳化” 而 来, 应称作 “ 阳调式” 。而没有半音的五声音 阶就叫做一般的五声音阶即可。 四 都节、琉球调式成因的得到澄清, 非常 有助于确定这两种调式形成的历史时期。这 是因为: 1. 既然肯定都节调式和琉球调式是日 本音乐家借鉴消融了中国传统音乐中 “ 三借 三赁宫羽交替”和西洋音乐中的 “ 同主 音大小调交替”方法的独特创造, 那么,都 节、琉球调式的出现就不会早于西洋音乐传 入日本以前。从有关的日本音乐史资料中可 以知道: 16 世纪中叶,“ 1549 年 (天文 18 年) 萨维埃尔 (fransisco xavier, 西班牙的 基督教士, 是最初把基督教传入日本的人)来 日本, 同时带来了基督教的礼拜音乐” 。 “ 古 钢琴、 管风琴、 笛等西洋乐器都传入日本。 这 个过程约 80 多年。80 年后日本奉行锁国政 策, 禁止天主教。传教士遭驱逐, 乐器、曲 谱却留存下来,许多音乐还通过人们的记忆 流传”。19 世纪下半叶, 日本明治维新解除 了长期的锁国状态, 大量输入西方近代文化, 包括西洋音乐。 根据上述, 可以确定都节、 琉 球调式的形式和出现, 决不可能早于16 世纪 中叶。 2. 日本音乐界普遍认为:“ 今天的生田 流和山田流的筝曲的直接的祖先的八桥检校 ( 16141685) 是改革了筝的定弦法的人, (原先) 筑紫筝是以雅乐的筝的定弦法为基础 的。当时这种定弦法中没有半音, 是以律音 阶为基础的。八桥检校对此加以改革, 决定 根据包含半音的都节音阶 (阴音阶) 来定弦, 这也许是受到三味线音乐的影响吧? 与 现存的八桥筝曲有关的曲子, 其音阶是都节 音阶,这一点与生田流和山田流相同的” 。 将以上两点综合起来加以思考,便可得 出如下结论: 都节音阶是 16 世纪中叶西洋音 乐开始传入日本以后到 17 世纪末叶以前这 段时间内,由八桥检校等一批杰出的、有创 造精神的筑紫筝和三味线名家,在非常繁荣 兴旺的音乐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日本音乐简史 , 日星旭著, 李春光译。人民 音乐出版社出版。 日本传统音乐 , 日本裕造文, 黄钟 年第期。 日本音乐史 , 日山根银二著, 丰子恺译, 音 乐出版社出版。 日本音乐的调式 , 樊平文, 人民音乐 1983 年 第 2 期。 42 1994 4 琉球调式在日本俗乐中的地位似乎没有 都节调式那么重要和突出。日本音乐史界对 它的形成年代考证方面的记述很少。但是可 以这么说: 琉球调式和都节调式基本上都是 同一时期的产物,因为这两个调式恰好是没 有半音的五声音阶一正一反阴化和阳化 的产物, 它们产生的时间不会相差很远。 认为日本都节、琉球调式是我国隋唐时 期大量古谱传入日本后异化的说法,显然是 难以确立的。我们知道: 我国的工尺谱、借 字谱虽是一种记录音乐的乐谱,但它们和现 在的五线谱或简谱使用时不尽相同,后者只 需你会识谱,便可以通过直接读谱而将音乐 唱奏出来, 而前者一般还都需要依仗老师的 口传面授。隋唐时期,日本派了大量遣唐使 前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 其中不少人是来学 习中国音乐的。笔者认为: 一般说他们也会 像现代的中国民间艺人一样, 既学习工尺谱 或借字谱, 同时又拜师进行口传面授, 尽可 能认真如实地把中国音乐学到手带回日本, 而不大可能只是带回去大量乐谱, 而后自己 再打谱译谱。日本音乐家释译中国古谱中免 不了会有错讹, 但终究是少量的、 个别的, 而 不大可能竟然以讹传讹地形成了两种极富特 色的特性调式音阶, 这不是所谓的歪打正着 了吗? 也许有人会问: 那些都节调式化了的 传去日本的中国民歌或民间曲调, 难道不是 中国曲调被异化了的证据吗? 笔者认为: 这 是传入日本的中国曲调, 被日本乐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