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mimo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pdf_第1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mimo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pdf_第2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mimo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pdf_第3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mimo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pdf_第4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mimo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mimo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 i m o 系统中基十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摘要 使用多天线进行发送和接收( m i m o ) 可以极大地改善系统的性能,增 加数据速率。但是使用多个天线就意味着使用多个射频链路,导致成本大 大增加( 特别是发送端射频链路的费用要比接收端的高) 。在收发射频链 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收发天线数目,对其有选择地发送和接收 将是提高系统性价比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途径。为了获得最大容量,就 需要开发比较好的天线选择算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m i m o 系统在各种信道下的容量及其理论推导,并且 总结了几种比较常用的天线选择算法;然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天线选择 算法( 仅在接收端进行天线选择) ,本算法基于d h a i l a j a y a g o r e 等人提 出的递增和递减天线选择算法,从递增和递减两个方向同时进行天线选 择,并且以容量最大作为衡量算法的准则。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获 得与原算法以及最优算法十分接近的容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实现的复 杂度,运算量较原算法减少2 0 3 0 ;最后还提出了通过天线合并的 方法进一步提高m i m o 系统的误码性能,并通过仿真对误码性能进行了分 析。 【关键字】:m i m o 系统容量,递增天线选择,递减天线选择 北京交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m i m o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a b s t r a c t m u l t i p l e a n t e n n as y s t e m s ,a l s ok n o w na sm u l t i p l e i n p u tm u l t i p l e - o u t p u t ( m i m 0 )r a d i o , c a n i m p m v e t h e c a p a c i t y a n d r e l i a b i l i t y o fr a d i o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i o w e v e r ,t h em u l t i p l er fc h a i n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m u l t i p l e a 1 1 t e n n a sa t ec o s yi nt e r l s0 fs i z e ,p o w e r ,柚dh a r d w a r e a n t e n n as e l e c t i o n i sal o w c o s tl o w c o m p l e x i t ya l t e r i l a t i v et oc a p t u r em a n yo ft i l ea d v 柚t a g e so f m i m os y s t e m s t 1 l ea c h i e v e dc a p a d t yo fm i m os y s t e mi s t y p i c a i l y d e p e d e n to nt h es e i e c t i o na l g o r i t i l ma tt h e 仃a i i s m i n e ra n dr e c e i v e r i nt h i st h e s i s ,s e v e r a lb n d so fa n t e 皿as e l e c t i o na l g o r i t h m sa r ei t m d u c e d 矗r s t ,t h 曲w ep m p 0 s ea 1 1j m p r o v e da n t 曲n as e l e c j o na l g o r i t h mw j t hl o w c o m p i e x i t yf o rm u l t i p l e - i n p u tm u l t j p l e - o u t p u tw i r e l e s ss y s t e m s w 色c o n s i d e r t h es e l e c t i o no n l ya tt h er e c e i v e r ( i e ,t h e 仃明s m j t t e re m p l o y st h es a m e n u m b e ro fr fc h a i n sa sa n t e l l i l ae l e m e t s ,w h e r e a st h er e c e i v e ru t i l i z e sa r e d l l c e dn u m b c ro fr fc h a i n 曲t h es e l e c t i o nm 】ej st om a x i m i z et h ec h a n n e l c a p a c i t y w ep i o p o s et h es e l e c t i o na l g o d t h mb a s e do ng o f e si n c r e a s ea n d d e c r e a s ea n t e 仙as e l e d i o n a l g o r “h m t 1 l en e wa l g o r i t h mr e q u i r e s1 0 w 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c o m p l e x i t y a n d p r o v i d e s e x c e l l e m p e r f o l a n c e i n c o m p a r i s o nt oo r i 百n a la l g o r i t h i n s ,t h ei n l p r o v c da l g o r i t h m sc a nr e d u c et h e c o m p u t a i i o nb y2 0 q 0 w i m1 i t t l el o s si i lc 印a c i t y i nt h es p e c m cc a s e ,t h e p m p o s c ds c h e m e s h o w s n e a r 一叩t j m a lp e r f o 肿a n c e w ea l s op r c s e t s j m u l a t i o nr c s u l t st h a tc o | = :i r mo u r a l g o r i t h i na n da n a l y s i s i i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 i m o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k e y 、v o r d s 】:m i m o( m u l t i p i e - i n p u tm u l t i p l e - o u q m d c h a n n e l c a p a d t y , i n c r e a s ea 皿t e n n a s e l e c t i o n , d e c r e a s e a 皿t e n n as e l e c t i o n 北京交通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m i m 0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灭线选择算法研究 第二章m i m o 系统的容量 2 1m i m o 系统概述 m i m 0 系统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具有特殊的意义。许多研究表明,在 通信系统中使用阵列天线能够增加信道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扩展覆盖 范围,减小多径衰落和同信道干扰,降低误比特率。 因为多径传播引起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衰落,所以人们一直把它看 成是实现可靠通信的障碍。但通过研究表明,如果在发射机和接收机都 使用多天线,并且多径散射足够丰富并被合适利用,那么就可以使无线 通信中的可靠传输的速率成倍增加,也就是说使信道达到很高的容量。 在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时使用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被称为空时无线 系统,在这种系统中不仅要利用时间的自由度,更重要的是还要利用空 间的自由度( 以便提高信道容量,而传统的单天线系统只利用了时间的自 由度) 。 多天线结构可以分成3 类:天线阵列只用于接收机,称为单输入多 输出( s i m 0 ) 系统;天线阵列只用于发射机,称为多输入单输出( m l s 0 ) 系 统;天线阵列在发射机和接收机都使用,称为多输入多输出( m i m o ) 系统。 多天线系统的通信信道包括天线和传播的影响,并假定满足远场条 件,即发射机与接收机的距离相当远,且忽略天线方向图的影响,总天 线功率增益对所有发射机接收机都相同。 x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删。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可以被预滤波,然后进行脉冲整形,调制成并行的r f 带通信号,通过m , 个天线发送。发送的信号通过无线信道,经受衰落,到达接收天线。信 号加噪声被k 。个天线接收,经匹配滤波,抽样,产生k 。个输出,随后 进行后滤波,最后进行s t 解交织和s t 译码以恢复原始数据。 图2 1 空时无线系统示意图 空时无线系统和常规系统的差别就是使用多天线,s t 编码,交织, s t 预滤波和后滤波以及s t 译码解交织等。 因为空时系统所经受的信道是多径衰落信道,所以我们首先介绍衰 落信道,然后推导多天线信道的容量。 2 2 多径信道描述参数 一个衰落多径信道通常可以描述成一个线性、时变系统。信道的等 价低通响应c ( “f ) ,可看成一个时间f 的广义平稳随机过程,设 c ( f ,r ) 一c ( f ,) ( 2 2 1 ) 其中,一表示傅立叶变换关系。 信道响应的时变特性导致信号的频率扩展,称为多普勒扩展;而多径 传播导致信号的时域扩展。因此,个衰落多径信道通常可描述为在时 间和频率双重扩展的信道。假定通过信道的多径信号的传播在不同的时 延是不相关的,那么一个双重扩展的信道可用散射函数s ( z ,舢来描述。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 i m o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r ( t ) t c of ) x o 百) d f = c c ( f ,) x ( ,) e “4 珂 ( 2 2 6 ) 假定x 矿) 的宽度矿远小于信道的相干带宽,即形 8 。,那么x 扩) 在x 矿) 所占用的宽度内,信道的时变转移函数是常数。这种信道称为 ro ) 2 c ( f ,o 喊x 扩) e m 4 d ,= c ( f ,o ) x ( f ) = 砸) e m x o ) ( 2 2 7 ) 其中,c ( f ,0 ) = a ( f ) e j 蚰,a ( t ) ,一( f ) 分别表示信道等价低通信道响应在 因此,频率非选择性衰落对传输信号有时变乘性影响。在此情况下, 由于矽= 1 ,乙,或 l 1 ( 2 2 8 ) 所以信道的多径是不可分辨的。乘性信道模型如图2 2 所示。 p 一 n o ) e 妒1 一个频率非选择性衰落称作慢衰落,如果传输符号的时长远小于 信道相干时间,即l 联? ,或 易 z t 计算第七行鞠篇z 行的相关性r z ) = l 魄,如) i , 其中 表示向赞撵静向量矗的内积。 3 每次选出最大的r ( ;f ) ,如果j 阪i l ,| i ,就删除岛,否则就删除 壤,将薤算法遴嚣劐藜下懿行数为掰;孬,攀受遥择出来瓣天线 对应的信道矩阵。 这种辣法的优点就怒不需要知道接收端豹信噪 x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 i m o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咝研究 包含了没有天线选择时的容量蛆线。 024681 01 21 41 61 82 0 s n r ( d b ) 图3 2m i m o 系统的中断容量随信噪比变化曲线 从图3 2 可以看出,基于相关的天线选择算法得到的容量最小( 尽管在相 关信道中,这种算法得到的容量要大于基于功率的选择算法) ,基于互信 息的天线选择算法得到的容量最大,但是这种算法与最优算法仍然有一 定的差距,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这种差距更加明显,而且,在其他信道 环境下,如:相关信道、频率选择性信道,这几种算法的性能就可能更 差。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 i m o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3 4 本章小结 本章我们讲述了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的基本原理,并列举了几种常 用的天线选择算法,对这几种选择算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天 线选择,在算法的设计和改进方面,始终都是以最优算法作为参照。上 述的几种算法,虽然在不同的信道环境下,性能有优有劣,但不管是哪 种情况,得到的容量与最优算法的差距较大。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 性能更好的天线选择算法,使得到的信道容量接近最优算法,下一章将 要介绍的递增和递减天线选择算法以及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所得到的 信道容量就接近最优算法。 北京交通大学硕十学他论立 m i m 0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第四章递增与递减天线选择算法 本章我们主要介绍在m i m o 系统的接收端进行天线选择,进行天线 选择要确保信道容量达到最大,根据 m o 系统容量公式( 3 1 3 ) 可知, 选抒最佳的日矩阵,就可【三l 得到最大的容量值c 。如何选择最佳的日矩 阵,这就是本章要研究的内窑。这里,我们首先介绍了递增与递减天线 选择算法,然后重点介绍了作者提出的基于上述两种方法的改进算法。 4 1 递增与递减的天线选择算法 最优天线选择需要( 麓) m ;次复数乘法的计算量,在小规模的天 线阵列中进行选择计算量不会太大,但对于大型的天线阵列,我们就需 要寻找计算复杂度更小的算法。下面我们先介绍最小损失因子算法。 4 1 1 基于最小损失因子的递增算法 根据公式( 3 1 3 ) 定义【,为矩阵日列空间的 ,rx m ,的上e 交基,以 为透群大线爿r 对应的肘t 朋t 邵分。以上的吞量公式我们可以通过f 面 的推导得到容量值的r 限。 的推导得到容量值的上限。 c r ) ;l o g z d e t 厶,+ ( b o ) 钟珥 = j 。9 2d e h t + ( 乓,。) h ? h 。( b n 。) 日,日】 - 1 0 9 2 d 舭) + l 0 9 2 d 十t 。皈帆诺钟掣 】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 i m o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 l o 萋二霉4 i 嚣i 蓠薹! 露i 蠹鞴。纛i 酣; 黧。藉2 囊l 孽i 童羹! 攀# ;夔薹l 耋磊n 萼l l 序,萎”璺囊8 篁鎏! ;与5 潆萎: 一i 一垂i 要副! 蠢童! 藜l 删- ;翳;孤i l 霹美目 i i 鐾;囊l i ! ii i i 摧誊叫呵旧t 纛雾;业蜀;j 与2 毽;谓唔;蕊掣囊菩白番苦耐誊剖爱孽 疆黧i 霞l 1 7 ) 3 2s i m 0 中的天线选择 这部分主要介绍8 1 mo 系统中的天线选择情况,主要介绍混合选择方 法和最大比值合并法。我们把选择法和最大比值合并法进行了比较,比 较结果说明这两种方法的分集阶数相同。 在一个1 k 。的s i蚴系统中,信道矩阵为蟊k 。x 1 ) ,最佳的接收方 法就是使用个1 j i (。的空间滤波器日”匹配信道,这种方法就是最大比 值合并,得到的信道的容量为 c 乩g :叫1 + 峨)2 】 ( 3 2 1 ) 如果使用天线选择算法,假设每次都使用“最好”的天线进行接收, 那么使用这种最优选择法得到的容量为 e _ j 0 9 。d c t 1 + 佤峨) 甲| f 以叼 ( 3 2 2 ) 从式3 2 1 和式( 3 2 2 ) 很容易验证容量依赖于接收s n r ,如果假设 信道矩阵为日。类型的,那么在两种方法中,接收s n r 的分布是已知的, 累计概率分布函数近似 x 北京交通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m i m o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t ( 嚣) 可以看成是相对于全部j 根天线全都用于接收时容量的损失值, 因此,我们只需要得到最小的t ( 日) ,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容量值。 下面的计算转化为如何选择u 中的行或列以计算t ( 日) ,根据前面 的假设,我们可以得到c ( 日) 和( h ) 是相互独立的,这样,我们就可 以把通过天线选择算法得到的容量值,用所有天线全部使用时的容量的 损失因子来衡量。因此,可以把天线选择的研究拓展到更一般的衰落信 道,如:没有发送相关的信道,因为对于算法的设计而言,在接收端进 行天线选择与发送相关是相互独立的。 事实上,要找到非常接近最优算法的天线选择算法是很难的,这里, 我们是通过分析最优算法的下限来逼近最优算法的,这种子最优天线选 择策略是:通过算法1 选择u 中的m ,m 。块型。 最小损失因子算法( 算法1 ) s e t 旦u j ,w h e r e t = a r g m a x i i u 。酽 ( 1 ) l e f o r ”;1 t o ( m ,一1 ) c o m p u t e b 上( 旦) a m f ,lo n h o g o n a l p m j e c t o n t o t h e r o w n u l l s p a c e o f 里; u p d a t e 堑- 【竺7 ,:】,w e 陀名= a r g m a x ( f ,8 上( 堑) ) ( 2 ) l $ , e n d 此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对于每一个,尽可能的减小t ( 日) 。对于第n 步选择的第根接收天线以及前面选择的天线应该尽量使c ,i :。u 。的行 列式最大,这个算法是以u 的最大行范数进行初始化的,后面的算法中, 3 1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 m o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口( 堑) 表示矩阵秽行空间的任正交基。 以下的分解能更好的说明以上算法中的u p d a t e 部分 肼一】 2 d 她”蚴屯嘞忆以) l i ( 4 l - 5 ) 很明显,算法l 是次最优算法,原因之一是( 4 1 4 ) 是不等式,另一个原 因是算法只能保证每一步达到最大,而不是所有选择出来的,同时达到 最大。这种算法的优点就是对于中等大小的k 。和m ,不必用穷举法算出 r ,可以大大减小计算量。这个算法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分解损失因子的 方式来计算容量的损失值,以保证容量最大。如下所示: l ( 日) = 一l 0 9 2d e t ( 二坚“)( 4 1 6 ) 其中l ( 日) 表示算法1 中被去掉的天线对应的容量的损失值,可以按照 以下形式分解。 厶( 日) 。薹1 。g :群,群目恒t 钉目( 型| l 1 s 七m t ( 4 1 7 ) 这里 群) 。是统计独立的。通过上面的分解,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算 出损失因子。 下面我们通过仿真来说明这个算法的性能,假设一个有4 个发射天 线、8 个接收天线的m i m 0 系统,发送端每个天线对应一个射频链路,而 接收端只有4 个射频链路,也就是只能选择4 根天线进行接收。假设信 道是瑞利平坦衰落的,发送和接收天线完全不相关。信道矩阵为独立 同分布、均值为o 、实部和虚部方差均为o 5 的循环复高斯随机变量。 图4 1 给出了中断率为l 时,此天线选择算法获得的中断容量随接收 信噪比( m ,昱。,。) 变化的曲线。为了方便比较,图中还包含了没有天线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 i m 0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损失因子算法必须满足肘。z m ,如果不满足此条件,算法将无法进行 下去,因为口1 ( 里) 求的是堑各行的正交投影,而堑的初始值是一个 m 。1 的向量,随着不断的循环计算,每循环一次,堡中就增加一行,m 。 次循环以后,里矩阵中的行数达到m ,行,将不再存在向量与矩阵型的 各行正交,此时算法将无法进行下去。因此,下面我们介绍一种更通用 的算法一递增选择算法和递减选择算法。 4 1 2 递增选择算法和递减选择算法 文献。“中提出的递增选择算法,既可以降低进行天线选择时计算量, 又可以获得与最优算法接近的容量。递增选择法的基本思想( 见算法2 ) : 在接收端的k 。根天线中,每次选择一根天线,选择的准则是使系统容量 的增量最大。 递增选择法( 算法2 ) s e t a - - ( t 。) 厶,a n dr ,:= a r g m a x l l 日| | 2 ( 3 ) f o r n = 1 t o 彤一1 ) u p d a t e 4 := a - a 日:( 1 + 口a h :) 。日a ( 4 ) c o m p u t e + - = a r g ,严缸、日。埘? ( 5 ) 膳( ,m - , e n d 下面先分析递增选择法,假设接收端的天线序号为l ,2 ,酶, 与选择的m 。根接收天线对应,信道矩阵日,为从日中选择的m 。行,使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 i m o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连燮形堕 算法2 适用于x 。较大而m 。较小的情况下,如k 。2 m 。但当k 。、 m 。较大,而j r ( r 一吖。较小时,如蜢s 2 靠,此时适合用递减选择法“”, 这个算法的基本思想( 见算法3 ) :在接收端全部的k 根天线中,每次删 减其中的一根,去掉的这根天线要满足容量损失最小,此过程进行到只 剩m 。根天线为止。递减选择法与算法2 非常相似,对于已经选出的 r l , ) ,只需要把( 4 1 8 ) 中的科耳替换成一日f h 日,并且将式 ( 4 1 1 1 ) 中的+ 一对调,这样,可以得到算法3 。递减选择算法在文献 1 2 中也做了介绍,并且将它用于频率选择衰落信道。对比算法2 和算法3 发 递减选择法( 算法3 ) 融 4 := 批) 厶,+ 聊,p = a 【g 曲哆掣 “ a n d ,扎,p 一1 ,p + 1 ,) 衔,l = 1t 0 晖一坂一1 ) u 幽 4 净4 十a 爆( 1 曩4 哆) 只a ; 娜p = a i g 血只耐r :趴,;+ 踟中删脚气 ( 8 ) 暗。 b 砌 现,当迭代次数相同时,由于算法3 初始化时需要矩阵的求逆,算法3 的 计算量稍大。但算法3 的性能较算法2 要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算法2 每一步都考虑了剩余天线的联合贡献,而算法2 只考虑了增加天线的贡 献。同时也可以看出算法3 在k = 憾+ 1 时严格最优。 对算法2 ,由于计算量主要集中在循环中,所以考虑整个算法的计算 量时,忽略式( 3 ) 的计算量。同时,为减少算法中的计算量,应先计算式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 i m 0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 4 ) 中的佃:和日。爿。经过这样处理以后,算法2 所需的计算量大约为 ( 鸭一1 ) 聪一魄,2 + 3 心+ ( k 一幔,2 + 4 峰】次复数乘法( 以下简称乘 法) 和似。一1 ) 陋一坂2 + 3 ) m ;一蜂一k 。+ i f 。2 】次复数加法( 以下简 称加法) 。 4 2 改进的递增与递减选择算法分析 仔细研究一下算法2 可以发现,循环中的计算量主要集中在式( 5 ) , 减少式( 5 ) 的计算量对于加速算法有着重要的意义。算法2 中每一步只选 择h 中的一行,为了加快处理的速度,考虑每一步同时处理日中的两行, 即每次除了选出能使式( 5 ) 中的值达到最大行,同时淘汰值最小的一 行,这两行在下一次循环中不再出现,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式( 3 ) 中。基 于这些改进,就得到算法4 ( 见式( 9 ) 式( 11 ) ) 。由于改进后每一次选出 改进的递增选择法( 算法4 ) s c tat 暑( 厶,。) l + a 】1 dr d- 哗啤晦i i 2 l “*, t 吨警晦扩 f 0 r n _ 1 t o 。一1 ) u p d a t e4 := 4 一a 日:( 1 + 日4 日:) 。日。a ; c o m p u t e + t = a 唱 m a ) 【 日,a h ? 罐 ,d 。矗) 粕d 凼- = a 娼 m i r l 日,a 日? ; 蟮f r ,l 矗,五 ( 9 ) ( 1 0 ) ( 1 1 ) e n d 两根天线,在这一点上计算量会略大于改进前的,但这样做可以大大的 减小下一次选择的计算量,因此,改进后的计算量在整体上仍有很大程 北京交通| :j _ = 学硕士学位论文 m i m o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度的减小。同算法2 ,只考虑循环中的计算量,且先计算式( 1 0 ) 中的a 目: 墨 :主;羹鋈塑i 譬耋囊季薹冀善剧;l - 一? 6 嚣一羹z 黉;i 增羹薹 震; 醴妊峨拍耄一薹薹量一委自s 羹一蠢一曾;鍪i 焉淄增:警稚撼n ;葫渐? 生冬季型舅蠹霾i 薹一! 鋈 露l | l 筛背剥麟纛i 囊一薹羹一莲i 是州主 样 很明显就浪费了宝贵的信号资源。因此,我们考虑可以将这 些天线上接收到的信号合并到选择出来的天线上,然后在进行下一步的 处理。首先,我们介绍几种信号合并技术。 5 1 信号合并技术 在接收端从个不同的独立信号支路所获褥的信号,可以通过不同 形式的合并技术来获得分集增益。合并时采用的准则和方式主要可以分 为三种:最大比值合并、等增益合并、选择式合并等。下面分别介绍: 1 最大比值合并 在接收端有个分集支路,经过相位调整后,按照适当的增益系数, 同相相加,再送入检测器进行合并。 利用切比雪夫不等式,可以证明当可变增益加权系数g = 4 0 2 时, 分集合并后的信噪比达到最大值。其中4 表示第f 个分集支路的信号幅 北京变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m i m 0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大,而一m 。较小时,即蜂:k 一帆时,我们应当采用算法3 。同算法2 , 只考虑算法3 循环中的计算量,则算法3 所需的计算量中,乘法和加法的 次数大约分别为暇一坂一1 ) 呱+ 坂+ 6 ) 噱+ 暇+ 坂+ 4 ) 螺】2 次和 暇一幔一1 ) 呱+ 肘。+ 6 ) 眸一啦一k 一心】2 次。 改进的递减选择法( 算法5 ) s e t a :等( ( e s 。) 1 l + 日4 日) 1 p = a r g m i n 日,爿h ,“,q - 皇a r g m a x 日,4 盯? ( 1 2 ) l i _1 - f 。 f o r n = 1 t o 僻。一肘。一1 ) u p d a t e 4 := 4 + 4 日;( 1 - 日,a 日? ) 日,a ; ( 1 3 ) c o m p u t 。p = a r gm i n 日,a 日j q - = a r g m a x 日4 曰? w ,q 。,; ( 1 4 ) r n d 算法3 每一步仅处理日中的一行,同样,也可以改为每次处理h 中的 两行,每一步选择出式( 6 ) 和式( 8 ) 中值最大的行,同时去掉值最小的行。 则改进的算法为算法5 ( 式( 1 2 ) 式( 1 4 ) ) 。为减少算法中的计算量,应先 计算式( 1 3 ) 中的艘,和日,a ,此时算法的计算量大约为乘法 暇一坂一】) 【眠+ w + 眠+ 犹】次和皈也一峨+ 城一坼一螺】 次加法。同算法3 相比,算法5 可减少约( k m 1 ) ( 蛭一憾x 睇+ 嵋) 2 次 乘法和( k m 一1 ) ( 一m x 嘭一1 ) 2 次加法的计算量。乘法和加法减少的百 分比随m t 、m r 和珞变化情况如表2 所示。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 i m o 系统中摹于容量的天线选堡竺鲨堡塞 从表2 可以看出,当 砟= 鸠【= 4 时,p 和叩随着k r 的增加而增加, 当啄= 2 嗨耐;潦倒限璜g 霉r ,l ? ! 萋;萝一镕= i 习i 是雾一霪? 萋| 甜“ 。爱壤e 戮期i f 萝疑疖鄹s q = 妒i 霉锰疆;誊r 圳强矧型蠕嚏耐 鬟。雪萄崔洒噬塑雾鞠擎雾鳓簿i 塑囊4 霪8 鋈| 蓬b 阴u ;鹭港 佩澎滞* 靠= 2 根 , 根据前面的分析,满足蚝= 2 峨采用递增或递减天线选择算法都可以, 这里我们采用改进的递减天线选择算法。为了实现起来简单,我们在进 行天线选择工作以后,将剩余的两根接收天线上的信号经过相位调整后, 采用等增益合并的方法分别合并到选择出来的两个接收天线上( 此处合 并的时候,天线可以任意配对) 。 假设信道为瑞利信道,接收端和发送端采用的空时编码。这里我们 将仅用天线选择和用天线合并两种情况下的误符号率进行了比较,仿真 中总共发送5 0 0 0 0 帧数据,每帧1 3 0 个符号,并在接收端对误符号率进 行了统计,仿真结果如图( 4 5 ) 所示。 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天线合并法后系统的误符号率也有很大的提高, 要达到相同的误符号率,使用天线合并算法与不用天线合并算法的情况 相比,可以减小发送s n r 。如在发送信噪比为1 4 衄时,不用天线选择 算法时误符号率为6 x 1 0 一,而使用天线选择算法时误符号率小于5 1 0 一。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 o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们就不作介绍了。 4 4 天线选择对m i m o 系统性能的影响 使用天线选择算法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得到较大的容量,尤其 是递增和递减天线选择算法,可以得到与最优算法相近的容量,但对系 统误码性能影响是怎样的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仿真结果来说明使用天线 选择算法后,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由于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正常 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参数,是衡量一个系统好坏的重要指标,面文 章中研究的m i m 0 系统是以符号进行传输的。在发送端将比特流转换为 符号( 用o 3 表示) ,因此,这里我们主要分析系统的误符号率。 假设一个由2 发射天线、8 接收天线组成的m i m 0 系统,接收端只有2 套射频链路,即只能从接收端的8 根天线中选择2 根天线上的信号进行处 理。进一步假设信道是瑞利信道,接收端和发送端采用的空时编码方式 是块分组码,接收端采用维特比译码法。由于这里要从k = 8 根接收天 线中选择 缸= 2 根,根据前面的分析,满足酶= 2 嗨适合用递减天线选 择算法,因此,这里我们采用改进的递减天线选择算法。这里我们将没 有天线选择和有天线选择两种情况下的误符号率进行了比较,仿真中总 共发送5 0 0 0 0 帧数据,每帧1 3 0 个符号,并在接收端对误符号率进行了统 计,仿真结果如图( 4 3 ) 所示。 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天线选择算法后系统的误符号率也有很大的提 高,要达到相同的误符号率,使用天线选择算法与不用天线选择算法的 情况相比,可以减小发送s n r 。如在发送信噪比为1 6 d b 时,不用天线选择 算法时误符号率为2 6 1 0 4 ,而使用天线选择算法时误符号率小于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 i m o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1 8 1 0 一。从以上仿真结果不难看出使用天线选择算法,不仅能得到最 大的信道容量,而且还有助于提高系统的误码性能。 1 0 l o 1 0 置1 0 1 0 1 0 1 0 :! ! :i :一一 一。= 一没有天线选择 i ; b 耍、丢 卜改进的递减算法| = 一1 一 t 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 一x 一一一一一一j 一一一 j 一一一一一 : 、托 i :三l 一_ _ 一一一 i i 一一j = ,一一i i 一i 1 。一。矗一一一- _一j ,、一。? 一 =: = = 、;= 一= = = = 2 = 眭:i i ;i i 茎誊i :;i :i ;! 强:革:j 一: r 一。一一一 、 一一 一 i ;i ! i ! ;一一“2 2 二 2= 一二二一髯,、 一一一一 r 。1 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 l 一! ; i ;= ;二 l 。 1 。:一:一 甄一 、u s n r ( d b ) 图4 _ 3m 垤。系统的误符号率随信噪比变化曲线 4 5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改进的递增选择算法和递减选择算法。这两种算法 不是采用原算法的“一次只选择一根天线”的思想,而是使用了“一次 选择两根天线”的方法,这样在选择的速度上较原算法就增加了一倍, 也正是因为减少了天线选择的次数,使得执行整个选择算法过程的计算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 o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量较原算法可以减少2 0 3 0 ,随着天线规模的增大,这个比率也会 越大。在系统容量方面,改进的递增选择算法和递减选择算法继承了原 算法的优点,得到的中断容量与原算法几乎相同,在系统的误码性能方 面也较原算法有所提井,因此,在算法的改进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 北京交通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m i m 0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无线通信中的主要流量。 下面,我们以大小为1 2 8 1 2 8 的l e n n a 图像为例来说明本文改进天 线选择算法的有效性。这里仍然以一个2 发射天线、4 接收天线组成的 m i m o 系统,接收端只有2 套射频链路,这里的信道仍然为瑞利衰落信道。 发送信噪比为5 d b 。这里我们通过使用这套m i m o 系统将图像从发送端 通过无线信道传输到接收端。在接收端,我们分别采用3 种方法处理接 收的数据:f 1 、不使用天线选择算法,系统等同于一个2 2 的m i m o 系统; ( 2 ) 使用改进的递减天线选择算法;( 3 ) 同时使用改进的递减天线选择算法 和天线合并法,即上一小结种提出的合并方法。 ( a ) h a 图像原图 ( b ) 不使用天线选择算法 ( c ) 改进的天线选择算法( d ) 天线选择算法+ 信号合并 图5 2l e n n a 图像在m i m 0 系统接收端复原图 图5 2 显示了1 2 8 1 2 8 的l e n n a 图像在接收端的复原图。实验结果 表明,在同样的条件下,当接收端同时使用改进的递减天线选择算法和 北京交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蛆m 0 系统中摹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天线合并法时,接收端能很好的恢复图像( 图d ) ,几乎没有失真:在接收 端仅使用改进的递减选择法恢复出来的图像稍微有点失真( 图c ) ,不过整 体图像还比较清晰:在接收端不使用上述两种算法时,图像失真比较严 重( 图b ) 。图5 2 的试验结果表明,同时使用改进的递减天线选择算法和 天线合并算法复原出的图像较好地再现了图像的边缘结构,在信噪比和 视觉效果方面都有显著的性能提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以上主要通过在m i m o 系统中的传输图像来说明我们提出的算法的 有效性和实用性。在实际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天线选择算法和天线合并 算法也可以用来对视频数据和语音数据的处理,尤其是现在的用户对通 信的实时性要求和对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用改 进的天线选择算法,可以很好的提高系统的处理速度;在进行天线选择 算法后使用天线信号合并算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接收端恢复信号的 质量。因此,这两种算法的联合使用,对于提升m i m 0 系统的性能有着非 常重要的意义。 5 4 本章小结 本章提出了将改进的天线选择算法与天线合并联合使用的方法,这 种方法的思想是:在执行完天线选择后,将其它天线接收的信号合并到 被选择的天线上,这样可以增强单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减小误码率。 本章还通过了大量的仿真和分析,验证了将改进的天线选择算法与天线 合并联合使用,在误码性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本章的最后,还通过试验说明,在m i m 0 系统的接收端同时使用改 进的递减天线选择算法和天线合并算法,能很好的恢复接收到的信号, 并应用于实际中。 北京交道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m i m 0 系统中接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第六章结论及展望 使用天线选择算法,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大的容量,尤 其是最后介绍的改进的递增和递减天线选择算法,可以大大减少天线选 择时的复杂度。虽然目前使用的m i m 0 系统的规模都比较小,即使用最优 算法,计算的复杂度也不会太高。但随着天线阵列规模的扩大,即使采 用改进的递增和递减天线算法,也很难保证通信系统的实时性,因此, 需要迸一步改进算法或提出更新的算法,以适应宽带通信实时性的要求。 另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现在的天线选择算法都是基于 信道矩阵日的。也就是需要先通过信道估计,得到信道矩阵,才能使用 我们的算法。因此,信道估计好坏对于天线选择算法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这就需要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性。 论文中所研究的主要是最简单信道环境下的天线选择情况,并且作 了很多假设,如:没有发送相关、信道是平坦瑞利衰落、并且假设了在 发送一帧数据的时间内,信道的状态是不变的,等等这一系列假设,极 大的简化了研究,但实际的信道环境要复杂得多,因此,要做的工作还 有很多。本文只研究了最简单的信道环境下的天线选择算法,还需要研 究其他信道环境下的天线选择算法,如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中“。,不同频 率,信道的响应是不一样的,对应的最优天线子集也是不一样的,这也 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同样,在发送端也可以进行天线选择。“1 ,现在采用的方法是最大 比值发送“。,但这需要接收端也知道信道信息,这就需要将接收端的信 息反馈回发送端,但信道状态是随时间变化的,有可能当信道信息返回 5 2 北京交通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m i m o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到发送端的时候,信道状态已经改变,因此,在发送端进行天线选择也 是比较困难的。在编解码的设计方面,找到适应不同信道和天线选择算 法的空时编码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论文中进行天线选择以后,将其余天线上的信号分别合并到选择出 的天线上,这样既能保证信道的容量达到最大,同时也能降低系统的误 码以及并提升其它方面的性能。但此处用的是等增益合并,还有其它更 好的合并算法,我们可以尝试,如最大比值合并。而且,将不同的天线 信号合并到另外一些天线上的时候,不同的合并方案,对于系统的性能 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 i m o 系统中基于容量的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1 2 3 4 5 6 7 参考文献 e t e l a t 8 ra n d & t s e , “c a p a c i t ya n dm u t u a li n f o r 加a t i o no fb r o a d b a n d 删l t i p a t hf a d i n gc h a n n e l s ,”i np r o c 1 9 9 8t e e ei n t s y m p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h e o r y ( ca i i l b r i d g e ,m a ,a u g 1 7 2 l ,1 9 9 8 ) ,3 9 5 g f o s c h i n ia n d 瓶g a n s , “o nl i m i t so fw i r e i e s sc o 舳u n i c a t i o n si na f a d i n ge n v i r o 肿e n tw h e nu s i n gm u l t i p l ea n t e n n a s ,” w i r e l e s sp e r s o n a l c o m m u n ,v 0 1 6 ,p p 3 l l 一3 3 5 ,m ”1 9 9 8 , v t a r o k h ,ms e s h a d r i ,a n da r c a l d e r b a n k , “s p a c e - t i m ec o d i n gf o r h i g hd a t ar a t ew i r e l e s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a l y s i sa n dc o d e c o n s t n l c t i o n ,”衄盟m 触血砌m 劢e 甜kv 0 1 4 4 , p p 7 “一7 6 5 , m 8 r 1 9 9 8 t l r z e t t aa n db h o c h w a l d , “c a p a c i t y 。fam o b 订em u l t i p l e a n t e n n a c o 衄u n i c a t i o nl i n ki nr a y l e i g hf l a t f a d i n 昏 i e e et r a n s o ni n f t h e o r y ,v 0 1 4 5 ,n o 1 ,p p 1 3 9 1 5 7 ,j a n u a r y1 9 9 9 g j f o s c h i n i , “l a y e r e ds p a c e t i m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f o rw i r e l e s s c o 脚u n i c a t i o ni naf a d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w h e nu s i n gm u l t i p l ea n t e n n a s ,” b e l ll a b s t e c h j ,v 0 1 1 ,p p 4 l 一5 9 ,1 9 9 6 t e n g , n k o n 舀 a n dl b m 订s t e i n ,c o 叩a r i s o no fd i 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