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摘 要 犯罪人的权利一直是传统刑事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被害人保护运动 的兴起,人们逐渐对某种传统刑事司法观念提出了质疑,加之传统刑事司法本 身存在的缺陷,诸如对被害人利益的漠视、加剧当事人之间的冲突、罪犯改造 效果不理想、司法程序的效率低下等,亟需对传统的刑事司法制度进行改革。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处理模式,创生了一种新的利益争端解决方式。 通过合意协商创造了被害人、加害人、国家三方共赢的局面。因此,刑事和解 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普遍欢迎,已有一套成熟的理念与实践模式。 在我国,传统刑事司法强调以“国家被告人”关系为中心的司法模式, 重在对犯罪的打击,维护公共权益,因而更强调使用重型。换句话说,犯罪必 然受到刑罚处罚。因此,刑事司法的任务,就是依据法定的程序调查、认定犯 罪,并根据刑事实体法对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刑罚处罚。在这期间, 就不存在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商量,不存在国家与犯罪人的商量。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形势的变迁,传统理念也开始发生变化,刑事和 解就是其中的集中体现。刑事和解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中叶,是西方国家新 的刑事思潮和法律价值观变化的产物,主要背景是被害人犯罪学的产生以及矫 正手段在遏制犯罪方面的失败。该理论提出后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进行了有益 的探索,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新西兰、日本、爱尔兰等。我国部分省 份和地区也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作出了尝试,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被害人视野中的刑事和解制度为被害人提供了保护与补偿的环境,使得被 害人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与传统刑事司法相比,最鲜明的特征即被 害人主体地位的回归。本文就是在这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从被害人的角度 出发探索我国的刑事和解的建构,以期对刑事和解制度的发展有所助益。全文 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刑事和解的基本概念、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理论依据及价值理论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对刑事和解制度做总体介绍,从而为 制度的构建做铺垫;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外关于刑事和解的实践模式,在这 部分中笔者挑选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一些典型的国家的刑事和解实践情况 作了介绍以及对我国制度的构建产生如何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以被害 ii 人为中心的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三、四部分是本文的 重心所在,首先从传统刑事司法对被害人利益保护的不足谈起,其次引入刑事 和解对被害人利益保护的优势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实践活动,最后从具体的 制度上谈如何建构、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必要的保障措施的同步推进。 关键词: 关键词:被害人;刑事和解;正当性;价值理论;制度建设 iii abstract the rights of the crime ar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law research. as victim protection movement began, people gradually raised questions about the concept of certain traditional criminal justice .coupl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inherent defects, such as neglect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victims, the conflict intensified between the parties, offender rehabilitation effect not satisfactory, the judicial process inefficiencies, the traditional system of criminal justice should be reformed in urgency. victim-offender mediation system as a new mode of dealing with crime, create a new dispute resolution method. through agreed consultation, and created a victim, offender, national tripartite win-win situation. therefore, victim-offender mediation was generally welcomed in the west, and there was a mature theory and practice mode. in china,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judicature emphasiles the judicial pattern of country defendant,the aim of which is to punish the crime and safeguard the public rights and interests.therefore,it rends to punish the criminals severely.in other words,the criminals have to be punished by penalty.one of the main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criminal judicature is to criminalize the criminal according to the legal procedures and anoth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a crime ,then carry out the criminal sanction according to the criminal laws.during this period,there is no negotiation between the victim and the criminal. however,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s well as the change of the situation,the traditional concepts begin to take on a new look,and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gives the best expression.the theory of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was born in the mid of the 20th century,it is the product of the new criminal thoughts and the change of the law opinions.after the new theory comes into being,many countries have made further and effective discovery,including usa,uk,france,german,japan and ireland.some provinces and districts in china also made a try during the judicial practice,and the results re quite satisfical. iv criminal conciliation system provides a good policy for the victim protection and victim compensation, which makes the protection of the victims benefit to the largest extent.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he most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criminal conciliation system is the regression of the status of the victim as the mainstay.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this article aims at discovering the build of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of china from the aspect of the victims,with the hope of devo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the article is made up of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generally introduces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theory and makes preparations for the foundation of the theory.the second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pattern of other countries,during this section ,the author selects some typical cases about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from chinese law system and the one of other countries.the author also analyzes the influence to the build of our system ,with the hope of referencing other countriesexperience to build chinas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system.the last two par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at first,the writer talk about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judicature,which can not guard the victims fully .then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of the victims.at last,starting from the specific system,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ways of building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the questions needing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cessary measures. keywords: victims;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legitimacy; theory of value; system build 引言 1 引言 引言 传统刑事司法是国家为了追溯犯罪、维护公共利益而设,通过一整套严格 的程序最终实现刑罚权,实现打击犯罪、维护国家安定有序的目标。在这个过 程中,刑事司法更多的是关注国家和被告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强调对犯罪 的打击。因此,在此过程中,对遭受犯罪严重侵害的一方被害人的利益却 难以得到保护。虽然国家对犯罪的打击是基于加害人对被害人的侵害,但国家 给予加害人的制裁却远不是仅仅如此,更多的是从国家统治阶级立场出发。所 以,被害人难以左右诉讼的结果,只能按照法定的程序完成诉讼。因此说,被 害人的权益很难得到实现,尤其是遭受严重伤害和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因不能 得到应有的赔偿,从此步入生活的困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刑事司 法模式无论是强调国家刑罚权的实现,还是侧重于被告人权利的保障,都有意 无意地忽视了刑事被害人。 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害人保护运动(victim movement)的兴起,过去被 严重忽视的被害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害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刑事司法 之中去维护自己的权益。近年来,西方恢复性司法的不断发展,刑事和解作为 恢复性司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其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尤其是在被害人利益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 景下,更加要关注被害人的利益需求,因为和谐社会不仅仅只追求社会整体的 和谐,更重的是保障公民个人利益的实现。在这点上与刑事和解说追求的保护 被害人的利益是相吻合的。 刑事和解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在很多地方得以应用,其在实现国家、加害人、 被害人三方利益上能够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尤其是在传统刑事司法维护被害 人权益的不足上起到了很好的修复作用。保障被害人的权益,构建和谐社会, 顺应历史潮流,构建刑事和解制度势在必行。 被害人视野中的刑事和解 2 一、刑事和解的理论依据及价值 (一)刑事和解解说 一、刑事和解的理论依据及价值 (一)刑事和解解说 1、刑事和解的概念 (1)一般意义上的和解 一般来说,和解有两种解释:1)宽和;2)平息纷争,重归于好。这两点我 们可以从辞海中得到印证。 “和解”的字面意思是用平和的方式来化解矛盾 或纠纷,以消除人们之间的对立状态。在平息纠纷的方式上,和解通常有三个 特征:1)双方或双方以上的主体间发生了矛盾或纠纷;2)矛盾或纠纷的各方 用平和的方式解决纠纷;3)这种平和的方式属于双方自愿,任何一方不得强迫 另一方,双方各退一不,化解前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矛盾 无处不有,尤其是在社会经济深度转型期,社会阶层逐渐分化,利益主体日益 多元,矛盾或纠纷发生愈来愈频繁,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也逐步积累了许多解决 矛盾的方式:一是容忍,这种方式通常是在一方处于弱势或是不愿与他方产生 纠葛而采取的一种忍让的方式;二是用新的冲突去解决旧的冲突,这种方式通 常不利于纠纷的解决,而且容易导致矛盾的激化甚至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三 是协商,即冲突中的双方以对话的方式讨论对冲突后果的责任分担,从而和平 解决纠纷,实现双方共赢;四是通过冲突之外的第三方裁决冲突,例如仲裁、 诉讼等方式。可见,和解只是诸多冲突解决方式其中之一。矛盾冲突的存在是 和解的前提,没有冲突,和解也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除了能解决社会中个体之间发生的一般冲突外,和解还是深受心理学家青 睐的一种行为方式。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和解能够减少个人之间的紧张情绪, 当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紧张时,难以沟通时,一个小小的和解姿态一个善意 的微笑,一个温和的回答,一个轻柔的触摸,可以使双方从紧张的台阶上下来, 从而使得双方接触、了解、交流、言和成为了可能,进而彼此之间进行协作。 (2)法律意义上的和解 和解作为诉讼法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是指发生纠纷的双方通过自愿达成协 议的方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纠纷解决机制。按照纠纷或诉讼性质的不同,和解 一、刑事和解的理论依据及价值 3 可以分为刑事和解、民事和解和行政和解。本文探讨的是刑事法领域的和解制 度,即刑事和解。所谓刑事和解,一般认为是指刑事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自主协 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行为和后果。正如刑事诉讼法中 172 条所规定的一 样。按照和解发生的阶段不同,和解可以分为诉讼中的和解和诉讼外的和解。 诉讼外的和解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私了” ,本文所探讨的是诉讼中的和解,即双 方当事人在诉讼进行中经协商和让步而达成的以终结诉讼为目的的合意。将和 解适用于刑事法领域,特别是公诉案件当中还是一种新的尝试,我国现行法律 有关刑事和解的规定在现行刑事诉讼法中自诉案件和附带民事诉讼有所规定。 而公诉案件禁止和解。在传统的刑罚理论中,公诉权、审判权、刑罚权都是典 型的公权力,以和解的方式解决刑事案件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显然是对国家公诉 案件的垄断的严重挑衅,传统刑法理论很难接受。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 们思想道德水平的进步,法律意识的提高,仅仅依靠国家公权力对刑事案件的 处断已很难满足双方当事人的利益需求,尤其是受害人一方。本文所研究的刑 事和解主要着眼于被害人一方,从被害人的角度去探讨我国刑事和解的建构。 即是指以协商合作形式恢复原有秩序的刑事纠纷解决方式,某些进入诉讼程序 的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和加害人以赔偿、道歉等形式达成谅解后,国家专门机关 不再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或者对其从轻处罚的案件处理方式。 1 2、刑事和解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刑事和解旨在使受犯罪者侵害的一方能够通过与加害者达成一致的协议, 使自己受到的损害获得应有的赔偿以达到恢复社会秩序的目的,更好的促使社 会达到一种和谐的境遇。作为刑事案件的一种新的纠纷解决机制,其与相关概 念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对其加以区分对研究刑事和解具有重要 意义。 (1)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 辩诉交易并不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内容,而是美国刑事司法制度中的一 项典型制度。目前美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刑事案件都是通过辩诉交易制度得到 解决。其实质就是在检察官与刑事被告人之间进行的一种关于认罪的“讨价还 价”行为。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制度与辩诉交易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从本质 1 葛琳著: 刑事和解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28 页。 被害人视野中的刑事和解 4 上讲都是刑事契约。如:二者都是在审判阶段通过协商从而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协商的基础都是双方自愿;被告人因接受协议而获得从轻的处罚等。但是,辩 诉交易毕竟属于英美法系的法律制度,由于价值取向的差异,使两种契约形式 产生了不同的制度构造。 1)适用主体不同 辩诉交易只发生于检察官与被告人之间,这种主体形式决定了辩诉交易是 公共利益和被告人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过程。而刑事和解的主体是被告人与被 害人,因此和解的过程是双方个人利益之间的相互平衡。 2)适用对象与范围不同 辩诉交易的对象与范围法律未作明确规定,检察官在进行辩诉交易时具有 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而刑事和解一般有着明确的对象和范围。 3)适用条件不同 辩诉交易是检察官在认为证据不足、获得胜诉率较低时而采取的一种不得 已的方式,并不征求被害人的意见,也不以赔偿、道歉为条件,所以有可能损 害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而刑事和解需要在证据充分、责任归属相对比较明确时 才能使用,所以并非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说作出的,更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 权益。 4)产生的基础不同 辩诉交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采取对抗制诉讼国家中的控辩双方对判决的不 确定性的一种应变措施,是控辩双方为了回避可能出现的败诉的风险而选择的 一种结案方式。而刑事和解是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为了达到双赢的目的而达成 的一种解决彼此纠纷的争议解决方式,这种方式更加有利于解决彼此的纠纷, 更好的提高结案效率,节省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益。 5)处理结果不同 在辩诉交易中,只要检察官与被告人达成的答辩协议不损害国家和公共利 益,该协议就自然具有对辩诉双方的法律约束力,法官只能对此进行程序性审 查。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认可该协议的效力并严格按照检察官的量刑建议 作出判决。因此,这种判案结果有可能损害被害人的利益。而在刑事和解中, 一、刑事和解的理论依据及价值 5 法官要对和解协议进行实体性审查,可以有效避免一方损害对方的利益。事实 上,在中国这样一个崇尚实体公正的国度,如果无视被害人的利益,强行推行 所谓检察官与被告人之间的“辩诉交易” ,必然会在实践中遭到来自被害人与社 会舆论的强大的阻力,案件很难圆满得到解决,而重视被害人意愿的刑事和解 则有助于这种阻力的化解。 (2)刑事和解与“私了” 所谓“私了”就是纠纷的双方不经过国家专门机关自行协商解决纠纷的总 称。广义上的刑事和解包括诉讼外和解和诉讼中和解,前者没有经过公权力机 关的审查与处理,纠纷的双方在诉讼外即行和解,即一般意义上的“私了” 。私 了的情况比较复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易于放纵犯罪,不利于被害人和加 害人权利的保护。但是因为“私了”能给受害人和加害人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 好处,因而此种纠纷解决方式在我国刑事纠纷解决领域仍有存在的空间,短时 间内仍不会消除。有学者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近两年发生的刑事案件,有 百分之三十是私了的。 2 (二)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 (二)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 刑事和解是一种发生于司法实践中的特殊制度,它产生和运作都是基于现 实层面的要求。因此,对刑事和解的理论进行探讨有助于对其内涵进行深刻把 握。 1、刑事和解之和谐理论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信奉“以和为贵”的传统理念,倡导“冤家宜解不宜 结” 、 “化干戈为玉帛”这样的古训。这种传统理念在现代社会同样起着重要作 用,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站在新的 历史起点上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当然,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并非要消除所有的冲突,而是要将这种冲突的数量和强度控制在 一定的范围之内,事实上我们也不可能消除所有的矛盾。只要社会能够承受、 控制进而消化这种矛盾,就应当认为达到了社会的和谐状态。构建和谐社会实 际上对刑事司法的执法观念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从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 2 参见陈玉范、屈广臣: “私了”问题的法律思考 , 当代法学1995 年第 1 期。 被害人视野中的刑事和解 6 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角度出发,在刑事诉讼 中需要对犯罪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对犯罪进行分类。客观地说,有些犯罪还存 在着明显的对抗性,如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这些犯罪是不能 搞和解的。但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一些犯罪,特别是一些轻微的犯罪, 有明确被告人的案件,是存在和解条件的。而当前发生的主要刑事案件大多数 属于后一类案件。因此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在刑事司法领域的 “和解”是符合人们对追求司法公正的要求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和谐社 会对司法体系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刑事和解之平衡理论 被害人维护自己的权益时,总是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包括所要耗费 的时间、财力等方面,以达到维护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说如果社会规范允 许宗教会议、老人会议及其他方式解决纠纷,那么被害人就有可能采用这种方 式解决与加害人之间的冲突。平衡理论是以“被害人在任何情形之下何为公平、 何为正义有自己的合理预期”这一朴素的观念为前提的。 3被害人与加害人在本 来处于一种利益平衡的境地,但由于加害人不遵守法律规则而损害到了被害人 的利益,这时被害人就会想方设法的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力求恢复到权利被侵 害前的状态。于此同时,被害人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不是盲目的,其要考虑成本 支出,以不致于使自己受到更大的损失。因此相对于繁琐冗长的、结果不能确 定的刑事诉讼程序而言,刑事和解给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感情 的平台,不管交流的结果如何,至少节约了时间耗费的成本,而且通过交流可 以从某种意义上修复受损害的利益,减轻被害人精神上的痛苦,避免被害人再 次受到加害人侵害的可能性,极大地满足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无法满足 的欲望,从而加快了矛盾和纠纷的解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平衡理论” 又被称之为“成本理论” 。 3、刑事和解之心理学依据 被害人遭受犯罪侵害后,不仅会造成物质上的损失,对被害人的心理也会 产生很大的创伤,严重的还会影响被害人以后的生活,使其限于恐惧的状态之 3 参见刘方权、陈晓云: 西方刑事和解理论基础介评 , 云南大学学报2003 年第 1 期。 一、刑事和解的理论依据及价值 7 中。具体来说,对被害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愤怒、恐惧、挫折、自责、失落甚 至是对正义产生怀疑。 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心理通常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报复心理,表现为 发誓要惩治犯罪、报仇雪恨、弥补损失,这种思想源于古老的“以眼还眼,以 牙还牙”的人类原始道德准则。可以说,犯罪正是引起被害人心理不平衡的的 外界的负诱因,使被害人产生了恢复平衡的需要,而被害人要恢复加害人对自 己身体上、精神上的伤害,唯有通过复仇和赔偿的方式才能做到。因此,这种 心理正是基于此而产生。另一种是宽恕心理,它与报复心理截然相反,是指被 害人自愿放弃惩罚和赔偿的要求。这种心态往往是被害人冷静下来后,经过理 智的考虑,试图说服自己后做出的。因此,这种心态通常需要侵害行为发生一 段时间后才会发生。正是因为被害人有着宽恕的心理才使得刑事和解得以适用, 从某种意义说,宽恕是被害人接受刑事和解的心理前提。如果被害人宽恕了加 害人,也就意味着他不再愿意通过严格的司法程序来实现对加害人的惩罚,或 者是希望对加害人不予处罚或从轻处罚,刑事和解正是被害人的宽恕心理的具 体体现。 (三)刑事和解的价值理论 (三)刑事和解的价值理论 价值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在刑事司法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常 所说的价值是指满足人类需要的能力,某一客体对于某一主体的价值取决于他 们满足该主体的需要的程度 4,因此,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又可把价值称为有用性。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的可替代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能够提高纠纷 解决的满意度,其价值正是基于此而产生。 1、刑事和解的公正价值 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追求的崇高价值,是司法活动的终极目标,然而在法 律方面对公正的含义的理解却有很大的不同,有学者认为公正的主要问题是社 会的基本结构,或者准确的说,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学者 认为把公正看成是一种美德或者是对人类的需要或者要求的是一种合理、公平 的满足;还有学者认为公正是指人们之间权利或利益的合理分配关系,如果人 4 现代思潮法典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606 页。 被害人视野中的刑事和解 8 们之间的权利或者利益分配分配过程、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果是合理的, 则被称之为公正。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即公正是指人们之间分配关系上的合 理状态。 5刑事和解在实现司法的公正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同时兼 顾被害人、加害人以及社会等公共利益。 (1)刑事和解有利于被害人心理创伤的平复和物质损失的弥补。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禁止了私人复仇等私利救济行为,这体现了人类文明 的进步,但同时也使得被害人的情感难以发泄。刑事和解制度为被害人情感的 发泄和与加害人的沟通提供了合适的机会。被害人遭到侵害后,通常身体上和 精神上会受到双重侵害,一方面被害人有要求国家等公权力机关对加害人加以 惩处的强烈欲望;另一方面被害人因遭受了物质损失有要求加害人予以赔偿的 强烈愿望,即更需要的是被侵害的利益得到恢复的需要,虽然公权力机关以国 家强制法的形式对加害人予以惩处,但这仅仅能够满足被害人短暂的报应需要, 被害人仍要继续生活,很多被害人需要担负起全家人的生活负担,物质赔偿对 他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即被害 人可以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在诉讼过程中可以一并提出民事 赔偿请求,但是仅仅限于物质赔偿。事实上,被害人因为犯罪行为所遭受的精 神损害在某些情况下远远超出了其所遭受的物质损害,笔者认为犯罪行为给被 害人造成的精神痛苦应更加引起我们的反思。然而,刑事诉讼法的条款中却未 予以规定。与之相反,刑事和解以被害人利益为中心,大大的提升了被害人的 诉讼地位,给了加害人和被害人一个交流协商的平台,在加害人的道歉和积极 的赔偿下,以获得被害人的宽恕,同时中国人“重利轻义”的传统心理也使得 被害人往往羞于以不追究条件获得应有的赔偿。刑事和解兼顾了被害人的物质 利益和精神利益的需要,有效地化解了二者之间的矛盾,改变了过去那种报应 的观念,可以更好的冰释前嫌,化干戈为玉帛。 (2)刑事和解有利于加害人对犯罪的深层认识,从而实现犯罪人更好的回 归社会。 刑事和解除了体现对被害人进行司法保护的思想,其价值也兼容了犯罪人 5 陈桂明著: 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 页。 一、刑事和解的理论依据及价值 9 的复归以及受损社会利益的全面恢复。刑事和解用一种人文精神去看待加害人、 加害人的亲属,使加害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痛苦和创伤,通过 严酷的事实让加害人从麻木不仁的状态中苏醒过来,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从涉及的家庭成员以及相关的社会关系成员多方面,来教育和矫正加害人,促 使加害人悔过自新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再犯罪的目的。于此同时,由 于司法机关和被害人对加害人的尊重,使得加害人消除了一些误解和敌意,从 而积极的承担责任。再者,避免了由于严格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而带来的从此贴 上“犯罪标签”式影响,也为再社会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刑事和解有利于促进刑事诉讼的民主化,增强当事人的权利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民主意识也不断提高。随着人们的民主意识不断 提高,民主意识也逐渐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刑事和解自然也在其中。 刑事和解的根本特征在于在尊重加害人和被害人协商的基础上处理案件,充分 尊重了被害人和加害人的意愿。这种对于当事人意愿的尊重,也必然会促使当 事人更加注重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是民主社会应该具有的含义。我们提 倡民主就需要具备一定民主意识和民主素养的社会民众,如果不具备此条件, 民主也不具备存在的基础。当然,刑事和解说的民主是有一定条件的,不是无 限制的,对民主自由的尊重也不可能绝对化,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描述 的那样, “傲慢为有礼,放纵为自由,奢侈为慷慨,无耻为勇敢” , 6国家和社会 便会出现混乱的状态,那时人民的民主也无从谈起。因此,刑事和解中的被害 人和加害人要充分尊重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社会起码的道德底线,在 此基础上达成协议才会得到尊重并执行。 2、刑事和解的效率和效益价值 (1)刑事和解直接实现个案的诉讼效率,从整体上提高办案效率,维护社 会的公正 传统刑事司法追究加害人的责任通常需要通过一套完整严格的法律程序的 运行而完成,在此过程中行为人长期处于悬而不决的状态损害了其实体权利, 正如西方的一句谚语: “迟来的正义就是非正义”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 导致未决羁押屡禁不止的原因所在。这种司法体制造成了两种不利的影响,一 6 柏拉图著: 理想国 ,郭斌和等译,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第 337 页。 被害人视野中的刑事和解 10 方面,在我国刑事案件中,大多数案件并没有明显的对抗性,属于人民内部的 纠纷而产生,但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也需要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来运作,个 案的侦查、起诉的难度并不因为案件的性质轻微而有所降低,这就导致了办案 效率的低下。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简易程序,对少量案件可以不严格 遵循刑事诉讼程序,但毕竟适用的范围过于狭窄,在社会关系日趋复杂、人们 之间的小摩擦不断出现的今天,简易程序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现实社会迅速发展 的需求的;另一方面,严重的暴力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毒品犯 罪等恶性犯罪十分突出,如最近报道的震惊全国的重庆打黑风暴,再一次引起 了人们对严重危害社会主义肌体的暴力犯罪的关注,这类犯罪因为涉及面广、 涉案人员众多、调查取证困难、隐蔽性越来越强等特点,使得打击的难度越来 越大。这类案件通常需要办案人员花费相当大的精力才可能侦破,因而需要投 入巨大的物力、人力、财力。但同时我们又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我国的司 法资源与严重的暴力犯罪居高不下的形势相比形成明显的反差,使得有些暴力 犯罪的嫌疑人逍遥法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犯罪,损害了司法在人们心 目中的公正形象,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法制进程。刑事和解制度旨在通过被害人 与加害人之间的平等协商达成一致的和解协议,不再走严格的司法程序,司法 机关只需要审查和确认和解协议的合意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即可,以和解协议 为裁量的主要依据,从而提高对个案处理的效率。于此同时,刑事和解制度起 着分流案件的功能,使相当一部分案件的证明要求不会十分严格,降低对有限 的司法资源的消耗,从而使司法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去侦破危害国家安全、重特 大疑难案件、贪污贿赂案件、走私毒品案件、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案件等严 重危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案件,更好的维护人 民利益。 (2)刑事和解是诉讼经济原则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矛盾纠纷也层出不穷,我国的司法资源捉襟见肘。 如果不考虑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盲目地对所有案件都投入等量的资源,势必造成 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刑事司法程序的不堪重负。因此在司法资源十分有限的 条件下,要实现诉讼经济的要求,就必须对司法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 一、刑事和解的理论依据及价值 11 要充分挖掘现有司法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司法资源的作用。正是 在司法资源紧缺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冲突之下,刑事和解的经济价值才显得弥足 珍贵。刑事和解制度因具有良好的分流功能而备受人们的瞩目,其实这种制度 也是吸取国外有关制度的经验再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而创设的。因为刑事 和解是在有关机关的监督之下被害人与加害人所达成的协议,能够在较短的时 间内产生符合双方意愿的效果。从经济效益来说,双方的合作比相互对抗更有 利于矛盾和纠纷的解决,从而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 被害人视野中的刑事和解 12 二、国外刑事和解的典型实践 二、国外刑事和解的典型实践 长期以来,在刑事司法领域如何实现既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又能使犯罪 者复归社会的双重目的一直是刑事政策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西方学者在长 期的司法实践中提出了刑事和解理论。从二十世纪中叶,刑事和解的实践已经 开始盛行,尽管各国的刑事和解实践有所差异,但我们仍能从制度的分析中得 到启示。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和解制度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和解制度 1、美国的刑事和解制度 美国的刑事和解制度最初源自于 1978 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厄克哈特 (elkhart)建立的加害者和解计划。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美国的刑事和解 呈现出了一些新变化: 1)在适用范围上,不仅适用于轻罪案件,也适用于重 罪案件,而且刑事和解的理念正在逐步补充和修正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即由 被害人及辩护人与检察官斗智斗勇的局面转变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努力取悦于 被害人,从而与被害人达成共同战线,进而获得从轻的刑事判决的格局。 2) 和解计划出现了新的组织形式,如与教会相关的和解组织、以社区共同体为核 心的非盈利机构、以缓刑为中心的机构、纠纷和解中心等等。这些和解组织的 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美国的刑事和解制度,从而为不同性质的刑事案件的处理提 供了保障。 2、英国的刑事和解制度 英国最早在刑事司法中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牛津郡警 察局。 71998 年的犯罪与妨害治安法 (cda)和 1999 年的青少年司法和犯 罪的证据法(yjcea),正式把刑事和解制度纳入到青少年司法系统内。经过长 期发展,英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适用对象由最初的青少 年犯罪者、初犯和轻犯逐步扩大到成年犯罪人和严重的刑事犯罪。 2)从诉讼 阶段而言,英国不但重视起诉和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还很重视执行阶段的刑 事和解。3)在具体做法上也很特别,首先是面谈,面谈不是直接交给法庭,而 7 王运生、严军兴著: 英国刑事司法与替刑制度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年版。 二、国外刑事和解的典型实践 13 是带他们去作案现场,假如是故意伤害案,带他去见被害人,让他亲眼目睹被 害人所遭受的损害,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不法行为给被害人的人身和精神所造成 的双重痛苦,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从而为下一步的和解创造条件。如果是盗窃 案,带他去见商店的老板,使他认识到自己的盗窃行为给老板造成的损失,诚 恳地向老板道歉,争得老板的原谅。如果加害人与被害人在赔偿问题上需要进 一步协商,警方可以召集一个“修复性的会意” ,会议的形式一般采取圆桌的形 式,即警方邀请加害人即支持者(一般是律师)和被害人及支持者(一般是律 师) ,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及伤害情况,这种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据统计, 牛津地区采取修复性司法后,零售商店的盗窃率是百分之四,而别的地区的盗 窃率则高达百分之三十五。 8 3、加拿大的刑事和解制度 加拿大的刑事和解制度在英美法系中极具代表性,加拿大的刑事和解制度 的产生和发展与本国的土著文化及犯罪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 1)加拿大的刑 事和解制度是尊重本地土著居民纠纷解决方式的政策选择。加拿大最早的居民 就是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目前,土著人大约占加拿大人口的百分之二,加 拿大为全国 605 个土著民族设立了 2200 多个保留地。 在土著人的传统中, 协商、 谈判和圆桌会议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甚至一些严重的犯罪也不例外。为 了尊重本地的传统习俗,加拿大司法部专门为土著居民制定了“土著人司法政 策” (aboriginal justice strategy,简称 ajs) ,用以支持土著居民传统习俗的 延续。 9 2)加拿大的刑事和解是应对犯罪浪潮的理性策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末到九十年代初,加拿大犯罪人口激增,在 1989 年到 1994 年间,联邦监禁人 数(监禁刑在两年或两年以上)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一点五,1993 年到 1994 年间 达到了百分之八,而加拿大长期以来的年增长率才百分之二点五。 10面对严重的 犯罪形势和监禁刑的过度使用,加拿大的司法官员面对两种选择:一是采取“犯 罪控制和惩罚”的刑事政策对犯罪进行严厉打击;另一种则是根据犯罪的性质 8 英 麦高伟、杰佛里.威尔逊著: 英国刑事司法制度 ,姚永吉译,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480 页。 9 maureen maloney:“from criminal justice to restorative justice: a movement sweeping the western common law world.” 10 david daubney,“establishing a framework for the use of restorative justice criminal matters in canada”, ele-venth united nations congress on crime prevention and criminal justice, bangkok, thailand, 18-25 april 2005. 被害人视野中的刑事和解 14 进行严格的分类,对低危险的犯罪更多的利用社区矫正。司法部门最终选择了 后者,加拿大的刑事和解制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它大力提倡对认罪、 悔罪、征得谅解的加害人实行非监禁化和刑法轻缓化。这种措施有效的较低了 犯罪率,节约了司法资源,有效地打击了恶性犯罪,维护了社会良好的秩序。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和解制度呈现出如下特征: 1)刑事和解的运行模式。主要依靠民间非盈利机构和完善的社区组织,在 这些国家通常有完善的民间组织,很多民间组织一直都是在司法系统内部工作, 从而为刑事和解制度的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避免了因司法资源不足而导致 的无法和解的局面,可以这么说完善的民间组织是英美法系国家刑事和解制度 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土壤。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组织,才使得整个社会对于犯 罪的态度形成了一种温和、理性和务实的态度。 2)影响刑事和解的因素。在这些国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文化、信 仰、宗教等。信仰是支撑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促使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正如中国信仰马克思主义一样,西方国家也有自己的独特追求。我们在考察一 国的制度时,更要注重对他国的文化、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等方面进行考察。 宗教、民族等文化因素对刑事和解模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值得我们 关注的是这些国家的宗教制度,在西方,不少刑事和解计划最初就是由宗教人 士发起的。如“正义之友” (justice fellowship)是美国福音派的一个基督 教组织,其在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和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的国家中的土著民 族,如加拿大的“量刑圈”则吸收了印第安人解决纠纷的传统方式。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和解制度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和解制度 1、德国的刑事和解制度 德国是“犯罪人-被害人和解”运动的有力推动者。迄今为止,可以说德 国是刑事和解制度最全面的国家,其在实体法、程序法和少年法中都有关于刑 事和解的具体内容。德国将刑事案件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诉案件;一类是公诉 案件。这里和我国的分类是相通的,因为我国的诉讼模式本来就倾向于大陆法 系国家的职权主义模式,结合自身的特点而形成。德国对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 的和解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一般来说,自诉案件的和解条件和程序不是太严格, 二、国外刑事和解的典型实践 15 但公诉案件要求比较严格。另外,与大陆法系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德国将“犯 罪人-被害人和解”视为独立于刑罚和保安处分的第三种犯罪制裁方式。 2、法国的刑事和解制度 法国的刑事和解制度主要是在 1993 年 1 月 4 日法国议会通过的法国刑事 诉讼法典第 41 条补充规定中所规定的。在法国刑事诉讼法中,刑事和解是加 害人与国家之间的和解,刑事调解才是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的和解。因此,法 国的刑事和解制度是从广义上理解的“和解” ,吸纳了辩诉交易和狭义刑事和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组每月安全培训表内容课件
- 家庭类型分类课件
- 外卖店铺运营课件
- 气修技术技能测试题及答案
- 高级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
- 工商银行2025台州市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农业银行2025景德镇市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2025年3D打印技术的快速成型效率
- 交通银行2025锡林郭勒盟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2025年3D打印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
- 2025四川蜀道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招聘16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第1课 认识工具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书法西泠版三年级上册-西泠版
-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内嵌视频)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体育模拟上课培训课件
- 2025年秋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标准件供货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广东茂名信宜市总工会招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纳税申报流程课件
- 2025年在线少儿英语培训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石油管道保护施工方案
- 《2025年9.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