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吗?.pdf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吗?.pdf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吗?.pdf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吗?.pdf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吗?.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2 0 世纪7 0 年代以后,生态危机成为全球范围内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 题,由此引起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讨论,而 自然是否具有内在价值的问题,则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 理论界对自然的内在价值问题的争论,构成了当今环境伦理研究中的一个重 要内容。人类中心主义论者主要从价值论的角度认为,人是世界的主体,人的内 在价值是其他一切价值的源泉,自然只是人们的工具,没有内在价值可言。人类 中心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是人类的利益和人的自我完善,不能简单地把人类 中心主义理解为贬义的字眼。不论是使人类摆脱了自然束缚的早期的人类中心主 义,还是改良过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都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演变为极端的 人类中心主义绝对不是人们的初衷。 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在拒斥和反驳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非 人类中心主义论者认为,自然不仅有价值,而且具有内在价值,它的内在价值理应 受到人们的承认和尊重。他们认为,西方一直以来的哲学传统一贯坚持把内在价 值划归为人类所独有的一个范畴是错误的,要建立新的伦理学必须要突破这一点。 内在价值不仅为人所独有,它也属于整个自然界。因此非人类中心主义主张扩大 我们的道德范围,将自然万物纳入到我们的道德关怀中来,由此形成了非人类中 心主义的三大流派:动物权利论、生命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非人类中心主义在 论证内在价值合理性的过程中,虽然也遇到了困难,但内在价值问题争论的意义 是重大的,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行为与思想的反思,使人们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 部分,一个同样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特殊存在。因此作为一个道 德的物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管理好这个地球大家园。 非人类中心主义把生态危机归咎于人类中心主义,二者在争论的过程中先就 环境保护的问题达成了共识,在随后的争论中发现两者都有自己的局限和合理之 处。两者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在地球这个唯一家园上的生存。所处 i 视角的不同,逻辑起点的不一致才导致了持久的纷争。趿此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 类中心主义从分歧走向了融合,两者将联合起来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将环 境伦理学推向新的境界。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环境伦理的两种语义,即人类中心 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两者之争的起源和争论的焦点所在;第二部分介绍 了人类中心主义视角的自然内在价值和人类中心主义所遭遇的困境;第三部分介 绍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内在价傻理论与其三大流派,以及菲人类中心主义遭 遇的困境:最焉是对困境的解决和环境伦理实然路径的介绍。 关键词:囱然;内在价值;工具价值;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 a b s t r a c t a 丘e r19 7 0 ,e c o l o g i c a jc r i s i sh a sb e e nam 旬o rp r o b l e mp e o p l ec a r ei 1 1c o 舢m o n 、析t h j nt l l ew o r l d i tc a u s e se x t e n s i v ed i s c u s s i o no fh u m a nc e n t r i s ma n dn o n h u m a n c e 】埘s m 、析m i nt 1 1 ew o r l d a n d 、 ,h e t h e rn a _ t 1 】r eh a si 删n s i cv a l u eh a sb e c o m et h ef b c u s n l a th 砌a nc e n t r i s ma n dn o n h 啪a nc e 嘶s md e b a t e t h ed e b a t e o fm e o r e t i c a lc i r c l e so nt h ei s s u eo ft h ei n t r i n s i c v a l l u eo fn a c u r e c o n s t i t u t e sa ni m p o r t a n te l e m e n to fs t u d i e so fe n v i r o m n e n t a l “c st o d a y h 啪a n c e n l :r i s tm a i l l l yt 1 1 i r 墩so nt h ea n l g l eo fa x i o l o g y :h u m a nb e i n gi sm a i n s t a yi nm e 、加r l d , m ei n 乜血s i cv a l u eo fh u m a i lb e i l l gi st h es o l l r c eo fa j lo t h e rv a l u e s ,舭i so i l l yt l l e t o o lo f h 啪a 1 1b e i i l g ,a n d “h 2 l sn o ti 曲血s i cv a l u e t h e 娠l r t i n gp o i n ta n dd e s t i n a t i o no f h u m a i lc e n 雠s ma r ea l w a y st h ei n t e r e s ta 1 1 ds e l f i m p r o v e m e n to fh l i l l a nb e i n g ,s ow e c a i ln o ts i m p l yr e g a r dh u m a l lc e n t r i s ma l sa d e r o g a t o r yw o r d b o t ht h ei n c h o a t eh u m a l l c e 嘶s mw m c hm a d eh 啪a 1 1b e i n gs h a k eo f ft h es h a c l ( 1 e so fn a t u r e ,a i l di i i l p r o v e d m o d e mh l l m a nc 州s ma r ei i lt h ei n t e r e s to fh l l r n a i l sd e v e l o p m e n t s oi ti sn o t h u m a n so r i g i n a ji n t e n t i o nf o rt h e mt oe v o l v ei m oe x 仃e m eh 啪a l lc e n t r i s m n o n - h u m a nc e n t r i s md e v e l o p si nt h ec o u r s eo fr 甸e c t i n ga i l dr e f u t i n gt h ei d e a so f h u m a l lc e n t r i s m n o n - h u m a i lc e n t r i s tt h i n k st h a tn a t u r en o to i l l yh a sv a l u e ,b u ta l s oh a s i n l :r i n s i cv a l u e ,锄di t si n t r i n s i cv a l u es h o u l dg e tn l ep e o p l e sr e c o g i l i t i o na i l dr e s p e c t n l e yt h i n kw e s t e mp h i l o s o p h ya l w a y si n s i s t i n go ni n c o 印o r a t i n gt h ei n t r i n s i cv a l u ei n al n l i q u ec a t e g o r ) ,o fh u m a i lb e i n gi s 、r o n g ,a 1 1 dc r e a t i n gn e we 曲c sm u s tb r e a k t 1 1 r o u g ht h a t i n t r i l l s i cv a l u ei sn o to w n e ds o l e l yb yh u m a nb e i n g ,a 1 1 di ts h o u l db e l o n gt ot h e w h o l en a t i 鹏s on o n h u m a nc e n t r i s ma d v o c a t e se x p a i l d i n gt h es c o p eo fo u rm o r a l , a i l db r i n g i n gn a :t u r ei m oo u rm o r a lc o n c e m ,w m c hr e s u l t si nt h et 1 1 r e em 句o rs c h o o l so f n o n h l i i 】a 1 1c e n t r i s m :t h er i g h tv i e wo fa m m a l ,t l l ec e n t e rv i e w o fl i f ea 1 1 de c o l o g ) , i i i n o n 氆疆墩e e 艇s m躔e o 羽始r sd i 董! e 至e 蠢鼍主e si 觳也ee o 珊s eo fd e m o 珏s t r a t i 毽也e 斌i o n a l i 够o f 也ei n t 出l s i cv a l u e ,b u tt h ei m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i s s u ed e b a t eo ft h ei n t r i n s i c v a l u ei ss i 卿f i c a m i ts h o w st h er e n e c t i o no fh u m a nb e i n gb o u tm e i ro w nb e h a v i o r a n di d e a ,w h i c hm a k e sp e o p l er e a l i z eh u m a nb e i l l g sb e l o n gt on a t i l r e ,a 虹n do f c r e 呶胎t h a te x c h a n g e sm a t e r i a 王a i l de n e r g y 谢t hs u 玎o u i l d i l l g s 确e r e f o r e ,a sam o r a l s p e c i o s ,w e 董1 a v et h e 羚s p o n s i b i l 埘a n do b l i g a 圭i o nl om a n a g e 氆eh o m ep l a n e t n o 羚去啪被e 铋越s 撒a s c 纛b e s 莰。e l o 誊e 奎蕊羹s 协h 黼鼹e e 鞋碾潍,獭e y a e k dac o 豇s e n s u so 鼓t h ei s s u eo fe 藏v 的嫩n e n t a lp r o t e c t 主o ni nt h ec o 戳s eo fd e b a = e , a n di nt h es u b s e q u e n td e b a t et 1 1 e yf i o u n dt h a t 也e yb o t hh a dt h e i ro w nl i m i t a t i o n 锹l d r e a s o n a b l e n e s s i nf a c t ,t h e i rg o a l sa r et h es 糊e ,a n dt 1 1 e ya r e 幽e da tm es u r v i v a lo f h u m a nb e i n gi nm e i rs o l eh o m e s t h ed i 饿r e n c eo f 也ep e r s p e c t i v ea n dm el o g i c a l 7 娠l r t i n gp o i n tl 醯t ot h el o 矗g l a s t i n gd i 8 p u t e s t h e r e f o r e ,h u m a nc e 玎t r i s ma n d 娃o n 一量l 啪雒e e n 饿s m 忿a c h 氆es y n c r e t i s mf 两礅落e 蠢i 螽粼n e e ,a n d 协e yw i l lb o 搬 愆b u i l d 也霉h a 翔霪强yb e 镪硷豫h 搬n 8 nb 菇曩ga n d 毂教喇el o g e 如e r ,黻辽壬狐a l l y 氆e yw i l l 芏n a k ee n v i 芏- o n ! n e l l t a l 如i c sr i 兽a c han e wr e 乏i l m t m s 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b u rp a n s :t h ef i r s tp a nm 2 l i i l l ya n a l y z e s 似o8 e m a i l t i c s o ft h ee n v i r o 眦e n t a lo t h i c s :h 1 】m a nc e n t r i s ma n dn o n h u m a nc e n t r i s m a n dt h ef o c u so f t h eo r i g i na n dt 王1 ed e b a t eo ft 王l e 咖g g l eb e 附e e nh u m a l lc e n t r i s ma n dn o n - h u m a n e e n 蕊s m ;强es e c o n dp 积a n a l y z e s 咖e s 迅诚n s i ev 蠢u e 螽0 嗽,也ep e r s p e c t 主v eo f 董l u m 鞣e e 艇s 趣雒d 像ed i l e 撇a 镬叠lh 毪毽鑫矬e 懿馕s 芏珏撒e t ;髓搀瓤砖鞠娃锄l y z e s 馒e i 菝妇s i ev 越u ev i e wo fn a :嗽a 热di t s 妞es c h o o l so fn o n h 嘞a 慧e e 联融s 1 n a 堇l d 也e d i l e 鼬an o n - h m n a nc e n t 矗s mm e t ;f i n a n y ,t m sp a p e ra 芏1 a l y z e st h es 0 1 u t i o nt ot h e d i l e m m ao fh 啪a nc e n t r i s ma n dn o n h l m a nc e 枷s m ,a n dt h et r e n do fm e e n v i r o r 衄e n t a le 批c s k e yw o r d s :咖e ;h l t r i n s i cv 越u e ; t o o lv a l u e ;a n t h r o p o c e 娜越s m ; n o 髓屹n t 巍p o c e n 越s 黻 i v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中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酌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暖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酌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i 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酌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酌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袁示了谢意。 学位审请人(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至煎! 堕 2 0年 7 月 目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子硕士学住。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酌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住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瞍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彰即、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住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于文本) 。 ( ;步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遗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兰塑盥 2 0年月 鑫 学住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 0d 留年月f 日 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并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严峻问题,环境伦理学也随之成 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在环境伦理学的研究中一个重大的、令人困惑的问题就是 关于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而自然是否具有内在价值的问题是 二者争论的焦点。非人类中心主义提出“自然的内在价值 ,由此引发了两派之间 更加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落在了自然内在价值是否存在及其性质上面。自然 内在价值理论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一个核心价值理论。而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是 “一切以人为中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从人的利益出 发。”人类中心主义不但一切以人为中心,还否认自然拥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坚 持认为自然价值的存在与否,自然价值的好与坏都是由人所赋予的,离开人这个主 体的选择、评价,自然无所谓价值与否,因此人类中心主义被认为是导致生态危机 的罪魁祸首。非人类中心主义论者指责人类中心主义无视自然的内在价值,夸大 自然的经济价值,对自然资源任意开采和掠夺,因此造成了当今生态危机。谁是生 态危机的罪魁祸首? 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吗? 二者就此展开了长久的争论。 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自然价值的内涵得到拓展。从价值是一种心理信念到 价值本质上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内在价值也由人类扩展到自然界。在现实的实践 层面,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关于自然环境保护上达成了共识,使得环 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随着争论的深入,两者都看到了自身的局限与不足,认 识到二者其实都是为了人。逻辑起点的不同,甚至导致了对所探索生态问题出路 的偏离。“不打不相识”,认识到问题所在,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从对 抗走向了融合。两者将重新回到解决生态危机的问题上,联手重构人与自然之间 的和谐关系。 余谋昌: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载自然辩证法研究1 9 9 4 年第7 期,第1 3 页。 1 一、问题的源起 ( 一) 环境伦理的两种语义 2 0 世纪7 0 年代以后,生态危机成为全球范围内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 题。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并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严峻问题,环境伦理学也随之成 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在环境伦理学的研究中一个重大的、令人困惑的问题就是 关于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在环境伦理学界,非人类中心主义 把生态危机归罪于人类中心主义,坚持人们必须对其进行批判并将其思想抛弃的 观点。自古希腊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就作为一种世界观支配着人们的一 切行为和实践行动,成为人类文明进程的主导性力量。这种价值观在改变人与世 界的原始关系、提升人与自然的平等地位上曾经起到过决定性的作用。但随后这 一价值观被不恰当地发挥,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者,人为自然立法,把人看成是 一切存在和价值的中心。由此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唤起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和重新定位,使人们认识到 自然对人的重要性,由此引起了环境伦理学中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 间的争论。 1 导火索:生态危机 自人猿相揖别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便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自然界再也 不是一个按照缓慢节奏进行演化的独立的纯自然系统,而是逐步变成了入化的自 然系统。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进行了开发和改造,这个行为影响至 深的一个负面效应就是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干涉自然界的能力还较低,规模也比较小,其消极作 用也就没有被发现。但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生产经济活动的广泛开展和科学技 术的飞速进步,人类对自然干预的能力与规模迅猛增长。狂妄自大的人类不顾自 然规律的要求,狂热地“向地球宣战”,粗暴地要“战胜自然”。由于人类对生态 环境重要性和地球生态资源有限性的无知,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逐渐 失去了应有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冲突日益尖锐。 虽然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 利,要警惕大自然由于我们的盲目行为而对人类进行的“报复”。但是,那时的人 们并没有理会这个警告,自认为是“大自然的主宰”,对自然可以说是为所欲为, 从来不考虑自然界会做出什么反应。直到2 0 世纪5 0 年代以后,西方工业化国家 的环境污染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才使人们开始比较清醒地意识到,工业发 展和科技进步在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产生了“潘多拉效应”。它们 在错误价值观念的支配下,会给人类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灾难。如生态系统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和温室效应加剧、自然灾难增加和能源危机等。这一状况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引发了理论界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环 境伦理学由此产生并兴起。 2 环境伦理的两种语义: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 环境伦理学是2 0 世纪中叶首先由西方学者提出并在西方社会得到快速发展 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包括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大学派。它们都建立 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但具体路径选择及其主张却不一样,其理论的立论基础也 不一样。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在拒斥和反驳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一种新的环境伦理观。这种新的观点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纳入 人的道德关怀范围,超越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自然中的动物、一 切生命乃至一切自然存在物都处于与人绝对平等的地位,都具有其“内在价值”, 人类无权对一种生命的存在做出安排。自然有独立于人的自身的价值,而不仅仅 是外在于人的工具价值。非人类中心主义提出“自然的内在价值”问题,由此引发 了两派之间更加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落在了自然内在价值是否存在及其性质 上面。 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它的价值是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 统一,自然界的万物与人一样拥有自身的权利和价值。因此他们主张把人之外的 自然界纳入到我们的道德关怀之中,要求人类对待自然界也像对人类自身一样承 担起道德责任。只有这样人类才可以摆脱生态危机,最终实现人与融然的和谐。 在现实的实践层面就有了人的道德的扩展行动,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和动物权利运 动也开展起来。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是三个道德逐步扩展的 理论成果和派别,构成了环境伦理研究中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主要内容。 环境伦理学邋常理解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从价值 观的角度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是为人而存在的。人类中心主 义在对非人类中心主义在自然道德方面的批判当中建构自已的立论基础,指出“人 的主体性决定人去关爱自然 ,并认为“人是唯具有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存在 物”,“人善待自然的意义是为人的存在”,这是人类中心主义在环境伦理中人与自 然关系的基本立场。所有这一切都基于人与自然相比,人具有了理性,人是理性的 产物,因此入怒道德的难一主体。“理性,造就了入与岛然包括其它高等动物的区 别:正是豳予理性,让人能从错综复杂的鑫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中进行正确的评判, 并从中确立自己正确的行为方式;也是由于理性,人能意识到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 足程度,从而通过物建立起人与人的道德关系”。人们高举理性的旗帜,坚持认为 承认囟然的内在价值也是基于现实人的主体利益的需要,人仍然必须是高高在上 的。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各自提蹴了许多的主 张与理论上的探讨,两者圜的都是为了解决现实褥迫切的生态危枫问题,都是为 了入的根本利益,只是两者都没有意识到其实它们所谈论的是个闯题,以致予 偏离了所要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国然的内在价值问题上进行了过多的关注和讨论。 因此在理论界双双遭至0 了批判和诛伐,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各自不同的理论困 境。 1 熊小鬻:环境伦理的应然之维,载嚣学研究2 0 0 6 第4 期,熬2 l 页。 4 ( 二) 争论的焦点: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吗? 声称承认自然界其他物种或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是近年来环境伦理学理 论的热门话题。英国环境伦理学家j 奥尼尔说:“持一种环境伦理学的观点就是 主张非人类的存在和自然界其它事物的状态具有内在价值。这一简洁明快的表达 已经成为近来围绕环境问题的哲学讨论的焦点”。美国环境伦理学家默迪也明确 说:“当且仅当环境伦理学建立在非人类自然实体具有独立于人的价值的原则论断 或前提下,它才可能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伦理学”。内在价值问题被认为是环境 伦理的标志,可见内在价值问题对环境伦理学的研究是多么的重要。 最早提出内在价值概念的是爱德华摩尔。他认为,内在价值是客观的,不以 人意志为转移,不依赖于主体的存在,是由事物本身的属性决定的。美国哲学家罗 尔斯顿是以对内在价值的论述而著名的,是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领域的重量级人 物。罗尔斯顿继承了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思想,他在其著作自然的内在价值 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自然价值论,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使环境伦理学进一步系统 化。罗尔斯顿作为自然“内在价值”理论的提倡者,曾对“价值属人论作了极 为猛烈尖锐的批判:“在我们发现价值之前,价值就存在于大自然之中很久了,它们 的存在先于我们对它们的认识”。“大自然既是推动价值产生的力量,也是价值产生 的源泉”。固罗尔斯顿指出,除了与人有关的工具价值,自然界还具有不依赖人类 评价而自为的存在的内在价值,同时生态系统本身还存在着系统价值。非人类中 心主义据此提出的“自然的内在价值”问题,引发了两派之间更加激烈的争论。 人类中心主义论者不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他们认为自然只拥有一种价值, 那就是相对于人的工具价值。因为唯有人是有意识和理性的,因而只有人才能成为 价值的唯一主体。“价值主体应具有判断是非、衡量善恶的能力”,“价值反映了 人和满足其需要的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所以自然的价值只能是相对于人的 徐嵩龄主编: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3 5 页。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杨通进译许广明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2 9 0 页。 工具价值,而没有内在价值可言。因为自然相对于人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没 有自己的理性和意识。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方把价值划分为工具价值、内在价值、 固有价值和生态价值,认为这些价值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价值不 仅可以体现为客体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而且也可以体现为客体对一切生命的需要 的满足。人类不能因为事物没有满足入的需要而否认事物的价值。从关于价值主 体的争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二者对价值理解的角度是不同的,导致双方在内在价值 问题上的分歧和对立也就是必然的了。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所处视角的不同,使得双方自说自话。非人 类中心主义认为是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内在价值的否定,让人类中心主义仅把自 然作为人类的餐桌和资源仓库来对待,对大自然进行了肆意的掠夺和开发,造成 了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严重后果,因此人类中心主义要承担生态系统被破环的责任。 非人类中心主义拒斥人类中心主义那种只看到自然的外在价值,尤其是极端的经 济价值的行为。他们认为自然的价值是有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共同构成的,人们 不应该只认识到自然外在的工具价值,自然的内在价值更为重要。自然的内在价 值问题不仅关乎人们对它的尊重与否,同时也关系到我们人的精神家园问题。 从自然的内在价值来看两派之争,更能突显二者争论的实质。争论的背后涉及 如何重新审视传统价值观、如何论证自然的内在价值的存在、如何重新定位入与 自然的关系等问题,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行为与思想的反思。尽管二者在理论的 基石以及建构方面存在分歧,但在实践上其实是逐步相互融合的。人类中心主义 是从人的利益出发,非人类中心主义更是将未来人的利益都考虑进去了。如果双 方认识到这一点,就必然会从对抗走向融合。 二、自然的价值:人类中心主义视角 ( 一) 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是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和世界观。哲学大辞典对人类中心主义 6 是这样解释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以人类为事物的中心的理论。其含义伴随着人类 对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的思考而产生并不断变化发展。人类中心主义的含义大致 有:( 1 ) 人是宇宙的中心,即人类在空间范围的意义上处于宇宙中心,是从“地球中 心论 的科学假说中逻辑地推导出来的一种观念;( 2 ) 人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目的, 即人类在“目的”的意义上处于宇宙的中心;( 3 ) 按照人类的价值观解释或宇宙间 的所有事物,即在“价值的意义上,一切从人的利益和价值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 去评价和对待其他所有事物。学者余谋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界定是“人类中心主 义,或人类中心论,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它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 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 我国理论界 大都采用了余教授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界定来进行问题的讨论。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随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而变化的文化观念。 通观历史可以看到理论界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有四种历史形态: ( 1 ) 宇宙人类中心主义,也叫古代人类中心主义。是根据古罗马的“地心说”, 由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逻辑地推及人类及万物也处于宇宙的中心,是地理上的“人 类中心论”,没有或很少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古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占主导地 位的还是人类屈服于自然的自然中心主义。 ( 2 ) 神学人类中心主义。这是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世界观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它认为人类不仅在空间方位的意义上位于宇宙中心,而且也在“目的”的意义上处 于宇宙中心。人为神而存在,万物为人而存在,这就在神的旨意下达到了人与自然 的和谐一致。神学人类中心主义具有宗教神学目的论色彩,是超现实主义和超自然 主义的,是一种情感的追求而非现实的状态。 ( 3 ) 近代人类中心主义。它是在近代科技有了巨大发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 自然的力量有了巨大提高、人在自然界面前的地位有了极大改变的情况下,从笛卡 尔开始,经启蒙运动伴随理性主义而产生。它的理论核心是:人类能够挣脱大自然 哲学火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1 7 6 页。 余谋昌: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载自然辩证法研究1 9 9 4 年第7 期,第1 3 页。 肖显静:环境伦理学:走进还足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载山西大学学报1 9 9 8 年第2 期,第1 3 页。 的束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 ( 4 ) 生态人类中心主义。它是伴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资源环境、生态 危机的凸现而产生的。核心思想是为了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环境生态危机,人类必须 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在上述朗种形态的人类中心主义中,理论界认为“近代人类中心主义”应该 对当代环境问题负责,因为近代人类中心主义与当代环境阀题有着现实的关联。 科学革翕和技术革翕的发生,人类与自然熬关系有了质的变化,由过去依附、屈从 自然,转为控制、利用自然。在大翻然面前,人类不再是消极被动者,而是积极主动 者,不再是自然的奴仆,而是自然的主人。人类意识到能够借助实践使自己成为自 然的主人和统治者,由此开始了对自然更加肆意的掠夺和开发。正是这种形态的 人类中心主义直接地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环境伦理学由此兴起,高举“自 然具有内在价值”的大旗反对驳斥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和行为。 ( = ) 人类中心主义的翻然工具价值观 1 传统入类中心主义的自然工具价值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源流可以直追溯到古希腊对人 作为万物的尺度的高扬。到了近代,笛卡儿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的确立更为 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找到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证明,从此笛卡儿的主客二分的 思维模式深深的影响着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笛卡尔的“二元论形成后,人类 中心主义作为一零中世界观、价值观甚至是既定思维方式就一直延存于现代的科学 和实践中,主宰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至此“人类中心主义就成为了 一切行动的指向标。自然也被人们作为实践的客体对象、人类实现自身的目的的 工具形象固定下来,直至生态危机人们才认识到自然原来不仅是人类的工具,还 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翎世纪开篇就展示给我们一瞩入受命于神丽统治万物的景象:“我们要照 8 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 牲畜和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上帝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 遍满地面,治理大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上 帝说:看哪! 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蔬菜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 你们作食物。一切上帝的被造物中,只有人是按自身的形象创造出来的,只有 人才具有灵魂,人是最完美的存在物,甚至被造物出现也只不过是基于上帝赐恩 于人的目的。因此,人是自然界中最高形式的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主人。哲学家 蓝德曼( m l a n d m a n ) 指出:“正如宗教世界观使上帝成为世界的君主一样,在上帝 的特别关怀下,它使人成了地球上的主人。宗教世界观不仅是神中心论的,也是 人类中心论的”。可见,在基督教文化传统中,只有人才具有内在价值,而其它 自然物只是具有为人而存在的工具价值。 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这种价值观,是一个影响了人类中心思想的主要观点。 传统人类中心论认为“自然不是主体,因而自然没有内在价值,只有对人而言的 工具价值 ,这是机械自然观的哲学表达。这种机械自然观主要植根于1 8 世纪之 前的牛顿机械力学,它用机械、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把自然视为一 部机器,当成人类达到其目的的工具,这样就把自然彻底客体化、外部化了。在 传统经济学中,自然界本身的“自然价值”是被否定的,人们认为自然物本身并无 价值,人类所需要的消费价值完全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传统价值观将自然界当作一 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的“公用仓库”和免费的垃圾场,自然资源向 来被当作“免费商品”看待。 工业革命后,近代工业文明的误区更严重。不仅在于它利用了自然的工具价 值,而且在于它片面地、极端地、无节制地利用了这种价值,在于它无视或忽视了 自然多维性的文化价值,人与自然之真实的内在关系被掩蔽了,人类排除了以多重 方式亲近自然、回到自然的可能性,而是彻底的抛弃了自然。自然界没有了神圣 性,成了在人之外的、与人对立的受功利主义辐射的、一架受人摆布奴役的机器。 转引徐嵩龄主编: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3 6 页。 【德】蓝德曼:哲学人类学,工人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8 1 页。 9 “在巨大的物质成就面前,人的主体性被强化了,人取代神成了至高无上的时代的 主宰。所有这一切使人类将自己当然地摆在了世界的中心,万物都作为持存物 ( 海德格尔语) 被纳入了技术的座架,世界成为图像,地球成为千篇一律的 材料供人使用。人把自己看作主体、中心、主宰,也使人类自己陷入一个危险境地: 人被连根拔起,人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满目疮痍的 世界自然被破坏,人类生存受到威胁。如果说早期的人类中心论者否认自然 的价值,仅把自然当作生存和活命的手段和工具,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 那么工业文明后人的主体性的被强化,对自然片面地、极端地、无节制地利用, 就是对自然的践踏和抛弃,是人类向自然的“故意出走”。 目的论的自然工具价值观是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另一种形式,即一种以人为 一切存在目的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这种观点认为人是唯一具有理性的存在,所 以他才高于其它存在物而处于中心的地位。对于理性存在者来说,理性本身就具 有内在价值,具有自为的目的性,是一个自在的值得人们去追求的目标。而对于 非理性的存在物,则把他们仅仅当作工具来看待才是恰当的。普罗泰戈拉说:“人 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亚里士多 德指出:“植物的存在就是为了动物的降生,其它一些动物又是为了人类而生 存,驯养动物是为了便于使用和作为人们的食品,野生动物,虽非全部,但其绝 大部分都是作为人的美味,为人们提供衣物以及各类器具而存在。如若自然不造 残缺不全之物,不做徒劳无益之事,那么它是为人类而生了所有动物”。 由于人 具有理性而获得伦理学意义上的关怀是在康德那里完成的。康德被认为是人类中 心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只有人是目的,人的目的是绝对价值,“人是自然 界的最高立法者”。因此我们不必为我们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自然就是为我们而 存在的。 在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论者看来,人具有理性,因而人自然地就有了目的性, 王云霞1 ,王树恩2 :内在价值与生态危机的根源,载宁夏社会科学2 0 0 6 年第7 期,1 4 6 页。 北京人学哲学系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上册) ,商务印书馆1 9 8 3 年版第5 4 页。 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9 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5 3 年版,第1 7 页。 1 0 具有了内在价值,而这种内在价值构成了一切价值的源泉。其它一切非理性存在 物具有的只是在满足人的目的和需要的意义上才具有的工具价值,它们没有自己 的内在价值。康德声称:“人拥有我的观念,这一攀实本身就使他无限地超出 生活于地球上的所有其它存在物之上。他据此而成为一个人也就是说,成为 一个在地位和尊严方面都不同于其它事物诸如没有理性的动物,只要我们愿意, 我们就可以蔑视其它一切的存在物。因此,就动物丽言,我们没有直接的义务。 动物不具有照我意识,只是作为达到蹬的的工具两存在。那个髫的就是人我 们对动物的义务只是对人的间接义务”。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直到目前还能 看到影子,比如不顾自然规律对动植物的猎杀和砍伐。 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一切以人为中心,无视其它自然物的存在和利益,把其它臼 然物仅仅作为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的占有物来对待,因而人对非人类存在物的关 心只应限于那些对人类有用的自然物,而且对这些自然物的义务只是对入的一种 闻接义务。入是瞧一的目的,自然及其存在物只是满足入的需要翻欲望的手段,这 种工具的价值也只有通过人才能体现媳来。它把自然及其存在物从入的道德关怀 领域排除出去。正是这点,引来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诘难。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只 讲人作为主体的幽主、主导、主动性,而忽视了人作为主体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环 性后果。因此它同当代的生态危机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至少是造成当代生态危机 主要的观念根源。因此,对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我们必须持反对的态度。 2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工具价值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在生态危机囝趋严重的情况下,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 关系的结果,它的建立有韵予生态危机的解决。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既是对传统人 类中心主义的“扬弃”,又是建立在当代科学知识及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刻反思 的基础上的,是一种棚对进步的思想。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工具价值观也得 到了改良和发展,承认自然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从人的长远利益出发提倡人类 要对自然进行应有的保护。同时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一种必须同周围环境 转弓l 自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如舨社2 0 0 0 颦版,第8 4 页。 1 l 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才能维持自身生存的生物体,因此为了人类的生存和 延续必须对自然进行应有的关心和爱护。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不像传统人类中心主义那样拒绝承认非自然存在的内在价 值,拒绝对非自然存在的道德义务,而是采取了种较温和的形式。现代人类中心 主义强调把全人类的利益当作其行为的指针,强调整体的和长远的人类利益高于 人们的局部和暂时的利益,任何国家、地区或任何一代入都不可为了局部的小豳体 利益焉置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于不顾。要纠正人类对利益理解的狭隘和对利益 追求的近视性,将道德关心延伸到子孙后代,不仅考虑当代人的利益,更要考虑后 代人的利益,使后代得以延续,后代人得以稳定、健康地生存和发展。从这一功利 的角度出发,人们看到了自然对于人类的更多的外在价值。 自然的外在价值是指自然中的事物作为入和其他生命生存和发展的资源,能 满足入和其他生命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实现人和其他生物的利益,即自然作为人和 其毽生物生存的工具。如果说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对于自然的利用是褪糙的、篱 单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利用则是精细深入的。美国生态哲学家,霍尔姆 期罗尔斯顿在哲学走向荒野一书中,阐述了自然的l o 种工具价值:( 1 ) 生命 支撑价值;( 2 ) 经济价值;( 3 ) 消遣价值;( 4 ) 审美价值;( 5 ) 生命价值;( 6 ) 多样性和同一性价值;( 7 ) 确定性和白发性价值;( 8 ) 辨证价值;( 9 ) 精神价值; ( 1 0 ) 科学价值。 我国研究者李广义在文章自然的价值: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中,以 资源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僮为铡,介绍了自然的外在价值。 第一,资源价值。关于自然价值的讨论,首先是从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阀题展 开的。自然物具体表现为各种资源。例如,自然所固有的空间场所具有空间资源价 值;地球表面的各种成分如土地、土壤、水文等,具有水土资源价值:地层中各种 矿物包括能源矿物、化学矿物、冶金矿物、建材矿物等,具有矿物资源价值;地球 上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具有生物资源价值。笔者在这墨必须提醒一点:以上资源价值 李广义:自然的徐值:外在价值翔蠹在徐焦的统一,载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 7 龟第3 期,第5 3 贾。 1 2 虽然与人的需要有关,但它们都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存在的。 第二,科学研究价值。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研究自然中的事物是什么样的, 以及它们是如何演化成现在这个样子的;研究人是什么,以及人是从哪里来的。这 个研究不可能毫无价值,对毫无价值的事物进行研究,在本质上是不可能有价值 的。物理、化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等等,它们分别研究自然界的不同方面,告诉我 们“人类的根是植于自然之中的。科学研究是一种给人以快乐和启迪的智力活动, 自然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