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用打印,用网络教育学院提供的封面学位论文情绪干预对高血压治疗效果的影响申请人:齐伟胜学科(专业):护理指导教师:唐争艳教授2009年09月VII网络教育学院毕 业 设 计 (论 文) 任 务 书专业班级护理0709层次本科姓名齐伟胜学号07117441002059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情绪干预对高血压治疗效果的影响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2009年7月10日起至2009年10月13日止三、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1 选题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 2 背景及意义清楚展现 3 文献查阅充分 4 书写有一定的逻辑性,全文结构文排合理 5 讨论围绕全文重点,应用相应的参考文献 6 推论及建议有超出研究范围 7 论文基本数5000字以上,书写符合字述文章的写作及具有可继性及科学性 指导教师:唐争艳 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评议书指导教师评语:论文选题属护理研究范围,结构合理,符合毕业论文要求,同意答辩。建议成绩: 优秀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答辩小组意见: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答辩小组成员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目 录论文题目:情绪干预对高血压病治疗效果的影响学科(专业):护理申请人:齐伟胜指导教师:唐争艳摘要研究背景: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心身疾病。心理及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病人的预后。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物遗传与代谢倾向,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心理社会因素,其中精神紧张或情绪因素占重要地位。最常的情绪问题是病人的焦虑和抑郁。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系统的心理护理(应用一般资料的问卷调查,心理疏导和放松疗法等情绪干预措施)观察降压效果。从而推测焦虑抑郁情绪可能是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机制之一。针对高血压患者存在的情绪障碍,应加强和重视患者的心理治疗,通过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可改善心理状况, 有助于降低血压, 提高生活质量。研究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情绪与降压效果的关系。研究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40例有情绪障碍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选择符合选择符合WHO/ISH及我国新制订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在3868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17年。本组临界性高血压4例,高血压急症1例,老年人高血压占15例。其中农民12例,工人10例,干部18例。文盲2例,小学3例,初中10例,高中15例,大专以上10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心、脑、肾严重并发症;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实验组:在降压治疗的同时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应用一般资料的问卷调查,心理疏导和放松疗法等情绪干预措施)。心理学量表采用SCL-90,两组进行治疗4周。测试患者心理行为状况。通过两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指标的比较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前SCL-90均与健康人存在差异,高血压患者存在的情绪障碍, 主要以焦虑为主, 有的患者焦虑、抑郁并存。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SCL-90的焦虑、抑郁分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降压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1.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有明显关系,患者存在的情绪障碍主要以焦虑为主, 有的患者焦虑、抑郁并存。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2.针对高血压患者存在的情绪障碍,应加强和重视患者的心理治疗,通过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可改善心理状况, 有助于降低血压, 提高生活质量。3.情绪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影响明显。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干预;情绪;焦虑;抑郁论文类型:研究报告 Title: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Interference on the effect of Hypertension TreatmentSpeciality:nursingApplicant:Qi WeishengSupervisor: Tang ZhengyanABSTRACTBackground: Hypertension is one of the commonest cardiovascular system diseases, which is to seriously hurt peopl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elements are likely to matter at its beginning、 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 It may caused by genetic inheritance、metabolic orientaton、living habits and other emotional elements which mainly includ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hrough systematic psychological nursing (making use of questionaire of common materials、psychological guidance and relaxation treatment,etc), the effect of hypertension treatment is observed, and it is speculated that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s one of the elements influencing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Therefore, emphasis should be laid on the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hypertension sufferers should be given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interference to reduce their blood pressure and improve their living quality.Objectives: To pro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otion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and the effect of its treatment Methods: Take 40 patients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with emotional disorder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y were brought to hospital from June of 2005 to June of 2006, consisting of 24 men and 16 women sufferers with their ages ranging from 38 to 68. The shortest disease course lasts for 3 years and the longest 17 years. In this study group there are 4 critical hypertension and 1 acute hypertension, and the sufferers are made up of 15 old people, 12 farmers, 10 workers and 18 cadres, and with 2 illiterates, 3 graduating from primary school, 10 from junior secondary school, 15 from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and 10 from colleges.The patients are excluded from secondary hypertension and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heart、 brain and kidney. They a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at random: 20 cases in the contrast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contrast group are given the routine hypertension treatment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re additionally given systematic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The psychological check chart adopts SCL-90. The two groups are given 2 weeks treatment and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behavior will be examin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lus statistical method, the effects of hypertension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a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SCL-90 of the two groups differs from that of healthy ones and the hypertension sufferers have emotional disorder, which mainly refers to anxiety while additional depression in some cases. After treatment, the SCL-90 level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obvious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ast group(P0.01).The effect of hypertension treat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ast group(P0.01). Conclusion: 1.The beginning、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is obviously related with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The sufferers emotional disorder is mainly anxiety while some have bo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hich has direct influence on hypertension treatment. 2.In In view of the emotional disorder, emphasis should be laid on the psychotherapeutics.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behavior interference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sufferers mental condition, to bring down their blood pressure and to upgrade their living quality. 3.Emotional interference has an obvious effect on the primary hypertension treatment.KEY WORDS: hypertension; nursing interference; emotion;anxiety;depressionTYPE OF THESIS: research report目 录摘要IABSTRACTIII目 录V1 绪论11.1 背景及意义11.2 研究目的及目标21.3 关键词及定义21.4文献回顾.2 1.4.1情绪因素对高血压病的影响.2 1.4.2情绪干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32 研究设计62.1 研究对象62.2 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63 研究结果113.1一般资料113.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CL-90评定结果比较.113.3两组治疗前后血压(mmHg)比较.114 讨论134.1 情绪障碍对高血压病的病情转归的影响134.2 情绪干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145 推论及建议175.1 推论175.2建议17致谢18参考文献.19声明.21CONTENTSCONTENTSAbstract.ABSTRACT.Contents.1Introduction1 1.1 Backgroud and Significance1 1.2 Study Purpose and Goal21.3 Key Words and Definition21.4 references21.4.1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 on hypertension21.4.2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interference 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hypertension.32Study Design6 2.1 Study Object6 2.2 Study Method and Study Procedures63Study Result11 3.1 common materials 11 3.2 comparison of SCL-90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113.3 comparison of the blood pressure(mmHg)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114Discussion13 4.1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disorder on the change of hepertension condition13 4.2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interferece on the effect of hepertension treatment145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17 5.1 conclusion17 5.2 suggestion176Acknowledgements187References198Declaration21绪论1.绪论1.背景及意义1.1.1背景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心身疾病。心理及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病人的预后。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病人约1.6亿,与1991年比较,患病率上升31%。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1991年比较有所升高,但仍然处于较差水平1。今年发布的全球首份高血压影响报告发出警示:患高血压疾病人数在全球呈增长趋势,目前已达10亿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2025年之前,全球将有15.6亿人患上这一疾病。而在巴西、中国、印度、俄罗斯、土耳其等迅速发展而经济体制不断西化的国家中,到2025年前,高血压患者可能增加80%。高血压目前已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及造成社会经济负担的主要疾病之一2。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是一个独立性疾病,通常简称为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后者是某些疾病的一个临床症状,故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占血压升高的病人的5%,是指由某些明确而独立的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另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1990年发达国家心血管病将占其总死亡数的50%,发展中国家占死亡数的16%,全球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1200万人3。其中高血压是人们公认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国外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死亡的第一位危险因素,疾病负担第三位因素4。因此,高血压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第一杀手”。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身疾病,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物遗传与代谢倾向,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心理社会因素,其中精神紧张或情绪因素占重要地位。按照WHO的界定,人类的健康长寿60%靠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习惯,8%为医疗条件,并预测在大约2015年时,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因素将成为促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头号杀手。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越来越受到临床各科医师的重视,抑郁、焦虑情况在心血管疾病中普遍存在已成为共识。1998年,国内一些学者在调查综合医院就诊的躯体疾病病人情况时发现,有情绪问题的病人占就诊病人总数的40%以上。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易于急躁、发怒、焦虑、有攻击性情绪的人易患高血压,长期情绪紧张是高血压的重要发病因素5。最常的情绪问题是病人的焦虑和抑郁。各种引起精神紧张的情绪因素特别是恐惧、焦虑、抑郁均可引起血压的升高。1.1.2 意义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心身疾病”的概念。心理护理在减轻病人应激、疾病和手术的负性情绪,促进康复和改善自我效能等方面是有显著而有效的。因此,要加强和重视对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治疗,可通过有效地心理行为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尽量减少和预防疾病带来的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和精神卫生问题。降低血压,提高生活质量。1.2 研究目的及目标了解和分析情绪因素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选择护理干预的方式,提供依据,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情绪与降压效果的关系。1.3关键词及定义高血压:又指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护理干预:研究者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施加某些护理措施。本研究的护理干预包括应用一般资料的问卷调查,心理疏导和放松疗法等情绪干预措施。情绪:是对自身及客观事物体验和态度的一种反应。焦虑:指个体对自己或自己所关心的他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完美状态受到威胁时,所激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抑郁:是以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1.4 文献回顾1.4.1情绪因素对高血压病的影响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也是目前公认的心身疾病,心理及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病人的预后。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越来越受到临床各科医师的重视,抑郁、焦虑情况在心血管疾病中普遍存在已成为共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与情绪障碍密切相关。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和恶劣环境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血压的治疗和预后。王顺铨,陈晓华,王威(见一参考文献5)在情绪对高血压病的影响的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经过正规的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但遇到刺激,情绪出现变化,血压随之升高,此时加大降压药的剂量,效果亦不理想,并常持续一段时间,表明高血压患者对情绪的变化更敏感,任何情绪的改变均可导致血压波动。在情绪出现波动时,及时干预、进行心理疏导和给予小剂量的苯二氮卓类药物,效果较好。廖德祥,杨成梯,张缤等(见一参考文献8)在情绪在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中的影响的研究发现:治疗高血压提高疗效, 预防心、脑等血管并发症发生, 除常规用药外, 纠正A 型行为、焦虑紧张情绪等不良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催丽君,魏雪梅(见一参考文献11)运用测量工具(问卷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及焦虑自评量表两部分。焦虑自评量表采用的是Zung 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 )对住院高血压病患者的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的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这种负性情绪。然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有无伴发疾病等因素与高血压患者焦虑的发生率有关,护理人员应重视这些影响因素。高血压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高血压成了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除了遗传因素,肥胖,高盐的摄入,饮酒,缺乏运动能引起高血压,心理因素也具有相当的重要影响,如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等因素也可以导致高血压。20世纪以来,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障碍进行的大量研究中发现焦虑、紧张、愤怒以及压抑情绪常为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是心理障碍引起体内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从而引起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交感张力增加,使肾血流减少。肾脏是血压长期调节的核心器官,交感神经兴奋性的提高,将使内脏水钠潴留增多,体液容量增加,血压升高。此外与血压关系密切的交感-肾上腺髓质通路活动增加,可能与遗传因素或长时间的紧张和抑郁有关。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偏执等,精神紧张,植物神经活动及条件作用均可引起高血压,心理不平衡可促进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又进一步促进不良的心理行为。因此,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都有重要的影响。1.4.2情绪干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治疗高血压不能局限在药物治疗,应从病因着手做好心理护理,心理因素的心理效应能产生致病和治疗。减轻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可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应指导病人加强自我修养,保持乐观情绪,学会对自己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达到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病的目的。贾桂荣,周文梅(见一参考文献13)对高血压病人心理特点观察及护理35 例分析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的心理特点有恐惧、焦虑、情绪不稳定、缺乏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了解。通过对以上35例病人心理特点的观察及护理,调整高血压病人体内的“自我调节、自我维持、自我改善”系统的能动作用, 对消除焦虑、恐惧、依赖等心理障碍确实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刘海燕(见一参考文献15)对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进展研究发现:护理应从高血压病人社会环境、躯体状态、心理因素同时着手。高血压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心理疏导、放松疗法、倾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降压效果明显。因此,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必要合理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如: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必要时适当加用抗焦虑、抗抑郁剂,以减少心理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确保降压效果,预防高血压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应指导病人加强自我修养,保持乐观情绪,学会对自己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达到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病的目的。另外还要让病人认识到社会环境应激,不良的行为因素和心理因素对血压有重要的致病因素。可通过有效地心理行为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降低血压。情绪是导致高血压的因素之一,情绪稳定是确保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重要环节,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要充分保持心理治疗的优势,以保证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5研究设计2 研究设计2.1 研究对象我院内科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40例(选择符合WHO/ISH及我国新制订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病人,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心、脑、肾严重并发症。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2 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2.2.1 随机分组的方案对收治的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患者入院当天填写登记表,由责任护士详细了解病人的情况,建立病人的档案资料,并追踪观察治疗效果。患者入院后二三天,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90)。开始进行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实验组: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进行针对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应用一般资料的问卷调查,心理疏导和放松疗法等心理护理)。2.2.2 病史资料收集病人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评估病人基本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重、生命体征、文化程度、职业、自理能力及身体各系统状况。实验组增加生活习惯,家庭、社会状况及病人性格、兴趣、信仰、入院后最担心的事情等项目,以利更好地进行心理护理。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方法完全一致,如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当休息,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酒,调整睡眠,保持大便通畅等。应用一般资料的问卷调查,对研究病例进行调查和分组。调查由经培训的专业医师进行, 资料可靠。被调查者在统一指导语的指导下, 对调查表内容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我感受, 独立完成答卷。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心理学量表SCL-90。2.2.3 心理护理一般支持性的心理治疗: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干预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从病人入院开始,护士要以诚恳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帮助患者正确的对待疾病的事实和对疾病的认识。为病人创造安静、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避免噪音、强光等不良刺激。周到地为病人进行服务,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使病人从入院就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在他们情绪不佳、出言不逊时,护理人员要克制忍让,做到心平气和、和颜悦色,避免使之受到强烈刺激。在取得他们信任的前提下,尽快解除他们的恐惧、焦虑心理,使他们的心理障碍得以消除,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应用沟通的技巧了解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及生活事件,有效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稳定病人的情绪,消除病人的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的反应对病人的负面影响。认知疗法:认识过程是客观事实与情绪,行为反应的中介,当知觉由于某种原因得不到充分信息和由于感觉出错的评价与解释时,就会对思维的准确性或范围产生影响,使思维受到限制和歪曲,从而导致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16 护士应认真评估病人文化水平、知识缺乏程度及接受知识的能力, 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障碍制定高血压病心理护理的计划,在用药治疗的同时对病人进行宣教,采取讲解、示范、发宣传材料及个别辅导为主的方式进行心理护理,采取病人能接受的方式讲解高血压病相关知识,传授测量血压的技术,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和指导。为病人提供高血压病的一般医学知识、病因、药物的用法和副作用,使其对高血压的正确认识,认识到高血压并不可怕,不必惊慌失措,帮助病人减少心理紧张,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战胜疾病。心理疏导治疗:区别病人的病情,给以心理疏导。高血压病是一种病程漫长,变化复杂的疾病。不同的患病阶段,疾病的严重程度必然引起不同的心理应激。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护理,特别是对易激动,性情暴躁的,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指导其注意性格的塑造,加强自身的修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或紧张,用理性积极的思维方式对待高血压。使病人了解到高血压是和心理因素相关性较大的病理症状,让病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血压升不光是药物性的治疗,还有自己的负性心理暗示引起。评价病人的个人性格、心态、情绪在引起血压升高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使病人消除对于高血压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学习引导和鼓励病人以积极乐观的情绪,保持心境平和,如有情绪不好时要向朋友,亲人倾诉,或者转移注意力,避免情绪对血压的影响。观察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同时指导病人的家属为病人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经常对病人使用正性的语言暗示,在病人表现出对于自我的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时不要给予加强,提醒病人不使用负性的心理暗示影响自己的健康状况。健全的支持系统可以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在做好病人教育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周围相关人员对病人的作用。为使病人的病情得到长期有效的控制,护士应做好病人亲友、同事的教育工作,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行为疗法:刘海燕(见一参考文献15)对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进展研究发现:护理应从高血压病人社会环境、躯体状态、心理因素同时着手。高血压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心理疏导、放松疗法、倾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降压效果明显。兴趣培养法:根据病人不同的年龄、性别、习惯、爱好及文化素养等,培养病人的多种兴趣,如绘画、集邮、读书、散步、练气功等,使病人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热爱,摒除杂念,在参与追求中消除对疾病的顾虑。稳定情绪,消除对药物依赖心理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血压的变化。当病人情绪上受到刺激或积极参与交谈时,血压则升高,相反,血压则降低,在护理中应十分注意及时调节病人的思想情绪,一旦情绪障碍成为机体症状的促成因素,便可导致求医行为。因此,高血压病人,既有治疗疾病的需要,更渴望得到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通过这一方式使情绪发生转变,以保持心理上的相对平衡状态。高血压病人一般对自己的血压数值非常敏感,一旦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均要吃药,但病人情绪直接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个环节。病人愉快乐观,药物则易发挥治疗作用,烦躁、不思饮食、难以入睡,必然影响药物疗效,使血压难以下降,甚至更趋升高。通过诱导,尽可能减少病人对药物的依赖心理,依靠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向病人报告血压数值,使他们从心理刺激的被动记忆中解脱出来,同时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向他们宣传情绪调节可以治愈疾病的道理。提高病人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并发症、预后和规律服药治疗重要意义的了解及减重、低盐饮食、营养治疗、增加及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干预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促进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催眠暗示法:通过言语暗示,让病人放松,保持安静,继而让其注视前方某一物体或让其注意听单调而有节奏的声音,如滴水声,此时护理人员可重复单调的语言,如数数1、2、3;说“你越来越困倦了”等等,使病人进入全身松弛的半睡眠状态,从而产生一种心情舒畅和安静的感觉,表示出愿意与护理人员交谈,这时可以通过暗示诱导,使病人暴露压抑在内心的记忆情绪,然后通过疏导而达到降压的目的。每天1次,每次1520m in。松弛训练法:安排观察组在一安静的病房内,在床上取半坐位或卧位,让病人闭目敛神、注意力集中、均匀呼吸,先收缩一组肌群,保持710s,体会肌肉紧张的感觉,然后再放松1015s,体会放松的感觉。然后从上肢、颜面部、躯干到下肢、双脚顺序收缩每一组肌群,再舒张,做到全肌肉的放松。从而使心理放松,达到调身、调息、调心、降压的目的。一般12次天,每次2030m in。倾听音乐法:在保证不影响其他病人休息的情况下,观察组病人的病房可播放一些病人喜欢听的音乐,每天2次,每次12h。以解脱病人现实的压力,同时转移其注意力,创造新的环境,缓解病人情绪。2.2.4 血压监测:血压监测是指导和评价高血压病效果的依据,也是防止血压过高或过低导致不适的关键。因此测血压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同时要准确的记录血压。对照组和实验组每天测量血压4次,取其平均值,测血压时间分别为6Am、10Am、2Pm、8Pm, 于病人平卧10m in后进行测压,固定使用同一检验的汞柱血压计,在病人同侧上臂测量, 由专业护理人员定时完成。降压疗效判断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布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规定的降压新药疗效评定标准拟订。显效:舒张压下降超过10 mm 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超过20 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少于10 mm Hg,已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1020 mm Hg或收缩压下降超过30 mm Hg;无效。2.2.5调查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前对被调查者采用统一指导语对填表要求做出解释。一般情况调查表采用打勾选择的方式,由患者或家属填写。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婚姻、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庭关系、社会状况、与患者的关系、病程、生活习惯,、病人性格、兴趣、信仰、入院后最担心的事情、治疗的态度,对疾病一般知识的了解程度等。一般情况调查表采用问卷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其对高血压的了解,主要从1.吸烟与高血压是否有关2.酗酒与高血压是否有关;3.高血压病病人平时是否要以清淡饮食为主;4.高血压病病人是否要坚持长期服药;5.高血压病病人是否要经常检测血压;6.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升高是否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有关;7.血压随着年龄增高是否属正常现象;8.体重与高血压是否有关;9.高血压是否是不治之症;10.是否要经常测血压;11.你是否知道当发生头痛、头晕、四肢无力时该怎么处理。用是、否回答,评分标准为每题1分,答卷时间20 m in。采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于内容量大,包括的症状数目多,较能准确的评估被评定者自觉症状,在临床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共90个项目,10个因子,每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法,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相当重为4分,严重为5分。每个因子3分即可评定为存在心理症状,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低。2.2.6统计学方法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检验,如检验等。 21研究结果3 研究结果3.1一般资料对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40例有情绪障碍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在3868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17年。本组临界性高血压4例,高血压急症1例,老年人高血压占15例。其中农民12例,工人10例,干部18例。文盲2例,小学3例,初中10例,高中15例,大专以上10例。3.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CL-90评定结果比较高血压伴有情绪障碍的患者,情绪障碍以焦虑为主,有的患者焦虑与抑郁并存。两组干预前SCL-90比较无明显差异,干预后SCL-90抑郁和焦虑因子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伴有情绪障碍的高血压患者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最差,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体见表1。表1 两组高血压患者SCL-90 因子分治疗前、后比较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躯体化1.70.31.70.51.60.41.60.6强迫1.70.51.70.31.60.71.60.3人际关系1.90.81.90.71.80.61.70.6抑郁2.20.72.20.62.00.51.40.6*焦虑2.30.72.40.61.90.81.40.7*敌对1.80.42.10.91.80.41.90.5恐怖1.60.51.90.41.60.41.70.6偏执1.70.51.80.41.60.71.60.5精神病性1.50.61.50.51.40.11.40.3P0.05;*P0.013.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mmHg)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收缩压比较,t=0.33,P0.05,治疗前舒张压比较,t=1.26,P0.05,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2。表2 两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组别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1611715011*9078713实验组1592114122*9387510*与本治疗前后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讨论4 讨论4.1 情绪障碍对高血压病的病情转归的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情绪障碍对血压影响较大。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与情绪障碍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发生焦虑抑郁障碍时,常伴有紧张、忧虑、恐惧、睡眠障碍,同时伴血压增高、心悸、心动过速等。紧张、焦虑、愤怒以及抑郁情绪也常为高血压的诱因。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和恶劣环境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血压的治疗和预后。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障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发现焦虑、紧张、抑郁、愤怒以及压抑情绪是高血压的诱发因素, 也是影响高血压疗效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研究结果充分显示这一点,从治疗结果看, 没有情绪障碍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对于存在情绪障碍的患者, 在给予恰当的心理治疗和抗焦虑、抑郁治疗后同样会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存在情绪障,而又单纯给予降压药物治疗, 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充分表明情绪障碍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所以, 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 社会心理因素不容忽视。高血压病患者, 不但存在情绪障碍, 也存在躯体化症状、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等不健康心理因素。患者存在明显的情绪障碍, 主要是抑郁、焦虑, 较多的患者是抑郁和焦虑共存。高血压病病程缓慢, 随着病程的延长和患者年龄的增长, 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带来的经济困难, 患者常常感到生活无望, 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患者的心理障碍和精神卫生问题会日益严重。催丽君,魏雪梅(见一参考文献11)运用测量工具(问卷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及焦虑自评量表两部分。焦虑自评量表采用的是Zung 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 )对住院高血压病患者的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的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这种负性情绪。然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有无伴发疾病等因素与高血压患者焦虑的发生率有关,护理人员应重视这些影响因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 焦虑,抑郁情绪在该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 ( 1 ) 在行为学层次上, 有情绪障碍的个体, 会有更多的不健康的活方式, 例如抽烟、酗酒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2 ) 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来看,焦虑, 抑郁与血压的相互关系可能与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张力平衡失调有关。同时, 焦虑,抑郁情绪影响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与下丘脑功能紊乱可能有关:( 1 ) 焦虑,抑郁情绪对大脑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以致功能障碍, 下丘脑血管收缩, 交感神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安全防溺水课件
- DB41∕T 1244-2022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 下学期期中考试总结
- 数学教研课活动总结
- 珠宝销售工作总结与方案
- 工字钢悬挑脚手架施工组织方案
- 高校保安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 幼儿园端午节单元主题活动方案
- 氧气的说课课件
- 民爆作业安全管理课件
- 干挂石材脚手架施工方案
- 企业税务自查与整改方案
- 放射人员辐射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 2025年版糖尿病饮食指南
- 《游戏关卡设计详解》课件
- 相机基础知识介绍
- 村务公开申请书
- 2025年山东省职教高考(机械制造专业)综合知识备考试题库(含历年真题)
- 韩国 入学申请书
- 《蚯蚓》课件-生物学-自然科学-专业资料
- 2025年秋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