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_扩围_改革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增值税_扩围_改革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增值税_扩围_改革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增值税_扩围_改革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增值税“扩围”改革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问题研究邢树东陈丽丽(吉林财经大学,长春 130117)内容提要:增值税“扩围”改革仍是当前财税改革的热点问题。现行的增值税与营业税两税并行的局面已经严重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应尽快 完善试点逐步推出。增值税收入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问题乃是扩围改革诸多问题中亟待 解决的命题和难题,这一分享比例的确定,关系着地方政府能否积极响应、关系着增值税 “扩围”改革能否顺利实现。本文研究认为,改革后增值税的分享比例应接近于 64。关键词:增值税营业税央地关系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志码:a分享比例文章编号:1672-9544(2013)05-0013-04的进一步深化有助于减少区域性试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先行试点地区产生的政策洼地,并降 低因不同地区间政策差异导致的税收征管风险。但我们也需看到,上述决定并不意味着增值税扩围改革中的问题在改革中已获得解决。事实上,增值税 “扩围”改革诸多问题待解,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的利益分割问题、国税与地税的征收管理权限的界 定问题、地方税体系是否需要重构以及如何重构问题、能否保证行业税负公平的问题、增值税税率设 计问题、试点时间问题等。在各种问题中最为重要 且未获得广泛而一致赞同的仍然是财政管理体制 中的央地收入分享问题。我们认为,该问题有必要 进一步求证与探索。上海增值税“扩围”改革试点正式实行以前,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就“扩围”改革后中央与地方增值 税分享比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施文泼、贾康(2010)和张景华(2012)认为,在现行分税制财政体一、引言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2012 年 7 月 25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试点范围。会议决定,自 2012 年 8 月 1 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 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和厦门、深圳 10 个 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2013 年 4 月 10 日,现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自 2013 年 8 月 1 日起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 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此外,适当扩大部分现 代服务业范围;同时扩大行业试点,择机将铁路运 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试点,力争“十二五”期间 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如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刘尚希所言,改革试点收稿日期2012-11-12作者简介邢树东,税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税收;陈丽丽,税务学院硕士研究生。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内生于税制的税收弹性:优化与创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2ajy010。13地方财政研究/13.5/第 5 期营改增试点制下,增值税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收入按75%、25%的比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分成。在 增值税“扩围”后,为了弥补地方财政收入的损失,维持改革前后地方财力不变,必须相应提高增值税的地方分享比例。白彦锋、胡涵(2012)认为,对于增 值税“扩围”改革后,地方财 力变化较小 的可实行 “一步式”改革,并将地方增值税分享比例由 25%提 高到 45.64%;对于改革后地方财力变化较大的应实行“两步式”改革,第一步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 销售不动产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地方增值税分 享比例由 25%提高到 37.74%,第二步是实行彻底的 增值税“扩围”,地方增值税分享比例由 37.74%提高 到 45.61%。增值税“扩围”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逐步取消营业税,用增值税取代营业税。但基于我国经济发展 的实际情况、财政承受能力和税收征管水平等多 方面因素的考虑,增值税“扩围”改革应分步进行。2012 年,上海增值税“扩围”试点实行,正式将交通 运输业和部分现 代服务业纳 入增值税征 收范围 。 为了减少改革阻力,提高地方政府改革动力,在试点期间,原归属于地方营业税的税收收入增 值税收入仍归属于地方。这一政策无疑具有临时 性特征。因此,解决如何将财力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进行重新划分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对分享比例做一对比,从中选择最优 方案。二、“一步到位”式改革下中央与地方增值税分成比例“一步到位”式改革,是直接用增值税取代营业税,彻底“消灭”营业税。中央与地方增值税税收收 入的分配比例的测算是基于改革前后地方财力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以表 1 中 2010 年数据为例,增值税税收收入 总额 21093.48 亿元,其中归属于中央增值税税收收入为 15897.21 亿元,归属于地方的增值税收入为 5196.27 亿元;营业税税收总额为 11157.91 亿 元,归属于地方的营业税收入为 11004.57 亿元,归 属于中央的营业税收入为 153.34 亿元。所以,中央 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收入为 16050.55 亿元(15897.21+153.34),地方增值税与营业税收入为 16200.84 亿 元 (5196.27+11004.57)。可见,中央所占 比例为49.77% ,地 方 所 占 比 例 为 50.23% ,相 当 于 五 五 分 成。改革后,营业税均变成增值税,全部增值税收 入 为 32251.39 亿 元 , 其 中 中 央 分 享 24188.54 亿 元,财力增加了 50.7%;地方分享 8062.85 亿元,地表 增值税与营业税税收收 入( 年 年)单 位 :亿 元数 据 来 源 :表 中 年 年 增 值 税 、营业税税收数据均来自中经网统计数 据 库 ,(:?)。14地方财政研究/13.5/第 5 期年 度增 值 税 总 额中 央 增 值 税地 方 增 值 税营 业 税 总 额中 央 营 业 税地 方 营 业 税营改增试点方财力减少了 50.23%。所以为了保持地方财力不变,应将地方对增值税的分配比例调整到 50.23%, 也 就 是 中 央 与 地 方 的 收 入 分 配 比 例 为 49.77% 与50.23%。同理,在表 1 中可以选取 2001 年到 2010 年10 年的数据,估算出未来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分配 比例,并加以算数平均得出,中央与地方增值税税 收收入的分享比例分别为 52.64%和 47.36%。此项数据适用于改革前后财力不会发生大幅变化的情 况,适用性较小,可以用做数据比较。相比而言,分 步改革情况下测算出的增值税分配比例参考价值 更大。段是将不包括一些生活性服务业以及金融业在内的行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第二阶段是将所有现 行征收营业税的行业纳入增值税范围。其中,在每个阶段内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上海增值税“扩围”仅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纳入增值税 范围,就是第一阶段的一个实现过程。分成比例测算的基本公式:改革后地方增值税的分享比例 = 改革前地方财力 - 改革后地方营业税改革后增值税总额其中,改革前地方财力 = 改革前地方增值税 + 改革前地方营业税。两个假设条件:第一,在计算中央与地方分享 比例时,仍然假定改革前后地方财力不变;第二,为 减少改革阻力,将原来中央营业税纳入中央与地方 共享范围。三、分步式改革下中央与地方增值税分享比例我们认为,“扩围”改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表 部分行业收入及 营 业 税( 年 年)单 位 :亿 元数 据 来 源 : 表中相关行业收入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 餐 饮 、住宿业地方营 业税额均按营业额的 全额征收营业税 ; 旅游业收入中包括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 游(外 汇)收 入 ,其中国际旅游 (外汇 )收入按每年年末美元对人 民 币 汇 率 换 算 ; 金融业中的金融机构收入按各年金 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资金平衡表中的各年贷款数额乘以一年期加权平均 贷 款利率算出 ,为了简化计算 ,金融机构的融资租赁业务收入 、金 融 商 品 转让业务收入暂不予以考 虑 ;保险机构按保费收入全 额 征 收 营 业 税 ; 由 于 年 年 餐 饮 、住宿业相关数据缺失 ,仅就 年 年 年的数据予以分析 ; 表 中 数 据 均保留三位小数 。首先,将餐饮业、住宿业、旅游业以及金融业排除在“扩围”之外的中央与地方增值税的分享比例。在分步改革测算中央与地方增值税分享比例中,先 将餐饮业 、住宿业、旅游业以及金融 业排除在“扩 围”改革之外,这是由于这些行业难以形成增值税 勾稽关系,即使未来征收增值税,也是按简易方法征收。以表 2 中 2010 年数据为例:改革前地方财力 为 16200.84(11004.57+5196.27);改 革 后 的 地 方 营业 税 为 3135.082(153.34 25% +299.65+784.057+2013.040); 改 革 后 的 增 值 税 总 额 为 29001.303(21093.48+11004.57-299.65-784.057-2013.040),可 得改革后地方增值税分享比例为 45.05%,则中央分 享比例为 54.95%。白彦锋、胡涵.增值税“扩围”改革后中央与地方收入分享比例问题研究j.税务研究,2012(1):3841.15地方财政研究/13.5/第 5 期年 度餐 饮 、住 宿 业 收 入旅 游 业金 融 业收 入地 方 营 业 税收 入地 方 营 业 税收 入收 入 营 业 税营改增试点同理,可以选 取 表 2 中 2005 年 到 2010 年 6年的数据,估算出未来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的 分配比例,并加以算数平均得出,中央与地方增值 税 税 收 收 入 的 分 享 比 例 分 别 为 58.02% 、41.98%。其次,增值税彻底取代营业税的中央与地方增 值税的分享比例。第二步改革,是在第一步改革的 基础上进行的。测算思路相同,略有所不同的是上述公式中的改革前地方财力是指第一步改革后的 地方财力。仍以 2010 年数据为例:经第一步改革后,地方 增 值 税 收 入 所 占 比 例 为 41.98% , 地 方 财 力 为15309.829(29001.30341.98%+3135.082);所以,第 二步改革后,地方增值税收入所占比例为 47.47%(15309.829 32251.39),此时,所 有 的 营 业 税 收 入 全部转为增值税收入。同理,可以根据 2005 年到 2010 年 6 年的数 据,估算出未来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分配比例,求出 平均数,中央与地方增值税税收收入的分享比例分 别为 53.15%、46.85%。由此可见,一步式改革与分步式改革,虽改革方式不同,但运算出的中央与地 方的财政收入分配比例相近。与“ 营 改 增 ”相 配 套 的 改 革 措 施 就 是 财 政 管 理体制改革问题。财政体制主要是划分中央与地 方财权与事权的制度。“营改增”改革涉及了两大 主 体 税 种增 值 税 与 营 业 税 , 两 大 利 益 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大征管机构 国税局与地税局。在试点期间,为了减少改革阻 力,调动地方积极性,较为现实的选择就是对列 入 增 值 税 征 收 范 围 的 行 业 , 只 改 变 其 征 税 的 方 法、税种,不改变其收入归属 ,维持现行体 制下进 行改革,显然,这所牵涉的利益矛盾较小。但从长远来说,将营 业税彻底纳 入增值税征 税范围,重 新分配中央与地方共享比例,国地税合并,建设 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的规范化的管理,规范财政 转 移 支 付 制 度 更 有 利 于 我 们 建 设 规 范 的 税 收 制 度、财政体制。此外,以增值税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契机,加强对地方主体税种的构建也要提上日程。应不断加强 房产税、资源税等财产税税制的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减少对营业税等货物与劳务税的依赖。四、结语增值税“扩围”改革对我国税制结构的优化、财 政体制的完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都有着深远的 意义。同所有的改革都一样,其面临着来自多方面 的问题与阻力。采取分步改革的方式由点及 面,既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又能为增值 税“扩围”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积累经验,总结教训。 中央与地方增值税税收收入的分配比例的确定是 中央与地方博弈的结果,关系到改革是否能够取得 成功。同时,我们也应该理性的认识到,改革本身与 其相关的配套措施改革并不是“一揽子”政策,应循 序渐进,量力而行,稳中求变。参考文献:1白彦锋,胡涵.增值税“扩围”改革后中央与地方收入分享比例问题研究j.税务研究,2012(1):38-41. 吴庆阳.从“两税法”到“分税制”中央地方博弈下的财 政税收制度j.开发研究,2009(3). 赵宝廷.中央和地方间共享税比例的财政体制博弈模型 j.宏观经济研究,2010(3). 王金霞.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思考j.税务研究,2009(8):48-50.蔡昌.对增值税扩围问题的探讨j.税务研究,2010(5):44-45.龚辉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