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的提取与制备.ppt.ppt_第1页
抗原的提取与制备.ppt.ppt_第2页
抗原的提取与制备.ppt.ppt_第3页
抗原的提取与制备.ppt.ppt_第4页
抗原的提取与制备.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言,第一节免疫学技术的范畴与应用,一、免疫学技术的范畴二、免疫学技术的应用特点,免疫学技术的范畴,1、对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的数量、状态的测定2、对具有免疫活性物质的定性、定量测定(范围较广),免疫学技术的应用特点,1、对象“包罗万象”2、方法“兼容并蓄”(牵涉到物理,化学,生物,医学,计算机等各学科),*如何学习和使用免疫学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说明书和手册(向仪器或试剂盒供应商索取或网上下载),第二节有关免疫学基本概念,一、抗原的概念与属性二、免疫细胞的概念与分类三、免疫应答的概念与过程,1、与抗体结合的物质2、能够被免疫系统识别的物质3、能够激活免疫细胞并与免疫效应物起反应的物质,抗原,免疫原性可识别、可反应性(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免疫反应性选择结合性(和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特性),抗原的概念与属性,*抗原和半抗原,免疫细胞的概念与分类,免疫细胞(immunecells)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及与免疫应答活动相关的细胞。免疫活性细胞(immunecompetentcell,icc)能够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的活化、增殖、分化并形成效应产物的淋巴细胞。,免疫细胞的类型,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浆细胞t细胞nk细胞,免疫应答的概念与过程,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免疫系统接触抗原后,免疫细胞对抗原进行识别;并使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表现出免疫效应的过程。免疫应答的阶段1、抗原识别阶段(antigen-recognizingphase)2、淋巴细胞活化阶段(lymphocyte-activatingphase)3、抗原清除阶段(antigen-eliminatingphase),第三节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三、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1、抗原抗体之间的作用力2、抗原抗体结合物析出原因,参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力,1、电荷引力(库仑引力)2、分子力(vanderwaals力,分子随机产生的电偶极矩极化而引起的相互作用)3、氢键结合力(氢和电负性大的原子结合,带正电的原子核暴露于外,可吸引其它电负性大的原子)4、疏水作用力(由大分子中疏水基团相互接近.而形成的一种作用力),*以上作用力均非共价键,单独的抗原或抗体不自行聚合析出的原因,亲水胶体的形成1、电荷排斥力(由蛋白质的等电点决定)2、水化层的形成,抗原抗体的析出,抗原抗体的结合:可以导致电荷的中和水化层破坏蛋白质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聚合析出,需要电解质的辅助,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1、特异性2、可逆性3、适合比例性,特异性及其相对性,抗原a,抗原c,抗原b,特异性反应,交叉反应,无反应,抗体,可逆性,k(亲和常数)=,ag+ab,agab,适合比例性,抗体含量,抗原含量,前带,后带,等价带,网格学说(latticetheory),抗体过剩,抗原过剩,抗体抗体比例合适,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1、电解质2、酸碱度(ph值6-8)3、温度(37-42。c),第四节免疫学检测技术的评价,一、评价标准二、特异性与敏感性的关系,评价标准,specificity(特异):检测信号针对性和排它性sensitivity(灵敏):可测出的最低含量simplicity(简便):操作是否方便safety(安全):是否有污染,对操作者的伤害saving(节约):性能/价格比,特异性与敏感性的关系,灵敏度高、特异性低(假阳性)特异性高、灵敏度低(假阴性),抗原的提取与制备,第一节抗原/免疫原制备的基本概念,一、抗原制备的目的二、抗原的“纯度”三、抗原制备的主要技术途径,抗原制备的目的,免疫原:激活t、b细胞半抗原:检测相应抗体,抗原的“纯度”,免疫原:除保留可被b细胞识别的抗原决定簇,还需保留足够的被t细胞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半抗原:尽可能减少影响反应特异性的抗原决定簇,抗原制备的主要技术途径,天然抗原分离、纯化半抗原人工合成、载体联接抗原肽合成、基因工程制备,第二节完全抗原/免疫原的制备方法,一、颗粒性抗原的制备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颗粒性抗原的制备,1、抗原的获取:采集分离2、无害化处理:去除对机体有毒成分,如用甲醛,(细胞,细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与纯化,1、处理与粉碎2、蛋白质分离富集3、单一组分提取4、抗原纯度鉴定,(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处理与粉碎,组织粉碎:机械高速捣碎机,研磨生物酶消化(蛋白酶、胶原酶)细胞破碎:物理反复冻融,冷热交替,超声化学表面活性剂生物溶酶,自溶,蛋白质分离,选择性沉淀:盐析,有机溶剂沉淀,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聚乙二醇)透析技术:半透膜超滤技术:负压+滤膜,单一组分提取的方法,层析技术:凝胶过滤离子交换亲和层析,凝胶层析(分子筛),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单一组分提取的方法(续),离心技术: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电泳技术:电泳洗脱等电聚焦,密度梯度离心法控制溶液的比重,将不同比重的分子或细胞通过离心方法加以分离分为:*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单次密度梯度离心法)*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单次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液仅形成单一的密度层,可在该层中获取与其比重一致的细胞或分子。该法较多用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常用的分离液为ficoll。,聚蔗糖泛影葡胺,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液可形成一连续的密度梯度层,在不同的密度梯度层中可获取所需的不同种类的细胞。该法可一次分离得到几种所需的不同类型血细胞。常用于外周血细胞的分离,使用的分离液为percoll。,聚乙烯吡咯烷酮,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单一组分提取的方法,电泳技术:电泳洗脱:根据蛋白质的电荷和分子大小分离等电聚焦: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分离,电泳技术(等电聚焦),抗原纯度鉴定,方法:电泳法免疫法层析法指标:电泳纯(电泳法)免疫纯(免疫扩散法,纯度要求高),第三节半抗原免疫原制备的方法,一、载体的选择二、半抗原与载体的联接,载体的选择结构复杂的大分子,蛋白质载体:bsa、hsa、ova(卵清蛋白)、klh(钥孔嘁血蓝蛋白)聚合多肽载体:多聚赖氨酸高分子聚合物载体:羧甲基纤维素,半抗原与载体的联接,1、连接方式:物理法(吸附)化学法2、化学连接方法:直接联接法:适用于带游离氨基或游离羧基的半抗原间接联接法:适用于没有游离氨基或游离羧基的半抗原,半抗原与载体直接联接,碳化二亚胺法蛋白质-coo+r-n+=cn-rh-n+-r蛋白质-coo-c-nh-r+半抗原-nh2o蛋白质-c-nh-半抗原+r-nh-co-nhr,半抗原与载体直接联接,戊二醛法蛋白质-nh2+半抗原-nh2+coh-(ch2)3-coh蛋白质-n=ch-(ch2)3ch=n-半抗原,半抗原与载体直接联接,氯甲酸异丁酯法半抗原-cooh+cl-coo-ch2ch(ch3)2oo半抗原-c-o-c-o-ch2ch(ch3)2+蛋白质-nh2半抗原-co-nh-蛋白质+ho-ch2ch(ch3)2,半抗原与载体间接联接,琥珀酸酐法oo半抗原-ch2oh+c-o-cch3ch3o半抗原-ch2o-c-(ch2)2-cooh,半抗原与载体间接联接,o-(羟甲基)羟胺法半抗原-c=o+h2n-o-ch2-cooh半抗原-c=n-o-ch2-cooh,半抗原与载体间接联接,一氯醋酸钠法半抗原-oh+cl-ch2-coona半抗原-ch2-cooh,半抗原与载体间接联接,重氮化的对氨基苯甲酸法hooc-nh2+nano2hooc-n=n半抗原-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