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哲次郎的江户儒学三分法批判——以“日本阳明学派”为中心.pdf_第1页
井上哲次郎的江户儒学三分法批判——以“日本阳明学派”为中心.pdf_第2页
井上哲次郎的江户儒学三分法批判——以“日本阳明学派”为中心.pdf_第3页
井上哲次郎的江户儒学三分法批判——以“日本阳明学派”为中心.pdf_第4页
井上哲次郎的江户儒学三分法批判——以“日本阳明学派”为中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 井上哲次郎的江户儒学三分法批判 以“日本阳明学派”为中心 日本大分县立艺术文化短期大学教授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邓 红 一、甘盯吾 - l , 井上哲次郎( 1 8 5 5 年一1 9 4 4 年) ,号巽轩,筑前国( 今福冈县) 太宰府人。日本著名哲学 家。1 8 8 0 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哲学科,留校任助教授。1 8 8 4 年留学德国,1 8 9 0 年回国后任东 京大学文科大学教授,次年获博士学位。曾任东京大学文科大学长( 相当于东京大学文学部 长) 、东京学士会会员、日本哲学会会长、大东文化大学总长、贵族院议员等职。 井上著书甚丰。他在纯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哲孕字橐( 1 8 8 1 ) 、勒语衍义( 1 8 9 1 ) 、 教育和宗教的冲突( 1 8 9 3 ) 、 现象即实在论( 1 8 9 4 ) 、认识和实在的关系( 1 9 0 2 ) 、国 民道德概论( 1 9 1 2 ) 等。 井上又是一位哲学史家。他在日本哲学史方面著有三部被称为“井上儒学三部作”的名 著: 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 1 9 0 0 ) 、日本古学派之哲学( 1 9 0 2 ) 和 那样的著作最终没有 写成,所以本文以三分法为对象 国际儒学论坛2 0 0 9 但沿用井上的三分法,而且连体系和顺序也是原封不动! 下面是其中一对书的目录。 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目录 ( 井上哲次郎著) 富山房1 9 0 0 年版 重订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序 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序 叙论 第一篇中江藤树及藤树学派 第一章中江藤树 第二章熊泽蕃山 第二篇藤树蕃山以后之阳明学派 第一章北岛雪山附细井广泽 第二章三重松庵 第三章三宅石庵 第四章三轮执斋附繁伯 第五章川田雄琴附氏家伯寿 第六章中根东里 第七章林子平 第八章佐藤一斋 第九章梁川星岩 第三篇大盐中斋及中斋学派 第一章大盐中斋 第二章宇津木静区 第三章林良斋 第四篇中斋以后的阳明学派 第一章吉村秋阳附吉村斐文 第二章山田方谷附河井继之助 第三章横井小楠 第四章奥宫储斋附冈本宁斋市 川彬斋 第五章佐久间象山 第六章春日潜庵 第七章池田草庵 第八章柳泽芝陵 第九章西乡南洲 第十章吉田松阴附高杉东行 第十一章东泽泻 第十二章真木保臣,锅岛闲叟等 结论 附录一阳明学派系统 附录二阳明学派生卒年表 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派本论二 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 原书无目录) ( 朱谦之著) 1 9 6 2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人民出版 社2 0 0 0 年重版 第一章阳明学在日本哲学中的位置 第二章阳明学的元祖中江藤树 第三章熊泽蕃山与渊冈山 第四章继起各派的阳明学 北岛雪山与细井广泽 三重松庵和三宅石庵 三轮执斋 川田雄琴 中根东里 林子平 第五章佐藤一斋及其门下 佐藤一斋 佐久间象山 山田方谷与春日潜庵 吉村秋阳与池田草庵 横井小楠 奥宫储斋 第六章大盐中斋 第七章幕末志士的阳明学 梁川星岩吉田松阴 ( 高杉晋作久阪玄瑞) 简短的结论 在2 0 世纪初期,井上三部作首次采取西方学术界通行的章节体,将日本江户时代的儒 学以“哲学”的形式总结了出来,提供给当时的学术世界。同时,三部作又具有资料丰富齐 全、体裁统一、将个人的思想放在思想史的潮流中叙述以及通俗易懂等优点。1 这些都可说 三部作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对三部作和三分法本身的弊病以及在历史上的负面影响也不能 i 参见町田三郎著明治的汉学家们 ( 研文出版1 9 9 8 年) 中的井上哲次郎和汉学三部作 一文 7 0 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 看过。本文在充分肯定井上三部作的历史贡献的基础上,试图以“日本阳明学派”为中心, 对井上的江户儒学三分法进行正面的批判,以求教于方家,望学者专家们不吝赐教。 二、井上三分法批判 1 、。哲学一的批判一没有经过。哲学”思维的概念 我们知道,“哲单”逭佃二字熟藉是日本人创造的。1 8 7 0 年代,日本孕者西周( a m a n e n i s h i ,1 8 2 9 - 1 8 9 7 ) 以“哲孕”一翮乘封撵“p h i l o s o p h y ”。将中囫古代的思想冠以“中圜 ( 支那) 哲单史”的名稻而改造成一门现代孕科也是日本人的骚明。当时所胡的“中固( 支 那) 哲孕史”研究,其实就是西洋哲学的概念和既定框架去梳理中园的古代思想,这种做法 一致延续至今,开创者正是井上哲次郎本人:日本最早的哲学字典哲学字汇是井上在1 8 8 1 年编辑的,最早的“东洋哲学史”的课程也是井上1 8 8 3 年在东京大学开讲的。 井上三部作全部带有“哲学”字样,据说基本上包括了江户时代的儒学史。那么,井上 首先做的工作,应该是以西洋哲学概念去梳理整个江户时代所有儒学的思想内涵。但是井上 没有这样作,而是拿出两个互相关联的中国思想史中的两个流派概念一“朱子学”和“阳明 学”,以及虚构一个日本儒学的概念“古学”,把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机械地划分为了似乎是 不太相关甚至是互相对立的三大块,分别编成了三本独立的书。在此之上才去进行的梳理。 但是,在三分之后井上做的论述也并非“哲学”式的。譬如从上引日本阳明学派之哲 学的目录来看,他的叙述顺序一般是: 第一事迹 第二著书 第三学风 第四学说 第五批判 第六中斋门人 虽然不是以前那种语录式的心得体,但也只是作了归粳而已在“第四学说”一节, 论述中斋的学说时,也只是: 第一总论 第二归埽太虚之说 第三致良知之说 第四理气合一之说 第五气质变化之说 第六死生观之说 第七去虚伪之说 第八学问目的之说 可见还是儒家式的梳理和论述。 又如他对朱子学派始祖藤原惺窝的学说的阐述,分别是从“弃佛归儒”、“调合朱陆”、 “贯穿宋明”、“神儒契合”等方面去进行的。( 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第2 5 页以降) 对此这种没有经过哲学思维的哲学流派划分法以及阐述法,井上的学生和i 土哲郎( 1 8 8 9 1 9 6 0 年,日本著名哲学家、文化史家、日本思想史家) 曾这样批判过:“对于江户时期儒学 的历史。号称是对西洋哲学熟知的学者,居然不从新考察日本儒学者们的思索依然太拘泥 于学派的道统之别了”。 换言之,日本的“阳明学派”、“古学派”和“朱子学派”不是井上用两洋哲学概念梳理 出来的哲学思潮,而是拿中国儒学的门户之见和道统观念去套江户儒学而划分出来的学派。 所以,这些学派很有可能不是连绵不绝的客观存在过的、在当时有着自认意识、自他认识或 经过公认的思想流派,而是2 0 世纪初叶的井上哲次郎根据自己的“学派道统之别”画的线。 l ( 岩波书店版日本伦理思想史) 下卷。1 9 5 2 年) 7 i 国际儒学论坛2 0 0 9 在此之上,井上主观地制定了几个学术标准( 如“知行”合不合一等,我们还要具体阐述这 个问题) 、政治立场( 如江户幕府体制内的即“朱子学派”,反体制的即“阳明学派”之类) 和思想态度( 如有点复古倾向的即为“古学派”) 。 2 、朱子学和阳明学的关系一思想斗争的无限夸大 我们知道,在中国思想史上,朱子学和阳明学同属于儒学中的不同流派,他们的主张有 一定的差异,但都是儒学内部的分歧,而且朱子学发生在中国1 2 世纪的宋代,是对以前的 儒学的集大成,阳明学发生几百年后的明代,主要是对朱子学的修正和发展。一个先一个后, 自然有差异,差异就会产生矛盾和对立。1 所以在进入近代后,有的人用客观唯心主义( 朱子学) 和主观唯心主义( 阳踢学) 来区别它 们在存在和意识问题上的差异:也有的用“外面化”和“内面化”来说明它们对儒家思想的 发展形式:有的从“理”和“心”的态度去把握它们的着重点,如朱子学主张“性即理”,阳 明学主张“心即理”:也有的用对“知”和“行”的态度来区分,如朱子学主张先“知”后 “行”,阳明学强调“知行合一”等等。 换言之,它们首先同属于儒学,然后在其内部又有着自己的主见,互相争夺儒家思想的 正统和指导权,属于同一学派内的道统之争,门户之见。譬如在中国明代阳明学兴起之时, 朱子学派不断地警告过阳明学者,说它们的方法和发展趋势非常危险,反之阳明学派却认为 朱子学保守迂阔,只有它们自己才是正统,是对儒学的充实和继承。2 如果用“朱子学”和“阳明学”来划分儒学中的流派,有着把一部思想史单单理解为思 想斗争史的危险:只看它们之闾的差异、分歧和对立,也就会忽略那些共同的、一致的因素。 再着就是容易犯非此即彼、二必择一的偏见和错误。譬如对“知行”的态度,谁能断定 “知”后“行”是错误的,“知行合一”就是正确的呢? 更何况阳明学者一般都先是先学习儒学的基础,而在当时就是朱子学,在接触到阳明学 后思想再受到一些影响,其间朱子学对它们而言与其说是放弃抛去的包袱、斗争的对象,还 不如说其学问是以朱子学为基础再去专攻阳明学。 譬如被井上当作日本阳明学派始祖的中江藤树,到3 7 岁时才接触到王阳明全书,在 那以后也没有放弃过朱子的学说。他推崇“孝”,既可说是依据阳明心法,也可说是朱子学 所看重处。给与“孝”以新的内容并纳入理学体系就是朱子嘛。熊泽蕃山则说朱子学是“辨 惑穷理之学”、“解惑理学”,而阳明学有“自反慎独之功”、“收心心术”( 集义和书卷八) 。 甚至可以说。日本江户时期的阳明学派一开始并不是什么独立流派,只不过是在学习儒 学时,除接受了朱子学之外,还接触了一些明代心学的知识的学者而已。不能说二者是绝对 的对立,更不能非此即彼,以此划线。最有名的“日本阳明学派”的代表大盐中斋,他的“洗 心洞”,也只是一个学习一般儒学知识的儒学私塾,讲授的是四书五经。“洗心”二字也来自 (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9 年中文版。邓红翻译) 的第一都关予中国近 世的中国唯心论 以及其他文章。 3 吉田公平日奉c 扫,6 隔明学,第四章走哆妒 社1 9 9 9 年版 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 更直截了当地说,在井上撰写三部作前后的1 9 世纪末期到2 0 世纪初叶,由于某种需要, 1 日本人为地出现了一个“阳明学时髦”的浪潮,“阳明学”之名称被发明出来代替“王学” 或“姚江学”,先后创刊了两个名叫阳明学的杂志,出版了 :日本之阳明学( 高濑武次 郎著,铁华书院1 8 9 8 年,高濑是井上的学生) 之著作,编缉了前面提到的i :日本伦理汇编 ( 育成会出版部1 9 0 1 年出版) 等等。2 其间在思想学术界最重要的就是三部作的诞生。( :日 本阳明学派之哲学( 1 9 0 0 年) 、日本古学派之哲学( 1 9 0 2 年) 、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 ( 1 9 0 6 年) 。 那么,“阳明学”出现和流行有何历史背景呢? 当时日本历史上发生的三大事件不能看过。 一是1 8 8 9 年( 明治2 2 年) 2 月制定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制绝对主义” 的新的国家秩序。二是1 8 9 0 年明治天皇发布了 三是1 8 9 5 年日本战胜了中 国,号称跨入了大国行列。 2 参见前述井之口哲也( 2 0 0 7 ) 论文和小岛毅著近代日本。隅明学) 第四节( 耩族社遢奢j 于工,2 0 0 6 年) 3 参见前引小岛毅著近代日本口) 陶明学 p 9 4 国际儒学论坛2 0 0 9 分,1 而日本“阳明学”的发明和三部作起了重要的作用。 4 、无源之水和没有终结的神话一日本阳明学派的神奇传承 按照井上的说法,日本的阳明学派、朱子学派是异国( 中国) 的一门特殊学问( 儒学) 在日 本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学派。那么,别个国家的特定学派会在自己的国度里发生吗? 那么, 日本为什么没有存在过“日本思孟学派”、“日本稷下学派”、“日本老庄道家学派”之类的 学派呢? 我们知道,中国儒学史乃至思想史上的学派,都是用人名、地名、时期来命名的。之所 以如此,在于中国学术史上的学派,不是按几个项目的思想标准划线,而是指一定的时期、 在一定的地域、由一个魅力独具的老师为中心,通过人脉、即一批信奉导师的学说、人格魅 力的弟子和徒子徒孙构成的。当人脉一断,一个学派也就成为历史。所以一部中国思想思, 也可以说是众多的学派形成、发展、壮大、衰落、消亡的历史。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中国的 大地上早就被形形色色的学派所充满覆盖了。所以我们只能从书本里面找到思孟学派、管子 学派、老庄道家、陆王心学等等,在中国却找不到已经消亡了的学派通过某些人物而物理再 生和精神再现。何况是在异国的土壤里。 譬如中国明代的阳明学派,更严格的说明代心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一般来说阳明心 学起源于明初的陈白沙,建设于王阳明,死后为所谓泰州学派、江右学派、浙中王学之类后 学所继承和发扬,在李贽那里开始终结,以后在清代不但没有再现,反而成为考证学之类的 批判对象。 但是井上哲次郎却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神话:阳明学派在祖国的中国虽然绝迹,但在 异国的日本却发扬光大,学脉流长,香火永继。尽管只有阳明见过一个8 0 多岁的老和尚的 传说,没有一个直接见过阳明本人或阳明弟子的日本学者,阳明学在日本虽是无源之水,却 如涌泉似的不断涌现:没有师承却无师自通。阳明学在日本的产生不需要没有直接的讲授者 和传播者,而是来自于对典籍的领会,来自于对“, l , r p 理”的随心所欲的解释,来自于对“先 知后行”的体认,来自于对阳明式行动哲学的实践,来自于瞬间的“事上磨练”。 正因为如此,其他的思想流派都有一部形成、发展、壮大、衰落、消亡的历史,而唯独 日本的阳明学派却是永远兴旺,没有终期的。其他学派都没有当代的再现,譬如有人提出“日 本思孟学派”、“日本稷下学派”、“日本的魏晋玄学”,肯定要被人笑掉大牙的。甚至说“明 治时期的朱子学派”、“大正时期的古学派”、或“昭和时期的折衷学派”之类的话,也会被 人垢病的。但是井上提出的“日本( 江户时期) 之朱子学派”“日本( 江户时期) 之阳明学派”、 “日本( 江户时期) 之古学派”三大学派概念,在提出的当时居然没有遭遇到抵抗,在1 0 0 多年之后成了惯例,不但没有人正面提出过异议,甚而还说“没有井上哲次郎的概念出发, 否则在众多学者几乎数不尽的大量现存著作面前,无从抉择”之类的“懒话”。江户儒学不过 只有二、三百年,可圈可点的学者也只有那么十几个,会那么茫然失从吗? 相比而言,一部 中国哲学史上下几千年、学派学者成百上千,典籍书物汗牛充栋,又该如何了得。 那么,井上是如何处理这个矛盾的呢? 具体而言,“日本阳明学派”是用什么手法、通过 什么途经构建起来的呢? 井上在写 l 在前引吉田公平的日本i :打i t6 隅明学 的序论中这样写到: 井上哲次郎的三部作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 、f 1 本吉学派之哲学 、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 、井上哲 次郎蟹江义丸编缉的日本伦理汇编的“阳明学学派”、“朱子学派”、“古学派”、“折衷学派”和“独 立学派”之分类。对理解i j 奉儒教思想的历史有着不可否认的贡献。也有着以单纯化去明确理解复杂事物的 优点而且,存a 彳艮多为党派心所煽动l i 开展批判异学的争论家也是不争的事实。将日本思想史理解为思 想斗争的历史也没柯什么过错但是,在理解思想时,如果强制性地塞入狭窄的框架中。则会忽视复杂的 东西所拥有的巨人性和申富性 7 5 国际儒学论坛2 0 0 9 p 1 3 2 ) 他的观点大概起源于其师沟口雄三。 沟口雄三在一篇叫“两种阳明学”的文章1 中提出: 世界上存在着两种阳明学。一是中国阳明学,一是日本阳明学日本阳明学秘中国 阳明学的区别在于,日本的阳明学不像中国那样,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为此, 看不到中国阳明学那种宣传思想的联动,卷入民众参加的讲学运动之类的运动的一面, 也看不到学派的流向,其学派的名称也只是后人为了方便也取的名字,也可以说当时并 不存在这样的学派 尽管如此,沟口还是认为,日本阳明学存在如下几种“局面”、“特点”,也就是解释法: 第一,将阳明学看作内面独立,不依赖外在权威的进取思想 第二,以阳明学为变革的思想 第三,以阳明学为心的锻炼、超脱生死的思想 第四,将阳明学比拟为神和佛。 第五,将阳明学看作日本式的思想 第六,将阳明学看作宇宙的哲学 我们认为,这些将( 日本) 阳明学当作无所不包的万能妙药的解释法,都起源于井上哲次 郎发明的以五个思想标准划分“阳明学”的作法,特别是只顾一两点( 主要是“心即理”、“知 行合一”) 而不计其余的无限扩大解释法,。 四、结语 本文由于各种因素,还未来得及在批判了井上哲次郎的三分法之后,解决“应该怎样撰 写江户时代的儒学乃至日本思想史”这样的问题。但笔者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 思考: 一是以时代为主线,将江户时代的儒学看作一个整体,阐明它和神道、国学、佛教等学 派的关连和区别。这里根本不存在什么“无从选择”的问题,因为现在时代已经进步了一个 世纪,以井上为首的前辈学者们已经把资料典籍的收集综合总结的工作做得差不多了,1 0 0 多年来的江户儒学以及东亚汉学的研究业绩硕果累累。 二是以哲学命题为主线。譬如朱谦之先生等老一辈学者们所运用过的唯物论、客观唯心 论和主观唯心论那样的命题也没有什么不可。只不过要避免公式化,不要将唯物论说成是好 的进步的、客观唯心论是不好的反动的,主观唯心论虽反动。 三是以区域为主线。中央和地方、江户和诸藩兼顾。 第四,在日本江户时代,学习汉文不仅仅是儒学的承传,更重要的作用是传授知识和研 究学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