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研究.docx_第1页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研究.docx_第2页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研究.docx_第3页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研究.docx_第4页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研究.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研究华韶阳朱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 102614摘要:在车与路的矛盾日益加剧的今天,因交通事故引发严重交通拥堵的情况越来越突出。 当前我国发生的交通事故中,仅造成车物损失或人员受轻微伤的事故比例就高达 70%-80%,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对道路交通造成的影响,提高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效率,完善交通事故 快速处理机制显得势在必行。本文将对快速处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并尝试建立便 捷、有保障的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交通拥堵;保险业the study of traffic accidents rapid processing mechanismhua shaoyangzhu yin(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 traffic management engineering department beijing china 102614)abstract: it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at traffic accidents caused by serious traffic congestion in such a contradictory between vehicles and roads era. today traffic accidents in our country, only the proportion of accidents caused by car material damage or by minor injury as high as 70% -80%.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impact of accidents on road traffic and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dealing with traffic accidents, perfecting the mechanism for rapid processing of traffic accident is imperative. this article would be quick to explore issues related to the rapid processing, and attempts to establish a convenient, fast-handling mechanism of protection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key words: traffic accidents,rapid processing,traffic congestion,insurance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交通事故处理,长久以来在全社会的认知中都是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责,发生事故后自行处理一直 是不被提倡的。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时间效率观念加强,以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为主 体的轻微事故快速处理机制便应运而生了。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笔者认为是我国交通事故处理发展过本论文得到相关项目资助(项目编号:发改办高新技术 20121763, 2013bag18b01,2013sbj001, 2013lg04-1, 2013lg04-4,nect-12-0634)程中一场深刻的变革。它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事故处理的传统观念,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轻微事故处理 的新机制。但是,作为一项与社会传统观念存在较大差距的制度,它的顺利实施必定要经历一个漫长的 发展过程。实践证明,当前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在日趋完善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研究现存问 题,分析其中原因并及时改进是当务之急。近五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年均增量 达 1591 万辆,2011 年全年增加 1773 万辆。山东、广东、河南、江苏、河北、浙江、四川、安徽等 8个省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 1000 万辆,其中山东、广东机动车保有量超过 2000 万辆1。下图为 2004 年至 2011 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增长变化。图 1 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变化如今的城市交通,伴随着私人小汽车的飞速增长,正逐渐趋向于饱和,直接的表现就是逐年增长 的各类交通事故和与日剧烈的交通拥堵。这其中,70-80%为仅造成车物损失或人员受轻微伤的事故2。 如果这些轻微事故得不到高效、快速的处理,就会直接加剧城市的拥堵,增加城市交通负荷,不利于 城市的交通乃至经济的发展。因此,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提高重视,缩短对这些交通事故的处理时 间,简化处理的程序,处理好发生的每一起交通事故。2 我国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现存问题2.1 现行驾驶人及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实施条例已经对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由于我国法律体系的 不完善,导致在实践中体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 条第二款规定,如果当事人在发生事故时,没有即行撤离现场,而是通知了交通警察,并在现场等候。 而警察在赶到现场时,就有可能已经导致道路的拥堵。还比如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规 定虽然保护了现场的完好,但是这就意味着要放弃正常的通行秩序,而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交通 的拥堵。如果在高峰小时采取保护现场措施的话,后果将更为严重。而驾驶人方面的问题更为明显,根据北京市交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八成的机动车驾驶人习 惯依赖交警现场执法2。只有一些年轻人或对交通法规较为了解专职司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会倾向于接 受快速处理。经过走访调查笔者发现,虽然很多司机从心理上来说,都更愿意高效的解决这些轻微事 故,但是由于很多司机对交通法规、保险条例不太熟悉,很多人担心草率做出决定会造成不必要的麻 烦。众多的顾虑使得事故当事人不得不选择等待交警来处理这一更加稳妥的方法,这使得交通事故快 速处理的推广较为困难。如图 2,图 3 所示:法律并未明确驾驶人快 处义务驾驶人快速处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部分驾驶人证件携带不齐全事故驾驶人固定证据、收集证据能力差图 2 交通事故处理方式快 处 未 能 有 效 实 施制度上强调保护现场的 重要性当事人不能准确定责2.2关于保险理赔方面的问题图 3 快处现状示意图人们对事故处理过程最关心的话题无疑是事故损失的赔偿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影响交通事 故快速处理的诸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事故保险理赔方面。正因为此,才使得保险方面的赔偿问 题成为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的一个焦点问题。以保险公司为例,以前的车险条款和理赔业务流程规定, 只有交通管理部门盖章的事故处理意见才能作为理赔依据,而现在,双方当事人自行解决交通事故的 协议书也成了索赔的依据,这就导致了保险公司原先的理赔规定落后于当前交管部门所倡导的实践模 式。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有关人士指出,快速处理机制的建立使得骗保的可能性增大,从而导致保险业 将承受很大的风险。3正因为如此,很多地方的保险公司不得不因为自身利益而“抵抗”快速处理工作 的普及。更为麻烦的是,如果交管部门与保险公司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快速处理出台同时, 相应的导致骗保案件高发,在直接使保险业受到冲击的同时,也间接损害了群众的正当利益。保险业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 而由于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诈保、骗保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负面效应严重阻碍了保险业 的有序发展。笔者认为,这不仅是投保人单方面的问题,保险公司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保 险公司理赔过程缺乏规范。其次,保险诚信管理制度缺乏制约。这就导致了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上难 免存在一些疏漏之处,而保险合同签定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客观存在,这就为投保人的失信行为提供了 条件。3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先进模式3.1北京的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2007 年 7 月,北京市推出了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试行),开始实行机动车交通事 故快速处理机制。办法规定机动车之间发生的轻微交通事故,当事人应自行撤离现场,在不妨碍交通的前提下,自行协商解决损害赔偿问题。如果一方全责,一方无责,需共同到全责方保险公司办 理理赔手续。如果双方同等责任,可就近到任何一方的保险公司办理定损。这条探索了五年的“北京 模式”目前已开始在全国推广。2011 年 7 月,北京为进一步做好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工作,缓解因交通事故处理造成的拥堵,相关 部门又推出了新的举措:首先,北京保险行业需建立起建立机动车辆损失险代位求偿机制。只要在北 京市行政区域内道路上,发生一方全责一方无责的交通事故,无责方保险公司接到客户报案后,应积 极协助无责方向全责方及其保险公司进行索赔。如果全责方怠于履行赔偿义务,无责方可以直接向全 责方保险公司进行索赔。第二,应进一步深化交通事故保险车辆“互碰自赔”机制。如果双方车辆都在 北京市投保了机动车事故强制保险(简称“交强险”)、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以及机动车损失险,且交 通事故仅造成车辆损坏,那么双方当事人可共同就近到任何一方保险公司办理定损。第三,进一步完 善快捷方便的交通事故处理机制,一是充分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加强路面交通视频监控力度,最大限 度减少事故造堵。二是交通事故当事人未携带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协议书,可以采取文字记 录的方式快速处理交通事故。文字记录自双方签字后即为生效,与协议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三是进一步加大路面执法力度,对符合事故快速处理条件而未及时挪车造成交通拥堵的,民警将严格 按照规定依法予以处罚4。自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实施五年以来,成效显著。大部分轻微交通事故能够得到快 速解决而不影响交通状况,但仍有部分驾驶人仍没有对快速处理的有正确认识,发生事故后只是报警 等候处理,从而造成了道路的拥堵。笔者认为,北京的方法从制度上为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奠定了基 础,也为我国别的地区城市提供了一个示范的典型,可如何让所有交通参与者真正认识它,接受它还 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推行办法需要新的思路。3.2 成都的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2010 年 10 月 12 日,由成都市公安局会同中国保监会四川监管局联合制定的成都市轻微道路交 通事故自行协商快撤快处快赔暂行办法正式施行,成都支队与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共同着手组建的 “成都市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服务中心”启用。办法规定在成都,凡是发生在所辖城市道路上的,事故双方不涉及人员伤亡和车外财产损失, 且各方车辆损失均在 5000 元以内的轻微交通事故,只要当事人对基本事实成因无争议,便无需报警, 更无需等待交警处理和保险公司现场定损,均可在采取手机拍照等手段取证后,自行撤除现场,自行 协商处理,直接到成都市内所设置的服务中心一站式的办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定损、理赔等事项。 而这种制度的核心,就是集事故责任认定、损害赔偿调解和保险查验、定损于一体的轻微道路交通事 故快处服务中心5。为确保事故当事人顺利办理事故理赔业务,成都市很多保险公司指派了专人常驻“服 务中心”,为事故当事人提供保险服务。成都道路交通事故快速理赔服务中心能够得以正常运行,主要 归功于事故处理相关部门的高度协调与统一,而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也为这一制度的正常运行奠定了 基础。当然,这种模式也并非十全十美,由于快处中心运行时间尚短,仍有一些环节尚待磨合。如典型 的“定责难”已经成为目前制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的一个主要问题。肇事各方驾驶人对交通法规不了 解或者都不愿承担事故责任,导致发生争执,无法撤离现场,有时会造成交通堵塞。另外在快处中心 处理事故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事故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事故责任不明确,也导致保险公司的理 赔工作无法进行。就目前情况来看,快处中心的功能并未完全发挥,而造成目前现状很重要的一点就 是很多司机对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了解不够。4针对现行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现状的改良措施4.1应进一步完善与快速处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已经为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由于各地情况具有相当 大的差异,现有法律体系的局限性便体现出来。制定更符合实际交通状况特点的规定,无疑是加快全 国事故快速处理进程的有效方法。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第二款规定, 据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驾驶人无法很好的进行自由裁量,导致轻微事故交通堵 塞的仍不在少数,因此在自行制定的规定中可以进一步放宽其适用范围,或对于城市中心主干道路, 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作出特殊规定,以防止不必要的交通堵塞。还比如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未强制性的要 求肇事驾驶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快速处理,为了保证法律效力,还必须明确出哪些情况必须进 行快处,如不执行且造成交通拥堵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可对其处理一定数额的罚款。当然,仅仅有法规保障是不够的,保持当事人权益保障的司法途径畅通也是必要的。在访问某市 交警支队事故科时,民警谈到,如遇到一方当事人不守诚信,故意拖延处理赔偿事项甚至事后反悔的 情况,权利人应据有依据现场签署的协议书向人民法院进行主张、申请强制执行的维权途径,而且途 径要畅通,以此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制约不诚信者。交管部门与司法部门应有充分的协调与合作,保 障司法畅通,使快处后出现类似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4.2保险业应对快速处理的变化保险业作为推动整个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进行的核心,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适应新的经营环 境,为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保驾护航,接触驾驶人的后顾之忧。第一,全国保险业要建 立信息收集、交流制度。在事故责任认定的过程中不管哪家保险公司做出的处理结果,其他公司都要 无条件承认。同时,保险业要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统领下适时修改保险合同,按照地方交通 事故快速处理实施办法的要求,对交通事故后理赔流程、所需手续作相应修改,无条件承认当事人在 快速处理交通事故过程中提取、制作的证据材料,对符合快速处理规定的交通事故保险公司要无条件 进行理赔6。第二,要严厉打击骗保案件。保监局和交管局要加强合作,在可疑的骗保案件调查过程中, 交管局要为为保监局提供便利,协助保监局调查可疑车辆,共同打击骗保行为;保监局要强化社会舆 论的监督,在宣传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的同时,宣传保险知识,动员社会力量监督骗保的行为。4.3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应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各地交管部门应深刻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关于快处的规定,并结合当地的相关规章,严格 执行。要相应调整事故处理警务工作机制,建立快速处理事故考核机制,加大对民警快速处理交通事 故的考核力度,让执法者首先接受这个机制,认识这个机制。在交管部门内部,必须统一认识,以宣 讲等方式确保每名事故处理民警深刻理解快速处理规定,及时转变陈旧的“事故处理靠警察”观念, 积极指导群众使用快处办法。除了加强执法者对快处的专业技能外,笔者认为交管部门也应对事故车辆提供保障,给予民众足 够的安全感,使得轻微事故发生以后,有责可追。现在驾驶人不愿意或从心理上抵触快速处理,从根 本上说就是对这一制度的不信任。一些驾驶人拒不认账,甚至还有一些驾驶人逃之夭夭,使受害人束 手无策。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的原因就是交管部门对于快速处理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很好的保障受 害者的合法权益。对于那些以快速处理之名而试图逃避责任的驾驶人,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应予以严厉 的打击,以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公平性。5结论道路交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