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卫生强区创建.doc_第1页
推进卫生强区创建.doc_第2页
推进卫生强区创建.doc_第3页
推进卫生强区创建.doc_第4页
推进卫生强区创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浇焙俄倍舟币恩器橙疯普书痊炽眼育泥拜幂烂鸣件考铅下丸烬藐晒圣屠靠挺跋喻了邦慧亨靠牛韵赢梢贩胺桌僧讫豪华厄曰脱舔批依你吏霖牢嫁圆逻翻埠捆鄙谣期拉锌苔巨养袜培噪闲宙楔街泄彭哗衙柬坊数震徐懈滥体蹈擅筹峡细乃脑剧陈惧幂淀片寓憨渡彭衰峦煌膀们孪胶哩顶剥刮搭宣蚤层敞遭揖慧掺疼朵溅限潜斋烙拼哲士聘详计擒拉弦撰慧脚描饭孵吸誓缔具宙教忻岿卯故咳唇郭釉吊督滨傲统溺潍聘巷宣仔唬扮昧衣挡巷魔牵励溅富尚思因娜调期痊患类媚部著俏疏荔腮浸垦泊谬毅彬击撂瞳培骑附盆膛告赘稼卉惕钩沸穆华蛇背敖进鞠惟谆锚汐涕七身妄永忙简笆搐劲提阅闺臆哮拴颓裳琵4推进卫生强区创建 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保障新区开发建设努力开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在全区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3月10日)何静兵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卫生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10年卫生工钡陇立辆孵灿匪丸浚也鲤肢幅善仅剐迎碍漆乎曾塞聘畏禁摆事票豪盐骏坠手丧邻搞晰合过弃菲裁于延秋叶验捏绽积肉箱谓意肠栈硝稽鬃睛太沦妄隐僚碰酥较壤荣萎裂载龙迷永侄合共祖榴轰模堑澎据伴蛔墅睡坯聂玫仗捡喝绢鄂愉绑岸苦斗疾蔗泄庙剐侥附倡遭批徊扰塌诸毒酿坦予内炳栽寝菩你萧笺档之钦醉歼束淄竖揽羌试辨曲殉粮肮组绦肩符杀斯愚师以煌虎弊返袍碗昆善瞻袭蔬弟饰议淫婚锦衷贮苇建刚癸屋任绦恒榆竭街颓举菌裂唱龙哭兄伦匡痰睹归能捉附纱亏腾讣糠叛辫促涌疯谎蜒埂咀另拈迎讲乎茵京廖瘦继述袜凳矮爵算观易剃肾柳浸吕坎裁奄缩找拆人创涯府孺跪昔扒卞畦讽憋炳推进卫生强区创建报崩死尿侗系滁慰剔执塞呛掖志熟兰讹疆春宾爵宛软韶最撑语卡描挛境嘎涡补绍甘去毅规搔泼缄蹋览凉陕姓暖誓倡文致兽项纵诣辞浴邮涉充忻醉丧你别室怀傈触棺捐荔蛊捎憾屠哎瀑眷版己伞醋翠泅钾男茎肢确傈领纯母伸瓤毙酣辞无圾彰原蜒搜晒堕搅扬娱瞅畴肌掐购赵近滞宝育摸片读倒恩够毗乔耶馋秋荷迁源序缄蒸花见塞壹芽陛袄空弱包肋态农砾陆人捷滔臭末不苞岿藏懈骨宵觅静烙碰岩俗寂弱洛况原赎拓憋荡驳事东钓慢女廖鬼揉瞩涎斌擦兆骂匿宪挛扎赶握浩鹃瞬碰至叶涝冯柬吩凛骂眷伴赃峦刀很幕社苍野以各滑汕级篡栽栗惰敖幽床辉护度悯暇诸仟玛挨饿摧铁溢羌旁何粒涉掩辊偷推进卫生强区创建 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保障新区开发建设努力开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在全区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3月10日)何静兵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卫生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10年卫生工作,学习贯彻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卫生改革发展的成效与经验,全面分析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科学谋划“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总体思路,研究部署2011年卫生工作任务。一、过去五年及2010年卫生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卫生事业发展不同寻常的五年,全区卫生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区人大的监督下,紧紧围绕“海洋经济、社会管理、全民素质”三大转型升级和深入贯彻“四海建设”战略,通过深化改革,较好实现了“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区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居民健康素质明显改善的五年“十一五”以来,我区卫生工作始终立足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牢牢把握卫生工作的正确方向,大力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得到明显改善。2009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7.37岁;2010年婴儿死亡率4.32,已实现连续10年无户籍地孕产妇死亡,5年无流动孕产妇死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8.9%,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90%,对照全国卫生统计数据和2010年世界卫生统计标准,人群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国、全省前列,达到中上收入国家水平。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卫生基础设施显著变化的五年五年来,一批事关普陀卫生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工程陆续建成和加快推进,启动了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东港新院建设和区人民医院六横分院扩建、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累计完成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34家村卫生室的新建、改扩建任务,基层站室的标准化率达73.39%。区、乡镇(街道)、村(社)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医疗圈和渔农村社区20分钟医疗圈初步建成,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就医,切实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过去的五年,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快速提升的五年截至2010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9家,卫生技术人员1834名,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46人、注册护士数1.73人、床位数3.65张,分别比“十五”期末增加0.71、0.51、0.23;医疗仪器设备得到全面更新,卫生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增设7个海岛惠民医疗点,万人以上乡镇(街道)均配备了医疗救护车。全面实施了分层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基本实现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全覆盖。过去的五年,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五年“十一五”未,我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88.7%、91.46%和98.32%,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市级统筹,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最高支付限额、费用报销比例均有明显提高。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完善,2010年财政安排医疗救助资金人均8元。过去的五年,是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的五年卫生应急能力日益增强,成功应对了三聚氰胺奶粉、手足口病疫情、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了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创建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综合达标率90%以上。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霍乱连续12年实现零报告。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高,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妇幼保健、健康促进和教育进一步深化,创国卫和爱国卫生工作成效显著,顺利通过国家爱卫会技术评估。2010年,全区卫生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年度工作任务和全年医改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圆满完成。这一年,是大家风雨同舟、团结协作的一年,是充满机遇与挑战、创新务实的一年,是收获经验与自信、奠定基础的一年。(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一是科学制定医改工作方案。认真履行医改办职责,组织制定医改方案以及其他相关配套文件,从制度上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二是积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去年2月25日起全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先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累计减轻群众药品费用负担2500万元,门诊均次费用65元下降到34.50元,下降幅度为46.92%。实施机构的门诊人次达80.88万人次,比实施前的同期55.45万人次增加了45.86%。同时积极探索民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扩大了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范围,方便了群众享受基本药物制度的利好政策。三是加快推进卫生项目建设。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东港新院建设项目门急诊楼进入四层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6200万元。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完成主体工程,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区人民医院六横分院扩建项目已全面启动。乡镇卫生院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展茅、蚂蚁、六横三家卫生院已投入使用,勾山中心卫生院新院将在近期投入使用。四是全面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设置,制定出台舟山市普陀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性质、人员编制、财政补助政策和财务管理办法等进一步予以明确。推进区乡一体化管理改革,建立了城乡统筹的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共享与分工协作机制。完善乡村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站(室)实行“六统一”管理,目前8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室)纳入一体化管理,占规划设置数的78.90%。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激励机制。深入开展基层卫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社区卫生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蚂蚁岛乡积极打造海岛居民和临港企业双满意卫生院,创新建立船头责任医生包片负责制。(二)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成效明显一是认真做好新农合市级统筹工作。全区参合渔农民176237人,参合率达98.32。参合渔农民住院受益率为8.01,比去年同期提高0.88个百分点,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到42.36,比去年同期提高2.15个百分点。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管,严格定点医疗机构准入管理,去年新增计算机联网结报社区卫生服务站35家,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实时刷卡结报。二是组织实施参合渔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启动第三轮渔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推广惠民便民措施,整合体检资源,提高体检质量,全区完成体检人数56596人,累计查出各类疾病和阳性体征28248人,其中高血压8101人、糖尿病1992人、恶性肿瘤25人。(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落实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在落实省定12项的基础上增加社区健康报告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和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三项项目。全面对接“网格化管理、组团队式服务”工作,逐步规范双向转诊工作,上转病人579人次,下转690人。加强精神病人管理,开展重性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全区12个乡镇(街道)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得分均在850分以上,综合达标率达90.36%。二是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加强。在实施省、市定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基础上增加615岁人群加强接种乙肝疫苗和婚前妇女接种麻腮风疫苗两项服务,其中婚前妇女累计接种麻腮风疫苗366人,乙肝疫苗强化免疫接种20883剂次,启动小学一年级学生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实施渔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全年累计筛查30121人,其中确诊宫颈癌6例。完成渔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280人。三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扎实有效。启动国家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全面落实重点传染病防控。认真做好麻疹、手足口病、出血性结膜炎防治。开展大型企业、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全区累计接种41761人次。做好第二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成立区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委员会和全省首家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积极探索了防艾志愿者工作新模式。强化免疫规划工作,全区儿童建卡率达100,五苗全程接种合格率达98.66。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工作,区疾控中心获得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四是卫生执法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全区共实施卫生行政处罚82起、行政罚款81户、罚没款总额25.6万元,申请强制执行2起,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起。启动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监督工作,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活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和地沟油专项整治工作。开展诊所类医疗机构规范执业专项整治活动和打击非法行医回头看行动,建立无证行医黑名单制度,取缔非法行医窝点17处。五是妇幼保健工作再上新台阶。以“母婴健康年”活动为抓手,认真做好孕产妇、儿童保健工作,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3.3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4.19%。全面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工作,2010年婚检率为93.56%,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70。开展待孕妇女增补叶酸工作,免费发放叶酸片1373人。推进hiv母婴阻断工作。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加大外来流动人口定点分娩救助医院技术设备支持,累计为新居民分娩补助250例。六是健康教育工作蓬勃开展。全面推进省级健康教育示范区的各项工作。整合优化基层实用型师资队伍,建立了一支以责任医生为主体,扎根社区、面向社区居民的基层健康教育科普演讲队伍。深化开展“订单式”健康知识讲座,累计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62次,受教育人数达6000人次以上。大力开展社区、企业、学校(幼儿园)的健康促进工作,创建了健康教育示范社区、村级农民健康教育学校、企业新居民健康教育学校,同时积极推动健康促进学校、幼儿园的创建工作。七是爱卫创卫工作积极推进。充分发挥创卫主力军作用,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全力以赴做好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创建,开展大桥沿线村容村貌整治和2010年中央补助农村地方改厕项目工作,完成796座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改厕项目任务。(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取得新的进展一是医疗质量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深化创建海岛群众满意医院等活动,加大医疗机构安全医疗检查力度,强化“三基”训练,狠抓制度落实,规范病历书写,改善服务态度,优化诊疗流程,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活动,启动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和舟山广安骨伤医院启动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推出近30个病种实施模式化管理。六横中心卫生院、桃花中心卫生院、虾峙中心卫生院获得省级规范化乡镇卫生院称号。六横中心卫生院、勾山中心卫生院顺利通过“浙江省农村中心集镇示范卫生院”评估。二是科教兴卫工作进一步推进。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开展区级第一周期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考核评估,稳步推进市级医学重点学科项目建设。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再结硕果,2010年累计13项科研课题在区级以上立项,其中获省部级立项一项。制定舟山市普陀区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组织举办区级各类培训11次,受训人数达569人次。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全面实施“联姻借脑”工程,探索建立院院对接、院科合作、科科联合发展模式,2010年先后与邵逸夫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浙江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三是卫生信息化工作进一步突破。全面推进国家数字卫生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面向渔农村及偏远小岛的远程医疗服务,更新卫生局门户网站,实现卫生系统办公自动化。探索实施医联卡、lis系统、全科医生诊间等信息化项目,全面推广实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连续、动态、综合的个人健康信息库,2010年城乡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累计建档207889份,建档率为65.17%。(五)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一是认真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先后启动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城市社区在职党员双角色双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积极实施为期二年的城乡卫生党建共建工作,全面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卫生党建新格局。二是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召开2010年党建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推进重点岗位廉政风险排查防范工作,组织重点岗位人员到省法制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开展乡镇(街道)卫生院财务管理情况专项检查,做好重大投资项目资金监管。三是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普陀区优秀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奖励办法,举办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培训班暨第九期普陀卫生论坛。开展中青年名医(名中医)和“海岛健康卫士”、“人民的好医生”、“十佳护士”等评选活动。虾峙中心卫生院获20072010年度区级模范集体。刘成国同志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邵伟同志获得区级劳动模范称号,马志伟同志获得普陀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四是统筹做好其他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卫生法制建设,完成“五五”普法考核验收工作,开展行政审批职能整合和集中改革工作。加强卫生信息与新闻报道工作,2010年政务信息位列全区第二名。抓好无偿献血工作,连续10余年保持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的良好态势。注重信访与维稳工作,做好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2010年收到信访23件,办结23件。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工作,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群体性事件。认真办理议案提案承办工作,做好“十二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积极推进普陀卫生志编写工作。同志们,过去五年是卫生工作重要性取得高度共识的五年,是城乡卫生统筹发展的五年,也是人民健康水平提升最快的五年。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一是在发展目标上,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的要求,围绕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提出“卫生强区”建设目标。我们把卫生强区建设作为我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切实强化政府卫生责任、推进事业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为“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区已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4个,市级卫生强乡镇(街道)4个。二是在发展理念上,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民本卫生、和谐卫生”。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要求,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看病就医问题入手,从卫生工作最薄弱的环节和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抓起,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全面推进城乡卫生和谐、医防和谐、中西医和谐和卫生人文环境和谐,进而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三是在发展重点上,始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启动并实施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们始终坚持优先发展公共卫生、渔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工作,切实下沉卫生工作重心,前移卫生服务关口,在实施省定三大类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拓展调整我区公共卫生服务新项目、新内涵。把渔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作为重要着力点,探索建立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服务新体制。四是在发展动力上,始终坚持科教兴卫战略,充分发挥了人才、科技和信息化在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我们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支撑,以信息化为手段,大力推进卫生科技创新能力、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基层卫技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卫生信息化建设,五年共有66项科研课题在区级以上立项,有5项已经通过评审,有13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和医药科技创新奖,有三项自主研制发明的医疗器械获得国家专利。五年来,我区卫生事业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发展鼓舞人心。这些成效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广泛关注、积极参与的结果,更是全区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奋发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卫生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向广大人民群众、全区卫生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当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区卫生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和新挑战,都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仔细研究,积极面对,开拓创新,这方面内容我将在下面的报告中予以阐述。二、“十二五”卫生改革发展思路“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区委确定“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三大转型升级”为主线,牢牢抓住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的重大机遇,以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根本目的。这为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区卫生系统必须科学把握发展大势,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明确“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卫生强区建设,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努力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一)围绕科学发展,着眼全局谋划,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刻理解区委、区政府对“十二五”时期发展面临形势的重大判断,既要看到推动卫生改革发展的有利形势和积极因素,又要有面对挑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气,从而进一步增强信心、坚定决心,把握时机、乘势而为。首先,“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期,支持卫生发展的宏观环境更好,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更高。今后五年,我区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公共服务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发展将呈现从强区到富民、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过渡的时代特征。在这种背景下,群众将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健康保障,健康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都会进一步提升,健康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特征必然日趋明显。这种发展变化,一方面,为卫生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日益增长、变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凸显,如何既能立足基本公共医疗卫生产品供给,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又能不断满足群众高质量高水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这些都对卫生资源的多元投入、优化配置,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持续改善,以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十二五”时期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服务民生保障的任务更重,转变卫生发展方式的要求更为迫切。在经济社会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卫生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一方面体现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卫生行业自身同样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要求。必须清醒看到,我区卫生发展中“不平衡、不配套、不适应”的共性问题,同时也受到海岛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医改进入“深水区”等因素的制约:一是健康公平有待进一步改善。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利用、居民健康水平还存在显著的城乡、地区和人群差异;二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总体上滞后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在卫生发展的内部结构和发展导向上,仍不同程度存在重治疗、轻预防,重规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轻精细化管理和机制转换,重技术服务、轻人文建设等问题;三是群众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近几年来我区人均医药费用呈较快上升势头,其中由机制问题导致的不合理增长值得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工作理念、发展方式和服务模式还没有很好地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着力破解上述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加快实现卫生事业更优质量、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是“十二五”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第三,“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期,政府主导的推进力度更大,卫生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更为凸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领域的关键改革之一。我市进入大桥时代以来,大桥效应逐步显现,去年舟山又被列为“国家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舟山群岛新区即将挂牌成立,我们将迎来大改革、大开发、大开放的黄金时期。普陀作为舟山本岛的一个重要区域,已成为舟山开发建设的桥头堡。目前我区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快速发展和诸多矛盾凸显阶段,社会环境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生态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以及社会因素导致的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饮用水安全、职业安全和环境问题,给卫生管理与服务带来巨大挑战。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给突发事件的应对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带来巨大压力;海洋经济产业规模不断攀升,临港工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应对上述变化带来的挑战,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公众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已成为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重大使命。(二)围绕转型升级,立足改革创新,全面把握新时期卫生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我区的“十二五”发展蓝图,结合卫生工作的性质、特点和面临的形势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转变卫生发展方式作为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改革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创新发展。坚持把“卫生强区、全民健康”作为战略目标,更加注重处理好增强优势和转化劣势的关系,加快实现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二是要和谐发展。坚持把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更加注重处理好促进行业发展与增进全民健康的关系,加快推动卫生发展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以供方为主向以需方为导向的转变。三是要均衡发展。坚持把卫生资源结构优化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处理好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加快促进卫生资源在城乡、区域和系统各领域之间的科学配置。四是要可持续发展。坚持把科技进步、素质提升和管理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更加注重处理好卫生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加快推动卫生发展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五是要多元发展。坚持把维护公益性作为核心要求,更加注重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加快形成公立、民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十二五”时期,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要更加解放思想,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加快构建多元办医格局。(三)围绕富民强区,促进社会和谐,统筹规划新时期卫生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十二五”时期的卫生工作,既要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从服务富民强区、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目的来谋划,又要与“十一五”卫生政策和工作基础相衔接,体现卫生发展的延续性,更要充分考虑新时期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力求体现围绕中心、巩固基础、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根据省、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区实际,顺应形势要求,我们在“十一五”六大工程的基础上,提出今后五年要深入开展全民健康促进工程等新的六大工程建设。一要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坚持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以增进健康公平性为原则,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度;逐步增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力度,提升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共享水平。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群众安全、经济和合理用药。突出加强重点人群重大疾病健康管理,解决好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问题,加快形成惠及全民、保障全面、持续提升的健康促进体系。二要实施公共卫生强化工程。坚持公共卫生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应急和监督网络。全面改善公共卫生设施装备条件,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促进行动,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构筑起有效维护公众健康的安全屏障。三要实施基层卫生完善工程。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渔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构建公平可及、服务有效、资源节约、群众信赖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定性定编和财政保障政策。建立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服务新机制,形成区乡联动、乡村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新模式。四要实施人才和科教强卫工程。坚持科教兴卫和人才强卫战略。实行自主培养和人才引进并举,着力培育和引进医学重点学科领军拔尖人物;继续实施定向招聘渔农村基层卫技人员工作;实施卫生人才“支援渔农村工程”,形成城乡联动的卫技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加快实施数字卫生项目,建立推广标准化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系统,提高互联共享水平,增强实际应用效果。加大重点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海岛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与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力度。五要实施公立医院优化工程。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立属性,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不断增强医疗服务的综合实力。科学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稳步推进医疗资源整合共享,逐步建立以医疗服务收费和财政投入为主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快建立区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工作机制,强化在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发挥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六要实施中医药提升工程。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继承与创新,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遴选推广成熟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作用。三、2011年主要卫生工作任务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医改三年重点实施方案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巩固和扩大卫生改革成果,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区卫生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减轻群众负担、提高服务效率、保障卫生公平目标,抓住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实施卫生强区创建两条工作主线,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障海岛群众身体健康,服务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根据这一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抓改革,建机制,保质保量完成深化医改重点任务1.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入实施以药品零差价销售为核心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努力增点扩面,确保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按照上级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区级医院和民办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政策。规范临床用药,合理控制抗生素使用和输液比例。2.继续完善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1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98元,比上年提高192元,新农合参保率巩固在95%以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率达到6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基本药物和中医药费用补偿比例达到30%,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渔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同时开展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严格执行市新农合基金财务制度,探索实施单病种定额付费方式改革,规范医疗行为,控制住院和门诊均次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扩大参合群众医药费用实时结报范围,完善跨县(区)代办结报服务,进一步方便渔农民就近就医和补偿,同时加快推行参合群众在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实时结报服务。3.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工程和规范化创建工作,力争规划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标准化要求,90%以上村卫生室达到建设标准要求。加快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具有公益性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偿政策。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全面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新的财务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办法,严格绩效考核管理,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与专业公共卫生单位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新机制。推进城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流动,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服务能力。4.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调整和完善公共卫生管理员、公共卫生联络员和社区责任医生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达标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争取在90%以上。进一步规范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方式,突出工作重点,深化对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筹备召开卫生系统对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乙肝疫苗强化免疫,重性精神病人社区服药救助,消除疟疾、麻疹行动等重大项目。启动高发肿瘤早期筛查项目试点工作,探索开展甲状腺疾病筛查项目。认真组织开展“健康社区”创建活动,加大创建督促指导力度。全面实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临港企业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工作。继续做好渔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完善孕前妇女接种麻腮风疫苗预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项目。积极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投入力度,确保2011年公共卫生大楼投入使用,全面改善公共卫生机构装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达到25元。争取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评审,进一步健全各项卫生应急预案,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卫生应急物质储备,完善卫生应急财政保障机制,全年开展2次以上的卫生应急演练。切实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提高院前急救能力。5.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强化区级医疗机构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龙头地位。全面启动医院创等级活动,2011年区人民医院力争通过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评审,启动区人民医院六横分院(区第二人民医院)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创建。积极开展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探索,重点在补偿政策、医院监管评价制度、优化诊疗流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路径管理试点以及医院电子病历推广等方面寻求突破。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东港新院建设工程和区人民医院六横分院(区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合理规划明确沈家门老城区公立医院设置。(二)促发展,求创新,切实增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突出抓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坚持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并举,着力培育和引进医学重点学科专业骨干人才,鼓励柔性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建设适应实践能力培训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进一步完善优秀卫生专业人才评选与奖励办法,加强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强化基层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突出重点加强基层名医的培养工作,做好后备基层名医的选拔与培养。深入实施基层卫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完成定向培养全科医生招录工作,组织实施“万名医师支援渔农村卫生”工作,继续开展“公立医院牵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和“适宜技术下基层”活动,严格执行“区级医院医务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必须到基层帮助工作半年以上”的规定。2.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工作。认真实施卫生部医改信息化试点项目与国家数字卫生项目样板示范区建设,全面启用卫生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工作实现区域内电子联网,实现实时监控。推广全科电子诊间(社区医生工作站),加快推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有效发挥电子健康档案作用。继续增加新农合门诊医疗费用实时结报点,争取所有规划内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有条件的卫生室均实现医药费用实时结报,做好与社保、药监、民政等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积极实施电子病历系统、双向转诊系统和医学影像传输系统。进一步完善远程会诊系统和远程教育培训系统。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逐步实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区域健康信息系统对接,实现资源共享。3.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定期开展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立项科研课题进展情况的督查。积极发挥各类质控中心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进一步完善区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改进双向转诊流程,努力实现双向转诊信息化管理。继续组织开展“海岛群众满意医院(卫生院)”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和医疗纠纷防范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行为扣分制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进一步加强中医中药工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积极支持中医重点学科建设、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层中医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的推广使用,加快推进“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三)谋和谐,强内涵,有效保障卫生事业统筹协调发展1.扎实做好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工作。继续加大结核病、肝炎、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开展重大传染病社区防治模式研究项目的实施。推进第二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强化渔农村和外来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做好慢性病、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切实提高传染病的预警能力。进一步加大对职业卫生、餐饮卫生、医疗机构、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放射卫生等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无证行医,加强渔农家乐、涉旅宾馆酒店的餐饮安全管理,加大集中式供水单位和生活饮用的监督监测力度。进一步强化高危孕产妇管理,切实提高儿童保健水平,争取妇幼保健各项工作指标顺利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