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广高铁定位器坡度算法研究论文.pdf_第1页
武广高铁定位器坡度算法研究论文.pdf_第2页
武广高铁定位器坡度算法研究论文.pdf_第3页
武广高铁定位器坡度算法研究论文.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1卷第 2期 2 0 1 4年 4月 铁 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r ai lwa y sc i e n c e a n d en g i n e e r i n g vo l u me l 1 nu mb e r 2 ap r i l 2 0 1 4 武 一 言 同 铁定位器坡度算法研究 常丽 , 李 丰良 , 年晓红。 ( 1 中铁成阳干部 管理学院, 陕西 成阳 7 1 2 0 0 0 ; 2 中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湖南 长沙 4 1 0 0 7 5 ; 3 中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 学院, 湖南 长沙 4 1 0 0 7 5 ) 摘要: 从理论上弄清 d b公司关于定位器坡度的设计理念和算法, 对于弓网系统优化设计和接触网的日常维护都十分重 要。基于弓网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利用静力学平衡方程推算 d b公司接触网设计软件中关于定位器坡度的计算方法。研究 结果表明: d b公司在设定定位器的坡度时, 有意使定位点的接触导线向上提升 了7 1 2 8 x 1 0 m m。算法结果与 d b公 司 的计算结果完全吻合, 说明计算方法与 d b公司的算法是一致的。 关键 词 : 接触 网; 定位器 ; 坡 度 ; 接触压 力 中图分类号: u 2 2 5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7 0 2 9 ( 2 0 1 4 ) 0 2 0 1 3 1 0 5 re s e a r c h o n g r a d i e n t a l g o r i t h m o f r e g i s t r a t i o n a r m i n w u g u a n g h i g h s p e e d r a i l wa y chang li ,l i fe n g l i a n g ,ni an xi a o ho n g ( 1 x i a n y a n g ma n a g e m e n t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r e c, x i a n y a n g 7 1 2 0 0 0,c h i n a ; 2 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en g i n e e r i n g,ce n t r a l s o u t h un i v e r s i t y,ch a n g s h a 4 1 0 0 7 5,ch i n a ; 3 s c h o o l o f i n f o r ma t i o n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i n g , c e n t r a l s o u t h u n i v e r s it y ,c h a n g s h a 4 1 0 0 7 5,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i t wo u l d b e o f v e r y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t h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d e s i g n o f p a n t o g r a p h a n d o v e r h e a d c o n t a c t wi r e s y s t e m( p o c s )a n d d a i l y m a i n t e n a n c e o f o v e r h e a d l i n e s y s t e m t o 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 t h r o w l i g h t u p o n t h e d e s i g n p h i l o s o p hy a nd a l g o rit h m o f s l o p e wi t h r e g i s t r a t i o n a r m p r o d u c e d b y db c o mp a n yba s e d o n t h e me c ha n i c a l b e h a v i o r o f p ocs,t h e s t a t i c e q u i l i b r i u m e q ua t i o n wa s u t i l i z e d t o a n aly z e t h e g r a di e n t a l g o rit hm o f r e g i s t r a t i o n a n t 1 wi t h t h e d e s i g n s o f t wa r e o f o v e r h e a d l i n e s y s t e m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d u rin g t he p r o c e s s o f d e s i g n i n g t h e s l o p e o f r e g i s - t r a t i o n a r m t h e c o nt a c t wi r e a t s e t p o i n t i s p u r po s e l y l i f t e d b y 71 2 8 x 1 0 mm th e r e s u l t s d e riv e d b y t h e me t h o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c o mp l e t e l y ma t c h t h o s e o f db c o mp a n y,whi c h i n d i c a t e s t h e c o n s i s t e n c y o f t h e ut i l i z e d me t h o d ke y w o r d s : c a t e n a r y ; r e gis t r a t i o n a r m; s l o p e gra d i e n t ; c o n t a c t f o r c e 定位器是电气化铁路接触 网定位装 置的关键 部件之一 , 它对 电力机车能否安全提速和高速运行 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2 3 。为 了保证 弓网运行安 全, 定位器的安装坡度非常重要。安装坡度过小, 则可能发生受电弓与定位器碰撞 , 安装坡度过大 , 则要减少拉出值或加大第一吊弦距定位点的距离。 减小拉出值会加速受电弓的不均匀磨耗 , 增大第一 吊弦距定位点的距离会影响弓网受流质量, 所 以必 须合理确定定位器 的坡度 。以武广高铁接触 网 定位器倾角的确定过程为例说明其设计原理 , 以便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8 2 5 基金项目: 国家 自 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u 1 3 3 4 0 1 8 ) 通讯 作者: 常丽 ( 1 9 6 0一), 女 , 天津人 , 副教授 , 从事力学教学和 弓网动力学研究 ; em a i l : g s g w m a i l c s u e d u c a 1 3 2 铁 道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2 0 1 4年 4月 为今后高速铁路接触网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武广 高铁 的接触 网是 引进德 国 d b公 司的软件进行设 计的。d b公司不提供软件 的设计计算原理, 只要 求输入现场数据 , 便可以输出接触网上每一个零部 件的安装参数 。由于接触 网各处的地形地貌和跨 距长短等诸多因素都不尽相同 , 因此 , d b公司的设 计软件计算出的每一组腕臂 、 每一根吊弦和每一个 定位器的安装参数都是不同的。 2 0 0 9年 l 2月, 武广高铁 开通以后 , 相继 出现 了多起弓网故障。供电段在进行现场维修时, 由于 不知道接触网的设计计算方法 , 各个零部件的安装 参数又是不 同的, 因此在故障恢复时曾遇到很多困 惑。2 0 1 0年 5月 2 5日, 武广高铁发生了一起定位 器打弓故障, 造成多架受电弓被打坏, 并影响到了 武广高铁的正常运行 。铁道部要求对武广全线 的 所有定位器进行逐一排查。结果发现 : 定位器的坡 度各不相 同, 多数定位器 的坡度在 4 。 5 。 之 间, 但 有的定位器的坡度为 0 , 有的定位器的坡度甚至还 是负的。是不是定 位器 的坡度设计有 问题?定位 器的坡度究竟应该多大才合理?d b公司的接触网 设计软件究竟是如何计算接触网的参数 的。只有 弄清这些 问题 , 才 能减少接触 网 日常维护 的盲 目 性 , 才能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将 我们对 d b公 司推算方法整理发表 , 以便给现场维 护人员和接触网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1 定位器的力学模型 根据接触 网上使用的定位器 , 可以画出如图 1 所示 的受力 图。其 中,o点的 2个力是支 撑杆 的 力 ; w是定位器( 含线夹 )的重力 , 作用在质心上 ; a 点水平力 是接触导线 的水平力 , 由接触导线的 张力决定; a点 的垂 向力 是接触导线的垂向力 , 由接触导线的重力决定 。 在高铁上 , 广泛使用 l一 1 1 5 0型定位器。 作者实测了该定位器 的参数 , 用于 推算 d b公司的定位器倾角参数。 l一1 1 5 0定位器 的实测参数为 : w =1 6 9 7 ( n ) l =1 1 5 0 ( ram) , l =6 8 0 ( mm) , l =6 0 ( mm) 。 测试过程 中, 定位 销上安装有线夹。 图 1 是定位器的受力图, 图2 是接 触网给定位器的水平力及其几何关系 。 定位器在上述力系的作用下平衡 , 承受平面一 般力系, 可写出力矩平衡方程 如下: mo = 0 wl 。c o s o+ 耽 b s i n 0+ y l a c o s o一 l s i n 0=0 ( 1 ) 可解得 : t a n = wl c + f a y l a ( 2 ) ( 3 ) 定位器的质心坐标和重力可以精确测定。 只要 定位器上 点的2 个力 f 和 f a 足够准确 , 利用式 ( 2 ) , 就可以计算出定位器的倾角。 2 定位器 端水平力 的确定 定位器上的水平力 是 由接触导线 的张力 和定位点处的拉出值共同决定 的。 图 2是接触线与 定位器 的连接处在水平方 向的受力 图。 图中: 为 接触导线的张力 ; 为接触定位器a端的水平力 ; l 和 为跨长 ; 。 为拉出值。 图 1 定位 器受力图 fi g 1 fo r c e di a g r a m o f t h e r e g i s t r a t i o n a l n l 图 2定位 器 a端水平方向受力 图 f i g 2 f o r c e d i a g r a m o f t h e e n d a o f t h e e g i s t r a t i o n a r m i n ho fiz o n t di r e c t i o n 容易得到: f l 协 - z ( 4 ) f =t ( c o ! +c o 2 ) ( 5 ) 如果知道支柱前后的跨长 l 。 , l 和 , 就可以 用式( 4 ) 算 出 。 和卢 , 再由式 ( 5 ) 计算出 。 武广 高铁上 , 接触导线的标称张力为 3 0 k n, 在直线区 第 2期 常丽, 等: 武广高铁定位器坡度算法研究 1 3 3 段, 基本跨距 为5 0 in , 拉出值 为0 3 in。 由式 ( 4 )一( 5 ) 可以算得: f a =7 2 0 n 。 3 定位器 4端垂向力 的确定 武广高铁接触网设计 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无弛 度。 要做到这一点 , 定位器 端所受的垂 向力必须 满足一定 的要求。 设轨道水平 , 接触导线也水平 。 在 接触网上任取 1 小段接触导线 o a, 其 中 0点为接 触导线的 1 个悬挂点 , 例如定位器一侧 的吊弦 ; a点 为另 1 个悬挂点 , 例如定位器等。 其受力 图如 图3 所 不 图 3 一 小段接 触导线受力图 fi g 3 fo r c e d i a g r a m o f a pi e c e o f c o nt a i t wi r e 图中: 为接触导线的张力 ; f 。 和 分别是 0和 点 的垂向力 ; g为接触导线单位长度 的质量 ; y为 的弛度。 讨论接触导线无弛度 的条件 , 相 当于求解 a点 y 值等于 0的条件。 由静力学平衡方程 m o = 0 f a o a 一 如 o a + = 0 得 1 g oa 一 fa y oa y = 令 y=0 , 得 1一 f a =g o a ( 6 ) 厶 1一 同样可知0 点的提升力也是, 。 =g o a 。 这 厶 说明 , 如果要求 0和a 2点无弛度 , 则要求 0和a 2 点的提升力均为该段接触导线质量的一半 , 即提升 一 半导线的质量 。 若 a点的垂向位移不等于 0, 则 a点的垂 向力 1 f a =q o a y t o a ( 7 ) 二 实际使用时应注意上式 中仅讨论定位器一侧 的导线 , 因此 也只是定位器垂 向力的一半。 武 广高铁采用弹性链型悬挂 , 定位器两侧的吊弦间距 是 8 in, 如果要求定位 器的悬挂点无 弛度 , 则要求 定位器的提升力等于 4 in接触导线的质量。 武广高 铁接触导线的质量是 1 3 3 7 k g m。 由此可算得 4 in接触导线 的重力 =1 3 3 79 8 14= 5 2 4 6 3 8 8 n 当定位器 a端的垂向力等于5 2 4 6 3 8 8 ( n) 时 , 就能保证接触导线在定位器附近是平直的。 小于这 个值 , 则有可能造成定位器附近接触导线下垂 , 使 一 跨 内的接触网形成正弛度。 大于这个值则有可能 造成定位器附近的接触导线抬高 , 使一跨 内的接触 网形成负弛度。 一l i j 弋 一 _ 4 图4 d b公 司接 触网检测 车的 弓网接 触力检 测波形 fi g 4 w a v e f o r m o f c o nt a c t f o r c e i n pa n t o g r a p h o c s s y s t e m me a s u r e d b y d b ag 然 而, d b公 司的设计软件并没有严格使用这 个参数 , 它采用的方法是将定位点的接触导线向上 提升 7 1 2 81 0 m m, 其垂 向提升力是 5 3 6 4 n 左右。7 1 2 81 0 mm, 这 么小 的位移 现场无 法 测量。但没有这一 参数就不能准确 地计算 出 d b 公司的给定结果。为什 么会这样做?可能是 d b 公司考虑了定位点的动态影响后作出的一点修正。 图 4是 我国沈 阳铁路局购买 的 d b公 司的接触网 检测车在 1 2 0 k m h检测的弓网接触力波形 。可以 看 出跨 中的接触力大 , 支柱的接触力小 。进一步的 高速弓网动态仿真波形如图5所示, 是 3 5 0 k m h 的弓网接触力仿真波形。为了便于分析接触力的 变化规律 , 图中曲线做 了滤波处理。 可 以看出 : 支柱处的接触力除了具有比跨中处 小的特性外 , 定位器还 与受 电弓有一个小小 的撞 击 。定位点的这一特性使得受 电弓在通过定位点 时不但容易产生离线 , 而且容易产生弓网撞击。高 速试验时可以看到受 电弓在通过定位点时会产生 有规律电火花 , 应当就是这个原因。为了减少定位 点的硬点效应 , 将定位点 向上提升一点将是有利 的。 图5 弓网动态接触力计算机仿真波形 f i g 5 s i mu l a t e d wa v e f o r m o f c o n t a c t f o r c e i n p a n t o g r a p h ccs s ys t e m 第 2期 常丽, 等: 武广高铁定位器坡度算法研究 1 3 5 力等于 7 0 8 n。 这个力就是 图6中 7 1号支柱“ 接触 线 径向力”所对应 的数值。 第4步: 令定位点的垂向位移为 7 1 2 81 0 m m, 代人式( 7 ) , 注意到武广高铁接触线的质量是 1 3 3 7 k g m, o a长 4 it i , t =3 0 0 0 0 n, 可以得到 f = 5 3 531 9 n。 第 5步 : 将 和 以及定位器的参 数代入 ( 2 )式 , 即可得到定位器的倾角为 8 9 9 。 这就是 图 6中“ 定 位器倾 斜度 ”栏 中 7 1号 定位器 的数 值 。 重复上述 5 个步骤, 即可准确地计算出每一个 定位器 的坡度。 在这个 过程 中, 计算出的每个定位 器的倾斜度以及其径向力, 都与图6中相应栏中的 数据完全一致 。 这说明本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可靠 的 。 4 结论 ( 1 ) 将定位点提升 7 1 2 8 1 0 mm, 有着多方 面的考虑。一方面, 高铁设计理念是不带预留弛度 计算, 即接触导线的每一个悬挂点, 如吊弦, 定位器 等, 到轨道平面的距离都应当相等, 因此 , 定位点的 提升量不能过大。另一方面, 定位点的提升量关 系 到受电弓的包络线。因此 , 提升量不能过小 。 ( 2 ) 计算结果表 明: 如果没有定位器 的提升 , 接触导线 定 位点 相对 于 2侧 吊弦 的弛度 是 3 5 mm。d b公司确定向上提升 7 1 2 81 0 m m既可 以保证高铁接触线各点平顺度不超过 5 m m的限 制, 又可以保证定位器在受电弓的包络线之外, 还 可以减轻弓网之间的冲击 , 是一个经过多方面考虑 之后 的优化参数 。 ( 3 ) 虽然武广高铁接触 网采用德 国 d b公 司的 软件进行设计 , 但武广高铁接触网的许多基本参数 与德 国的 r e系列接触 网的参数并不相 同。例如 , 我 国高铁的接触 网基本跨距是 5 0 i n , 德 国接触 网 的基本跨距是 6 5 m; 我国接触 网定位器与第一 吊 弦之间的距离是 4 m, 德国接触 网是 5 m等。我 国 的高铁接触网是在综合了许 多国家 的高铁接触网 参数 , 经过一系列的试验之后确定 的。这说明接触 网的优化设计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本文只推导了 平直线路上的定位器坡度计算方法。在 曲线轨道 上 , 定位器的坡度有可 能为 0, 也有可能为负 。但 它们相对轨道平面的倾角都是 4 。 5 。 。 参考文献 : 1 段汝娇, 赵伟 , 黄松岭, 等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接触网定 位器倾斜度 自动测量方法 j 中国铁道科学, 2 0 1 1 ( 7) : 8 28 6 d u a n r u j i a o ,z ha o we i ,h u a n g s o n g l i n g ,e t a1 au t o ma t i c me a s u r e me n t me t h o d o f t h e c a t e n a r y l o c a l i z e r s l o p e b a s e d o n c o m p u t e r v i s i o n j c h i n a r a i l w a y s c i e n c e , 2 0 1 1 ( 7 ) : 8 28 6 2 隋延民, 接触网定位器坡度计算机定位安全措施 j 铁道工程学报, 2 0 1 1 ( 4 ) : 7 5 7 8 s ui ya n mi n c a l c u l a t i o n of s t e a d y a r m g r a d e a n d r e g i s t r a t i o n s a f e t y m e a s u r e j j o u r n a l of r a i l w a y e n g i n e e r - i n g s o c i e t y , 2 0 1 1 ( 4 ) : 7 5 7 8 3 罗健 , 白裔峰, 魏博高速铁路接触网定位器坡度问题 的深化研究 j 铁道工程学报 , 2 0 1 3 ( 1 ) : 7 6 8 0 l u o j i a n,b ai yi f e n g ,wei b o de e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