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二南”在诗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关于“二 南”的得名、地域、时代以及文化性质等问题,历代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但 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存在着普遍的误解。只有把“二南”放 在周代礼乐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研究,才能得出更为客观准确的结论。本文结合周 代礼乐制度,分三个部分对“二南”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 第一部分,从“二南”的地域及其得名谈起,结合周人以洛邑为天下之中的 地理观念与周代的方国制度,参酌多种文献对此进行考证。首先辨析历代关于“二 南”得名的各种说法,即“南化说”、“南国说”、“南乐说”等;其次阐释“二南” 得名的原因并结合具体诗篇来分析“二南”的地域范围,认为:周南、召南的得 名与地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周南即成周以南,依孔颖达正义所言“召是周内 之别名”,召南应是成周以南即周人观念中“南国”的一部分,故把周南、召 南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更为恰当。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周文化的传播与“二南”的文化性质问题。首先在与国 风其它部分的比较中,探讨周代礼乐文化的传播与影响。本文从周公制礼作乐谈 起,叙述西周时期“天下”在礼乐文化笼罩下文化的高度统一性,以及周文化向 周边部族各区域传播并融合各部族文化的现象。其次联系周代政治地理的变化及 地域文化的时代变迁阐释“二南”的文化性质。关于“二南”的文化性质问题。 许多研究者认为十五国风中不见楚风,“二南”应该是“楚风”。这是由于没有把 部族势力的消长和地域文化的发展变迁结合起来观察历史现象,才得出的错误观 点。本文针对“二南”楚风说,探讨了“二南”的部族文化属性。 第三部分,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阐释“二南”的教化功能与审美文化内涵。 本文首先从关雎序“风天下而正夫妇”一语所揭示出来的政治教化功能进行 论述,分析诗序对“二南”诸篇主旨的阐释。其次结合以家庭婚姻为重要内 容的“二南”诗篇,从家庭伦理与审美观念的一致、中和之荚以及美善结合三个 方面来探讨其审美文化内涵。 关键词:诗经:周南;召南:礼乐;文化 a b s t r a c t e r n a np l a y sa l l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b o o k so f s o n g s ,a l w a y sb e i n gt h o u g h th i e , h l y o fb yt h er e s e a r c h e r s i nt h ep a s td y n a s t i e s ,al o to fs c h o l a r sh a v es t u d i e d0 1 3 t h ei s s u e s s u c ha st h en o m i n a t i o n , t e r r a i n , t i m ea n dc u l t u r a lp r o p e r t y b u tt h e r ea r es t i l lv e r yb i g a r g u m e n t s ,a n dp r e v a l e n t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s0 1 1 1s o m ec r u c i a li s s u e s t h e r e f o r e , m o r e e x t e m a la n da c c u r a t ee o n d u s i o n sc a nb ed r a w no n l yw h e ne m a ni ss t u d i e du n d e r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o fa m e n i t ya n dm u s i cc u l t u r ei nz h o uo y n a s t y b a s e do na m e n i t ys y s t e m i nz h o ud y n a s t y , t h i sa r t i c l ec a l t i e so u tad e t a i l e ds t u d ya n da n a l y s i s0 1 3e m a n , i nt h r e e p a r t s 。 t h ef i r s tp a r tb e g i n sw i t ht h et e r r a i na n di t sn o m i n a t i o no fe m a n , t a k e si n t o a e e o t m ts u c hg e o g r a p h i c a lo p i n i o na sz h o uc i t i z e nt h o u g h to f l u o y i 笛t h ev e r yc e n t e r o ft h ew o r l da n das q u a r en a t i o ns y s t e mi nz h o ud y n a s t y , a n dc a r r i e so u tat e x t u a l r e s e a r c ha f t e rc r o s sr e f e r e n c e st ok i n d so fd o c u m e n t a t i o n i tf i r s t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sa n d a n a l y s e sa l lk i n d so fp a r l a n c ea b o u tt h en o m i n a t i o no fe r n a ni np a s td y n a s t i e s , i e * 钮1 3 h l l ad o c t r i n e : n a n g t l od o c t r i n e ”, n a n y u ed o c t r i n e e t e s e c o n d l y , i te l u c i d a t e s t h ec a u s eo ft h en o m i n a t i o na se m a n , a n da l s oa n a l y s e st h ea r e ao ft e r r a i no fe m a n w i mr e f e r e n c et ot h ei n d i v i d u a lp o e m s t h ea u t h o rt h i n k st h a tt h en o m i n a t i o no f z h o u n a na n ds h a o n a nh a sac l o s er e l a t i o nw i t ht h e i rt e r r a i n z h o u n a nw a st h es o u t ht o c h e n g z h o u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e x p l a n a t i o ni nk o n g c m g d a sc o r r e c tm e a n i n g s ,s h a o w a st h ea l i a so fi n n e rz h o u a n dt h u s ,i ti sm o r ea p p r o p r i a t et os t u d yz l a o u n a na n d s h a o n a nt o g e t h e r s h a o n a ns h o u l db et h es o u t h e mc l a e n g z h o u , i e ap a r to fs o u t h e r n n a t i o ni nz h o uc i t i z e n s o p i n i o n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m a i n l ye x p o u n d st i l ei s s u e so nt h ep r o p a g a t i o no ft h ec u l t u r ei n z l a o t ld y n a s t ya n dt h ee u l t u r a p r o p e r t yo fe m a n f i r s t , c o m p a r e dw i t ho t h e rp a r t si n s e l e c t e dn a t i o n a lb a l l a d s ,i td i s c u s s e st h ep r o p a g a t i o na n de f f e c to ft h ea m e n i t ya n d n m u s i cc u l t u r ei nz h o ud y n a s t y t h i sa r t i c l es t a r t st h ed i s c u s s i o nf r o mz h o u g o n g s c r e a t i o no na m e n i t ya n dc o m p o s i n g l u s i c t h e ni td e s c r i b e s t h eh i g h i yu n i t e dp r o p e r t y o f t h ec u l t u r e sw h e nt h ew o r l dw a se n v e l o p e du n d e rt h ec u l t u r e so f a m e n i t ya n dm u s i c d u r i n gt h et i m eo fw e s tz h o u a n di ta l s on a r r a t e st h ep h e n o m e n ao fz h o uc u l t u r e s s p r e a d i n gt ot h et r i b e sa r o u n da n di t si n o s c u l a t i o n sw i t hc u l t u r e so fa l lt r i b e s s e c o n d , i te l u c i d a t e se m a n sp r o p e r t yt h r o u g hr e l a t i n gt ot h ep o l i t i c a la n dg e o g r a p h i c a l c h a n g e sa n dt h et i m ev a r i a n c e so f t h er e g i o n a lc u l t u r e si nz h o ud y n a s t y a sf o rt h e i s s u eo ft h ec u l t u r a lp r o p e r t yo fe m a n , al o to fr e s e a r c h e r st h o u g h tt h a te r n a ns h o u l d b ec h u sb a l l a ds i n c ei tw a sn o ts e e l li nt h ef i f t e e nn a t i o n s b a l l a d s t h i si sa w r o n g o p i n i o na c h i e v e da f t e ro b s e r v i n gh i s t o r i c a lp h e n o m e n aw i t h o u tl i n k i n gt h ee b ba n d f l o wo f t r i b a li n f l u e n c e s 幻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v a r i a n c eo f r e g i o n a lc u l t u r e s a i m i n g a tt h ec h u sb a l l a dd o c t r i n eo fe m a n , i td i s c u s s e so nt h el a i b a lc u l n n a lp r o p e r t yo f e m a n t h et l l i r dp a r te l u c i d a t e st h ec i v i l i z i n gf u n c t i o na n d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a e s t h e t i c c u l t u r eo fe m a n , b a s e do nt h ed e t a i l e da n a l y s i so fi t sw o r k s t h i sa r t i c l ef i r s ts t a r t si t s d i s c u s s i o nf r o mt h ep o l i t i c a lc i v i l i z i n gf u n c t i o ne x p o s e db yap r o v e r ba s c i v i l i z i n g p e o p l eo f t h ew o r l ds oa st os m o o t h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h u s b a n da n dw i 矗i ,i n 刀把 s u m m a r yo f g u a 形u ,a n da l s oa n a l y s e st h ee l u c i d a t i o no ft h es u m m a r yo f p o e m t ot h e m a i np o i n t so fe s s a y sf r o me r n a n s e c o n d l y , w i t hr e f e r e n c et oe m u n sp o e m s r e g a r d i n gf a m i l ya n dm a r r i a g ea si t si m p o r t a n tm a t t e r s t h i sa r t i c l ep r o b e si n t oe r n a n s a e s t h e t i c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f r o ms u c ht h r e e 唧e c t s 舔t h ec o n s i s t e n c ek 椭,啪 f a m i l ye t h i c sa n da e s t h e t i co p i n i o n s , t h eb e a u t yo f n e u l r a l i z a t i o n , a n d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b e a u t ya n dk i n d n e s s k e yw o r d s :t h eb o o ko f s o n g s ;z h o u n a n ;s h a o n u n ;a m e n i t ya n dm u s i c ; c u l t u r e i l l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中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酌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酌课题有新奇匀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麒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充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奇句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藏_ 本_ 研窥所做酌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妁说明并表示了韵 毒。 学位申请穴学位瞎謇蕺鬻弦萋名:一盎叠煎 -i,。 。:7 、毫舅0囊- i 一渗i 避i ? jj + 冶d 曜尊锄7 日 童一 关于- 繁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糖援矛r 硬南蒙候。作为学位论文韵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衙表学有关保管0 德霸喾鳝穗蠡罄酶要求,即褥南大学有权向图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掏、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住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于文本) 皑供公焱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河皑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甄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覆保奢内容酌学位论文在解密后连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叠亟堂 2 00 7 年月7 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鉴名: 2 0 口 引言 “二南”被置于 、( 甘棠) 、 三篇诗歌作年新探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 0 0 4 年第1 期 1 的结论。 下面我们首先结合周人以洛邑为天下之中的地理观念与周代的方国制度,说 明“二南”的地域及其得名。其次针对“二南”楚风说,探讨“二南”的部族文 化属性,并在与国风其它部分的比较中,来探讨周代礼乐文化的传播与影响最 后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阐释“二南”的教化功能与审美文化内涵。 2 第一章“二南 的地域及其得名 关于诗经的地域及其文化特征,学者多有讨论,“二南”尤其如此。回“二 南”得名,与其地域密切相关。本章首先辨析历代关于“二南”地域得名的各种 说法;其次从周人以洛邑为天下之中的地理观念出发,确定“二南”的地域,以 此为基点阐释“二南”得名的原由。 第一节“二南”得名历代诸说梳理及初步辨析 “二南”的地域及其得名,历代研究者大都从对“南”字的不同理解出发, 对其进行阐释。影响比较大的有“南化说”、“南国说”、“南任说“南乐说”、。乐 器说”等几种说法。本文第一节主要对这些说法进行辨析,大体将其归为三类进 行叙述。 一、南化说: 以毛诗序为主的南化说,是流传最久的说法。它所谓“文王之化”的实 质是周代礼乐文化在“南国”的传播。毛诗序说: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 北而南也鹊巢,驺虞* 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 召公o 郑玄诗谱周南召南谱说: 周、召者,禹贡雍州岐山之阳,地名周、召之地,为周公 旦、召公爽之采地其得圣人之化者谓之周南,碍贤人之化者谭 参见孙作云论( 诗经) 的时代和地域性 ,孙作云文集诗经研究卷) ,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9 月第l 版,第6 9 页 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7 月第l 版,第2 7 2 页 3 之召南,言二公之德教自岐而行于南国也。 在“二南”诸诗篇的小序中,也多提及文王之化。如周南的汉广、汝 坟、麟之趾的小序: ( 汉广,德广所及也丈王之道被子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 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 汝坟,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乏国,妇人能闵其君子, 犹勉之以正也。 麟之趾,关雎之应也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 袁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 召南的羔羊、揉有梅、野有死唐、驺虞的小序: 羔羊,鹊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 直,德如羔羊也。 揉有梅,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 野有死唐,恶无礼也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被文王之 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 驺虞,鹊巢之应也。鹊巢之化行,人伦既正,朝廷既治,天 下纯被文王之化,则庶类蕃殖,蔸田以时,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 关于“二南”的“南”字,陆德明的经典释文说:“南者,言周之德化, 自岐阳而先被南方。” 苏辙诗集传日:“凡诗言周之内治由内而及外者,谓 之周公之诗;其言诸候被周之泽而渐於善者,谓之召公之诗。其风皆出於文王, 而有内外之异。内得之深,外得之浅。故召南之诗不如周南之深。”。苏 十三经注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7 月第1 版第2 6 4 页 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7 月第l 版,第2 8 1 页 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7 月第1 版,第2 8 2 页 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7 月第l 版,第2 8 3 页 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9 7 年7 月第l 版,第2 8 8 页 十三经注琉 ,上海古籍出敝社。1 9 9 7 年7 月第1 舨,第2 9 l 页 十三经注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7 月第l 版,第2 9 2 页 十三经注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7 月第1 版,第2 9 4 页 瞎 陆德明,经典释文,卷5 ,中华书局,1 9 8 3 年9 月第1 版,第5 3 页 宋 苏辙诗集传,卷1 ,第2 6 5 页,曾枣庄、舒大刚主编( - - 苏全书 本,北京语文出版社,2 0 0 1 年版 4 辙认为周南、召南都是文王之风,但周公主内,召公主外,而因内外不同 产生风化深浅的差异。苏辙阐释“南”的意思,不同于毛诗序“化自北而南” 的说法,认为是“文王在西,而化行于南方”,他的见解虽与前人说解有一定差 异,但也可归属于南化说的体系。 朱熹诗集传大体上亦从“南化说”,认为“分岐周故地以为周公旦、召 公爽之采邑,且使周公为政於国中,而召公宣布於诸侯。於是德化大成於内,而 南方诸侯之国,江沱汝汉之间,莫不从化。”o 二、南国说: 此说是基于诗经的地域文化特征而形成的,包括“南国说”、“南士说”、 “南区说”、“南任说”等。“南国说”、“南土说”、“南区说”都释“南”为 地域、区域的意思,称名虽然不同,实质却是相同的。“南任说”是金景芳 先生提出的观点,认为“南字同任,是动词,不是方位词”。o ( 一) 南国说 “南国说”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礼记。礼记乐记记载:“夫武始 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 六成复缀,以崇天子。”o 后人依据此说认为周、召二公分陕而治,采自周公治理 的南国区域的诗称之为周南,采自召公治理的南国区域的诗称之为 的分类,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第十二期 7 地域名称,由古南国而得名,周南在今陕县以南汝、汉、长江一带,湖北、河南 之间,召南在周南之西,包括陕西南部和湖北一部分。周南、召南就是南 国地区的民歌,配合南国乐器所奏出的乐调。”o ( 三) 楚风说 历史上有不少学者认为“二南”是楚地歌谣。如元代祝尧曾言:“江汉皆楚 地,盖自王化行乎南国,汉广、江有汜诸诗己列于二南,十五国风 之先。”( 古赋辨体) ) 清代何天宠亦言:“楚何以无风? 楚之风江永汉广,周 南己载之。”( 楚风补序) 。 近代章太炎先生检论说:“明i - - 南为荆楚风乐,周、秦,汉相传, 皆知其本,书始唐典,道北方文化所由基。诗始周、召,以为复檬、农、 项、罂,南方之化而桄之也,是故十五国风不见荆楚。楚者,周南、召南 之声也,已在正风中矣。史岑为出师颂,上道周胜殷事,而云:苍生更始, 朔风变楚。故周、楚一原也。”。 蔡靖泉先生在( 诗经) “二南”中的楚歌一文中说:“国风之首的二 南周南和召南,就主要是南方楚地的歌谣。二南7 中的许 多楚地歌谣,不仅记南方之地、述南方之物,而且较鲜明地反映了江汉流域的民 情民俗,初步显示了南方楚歌的风格特色。”国他认为江有汜、桃天、楞木、 螽斯,兔置、鹊巢、驺虞、汉广等诗均为楚歌。 龙文玲在论( 诗经) “二南”与楚歌中谈到:“二南主要是江汉流域 姬姜诸侯国的歌谣,但其中也收入了少量楚歌。”该文通过分析论证,认为汉 广、江有汜、野有死唐为楚歌。 钟仕伦先生将二南与九歌相比 附,认为“二南与九歌都是楚声楚歌,二者一原,来自于江、汉、汝 淮之间的巫鬼祭祀、野舞民歌。”他认为“二南”中所提及的植物如“蘩”、“荇 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 9 8 2 年版,第1 5 页 转引自蔡靖泉( 诗经) “二南”中的楚歌 ,上海大学学报( 社科版) ,1 9 9 4 年第3 期 章炳瞬,章氏丛书检论卷八。影印本,上海古书流通处,第5 页 蔡靖泉,( 诗经) “二南”中的楚歌,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 ,1 9 9 4 年第3 勰 龙文玲,论 之4 南”正望兼论二( 南) 与“楚风”的关系,中州学刊r2 0 0 4 年第6 期 唐世责,从( 诗经) “周南“召南4 看楚风与巴蜀文化之关系 ,攀枝花学院学报,2 0 0 3 年第6 期 9 传僖公二十四年中记载有周初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的事实,如“昔周公吊 二叔之不成,故封建亲戚以蓍屏周。”回左传昭公九年载周景王言:“我自 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 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滇、燕、毫,吾北土也。吾何迩封之有? 文、 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巴、濮、楚、邓,吾南土也”一句杨伯峻 先生注日:“巴,疑即已人之巴,或云今四川重庆市。濮,郎文十六年传之 百濮,今湖北石首县一带。楚,即楚都,今湖北江陵县。邓,今河南邓县。”此 处提到的“南土”在上节中已说明,其义与“南国”相类。为加强其统治,周初 即开始营建东都洛邑( 成周) 。史记记载:“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 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日: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 里均。”固 汉书地理志云:“周地,柳、七星、张之分野也。今之河南雒阳、毅 成、平阴、偃师、翠、缑氏,是其分也。昔周公营雒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著 屏四方,初雒邑与宗周通封畿,东西长而南北短,短长相覆为千里。”颜师 古注日:“宗周,镐京也,方八百里,雒邑,成周也,方六百里。”回 自西周初年始,成周就是周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四方诸侯到 成周来进贡、朝会,周王朝的统治者在这里发布其政令,进行各项礼仪活动。从 西周政治地理及相关诗篇所反映的自然地理来看,“周南”的“周”,都是以洛阳 为天下之中的“成周”而非“宗周”镐京更非周原之地的歧周。我们研究“二南” 必须首先立足于周人以洛邑为天下之中的地理观念,然后才能进一步地探讨“二 南”的得名缘由及其地域范围。 关于周人统治区域的四至,先秦文献中即有记述。国语郑语说:“当成 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有卫、燕、狄、鲜虞、 潞、洛、泉、徐、蒲;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东有齐、鲁、曹、 杨伯螋,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 9 9 0 年5 月第2 版,第4 2 0 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 9 9 0 年5 月第2 舨,第1 3 0 7 1 3 0 8 页 c 汉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 9 8 2 年1 1 月第2 版,第1 3 3 页 汉 班固,汉书 ,中华书局,1 9 6 2 年6 月第1 舨,第1 6 5 0 1 6 5 1 页 1 0 宋、滕,薛、邹、莒。”o “二南”系周中心统治区域成周以南的南国之地。诗经中多次出现“南 国”一词,如: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小雅四月) 奎盛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 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大雅崧高) 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大雅常武) 从诗篇描写来看,此“南国”皆为周南、召南之地。 朱熹在诗集传中称:“周国本在禹贡雍州境内岐山之阳,后稷十三世孙 古公直甫始居其地,传子王季历,至孙文王昌,辟国浸广。于是徙都于丰,而分 岐周故地以为周公旦召公爽之采邑,且使周公为政于国中,而召公宣布于诸侯。 于是德化大成于内,而南方诸侯之国,江沱汝汉之间,莫不从化。”。朱熹指出 “二南”大致的区域为“江沱汝汉之问”,此说可与“二南”诗篇相印证,得到 了多数学者的认可。 王夫之诗经稗疏日:“盖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各以其治登其国风。则 周南者,周公所治之南国;召南者,召公所治之南国也。北界河雒,南蹄楚塞, 以陕州为中线,而两分之。”o 王先谦则从具体的方国地理位置分析其地域四至,他在诗三家义集疏中 引鲁诗说:“吉之周南,即今之洛阳。”“洛阳而谓周南者,自陕以东,皆周南之 地也。”他认为“周南之西与周都接,以陕为界;其东北与召南接,以汝南郡汝 阴县为界;其东南与陈接;东与楚接。”o 如前所述,持“南国”说的多数人都认为诗经中的周南、召南之“南”, 系方位词,指周的南部区域而言,“国”即“域”,“南国”包含诸多方国,如申、 谢、邓等所谓的“汉阳诸姬”和周人的姻亲国。概言之,南国指“周”以南包括 国语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3 月第1 版,第5 0 7 页 宋 朱熹,诗集传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0 年2 月新1 版第1 页 清 王夫之,诗经稗疏, 清 王先谦主编,清经解续编 ,上海书店,第1 5 页 清 王先谶,诗三家义集疏) ,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第1 页 1 1 众多诸侯国的广大地域。与楚辞九章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 “南国”意义相近。方玉润诗经原始:“南者,周以南之地也。大略所采 诗皆周南诗多,故命之日周南。”霉 前文已经指出,“南国说”是自汉代以来就有的说法。郑玄诗谱所言指 出了周南、召南是由周、召为地名而得名,认为周地在“岐山之阳”,所 指即歧周。孔颖达正义认为“召是周内之别名”,也就是说召是周地的一部 分,周南、召南即歧周以南的地区。 依毛诗正义的说法,周南、召南之周、召皆属歧周故地,这难以解决周 南、召南的分属问题,于是前人又有分陕而治的说法。礼记乐记记载:“夫 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 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后人依据此说认为周、召二公分陕而治,采自 周公治理的南国区域的诗称之为周南,采自召公治理的南国区域的诗称之为 召南。“分陕而治”的“陕”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原陕县已为三门峡水 库淹没,今三门峡市博物馆留存“周召分界处”之石柱可以为证。o 关于召公治理南国一事,不仅传世文献有所记述,在出土文献中也有记载, 如太保玉戈上的铭文说:“六月丙寅,王在丰,令太保省南国,帅汉,遂殷南, 令厉侯辟” 此铭文中记载了召公循行江汉的史实。“帅汉”,是召公治理汉 水流域的意思。李学勤先生指出,召公是西周惟一的太保,由此铭文可知,召公 于成王时曾经受命巡视过南国。此铭文记载与周公左、召公右,分陕而治及诗 集传所说“周公为政於国中,而召公宣布於诸侯”的说法颇有可相印证之处。 毛诗序“言化自北而南也”,“自北而南”一语中的“北”,应指现在位于 洛阳一带的成周,周南即指成周以南。孔颖达正义言“召是周内之别名”, 依这一说法,“周”是一个较大的地域,而“召”是这一地域内的一个较小区域, 依此释周南、召南之别,可以说周南原是这一地区的一个统称,召南应是周南的 宋 洪兴祖,楚辞补注 ,中华书局,1 9 8 3 年3 月第1 版,第1 5 3 页 清 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 9 8 6 年t 2 月第l 舨第7 0 页 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7 月第1 版,第1 5 4 2 页。 华锋,从( 诗经) 看中原文化,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2 年第1 期。 李学勤,太保玉戈与江汉的开发 ,李学勤文集,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5 年5 月第1 版,第2 1 0 页 1 2 一部分。但孔颖达正义将周南、召南作为歧周以南的区域来讲,历代研究者 有许多亦从礼记乐记所记“周公左、召公右”的说法出发,得出了周南、 召南分别是周公、召公治理的区域的结论,并认为周南、召南的得名是由于周公、 召公而得名的,也就是说,以往一些论著多认为“周南”即周公治理的南国,“召 南”即召公治理的南国。从毛诗序以及 礼记所载“周公左、召公右”的 材料来看,这是把两件不同的事情混淆在了一起。 毛诗序云: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 自北而南也( 鹊巢、( ( 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 系之召公 孔颖达正义日: 序因关雎是风化之始,遂因而申之,广论诗义诗 理既尽,然后乃说周南、召南然者,然上语;则者,则下事, 因前起后之势也然则( 关雎,麟趾之化,是王者之风,文王之 所以教民也王者必圣,周公圣人,故系之周公不直名为“周”,而 连言“南”者,言此文王之化,自北土而行於南方故也鹊巢驺 虞之德,是诸侯之风,先王大王,王季所以教化民也诸侯必贤, 召公贤人,故系之召公不复言。南”,意与周南同也周南 言化,召南言德者,变文耳o 毛诗序说:“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鹊 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o 这与周公和召 公在西周初年所具有的政治影响密切相关,周公的政治地位较之召公要高,故言 “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诸侯之风系之召公”。因周公、召公二人的政 治影响,故后人如此附会。 周南、召南的地域,历来无明确的说法。本文认为,周南即成周以南。后人 遂以“周南”为成周之别名。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留滞周南。”集解 十三经注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7 月第1 版,第2 7 2 2 7 3 页 十三经注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7 月第1 版,第2 7 2 页 1 3 徐广日:“挚虞日古之周南,今之洛阳。”索隐张晏云:“自陕已东,皆周南之 地也。” 依孔颖达说,“召”既是“周内之别名”,所指当是“周”以内的一部分 区域而言。由此启发我们推测,召南应是在成周以南这一地域范围内的一块地区, 由于具体确切的位置今天已无从详查,故把周南、召南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更为 妥当。古人有关诗经风诗分国的记载反映了类似的事实,左传襄公二十 九年记季札观乐事:“为之歌邶、廊、卫。日:美哉渊乎! 忧而不困 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 ”o 邶、鄢、卫实为一体, 是商纣畿内地名,武王伐纣后,将其地分为三国,邶封与纣王子武庚,廊封管叔, 卫封蔡叔,谓“三监”。武王崩,三监作乱,周公诛之,将邶、郦、卫封给了康 叔。所以季札说这三国之诗“是其卫风乎”,说明由于地域的原因,其诗风 也是相同的。周南、召南也当是如此,季札评周南、召南“美哉! 始 基之矣”,与邶、廊、卫一样,没有把它们分开进行评论。“二南”的诗风相近, 与其地域有密切关系,所以后人编订的时候,将周南与召南分而并提。 基于此,参酌孔颖达正义所说原则,可以认为召南实是周南地域范围中的一 部分。 周南、召南的得名均和地域有关,这与诸国风皆以地域得名完全相符合。以 往的研究虽点明了“二南”得名与地域有关,但论证不够明确,其逻辑链中还有 不少缺环及失误。对前人的各种说法进行梳理之后,可以发现本文上述结论即证 明以“二南”为国风的组成部分,与经籍所述诗之“六义”说并行不悖。“六 义”说源自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 日雅,六日颂。”孔颖达作疏云:“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 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行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 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也。”。与 苏辙等人将南、风、雅、颂并列,认为南是独立于风诗之外的单独的一种,与“六 义”的“风、雅、颂”是“诗篇之异体”是相对立的,从反面证明了这种说法的 汉 司马迁,史记 ,中华书局,1 9 8 2 年1 1 月第2 版,第3 2 9 5 页 杨伯唆,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 9 9 0 年5 月第2 版,第1 1 6 1 1 1 6 2 页 十三经注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7 月第1 版,第2 7 1 页 1 4 可信。 “二南”的部分诗篇,明确涉及到其地域。如关雎、汉广、汝坟、江 有汜等篇目提及到黄河、江、沱、汝、汉等,其诗篇显然出自相关流域。综合 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二南”的地域应是北界黄河,当在江、淮、汝、汉流 域。 第二章周文化的传播与“二南 的文化性质 周南、召南历来被称为“正风”,孔子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 伤”,这是对“二南”诗风做出的总体评价。前文已指出“二南”得名虽不是由 于所谓文王之化“自北而南”,但周王朝南国诸邦的存在及“二南”的被采集, 证明了周部族向南国迁徙及周文化向这一区域传播的事实。周部族统治区域向南 国的扩展及周文化在这一地域的传播,是以周人取有天下及此后的周公制礼为基 础的。 第一节周公制礼作乐以及周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周公制礼作乐一事,诸多典籍都有记载。如礼记明堂位:“武王崩, 成王幼弱,周公践天予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於明堂,制礼作乐,颁度 量,而天下大服。”回史记周本纪亦载:“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 多方。 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 颂声兴。”。 周公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加强对分封诸侯的控制,参酌殷礼,建立各项 典章制度,这就是周代的礼乐制度。论语为政载孔子语:“殷因於夏礼, 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o 可见周礼是在沿袭殷代礼 制的基础上加以损益而形成的。周礼首先确立周王为天子,以天子为大宗,而与 周天子同姓的诸侯为小宗,从而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礼记丧 服小记对西周“宗法制”的内容有详细记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 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是故祖迁於上,宗易於下。尊祖故敬 0 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7 月第1 舨,第1 4 8 8 页 汉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 9 8 2 年1 1 月第2 版,第1 3 3 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 9 8 0 年1 2 月第2 版,第2 1 2 2 页 1 6 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o 礼记大传中有 与此相类似的记述。以周公为例,他是文王别子,被封于鲁而成为鲁宗之祖,即 札记所言的“别子为祖”,鲁宗就是相对于周大宗的一个小宗。宗法制度的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下的“别子为祖”,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 制,即“授民授土”予诸别子,以起到“以屏藩周”,强化王权的作用。王国维 先生在 殷周制度论对此有较详细的论述。o 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了子弟及 许多其他姬姓贵族,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 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o 当然出于政治上的原因, 周王室还分封了一部分异姓的诸侯国,只是数量远远少于姬姓国家,最大的异姓 诸侯国是齐国。苟子儒效篇日:“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 三人。”回可见周初以血缘为纽带,大量分封姬姓国,使宗法制度得以确立天子 之下有诸侯,诸侯内部又有爵位、等级之分,形成阶梯式的等级制度。由宗法制 和等级制结合,就产生出一套完整的、严格的礼仪制度。这些礼仪制度的实施与 “乐”有密切关系,祭祀、出征、会盟、饮宴、婚嫁、丧葬等,均有不同的乐舞 仪式,这些都是周公作乐的内容,后人称“周礼”或“周公之典”。 西周是礼乐文化发展的极盛时期,在宗法制与分封制并行的情况下,方国林 立,周王朝的影响力不断地扩大,周文化的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西周礼乐文化 对诸方国的影响越来越深。西周初年,周王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西南宁市6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附答案】
- 2025甘肃陇南市人才引进(第一批)高校宣介活动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合肥滨湖时光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招聘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长庆石化分公司春季招聘(5人)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橄榄果买卖合同
- 202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人民医院招聘部分人员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滨州邹平怀远学校教师招聘2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实验室气体供应合同
- 2025安徽六安市中医院招聘1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甘肃兰州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招聘4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胸部肿瘤放疗讲课
- 【自考复习资料】05175税收筹划(重点知识汇总)
- 充电桩采购安装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练习试题
- 体育馆行业音视频系统建设与应用解决方案
- 低血压的护理和处理课件
- GB/T 19494.2-2023煤炭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
- 2023年【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题及汽车驾驶员(技师)试题答案
- 我的家乡威海荣成宣传介绍课件
- 仪器维护、保养记录表
- 证监会行业分类结构与代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