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护理设备的感性设计研究.pdf_第1页
病房护理设备的感性设计研究.pdf_第2页
病房护理设备的感性设计研究.pdf_第3页
病房护理设备的感性设计研究.pdf_第4页
病房护理设备的感性设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病房护理设备的感性设计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 病房护理设备的感性设计研究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工业设计所关注的层面渐渐从技术的使用、 功能的开发,转向了“软”的方面审美、心理需求、合乎人性化的 产品使用方法、与环境相协调等特性。感性设计理论就是在这样一种背 景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如今,感性设计的理念已经渗入到设计的各个 领域,并且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是,目前我国医疗设备的设计 一直停留在比较落后的水平,其中关于感性的探讨更几乎是空白。所 以,在这一领域引入感性设计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立足于感性设计的理论,吸收了认知心理学、产品语意学、 情感化设计以及感性工学等研究领域的知识,试图对感性设计理论、流 程与方法进行探讨和梳理。然后,在分析病房护理设备使用者的心理需 求、病房护理设备的特点以及影响感性认知的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医疗 设备设计因素的应用原则。最后将感性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引入病房护理 设备色彩和形态设计的两个的实例研究当中。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证明在病房护理设备的设计中引入感性设计的理 念和方法是实际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论文对国内医疗设备行业的感性 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对其他类型的产品导入感性设计思 想也具有相应的参考价值,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关键词:病房护理设备,感性设计,感性认知,用户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 the emotional design research of ward care equipment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focus of todays industrial design has turned from technology and function to aesthetic, psychological needs, user-friendly design,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 etc. the theory of emotional design is formed and developed in such a background. nowadays, the concept of emotional design has infiltrated into many areas of design and has also made a number of encouraging results. however, at present, the design of medical equipment in our country remained on a relatively poor level. moreover, the research on the emotional design in this area is almost blank. ther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emotional design in this area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thesis based on the emotional design theory, absorbing the knowledge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product semantics, emotional design , kansei engineering, and other research fields. the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theory, process and methods of emotional design and then analysis the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3 characteristics of ward care equipment, users psychological needs of ward care equipment, and emotional factors in its design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these, the author summed up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s of design factors in wards care equipment design. finally, the thesis presented two case studies about emotional design of wards care equip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prove that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and practical methods of emotional design to the wards care equipment design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this thesis has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s a guide to the domestic medical equipment design, and also has reference value of other design areas. besides, it provides possibility of follow-up studies. key words : ward care equipment, emotional design, affective cognition, user needs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章晓琴 日期: 2008年1月28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章晓琴 指导教师签名:张 帆 日期: 2008 年 1 月 28 日 日期:2008 年 1 月 28 日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功能。 在满足安全、高效、实用等基本需求同时,消费者们开始更加注重产品使用的舒适 度和审美、情感等的需求。也就是说,人们对产品的设计要求越来越趋于人性化、 情感化。另外一个方面,现代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各种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使得很多产品在核心功能的实现上变得“游刃有余”,以至于造成了所谓的“黑 箱”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又导致了产品造型趋于一致,产生缺乏情趣、不易操作 等等的问题。在倡导“以人为本”,共创和谐社会的今天,设计所扮演的角色绝不 仅仅是艺术的自我表现或者说是刺激销售的工具,设计的任务是提高人类的生活质 量。数字商业时代在2007 年工业设计发展新趋势1一文中指出:“工业设 计向消费者满意度转向”、“工业设计在前端与消费者沟通”以及“新材料的运 用”是目前工业设计发展的三大趋势。很明显,这一论述有力地说明了工业产品设 计领域对于消费者满意度和消费者情感体验方面的研究与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而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捕捉到用户 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合适的设计语言去设计符合用户 需求的好产品。就目前来说,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满足用户在情感上的要求。这就势 必要对影响产品感性认知的因素、产品的感性评价方法、用户的感性需求等方面有 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研究。 1.1.2 国内医疗设备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医疗保健市场。未来5-7 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相关专家表示,根据现有资 料的推算,到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容量可达1200亿元 2。但是目前国内生产 的医疗器械90以上为中低档的常规产品,其它无论是手术器械类还是设备类产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 品,均主要依赖进口,医疗器械产品进口额高居中国医药产业各类产品的榜首,占 全行业进口总额的45以上。因此,加快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 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目前国内医疗设备的设计大都还停留在“技术至上”的层面上,很多产品都表 现为人们最常见的,毫无修饰、颜色暗淡的四方块,从而导致大多产品给人笨拙、 生硬、恐惧和低档次的感觉。这种不考虑产品易用性和人的情感需求的产品,已经 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内医疗设备市场的需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这样的奇怪现 象:虽然国内很多医疗设备功能优秀、价格便宜,但人们却依旧愿意购买国外高价 的同类产品。 医疗设备作为面对特殊群体的产品,它既要保证医护人员操作的安全、高效, 又要使病人感受到舒适和安慰。所以,在设计上更应注重运用感性设计,摈弃冷漠和 毫无情感的形态和色彩,尽力体现医疗设备的亲和力,营造一种“快乐医疗”的理念, 真正体现医疗设备对人的关怀与尊重。 1.1.3 理论与实践依据 1、理论依据 设计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涵盖了从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种学、 制造学、营销学等多方面的内容。由此,感性设计所涉及的理论也相当丰富。其中 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设计心理学、感性工学、产品语意学、人机工程学、情感 化设计等一些理论或研究流派。这些学科从多方面多层次来剖析“感性”,虽然研 究方法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但基本目标都是一致的为设计出符合人情感需求 的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因此,这些学科的发展,都为研究“感性设 计”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坚实的理论平台。 笔者希望在研究与实践中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总结更加切实可行的 感性设计方法,从而深化和完善设计内容、增强产品的情感内涵。 2、实践依据 与本论文课题(病房护理设备的感性设计研究)相关的实践依据主要包括三个 方面:一是感性设计理念和方法在其他领域的实践成果;二是其他学科对医疗设备 设计领域的研究成果;三是目前国内医疗设备发展的社会和市场背景。这些实践成 果以及实践条件在不同侧面对本论文给予了支撑。 (1)感性设计在其他领域实践的成功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3 目前,感性设计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汽车、日用品、it产品设计开 发,营销、服务等多个领域当中,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例如,在汽车行业,基于感性工学的研究是目前汽车造型研究的一个热点 3。 在汽车造型风格研究领域,感性工学应用的核心在于,通过各种调查技术和分析方 法获得造型风格与造型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汽车造型设计提供参考。 在营销领域,蒙牛“神五飞天”事件营销案例就是成功应用感性营销策略的典 范。当时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带给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空前 高涨,所以蒙牛用感性诉求的方式喊出:“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迅速引 发共鸣,拉近了与消费者的情感距离。这一感性营销事件使“蒙牛”这一品牌在第 一时间得到大家的认同,达到了树立品牌形象、增加品牌价值的目的。 应用感性设计方法或者感性设计理念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它们在实践上给本 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2)人机工程学等学科在医疗产品设计上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医疗器械在人性化方面的 研究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相关学科的学者,也已经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取 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一方面丰富了其本学科的研究实践,另一方面也为感性 设计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下面简单列举一下人机工程学和情感化设计等相关 学科在医疗产品设计中的部分内容和成果。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与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应用相关理论、 原理、数据和方法来设计以达到优化人类和系统效能的学科。医疗器械的人机工 程学研究4一文,在研究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对医 疗器械产品的设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监测类医疗产品界面设计理论及应用的研 究5一文则从认知心理学用户模型、美学理论方面入手,对监测类医疗产品的界 面设计进行了研究。 目前,情感化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情绪和情感,以及它们与产品要素的 对应关系。针对医疗器械的情感化设计,主要是分析用户心理特征和病人的心理活 动,然后总结医疗器械情感化设计的一些原则。如医疗器械的情感化设计 6, 在总结前人关于产品情感化设计研究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医疗器械的特征进行有 机结合,对医疗器械的情感化设计进行了探讨。 以上仅仅列举了相关学科对于医疗器械设计研究的几个典型例子,类似这样 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之间相通的一点是,都将用户心理需求的研究提上了日程, 在设计中不断融入用户情感的需求。而这一点也正是感性设计所要研究的重点。所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4 以,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为感性设计在医疗器械中的研究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 (3)政府、社会、企业等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正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奋进。人们在“衣食无忧”之后自然更加关心自己的 生活质量以及健康水平。近几年来,政府、社会以及医疗设备的生产企业都对医疗 卫生事业表现出空前的重视。 在 2007 年 10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 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 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 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其中非常 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正是因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医疗事业的关心和重视,以及人们对身心健康越来 越高的要求,使得医疗器械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并且成为增长率高、投资回报率 高的“香馍馍”。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社会支持和实践土壤,也进一步夯 实了病房护理设备设计中引入感性设计的实践基础。 1.2 研究动机 1.2.1 感性设计概念不够明确,方法不够完善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与此相关的设计概念也 不断被提及,例如“感性设计”、“情感化设计”、“人性化设计”等。这些概念 彼此交叉又不完全重合,理论基础、研究内容虽各有侧重,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这就导致了很多情况下,人们对这些概念混淆不清甚至混为一谈。当然,一 味追求概念的理解和划分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希望 可以明确研究内容,然后借鉴各领域的方法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感性设计的一系列问 题。 一方面,以“感性工学”为代表的研究流派,倾向于将过去定为难以量化、非 理性无逻辑可言的感性反应,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以量化,并以此来发展新一代 的设计技术和产品。但这种用定量计算的方法来对人的情感与感性进行研究虽有很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5 大的优越性,但情感与感性毕竟涉及到人类的多种难以确定的因素,其研究仍然有 很大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与“感性”相关的其他学科中也涌现出一批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与 研究方法。例如,认知心理学中人的认知模式研究,产品语意学中的产品意向转化 设计方法,情感化设计理论中设计的三种水平、产品情感测量工具等等。目前这些 研究很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说是学术层面,缺少可以应用于实践的操作方法。但 是,这些研究不论从方法上还是从研究侧重点上都与感性工学的研究形成了很大互 补。因此,是有很大的学习和借鉴作用的。 所以,笔者希望可以在感性设计的过程中,有效地借助这两类研究方法,使得 整个设计和研究的过程更加合理与完善。 1.2.2 国内医疗设备设计中的感性缺失 据调查报告显示7,全国 17.5 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 15%左右是 20世纪 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 60%是 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然而, 我国医药器械产业的高端市场却长期为国外企业所占据,国产医疗器械大部分属于 中低端产品,高端市场的份额不足 1/3。目前国内医疗设备产品还停留在仅仅把它 视为普通机器,对产品的人机关系设计考虑较少,特别是产品的人性化、宜人性设 计方面几乎更是空白。很多医疗设备的生产厂家依然遵循“形式追随功能”、“技 术至上”的设计原则,直接以不加修饰的形式来设计产品的结构和形态。这就导致 了产品脱离人的心理需求,与人的情感和使用环境相背离的情况屡见不鲜。 图 1:philips 公司 achieva 3.0t 磁共振系统 fig 1:philips mri systemachieva 3.0t 然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已经广泛融入了医疗设备产 品的设计之中,使得造型更具亲和力、人机交互界面更完善。如图 1 所示,是 philips 公司最新的 3.0t磁共振系统。圆润可爱的造型和淡雅温馨的色彩应用,都 极大地增强了产品的情感价值。如今,中国已经加入了 wto,国外众多优秀的医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6 疗设备厂家的产品纷纷涌入国内市场,竞相瓜分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国内企 业将和国际企业同台竞技,这无疑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重要举措就是要求国内企业在加快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加 大设计投入。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更多地考虑产品与用户情感之间的联 系。 1.2.3 感性设计方法在医疗设备领域中应用的相对空白 医疗卫生事业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而且病人、老人都是社会中的 弱势人群,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与帮助。但是,目前国内医疗设备的设计中很少关 注使用者的感性需求,甚至对工业设计的重视和应用也是刚刚起步。在描述护理设 备发展现状时候,基本上都是用“安全”、“实用”、“功能多样化”、“自动化 程度提高”这些词语8。由此也可以看出,目前护理设备在人性化方面做得还很不 够。虽然人机工程学、情感化设计等学科已经对医疗器械进行了一些研究46,但 基本上也还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感性设计的研究方法目前在国内医疗设备领域的 实例应用更几乎是空白。 笔者在国内一家医疗设备生产厂家工作了将近一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 公司内很多产品在功能上是完善的甚至是国内国际领先的,就是因为造型冷漠、机 械化,而让用户难以接受。在用户情感需求越来越重要并且逐步走向多样化的今 天,仅凭设计师主观臆断来进行设计的传统设计手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设计要 求。在探求用户需求和产品情感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参考感性设计方法调研和数据 分析得出的客观结论来进行更加有效的设计。通过感性设计方法可以得出产品色 彩、形态等设计因素和用户情感评价之间更加客观、准确的联系。这些联系是设计 师搭建产品概念的灵感来源和有力支持。 因此,笔者希望将感性设计理论和方法应用到这一领域当中,充分了解病人的 心理需求和设计因素之间的关系,用感性设计的方法设计出更符合病人感性需求的 产品。 1.3 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1、 剖析目前医疗设备(主要是病房护理设备)的设计现状和理论依据、实践 依据,指明在这一领域引入感性设计方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7 2、 了解感性设计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核心内容以及研究现状; 3、 研究感性设计流程及其主要方法; 4、 分析总结医疗设备及其使用者的特点和医疗设备感性设计因素的应用原 则; 5、 将感性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引入病房护理设备设计的实例研究中,使其设计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进与突破; 6、 为企业新产品的战略规划与设计开发等提供有效依据。 7、 为其他领域的感性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论文基于感性设计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病房护理设备使用者 的心理需求、影响感性认知的因素,并试图在医疗护理设备的设计中引入感性设计 的理论及方法。 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 课题相关理论的研究; (2) 感性设计流程及其主要研究方法的探讨; (3) 医疗设备的特点和设计现状分析,病房护理设备使用者、使用环境的特 点分析; (4) 病房护理设备使用者感性需求分析; (5) 影响产品感性认知的因素和应用原则分析; (6) 以病房护理呼叫系统部分产品为例,进行产品感性设计实践和感性设计 评估; (7) 总结病房护理设备感性设计的方法,提出未来病房护理设备感性设计的 设计建议和展望。 2、 本论文的研究框架如图 2 所示: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8 图 2:论文基本框架 fig 2: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sis 3、 本论文研究中,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有: (1) 文献分析与综合法 (2) 问卷调查法 (3) 焦点访谈法 (4) 语意差异法(sd 法) (5) 因子分析法 (6) premo 法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9 第二章 感性设计及相关理论概述 第二章 感性设计及相关理论概述 2.1 感性设计的发展概况 2.1.1 感性的含义 在哲学范畴,感性是指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一个过程,是认识的低级 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 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在心理学范畴,感性是指感觉、知觉、认知的连续过程。感觉,物理刺激经过 感觉器官,从神经向大脑中枢传达这一活动的过程称之为感觉。知觉,外界刺激作 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 和解释。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在语言学范畴,“感性”(kansei)是个日本词汇,最初是作为一个哲学术语 发展起来的,是明治时代的思想家西周在介绍欧洲哲学时所造的一系列用语(“哲 学”“主观”“客观”“理性”“感性”“悟性”等)之一9。在汉语中,“感性” 一般指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形成的认 识。最新一版的现代汉语词典10中,对于“感性”这一词条的解释是这样的: 属性词,指属于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跟“理性”相对)。 从上面的一些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感性”自始至终都以人的各种感觉和 心理活动为中心,从而使产品设计由单纯的物的意义上升为物与人的能动关联的范 围。 在工业设计中,产品的“感性”是指产品的形态、颜色、材质以及使用过程等 给使用者带来的各种感觉和心理效应。产品的感性成份越符合用户心理需求,产品 的附加值就越大。同时,感性设计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它不仅有技 术和功能上的要求,也有思维和情感上的要求,这无疑是对现代设计师的一种挑 战。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0 2.1.2 感性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从时代背景来看,感性设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心理学的因素。由 于科技不断进步,生产制造业突飞猛进,市场上的商品不断丰富,极大地满足了消 费者的基本使用需求。但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阶段性,是 发展和变化着的。根据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著名的“需要理论” 11,人的需 要的层次,由最低级的需要开始,向高级的需要发展,呈阶梯形。可分为五个基本 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随着社会的发 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产品的功能实现已经不再是最主要的问题,于是产品带给人 的情感反应被更加显要地提了出来。我们正在步入一个“为情感而设计”的“感性 社会”(图 3)。 图 3:感性社会的特征 12 fig 3: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otional society 从理论背景来看,感性设计的提出是设计界关于产品与人的情感研究的各种理 论不断成熟、水到渠成的结果。从最早的认知心理学、人类学、人机工程学到后来 的感性工学、情感化设计、产品语意学等等的研究领域,这一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入 和完善起来。1999 年在荷兰 delft,召开了第一届主题为“设计与情感”的国际性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1 会议。会议中将自 20 世纪 80 年代前后,在产品设计领域产生的设计情感化的趋势 进行了总结,并与大会中提出“感性设计”的这一说法11。 人的情感是一种非常重要却又难以捉摸的东西。但作为一门学科,如果要长 久、稳固地发展下去,并且为实践服务的话,势必就离不开理论的深化、方法论的 支持以及实践的验证。 感性设计的提出与发展受益于多个相关学科的研究与贡献。其中关系最为紧密 而且卓有成效的是日本学者所提出的“感性工学”。其理论基础是以工学的手法, 设法将人的感性定量化。而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感性工学可定义为:一种将消 费者对产品的感觉或意象转变成设计要素的转化技术。除此之外,感性设计的发展 还受益于以下多个研究领域:认知心理学、产品语意、情感化设计等。这些学科的 发展,为感性设计提供了理论及方法论的坚实土壤。 关于“感性”,目前欧洲学术界尚基本接受日本的提法;美国虽然也关注感性 科学,但普遍接受的提法是 affective 和 emotion。日本学界认为,感性这个词的 内涵远超过 affective 和 emotion,其不仅仅局限于感情,也是人与生俱来的审美 直觉和创造性认知活动的本源,是认知活动的一个层面。笔者则认为,感性是认知 活动的一个层面,是人的感觉、知觉等的心理活动,感性认知是人类情感产生的一 个主要因素。对于人的情感来说,感性和理性因素同时起着作用。因此,笔者认 为,将“感性设计”翻译成“emotional design”是值得商榷的。但由于目前仍然 没有权威的说法,所以笔者在本论文中还是采用了学术界比较通用的“emotional design”这个词语来进行中英文对照时的翻译。 笔者在研究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之后,对感性设计理论作这样一些简单的描 述: (1)感性设计研究产品情感特征,即产品本身具有怎样的特征以及可以激发使 用者的哪些情感; (2)感性设计研究产品使用者的情感需求,以及这些情感的影响。从而研究消 费需求,预测消费趋势和动态; (3)感性设计研究如何构建产品与人情感之间的关系,希望用设计手段控制产 品带给人的情感,从而提高产品的情感价值,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 (4)感性设计研究设计因素、环境因素等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5)感性设计研究如何评价产品的情感价值,得出影响要素,从而指导设计或 者作为一种评估手段。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2 总的来说,感性设计研究产品、环境以及设计因素等与使用者情感之间的关 系,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在内的丰富的感觉系统的感应为基础,利用设计 手段更深层次地在情感体验、价值享受方面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感性设计主要是关 注产品的感性认知因素的研究和应用。 在实践方面,感性设计也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例如,感性工学已经形 成了一套比较完备而具有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并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新产品开发、用 户研究、计算机人机交互设计、营销、服务等多方面的研究当中。 目前,也有很多公司在致力于设计语言情感化、情感与设计语言的对应及量化 方法的研究。例如,新成立的安仕信息(atomi) 公司,面向消费品行业的广大的企 业客户提供工业设计的可实证量化方法“工业设计基因”法 13。该方法将实验 心理学对人的情绪的“基本量化框架”与产品的造型、配色和材质的具体特征相对 应并进行度量,然后通过系统性收集所有畅销产品的共性特征来提炼出“时尚潮 流”。将“时尚潮流”与具体产品的度量结果相对应,就能预判该产品的目标市场 在哪里,工业设计的水平和潮流适应性如何等等。并且,在该产品上市后,通过采 集 web2.0 网站上针对产品的成千上万的帖子中的情绪形容词汇和分类情况和总 量,来证明前面的预测是否正确。目前,atomi 的 web computing 数据平台的采集 引擎之一web2.0 子引擎,已经成功地分离出“情绪形容词”子库,并且较好地 找出了工业设计量化方法。 电子产品界的霸主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 corp.),也在 2006 年提出 计划,要在 2007 年使三星的产品能达到清晰表达情感诉求的水准,在 2010 年达到 清晰表达文化和信仰诉求的水准。 所以,我们可以相信,感性设计将是未来设计的风向标。在众多学者和设计师 们的共同努力下,不论是他的理论大厦、方法论还是实践活动,都会变得越来越精 彩纷呈。 2.1.3 感性设计的目标 近年来,关于“感性设计”、“感性商品”、“感性营销”、 “感性时代”等 的讨论不断升温。其中有设计界的朋友们,也有很多商业人士,甚至连普通的社会 民众也开始对这些新名词耳熟能详了。 那么,我们所强调和追求的感性设计究竟要达到怎样一个设计目标呢?什么样 的产品才算是具有良好感性价值的产品呢?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3 当然,首先必须声明一点,利用感性设计增加产品的感性价值并不是说产品设 计时仅仅追求满足用户的感性需求而完全不顾产品的理性功能价值。相反,在设计 的发展过程中,正是在理性功能已经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才逐渐将感性设计提到了 重要的位置。而且,产品理性层面上的合理性也可以带给用户正面的情感。所以, 感性设计的目标并不排斥产品功能和可用性的实现,而是站在感性的角度对设计任 务提出了侧重用户情感需求的目标。笔者认为,感性设计的目标主要是: 1、产品要符合用户的审美需求,通过形态、色彩、材质等的设计,让用户有 一种想亲近产品的感觉。 2、产品要能减轻用户的感官负担,要通过设计因素增加用户所需要的情感价 值。 3、 产品要与使用环境相协调,在具体的使用情境下发挥独特的作用。 4、 感性设计要充分利用各感官之间的通感联系,通过一个或几个辅助感官通 道的开发来刺激目标感官通道,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感官通道的作用。 2.2 感性设计主要相关学科理论概述 虽然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笔者查阅和整理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各个相 关理论的研究概况都作了较多的研读,但在此仅以比较简要的方式介绍一下这些理 论和方法,希望能够言简意赅、提纲挈领地把握住各个理论的核心内容。 2.2.1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到现代心理学(19世纪)之后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于 20 世纪 50年代在西方学术界兴起,20世纪 70年代以后逐渐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 主要研究方向。 认知心理学的诞生,通常以美国emory university的心理学教授奈瑟尔(ulric neisser)于1967年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为标志,因此,奈瑟尔也被称为认知心 理学之父 12。他把认知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怎么学习、构成、存储和使用知识的 一门学科。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张人的心理因素如认知、 价值、选择等在人的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重视高级认知过程如思维、智力等 的研究。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的是信息加工学心理学,认为人是一个信息吸收、传 递和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4 过程。具体地来说,认知就是人通过自己的感官获得外部输入的信息,经过处理转 化为自己内部的观点或概念(一些能代表外部世界事物的符号或者模式),并存储 在头脑中,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将内部观念或者概念转化为语言或其他行 为,成为输出的信息,对外部的刺激做出某种特定的反应。 认知心理学是以人类认知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的研究领域有六个: 模式识别、注意、记忆、意向、思维与问题解决、语言。在认知心理学的具体研究 中,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自然观察、反应时记录法、出声思考、专题研究、控制观 察(实验)、认知神经科学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 14。目前颇受关注的研究方法是计算 机模拟法。 认知心理学也是工业设计心理学和用户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它的很多研究方 法在感性设计的定性研究时,都具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认知心理学认为产品形态 设计的实质就是对各种造型符号进行编码,综合产品的形态、色彩、肌理等视觉要 素,表达产品的实际功能、说明产品的特性,并通过视觉符号对使用者的刺激,激 发其与自身以往的生活经验或行为相关的某种联想,从而诱导使用者的行为,这个 过程可以用信息交流模型来表示 12(如图4所示)。 图 4:信息交流模型 12 fig 4:the model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2.2.2 产品语意学 产品语意学是以符号学原理为基础,是将研究语言符号的构想运用于产品设计 中而产生的。其理论渊源最早可追溯到芝加哥新包豪斯学校的查理斯(charles)与 莫理斯(morris)的记号论和 1950年德国乌尔姆造型大学的设计记号学。1983年, 美国的克里彭多夫(k. krippendorff)、德国的朗诺何夫妇(helga juegen, hans juegen lannoch)明确提出了产品符号学的概念。 1984 年,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 (idsa)所举办的“产品语意学研讨会”中予以定义:产品语意学乃是研究人造物 的形态在使用情境中的象征特性,以及如何应用在工业设计上的学问。1984 年以 来,克里彭多夫也针对产品语意学提出了更加宽泛的定义:认为产品不仅仅具备物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5 理机能,还应该兼具其他功能:(1)指示如何使用;(2)具有象征功能;(3) 构成人们生活中的象征环境15。 产品语意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16是: 1) 产品形态语言的可理解性; 2) 传达方式的内在性(以隐含、现在方式传达出产品的存在、性质、质量 等); 3) 完形张力及简洁(形态引发联想,诸如根据指向、集中、发散等); 4) 审美表现力(体现人文价值,将物质要素转化为情感符号); 5) 时代适应性; 6) 语义的信息及余度(传达的信息应大于所需基本信息,以免损耗后不能辨 认)。 产品不仅是形式的创造,更是信息的传达。产品语意学不但重视产品的造 型,更注重产品形态与使用者之间信息的传达。产品“符号”(产品的大小、质 量、形态、结构、色彩、肌理、质感、音色等等要素)是产品与使用者沟通的工 具,它们不但可以体现产品外观的美感,还可以实现产品使用时的乐趣、效率以及 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 产品语意学在研究产品的造型时所涉及的主要因素15有: 操作性: 利用形态指示产品如何工作, 宜人性: 如何使产品便于人了解、操作、执行。 性能: 品质 : 利用形态体现产品的性能、品质和可靠性等。 心理性(人-物): 记忆性、情感性等。 社会性(人-物-社会):使用仪式性、与环境的协调性等。 文化性(人-物-文化):文化的追溯性等 。 目前,产品语意学在产品造型风格、语意转化等研究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有:美国产品语意的研究学者 m.mccoy提出的产品语意造型设计要参考的 5方面要 素;rinehart butter 教授提出的八大步骤;典型产品造型坐标法;意向转化设计方 法等。 2.2.3 情感化设计 关于产品设计与用户情感的探讨,一直伴随着工业设计这一学科的变化与成 长。从工业设计诞生以来,人们对于产品的追求不断深入,从“形式追随功能”到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6 “形式追随激情”,在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等等。但是,明确提出“情感化设计”这 一名词,并且把情感作为设计的一个要素来考虑的,是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和心理 学教授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先生。他将自己的新书取名为情感化设 计,指明了情感在产品中的重要地位。诺曼教授自认为,他 80 年代在撰写设 计心理学 18的时候,仅考虑了产品的可用性和实用性,外形如何帮助更好地实现 功能,如何让产品更易于使用等等,并没有考虑到情感比如,菲利普斯达克 设计的榨汁机也许并不实用也不易用,但是你就是喜爱它,愿意买它,愿意拥有 它这就是人的情感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在当今物质越来越丰富的社会,日益 凸现出它的魅力。诺曼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产品具有好的功能是重要的;产 品让人易学会用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产品要能使人感到愉悦。” 17而 情感化设计正是研究产品与人的情感间的关系,以及产品如何让人获得愉悦的情 感。 在书中,诺曼教授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个就是,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 不应该忽略它。情感是与价值上的判断相关的,而认知则与理解相关,二者紧密相 连,不可分割。第二点,情感需求存在三个层面,本能层面(visceral)、行为层面 (behavioral)和反思(reflective)层面 19 (图 5)。相对应地,设计也存在三种水 平的设计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思水平的设计。 图 5:情感需求的三个层次 19 fig 5:the three level of the affection need 本能水平的设计与产品的物理特征有关,涉及产品的外形、色彩、质地等,它 带给用户的是一种即刻的情感效果。行为水平的设计产品的效用相关,主要涉及产 品的功能、易懂性、可用性和物理感觉这四个方面,满足用户对产品的功能需求以 外,让用户更便捷和愉快地使用产品。反思水平的设计是涉及自我评价、记忆、价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7 值观等高水平的心理反应,拥有较为长期的影响力。它注重的是信息、文化以及产 品的象征意义,它与用户的自我形象和满意度相关。也许有些产品在行为水平上做 的并不好,但它同样能让用户满意,甚至有时这种反思水平的需要会超越行为水平 的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关于书架的设计。其实,仅就行为水平的设计来说,可 能横平竖直的框架设计是最合适的,但是实际生活中(尤其是家居生活中),人们 更喜欢有趣的、充满个性的设计。如图 6,是名为“七巧板”的书架,来自意大利设 计师 daniele lago既大胆又富创新的尝试。 图 6:“七巧板”书架 fig 6:the “tangram” bookshelf 情感化设计主要目的是在实现产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使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 程中可以获得功能之外的情感体验,包括人的感官体验,行为体验和反思体验等。 目前,情感化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情绪和情感,以及它们与产品要素的对应 关系。目前情感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语意差异法、情感尺度分析法以及产品情感测量 工具(the product emotion measurement instrument简称 premo)20等。设计师和心 理学家运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从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将人的情感进行条理 化和清晰化,在现代技术的辅助下揭示了产品引发的情感规律,从而把设计真正引 入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时代。 2.2.4 感性工学 一提起“感性设计”,很多人就会想起“感性工学”,甚至有些人认为感性设 计就是感性工学在设计当中的应用。实际上,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误解。诚然,我 们不可否认,感性设计的深入研究当中,大大得益于感性工学的许多定量研究的方 法,但是感性设计所涵盖的范围更广,运用的方法也更加多种多样。感性工学更多 的是关注于研究产品造型或使用体验给人的感觉的量化或者是从感觉意向到产品造 型的转化方法。而笔者认为,感性设计的研究包括:研究人的认知心理,研究产品 如何激发使用者各种情感;研究人的情感的类型,从而研究消费者的需求;研究产 品与人情感之间的交互关系,研究产品情感价值的影响要素;等等。所以,感性设 上海交通大学 05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8 计的发展受到感性工学理论的推动,但是它的研究内容比后者更为广泛也具有更多 普遍性。 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最早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广岛大学,主要 由广岛大学的长町三生12教授所领导提倡,起初被称为“情绪工学”。主要研究 “使用者”与“产品”意象关联性,是一种将消费者对产品的感觉或意象变成设计 要素的转化技术。1986年,日本mazda汽车公司山本健一社长在美国密西根大学 发表题为“汽车文化论”的演讲。至此,“感性工学”一词才首次见诸于文献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