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阳煤矿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双阳煤矿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双阳煤矿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双阳煤矿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双阳煤矿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兰海高速遵贵扩容工程第4-a合同段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1单位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遵贵扩容工程连接贵州省两个重要城市贵阳和遵义,是对原有贵遵高速通行能力的扩容,按双向六车道100km/h标准设计,路线全长约163km,总投资约223.5亿元。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承担建设的是遵贵扩容工程4-a合同段,是全线的控制性标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乌江服务区、乌江大桥、银盆分离立交及贵阳岸路基工程,项目起止里程为:k36+900k39+980,全长2.793km,合同额5.2亿元,合同工期915天。项目地理位置和线路图见图1.1-1、1.1-2。图1.1-1 遵贵扩容工程及4-a标地理位置图图1.1-2 遵贵扩容工程第4-a标段线路图1.2 气象条件项目地处贵州省中北部的遵义县、开阳县。遵义县:属亚热带黔北温和湿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总日照时数1138h,无霜期295d,雾日22d,凝冻日9d,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的影响,区内具有冬少严寒、夏少酷暑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4.7,极端最低气温-8,极端最高气温36.7。区内雨量充沛,雨季明显,年均降水量1035.7mm,每年58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65%左右。区内受云贵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影响,风向具明显的季节性,秋末至次年春初多偏北风,春末至夏季多偏南风,春秋两季多东北风与偏南风交替,平均风速1.9m/s。年平均湿度81%。在冬季地势较陡的山坡,雨季由于气温低而易形成凝冻。开阳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凉爽,冬无严寒。年日照时数1391小时,无霜期246d,年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33.8,极端最低气温-5.6。年均降水量954mm。主要灾害天气有春旱、倒春寒、冰雹、伏旱、暴雨和秋季低温等。1.3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分gb18300-2001图a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分gb18300-2001图b可知:该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2 风险评估对象2.1桥梁2.1.1基本情况江大桥位于尚嵇镇县道002楠木渡大桥下游约450m处,由北往南横跨乌江,中心桩号为k39+005,里程桩号为k38+526-k39+484,桥梁全长958m,孔径布置为:240+(40+110+320+110+40)+(40+242)+342,设计交角90。其中主桥620m,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砼斜拉桥,塔墩处设支座,纵向半漂浮体系,两主塔承台以上高度分别为143.1m和197.1m,主梁宽37.6m,双边箱与单箱四室结构相结合;为全桥共设425对钢绞线斜拉索。引桥长330m,下部构造为圆柱墩、薄壁墩、桩基础、柱式台;桥宽216.5m,上部构造为遵义侧240m现浇预应力砼箱梁,贵阳侧为(40+242)+342预应力先简支后连续砼t梁。乌江大桥桥型布置见图2.1.1-1。图2.1.1-1 乌江大桥桥型布置图2.1.2设计技术标准按照遵义至贵阳段扩容工程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该合同段采用技术标准如下:1)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33.5m,整体式路基路基宽度33.5m、其中行车道211.25m、中央分隔带2.0m,左侧路缘带20.75m,硬路肩23.0m(其中包括右侧路缘带0.75m),土路肩20.75m。双向六车道。分离式路基宽度16.75m:左侧硬路肩1.0m、行车道33.75m、硬路肩3.0m、土路肩20.75m;2)主线采用沥青砼路面,轴载采用bzz-100重型标准;3)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级;4)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大、中、小桥及路基1/100;5)全线采用全封闭、全立交,同时设有相应的安全设施、通讯和服务设施。表2.1.2-1 遵贵扩容4-a标全线主要结构布置表工程项目单位工程量备注路线km2.793路基宽33.5m路基土石方挖方万m3177.6其中遵义岸挖方150万方,贵阳岸挖方27万方路基土石方填方万m3136.4其中遵义岸填方134万方,贵阳岸填方3万方路基土石方弃方万m344其中遵义岸废方19万方,贵阳岸废方25万方弃土场座2尊议岸4#弃土场19.2万方,贵阳岸5#弃土场25.3万方特大桥m/座958双塔双索面预应力砼斜拉桥涵洞座7涵洞共217.3m,其中两道位于主线上路线交叉m/座97330m预制t梁天桥处2230m预制t梁、230m现浇箱梁服务区亩/处563.032乌江服务区(包括旅游开发用地)通道处1横跨主线通道50m2.1.3地形、地貌和水文乌江大桥线路在尚嵇镇的楠木渡大桥下游,由北往南沿山坡垂直横跨乌江,桥位区为中低山侵蚀、剥蚀地貌,乌江两岸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600840m,地势陡峭。植被发育,地表溶蚀现象发育,可见溶沟、溶槽、溶洞等溶蚀现象。乌江常年流水,跨桥区水深约830m,水流随季节变化,目前的水位标高为621.7m。桥区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残坡积覆盖层中,与地表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属桥区主要含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灰岩裂隙中,连通性差,富水性相对贫乏。岩溶水赋存于可溶蚀灰岩中的溶洞及溶沟溶槽中,本桥位溶蚀较发育,溶蚀溶沟槽联通性较好,富水性相对丰富。主要补给方式为岩溶裂隙水,其次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以地表水径流、地下暗河、以及人工开挖的灌溉排泄为主,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水位随季节变化。钻探时地下水水位为6080m。桥位区地下水对砼具有微腐蚀性。沿线经过的河流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鱼剑河、清河、乌江、谷撒河、鱼井河、长滩河、新堡乡大河、下渡河、梅拉河、岩头河。该段乌江位于构皮滩水电站库区,库区航道为规划四级,除乌江外,其余河流无通航要求。沿线溪沟众多,总体水源丰富,施工期间建设用水不成问题。2.1.4地质构造项目区域处于黔中东西构造带、川黔经向构造带和新华夏系隆起带交接复合地带。构造形迹主要为径向构造、北东向构造体系。乌江特大桥位于楠木渡背斜褶皱,核部地层为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该区内乌江发育于该褶皱背斜核部。乌江大桥南北两桥台位于乌江两岸,由于受楠木渡背斜影响,两翼岩层挤压核部岩体使得核部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层破碎,岩体强烈分化,岩体可用手折断。乌江两侧岩层产状变化较大,岩层走向以ne为主,产状为220度1020度。通过对桥位区地质勘查,该桥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种植土、红粘土、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灰岩、寒武系中统娄山关群白云岩,分述如下:种植土:灰褐色,稍湿,松散,含植物根茎,红粘土:棕红色,稍湿,可-硬塑状,含碎石,残坡积成因,该层仅地表处局部有揭露层厚为0.52m。碎石土:灰黄色,稍湿,松散状,碎石成分为白云岩、灰岩碎块,呈棱角状,块径在46cm之间,含量约55%,粘性土充填,残坡积成因。(fa0)=320kpa,qik=80kp。中风化灰岩:灰白色,岩芯呈短柱、柱状、碎块状,短柱一般约为50180mm,碎块约为4080mm,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钻进平稳。(fa0)=1800kpa,qik=350kp。溶洞:半填充或无填充,充填物质为软塑状粉质粘土。强风化白云岩:浅灰色,结晶结构,中厚层状,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软,岩芯呈碎屑状、碎块状,碎块约为2050mm,钻进慢。(fa0)=400kpa,qik=100kp。中风化白云岩(破碎):灰白色,岩芯呈碎块状及块状,局部夹个别短柱,短柱一般约为1080mm,碎块约为2080mm,结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裂面多被溶蚀,层理面夹550mm不等的棕红色粘土矿物质,裂面多成锯齿状,岩体破碎,手可折断,岩体被切割成碎石桩,钻进平稳。(fa0)=600kpa,qik=170kp。该层主要分布在南主墩上,层厚变化大。中风化白云岩(较完整):灰白色,岩芯呈短柱、柱状、碎块状,短柱一般约为4080mm,柱状约为80650mm,碎块约为4080mm,结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钻进平稳。(fa0)=1200kpa,qik=240kp。桥位区主要不良地质为岩溶、岩石破碎带及溶蚀区,钻孔中揭露有溶洞,表面岩石存在溶沟、溶槽、溶洞等岩溶现象。遵义侧过渡墩、辅助墩岩溶中等发育、遵义侧主塔岩溶微发育、贵阳侧主塔岩溶强发育、贵阳侧过渡墩、辅助墩岩溶中等发育。该桥位区揭露的红粘土均为高液限粘土,具有表面收缩,上硬下软,裂隙发育的特征,不易直接作为路基填料。2.1.5施工重点与难点该项目属于典型的西部山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资源相对狭窄紧凑,且由于该项目的特殊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标准化、文明施工、水土保持等的要求较高,同时又面临工期压力大的双重困境。经研究承发包合同、设计图纸以及业主要求,结合现场的水文、地质、环境等因素的调查分析,参照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该工程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和难点,具体重点难点如下:1)超岩溶发育地区乌江常水位以下深孔桩基础施工2)山区大体积承台施工组织3)高索塔施工4)超重牵索挂篮安装拆除5)高空间主梁施工6)大跨度高桥面系边跨现浇段施工7)机制砂高程远距离泵送8)钢绞线斜拉索施工2.1.6施工设备根据施工方案和工期要求对该项目设备进行配置,主要设备配备见表2.1.6-1。23表2.1.6-1 主要设备配置一览表表2.7-2 主要设备配置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规格数量(台)进场日期退场日期使用工期备注1塔式起重机qzt16012015.08.12016.9.3014个月4#主墩,主塔施工完后拆除2塔式起重机qzt16012015.08.12017.7.3124个月5#主墩3塔式起重机qzt12522015.08.12017.7.3124个月大桥主墩,5#墩封顶后拆除一台4塔式起重机qzt12512015.07.12016.3.18个月6#墩-7#墩5塔式起重机qzt12512015.07.12016.3.18个月8#墩-10#墩6双笼电梯2t12015.07.12016.2.17个月6#墩7双笼电梯2t12015.07.12016.2.17个月7#墩8双笼电梯2t12015.09.12017.7.3123个月4#墩(合龙后拆除)9双笼电梯2t12015.09.12016.5.319个月4#墩、索塔封顶后拆除一台,斜拉索施工通过塔内爬梯上下10双笼电梯2t12015.10.12017.7.3122个月5#墩11双笼电梯2t12016.1.12016.9.309个月5#墩、墩柱施工时只安装一台电梯,下塔柱开始安装第二台12砼拖泵hbt8012015.05.12017.6.3026个月4#主塔混凝土泵送及主梁泵送13砼拖泵hbt8012015.05.12015.12.318个月引桥混凝土泵送14砼拖泵hbt8012015.05.12017.6.3026个月5#主塔横梁以下混凝土泵送及主梁泵送15砼拖泵hbt9012016.5.62016.7.313个月5#墩上横梁以上混凝土泵送16汽车起重机25t12015.01.12017.8.3132个月材料转运吊装17汽车吊50t12015.05.12015.6.302个月主墩钢筋笼下放18汽车起重机25t22015.07.12015.12.316个月引桥立柱施工19汽车起重机20t22016.08.012017.6.3011个月主梁悬浇施工20装载机zl5012015.04.12017.6.3027月现场材料转运21平板车9.6m22015.04.12017.6.3027月现场材料转运22柴油发电机300kw22015.03.12017.6.3028个月挖孔桩及备用电源23柴油发电机150kw12016.03.12016.9.16个月预制场24龙门吊10t12015.4.12017.6.3027个月钢筋加工场2.1.8施工工期该项目合同总工期为915天,目前项目正式开工令未下,开工时间暂定为2015年3月,计划完工时间为2017年8月。2.1.8施工人员配置根据工期要求以及施工方案、工点布置情况进行该项目的劳动力配置,其劳动力需求计划见表2.1.8-1。图2.1.8-1 劳动力需求计划表2.1.9通航桥位区乌江航道属六级航道:可通航100t,水深1.01.2m,单线直线航道宽度15m,弯曲半径180m;限制性航道水深2.0m,直线段双线底宽20m,弯曲半径110m。2.2 路堑高边坡2.2.1高边坡简介该项目路堑高边坡为k39+700-k39+990段深挖方段,段落长290m,最大挖深约44m,最大挖深位于k39+820.0左侧处。该段深挖方共布设6个钻孔分别为xwk3901、xwk3902、xwk3903、xwk3904、xwk3905、xwk3906。2.2.2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挖方段地貌属中低山侵蚀、溶蚀地貌区,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坡度约为60,地面最大高程844.90m,挖方段范围内地面最大高差45.0m,地形为陡峭,山上植被发育,主要地层为第四系(q4)红粘土,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灰岩。勘察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2.2.3区域构造、地震及不良地质现象挖方段位于扬子淮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供、风岗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和新华夏系隆起带交接复合地带。构造体系主要为径向构造、北东向构造体系。属于南木渡背斜,核部为寒武系地层,两翼为二迭系地层。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0-2001图a)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0-2001图b)可知: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挖方段山顶基岩裸露,山体坡麓被红粘土所覆盖,基岩面起伏大,厚度不一,揭露最厚红粘土为13.0m。揭露的红粘土为高液限粘土,具有表面收缩,上硬下软,裂隙发育的特性,其自由膨胀率4045,膨胀率平均值为42.5,红粘土为膨胀性土,该段路基路床部分为红粘土,与基岩接触面含水量大,难于压实,应对路基进行处理。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或路基填土。钻孔未揭露有溶洞,但附近出露的基岩面溶蚀现象发育,前后桥梁钻孔揭露出不同程度的岩溶,溶蚀洼地发育,挖方段区总体为岩溶强发育区。挖方段内未见其他不良地质现象。2.2.4边坡工程地质评价1)自然边坡稳定性挖方段山体坡麓被红粘土所覆盖,厚度一般在213m。山头基岩裸露,基岩表面溶蚀现象发育,挖方段区总体为岩溶强发育区,斜坡植被较为茂密,自然斜坡稳定,未见拉裂、变形及滑动等不良地质现象,斜坡自然条件下稳定性较好。2)各岩土层工程地质性质评价根据勘察,挖方段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q4)的红粘土,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灰岩。各层岩性描述如下:红粘土:黄褐色、棕红色,稍湿,可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fa0=180kpa,qik=45kpa。易受水流冲刷,粘聚力为36kpa,内摩擦角为15.3。3中风化灰岩: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质较硬,所见岩芯主呈柱状、短柱状,局部为块状,节长525cm,钻进时速1.6m/h,采芯率90%。fa0=2000kpa。中风化灰岩属于中厚层状结构,边坡开挖后岩体强度由结构面控制;边坡开挖后可能掉块,岩质边坡类型为类。3)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特征根据现场对线路附近山体出露基岩节理裂隙调查,该段灰岩层理cm:14714,层厚0.035-0.05m;节理j1:5462,结合程度一般,无充填物,间距0.015-0.040m;j2:30568,结合程度一般,无充填物,间距0.035-0.045m。左侧坡面产状为27045;右侧坡面产状为9045。经产状分析,j1与层理组合对右侧边坡有影响,j2与层理组合对左侧边坡有影响,易产生掉块等现象,灰岩层理裂隙赤平投影图,见图 2.2.4-1 。图2.2.4-1 灰岩层理裂隙赤平投影图岩体及结构面设计参数岩、土体及结构面设计参数见表2.2.4-1 。各层岩土的挖方土石等级、土石类别及挖方边坡坡率见表2.2.4-2。表2.2.4-1 岩、土体及结构面设计参数层号岩土名称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计算摩擦角()备注红粘土3615.3土体参数3中风化灰岩50岩体参数表2.2.4-2 挖方土石等级、土石类别及挖方边坡坡率层号岩土名称土石等级土石类别挖方边坡坡率备注红粘土普通土1:1.503中风化灰岩次坚石1:0.503 风险评估3.1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3.1.1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风险辨识是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基础。风险因素辨识是否全面、辨识的结果是否准确将影响风险评估和控制过程。风险辨识主要内容有:(1)在桥梁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哪些风险应当考虑?(2)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1.2各项基本风险、引起风险的因素根据资料危险单元划分及风险分析:(1)人工挖孔桩存在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中毒窒息。(2)桥梁上部施工属于高空施工,存在人员高空坠落和高空坠物等危险因素。(3)起重机具等特种设备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危险因素。 (4)在上部结构风雨天施工(小风雨),存在人员跌落等危险因素表3.1.2-1桥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分类分值得分建设规模(a1)单孔跨径lk(总长l)超过或达到国内外同类桥型最大单孔跨径lk(总长l)6-82lk150米或l1000米3-5100米l1000米或40米lk1501-2l100米或lk40米0-1地质条件(a2)不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包括岩溶、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强震区、雪崩区、水库坍岸区等)4-64存在不良地质灾害,但不频发或存在特殊性岩土,影响施工安全进度1-3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0-1气候环境条件(a3)极端气候条件多发区域(洪水、强风、强暴雨雪台风等)4-60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2-3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0-1地形地貌条件(a4)山岭区峡谷、山间盆地、山口等险要区域4-64一般区域0-3平原区0-1桥位特征(a5)跨江、河、海湾通航等级1级-3级4-63通航等级4级-6级2-3通航等级7级及等外0-1陆地跨线桥(公路、铁路等)及其他特殊桥3-6施工工艺成熟度(a6)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国内首次使用2-30施工工艺较成熟,国内有相关应用0-1根据桥梁的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桥梁的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等级。根据公式桥梁总体风险值r:r=a1+a2+a3+a4+a5+a6=13(为高度风险)总体风险等级划分见表1 表3.1.2-2总体风险等级划分标准风险等级计算分值r等级(极高风险)14分及以上等级(高度风险)9-13分等级(中度风险)5-8分等级(低度风险)0-4分3.2 高边坡工程总体风险评估3.2.1 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总体风险评估指开工前根据高边坡工程高边坡地貌(边坡的高度、坡度和形态)、岩石性质、岩层的构成与结构、水文条件的影响、风化作用的影响、气候条件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评估高边坡工程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风险等级。属于静态评估。3.2.2 各项基本风险、引起风险的因素根据设计现场勘察资料对高边坡危险单元划分及风险分析: (1)岩石性质的影响:包括岩石的坚硬程度、抗风化能力、抗软化能力、强度、组成、透水性等。(2)岩层的构成与结构的影响: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其分布规律、结构面的胶结情况、软弱面和破碎带的分布与开挖坡面的关系。(3)水文条件的影响:主要是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及动态变化,地表水的作用情况。 (4)地貌的影响主要是边坡的高度、坡度和形态。(5)风化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