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哈代的怀旧情结形成于在幼儿时期被压抑的愿望,这使得他从小便形成了 忧郁和感伤的气质,潜藏在他的无意识中。这种愿望受到压抑而产生的忧郁和 感伤,使得他的怀旧意识具有了忧郁感伤的色彩。哈代以其小说寄寓心灵,他 的怀旧意识是通过作品中的描写表现出来的。在感情上,他与古老的传统的英 国农村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他尽情歌颂宗法制社会 人民的勤劳、质朴、高尚、正直等优秀品德,他们自得其乐的传统生活方式, 认为传统的社会与人物都是理想的。值得留恋的:丽在理智上,哈代在进化论 的影响下,对社会,人生作了痛苦的,孜孜不倦的探求。他是反传统的先驱者, 他对传统的宗教、道德、伦理、婚姻等制度或观念都表达了不同流俗的看法, 他敏锐地察觉到资本主义必将摧毁宗法制度这一必然命运。由于哈代强烈的怀 旧意识及对威塞克斯人的深切同情。怀旧意识所具有的忧郁感伤的色彩就不可 避免地在小说中泄露出来。 本文从小说的环境、事件、人物、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等方面,对哈代的 怀旧意识和社会进步思想加以分析,解读他小说中怀旧意识和浓厚的忧郁色 彩,进而阐释这种怀旧意识和忧郁色彩与其新思想的冲突与统一是基于哈代对 人的本质和命运的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哈代小说怀旧意识进化论思想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h a r d y sn o s t a l g i ac o m p l e xc a m eo u to f h i so p p r e s s e dw i s hi nh i se a r l yd a y s , w h i c hh e l p e dt of o r mh i s m e l a n c h o l y a n d s e n t i m e n t a l q u a l i t y , l a t e n t i nh i s u n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h i so p p r e s s e dw i s h ,i nt u r n ,a d d e dt oh i sn o s t a l g i aac o l o ro f m e l a n c h o l y i t i si nh i sw o r k st h a t h a r d y sn o s t a l g i ar e s i d e d i ne m o t i o n ,h e c h e r i s h e da d e e p a f f e c t i o nf o rt h e h a r d w o r k i n g ,s i m p l e ,n o b l e - m i n d e d a n d f a i r - m i n d e dp e o p l ei nt h ep a t r i a r c h a ls o c i e t y t h a t sw h yi nh i sn o v e l s ,h ee x t o l l e d t h eg o o dq u a l i t yo ft h ep e o p l e h et h o u g h tt h e yw e r ei d e a lp e o p l ew h od e r i v e d m u c h p l e a s u r ef r o m t h e i ro w n w a y so fl i v i n g i nr a t i o n ,h ea s s i d u o u s l yl o o k e di n t o t h es o c i e t yo fm o d e mc i v i l i z a t i o na n dp e o p l e sf a t ei ns u c has o c i e t y u n d e r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e v o l u t i o nt h e o r y , h er e a l i z e dt h a ti tw a s a l lu n s h a k a b l ed e s t i n yf o r t h ec a p i t a l i z e ds o c i e t yt od e s t r o yt h ep a t r i a r c h a lo n e o u to fh i sn o s t a l g i aa n dh i s d e e ps y m p a t h y f o rt h ew e s s e x p e o p l e ,i t w a su n a v o i d a b l et h a tt h i sk i n do f m e l a n c h o l yw a s r e v e a l e di nh i sw o r k s 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o nh a r d y sn o s t a l g i aa w a r e n e s sa n dh i sr e a l i s ms o c i a l e v o l u t i o ni d e a sa ss h o w ni n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e v e n t s ,c h a r a c t e r s ,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a n d i d e o l o g yi nh i sn o v e l s f r o mh a r d y se a r l y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a n dt h ef r e u dt h e o r y a b o u tu n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ii n s p e c tt h ew a yf o rh a r d y sn o s t a l g i at oc o m ei n t ob e i n g a n dt h e w a yf o rh a r d y sn o s t a l g i a t ob ee x p r e s s e d ,t os t a t et h a tt h ec o n f l i c t s b e t w e e nh i s n o s t a l g i af o rp e a s a n t r ya n dh i s s o c i a le v o l u t i o ni d e a si s b a s i c a l l y o r i g i n a t e df r o m h i ss e r i o u sr e c o g n i t i o na n d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o nt h ee s s e n c ea n df a t eo f 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s e a c hi n d i v i d u a li sa m i dt h ec o n f l i c t so fh i si d ,e g o ,a n ds u p e r e g o , a n dt h em i n di sc o n s t a n t l yi nc o n f l i c tw i t hi t s e l f a n d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a r o u n di t a n d t h i sc o n f l i c tb e c o m e st h ep r i m a r yc a u s eo f h u m a n a n x i e t ya n du n h a p p i n e s s k e yw o r d s :h a r d y n o v e l s n o s t a l g i a s o c i a le v o l u t i o n 1 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i t e s i s 导言 托马斯哈代( t h o m a sh a r d y ,1 8 4 0 1 9 2 8 ) 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 说家和诗人。他一生跨越两个世纪,共创作了1 4 部长篇小说。就他的整个小 说创作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小说是抒发田园理想的颂歌, 带有浪漫主义的风格,主要有绿荫下,远离尘嚣等。第二阶段的作品描 写威塞克斯社会的悲剧,主要有还乡,卡斯特桥市长等。第三个阶段的 创作主要描写威塞克斯破产农民的前途和命运,主要有德伯家的苔丝和无 名的裘德。他的作品主要描写威塞克斯地区人们的喜怒哀乐、生活方式、传 统风俗及命运变迁,展现了威塞克斯地区的人事更迭和社会变迁,流露出浓浓 的乡土情感:对家乡故老的深情、对家乡土地的眷念和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 用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威塞克斯的风俗人情画。但我们从其作品人物的命运 中,又感受到哈代内心深处的忧郁和悲凉。他对宗法制农村社会的留恋与对它 不可挽回的崩溃的悲哀之情交织在一起,强烈地撞击着作家的心灵,j 下如弗吉 尼亚伍尔夫所说:“他是田野和晨曦的忠实的儿子,然而他又受着书本知识 所培养起来的怀疑和沮丧的折磨:他热爱古老的生活方式和淳朴的农民,然而 他命中注定要看到先辈们的信念和欲望在他的跟前烟消云敞。”随着铁路的不 断延伸、机器的不断使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向农村渗透,威塞克斯这块 宗法制社会的最后绿洲被淹没在工业化的滚滚大潮之中。 哈代的小说以优秀的艺术形象记叙了十九世纪英国南部宗法制农村社会 毁灭的历史,表现了英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在英国小说史上,托玛斯哈 代是独一无二的;哈代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研究家加以研究的重要文学现象之 一。在世界范围的读者和研究者心目中,小说家哈代具有多种多样不同的风格 和属性。英美读者和学者提起哈代,首先说他是表现地方色彩的作家;有一些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英国研究者和欧洲大陆批评家称他为自然派作家;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家一般将 他归入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列;女权主义批评家特别关注哈代对妇女的性格、 心理、行为和命运的不同寻常的兴趣和同情:还有一些哈代学者,坚持哈代完 全属于维多利亚时代;日本的哈代学者和爱好者则在孜孜研讨哈代的后现代主 义和不可知论。在我国,1 9 9 1 年,聂珍钊教授出版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 玛斯哈代小说研究,这是中国研究哈代的第三本专著。在这之后,国内研究 者又发表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论文,研究哈代小说的叙事结构、哈代的婚恋观、 宿命论思想等。 虽然精神分析学派从哈代的小说中发掘出大量心理构成和某些潜意识因 素,但从“无意识”理论出发,考察哈代的怀旧情节,探索这种怀旧情节产生 的原因及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在研究哈代的论文中还未见涉及。本文主要针 对哈代的小说中那种一反当时英国小说的乐观情绪,流露出的浓厚的忧郁感伤 的情调这一特色,力图从小说的环境、事件、人物、艺术风格及思想内涵等方 面,对哈代强烈的怀旧意识和社会进步思想加以分析,解读他小说中怀旧意识 和浓厚的忧郁色彩,进而阐释这种怀旧意识和忧郁色彩与其新思想的冲突与统 一是基于哈代对人的本质和命运的思考和认识:人时刻都生活在多种心力( 本 能冲动、理想自我、现实自我等) 的交相冲击之下,而不是铁板一块,死寂无 声。哈代的先进和深刻就在于他具有了这种超前意识,因而他的人物非常丰富、 深邃。 第一章哈代的不同形式的怀旧情结 第一节哙代的生活环境及怀旧理想 哈代的怀旧情结产生于他所生活的环境。哈代是在田园生活的环境中孕育 而成的诗人和小说家,他的出生地多塞特郡斯丁福特教区的博克汉普屯,当时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i i e s i s 就保留着农村田园生活的特点。博克汉普屯是一个远离现代工业世界而保持着 古老传统的村落,周围是绿树成荫的林地和石南丛生的荒原。他生活在一个关 于美好的英格兰的古老传说里,亲身体验了那种宗法制特点的农村生活。在他 生活的时代,虽然整个英国已经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进入了工业资本主义阶 段,但是在哈代出生地多塞特郡以及附近的一些地区,传统的农村社会还没有 受到外来干涉的资产阶级文明的冲击,人们的生活都是传统式的,看不到现代 资产阶级文明的痕迹,古老的秩序依然存在。可以说,这片十九世纪中叶的农 村土地,就是资本主义统治英国时代的世# t , s t 源。这种状况一直到1 8 6 1 年才 稍有改变,资本主义的象征:铁路、电报、伦敦日报,才开始进入这个地区, 对这个思想闭塞、经济落后的地区的人们发生影响,正是由于故乡浓郁的 田园色彩和牧歌情调的熏陶,使得哈代热爱大自然,对博克汉普屯的古老遗风 有着深刻的感受和无限的眷恋。他的思想个性并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冲击,人 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家庭气氛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哈代青少年时代那种 心怀远古、酷爱自然的思想气度,构建起自己的生活理想。这种理想就是追求 他亲身经历过的富有诗意的田园生活。后来,哈代离开他的家乡,进入伦敦学 习建筑,开始接触大都市的社会生活。尽管如此,他从来没有间断过同乡村社 会的联系,没有因为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为什么总是 用饱含热情的笔调赞美田园生活,为他的田园理想高唱赞歌的原因之一。 哈代是一个十分留恋过去的理想主义者。他长期生活在乡下,熟悉农村, 热爱农村,对宗法制农村社会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在他看来,“农民就是那 刚正不阿的伟大神殿;农村就是那幸福生活的最后堡垒,他们一旦消失,整个 民族就失去了希望。”这种情感融入了他的威塞克斯小说之中,难怪福克斯不 无感叹:哈代笔下的英国乡村最生动! 哈代的怀旧理想一直流露于他的笔下。从早期创作丌始。他就在牧歌 情调中描写威塞克斯农村社会,歌颂没有遭受资本主义工业污染的自然之美, 歌颂农村社会中人民的勤劳、质朴、高尚、正直等优秀品德,歌颂他们自得其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乐的传统生活方式。哈代描写的是人人劳动、个个欢愉、风俗淳美、人情厚朴 的美好的农村社会,建立起一种以自然遗风为基础的田园理想。他认为传统的 社会与人物都是理想的,值得留恋的,他往往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过去的宗法 制社会基础上,让宗法的社会同资产阶级社会相对照,以此来表示对宗法制社 会的追求。在哈代对淳朴的农村生活进行描写时,他倾注了自己无限的热情和 真诚的爱恋。他对农村生活的这种爱恋,逐渐形成了他的硐园理想,成为他早 期创作中的基本情调。他把环境优美、古朴幽清的故乡看成自己的理想世界, 极尽笔墨描绘乡村生气勃勃的花朵、蜂蝶,构成了小说美好的意境。正是在这 种使人心旷神怡并为之陶醉的自然环境中。村民们按照古老的遗风愉快地生活 着。他们质朴无华,无忧无虑,在愉快的劳作、欢快的舞蹈、动情的歌声中消 磨时光。这种轻松安逸的生活是哈代所向往的。正是由于对这种宗法制社会理 想的无限眷恋,使得哈代敏锐地觉察出他所经历的农村社会并不是平静的,里 面潜伏着天灾人祸的威胁,随时都可能打破田园生活的恬静。而且,他还从这 些平静的表露所掩盖着的种种迹象中,准确地预见到他心目中理想社会的悲惨 未来,也就是哈代在中期和后期小说中所描写的威塞克斯农村社会毁灭的悲 剧。哈代是一个清醒的实现主义者。他虽然留恋宗法社会的生活,但没有一味 的美化。所以他的威塞克斯小说中不仅真实地表现了宗法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病 ( 人们的愚昧落后、社会的封闭停滞等) 而且真实地表现了威塞克斯社会在时 代车轮的碾压下走向解体的过程。从他的现实主义的艺术之笔之下,奔泻出的 一股沉重的悲剧之流,哈代更加让读者与他一道情不自禁地追忆田园理想。即 使在他表现威塞克斯农村社会中两个世界、两个阶级、两种思想和两种生活方 式之间的冲突时,他包含悲愤控诉了外部世界对威塞克斯农村传统秩序的破 坏,同时,在他看来,宗法制社会中人们的优秀品德是人们战胜外部世界的法 宝。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i e s i s 第二节哈代的怀旧情结与小说的环境、事件 哈代从1 8 7 1 年开始真正进入小说创作阶段。枉费心机是第一部正式出 版的小说。从枉费心机之后,哈代成功地创作了绿荫下、远离尘嚣、 一双蓝眼睛、贝妲的婚姻等一系列从“威塞克斯”的社会中攫取素材的 小说。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系列的艺术视野集中在小说中叫着“威塞克斯” 的农村地区,主要描写这个地区的风土人情、盛衰更替和社会变迁。威塞克斯 是在以哈代故乡多塞特郡为中心的地区的基础上虚构的,其名取自英格兰撒克 逊王国的国名。哈代使用这个古老的名字不仅透出作者的怀旧意识,而且使哈 代所有的小说连接成一个整体,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 哈代笔下的“威塞克斯”是英国南部农村残留下来的一个家长式统治的宗 法制社会,它默默无闻,既不闻都市的繁华气息,也不见城镇的冲天尘烟,是 乡下赖以生存的一方净土。这里的社会进程缓慢:“在这些威塞克斯的穷乡僻 壤里,对那些忙忙碌碌的局外人来说,所谓古代不过就是早年;他的早年依然 是近在眼前的今天:而他们的现在则是遥远的将来了。“2 “与城市相比,韦瑟 伯利是永不改变的”,“在伦敦,二三十年就已经老掉牙了;在巴黎有十年五载 就算过时了;而在韦瑟伯利,六十年、八十年尚在现在的范畴之内,要使它的 面貌或色彩发生些微弱的变化至少需要百年以上的时间”。1 。这里是封闭、落 后、缺乏交往的世界:人们的“生活和生活事件,脱离不开祖辈居住过、儿孙 也将居住的这一角具体的空间“,“两个相邻的社区,尽管他们听着同一个钟 的钟声然而事实上,他们仿佛住在地球的不同角度那么遥远相隔”1 。这 里充斥着古老的迷信:人们用圣经和钥匙占卜( 远离尘嚣) “未h 先知 者”四处出没,索价预告天气的阴晴风雨( 卡斯特桥市长) ;遇事查看命 书大全,人们对它有一种稀奇的恐惧之心( 德伯家的苔丝) :人们把仇人 的蜡像放在火里烧熔来表示仇恨和诅咒,用针刺破皮肤看流的是红血还是黑血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来判断是不是巫婆,出生时“没有月亮没有人,( 一个人出生时如果没有月亮 就活不到成人的时候) ,“晚上鬼来找单人睡觉的”的观念盛行( 还乡) 。这 里有古老的传统:五朔节舞的古风已经“按期举行了好几百年了,现在仍然按 期举行”,节日的祝火、乡村的舞会是那样充满情趣:老妇的偏方、老翁的经 验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瓦伦丁节的礼物是真心的寄托,剪羊毛时的晚餐是必 有的项目,传统的文化统治着这个世界。这里“保持着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 生活方式川”,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男人是家庭的“脊梁”、传统是这里的家 长,人们质朴、诚实、友好,按部就班地生活着,住在山谷和高原、农庄和作 坊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谈吐、住行、衣食、观念都很古老,就象爱敦荒 原那样“万古如斯”一这是一个没有上帝、远离现代文明的地方,人们对自然 的供奉、自我的朝拜、放纵的狂欢及祭神仪式的残余,都带有原始异教社会的 某些特点。这就是哈代笔下的“一方净土”。但它又没有彻底远离尘嚣一它浸 透着维多利亚盛世的理想主义和乐观精神,是作者满怀理想激情谱写的一曲优 美动听的牧歌:人们在大自然中和谐、宁静、欢愉地生活 在早期创作阶段,哈代的怀旧意识体现在他对威塞克斯农村社会包含挚诚 的尽情歌颂。哈代在充满牧歌情调的小说中描写威塞克斯农村社会时,十分注 意对自己主观理想的抒发。哈代的小说以抒发美丽的田园理想、描写宗法制社 会的自然文明和农村的传统风习为主。他歌颂农村社会中人民的勤劳、质朴、 高尚、正直等优秀品德,歌颂他4 1 自得其乐的传统生活方式。 在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小说枉费心机中,哈代那充满浪漫色彩的想象力, 对人物微妙心理的描写,利用偶然巧合构思情节的能力,对田园风光、农村景 物的敏锐感受,使这部小说称为哈代的奠基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 哈代进一步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哈代着力描写的不是 体现现代文明的伦敦,而是代表着古老传统的乡村。在哈代的笔下,两边古老 的酸橙树,枝叶低垂的林荫车道,天鹅游弋、小船荡漾的湖水,瀑布倾泻而下 的轰鸣,幽静的风景图画,流露出牧歌般的诗意。正是在这个古朴淳美的大自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i e s i s 然的舞台上,哈代导演了一出花好月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 绿荫下就是这首牧歌的“序曲”。在出版枉费心机后不久,哈代 就开始写作绿荫下。它的副标题是“一幅荷兰派的乡村画”,进一步强调了 小说浪漫、抒情的艺术风格。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描写了一首诗情浓郁、风格 素朴的“田园诗”,为我们绘制了“一幅荷兰派的乡村画”,从而把我们引进了 他构建的威塞克斯王国,引进了梅尔斯托克这个弥漫着和谐宁静、古朴幽远氛 围的小村庄。在那里,村民们思想纯朴、恬淡乐观,无论是饮食起居还是恋爱 结婚都是仪式化的,象村边的树木一样立足于乡土而又不轻易的变更。梅尔斯 托克乐队历史悠久,变更的只有乐师,不变的是乐器和乐曲,他们用传统的乐 器,演奏传统的曲调,抒发传统的宗法情感,表现出对传统生活的眷恋。正是 在这宁静而富有田园牧歌色彩的背景下,男女主人公悄然登场。在这里,作者 把“人的生活与自然界的生活结合起来”,把男主人公狄克杜伊与女主人公 芳茜黛的爱情同风光秀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大自然冬、春、夏、秋四季的 更替正代表了他们爱情的过程一他们在经历了刺骨的寒冬之后,迎来了明媚的 春光和似火的夏日,终于在丰收的秋季收获了爱情,其浪漫、优美,不知倾倒 了多少青年男女。宗法制农村的美好生活、人与人之间纯真质朴的情感、人与 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表现。这样,作者把自然与生活、风景与风 俗交织起来,让威塞克斯回荡着远古历史的声音。尽管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有梅 尔博德牧师的插足,尽管芳茜的思想出现过动摇,尽管“乐队”鸺受到“风琴” 的威胁,但“作者仍然坚决相信来自人间的、与大自然接近的、与古老宗法传 统相连的劳动者主人公必然获得胜利。”1 作品象一曲优美的牧歌,流露出明快 的情调。同哈代前一部小说相比,它更富有牧歌情调和田园色彩,更能体现出 哈代的艺术倾向。为了表现田园理想,哈代充分利用大自然加强主题的表现力。 小说中有乡村情趣和小鸟啼鸣,还有充满生机的森林,活泼欢快的羊群,四处 纷飞的蜜蜂,优美秀丽的原野。哈代仿佛是一位天才的风最画家,在一张古朴 的画布上再现了资本主义还没有占领的古色古香的农村的面貌,揭示了质朴无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i i e s i s 华的村民们浑金璞玉的特点。透过画面上的茅舍和花园,我们看到了在资本主 义占领后再也无法看到的东西。通过粗犷、憨直和富有幽默感的村民,通过古 老的社会风习,通过正在被迅速淘汰和消亡的古老秩序和人们的生活用语的描 写,让人感受到哈代所传达的怀旧意识。他看到了宗法制社会受到了外来力量 的冲击以及威塞克斯社会面临的潜在危险。这种冲击和危险通过牧师把风琴引 进教堂体现出来。在绿荫下,梅尔斯托克音乐队体现的是传统的社会和古 老的秩序。音乐队是由最富有个性的人物组成的,是宗法制农村最有代表性的 特征,是传统的农村习俗的体现,起着维护旧有秩序的作用。人们对这种有古 老历史的事物已经习以为常。在他们看来,旧的生活方式、旧的曲调、旧的乐 器,都是美好的,不应有丝毫改变。所以,当牧师在教堂安装风琴时,他们觉 得这不仅剥夺了他们的收入,而且也觉得这种冷冰冰的器具威胁了古老秩序的 存在,是对古老秩序的破坏,直接关系到乐队的命运。因此,乐师们坚决反对 牧师的革新,要求他改变决定。 哈代的怀旧意识在远离尘嚣从这部小说的命名开始就得以体现。它 引用英国十八世纪诗人托玛斯葛雷在墓畔哀歌中的诗句作为书名,很容 易使读者联想到自然界傍晚时寂寥的景象,进入到哈代所描写的远离尘嚣的世 界。在这部小说中,哈代第一次采用了“威塞克斯“这个取自英国早期历史记 录的词,引发人们怀念过去岁月的幽情,而且从这部小说开始,哈代便始终把 威塞克斯作为自己作品的一个统一的地理背景,致力于一系列被称之为地方性 类型的小说的创作。在主题思想方面,远离尘嚣同绿荫下保持着逻辑 上的连贯性,歌颂了作者一心向往的田园生活。远离尘嚣虽以优美的田园 风光引人注目。但其牧歌情调已开始减弱。随着哈代对社会认识的深入,他看 到这个宗法制社会在外部世界的影响下其内部矛盾日渐激化,看到了威塞克斯 人的生活从欢快、稳定走向了烦忧、动荡。同时由于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哈代深感无情的自然法则统治着世界,其感性世界正被冷酷的理性世界摧毁, 他满怀同情与忧伤描写了威塞克斯人的这种遭遇,创作中的“牧歌”情调逐渐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冰st i e s i s 减弱,伤感、忧郁的情调逐渐增强。在小说中,哈代的田园理想是通过其塑造 的人物形象农民奥克体现的。他是作者一心向往的田园理想的化身,他的 生活就是哈代在早期小说中竭力歌颂的生活,也是对英国农民的诚实、容忍、 敢于追求和用于牺牲的传统美德的讴歌。 作品中加布里埃尔奥克是哈代田园理想的体现者一那里永恒的牧羊人。 几十年来,他的“穿着打扮一成不变”、戴的表“比他的爷爷还要大几岁”:他 勤劳朴实,多年来一直在他的羊群旁边守望:他乐天安命,在大自然中弄笛消 遣,生活充满了田园诗情:他憨厚、正直、忠诚、利他,这些传统的美德终于 使他赢得了巴丝谢芭这位高贵的女农场主的爱情。韦瑟伯利农场远离尘嚣,那 修建于中世纪并已经历了四百年风雨的大谷仓正是这里宗法制社会传统的象 征一传统精神依然如故,具有永恒的力量。小说的结尾更是为这里的宗法制农 村社会生活抹上了亮丽的一笔:“奥克拿起灯,走到了门廊里,头上披着围巾 的巴丝谢芭跟在后面。灯光落在了一群聚集在门前砾石地上的伙计们的身上, 当他们看见这新婚的一对出现在门廊里时,便大声地喊着乌拉! ”“与此同时, 后面的大炮轰然响起,接着是由鼓,铃鼓,号角,蛇形木管,双簧管,六弦琴 和低音提琴奏出的一片吓人的乱哄哄的鼓乐声。”1 9 1 在哈代另一部早期小说贝妲的婚姻中,哈代的怀旧意识潜藏在他塑 造人物的人物形象中。在哈代早期创作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哈代都对他们进行 了热情地歌颂与赞美。从枉费心机的女主人公赛西里娅开始,她的天生丽 质,质朴、纯洁,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味。贝 娌的婚姻中的埃塞尔贝妲与赛西里娅、芳茜黛,艾弗里德、巴丝谢芭有所 不同。哈代首先给我们描绘的是一个混迹于上流社会的贵妇。她雍容华贵,风 姿绰约,仪态万方。而赛西里娅、芳茜黛,艾弗里德、巴丝谢芭大多出身低 贱,质朴无华,都企图依靠自己所受的教育、美貌和爱情向上奋斗,却基本上 都是失败者。虽然贝妲与她的的乡村姐妹不同,但我们从哈代这篇小说中依然 可以看出埃塞尔贝妲与赛西里娅、芳茜黛,艾弗里德、巴丝谢芭的某些共同 9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st | l e s l s 的特征:他们都是威塞克斯地区聪明美丽的乡村姑娘,受过不同程度的现代教 育,都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热情奔放的个性,都追求在现代教育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理想和超越威塞克斯传统的生活。 第三节哈代的怀旧情结与人物形象 哈代的恋旧意识正是通过小说的人物塑造的转换到人物的性格与遭遇上 的。首先,怀旧的潜意识影响到哈代独特的道德价值观。哈代完全摒弃了以男 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把女性提到了社会的中心地位( 这一点在其小说中显得 十分明显) 。在他的笔下,女性都是富于魅力和坚韧有力的。他的这种新的道 德观念,起源于他对幼年时期依恋马丁夫人的情感被压抑的怀旧心理,并且通 过这种女性道德观与价值观反映出来。其次,对于哈代为何极力赞美女性,我 们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在哈代的无意识中,所有的女性身上,尤其是那些正 处于青春的骚动时期的少女和少妇这正是哈代小说中描写最多也最出色 的形象身上,无不寄托了他对马丁夫人的微妙情感,而小说的一系列男性 形象诸如奥克、红土贩子、克林等,无不寄寓了哈代自己的怀旧情感。因此, 他对克莱抛弃苔丝进行了谴责,而使奥克等展终获得了幸福,以此来宣泄和慰 藉自己总被压抑的情感。 远离尘嚣是哈代怀旧的内驱力的发源地。从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出哈代 对无意识领域进行的成功探索。这突出地表现在女主人公芭斯谢芭、特洛伊和 博尔伍德的心理展示之中。 芭斯谢芭当初拒绝奥克求婚时的理由是奥克不能征服她,自然也就不能得 到本能的承认她说:“奥克先生,我需要有个人来征服我,我太任性了,可 是你永远也不会有这种本事,我知道。”但是发展n - 十二章剪羊毛一场戏时, 已改变了力量的对比,奥克通过对羊的进攻性行为象征性地驯服了芭斯谢芭在 社会中养成的傲慢态度。双方在意识的本能达成了初步的默契。但是这一默契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l i e s i s 遇到了另一股力量的强大冲击,芭斯谢芭的无意识冲动随即被扭向了新兴的这 一面,这便是特洛伊中士对芭斯谢芭的闪电式的征服。 特洛伊中士策马夜行时偶遇芭斯谢芭,为其美丽所动,便在这里淋漓尽致 地发挥了他那套情爱哲学,不仅施与了粗暴的身体接触,而且还倾泻了他的露 骨的赞扬。作品由此展示了芭斯谢芭在此种情形下的心理世界:首先气愤、恼 火,并感到他的行为“侮辱”了她( 前面芭斯谢芭观看奥克剪羊毛时亦用此词, “她受到这种侮辱害起羞来”) ,显然这是个正常女人遇到一个男人无理取 闹的一种理智态度,是在社会环境中习得的反应。但是在芭斯谢芭的风风火火 的言行之中我们感到了她的道德自我所作出的这一判断已受到了另一种心力 的挑战,特洛伊施展的进攻行为有了直接的效果,成功地唤起了芭斯谢芭的本 能欲望,使她不由自主地发生了变化。作品清楚地描绘了这一过程。当她回到 家里,从女侍口中得知这陌生的军人是“一个不拘形骸的人”,“一个伶俐的花 花公子”,应该说完全印证了他留在她现实自我中的放荡形象,而她却转而称 道起特洛伊的“漂亮”、风度和出身的高贵,显然这是她的本能欲望在要求实 现,接着作品又写道:“她拿不准自己是不是真正认为他侮辱了自己”,此间的 怀疑表现了本能欲望在与现实自我的斗争中开始占了上风,临到最后,她竟谴 责起她的现实自我,从而认定特洛伊对她的侮辱根本不是种“侮辱”。且看 作品的描述:最后她在自己的房间里自言自语;“也真没见过像我干的这么小 家子气的事情就这么样从一个很有礼貌、很和气的男人跟前溜捧! ”作者 又以一句论断结束了这一心理过程的分析:“很清楚,她现在并不认为他对她 的露骨的赞扬是一种侮辱了。”通过这一过程我们看到了芭斯谢芭的完整形 象是在无意识的心理冲突之中逐渐显现和确定的,是本能冲动取代了理想自我 ( 或称道德自我) ,修正了现实自我。她的下步行动显然不是依据其理想自我 的原则,通过言行表达她对特洛伊道德行为的愤慨,或者依据其现实自我的原 则( 自我的本能冲动和理想自我的矛盾冲突在现实生活中逐步达成的习惯方 式: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心理方式) ,对特洛伊的侮辱行为不屑一顾、掷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r e rst h e s i s 之脑后、另谋农场大事,而是听从被本能冲动矫正了的现实 自我来行事。 而博尔伍德是位年近,4 0 岁的小庄主,一直过着独身生活,性情冷漠,不 苟言笑,生活呆板。作品通过他人之口说出他并非生性如此,而是年轻时候受 过打击,被一个所爱的女人抛弃了,从此“对女人来说再也没有比他更让人绝 望的男人了”。被那个女人抛弃之后,其本能欲望经压抑便从性的直接目标退 回,返回自身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受入尊重、超乎凡俗,对所有女人不屑一顾 的理想自我,从而获得心理的补偿,他的现实生活据此日复一r 、年复一年呆 板机械地持续下去。这正是忧郁症状的创伤性固疾,作者敏锐地指出,他的这 种谓之“平静匀称”的生活“在两个巨大的对抗力量之间起着最理想的平衡作 用。”然而,当芭斯谢芭有感于他对其容貌的无动于衷,在情人节寄他那张上 面写着“跟我结婚”四字的卡片戏谑他时,这张卡片的强烈刺激打破了平静的 现实自我,心理能量趋于对抗力量中的本能方面,郁结长久的欲望突破了自设 的防线,“现在他第一次生活在自己的防御工事外面来了”;不过,长达2 0 年 精心构筑的自我平衡的崩溃,使他“对自己的暴露感到惊恐万分”,一旦这种 庄严、持重、匀称的外表散架时,其生命赖以把持的东西也就作了鸟散状,剩 下一片赢弱的空白和空虚,要想将它塞满唯有将全心力倾注到突现出来的本能 层面,在对象身上重建一个强大的自我形象,向它灌注接个生命的特性。他对 芭斯谢芭的肉体存在是没有感觉和欲望的,如她的美貌对他人是不言而喻的事 实,对他却不然,他是在市场上偷偷地询问旁人才确认了芭斯谢芭的美丽。因 为,性的要求由于长久的压抑已衰微了或者转移了。博尔伍德后来在疯狂中开 枪打死特洛伊,然后投案自首。人们在一个上了锁的柜子里发现他收集了一些 不寻常的物品:尚未缝制的女装衣片、两个皮手笼、一个装有手镯或戒指的珠 宝盒等等,每一包都用签条标上了“芭斯谢芭博尔伍德”的字样,从中可以 窥探出其欲望的转移,他的潜意识的本能满足显然是通过变态的恋物癖获得 的。随着偶像的消失( 芭斯谢芭拒绝了他) ,他整个生命便自行走向了毁灭。通 过他的悲剧,作者表现的是现代文明不可调和的分裂的象征,他意味着现代人 1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i t e s i s 已陷入自我异化的困境,即使在自我构筑的家中,自我也做不了主人,他置身 于外在的压力、本能的冲动、理想自我的经营等多重力量的分裂之中,不知所 措、无能为力。 在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系列,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形象,通过这些 形象,我们可以窥视到啥代无意识中的怀旧意识内驱力的流动。与男性角色相 比,女性形象格外显得鲜明、生动,而且多数写得招人怜、惹人爱。这大概是 每位读者都会得出的最初阅读印象。实际上,英国另一位大作家伍尔夫早就这 样评论过哈代:“他对女人比对男人表现了更为温情的关切,这也许是他对她 们有更加强烈的兴趣。”9 1 这与哈代少年时代对女性幽深曲折的情感世界有真切 的感受有关。如果对这套作品再作一番梳理,还将发现,女性形象在小说里都 处于中心或核心位置:远离尘嚣中三位情敌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巴斯谢芭周 围,还乡,书名的字面意思是克林从巴黎返回爱敦荒原,但情节却是随着游 苔莎感情的亲疏取舍运行的;卡斯特桥市长讲述的是男人间较量的故事, 不过最终决定男人命运的是女性,林地居民描述了格雷丝在两个男人间忍 受的感情磨折,德伯家的苔丝,无论正题还是副题,都明确昭告人们,这部 作品演示的是一位女性的人生遭际:无名的裘德虽以裘德作了书名,但淑 无疑是小说的第一主人公,这不仅因为淑在思想方面深刻地影响了裘德,更在 于淑的形象揭示的悲剧内涵最为深广。 正是在这是以女性为主体构筑的艺术世界中,哈代的怀旧意识在其小说人 物的行为与情性中表现出来。伍尔夫说在哈代的作品中“女人比较懦弱而富于 情欲”。“”懦弱与否尚可讨论,富于情欲则肯定无疑。那片辽远空寂土地上的 女儿们,内心总躁动着不安宁的本能欲望,似乎与少有变化的天荒地老的荒原 并不谐调( 确实,这里的世界理应属于男人) ;她们昕任情欲在胸中鼓荡,鼓荡 的情欲总在寻找奔泄的突破口,因而她们老是处于激情状态,她们的心脉总是 在情欲支配下搏跳。还乡中游苔莎是个具有- - n 天神胚子的尤物,内心的 情欲简直就是暗夜里荒原上熊熊燃烧的祝火,哈代说她的灵魂是火焰的颜色。 她倾心的,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情人,而是一种热烈的爱情,或者用作品的话说: “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人家迷得神魂颠倒”。“并且,她对爱并不要求长久, 只要狂热,一晌也成。游苔莎最初的恋人是韦狄,可不久就因为他缺少浓烈的 情味而打哈欠了,于是正当其时回到荒原的克林成了她移情的目标。当然,这 里面不排除她想逃离荒原跟随克林到巴黎去的念头,但“主要的部分,是因为 她厌烦了韦狄之后,她非常需要一个爱的对象。”正因为游苔莎饱胀的情欲一 刻也不肯消停,与克林婚后生活的平静才叫她不堪忍受,爿又反转来在与韦狄 的偷情中享受着刺激。所以,游苔莎最后的死亡,与其说是溺毙在湍急的水流 里,不如说是焚毁于自身的情欲中。卡斯特桥市长的所有人物中,哈代在 露赛坦身上着墨不多,但她短暂的生命象流星那样划出了一道闪亮的光弧。她 在看护病中的亨察尔那段情事,是作家简略追叙的。我们却于其中真切感受了 流动在她身上的情韵。后来她到卡斯特桥去,目的是重新激起已做了市长的亨 察尔的感情,可是在那里,她却对那位年轻的苏格兰人翻卷起了不能抑制的情 欲波澜。为了得到伐尔伏雷,她施展了所有的魅力,甚至不惜运用女性的狡黯。 统而观之,这两位性格各异的女性,在这点上却极为相似:她们的感情都 是坦露的、热烈的。伍尔夫说哈代的女性儒弱,至少对这类女性而言并不准确, 而且情形恰好相反,她们在男女感情纠葛中,往往是主动的,往往居于主导地 位:迷昏了头的韦狄,简直就被游苔莎玩弄于掌股之中,而理想主义者的克林, 则被游苔莎始乱而终弃。露赛坦呢,在重新点燃起亨察尔的感情之火后,又巧 妙地弃之一边,并成功地把伐尔伏雷从伊丽莎自身边拉到了自己怀里。这些女 性。在感情特征上表现为超乎常人的强烈,这种异常的强烈促使她们总是听从 感情的天然倾向的牵引,并进而化作实际的行动。 比较起来,林地居民和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她们的 感情不象游苔莎们那样如春江水般尽兴奔淌,不象游苔莎们那样无顾忌地放纵 自己的情欲,而是靠着某种外在于感情的因素把情欲压埋在心的深处。但抑制 毕竟是人为的,几经挣扎。最后总要奔突而出。在格雷丝和苔丝,这种外在于 4 硕士学位沧文 m a s t e i t st t i e s i s 感情的因素就是社会道德,社会道德与自然道德的对立,导致她们把本能情感 掩埋起来。格雷丝舍弃青梅竹马的基尔斯而嫁给菲茨比尔斯医生,当然是虚荣 心在作祟,是对上层社会生活的向在下作出的选择。婚后不久她看清了自己的 错误,深切感悟到在感情上对基尔斯的依恋。但婚姻的形式枷锁,使她不仅不 敢向基尔斯开敞心扉,甚至认为这想法本身就是种耻辱。在发现了丈夫的不 忠后,她也曾寻求法律上的解脱,可当时英国的法律并不允许在这种情况下解 除婚姻关系,于是她绝望了。出于对丈夫的极端厌恶,她逃到林中基尔斯栖身 的小木屋,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她也不敢坦露一切,在仅能遮风蔽雨的木屋 中,她卷缩着瘦弱的身躯,也卷缩起流血的心灵。但就象地下的溶岩,压抑的 情感并非死灭,总有爆发的一瞬。当基尔斯在贫病交困中死去,格雷斯就不再 顾忌身傍的丈夫,她俯伏在死者身上,脸贴着脸,那发狂般的一声:“他对我 来说就是一切! ”宣告着胸中炽热的情感已是喷射而出了。- 苔丝是大自然清纯的女儿。历来被看作哈代女性画廊中最美丽、善良、纯 洁、高尚的形象。关于苔丝,国内已有相当多的评论,我在这里想着重谈到的 是她苦苦挣扎的感情欲望。苔丝曾两次扼止自己的情感。一次是在美仑谷牛奶 场,克莱执着的温情,使苔丝潜藏于表面的冰层底下的情欲迅速复活、膨胀了, 可当她得知她的三仑女伴也对克莱爱得如痴如狂时便信誓旦旦地对莱蒂说, 她一定不应许克莱的求婚。这很容易看成是苔丝出于不夺人所爱的高尚动机而 作的允诺,但骨子里,这种允诺的真正原因是她仍拘于社会礼法,仍不能摆脱 头上的荆棘之冠,认为以一个不洁之身是不配言爱的。另一次是婚后几天,克 莱离开苔丝远走巴西。面对丈夫的指责,她默然忍受无言以对,听任心在滴血。 尽管丈夫在婚前也有不忠约行为。她还是认为克莱是对的,一切的不幸和苦难 合该自己承受。两次对情感的制抑表明了苔丝在社会道德面前的惶恐。然而, 本能情欲终究是生命的原始力量中最为顽强的一种,所以,两次的抑情也导致 了情感对社会礼法大堤的两次冲决:一是誓言决不嫁人之后不久,苔丝就把整 个身心交付给了克莱。毕竟,真正的爱是绝不可能也绝不可以转让的。二是小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f e r st ii e s i s 说的最后,苔丝刺杀了酣睡中的恶棍亚雷。这个行动是以自己生命作代价的, 为了渲泄对克莱绵长而炽热的爱,这个行动又是合乎情感逻辑的。 以上谈到哈代的中晚期小说两个女性的人生追求,基本上属于自然的、本 能的、情感的,根子里仍受制于情欲,只是外在压力下,情欲走了一个反方向。 由于不能超拔于情欲( 这里的超拔不是指弃绝情欲,而是指在情欲面前的种 自觉) ,这两个女性的生命形态只表现出或强或弱的自然天性,不具备自觉的 人生追求。因此,情欲的困扰带给她们的常是心理的失衡或失调,亦即经常性 地处于期待、兴奋、失望、痛苦的轮回或自欺、自责相交替的状态之中,结果 便是满足情感的欲求反而造成了情感的失落,摆脱孤独的努力却导致了更深的 孤独。 小说无名的裘德中,淑最初的命运与将雷丝一样,都嫁了自己不喜欢 的丈夫,但两人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在格雷丝,是囿于法律束缚,一任青春 流逝,而淑,则听从感情召唤,毅然决然离开丈夫投身于所爱的裘德怀抱。淑 的追求里除了具有上面两类女性的特点外,还有充盈的理性内容,具备明确的 价值指向,即对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的向往。淑的形象的意义就在于她对 现实的反叛精神,她对人生思考的超时代性,以及以行动追求着生命在历史中 更为自觉、自由和合目的的存在。 第四节哈代的怀旧情结与忧郁色彩 哈代的无意识情感在小说中得到“转换”和“翻译”而宣泄出来,由此我 们理解哈代小说中浓厚的忧郁感伤色彩,便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了。这是 因为,恰恰是这种怀旧情结所具有的忧郁感伤的色彩,导致了哈代小说的忧郁 情调。 前面已经谈得,哈代在幼儿时期被压抑的愿望,使得他从小便形成了忧郁 和感伤的气质。小哈代虽然具有超过他同龄儿童的敏感,在感情上却与他同龄 篙篙。 儿童同样脆弱。小哈代深深地迷恋着马丁夫人,害怕长大,希望永远保持现状, 永远拥有马丁夫人的爱扰,对世界的变化也充满了忧虑。他不希望认识太多的 人,因为他要隐藏内心萌动的情感秘密以及害怕被人识破的羞怯:同时,他为 了马丁夫人与别人的交往会减少他得到抚爱的机会,也讨厌认t 鳆别人。这种深 切的依恋之情,却是旁人难以想象的,哈代自己也是难以启齿的,他只能在孤 独与羞怯中拼命地掩饰和压抑自己的本能冲动,终致他在心灵上打上了忧郁和 感伤的烙印。这样,哈代幼儿时期受到禁止的愿望,形成了他潜藏在无意识中 的怀旧意识;同时。这种愿望受到压抑而产生的忧郁和感伤,使得怀旧意识具 有了忧郁感伤的色彩。而且,无意识中储藏着各种力量,是一个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时代青年赋能新质生产力
- 商品房的购房协议能不能修改
- 2025年新能源行业绿色信贷政策执行成效与市场潜力分析
- 急性消化道出血护理
- 派出所民警工作总结
- 2025正规商铺产权互换合同范本
- 水系统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渔网具装配工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湖盐穿爆工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制球工测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发展汉语-初级读写-第一课-你好
- 韩国《寄生虫》电影鉴赏解读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堂作业设计》全套
- TTT系列课程-结构化思考力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封起DE日子博文 2006
- 锂离子电池生产安全讲座
- 眼科学-眼科检查(课件)
- 产品碳足迹课件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 美国地图高清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