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先秦设计与数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在漫长的先秦历史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前进,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造物设计。 在这些造物设计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艺术、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 些具有共同特征的因素,它们或者表现为数字的形式,或者有几何形式的特征, 或者成数列顺序的体系,或者符合数学的原理;它们是规范、是法度、是秩序、 是规律;它们就是抽象而出的概念“数。 本文首先探讨“数 的产生及其在先秦阶段的功能意义演变的一些情况,这 些不同意义功能的“数”体现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再对“数在设计中三种不 同方面的体现“礼数、“数象一和“数理 分别进行讨论。首先,“数在先 秦纲常等级中的一种应用体现就是“礼数,而“礼数一与礼器的创造设计二者不 可分割;再者,先秦众多的“象呈现为系列化的形式称之为“数象 体系, 这些“数象往往以数纪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对先秦造物中“数理 的表现 进行分类探讨,这些隐含“数理关系的表现有:模数化设计、人机数理关系以 及装饰纹样中的“数理。 先民对于事物所蕴含的“数 有着自觉性的追求,对秩序性、规律性的事物 发现和运用,往往表现为一种对“数 的偏爱。“数 有意无意地体现在先秦设计 中,通过挖掘分析设计中“数”特征,让我们进而看到在那个古代文明鸿蒙初开 的时代里,造物设计所体现出的思维缩影和文化特质。 关键词:先秦设计数礼数数象数理 作者:王望峰 指导教师:诸葛铠 型鲤竺! 坚竺塑型! ! 婴塑垫竺垡里型型垒堕堕 d e s i 印a n d “r u l e c h a r a c t e rmp r e q i l lp e r i o d a b s t r a c t w i mm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廿l es o c i e 吼i t 印p e a r e dv 撕0 l 珞k i n d so fc r c a t i o n 锄d d 商伊a tm e s e 髓c h 嬲p e c to f l et l l o u g i l t s ,a r t s ,c l l l t i l l 璐,s c i c c 锄dt e c l l i l o l o g y l e m s t 锄d ss o m ec o 删:l l o nc h 觚科盯e l e m e i l _ t s ,m e yp e r h 印sp r e s e i l t 。d 嬲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l l e f o n 玛o ra c c o m p a l l i e dw i t l l 黜e 乞哕f o n n ,0 rb c c o m et h cs y s t 锄o fo r d e r s ,o rm a t c h m a t i l e m a t i cp r i n c i p l e ;1 1 h e ya r ean o 肌,m e 廿l o d ,o r d e r 锄dr e g u l a t i o n ;t h e ya r e 廿l e c o n c 印t so fa b s m l c t i o nb u t ”1 1 l l e ” n l i si s s u ei 1 1 q u i d ,i n t 0 l ec r e a t i o no fn m l e ”f i r s t 锄di t s 劬c t i o 坞t l l d i s c l l s s l r 优k i n d so fd i 锄b o d i m e n to fm l e ,i n c l u d 。d ”r a n k ”,”s y m b o l ” a 1 1 d “o r d e r l i n e s s ”f i | 碰,鹤觚e m b o d i m e i l to fq i i l ss o c i a le 吐1 i 岱,”m l e ”b ec a l l e d i 锄心 a n dr 龇1 ki sr e l a t e dw i lc r c a t i o no fr 砒1 1 【- i m p l 锄e n t f u r t l l 锄o 加m e r o 璐s y r n b o l s p r e s e n tm ef o 衄w i l i c ht u m s 向rm es 鲥贸c a l l e d ”舢【m 耐c a ls ”心o l ”s y s t 锄;n l e s e ”s y i n b o l s i sc o m eo u tw i 1m a t l l - 0 u t l i n ef o m f i n a l l yd i s c 邺s 廿l ee m b o d i m e mo f o r d 甜i n e s s ”t h eo r d 甜i l l e 豁i l l c l u d 懿m o d l l l ed e s i g n ,“e f g o n o m i c sd e s i g n ,觚d “f i g u r cd e s i 印” f o r e f a m c ri sa w a r eo fp l l r s u i n gt ot 1 1 e ”r u l e ”a n dr c g u i a d yt od i s c o v c rm em a t t e r 、) l r i mo r d e r l i n e s s 1 1 1 ep e o p l ea r cf - o n do f m l e a 1 1 dt h e m l c ,u s u a l l yi n t e n t i o nt on o t i m 朗t i o n a l l yi n c a m a t ei n 廿l ed e s i 印a tm ep r c - q i np 耐o d t | 啪u 曲m ea i l a l y s i so fm e d e s i 盟”m l e ”c h 硪i c t e r i s t i c ,w ec a i l 印p r e h e n dm e 锄c i 胁tc i v i l i z a t i o nt h i n k i n g 锄d ( 咒1 1 t l l f a lc m a r a 删s t i c k e yw o r d s :d e s i 朗i i lp r e q i np 甜o d ,n l l e ,n u m 甜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l w r i t t 饥b yw a n gw a n g f e l l g d i 删e db yz l l u g ek 撕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 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 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日期:2 q q 璺13 2 5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 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 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 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塑q 旦玉呈5 日期: 先秦设计与“数” 序言 序言 对先秦设计的评析往往是建立在对其形式内容、技术功能、文脉风格、思想 意义等因素之上的;而本文从上述因素中再找出一些共同表现为规律、秩序、数 理、规则等性质的元素即从“数 的角度来考察先秦这一特定阶段的设计。 以“数一在上述几个因素中的形式体现作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功利化、神秘化、 实用化的“数 在设计中的运用,来探讨先秦设计与“数 的关系及意义等问题。 从“数”的视角来考察先秦设计,其一可以拓宽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手段: 其二对先秦的造物设计可有新的评价角度;其三可以通过挖掘设计中一些隐藏的 “数特征,利用这些特征规律来指导设计的新实践,这便是本论文所具有的研 究创新点和意义所在。 从论文的研究背景现状来说,目前国内未见相关先秦设计与“数 的综合性 研究资料。一些研究资料或从纯粹数学方面分析来指导现代工业设计、或从美学 方面探讨设计形式中的“数 关系,这些研究对本文有重要的参考帮助,但目前 未见“数一与设计的综合研究资料,也未见涉及先秦历史阶段关于“数的设计 研究。宥于资料所见,国外关于设计与“数一的研究如:基督教堂窗格装饰、伊 斯兰装饰纹样甚至中国传统窗格的数学原理等,也都从数学专业角度对隐含纯粹 数学规则的装饰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分析。从毕达哥拉斯到柯布西耶,国外对“数 的相关认识也经历了很长的阶段,这些前人的方法值得我们在先秦设计的研究中 借鉴参考。 关于论文的研究方法,本文选题内容涉及到多个相关学科领域,必须综合哲 学、历史学、民俗学、设计学、数学、技术科学等相关理论材料多学科交叉进行 研究,结合相关设计器物和文献典籍资料,从“数一这一角度上准确地围绕选题 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做更深一层的拓展论述。 先秦设计与。数” 第一章 。数”的产生演变与体现 第一章“数 的产生演变与体现 什么是“数 ? “数一是数字或数学或是其他? 它在先秦的设计中是如何体 现出的? 考察先秦的造物设计,前人已经做了许多的工作,这些研究从不同方面展示 了那个时代的丰富场景。各家着手点的不同,亦得出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如一 件青铜器,或造型之敦厚,或兽纹之狰狞,或布局之繁缛,或模范之科学,或“六 齐。之工艺,或陈列之等级,或思想之蕴含等等。再做新的研究,若无新史料与 实物的出现,似乎已走入狭窄的胡同,然而换一个角度来说,上述罗列的这些众 多角度中又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如陈列的系统化,构成的几何原理,材料的等级 安排,装饰的形象体系,都涉及到了一些规律性、有序性的东西,我们可以把这 个“规律秩序本身抽象概括地称之为“数”。由此,“数一可以尝试作为一个新 角度来考察研究先秦的造物设计,考察设计中所涉及到的。规律秩序 。从这个角 度再挖掘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来。 于是就可以简单倒逆着来回答三个问题,在悠久漫长的先秦历史阶段,在类 别繁多的先秦设计中,存在过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元素,来自思想、文化、科技 等各个方面,它们被概括或为数字的表现,或有几何的特征,或符数学的原理; 它们是规范、是法度、是秩序、是规律;它们就是抽象而出的概念“数”。 然而,“数 的丰富涵义使得对它的准确界定变得模糊。它既是数学,又不是 数学体系本身;既是数字,而又以“几何 形式表现出来,即“寓数于形 ;可以 是科学性的“原理 ,而体现为“数理 关系;还可能充满着神秘的意义,却只是 由人的主观施加而已。借用庄子天道中所说:“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一 先民对于事物中蕴含着的“数 有着自觉性的追求,他们在对自然和社会的 改造中,无不体现出对“数 的偏爱,这种偏好特征遍及社会发展的众多层面。 对秩序性、规律性的东西发现和运用,被归结为一种“数的追求。因此在“轴 心时代 ,中外不约而同地都曾出现“万物唯数”的朴实哲学思想,这种为人所偏 爱的“数 ,有意无意地体现在先秦设计中,或在它的文化思想上,或在它的工艺 技术上,或在它的艺术形式上,总能发现很多“数的特征,进而让我们看到在 2 先秦设计与“数” 第一章。数”的产生演变与体现 这个人类文明鸿蒙初开的时代里,造物设计所体现出的思维缩影和文化特质。 第一节从“巫”到“数 “数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劳动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数 从社会生活中来, 又被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这一过程中,具有一定原始科学目的“巫一对“数 的成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天文历法占星活动需要一个实用和严密的“数一学 来推动,这同时也促进了“数 的功能神秘化。 ( 一) “数的概念形成及发展 同其他事物的起源传说一样,“数”的概念形成也有着一些传说性的文字描绘: “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泠纶造律吕、大挠造甲子、隶 首作算数、容成综此六术而着调历也。一世本 “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以生也。周髀算经 其他的记载不作一一援例。这些传说把“数一的发明归功于那些远古的传奇 人物,其实古史与传说往往是先民对亘古洪荒时代的一种集体记忆,是用一种高 度概括的文化符号掩盖了漫长的进化演变过程。实质上,先民知识的体系化并非 一蹴而就,总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成熟起来,而这个发展,首先源于长期的劳 动生产和生活,具体说来,关注自然物象而逐渐产生一些多少、大小的概念,日 月季节的轮换则体现为次序问题。 最原始的“数 的概念总是和具体的对象联系在一起的,而后概念从对象中 被抽象出来。从一只羊到一,两根棍子到二,四季到四,从具体到抽象是人类思 维发展上一个巨大的飞跃。河姆渡出土的陶钵刻有四叶纹,而半坡陶器上则有整 齐的小点,从一到九个,这些可能都是原始先民有意无意接触与认识“数”的反 映。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明确地说明了上古先民 所使用的记事方法,而这种“结绳记事的方法是“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 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 ( 虞翻易九家义) 大小是质的概念,多少就是数的 概念,以数核质,计量而知其事也1 ,它无疑是一种“数”与事的编码过程。当“数一 与物事可以转换编码与解码的时候,数的发展已经到一定的地步了。考古资料表 明,在殷墟甲骨文已经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百千万 的数字出现,这种现象 1 俞晓群数与数术札记序【m 】中华书局2 0 0 5 5 3 先秦设计与“数”第一章。数”的产生演变与体现 说明了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已经能够使用这些数字,这还包括一些数的进 位法则,运算法则等,总的说明人类已经进入对“数一有一种很成熟的认识阶段了。 “数”概念的发展与扩充更得益于巫术的发展,而巫术则起源于早期对自然、 神灵、天道的敬畏和原始崇拜。“数一籍着巫术的发展而慢慢科学地成熟起来、同 时也扩充了自身丰富的涵义。 弗雷泽指出:“巫术和科学在认识世界的概念上,两者是相近的。二者都认为 事件的演替是完全有规律和肯定的。并且由于这些演变是由不变的规律所决定的, 所以它们是完全可准确地预见到和推算出来的。一切不定的、偶然的和意外的因 素均被排除在自然进程之外抽。“巫术行为的本意就在于揣摩自然的法则,对这一 法则的探索以后属于科学的范围,而在早期却属于巫术的领地功。可以说:科学的 源头也是巫术的源头,“数 的一些科学的内涵性质就是借巫术的活动而被发现和 运用的。 “巫术活动具有原始的科学目的,而对于“巫一字有一种解释:“古人对巫 术的严肃态度和笃信心理,同当代人对科学的严肃态度和笃信心理完全相同。巫 术的核心就是史前的科学技术。甲骨文中的“巫 ,是两个工字的垂直交叉,工, 就是古代科学家的职称。锄说文对“巫”的解释是:“巫,祝也。女能事无形, 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衰舞形,与工同意。 张光直先生也认为“巫 解释为巫人 手持“规”与“矩 。由此看来,。巫 可能就是上古从事“科学创造的神职人员。 那么,“巫 和“巫术一究竟做了什么对“数”的成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事 情呢? 或者说,巫术如何体现出对“数 内涵概念的发展促进昵? 张光直先生在考古学专题六讲中说:“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个重大观念, 是把世界分成不同的层次,其中主要的便是天和地。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不是 严密隔绝,彼此不相往来的。中国古代许多仪式、宗教思想和行为的很重要的任 务,就是在这种世界的不同层次之间进行沟通。进行沟通的任务就是中国古代的 巫、觋。 5 这种“沟通 便体现为宗教、天文,占星等形式,可见巫术之于宗教、 天文,占星等知识体系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 ( 司 马迁报任安书) ,而天文、占星等科学活动恰恰需要一个科学严密的数学体系 2 弗雷泽金枝【m 】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1 9 8 7 7 6 吾敬东马德邻论作为文化的宗教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8 6 0 2 4 彭德挑剔科学致2 l 世纪艺术家江苏l 田i 刊【j 】2 0 0 1 1 l 5 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m 】文物出版社1 9 8 6 4 先秦设计与。数”第一章。数”的产生演变与体现 来推动它的发展6 。 巫术思想也有直接对“数 的发展贡献,如周易中奇数与偶数、排列和 组合、二进位的推演等等。进一步发展的巫术对自然规律的探求受形式和结构的 制约,更多的比附于“数一字,在l :吕氏春秋十二纪中:“其日甲乙其数八: 其日丙丁其数七;其日庚辛其数九;其日壬癸其数六。 这使得“数 附加了大量神秘的意义,同时,“数一的意义不断膨胀,“术数,定数 等内涵开 始衍生出来。 最晚至西周,“数”即被列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它排于六艺之末,为 习者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数 的内涵发展至此已臻大成,所剩下的只是 演变发展的方向和进度的问题而已。 ( 二) 先秦“数 的观念举要 关于“数 的观念零零碎碎地见于先秦典籍包括诸子百家的言论思想中,稍 作摘录如下。从这些典籍的记载中,可以一探“数”的早期面貌。 尚书洪范 “五纪:一日岁,二日月,三日同,四日星辰,五日历数。一这里的“历 数指日月运行周天的度数。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 之六艺,一日五礼,二日六乐,三日五射,四日五驭,五日六书,六日九数。 郑 玄注周礼引东汉初郑众之说: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 程、赢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勾股也。一可见“数就是实际的数学 应用。 管子: “凡牧民者,使士无邪行,女无淫事。士无邪行,教也;女无淫事,训也。 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也。 “数也的“数 有一定如此的意思,即规律。 “度爵而制服,量禄而用财。饮食有量,衣服有制,宫室有度,六畜人徒有 数,舟车陈器有禁。一“数 则指符合目的的一种确定规范性。 “故日:治民有器,为兵有数,胜敌国有理,正天下有分。一指数量。 “则、象、法、化、决塞、心术、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 6 吾淳古代中国科学范型【m 】中华书局2 0 0 2 2 2 5 5 先秦设计与“数”第一章。数”的产生演变与体现 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旨计量标准。 “察数而知理,审器而识胜,明理而胜敌。一规律,道理。 “于是泰清问乎无穷,日:“子知道乎? 一无穷日:“吾不知。一又问乎无 为,无为日:“吾知道。一日:“子之知道,亦有数乎? 日:“有。 日:“其 数若何? 一无为日:“吾知道之可以贵、可以贱、可以约、可以散,此吾所以知 道之数也。 这个“数”指的是“道的规定性,即性质。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日:“子来乎? 吾闻 子,北方之贤者也! 子亦得道乎? 一孔子日:“未得也。一老子日:“子恶乎求 之哉? 一日:“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 老子日:“子又恶乎求之哉? 一 日:“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也。一 “度数”系指规范、法度。 “古之人其备乎! 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 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一 可解释做原始先天的“数 ,事物的本来规律。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 “数度 指制度,规范。 孟子: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数 和“小数 被译做技艺。 韩非子: “若夫豫让为智伯臣也,上不能说入主使之明法术、度数之理,以避祸难之 患,一 “度数 等同规范。 6 先秦设计与“数”第一章。数”的产生演变与体现 “凿龟数煲日“大吉一,而以攻燕者,赵也;凿龟数煲,兆日“大吉胗,而以 攻赵者,燕也。一 “凿龟数笑 的“数 为动词,为记数,推演的意思。 “臣故日: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一道理,规律。 “众人多而圣人寡,寡之不胜众,数也。一必然的,一定的。 。朝廷之事,小者不毁,效功取官爵,廷虽有辟言不得以相干也,是谓以数 治。嚣 法度、法术。 “堂溪公谓韩子日:“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今先 生立法术,设度数,臣窃以为危于身而殆于躯。一- 仍然是“法度、制度、规范” 的意思。 “窃以为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一同上 “夫弃隐之法,去度量之数,使奚仲为车,不能成一轮。一道理,原理。 “申子日:“失之数而求之信,则疑矣。弦制度、规范。 “管仲非明此度数于桓公也,使去竖刁,一竖刁又至,非绝奸之道也。” 规律。 。 孙子: 兵法:一日度,二日量,三日数,四日称,五日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 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数量。 从以上所举出的例子中,不难归纳出先秦关于“数 的几种意义观念:一、“数 解释做为“数量 ,这一点无疑义,意思很明确。二、“数 为动词,是记数、计 算、推演的意思。三、“数可以解释做规律、原理、秩序、法度、法术、规范、 必然性、限制性、乃至确定性的东西。概念释义比较模糊,没有准确性的词语来 诠释它,也正是因为模糊,所以这种意义解释的“数一的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 第二节先秦“数”功能的演变及体现 从先秦众多出现的“数 观念可以看出,。数 的涵义已经出现了不同的面貌; 从功能来说,它担任充当起不同的角色和作用。“数 的这种功能多元化,进而体 现在先秦设计的不同方面,如思想承载、工艺技术、结构功能和装饰形式等,把 它一一罗列出来理清。 7 先秦设计与“数”第一章。数”的产生演变与体现 ( 一)“数一功能的演变多元化 上一节讨论了“数 的发展与巫术的关系:巫术原始的科学属性决定了“数一 的功能本义,而后期巫术的发展则丰富了“数一根本内涵的意义延伸。“数一最初 指计数,后来也指运算过程,说文:“数,计也一,国语晋语:“知右行子能以 数宣物定功也刀,指运算过程,再后来“数刀则演变为规律,秩序,法则等等。进 而表现在先秦的浩瀚典籍中“数 的一些不确定的模糊涵义。正是“数 的这些 确定和不确定的涵义,让它的功能披上了几种不同性质的外衣,我们姑且称之为 。数一功能演变的多元化。 1 实用化 实用化是“数 的原始功能,如自然数的计量运算,几何形体的推演测量等 等。“数一的实用化发展成为今天的数学。这个意义上的。数一在先秦这一阶段有 着漫长的发展历史,从殷墟甲骨文的“一十百千万一等数字到包含大量先秦数学 成就的周髀算经,从原始陶盆的几何纹样分割到编钟、欹器中的科学“数理 。 功能实用化的“数 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前进所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众多的社会 生产活动无不是建立于数学的基础之上。周礼地官中的“九数 就是“数 在 生产劳动中的科学运用之体现。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社会一旦有了需要,这种 需要就会把科学推向前进。一 2 功利化 “数 的功利化以及哲理化与神秘化,不过是人的某些思维借助于“数 的 特性而体现的一个表象而已,它是人的思想或者说是某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意识的 折映,“数 也因此而打上了异化的烙印。 “数因为其内在的大小,前后次序而被涂上了功利的色彩。先秦阶段,如 天子之尚“十二 、尚“九 。礼记礼器说:“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 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社会等级的大小映射到“数一上。在某些场合下, 这种为人所指定的功利色彩,大小顺序相反,如:“大夫聘礼以脯醢。天子一食, 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大路繁缨一就,次路繁缨七就。圭璋特,琥璜爵。 鬼神之祭单席。诸侯视朝,大夫特,士旅之。此以少为贵也。一“有以大为贵者: 宫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椁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为贵也。有以小为贵者:宗 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五献之尊,门外缶, 门内壶,君尊瓦瓤。此以小为贵也。一可见,“数 的功利化让其有了尊贵低贱的 先秦设计与“数” 第一章。数”的产生演变与体现 性质,当然这种尊贵低贱的标准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由人来指定,既表现为一种 随意性,也可看做先民“万物为我所用思想的灵活性。 3 哲理化 “数一的哲理化可以看做是对自然世界现象的数字比附,把一些自然的现象 归类比附于数字,建立起一种或可称为“通感的哲理性联系。如自然数因为可 前后依次推演,比附为一种次生的属性,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 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刀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更 成立一句富含哲理深意的名言。又如“数”因其奇偶,与阴阳相比附,形成一个 二元对立体系, 系辞说:“阳数奇,阴数耦。 “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一 儒家思想有崇尚中庸和谐的观念,礼记中庸中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 民。一这或可看作那个时代折中而尚“五修的一种反映和体现,仅在尚书( 含 晚书) 中就有六十六个以。五厅数的记录。 4 神秘化 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中写到:“数,如果是我们不能想象的,那对我们 来说就不是数;而当我们能够想象它时,我们又是连同它的名称一起来逻辑地想 象它的,亦即把它想象成丧失了性质、与其它的数完全同类的数;或者是把它想 象成神秘属性的神圣的媒介。一7 先秦不仅通过“度数 、“历数刀之类的“数 概念 来把握自然与社会、而且还把“数”本身看做“所以变化而行鬼神( 易系辞) 的神秘力量,这样,“数”开始了它功能的神秘化。他们好言“兴亡之数”、“天数 、 “气数 并把推往知来的占卜称为“数术 或“术数。 俞晓群先生认为功能属性神秘化的“数 有三个来源:一个来源原始社会遗 留下来的神秘主义观念,“在头十个数中,没有一个不具有神秘意义 8 。二是随机 性或偶然性特征的神秘数字( 这一点,布留尔也有论述) 。三是学派、宗教中包含 的神秘数。9 “数 的神秘化,最具代表性莫过于周易中的“大衍之数 。系辞说: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 四时,归奇于扔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扔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 7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 】商务印书馆1 9 8 6 2 5 7 3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 】商务印书馆1 9 8 6 6 4 9 俞晓群数与数术札记【m 】中华书局2 0 0 5 2 5 2 9 先秦设计与“数” 第一章。数”的产生演变与体现 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 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一这一段前部分 的“数一是数学的实际运用,即“数 的实用化功能。而中间部分的。天一,地 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一则属于功能神秘化的 “数“,叫人不知所云,不过在那个时代,应该还是会有很丰富的涵义解释的。 在国语周语中,曾记载周景王问乐于乐师伶州鸠,伶州鸠对周景王说: 。凡人神以数合之,以声昭之。数合声和,然后可同也。故以七同其数,而以律 和其声,于是乎有七律。一伶州鸠的解释虽然详细,但是对“数一的神秘功能未做 解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 “数一的功能神秘化有时也体现为先民对一些“数一的迷信崇拜。 ( 二) “数 在先秦设计中的体现 对先秦设计的考察角度有思想承载、工艺技术、结构功能和装饰形式等方面; 同样,我们探讨“数”与先秦的造物设计关系,也把它放在先秦设计的这四个方 面中来一一考察。从中可以看到,“数”在先秦设计的四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只是 由于“数一有着不同方向的功能演变,故它也以不同的面貌形式出现在先秦设计 的四个方面。 1 思想承载 我们把“数在先秦设计中一些思想方面的体现概括为:“礼数一和“象数, 它们都是“数”的应用形式。之所以是“礼数 和“象数 ,是因为它们体现了“数 与那个时代最重要的社会思想主题“礼”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象征文化的结合。 “礼 是先秦的时代主题,而“礼数 则是“礼的重要内容之一,简单地 可以把“礼 外在形式的量化表现理解为“礼数 ,如“十二旒、九鼎、八簋 等 等“数一与礼器结合词中的“数 。这里“数 表现为等级、秩序等内涵,如上一 节所述,“礼数一本质上是“数一功利性的体现。在周礼考工记玉匠制作玉 器,遵守“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 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一等概念法度,这里十二寸、 九寸、七寸是作为度量的“数”,更重要的意义是它们在尺寸上的等级列差,不同 的规格尺度为配给不同的使用对象,以表达特定的秩序等级思想。 象征也是这一阶段的重要设计特征,而呈体系化的象征更是具有明显的时代 特色,在“数的纲纪下,众多的象征形象组成一个个体系,充斥于造物设计中, 1 0 先秦设计与“数”第一章“数”的产生演变与体现 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四象 、“十二纹章一、“六色”、 “六玉等 等。以“五行为例,“五行相杂以成万物,天地万物都在五行元素的基础上形 成。由五行衍生了尚“五一的观念,把各种事物都纳入“五一体系中,如五味五 色五声五方五谷五星五刑五兵五圭等等,祭祀有五神、五祀、祭品有五牲等等。 设计中所涉及到的“礼数和“象数( 体系化的象征) 虽形式相近但有一定 的区别,它们共同点是其中的“数 更多体现出那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层面上的意义。 2 工艺技术 在工艺技术方面。“数”体现在工艺技术中的的各种数据经验规范,如周礼 考工记中:“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 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叁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 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它的本质上一份铜锡合金配方表,排除一定思想承载之外( 论述见第三章) ,它是 工匠伴随着长期生产水平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总结出来的技术规范。这种技 术上的规范必须遵从,否则将得不到最初既定的生产要求。 造物活动中,不但工艺的数据被规范化,相同的器物部件、重复的纹样甚至 相同的过程使得生产制作方式也被得到了规范,使它们可以得到规范的循环操作, 如。云雷纹一对于青铜器纹地的满地运用等,这就产生了模数化设计。模数化作 为一种技术经验而被传承和推广,进而导致器物生产制作效率的提高,它让规模 化生产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艺术设计手法的模数化也让图形有了丰富的形式面貌。 技术工具中也充斥着“数 的影子,这些工具本身即是“数”的规定性、确 定性,法度,规律等要素概念的表现手段。尸子卷下云:“古者佳为规、矩、 准、绳,使天下仿焉。 汉代屡屡出现伏羲执矩、女娲执规的图像,一种说法是象 征天圆地方,更深层的涵义应该是象征洪荒亘古时期,统治者整饬秩序、规范法 度等文明的开拓和创造活动。大禹治水时,“左准绳,右规矩一。从出土情况来看, 河南渑池仰韶、新郑裴李岗、陕西西安半坡、浙江余姚河姆渡等文化的大量陶、 骨器上都有许多规则的圆形、方形图案,也意味着那个时代已经有画方、画圆的 工具。 3 结构功能 设计造物的结果也必须满足一定的科学原理或者一定的数据规范,如一些器 物的结构设计或人机学原理的一些设计。器物只有依照遵循这种结构方能达到既 先秦设计与“数”第一章“数”的产生演变与体现 定的功能目的,也正是基于这种功能原理才构成了器物自身的概念定义,结构功 能即本身定义。换句话说,先实后名,名实方耦。 设计造物中结构功能所蕴含的规律、原则被赋予一个词“理 或“数理”。人 们必须遵守和符合一定经验或数学关系的“理一,这体现为造物活动具有一定的科 学性的原则,例如量器为“标准的标准”,更是如此。“栗氏为量,改煎金锡则不 耗,不耗然后权之,权之然后准之,准之然后量之。量之以为赭,深尺,内方尺 而圆其外,其实一黼。其臀一寸,其实一豆。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其 声中黄钟之宫。概而不税。一( 周礼考工记) “数 即是器物中所隐含的“理”的 表现,还有一些“理虽然不以数字的形式出现,本质上还是规范、原理、法度。 。理 因“数而成,“数 以“理而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理 合一, 都是规律的不同外在形式而已,它们是一不是二。 吕氏春秋知分:“此皆天之容 物理也,而不得不然之数也。一 明代徐光启在刻几何原本序中谈到:“唐虞之世,自羲和治历暨司空、后 稷、工虞、典乐五官者,非度数不为功。周官六艺,数与居一焉,而五艺者不 以度数从事,亦不得工也。襄、旷之于音,般、墨之于械,岂有他谬巧哉? 精于 用法尔已。一徐光启所说的“度数 应该解释为“度量、计数 而非天文历数。“精 于用法一即是指出:象师襄、师旷精通于音律,鲁班、墨翟擅长于器械,没有什 么其他的捷径窍门,只不过是精确地遵从于数理规则的运用而已,不从内在的数 理去研究把握事物“亦不得工也。一 4 装饰形式 装饰形式的内容包括装饰纹样以及纹样相互之间的关系。装饰形式中更是充 斥着规律性、秩序性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讲,装饰形式也正是“数 的一种体 现。个人以为,把装饰形式和“数”二者联系到一起,不是一种牵强附会,而是 装饰形式可以概括地以“数 的特征来描述形容,这里的“数 既有秩序、规律 等抽象涵义,也有着几何构成、数学原理等具体涵义,既是实用化的功能体现又 带有哲理化的功能体现。 “数 在装饰中表现为几何形式以及这些形式间的关系,几何形式是各种纹 样的概括抽象,而纹饰间的关系则如镜像对称、旋转对称,二方连续,四方连续, 比例缩放等形式,则表现出“数一的实用化的一面。 钱志强先生在古代美术与中国文明的起源研究中说:“黄河彩陶丰富多彩 1 2 先秦设计与“数”第一章。数”的产生演变与体现 的纹饰得力于各种几何形,即圆、方、三角等多种多样的布局排列方式。那绵延 不绝、风格各异的彩陶所体现出的美,与其说是基于艺术的,倒不如说是基于几 何与数学的科学知识。它是人们对自己的科学知识的发自内心的讴歌。这一点, 即使在一些最不为人们所注目的纹饰中也可以反映出来。一1 0 “数 在装饰形式上也一定程度上体现 在它的功能哲理化。例如旋涡纹及其它具有 旋涡特征的先秦云纹体系图案,纹样的形式 本身都能让人感到强烈的秩序意味。s 形相 对立又互相呼应,被看成宇宙的根源,是动 与静、生与死、阴与阳的二元论世界观,是 一种代表无限循环的运动形态及生命无限 延续的符号。( 图右1 1 ) 可以认为:器物中的装饰形式( 装饰纹 样) 不过只是“寓数于形一而已,。数一是 鲫i 幽圈 塑觋 它们不可忽略的重要特征。今天对纹样的几何分析已做了大量分析研究,直至总 结为“几何图案规律,继而而又上升到“形式美的法则 。 o 钱志强古代美术与中国文明的起源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7 5 l 钱志强古代美术与中国文明的起源研究 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7 4 3 1 3 焉 先秦设计与“数” 第二章纲常等级中的秩序一。礼数”设计 第二章纲常等级中的秩序“礼数 设计 “礼一是先秦时代至高的社会主题,这一时代众多的造物设计都围绕着这个 主题而进行,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精美的作品。“礼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秩序规范, 它体现为各种仪容制度与等级形式,“礼数刀作为“礼的内容之一又包括了大量 的“数的特性。这与“数一的本身性质是不可分隔的,“数 本身所具有的等级、 秩序、规范、规律等等特征与“礼一的内涵需要不谋而合。因此,“礼一与“数 的结合可以说是必然的趋势。 “数 也因应用的场合而被功利化,“数成了“礼”的一个形式体现手段, 众多的造物设计似乎都跟这“礼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先秦的设计文 化借助着“礼一的影响散发出强烈的“数 的味道,即体现为有序与多样的两个 特征。 第一节“礼与“数”的结合 “礼与“数一是不同领域的两个概念,但是它们在形式上又有着某种相似 的特征,这种特征的相似或可称之为一种“异形同构”,故意识形态中抽象的“礼一 借“数 的具体形式而表现出来就成为必然的趋势,两者的结合成为先秦阶段所 独具的一个社会现象,也因此对后世两千多年社会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一) 先秦“礼的起源与秩序本质 关于先秦的“礼”,历来有很多研究论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开篇就有准 确精到的阐述: “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 纪纲是也; 何谓分? 君臣是也;何谓名? 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 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 纪哉! 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 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 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日:天子之职莫大于 礼也。” 1 4 先秦设计与“数” 第二章纲常等级中的秩宁一“礼数”设计 资治通鉴卷第一威烈王二十三年 “何谓礼? 纪纲是也;一一言中的。“礼 即是“纲纪 ,即保持先秦社会形态 正常稳定发展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秩序。它的内在涵义是历史所形成的等级分 明的政治和伦理秩序,因而外在就表现为各种有类别差异,有等级秩序的规律形 式。简要来说,礼制的本质意义即是一种规范、秩序。 。“礼 是在原始的宗教与氏族宗法制度的共同基础之上经过漫长阶段而逐步 完善和体系化起来的,一方面,“礼一是对原始宗教的一种长期改造。有学者认为 “礼刀最早将原始宗教的发展规范化,使之走上世俗化、伦理化的发展道路,“礼一 对原始宗教的改造,是通过以“礼义刀改造原始宗教的观念,“礼仪 改造原始宗 教的行为,“礼容改造原始宗教体验来完成的1 2 。“在这个( 改造) 过程完成之后, 原始宗教的构成系统被彻底破坏,中国古代从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没有产生 真正意义上的神学宗教 ( 杨英“礼一对原始宗教的改造考述,转引陈麟书宗教 学原理) 虽然如此,原始的宗教观念还仍在“礼 中遗留下大量痕迹。王启发在 礼的宗教胎记说:“中国古代最初的礼具有原始宗教的性质,它起源于史前 时期的各种鬼神崇拜和各种巫术、禁忌、祭祀、占卜等巫祝文化。1 3 一这些遗留属 于思想意识方面的意识形态的一方面,如对自然的敬仰,对祖先和天地鬼神的崇 拜等。 另一方面,宗法制度对于“礼一的框架结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社会进 入原始父系时代后,牢固的亲族血缘关系形成,家族制度和私有制逐渐确立,政 治等级制度开始出现,在这些氏族的繁衍生息劳作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宗法 制度。冯天瑜等在中华文化史一书中认为“它的确立期在西周 。“宗法制度 是一种庞大、复杂但却井然有序的血缘政治社会构造体系。1 4 氏族宗法制度 具有明显的的等级秩序特征,主要体现为三个标志: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和宗 庙祭祀制度。而在对先秦礼的典籍来看,其很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以上三个标 志性的特征来展开叙述。 从“礼 的本质来源考证与表现形式可以看出,秩序规范是其最明显的特征, 或者说这个秩序特征的意义就是“礼 的精髓所在。 2 杨英“礼”对原始宗教的改造考述【j 】中华文化论坛2 0 0 4 2 3 姜广辉中国经学思想史【m 】中国社会科学i i 版社2 0 0 3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6 1 5 7 1 5 先秦设计与“数” 第二章纲常等级中的秩序一“礼数”设计 ( 二)“陈其数而知其义的“礼数”与“礼义一 对“礼 的内容研究,或有三要素说:礼义、礼仪与礼容。或有六要素说: 礼法、礼义、礼器、辞令、礼容、等差。( 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华书局) 这些分法的考察出发点不尽相同,因而彼此有异。 从研究礼的重典三礼内容来看:周礼汇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及 分封制度,记载了大量的古代官名与其职权。而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 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这部著作内容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 学和伦理思想。仪礼一书主要是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礼仪,提倡一 种有等差的人伦礼仪,它主要讲的“是数或形式。这些数所表现的制礼原则和 内在的文化精神,则是其义”。1 5 实际上三礼的内容虽然繁多,但很具有系统性,它主要论述了“礼 的 意义价值与“礼一的规范形式。儒家在表述“礼 的时候,一个重点就是强调要 “陈其数而“知其义 :“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 故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知其义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一( 礼记郊 特牲) 郑玄注:“言礼所以尊,尊其义也。一“言政之要尽于礼之义。一孔疏:“言 礼之所以可尊重者,尊其有义理也。 “若不解礼之义理,是失其义。惟知布列笾 豆,是陈其数,其事轻,故云祝史之事也。 “谓笾豆事物之数可布陈,以其浅 易故也,其礼之义理难以委知,以其深远故也。一“言圣人能知其义理而恭敬守之, 是天子所以治天下也。 “礼义 为“礼 的核心价值内容,而“礼数则是“礼的形式体现。“礼 义 无不体现为“礼数 ,而“礼数则必然蕴包着“礼义 。二者共同构成“礼 这一大的范畴概念。因而我们在这里简要地把“礼的考察点分为“礼义 与“礼 数 。这种二分法也符合一般“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 等传统考察事物的手段 方式。在这一对概念中,“礼义 是根本,而“礼数 的含义则更为宽广,包含万 千。参考先秦同一时代的周易的象数观即可以体会感觉到:礼无处不在,无 物不礼。 “礼 与众多的事物现象一样,如果一件事物的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焊机电缆安全考试题
- 面粉厂磨粉车间安全考试题
- 奥数几何部分初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 建材生产计划考试题
- 购买担保合同(标准版)
- 按摩放松环保倡议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植物源天然色素市场推广原料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奶牛有机奶制品生产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稻品牌文化体验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庄参股合同(标准版)
- 系统性风险压力测试框架-洞察阐释
- 数据迁移及备份服务合同
- 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护理常规
- 教育中的数字化转型读书心得体会
- 幼儿园一日工作流程解读
- 纤支镜灌洗的术前术后护理讲课件
- 加气站风控分级管理制度
- 乡墅建房公司运营管理制度
- 学习通《大学生就业指导》章节测试含答案
- 工程机械发动机课件
- 动物素描阅读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