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河南鹤壁、焦作、新乡三地出土有铭青铜器的初步整理.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舅*到lt, -1 ,f* ,o鞋, 原创性声明 l i il li ii i ii ii l li i i iif 18 3 3 013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 龟稚林 日期如7 。年6 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 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 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 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 州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毛端椿 日期:撕f 矿年易月 i i i 摘要 本文在全面收集河南出土有铭青铜铜器的基础上,对鹤壁、焦作、新乡三 地出土的铭文材料尤其是科学发掘所得的铜器铭文进行了初步整理。在整理工 作的基础上,对部分青铜器铭文及相关问题作了考订工作。对于在传世著录中 只是注明出土于河南而没有明确地点者,则单列一章,以备其完整,并制作有 出土器形的统计表以便查考。 关键词:鹤壁、焦作、新乡青铜器铭文整理 i v a b s t r a c t o nc o l l e c t i n ga l it h eb r o n z e se n g r a v e dw i t h i n s c r i p t i o n su n e a r t h e di nh e n a n p r o v i n c e ,w ep r e l i m i n a r ya r r a n g e dt h ee p i g r a p h i cm a t e r i a lw h i c hw a sf o u n di n h e b i ,j i a o z u o ,x i n x i a n g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o n e sw h ow e r eu n e a r t h e dw i t hs c i e n t i f i c a l l y m e t h o d s o nt h a tb a s i s ,t h ep a p e rr e s e a r c hs o m eo ft h ee p i g r a p h i cm a t e r i a la n d r e l a t e di s s u e s b e s i d e s t h ep a p e ri i s t e dt h eb r o n z e sw i t hi n s c r i p t i o n si no n ec h a p t e r w h i c hw e r ef o u n di nh e n a np r o v i n c e ,b u tn o th a v ed e t a i l e da d d r e s sa n dm a d et a b l e s a b o u tt h et h eb r o n z e se n g r a v e dw i t h i n s c r i p t i o nw h i c hh a v et y p ef o rt h ep u r p o s eo f r e s e a r c h i n gi nt h ef u t u r e 、 k e y w o r d :h e b i ,j i a o z u o ,x i n x i a n g , b r o n z e s e n g r a v e dw i t h i n s c r i p t i o n s u n e a r t h v 目录 目录 凡例i 引言1 一、鹤壁、焦作、新乡三地出土有铭青铜器的研究概况l 二、鹤壁、焦作、新乡三地出土有铭青铜器的概况4 三、对鹤壁、焦作、新乡三地出土有铭青铜器的整理和意义5 第一章鹤壁市出土有铭青铜器6 第一节浚县辛村卫国墓地出土有铭青铜器7 一、三十年代科学发掘出土的有铭青铜器7 二、传出于卫国墓地的有铭青铜器1 7 第二节鹤壁庞村出土有铭青铜器2 7 一、庞村村南出土有铭青铜器2 8 第二章焦作市出土有铭青铜器3 2 第一节温县小南张村出土有铭青铜器3 2 第二节武陟县出土有铭青铜器3 5 一、武陟县宁郭村北出土有铭青铜器3 5 二、武陟县龙睡村出土有铭青铜器3 7 第三章新乡市出土有铭青铜器3 8 第一节辉县市出土有铭青铜器3 8 一、辉县褚丘出土有铭青铜器3 9 二、1 9 3 5 年辉县琉璃阁出土有铭青铜器4 6 三、1 9 5 0 - - 1 9 5 2 年辉县赵同村墓葬出土有铭青铜器4 7 四、传出于辉县的有铭青铜器4 8 第二节卫辉市出土有铭青铜器5 4 目录 一、小臣遂簋5 5 二、两件禺邗王壶( 又名赵孟疥壶) 5 8 三、周王段戈与夭毓戈5 9 第三节新乡市博物馆馆藏有铭青铜器6 1 一、新乡市博物馆馆藏商代有铭青铜器6 l 二、新乡市博物馆馆藏西周至春秋有铭青铜器7 5 第四章传出河南的有铭青铜器7 9 参考文献一9 5 附表9 8 河南鹤壁、焦作、新乡三地出土有铭青铜器器形统计表9 8 河南鹤壁、焦作、新乡三地出土有铭青铜器登记表9 9 i i 凡例 凡例 1 、文中青铜器铭文释文及器名皆采用繁体字形按原字形隶释,其他论述文 字皆以标准简化字处理。 2 、特殊字形处理:文中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之难识文字均采用隶古定方式隶 定成楷书字形;不能隶定或有特殊要求之文字,则采用原字拓片处理成黑白原 形字,保持字形不变,如铭文中所见之图形化的人名、族徽类文字等;文中假 借字、异体字或不宜直接隶定之文字,皆在隶释原形字之后加隶定之字,并将 隶定之字放入“( ) 内随文注明,如“才( 在) ”、“乍( 作) ”、“且( 祖) 等; 部分隶定之字未在学术界公认,亦采用在原形字后加隶定之字,并将其放入“( ) ” 内加以区别。 3 、标点符号:由于青铜器铭文皆无标点符号,在引用时均在释文中加注标 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以1 9 9 6 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 用法为准。关于文中器物之描述包括断代、出土地、馆藏、尺寸、器形描述、 著录参考、释文等七个部分,此七部分皆以句号段开,其中绝大部分释文文字 在七字或七字以上者皆另起一行且不用引号引之,七字以下者皆用引号引之, 少部分由于行文需要亦用引号引之;释文中缺一字或模糊字用“口”表示,缺 字不详者用“”表示,依照文例或可补者将所补之字放入“口”内,释文 内容凶未刻( 铸) 写而不全又文意不到句读者不加标点符号。 4 、文中插图如无特殊需要,通常按照拓片、照片、线图的顺序放置。青铜 器铭文拓片一般为原大的5 0 - - 8 0 大小,照片、线图的缩放比例一般根据器物 实际尺寸的大小5 0 、2 5 、2 0 、1 0 不等。 5 、文中器名后括号内的编号与文末附录河南鹤壁、焦作、新乡出土青铜 器铭文登记表中的编号相对应。 6 、引用书目:,一般典籍类用以下格式如:“殷周金文集成3 0 8 8 3 ”、“- - 凡例 代吉金文存3 3 3 ”;期刊杂志类用以下格式如:“周永珍:两周时期的应国、 邓国铜器及地理位置考古1 9 8 2 年1 期5 0 页图2 3 ”。 在注文中,典籍类用以下格式如“保利艺术博物馆:保利藏金续第1 2 2 , - - - 1 2 7 页,岭南美术出版社,2 0 0 1 年版。”;期刊杂志类用以下格式如:“周永珍: 西周时期的应国、邓国铜器及地理位置,考古1 9 8 2 年第1 期。”。 在参考文献中,典籍类用以下格式如:“保利藏金续,保利艺术博物馆,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 0 0 1 年版。”、“宋吕大临:考古图十卷,据清 乾隆四十六年四库全书文渊阁书录钱曾影钞宋刻本影印。”;期刊杂志类所用 格式如注文中所用。 引言 ji 士 l 亩 河南地处中原,是有铭青铜器出土大省。据初步统计,截至2 0 0 9 年底,自 宋代以来至今,河南境内有5 3 个县市出土商周有铭青铜器,总数多达2 3 4 0 余 件( 另有2 0 0 多件尚未刊布) ,这在全国范围内是十分突出的。它上迄殷商晚期, 下至秦统一,历时近千年。其数量多,内容丰富,涉及到了当时的语言文字及 政治、经济、礼制、军事、方国、族氏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建国以来经科学发 掘所得的有铭青铜器,具有明确的出土坐标,其著录内容详实可靠,是一大宗 非常珍贵的原始资料。它们对于深入进行中原文化和历史语言的研究,具有很 高的学术价值。 一、鹤壁、焦作、新乡三地出土有铭青铜器的研究概况 目前尚未有学者对鹤壁、焦作、新乡三地出土有铭青铜器材料进行过全面 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历史上对三地区出土的有铭青铜器材料只有零星简单的著 录,而且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些著录往往也常常是以拓片或摹本为主。 对于青铜器铭文的研究最早似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墨子兼爱下云:“今 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自先圣四王者亲行之。何以知先圣网王者之亲行之也? 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 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从此记录可知当时的人们对于青铜器铭文已经有 所研究和利用了。 秦汉至于魏晋的文献中对于发现青铜器的记录数见不鲜,但有关铭文的情 况却往往失载。直到宋代,才开始出现了对于青铜器铭文的系统研究。这一时 期,河南的洛阳、孟津、新郑、开封、安阳、许昌、郏县等地就出土有商代到 引言 战国时期的有铭铜器,并著录于吉金典籍中。如吕大临1 0 9 2 年写成的考古图 就著录了宋元丰七年( 公元1 0 8 4 ) 传出土于邺郡河直甲墓的乙多鼎、饕餮鼎、兄 癸彝、足迹善( 即亚止善) 、宣甲觚( 无铭文) 等五件铜器。宋人著录的这一 类商代器铭正可与今豫北安阳殷墟一带出土的铜器铭文相印合。除吕大临的考 古图外,这一时期较为著名的金石学著作尚有刘敞的先秦古器记、薛尚宫 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赵明诚的金石录、王黼的 宣和博古图录、 王厚之的钟鼎款识等等。这些对当时在世的出土青铜器铭文进行了较为系 统的记录、释读和考证,不但都摹刻有青铜器的图像和铭文,而且有的详细记 载了器物的尺寸大小、容量和重量等,而有的则难能可贵地记录了这些出土青 铜器的出土时间和地点,以及器物收藏者的姓名等。宋代金石学的出现,奠定 了我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的基础,后世包括近现代的青铜器著录书籍,其编撰体 例仍然是大体仿照这些金石著作而成。 元明两代的金文研究处于低谷,传世书籍中基本不见金文著录和考释的专 书。 到了清代,对于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迎来了一个高潮时期。特别是乾嘉时期, 以孙诒让、吴大徵为代表的一大批学人在青铜器铭文的考释研究方面获得了新 的突破。孙诒让比前代及同时期的学者更加注意对古文字考释方法的探讨,创 建了古文字释读中的偏旁分析法;而吴大徵则立足于说文研究,与青铜器铭文、 货泉、玺印等古文字材料相互比较,在分析字形结构、考订文字流源方面开拓 了古文字研究的新境界。在青铜器铭文著录方面,满清政府官方以清宫收藏有 铭青铜器为基础组织编写了 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 宁寿古鉴四部著录书,称为“西清四鉴”。“西清四鉴”模仿了宋代宣和 岫宋吕大临:考古图p n q f i ;:伞书 本之卷一乙多鼎、饕餮鼎,卷四兄癸彝、足迹曩,卷五直甲舰,中 华书局,1 9 8 7 年版。考古图 4 1 之兄癸彝,从器物图采米看该器应为卣 2 引言 博古图录的体例,但其编写质量和摹刻水平稍低,所著录图像、铭文拓片经 与传至现代的部分实物相比较,往往误差很大;而且在所著录的器物中存在很 多伪器,未加甄别和剔除。除政府组织编撰的之外,尚有私人编写而成的著录 书,较著名者有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吴荣光的筠清馆金文、吴 式芬的捃古录金文、方溶益的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吴大徵的悫斋集 古录、刘心源的奇觚室吉金文述等等。例外,清季孙诒让另著有( - d i 籀拾 遗及( - d i 籀余论二书,前者是补正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后者是 补正吴式芬的捃古录金文,书中不乏精到见解,虽现代学术界仍然不容忽视。 民国初二十年是青铜器铭文研究的繁盛时期,名家辈出,代表人物有罗振 玉、王国维及稍后的郭沫若、唐兰、于省吾等。罗振玉对青铜器铭文的研究主 i 要贡献在与对青铜器铭文的搜集、整理和刊布作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如他的 代表著作 1 9 5 5 年第9 册该簋出土地有三种说法:浚县、汲县、辉 县固围村。 1 8 第一章鹤壁市出上有铭青铜器 带兽首的提梁,两面纹饰,腹部为宽带组成的田字形网络,盖缘和器颈为龙纹, 圈足鸟纹。( 图八:4 ) 盖铭2 行1 0 字:阴溶白( 洙伯) 邂乍罩( 作厥) 考寅颦( 旅) 彝; 器铭2 行1 1 字:朗溶白( 洙伯) 避乍早( 作厥) 考寅聋瞬( 旅尊) 彝。 此件器应为壶,多家著录称卣,误。传世有同铭壶2 件。 除此之外散见于海外的“沫司徒”、“沫伯”青铜器另有9 件,此9 件器著 录中没有出土来源,计有鼎2 件、爵3 件、觯、壶、盍、盘各1 件。附加介绍 如下: 鼎铭为:( 朗) ,溶白退( 洙伯邀) 乍寅瞬彝。( 殷周金文集成0 4 2 3 4 4 ) 鼎铭为:p ( 明) ,迟( 邋) 乍寅瞬彝。( 殷周金文集成0 4 2 1 7 8 ) 此鼎与明送鼎( 2 4 ) 同铭。 ( d 3 爵皆铭为:曩( 朗) 涪( 洙) 。( 殷周金文集成1 3 8 2 2 9 - , 8 2 3 1 ) ( d 觯铭为:退( 遥) 乍寅瞬彝,目( 明) 。( 殷周金文集成1 2 6 4 8 0 ) 壶铭未见拓片,铜全6 3 1 言“盖内和器底铸铭文2 行1 1 字”。 岙铭为:目( 明) ,送( 邂) 乍晕( 厥) 考寅瞬彝。( 殷周金文集成 1 5 9 4 2 4 ) 盘铭为:p 目( 朗) ,退( 邂) 乍早( 厥) 考寅瞬彝。( 殷周金文集成 1 6 1 0 0 7 8 ) 上文所述共计“沫司徒”、“沫伯”青铜器群凡1 4 件,其铭中皆见有“耳( 朗) ” 字,或见于铭首或见于铭末,可见该字为作器者之族属名,其中3 器单铭“溶 ( 洙) ”,5 器单铭“退( 邂) ,4 器铭“洛白退( 洙伯邋) ,1 器铭“康 侯置”及“治嗣( 洙司) 土退”,且铭文字形、文风相类,可见此1 4 器当为一 1 9 第一章鹤壁市出土有铭青铜器 时同组之器,作器者私名为“送”,身份为“溶白( 沫伯) ”或“浴嗣( 洙司) 土”。 其中“溶嗣土退”簋又名康侯簋,其铭文字数最多,铭文内容涉及成王平 武庚之乱、封康叔于卫的重要史实,可见这1 4 器当为成王时期之器,它是一 件有关西周初期历史的重要铜器。 学界很多学者皆对该铭进行了考释,陈梦家、周法高、周永珍等先生认为 “罱”为人名,通“封即“康侯封”;“溶”通“沫”或作“妹”或“牧”, 为地名:“聚”为名词于名词之间的连词,所以认为此器提及了康侯封与沫司 徒送两个人,他们都认为此二人都是文王之子,周法高先生认为沫司徒退为康 侯的兄弟聃季载,而周永珍先生则认为是霍叔处。 传世康侯器另有鼎2 件,康侯封鼎铭为:康侯封乍寅瞬( 殷周金文集成 0 4 2 1 5 3 ) :乍册地鼎铭为:康侯才( 在) 钵自,易( 赐) 乍册曲只,用乍寅彝( 殷 周金文集成0 4 2 5 0 4 ) 。康侯封鼎与史记卫康叔世家、尚书周书康 诰皆称康叔名为“封 ,独康侯簋铭中称“岳”,与“封”当为一名一字。 陈梦家先生在其 1 9 8 0 年第6 l 卷第3 期。又载十金文文献集成 2 8 册第1 6 0 页;周永珍:释康侯簋。古 文字研究 1 9 8 4 年第9 辑。又载t - 金文文献集成) 2 8 册第1 6 1 页 第一章鹤壁市出土有铭青铜器 ( 二) 1 9 3 1 年卫国墓地出土“康侯”“大俘( 太保) ”青铜器群 1 9 3 1 年浚县辛村一带出土了一组青铜兵器,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而没有得 到及时妥当的保护,以致流落美国,这组兵器计有5 件戈,长刀、钺各2 件, 矛、管銎斧、戟各l 件,共1 2 件。其中有铭文者为“康侯”刀l 件和“大俘( 太 保) 戟1 件。 1 康侯刀( 2 9 ) 西周早期。该器通长2 9 7 厘米。多銎卷首式,宽刃,前锋成圆形向后卷曲, 刀背有三个銎筒用以装柄,脊两侧饰爬行卷尾龙纹。( 图九:1 ) 中銎上铸铭文“康厌( 侯) ”二字。 2 太保戟( 3 0 ) 西周早期。该器残长 2 1 3 厘米。为刀戈合体, 顶端的勾和援已残,援基 部有一圆孔,阑侧三穿, 内端作牛角形,内两侧各 有一牛首形纹饰。( 图九: 2 ) 胡的一面铸铭文大 俘( 太保) ”二字,另一 面铸一铭文“黹”字。 从这些兵器的形制 d 沈融: 组外流中凼青铜兵器评述,中原文物1 9 9 5 年第2 期。 2 l 4 沿伊l嘴2 墨 _,疆蜘辫錾坎蝴黪 矗畏 厶飞耐 惫5卧 冒悬鎏 ,l-i-l-ijil_-iiii 第一章鹤壁市出上有铭青铜器 特征来说,它们应是一时之器,是卫康叔之遗物。“大俘( 太保) ,黹”铭, 另见于洛阳北窑墓大保戈( 殷周金文集成1 7 1 0 9 5 4 ) 及日本京都黑川古文化 研究所所藏之大保黹方鼎( 殷周金文集成0 4 2 3 7 2 ) ,黹可能是第二任太保, 该戟形制小而轻薄且是这组兵器中唯一一件有人为破坏迹象的残兵器,所以可 能是权利象征的复制品,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兵器,只有在加以破坏之后才允许 入土。 除此之外,中国国家博物馆及故宫博物院各藏有1 件“康侯”斧。 3 康侯斧( 3 1 ) 西周早期。于省吾旧藏,后归故宫博物院,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该器通 长9 厘米、銎口长3 1 厘米、宽2 1 厘米。长方銎,上端有突起的缘,侧有一系环, 銎向斧身延伸,刃近圆形。( 图九:3 ) 一面铸铭文“康厌( 侯) 二字。 4 康侯斧( 3 2 ) 西周早期。于省吾旧藏,现藏故宫博物院。该器通高1 0 3 厘米、宽6 8 厘 米,重0 2 8 千克。长方銎,上端有突起的缘,侧有一系环,銎向斧身延伸,刃 近圆形。( 图九:4 ) 一面铸铭文“康疾( 侯) ”二字。 这两件“康侯”斧字形与“康侯”刀有别,康侯刀的“康”作“玉”,“康侯” 斧的“康一下部从水,“侯”字所从矢形也有差别。这两件斧也应是卫康叔的遗 物,铸造时间应略晚于康侯刀。康侯斧从器形看,似应归入钺类,此暂按旧的 称名。 传世铭“康侯”者还有觯( 2 7 7 4 0 ( 参寅、髭令监凡 甲骨文合集2 7 7 4 2 在甲骨i - 辞中,“髭”似用为人名。 ( 三) 辉县褚丘散出有铭青铜器 1 9 5 2 年,新乡市博物馆从安阳、辉县市等地陆续收集到9 件青铜器,其中 有7 件为一组器。另外2 件分别为霹1 件、卣l 件,出土地皆为辉县褚丘。简 单介绍如下: 1 戈绎( 7 2 ) 商代晚期。该器通高3 4 2 厘米、口径2 0 7 厘米。侈口长颈,口沿上一对菌状柱,鼓腹分裆, 三足呈圆柱形,兽首錾。( 图十六:1 ) 錾下铸一铭文“戈”字。 2 祖辛卣( 7 3 ) 商代晚期。该器通高2 5 7 厘米、口径9 2 1 0 6 厘米,重3 1 3 2 千克。椭圆体,直口短颈, 鼓腹圈足,有提梁,提梁上饰夔纹,两端饰兽首, 嘭于省吾:商周金文录遗 ,中华书局1 9 9 3 年图3 2 4 、3 5 6 4 4 2 圈十六 蒸 叠 第三章新乡市出土有铭青铜器 盖顶有花苞钮,颈饰夔纹,有扉棱,腹上部饰瓦纹,下饰八组鸟纹,间以扉棱, 盖上有扉棱,饰鸟纹。( 图十六:2 ) 盖、器同铭,各铸铭文“且( 祖) 辛”二字。 商代铸“戈”铭器计有1 8 9 件:觑5 件、鼎2 6 件、簋2 3 件、卣1 3 件、尊 7 件、觯9 件、觚2 4 件、爵5 1 件、聋3 件、盂4 件、壶2 件、萤4 件、方彝3 件、瓿2 件、盘l 件、戈9 件、钺1 件、凿1 件、不明器2 件。 其中有确切出地点的有3 3 件。主要集中于河南和陕西。其中河南出土1 6 件,分别见于安阳、罗山、辉县、鹿邑等地。如:安阳四盘磨m 4 出土1 件己戈 戈( 殷周金文集成1 7 1 0 8 5 6 ) 。1 9 3 2 年前安阳出土乙戈觚1 件( 殷周金文集 成1 2 6 8 2 6 ) 。1 9 6 9 - 1 9 7 7 年河南安阳殷墟西区m 6 1 3 出土1 件戈忌瓿( 殷周金 文集成1 6 9 9 5 0 ) 。武官大墓陪葬墓e 9 中出土北单戈觚1 件( 殷周金文集成 1 2 7 1 9 5 ) 、北单戈爵1 件( 殷周金文集成1 4 8 8 0 6 ) 。侯家庄西北冈m 1 0 0 1 ( 二 期) 守戈爵1 件( 殷周金文集成1 3 8 2 3 6 ) 。 此外传出安阳者4 件,分别为戈尊l ( 殷周金文集成1 1 5 4 6 9 ) 、h 戈爵l ( 殷周金文集成1 3 8 2 3 3 ) 、北单戈壶1 ( 殷周金文集成1 5 9 5 0 8 ) ;传河南 安阳市郊郭家湾北地戈乙爵1 件( 殷周金文集成1 3 8 0 1 4 ) 。 1 9 8 5 年河南罗山蟒张后李m 2 7 、m 4 3 分别出土1 件戈觚( j c 3 7 1 1 、7 1 0 ) 。 1 9 5 2 年辉县褚邱村出土l 件戈珲( 殷周金文集成1 5 9 1 4 0 ) 。 传1 9 2 5 年前在汝南出土2 件戈觚( 殷周金文集成1 2 6 6 9 1 - 6 6 9 2 ) ;1 9 5 6 年在上蔡县田庄村墓葬出土1 件戈母乙爵( 殷周金文集成1 4 8 7 3 4 ) 。 除此之外,金文中还屡见与“戈”组合的铭文,如“北单戈”、“宁戈”、“册 宁戈”、“告戈”、“戈己”、“戈冈”、“戈天”、“庚戈”、“辛戈 、“守戈”、“亚戈”、 4 5 第三章新乡市出土有铭青铜器 乙戈”等。 戈为夏之后裔。史记夏本纪记载:“太史公日:禹为姒姓,其后分封, 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襄氏、费氏、杞 氏、缯氏、辛氏、宾氏、斟( 氏) 、戈氏。”商代,戈继续存在。甲骨文中就有 关于“戈”、“戈方”、“戈人”及“戈田”的贞问。如: 戊戌卜,争贞:直王族令戈? 甲骨文合集1 4 9 1 5 ( d 贞:寅黄令戈方? 二月。 甲骨文合集0 8 3 9 7 7 , 1 1 卜,宾贞:翌,庚寅令入戈人? 甲骨文合集0 8 3 9 8 正 ( d 庚申b ,王其省戈田于辛屯日,亡哉? 王其省戈田于乙屯日,亡 哉? 沓王。c d , 屯南地甲骨1 0 1 3 二、1 9 3 5 年辉县琉璃阁出土有铭青铜器 1 9 3 5 年1 2 月和1 9 3 7 年春,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此发掘了 一批战国墓,1 9 3 6 年9 一1 1 月河南博物院又在该墓地的东北角发掘了甲、乙两 座大墓,收获颇丰;1 9 5 0 年和1 9 5 1 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又在此墓地进行 了两次发掘。这五次发掘共得战国墓8 0 座( 包括车马坑) ,1 9 3 5 年发掘的m 8 0 规模大,随葬丰富,发现有7 件一套的无盖列鼎、5 件一套的有盖列鼎及6 鬲、 4 簋、4 簋,配以铙、编钟的礼乐器组合,此外还有一些青铜兵器戈、剑、镞及 车马器、工具等。其中带有铭文的仅有l 件戈回。 1 虎铜丘君戈( 7 4 ) 战国时期魏国。1 9 3 5 年辉县琉璃阁8 0 号墓葬出土( m 8 0 :5 6 ) 。现藏台湾“中 苗丽娟:河南商代金文研究 ,郑州大学2 0 0 7 描硕十研究生毕业论文 。郭宝钧:山彪镇与琉璃阁) ,北京:科学出版社,1 9 5 9 年版。 4 6 第三章新乡市出土有铭青铜器 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该器长胡三穿,援部窄长,有中脊,上下开刃。( 图 十七:1 ) 胡部铸铭文8 字: 虎铜丘君豫之元用。 辉县琉璃阁在战国时期隶属于魏国,这里曾是一处魏国贵族的家族墓地。 此件戈铭文说明这是虎锏丘君豫所用的一件戈,豫是人名,表明该墓墓主极有 可能就是豫本人。 三、1 9 5 0 - - - , 1 9 5 2 年辉县赵固村墓葬出土有铭青铜器 1 9 5 0 - 1 9 5 2 年辉县赵固村发掘了两座墓葬( m 1 、m 2 ) ,墓中出土有一批青铜 器。其中带有铭文者有2 件戈,两座墓葬各出1 件,其形制大小及铭文一致。 兹介绍如下: 1 呙戈( 7 5 ) 战国早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 馆。该器通长1 7 2 厘米、援长1 1 5 厘米。援微上扬,尖锋,中胡,阑 侧三穿,长方形内,中部有一横穿。 ( 图十七:2 ) 援的基部和内部铸铭文6 字: “田( 甸) 人邑i 盆i 戈。” 2 呙戈( 7 6 ) ! 委一 圈十七 2 战国早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该器通长1 7 2 厘米、援长1 1 5 厘米。 4 7 髓 矿 1 卜厂 第三章新乡市出上有铭青铜器 。 援微上扬,尖锋,中胡,嗣侧三穿,长方形内,中部有一横穿。 ( 图十七:3 ) 援的基部和内部铸铭文6 字:“田( 甸) 人邑呙戈。” 四、传出于辉县的有铭青铜器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辉县一带曾惨遭多次盗掘,当时出土的大宗青铜器群 或流失海外,或由私家辗转收藏。经统计在这一时期流散出去的有铭青铜器至 少有1 1 件,器形有鼎、鬲、觚、鉴、车軎等。根据其铭文内容可将这1 1 件青 铜器归纳为三个青铜器群。 此外,1 9 7 6 年2 月辉县是百泉废品回收部门从所收购废品中拣选出有铭青 铜剑1 件,这柄青铜剑可能即出土于辉县琉璃阁或赵固村的战国墓区,为建国 前盗墓者盗掘后流失。现藏辉县百泉文物保管所。 ( - - ) “子弊”、“弊婚”青铜器群 我们搜集到流失海外的“子弊”、“弊嫣”青铜器群共计有4 件器,分别为 鼎3 件、觚1 件。介绍如下: 1 ) 1 子弊鼎( 7 7 ) 商代晚期。传辉县出土。现藏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图十) k - 铭文“子弊( 奠) ”二字。 2 弊娠方鼎( 7 8 ) 商末周初。传河南出土。美国芦芹斋i f l 藏。该器通高1 7 8 厘米、口长1 4 崔墨林:河南辉县发现吴王夫差铜剑 ,文物 1 9 7 6 年第l l 期 4 8 厘米、口宽 足细而高, 足饰变形蝉 铭文l l 字: 弊娠易商( 赐黉) 只于后,乍( 作) 父乙彝。 3 弊娠方鼎( 7 9 ) 商末周初。传河 南出土。现藏美国纽 约罗比尔氏。该器通 高1 7 7 厘米、口长 1 3 6 厘米、口宽1 1 3 厘米。( 图十 k - 3 ) 铭文1 1 字: 弊骺易商( 赐赏) 只于后,乍( 作) 父 乙彝。 豢窝神 l 2 瀛蕊 4 弊娠觚( 8 0 ) 3 商末周初。传辉 县出土。现藏加拿大 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 物馆。该器通高2 8 5 厘米。喇叭口,长颈 5 4 9 图十八 4 第三章新乡市出土有铭青铜器 鼓腹,高圈足沿外侈,腹部和圈足均饰兽面纹。( 图十八:4 ) 铭文1 2 字: 弊娠易商( 赐赏) 其于嫣,用乍( 作) 父乙彝。 此外新乡博物馆旧藏有一件“子弊( 奠) ”戈,其铭文内容和书写风格和 “子弊( 奠) 鼎一致,可以相信此“子弊( 冀) ”戈和“子弊( 冀) 鼎亦 应出自一地。 5 子弊戈( 8 1 ) 商代晚期。现藏新乡市博物馆。该器通长2 3 2 厘米、宽6 厘米。直援平伸, 援中部起脊,无胡,长方形内,内的一面饰兽面纹。( 图十八:5 ) 内一面铸铭文“子弊( 奠) ”二字。 “弊”作为族氏名多见于殷商甲金文,今见、弊”铭商代青铜器共计2 0 件。 其中有单铸“弊”铭的铜卣( 殷周金文集成1 0 4 7 4 2 ) ;有1 0 件“子弊” 铭器,包括出自辉县1 件鼎、收藏于新乡市博物馆1 件戈( 见上文) 。还有“亚 弊 簋、尊铭各1 件( 殷周金文集成6 3 3 3 0 、殷周金文集成1 1 5 7 4 7 ) , 2 件传出河南、今流失美国的“弊嫣”铭方鼎( 见上文) 。此外传出自河南的还 有弊母簋( 殷周金文集成6 3 0 8 3 ) 、弊母觯( 殷周金文集成1 1 6 3 4 9 ) 等。“拜;9 舌”当读若“冀后”,乃奠族首领配偶之尊称。 上文2 件“弊媚方鼎”方鼎( 7 8 、7 9 ) 与“弊骺”觚铭文内容近同,三者 的纹饰、铭文书写风格相似,应同出一地。 ( 二) “智君子之弄”、“君子之弄”青铜器群 经过我们搜集统计,传出于辉县的有铭青铜器中还存在一组“智君子之弄”、 “君子之弄”青铜器群。这组青铜器目前见于著录者共计有4 件,分别为鼎、 5 0 鬲各l 件、鉴2 件。分别介绍如下: 1 君子之弄鼎( 8 2 ) 春秋晚或战国早期。传辉县出土。原藏北京,后归东北人民大学,现藏吉 林大学历史系陈列室。( 图十九:1 ) 口沿铸铭文5 字:“君子之弄鼎。 2 君子之弄鬲( 8 3 ) 毫 出土= 篡黧= 量 出土,1 9 5 8 年故宫博物院收购。 重1 7 6 千克。圆体大腹,三短足, 双附耳,有盖,盖上有三环,盖、 器各饰有方块绚纹二周,附耳上 遍饰花纹。( 图十九:2 ) 器口沿处有铭文5 字:“君子 之弄鬲。” 3 智君子鉴( 8 4 ) 春秋晚期。传1 9 3 8 年辉县出 土。现藏美国华盛顿弗里尔美术 博物馆。该器通高2 2 7 厘米、宽 5 1 8 厘米。敞口平折沿,颈微敛, 5 l 2 3 4 图十九 第三章新乡市出上有铭青铜器 折肩收腹,平底矮圈足,颈部有兽首环耳和兽首衔环耳各一对,游环饰交龙纹, 鉴口沿饰贝纹带,颈和下腹饰夔凤纹带,上腹饰正反交替的兽面纹带,内填回 纹。( 图十九:3 ) 内底铸铭文6 字:“智君子之弄缢。” 4 智君子鉴( 8 5 ) 春秋晚期。传1 9 3 8 年辉县出土。现藏美国米里阿波里期美术馆( 皮斯柏藏 品) 。该器通高2 2 2 厘米、口径4 3 5 厘米、宽5 1 5 厘米。敞口平折沿,颈微 敛,折肩收腹,平底矮圈足,颈部有兽首环耳和兽首衔环耳各一对,游环饰交 龙纹,鉴口沿饰贝纹带,颈和下腹饰夔凤纹带,上腹饰正反交替的兽面纹带, 内填回纹。( 图十九:4 ) 内底铸铭文6 字:“智君子之弄缢。” 此4 件器时代一致,铭文内容相似,书写风格十分近似,可能是一组器。 特别是其中的2 件“智君子”鉴,无论形制、纹饰、铭文俱一相同,制作 工艺技术精湛。作器者为“智君”,铭文“弄”字表明其非实用器,而是供玩赏 之物。“智君”可能与晋国的卿士智伯氏有联系,但具体是哪一世的智伯待考。 此外,传1 9 3 8 年与两件智君子鉴同时出土者还有五六器,但具体出土情 况不详。 ( 三) “晋公车”车軎与“攻敌王夫差”剑 传1 9 2 7 出于辉县的还有“晋公车”车軎2 件,时代大约为春秋时期。2 件 车軎大小、铭文完全一致,应为一对。 此外,1 9 7 6 年2 月辉县是百泉废品回收部门从所收购废品中拣选出有铭青 国唐兰:智君子缓考 ,辅仁学志 1 9 8 3 年第7 卷第l 、2 期合刊 5 2 铜剑1 件, 或赵固村的 简单介绍如下: 1 晋公车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喀什地区巴楚县2025秋招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农发行辽阳市辽阳县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九江市庐山市2025秋招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安阳市安阳县2025秋招笔试资料分析题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邯郸市永年区2025秋招笔试资料分析题专练及答案
- 励志青春校园广播稿13篇
- 2025年六安市人民医院公开招聘69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后勤工作个人年终工作总结15篇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海凤实验幼儿园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度福建省血液中心招聘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学校少先队知识应知应会题库(含答案)
- 2026中国农业银行秋季校园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核桃肽粉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储能技术》课件-3.各种类型的蓄能技术
- (2025)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考核试题(附含答案)
- 工业厂区场地平整建设方案
- 2024年丽水市莲都区事业单位招聘真题
- 锂电池pack工厂安全培训课件
- (2025秋新版)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跨境电商合规管理操作手册
- 住院病人防止走失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