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料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史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料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史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料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史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料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史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料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授课年级:高一 授课班级:1班一、课标规定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同时让学生学习历史地、辩证地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秦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意义,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2)明确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三、学情分析:虽然初中时期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还比较肤浅片面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条理,同时分析问题缺乏广度和深度,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紧抓住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特点,围绕本课的主线,以小组问题探究为主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史料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条理性、系统性形,成对知识的全面性理解。但是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知识的拓展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四、教材分析1.本课地位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在本单元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上承夏商周三代,下启两汉,对于学生全面学习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以及在今后的各个朝代中不断完善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本课内容与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相映成趣,使学生对于东西方早期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对比。2.知识点和线本课主要围绕着中央集权制度这个中心线索,主要介绍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秦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秦律的颁布、长城、驰道的修筑、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以及最后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等内容。3.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难点: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板书六、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教师PPT出示材料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雄图发英断,大略驾雄才。”(李白)抛出问题:这首诗是李白描述秦始皇的雄才伟略的,李白为何如此盛赞秦始皇,他有何功绩? 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详细了解一下。阅读教师所出示的材料,展开思考。凝神、起兴、点题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一、秦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教师PPT出示材料25 材料2: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平王崩,鲁不奔丧。桓王二十余年,五聘鲁。郑庄公射桓王中肩。国史大纲材料3:“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 周本纪材料4:公元前453年,晋国的贵族韩赵魏三家合力灭掉专擅国政的知氏,不久,将晋国瓜分。齐国原来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大夫田成子杀齐简公,自为相,专国政。公元前386年,他的后人田和终于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战国时期,各国为增强国力,纷纷进行变法,变革已不适应时代的旧制度。著名的变法有: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改革,齐国的邹忌改革与秦国的商鞅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收效最为明显。材料5: 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提出问题: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秦始皇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阅读教师所出示的材料,根据每一则材料的内容,小组之内进行讨论,总结出秦统一相应的原因:1.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分封制度遭到破坏;2.争霸战争和诸侯国之间的兼并;3.战国时期秦的商鞅变法,极大地提升了秦国实力;4.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伟略。让学生尝试从史料之中发现历史信息。联系当时的时代特征,让学生站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思考问题。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一)皇帝制度材料6: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可。” 史记阅读材料6,了解皇帝制度的由来。材料7: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阅读材料7,总结出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二)三公九卿制材料8: 秦变周法,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荀悦曰:秦本次国,命卿二人,是以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秦朝以丞相取代三公,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又设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为丞相副手。阅读材料8以及图片,理解秦中央官职的特点通过课本内容简单了解九卿的职能。(三)郡县制的实行材料9: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阅读材料9,讨论统一之后是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有不同的意见,你能说说哪些人会主张郡县制?哪些人会主张分封制?他们各自有什么理由?分析为什么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都,每都下设若干县。材料10:秦朝政府的组织图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总结出秦朝当方的官僚机构。通过对图片的讲解,让学生理解,秦朝这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材料11: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柳宗元对秦制度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材料12:云梦睡虎地秦简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其中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以及解释律文的问答和有关治狱的文书程式,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和研究秦始皇颁行全国的法律的重要依据。材料13:(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贾山至言材料14:公元前212年,始皇下令“堑山堙谷”,修筑从云阳(今陕西淳化)直通北方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全长900千米的“直道”。“直道”修成以后,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成阳赶到九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5:阅读材料11-15,秦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三、秦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教师引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课内容,总结出秦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1.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2.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国家统一的维护,有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3.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4.能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抵御外敌、进行工程建设,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5.但是易形成暴政。阅读教师所出示的材料,了解皇帝制度的由来。阅读教师所出示的材料,总结出皇帝制度的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阅读教师所出示的材料,总结出三公之间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决策失误,同时理解通过三公九卿制,将中央的权力集中到了皇帝一个人手中。阅读材料9,了解郡县制推行的史实。由此学习郡县制的相关知识,由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郡县制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认真观察图片,理解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含义。阅读材料11,了解柳宗元对于郡县制的基本看法。阅读材料12-15,从中总结出秦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应措施:颁布秦律;修筑驰道、直道;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紧跟老师思路,思考秦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从材料中理解皇帝制度的由来以及特点。图示三公九卿的职能分工,简单明了,学生便于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尝试将西周的分封制与秦的郡县制进行比较。让学生简单了解后人对于郡县制推行的看法。联系现实,让学生亲自体会到这些措施对于中央集权产生的影响。从积极与校级两个方面去思考秦中央集权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