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_第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_第2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_第3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_第4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 算 机 网 络 实验报告 学 院: 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姓 名: 王梁荣 学 号: 09190138 授课教师: 朱信忠 提交时间: 2012 年 1 月 5 日目 录实验一 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3实验二ip地址分类与ip数据包的组成8实验三 arp地址解析协议18实验四icmp互连控制报文协议26实验五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30实验六 tcp传输控制协议33实验七 dns域名服务协议38实验八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50 实验一: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操作 报告 日期_ 教师_ 实验目的:1、分析 ethernet v2 标准规定的 mac 层帧结构,了解 ieee802.3 标准规定的 mac 层帧结构和 tcp/ip 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2、掌握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3、掌握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实验内容:1、学习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学习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学会使用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编辑以太网数据包;4、理解mac地址的作用;5、理解mac首部中的llcpdu 长度/类型字段的功能;6、学会观察并分析地址本中的mac地址。实验流程: 实验步骤:步骤1:运行ipconfig命令1、在windows的命令提示符界面中输入命令:ipconfig /all,会显示本机的网络信息:2、观察运行结果,获得本机的以太网地址。地址为:00-58-4c-5c-11-11步骤2:编辑llc信息帧并发送1、 打开协议编辑软件,在工具栏选择“添加”,会弹出“协议模版”的对话框,如图所示,在“选择生成的网络包”下拉列表中选择“llc协议模版”,建立一个llc帧;添加一个数据包2、在“协议模版”对话框中点击“确定”按钮后,会出现新建立的数据帧,此时在协议编辑软件的各部分会显示出该帧的信息。如图所示:新建的llc帧数据包列表区中显示:新帧的序号(为0)、概要信息;协议树中显示以太网mac层协议;数据包编辑区中显示新帧各字段的默认值;十六进制显示区中显示新帧对应的十六进制信息。3、编辑llc帧在数据包编辑区中编辑该帧;具体步骤为:编辑llc帧填写“目的物理地址”字段;方法一:手工填写。方法二:选择”地址本”中主机b的ip地址,确定后即可填入主机b的mac地址;填写“源物理地址”字段,方法同上,此处为了提示这是一个在协议编辑软件中编辑的帧,填入一个不存在的源物理地址;注意:协议编辑软件可以编辑本机发送的mac帧,也可以编辑另一台主机发送mac帧,所以,源物理地址字段可以填写本机mac地址,也可以填写其他主机的物理地址。但要注意网络协议分析软件中过滤器的设置,否则会捕获不到数据包。协议树中会显示llc;其中的目标服务访问点和源服务访问点,可以不变。llc的控制字段内容不需改变,因此最低位为零(传输时的第一位),表示信息帧。发送数据包4、数据包编辑区与十六进制显示区是联动的,选中数据包编辑区中的某一字段,该字段对应的十六进制值会相应地改变颜色,观察十六进制显示区中该帧的信息。 5、点击工具栏或菜单栏中的“发送”,在弹出的“发送数据包”对话框上选中“循环发送”,填入发送次数,选择“开始”按钮,即可按照预定的数目发送该帧。在本例中,选择发送10次,如上图所示。6、在主机b的网络协议分析软件一端,点击工具栏内的“开始”按钮,对数据帧进行捕获,按“结束”按钮停止捕获。捕获到的数据帧会显示在页面中,可以选择两种视图对捕获到的数据帧进行分析,会话视图和协议视图,如图所示的会话视图可以清楚的看到捕获数据包的分类统计结果:捕获数据包会话视图从中可以看出,刚才编辑发送的10个数据帧已经全部被捕获到了。该数据帧的源mac地址是:00-11-11-22-22-22,目的mac地址是00-15-58-2f-7e-7e(即主机b),数据帧总长度21字节,包括14字节的以太网帧头,3字节的llc首部。llc首部中,目标服务访问点和源服务访问点,以及控制字段的值均为0。协议视图中,则可以方便的看到数据帧内详细的十六进制数据内容。步骤3:编辑llc监控帧和无编号帧,并发送和捕获1、编辑帧的步骤同步骤二,只是修改llc pdu的控制字段。2、编辑监控帧,注意llc首部的控制字段值为0x01。3、编辑无编号帧,注意llc首部的控制字段值为0x03。4、在监测端捕获数据包,确定是否是监控帧和无编号帧:监控帧和无编号帧步骤4:保存捕获的数据帧1、在工具栏选择“导出”,会弹出“另存为”对话框,选择保存路径,如图所示。导出捕获的数据帧2、将编辑好的以太网帧保存到文件中,文件名为:mac.xml。3、在工具栏中选择“导入”,找到刚才保存的文件mac.xml,打开,即可在网络协议分析软件中对已经保存的数据帧进行分析。步骤5:捕获数据帧并分析1、启动网络协议分析软件在网络内进行捕获,获得若干以太网帧。2、对其中的5-10个帧的以太网首部进行观察和分析,分析的内容为:源物理地址、目的物理地址。源物理地址:00-e0-0f-00-45-e3目的物理地址:01-00-0c-cc-cc-cc实验思考:思考问题结合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 在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中,mac层的作用是什么? 答: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介质访问控制)地址是识别lan(局域网) 节点的标识。2、为什么ieee802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分割为mac子层和llc子层?答: ieee802参考模型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两个子层,媒体访问控制mac 子层和逻辑链路控制 llc 子层。 mac 子层与物理层相关联,而llc子层则完全独立出来,为高层提供服务,这样就实现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完全独立,解决了l so制定的计算机网络 7 层参考模型(即osi模型)中局域网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不能完全独立的问题。实验二:ip地址分类与ip数据包的组成操作 报告 日期_ 教师_实验目的:1、理解ip层的作用以及ip地址的分类方法;2、理解子网的划分和子网掩码的作用;3、掌握ip数据包的组成和网络层的基本功能。实验内容:1、学会根据ip地址的分类方式区分各类ip地址;2、掌握ip数据报的格式、长度以及各字段的功能;3、学会利用子网掩码确定ip地址的网络号、子网号和主机号;4、学会分析给定数据包的ip首部信息;5、学会手工计算ip校验和的方法。实验流程:实验步骤:步骤1:查看本机网络状态ipconfig命令在主机中用于查看本机的网络配置,包括主机的ip地址、mac地址、网关、dns配置等信息。1、在运行中输入cmd,出现界面后输入ipconfig /all;如图:ipconfig输出信息2、观察运行结果,获得本机的ip地址及子网掩码;从上图中的显示结果中可以看到,ipconfig /all命令输出包括主机名称,节点类型等,以及网络接口上的相关配置。从上图中可以看到网络接口配置为:mac地址: 00-58-4c-5f-16-7ddhcp: 为未启用ip地址: 8子网掩码: dns服务器:8步骤2:利用网络协议分析软件捕获并分析ip数据包1、在本地主机中打开网络协议分析软件,在工具栏中点击“开始”,待一段时间后,点击“结束”。2、在捕获到数据包中,选择ip数据包进行分析,如下图所示。ip数据包分析2、分析捕获到的ip数据包,因此在本实验中,只分析数据的的ip包头部分。版本信息: 4, 标识此报文为ipv4报文。头部长度: 5, 标识ip报头长度为5个32比特。在上图中,ip报头最末端为01 ff,整个ip包头长度为20字节,共160位,即32比特的5倍。区分服务类型: 0,在此报文中不涉及服务质量的区分。总长度: 40,表示总长度为40字节。标识: 0x1f06,此数据包没有进行分片。标志: 0。分段偏移量: 0x0000,此数据包没有进行分片。生存时间: 1源ip地址: 8目的ip地址: 5其他:此包头中,没有选项字段,没有填充字段。ip报头之后的部分为ip包中的数据部分。步骤3:利用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编辑并发送ip数据包1、在本地主机打开网络协议编辑软件,在工具栏选择“添加”,建立一个ip数据包。2、填写“源物理地址”:可以在地址本中找到本机的mac地址,然后左键选择,点击“确定”加入地址。3、填写“目的物理地址”:可以在地址本中选择主机b的mac地址,然后左键选择并单击“确定”加入地址。4、填写“类型或长度”:该字段值为0800。配置完成后,在数据包编辑区中会出现ip层各个字段及其默认值,如下图所示。编辑ip数据包填写ip协议头信息:版本信息:4,ip头长度:5,如果没有选项,ipv4包头长度为20字节,为5个32比特长度。服务类型:00,服务类型(tos)总长度:该值为ip首部长度加上数据部分的长度:40标识字段:可以采用默认值,或任意值,例如0。标志字段:可以采用默认值。生存时间:可以采用默认值128,即ttl值协议类型:即ip携带的上层协议类型(例如:tcp为6,udp为17,icmp为1):本实验填6,协议分析软件会自动将上层协议设为tcp。首部校验和:先添0,等全部字段填完后再计算。源ip地址:注意,网络协议编辑软件可以编辑本机发送ip数据包,也可以编辑另一台机器发送ip数据包,所以,源ip地址字段可以填写本机ip地址,也可以填写其它机器的ip地址(注意协议分析器的过滤器设置);目的ip地址:从地址本中选择主机b的主机的ip地址,左键选定,点击确定后”添加”;注意源目的ip地址的配置要与源目的mac地址相符。当上述各字段值均已填写完毕后,可以计算“校验和”,校验和的计算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手工计算,首先把校验和字段置为0,然后对ip协议头中的每个16比特进行反码求和(整个首部看成是由若干个16比特的字组成),然后取反,结果即校验和的值。方法二:利用网络协议编辑软件提供的工具计算,左键点击工具栏的“校验和”即可。如果要编辑多个ip数据包,可重复上述步骤。点击工具栏或菜单栏中的“发送”,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配置发送次数,然后选择“开始”按钮,发送帧序列,如下图所示。在主机b中用协议分析器截获数据包并分析,捕获到的报文如下图所示。捕获到的ip报文分析捕获到的数据包的ipv4报头部分版本信息:ipv4报文的版本信息为4。头部长度:ipv4报头不含选项和填充字段长度为20字节,是32比特的5倍。总长度:总长度包含ip报头长度和ip包中的数据长度,协议分析软件将ip发送时自动将上层协议选择为tcp,因此数据内容为tcp报头共20字节以及20字节数据,因此接收到的ip报文长度为60字节。标识、标识、分段偏移量:均与分片有关。生存时间:由于数据包从源端到目的端没有经过任何路由器的转发,ttl值不变为128。校验和:由于发包过程中,标识位和分段偏移修改,因此校验和也和发送的数据稍有不同。源目标地址:源目标地址在ip包的发送过程中不做修改。用同样的方法,在主机a中编辑ip包,将目的mac地址和目的ip地址修改为另外一组主机的地址如pc3,发送数据包。注意,封装ip包发往不同网段的目的主机时,目标mac地址选择网关的mac地址,地址本中找不到不同网段的ip地址时,手工输入目的ip地址。编辑的数据包如下图所示。发往不同网段的ip包在pc3中用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并分析,如下图所示。捕获发自不同网段数据包分析在上图中可以看到,和发往相同网段的数据包并无太多不同,主要区别在于:接受报文中的源目的mac地址与发送的源目的mac地址不同;生存时间:ttl的不同。步骤4:ping远程主机,分析ip协议1、在地址本中选择与本主机在同一子网中另一主机的ip地址(假设为:51)。在本机命令行界面下运行:ping 51。在ping的目的地址的主机上用协议分析器一端捕获数据,记录源、目的物理地址及源、目的ip地址,捕获到的报文如下图所示。ping数据包按照地址本中的记录,分析捕获数据的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在ping目的主机上通过协议分析器,查看“交互序列图”,了解ping程序的会话过程,如下图所示。ping的交互序列图2、选择与本主机属于不同子网另一主机的ip地址(假设为:5);在命令行方式下运行:ping 5;协议分析器端捕获数据,记录源、目的物理地址和源、目的ip地址;源物理地址:00-e0-0f-00-45-e3目的物理地址:01-00-0c-cc-cc-cc步骤5:本地ip数据包统计信息netstat命令用于显示与ip、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1、在命令行界面下运行:netstat r,显示本机路由表,记录本机的缺省网关的ip地址,如下图所示:netstat r输出信息在主机的路由信息输出结果中,第一列为目标网段,第二列为子网掩码,第三列为去往目标网段的网关。第四列为去往目标网段的的接口,第五列为去往目标网段的开销。2、在命令行界面下运行:netstat s,查看ip协议部分,查看本机已经接收和发送的ip报文个数,如图:netstat s输出结果从netstat s输出结果中可以查看tcp、udp、ip、icmp等协议发送和接收的报文数量,上图中给出了ipv4报文的接收报文数量、出错数据包的数量等信息。实验思考:思考问题结合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问答下列问题:1、 该主机的ip地址属于哪类? b类2、分析地址本中所有的ip地址,说明实验环境中所有机器的子网划分情况。 本实验室中的主机的ip地址的ip地址都是172.20.10.xx,故本实验室的电脑都属于同一个子网,子网号为10。3、ip数据包在从源主机出发到达目的主机的过程中,ip首部中的ip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字段是否发生变化? 不发生变化。 实验三:arp地址解析协议操作 报告 日期_ 教师_实验目的:1、掌握arp协议的作用和格式;2、理解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3、了解arp命令。实验内容:1、学习arp协议的工作原理;2、掌握arp协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3、理解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4、学习使用arp命令。实验流程:实验步骤:步骤1:arp相关命令简要说明查看本地主机mac地址 ipconfig /all。查看arp缓存表 arp a 清空缓存表 arp d。添加arp记录 arp s 步骤2:分析arp协议1、在本机用命令arp a可以查看arp缓存表中的arp记录,用arp d命令删除arp缓存中的记录,如下图所示。2、在本机开启协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包捕获。3、用命令ping 1。4、捕获arp报文进行分析。捕获的arp请求报文如下图所示:arp请求报文捕获的arp应答报文如下图所示:arp应答报文在arp请求报文的数据帧头中,源物理地址为发送请求的主机地址为:00-58-4c-5f-18-5a,目的物理地址是广播地址:ff-ff-ff-ff-ff-ff,协议类型为0806,表示上层协议为ip协议。在arp请求报文中,各字段含义与值如下:硬件类型:0001,表示硬件类型为以太网。协议类型:0800,表示需映射地址为ip地址。硬件长度:6,表示硬件地址长度为6字节。协议长度:4,表示协议地址长度为4字节。操作码:1,表示此arp报文为arp请求报文。源物理地址:00-58-4c-5f-18-5a,为发送arp请求主机的物理地址。源ip地址:1,为发送arp请求主机的ip地址。目标物理地址:00-00-00-00-00-00,为待解析的物理地址。目标ip地址:1,为待解析的ip地址。在arp应答报文中的数据帧头中,源物理地址为发送arp应答报文的物理地址:00-58-7c-77-54-63,目的物理地址为发送arp请求报文的主机的物理地址:00-58-4c-5f-18-5a,协议类型为0806,表示上层协议为ip协议。在arp应答报文中,各字段含义与值如下:硬件类型:0001,表示硬件类型为以太网。协议类型:0800,表示需映射地址为ip地址。硬件长度:6,表示硬件地址长度为6字节。协议长度:4,表示协议地址长度为4字节。操作码:2,表示此arp报文为arp应答报文。源物理地址:00-58-7c-77-54-63,为发送arp应答报文主机的物理地址。源ip地址:1,为发送arp应答报文主机的ip地址。目标物理地址:00-58-4c-5f-18-5a2,为发送arp请求的主机的物理地址。目标ip地址:1,为发送arp请求的主机的ip地址。命令arp d删去arp缓存中的arp记录。开启协议分析仪捕获arp包进行分析。ping 远程主机,地址1。对捕获的数据包进行分析。从捕获到的数据可以看到,网关1返回arp应答信息。可见当一台主机要和非本网段的主机进行通信时,需要对网关进行arp解析。并且在向目标主机发送报文时,目标物理地址填入的是本网段网关的物理地址。步骤3:同一子网,发送arp请求数据包1、在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 d,清空arp高速缓存。2、编辑并发送arp报文,如下图所示。编辑ip数据包目的物理地址:ff-ff-ff-ff-ff-ff,arp请求为广播报文,目的地址为广播地址;源物理地址:00-1b-fc-a6-ae-e2,发送端物理地址;类型:0806,上层协议是ip;硬件类型:1,以太网;协议类型:800;硬件类型:0001,表示硬件类型为以太网;协议类型:0800,表示需映射地址为ip地址;硬件长度:6,表示硬件地址长度为6字节;协议长度:4,表示协议地址长度为4字节;操作码:2,表示此arp报文为arp应答报文;源物理地址:00-1e-8c-a6-d6-4a,为发送arp应答报文主机的物理地址;源ip地址:53,为发送arp应答报文主机的ip地址;目标物理地址:00-1b-fc-a6-ae-e2,为发送arp请求的主机的物理地址;目标ip地址:39,为发送arp请求的主机的ip地址。3、本地上开启协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包捕获分析,捕获报文如下图所示。抓取arp报文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当编辑arp请求报文发送给目的端后,目的端会发送操作码为2的arp应答报文,通告自己的mac地址和ip地址对应关系。4、用命令arp a可以查看到arp缓存中的远程主机53的arp记录,如下图所示。步骤4:不同子网,发送arp请求数据包配置网络环境如下1、在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 d,清空arp高速缓存。2、在本地上编辑并发送arp请求,目标地址为1的不通网段的主机,如下图所示。3、在本地上开启协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包捕获分析。实验思考:思考问题结合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问答下列问题:1、 观察实验过程中捕获网络上的多个arp请求帧,观察这些帧的以太网目的地址是否相同,分析其原因。 相同,所有请求帧的以太网目的地址都是相同的,因为arp请求报文在发送报文时,不知道对方的物理地址,所以需要在整个局域网中广播。2、 观察实验过程中捕获网络上的多个arp应答帧,观察这些帧的以太网目的地址是否相同,分析其原因。 不相同,因为应答后对方的物理地址都是不一样的。3、arp缓存的作用?缓存交换网络内的所有曾经通讯过的客户端服务端, 再有请求的时候,就不需要发广播包寻找目的地,直接数据包就转发过去了.实验四:icmp互连控制报文协议操作 报告 日期_ 教师_实验目的:1、了解icmp协议的格式和响应方式及作用;2、了解常见的网络故障。实验内容:1、学习和掌握icmp协议的基本作用;2、掌握icmp报文的格式;3、理解icmp协议与ip协议的封装关系;4、学会根据各种响应信息进行出错分析的方法;5、学会使用ping、netstat和tracert命令。实验流程: 实验步骤:步骤1:分析icmp请求响应报文在命令行提示符下运行ping命令:1、从地址本中选择与本机属于同一子网的主机,例如:ping 2、ping与本机属于不同子网的一主机,例如: ping 3、对于上述两种情况,在协议分析器端分别进行观察和分析:是否捕获到响应包? 是如果捕获到,观察并分析每个响应包的icmp协议头部分;比较两次实验中icmp协议的mac地址有何不同4、在本机开启协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包捕获。5、命令行窗口中ping 6 的地址,如下图所示。6、捕获到icmp回显请求报文如下图所示。目的物理地址:00-22-46-00-5d-e1源物理地址:00-58-4c-5f-1a-b3协议类型:0800版本信息:4 头部长度:5 总长度:60 标志:2 上层协议类型:1 校验和:93e3 源ip地址:2 目标ip地址:7、捕获到的icmp回显应答报文如下图所示。icmp回显应答报文步骤2:编辑icmp请求数据包并发送启动协议编辑软件,添加“icmp回显请求”数据包编辑请求数据包,具体数值如下:类型:8,表示此报文为icmp回显请求报文。代码:0,icmp回显请求和应答报文类型均为0。校验和:校验和部分为icmp报头及数据部分的校验数据。标识符:512,帮助确认icmp回显应答报文,即正对此请求的应答报文中的标识符也为512。序列号:8448,帮助确认icmp会显应答报文。数据:填充数据步骤3:运行tracert命令tracert程序的实现方法是:本机先发出一个ttl(time to live,生存时间)为1的数据包。接着数据包经过第一跳之后到达一个路由器,此时路由器将发回一个icmp超时错误消息,以说明这个数据包不能继续向前传送,因为其ttl已经过期了。然后tracet程序又发出一个ttl为2的数据包,这个数据包经过两次跳跃后其ttl过期。第2个路由器又将发问一个icmp超时错误消息。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此过程的目的就是要记录下所有发出icmp超时消息的路由器,由此就可以确定出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的路径了。本练习的目的是学tracert命令的原理,tracert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协议。步骤如下:1、在命令提示符下运行以下命令:c:tracert 192168100102、 捕获tracert程序发出的数据包。 没有截图实验思考:思考问题结合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 运行ping ,再运行ping本机名(或本机ip地址)。在监测机端是否捕获到相应的icmp回显请求报文? 答:捕捉到了,如图。(由于自己的电脑没捕捉到,所以换了别人的电脑捕捉的)实验五:udp传输控制协议操作 报告 日期_ 教师_ 实验目的:1、理解udp协议的工作作原理及工作过程;2、掌握udp的数据包格式;3、了解基本的端口分配。实验内容:1、学习udp协议的通信过程;2、学会手工计算udp校验和。实验流程:实验步骤:步骤1:编辑并发送数据包,分析udp报头各字段含义1、开启协议编辑软件,编辑udp数据报;2、在udp报文中各字段填入正确的值,如下图所示;编辑udp报文在以太网封装中:目的物理地址:00-1e-8c-a6-d6-4a,为主机b的物理地址。源物理地址:00-e0-4d-ad-15-bd,为源端主机a的物理地址。类型:0800,上层协议为ip。在ip封装中:版本信息:4;ip头长度:5,表示ip头长度为4字节的5倍,共20字节;服务类型:00,不使用服务类型;总长度:总长度包含ip包中的数据和ip报头长度;标识:0000,标识字段可自由填写;标识:0,可进行分片;分段偏移:0,未进行分片;生存时间:128,默认值;校验和:其他字段填完后,通过工具栏上的校验和工具进行计算;发送ip地址:35;目标ip地址:53。udp封装:端口号:1206,源端口随意填写;目的端口号:7,目的端口随意填写;udp总长度:总长度包含udp数据报头和udp中数据的长度;校验和:udp校验和包括udp数据报头、数据和伪报头计算出的校验和。3、在远程主机中开启协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包捕获分析;4、本机将编辑好的udp报文发送出去;5、远程主机捕获的报文如下图所示。捕获的udp报文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在目的端远程捕获到的udp报文与发送端相同。步骤2:查看本机udp状态netstat命令是用于显示网络使用协议的统计;1、在命令行方式下运行:netstat-s 显示每个协议的使用状态,观察udp协议的使用情况,如图:2、在命令行方式下运行:netstata:显示所有主机的端口号,观察与udp协议相关的内容。实验思考:思考问题1、 协议分析器端截获网络中的多个广播报文,观察其源物理地址及源ip地址,是否都来自同一子网?为什么? 答: 是。因为发广播报文的是同一源ip地址。2、 为什么udp的“校验和”要包含伪首部?答: 因在校验和中加入了伪头标,故icmp除能防止单纯数据差错之外,对ip分组 也具有保护作用。也就是说,在系统安装的协议中保证接口的正常工作。 实验六:tcp传输控制协议操作 报告 日期_ 教师_ 实验目的:1、掌握tcp协议的工作原理; 2、理解tcp协议的通信过程。实验内容:1、理解tcp首部中各字段的含义及作用;2、理解三次握手的过程;3、能够分析tcp协议的建立连接、会话和断开连接的全过程;4、学会计算tcp校验和的方法;5、了解tcp的标志字段的作用。实验流程: 实验步骤:步骤1:设定实验环境1、配置主机ip和路由器ip地址;2、按照实验拓扑连接网络拓扑。步骤2:利用网络协议分析软件捕获并分析ip数据包1、连接远程ftp服务;2、开启协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包抓包;3、利用工具栏中的tcp连接工具对ftp服务器发起连接,如下图所示。在ip地址中填入ftp服务器地址,端口填入ftp服务端口21,然后点击连接。捕获到的三次握手报文。三次握手第一次连接查看上图tcp报文中的报头部分:源端口:1239目的端口:21,由于是向ftp服务发起连接,因此目的端口为ftp服务的熟知端口,为21。序列号:0x317a6797,此序列号为tcp程序随机出的字节编号。确认序号:0x00000000,第一个发出的连接请求中,确认号为0。tcp首部长度:7,tcp首部长度包括tcp报头长度和数据长度,这个字段表示tcp报头长度,其中20字节为标准tcp报头长度,另有8字节选项字段长度,选项字段中和服务器端协商了最大报文段长度。标识位:syn位置1,只有tcp连接中三次握手第一次连接的报文段中syn位置1。窗口大小:65535,默认大小。校验和:0x3464,校验和是对tcp报头、数据和伪首部进行计算得出的校验和。急指针:0,当紧急标识位置1时,此16位字段才有效,说明此时报文段中包含紧急数据,紧急数据到达接受端后可以不按次序优先被接受程序处理。步骤3:查看本地tcp状态1、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在命令行下输入:netstat-n回车,如图:步骤4:查看分析tcp确认机制1、在实验机中开启协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包捕获。2、在协议分析软件工具栏中的tcp连接工具中连接到主机b的ftp服务器并发送dir命令,如下图所示。3、分析捕获到的ftp数据包,如下图所示。发送ftp命令步骤5:查看tcp连接超时重传过程1、查看其中一台主机的arp缓存记录,确保有同组实验机器的arp记录。2、将主机a从网络中断开,确保分析不会对编辑段发送的tcp连接请求进行回应。3、在主机a中开启协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包捕获。4、在主机a中用工具栏中的tcp连接工具对主机b的ftp服务发起连接,如下图所示。tcp连接工具发起连接5、在主机a中分析捕获的tcp数据段,如下图所示。tcp超时重传数据段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在发出syn位置1的tcp连接请求没有得到相应后,连接工具又发送了第二个相同的syn位置1的tcp连接请求,进行重传,确定数据段为重传数据段可以通过tcp首部中的序列号确认,例如本例中,重传数据段中的序列号均为0xa82d33b5。实验思考:思考问题结合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 根据实验中窗口的变化和确认序号,分析tcp协议所使用的滑动窗口协议机制。 答: 滑动窗口协议原理是:对所有数据帧按顺序赋予编号,发送方在发送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个发送窗口,只有落在发送窗口内的帧才允许被发送;同时接收方也维持着一个接收窗口,只有落在接收窗口内的帧才允许接收。通过调整发送方窗口和接收方窗口的大小可以实现流量控制,就象通过阀门控制水流速度一样。 tcp使用滑动窗口进行流控。 开始的时候窗口比较小,然后开始增长直到有错误发生时为止。 窗口的滑动依赖于网络性能。也就是说 tcp协议通过滑动窗口来实现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以至于实现可靠传输。实验七:dns域名服务协议操作 报告 日期_ 教师_ 实验目的:1、理解dns实现的原理;2、掌握dns报文格式。实验内容:1、学习dns协议的原理和实现方法;2、学习dns的报文格式;3、通过编辑dns请求数据包,了解响应包的格式。实验流程: 实验步骤:步骤1:抓取dns据包,并进行分析1、在实验主机上启动网络协议分析仪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在工具栏点击“过滤器”按钮,会弹出“设置&过滤器”对话框,在“过滤器类型”中选择“类型过滤器”,类型值中选择“dns协议”,点击“设置参数”按钮后“确定”,开始进行数据包的捕获:设置dns协议过滤器2、使用nslookup工具进行域名的解析。nslookup命令是查询域名对应ip的工具,其用法可以直接在windows系统的命令提示符下运行命令:nslookup域名 来进行域名解析,例如:使用nslookup工具(一)也可以仅仅运行nslookup命令(不需任何参数),进入nslookup的交互界面,在“”提示符后可以多次输入不同的域名,以实现多次的查询,例如可以在一次nslookup的交互过程中,进行 的查询:使用nslookup工具(二)最后,可用“exit”命令退出nslookup的交互状态。3、分析捕获到的数据报文。下面是一个dns的查询报文,从中可以看到,报文的标识为10,问题数是1,答案数、权威答案数、附加答案数都是0,而要查询的域名是 : dns的查询报文下面则是相应的响应报文:dns的响应报文步骤2:web域名的解析1、打开ie浏览器,访问某站点,如在地址栏中写入:并回车。在协议分析器一端截获这一过程中网络协议编辑软件发送的数据包。2、选取协议视图界面,截图如下,dns协议下还跟有http,理解dnsip数据包分析步骤3: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dns缓存 1、继续使用协议分析仪进行数据的捕获,同时打开ie浏览器,访问、、 ,观察此时是否还有dns请求?2、关闭ie浏览器后再重新打开,访问一个尚未访问过的网站,例如,观察此时是否有dns请求?为什么?3、在windows系统的命令提示符下运行:ipconfig /displaydns显示本机缓冲区中的dns解析内容,如所示:显示本机的dns缓存4、在windows系统的命令提示符下运行:ipconfig /flushdns,则可以清除本机的dns缓存记录,如所示:清除本机的dns缓存5、此时关闭ie浏览器再打开,访问刚才打开过的网站,观察是否有dns请求?为什么? 步骤4:利用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编辑dns请求包1、在主机上打开协议数据发生器,在工具栏上选择“添加”,会弹出“协议模板”对话框,选择“dns协议模版”,建立一个dns数据报文:建立dns协议的查询报文2、填写其中以太网帧头、ip首部、udp首部和dns报文的内容:填写以太网协议首部信息:目的物理地址:在地址本中查询网关的ip地址,确定后填入网关的mac地址:00-58-7e-77-56-11;源物理地址:填入实验主机的mac地址:00-50-4c-5c-11-11;类型或长度:该字段应为0800(即ip协议的类型值)。填写ip协议头信息:总长度字段:包括udp段内容的总长度,20 ip+8 udp+30 dns = 58;标识:可以任意填入,例如:0x2938;高层协议字段:即上层协议类型为17(udp协议的类型为17)点击工具栏中的“校验和”按钮计算ip头校验和。填写udp协议的各个字段信息:16位源端口号:可按照捕获dns数据报文的源端口号填入:1644;16位目的端口号:53;udp总长度:包括udp头部和携带数据的总长度,8 udp+30 dns= 38;校验和:点击工具栏中的“校验和”按钮计算udp校验和。填写dns协议报文的内容:标识:任意填写,例如0x11;代码和标志:0x0100(表示期望递归);问题数:1;资源数:0;权威答案数:0附加答案数:0;dns数据:点击“数据编辑”按钮,填入查询域名;查询类型:1(代表a,主机类型);查询分类:1(代表in,即internet),确定后即可形成dns数据:编辑dns查询数据最终的编辑结果如所示:编辑dns查询报文的内容3、点击工具栏上的“发送”按钮,将编辑好的dns数据报文发送。4、在实验主机上运行网络协议分析仪,捕获数据,捕获结果如所示,从中可以看到报文类型为dns的查询报文,标识是17(即十六进制的11),查询的名字是:捕获编辑的dns报文实验思考:思考问题结合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当网络协议编辑软件上同时打开多个浏览器窗口并访问同一web站点的不同页面时,系统是根据什么把返回的页面正确地显示到相应窗口的? 答: ip地址2、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否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虽然每个域名都对应一个确定的ip地址,但并非每个ip地址都对应一个确定的域名,更不能说每个域名都对应一台确定的计算机。例如,某些大型机构通常有多台计算机上网,每台计算机可能各有单独的、固定的一个ip地址,也可能是多台计算机共用一个ip地址,还可能是一台计算机拥有多个ip地址,但它们却都可以使用该机构的同一个域名。3、根据练习1说明dns协议的工作流程。 第一步:客户机提出域名解析请求,并将该请求发送给本地的域名服务器。 第二步:当本地的域名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就先查询本地的缓存,如果有该纪录项,则本地的域名服务器就直接把查询的结果返回。 第三步:如果本地的缓存中没有该纪录,则本地域名服务器就直接把请求发给根域名服务器,然后根域名服务器再返回给本地域名服务器一个所查询域(根的子域)的主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第四步:本地服务器再向上一步返回的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接受请求的服务器查询自己的缓存,如果没有该纪录,则返回相关的下级的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第五步:重复第四步,直到找到正确的纪录。 第六步:本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