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单臂振荡波能发电装置结构设计.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单臂振荡波能发电装置结构设计.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单臂振荡波能发电装置结构设计.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单臂振荡波能发电装置结构设计.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单臂振荡波能发电装置结构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 业 设 计(论 文) 设计(论文)题目:单臂振荡波能发电装置结构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级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提交日期: 年 月 日 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18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目录目 录摘 要IVAbstractV第1章 绪论11.1 海洋能的研究背景与意义11.2 海洋波浪能的资源分布2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21.3.1 早期波浪能发电技术的发展21.3.2 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分类方法31.3.3 波浪能发电技术的理论研究31.3.4 波浪能发电技术的试验研究4第2章 单臂振荡波能发电装置方案设计52.1 概述52.2 方案设计52.3 方案确定7第3章 单臂振荡波能发电装置的受力与分析计算83.1 主要参数的计算83.2 液压原理图设计93.3 油缸直径及行程的确定103.3.1 液压缸最大推力Pmax的确定103.3.2 拉杆最大拉力Tmax的确定103.4 销的选择与校核10第4章 液压系统设计124.1油缸的计算与选型124.1.1 油缸的计算124.1.2油缸的选型124.2 油泵的计算与选型134.2.1油泵工作压力P的计算134.2.2油泵理论流量QT的计算134.2.3油泵排量q的计算134.2.4油泵功率N的计算144.2.5油泵的选型144.3油箱与油管的计算与选型144.3.1油箱容积V的计算144.3.2油管内径d的计算14总结16参考文献17致 谢19全套图纸加扣 3012250582单臂振荡波能发电装置结构设计摘 要随着波浪能发电愈来愈被重视,世界各国提出了许多波浪发电的新设想和新技术。至今大约有340余种不同的方案,发明专利超过千项。单臂振荡波能是摆式波浪能的一种形式,本人主要介绍摆式波浪能。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作为波浪能发电装置的一种,其商用价值在不断深入研究的过程中逐渐被体现出来。本文主要是关于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研究。从理论计算、方面对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进行研究。论文各章内容分别简述如下:第一章论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课题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二章具体论述了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组成和基本原理,分析了在装置的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第三章首先以微幅波理论,对浮力摆固定在中位不动时的波浪力幅值进行计算分析。然后推导了浮力摆运动情况下装置的一次能量捕获效率,并分析了其与水深、浮力摆的机械阻尼等的关系。关键词:波浪能发电;振荡波;波浪能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1章 绪论 Single Arm Oscillation Energy Generation Apparatus DesignAbstractWith the wave energy increasingly being taken seriously, the world made a number of wave power of new ideas and new technologies. So far there are about 340 kinds of different scenarios, more than one thousand patents. Arm pendulum oscillation energy is a form of wave energy, wave energy Tilting introduces himself. Tilting wave energy device for a wave energy device, its commercial value in the deepening of the study of the process of gradually being reflected.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buoyancy Tilting wave energy device. Calculated from the theory, in terms of buoyancy tilting wave energy device research. Thesis chapter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status of wave energy devices presente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and the subject of research.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buoyancy Tilting wave energy device was analyzed during the study device key technologies.In the third chapter, a slight wave theory of buoyancy placed in fixed position does not move when the force of the wave amplitudes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n derive the buoyancy means a pendulum motion capture energy efficiency, and analyze its relationship with water depth, buoyancy mechanical damping of the pendulum.Key words: wave energy; oscillation; wave energy第1章 绪论1.1 海洋能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传统的化石能源使现代机械工业得以大规模发展,使人类从农耕社会进入了繁荣的工业社会,它为整个工业文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是近代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化石能源仍是人类社会消耗的最主要能源,全球消耗的能源中化石能源占比高达80%以上,与此同时化石能源属于耗竭性能源,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数百万年生成的产物,而它们现在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生成速度。一方面,伴随着科技发展,人类社会能源需求量也日益加大,按照这种速度,不久的将来化石能源将逐渐消耗殆尽,这是人类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化石能源的使用总是伴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和一些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这些危害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不符合社会健康长久发展的基本要求。极积寻找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品,开发利用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地球上海洋面积达到 3.61 亿 km,占地球总表面积的 71%。广阔的海洋是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既包括海洋矿物能源也包括以潮汐、波浪、温差、盐差、海流等形式出现的“海洋能”。海水受到风力和阳光等的作用,造成不同区域温度、盐度的不同,受月球等的引力作用产生区域海面的起伏,这些差异导致海洋中各种各样的能量,海洋能量清洁并且可以再生。开发和利用这些清洁可再生能源对未来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发展、拓展生存空间的最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 21 世纪以来,众多国家已针对各种海洋资源展开竞争,海洋科技强国已成为诸海洋国家的新目标。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相对滞后于发达国家。通过不断的开拓进取,中国在各个科技领域实力已不断加强,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但改革开放后我国偏重于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忽略了环境治理和保护。伴随这种粗放型工业发展路线的是大量的自然资源浪费和包括雾霾、全球气温升高、地下水污染等严重的环境问题,针对这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加大力度倡导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形态,并着重支持对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线。我国海域广阔、海岛众多,拥有 490 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海域和 6000 余个海岛,这些地区蕴含的丰富海洋能资源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合理的加以开发利用是解决我国能源及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海洋能利用技术一般是指将海洋能转化为人们生产生活可以使用的电能的技术,通过各种装置将海洋中以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形式出现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世界各国海洋能利用技术目前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所以海洋能属于有待开发的新领域,据调查,这些巨量的海洋能资源中潮汐能利用技术已趋于成熟,需要进一步商业化、规模化中,波浪能利用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有待更深的研究探索,温差、盐差能等利用技术处于原完善阶段。 针对目前的状况,我国已开始对海洋能资源研究的区域性划分和整体规划,国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2013-2016)中提到我国将建立三处大型海洋能试验基地布特点和能源需求的情况科学的进行分区和布局,各科研院校在我国沿海陆续研制开发安装多种海洋能利用试验装置。这将进一步为促进海洋能资源开发、海洋能利用技术的领域研究打下基础。 1.2 海洋波浪能的资源分布 海洋波浪能是一种动能形态的海洋能,它与其他海洋能相比具有分布广泛、能流密度大的特点。据调查,全球波浪能的总储量约为 25 亿 kW,开发前景巨大。如图 1.1 所示为全球波浪能能流密度区域分布图,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上波浪能密度较大的区域集中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南部、大西洋北部,太平洋北部等地区。一般波浪能流密度达到 2kW/m时被认为可以加以利用,图中可知全球大部分海洋区域的属于可利用的范围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也称为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原理是通过海面漂浮的振荡浮子来吸收海洋波浪的能量,并通过一定的转换方式来将这些能量转化为电能,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技术采集波浪能的效率较高,制造也相对容易,成本也较低,适合波浪能能流密度较低的国家,上一节中提及我国波浪能量密度普遍偏小,所以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装置适合在我国进行研究和推广1.3.1 早期波浪能发电技术的发展 世界上各海洋国家一直都非常重视海洋波浪能领域的探索和研究,最早的波浪能领域发明专利可以上溯到 1799 年,1911 年,法国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海洋波浪能发电装置。在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首次将波浪能利用装置商用,研制了供航标电能的波浪能装置。截至 2010 年波浪能利用技术的专利已超过 4000 多项,全球范围内各海洋国家都在积极进行波浪能发电技术方面的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来进行前期的优化设计,并已在实海况中运行多种波浪能发电装置样机,检验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欧洲沿海地区波浪能资源丰富,所以相关研究的发展较突出,其他区域也在进行该领域的积极探索。 截至目前已有多种波浪能发电装置投入到海洋中运行和实验。我国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研究波浪能发电技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研究所在“七五”期间建造了我国首座波浪能发电站。在“九五”期间国家海洋技术研究所在山东省大管岛建成我国第一座摆式波浪发电站,它采用机械摆板摆动来收集混凝土浇筑的喇叭形收缩水道中波浪的能量,内部通过液压转换系统进行发电,设计发电功率达到 30kW。 1.3.2 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分类方法 依据位于苏格兰奥克尼群岛的欧洲海洋能源中心(世界上第一个海洋能源中心)的分类方法,将波浪能发电装置一次转换、中间转换和二次转换进行分类。一级转换部分采集海洋波浪中具有的能量,通过如浮体、摆板等结构将波浪的动能转换为、;中间转换部分为辅助波浪能的继续转换,使采集的波浪能量便于发电机使用,二次转换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转换流程图,图中可以看出,一级转换部分在于通过振荡浮子、摆板等不同机械结构的构件来采集波浪能量,需要研究海洋波浪的变化规律和特点来改进这些构件的物理参数达到波浪能量的有效转换。中间转换部分在于通过齿轮箱、液压结构、惯性轮等构件将一级转换部分已经转换的机械能转化为连续的、稳定的可供发电机使用的机械能量,二级转换主要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至电能,目前一般通过传统的交流发电机或直流发电机来转换上述能量,也有相关装置应用了直线电机等新技术。波浪能发电技术的重点研究对象包括一次转换部分、中间转换部分的机械系统的结构优化设计也包括二次转换后发电机发电的并网与调配等问题。 按一次转换中的采集波浪能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振荡水柱式、筏式、越浪式、点吸收(振荡浮子)式、摆式,鸭式等几种形式,还包括应用了金属磁流体技术的波浪能发电装置。按装置固定与否可以分为固定式和漂浮式,按装置二次转换部分的不同机械原理可以分为气动式、液压式和齿轮式。 一种典型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原理示意图,装置包括浮体、绳索、直线电机、锚系系统,当浮体附近波浪起伏运动时,振荡浮子的上下运动带动绳索另一端直线电机的动子运动产生电能,直线电机位于密封机箱内,防止海水的进入。 1.3.3 波浪能发电技术的理论研究 由于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技术具有转换效率高、结构尺寸可变性大的优势,目前相关装置目前理论研究和设计研发发展很快,研究主要集中于装置的波浪水动力性能分析、置控制策略如相位控制、反馈调节控制等,通过改变设计参数优化装置发电效率、提高装置安全性能,应用新型压电材料的发电也已成为重要方向,本文主要涉及装置的水动力学分析,所以侧重介绍这方面的研究状况。 早在 1981 年,Thomas 等人就总结了波浪能装置在波浪流场中的基本特征,对波浪中浮体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Falcao在 2002 年基于线性波浪假设,对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进行了水动力分析,研究了装置腔体的几何形状和入射波的角度对装置整体效率的影响。Hals 在2007年通过建立一种频域和时域混合模型来分析双浮体波浪能发电装置的水动力响应特性,研究相位控制法提高装置能量转换效率的问题,BaBarit在 2012 年在研究分析中通过在无粘性流体动力学方程中添加二次阻尼项来考虑流体粘性阻尼对分析的影响。 国内包括相关研究所和院校也进行了很多研究,刘应中等在 1987 年利用线性三位源汇法分析了在某一水深规则波浪下船驳组合体的运动响应问题,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盛松伟等于 2013 年进行了一种点吸收式波浪能装置的水动力分析,对规则波浪中装置浮体的外部阻尼力和激励力进行了理论演算和装置的优化设计。中国海洋大学的马哲于 2013年考虑振荡浮子运动受负载影响而对振荡浮子施加外界阻尼下的波浪水动力响应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不同物理特性的振荡浮子的响应运动特性进行讨论.1.3.4 波浪能发电技术的试验研究 近年来,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技术发展较快,有很多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已进行模型样机的水槽实验,部分已投入实海况试验和小规模运行。如图 1.6 所示为英国 AWS Ocean Energy 公司研发 Archimedes Wave Swing 装置在 2010 年于苏格兰附近海域建立的试验实物和原理示意图,它的原理是通过圆柱形浮筒,浮筒由于波浪的作用而起伏运动时,浮筒内通过缆绳锚系直线电机的机芯部分并不随浮筒一起运动,从而通过直线电机的机芯往复运动发电我国波浪能利用技术具有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开发规模较小的特点,相关图 1.7 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制的点吸收式直线发电试验装置 2011 年底在广州大万山岛海域运行时的情况及其原理示意图,它的装机容量是 10KW,波浪作用下,与水下阻尼板固定连接的直线电机动子和与振荡浮子固定连接的直线电机定子产生相对运动而发电如图 1.8 和图 1.9 所示集美大学海洋能利用团队研发的海洋能利用综合试验平台,平台通过位于主体两侧的振荡浮子列和摆板采集波浪能,通过垂直轴风机采集海洋风能,当波浪朝某一方向传递时,平台受水力作用会绕前端锚系浮筒转动,使平台主“船体面向来波方向,从而更好的吸收波浪能,当波浪传递至平台主体时两侧振荡浮子列因波浪不同区域水浮力作用的不同与主体产生相对运动,这些机械能被齿轮箱等结构转化为旋转机械能后供舱内发电机利用。 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2章 单臂振荡波能发电装置方案设计第2章 单臂振荡波能发电装置方案设计2.1 概述图2. 1是离网型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机组的总体结构组成,主要由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机械系统主要完成一次能量捕获及能量传递功能,它包括浮力摆机构和液压传动系统等,从而实现将波浪动能转换为转换为液压系统的压力能进而转换为旋转的机械能,并传送给发电机组;电气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将旋转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并实现电能的存储及转换,它主要包括发电机、系统控制器及充放电控制系统等,同时通过电气系统的控制功能还可实现浮力摆的能量捕获最大化及功率的稳定输出图2.1离网型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机组的总体结构2.2 方案设计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浮力摆、液压缸和钦接机构等,具体机械结构如图2.2所示因2.2 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机械结构设计图在进行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机构的结构、运动及动力分析之前,必须研究机构的自由度,以确定使机构有确定运动规律所需的独立运动数目7飞由此上图可简化为如图2.3 所示。图2.3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机构运动简图此机构是由机架1 、原动件2 、一个复合钦链和两个II 级组组成,其中B 处是由三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钦链,故其构成的转动副数应为3-1=2 个, C 、D 两处皆为两副构件,各具有两个转动副,故该机构总共有n=5 个活动构件,共构成了P1 口7 个低副和Ph =0 个高副,没有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根据机构平面自由度的计算公式叫可得其自由度为由于机构的自由度数与机构的原动件的数目相等,皆为1 ,故该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所设计的浮力摆机械结构主要是由20 号钢板拼焊而成,浮力摆厚度要在能够保证构成浮体并具有一定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薄,这样既可以减轻重量节省材料,又可以增强其随波性,提高浮力摆的摆动位移响应特性为此浮力摆内部设计成中空的,上顶部和下底部被设计成半圆弧形,正面板壁壁厚4mm。为了便于钦接液压缸以及增加油缸支座的刚性,油缸文座被设计成实心的;为了防止浮力摆受力发生变形,其内部的吃力部位都焊接有厚度为20阳的加强筋板,侧面板壁厚也有8阳。同时还需充分考虑浮力摆水下密封的可靠性。2.3 方案确定在本方案中,浮力摆采用平板式的翼型,如图44所示。在323节中的计算分析中已得出结论,浮力摆的密度、宽度和高度对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一次能量捕获效率影响不大。所以在浮力摆的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浮力摆的结构强度各受力情况。在浮力摆的内部焊接有厚度为20mm的加强筋板,以保证浮力摆的机械强度。浮力摆的主要参数为:板高,=16,z,板厚d=01m,摆宽w=20m,液压缸铰接点位置距旋转点的距离为口=025m。 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3章 单臂振荡波能发电装置的受力与分析计算第3章 单臂振荡波能发电装置的受力与分析计算3.1 主要参数的计算常规液压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的系统工况通常是一个给定的负载,利用液压系统来实现特定的运动方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液压系统的设计前提也是要确定装置的实际工作海况,通过实际海况中的波浪情况来确定液压系统的具体参数,以保证液压系统的设计与选址点的海况有最佳的匹配性,使整个发电装置的能量利用率达到最优。同时,选址也关系到装置在进行海试实验时的具体施工难度,所以在选址的过程中应考虑安装过程的可行性及其维修保养的便利性,并尽量减少对海洋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初步选取浮力摆的工作地点的海况情况是:平均波高H=1M,波幅a=H/2,海水水深h=10m,平均周期是T=6S,平均频率,平均波长。则将以上海况参数代入式3.28计算其波浪力幅值,计算得: (3.1)由式3.32可知,波浪力幅值的作用点位于浮力摆的中点,所以根据力矩的计算公式可得波浪力矩为: (3.2)从浮力摆的结构设计,由力矩平衡条件(忽略随动液压缸的力矩,假设浮力摆重力力矩和浮力力矩平衡): (3.3)代入数据可得,计算液压缸在运动的过程中的最大压力为: (3.4)计算浮力摆在设定海况下的最大摆角为 (3.5)在浮力摆设计的过程中,为了留有一定的安全余量,同时考虑液压缸的行程等问题,取浮力摆的极限运动角度为30。液压马达的转速保持在发电机额定转速附近,n=750r/min.3.2 液压原理图设计根据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本方案中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原理图如图3.1所示。图3.1 液压原理图1液压缸1 2液压缸2 3单向阀4安全阀5压力表6主辅回路蓄能器7压力传感器8主回路液压马达9永磁同步发电机10精滤油器11辅助回路液压泵12辅助回路异步电机13粗滤油器14油箱15溢流阀16扭矩传感器17转速传感器。本系统包括主液压回路和补油回路,主液压回路的功能是实现液压油从液压缸到变量马达的能量传递过程,补油回路的功能则是当系统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对系统进行补压,减少液压系统中的气泡及系统的冲击震动。主液压回路的工作原理为:当浮力摆逆时针摆动时,液压缸2中活塞向无杆腔运动,液压油从无杆腔流出,经单向阀37,再驱动变量马达转动,液压缸1中活塞向有杆腔运动,有杆腔中液压油经单向阀32、31流向无杆腔;当浮力摆顺时针运动时,液压缸l、2的运动情况对换。安全阀41、43确定系统的最高压力,设定为18MPa。系统最高工作压力由溢流阀15确定,设定为25MPa。补油回路的工作原理为:当回油路的压力低于1a时,压力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补油电机启动,分别通过单向阀31、3-3、36、38向系统补油;当压力达到15MPa时。液压系统中蓄能器6吸收系统的压力波动。3.3 油缸直径及行程的确定3.3.1 液压缸最大推力Pmax的确定 跟据式计算得KN。3.3.2 拉杆最大拉力Tmax的确定根据式计算得KN。3.4 销的选择与校核销轴均用45钢制造,作调质处理,其屈服强度=355MPa,选择安全系数为2,其许用剪切应力=0.5=177.5Mpa。考虑到生产制造的方便、节省制造工时,在使用材料允许的条件下,该机构交接的双头螺纹销均采用同一直径,取mm。由上述各力的计算分析可知,整个机构中油缸作用点处所受力最大,且在角时取得极限值。MPa因此,该机构所有铰接点选用的销均满足强度要求。油缸选型主要依据所需的最大作用力以及最大工作行程来确定的。根据液压系统中油缸的工作特点,则: (6-1) 式中:系统效率,通常按=0.8; 液压系统额定工作压力(MPa),参考表6.1选取,越高,对密封要求也越高,成本亦随之上升;根据机构的类型及其工作特点,取MPa。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第4章 液压系统设计4.1油缸的计算与选型4.1.1 油缸的计算油缸是液压系统执行元件,也是上述举升和卸两大机构的直接动力来源。通常油缸分为活塞式和浮拄式两类。活塞式均为单向作用,其缸体长度大而伸缩长度小、使用油压低(一般不超过14MPa)。浮拄式为多级伸缩式油缸,一般有25个伸缩节,其结构紧凑,并具有短而粗、伸缩长度大、使用油压高(可达35MPa),易于安装布置等优点。浮拄式油缸又分为单向作用式与双向作用式。双向作用式用油压辅助车厢降落,因此工作平稳,降落速度快。直推式机构多采用单作用多级油缸;而杆系组合式机构多采用单作用单级油缸。表4.1液压设备常用的工作压力设备类型机床农业机械或中型工程机械液压机、重型机械、起重运输机械磨床组合机床龙门刨床拉床工作压力P/(MPa)0.82.0352881010162032(1)油缸直径与行程的计算由式(4-1)可知:mm mm (2)机构油缸直径与行程的计算由式(4-1)可知:mm 参考同类机构,取mm。 4.1.2油缸的选型根据上述计算的L和d值,查阅相关资料:油缸选用单级活塞双作用缸HSG-L-01-250/180800-E2501;机构油缸选用多级活塞单作用缸3TGI-E150880。4.2 油泵的计算与选型常用油泵分为齿轮油泵与柱塞泵两类。齿轮泵多为外啮合式,在相同体积下齿轮泵比柱塞泵流量大但油压低。柱塞泵最大特点是油压高(油压范围1635MPa),且在最低转速下仍能产生全油压,固可缩短举升时间。中轻型上多采用齿轮泵,常用系列有CB、CBX、CG、CN等;重型常采用柱塞泵4.2.1油泵工作压力P的计算 (4-2) 式中:油缸最大作用力,(N); 油缸横截面积,(m2)。则:MPa4.2.2油泵理论流量QT的计算 (4-3)式中:油缸最大工作容积(m3),按下式计算:L、的单位均为m;举升时间,(s),一般要求20s,取s; 液压泵容积效率=0.850.9。则: L4.2.3油泵排量q的计算 mL/r (4-4) 式中:油泵流量,(L/min); 油泵额定转速,(r/min)。取力器速比:;油缸工作时发动机转速:r/min;则,油泵转速r/min那么:mL/r (4-5)4.2.4油泵功率N的计算 (4-6) 式中:油泵最大工作压力,(Pa); 油泵额定流量,(m3/s); 油泵总效率=0.8。则: KW4.2.5油泵的选型根据上述计算P、q和N的值,查阅相关资料,选择CB-FD40型号的单齿轮泵。4.3油箱与油管的计算与选型4.3.1油箱容积V的计算一般要求油箱容积不得小于全部工作油缸工作容积的三倍,即:则:L取L4.3.2油管内径d的计算 由即: 式中:油泵理论流量,(L/min); 管路中油的流速;高压管路中油的流速3.6m/s;低压管路中油的流速m/s。则:高压油管内径mm低压油管内径mm根据管路计算结果选用(HG4-406-66)两层钢丝编织胶管作为高压管,管接头形式为A型扣压式;低压回油管则选用(HG4-406-66)一层钢丝编织低压胶管。液压油冬季选用HJ-20号机械油,夏季HJ-30号机械油。总结本次毕业设计使我能综合运用机械原理、液压传动、材料力学及其它所学专业课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通过设计实践,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熟悉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计算、绘图以及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四年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的地位。参考文献1 游亚戈,李伟,刘伟民,等.海洋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4):1-12. 2 蔡男,王世明.波浪能利用的发展与前景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6):92-94. 3 焦永芳,刘寅立.海浪发电的现状及前景展望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2):89-90. 5 郑崇伟,贾本凯,郭随平,等.全球海域波浪能资源储量分析J.资源科学,2013,35(8):1611-1616. 6 郑崇伟,李训强.基于WAVEWATCH模式的近22年中国中国海波浪能资源评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1,41(11):5-12. 7 任建莉,罗誉娅,陈俊杰,等.海洋波浪信息资源评估系统的波力发电应用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9,27(3):93-97. 8 丁莹莹.我国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9 游亚戈,李伟,刘伟民,等.海洋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4):1-12. 10刘美琴,仲颖,郑源,等.海流能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可再生能源,2009,27(5):78-81. 11游亚戈.我国海洋能进展J.中国科技成果,2007,16(3):18-20. 12顾明浩,谭祺,石世宁,等.摆式海洋波浪发电原理与事迹J.流体传动与控制,2012,5:5-9. 13訚耀保,Tomiji Watabe.海洋波浪能量综合利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14韩冰峰,褚金奎,熊叶盛,等.海洋波浪能发电研究进展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2,28(2):61-66. 15游亚戈,李伟,刘伟民,等.海洋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