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乡村教育_第1页
外国乡村教育_第2页
外国乡村教育_第3页
外国乡村教育_第4页
外国乡村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库转型期后美国农村教育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2008-12-29 15:11:05)转载标签:论文作业文化内容提要20世纪80年代后是美国的转型期,由于此前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到1980年,美国的城市人口已达总人口的四分之三,从1970年起,由于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原因,美国最大城市人口开始向农村迁居。但在农村的广大区域内,由于以往美国社会、政府关注不够和教育投资不足,致使美国农村社区的教育环境、条件和质量严重恶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与社区、学校和相关利益团体一起开始改善农村社区和学区的发展条件。本文着重分析了美国农村教育政策、教育环境与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农村教育提供一些启示。关键词美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启示一、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农村现状(一)美国关于农村的概念随着美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扩散以及农村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不断调整,传统上相对稳定的城市和农村社区的界限在美国变得日益模糊。美国农业的直接从业者已不足3,但美国的广大农业区域依然存在,而生活其中的农村社区人口也并没有大幅度减少。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根据是否在城市统计区、人口密度和规模三个指标做出统计,美国有43的公立学校位于这三类农村区域,在校生人数占全国学龄儿童的31;而美国联邦统计局则把农村定义为“有广漠土地且居民少于2,500人的地方”,认为这才是纯粹意义上的农村。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统计口径明显地扩大了农村社区。实际上2,50025,000人的社区已具备了城镇社区的特征,把他们列入农村社区,容易模糊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界限,不利于突出真正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村社区,徒增认识和实践上的混乱。本文采用联邦统计局的定义。(二)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农村现状及发展情况1876-1980年,是美国的城市化时期,到1980年,美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城市化的结果表现为中心城市与其周围郊区和远郊乡村间建立的关系是复杂的,并产生了各种高度专门化的城区市郊混合体,这些混合体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传统的“城市”、“郊区”、“乡村”的区别逐渐模糊直至消失。从1970年起,由于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原因,美国最大城市人口开始减少,主要是一些中等收入者开始向农村迁居。东北部城市带最为明显,70年代仅纽约一市就减少80万人。一些企业也因地价和劳动力价格高等因素,开始向农村和小城镇分散。1980年以后,美国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出现了回升。现有5500万人居住在农村地区,占美国总人口的1/5。根据最新的2000年的人口普查,他们分布在广袤的4/5国土上。二、美国农村教育政策与教育环境(一)美国农村教育的现状根据美国统计局的数据,美国农村公立小学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13以上,农村公立学校的学生数占全国同类学校学生数的21。由于具体细节归类问题,其他报告中的同类比例甚至更高。在阿拉斯加、阿肯萨斯、爱荷华、肯塔基、顷因、密西西比、内布拉斯加、新汉普郡、南达科塔、佛蒙特、西弗吉尼亚、怀俄明等12个州,公立基础教育的主要生源是小镇和乡村的儿童。这些数字,加上小规模的学校的潜在优势,以及农村学校在满足联邦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已经使专家们意识到,农村教育需要更多的关注,并应赋予政策上的思考。二战以后,美国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美国教育经费来源呈现多元化特征,除政府拨款、学费外,社会捐赠、学校服务社会的收入也占有很大比例。美国是一个地方分权国家,全国没有统一的教育行政系统,教育的责任多在州与地方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对教育政策的制定、经费的投入负有直接而重要的责任。法律哲学家布鲁斯A阿克曼在一部题为自由国度的社会公正的专著中提出,学校教育应分为两个阶段实施:初等附段的教育任务在于切实补充并确证学生家长的价值观与态度;中等阶段的学生则接受自由国家所提供的都市教育以使自己得以摆脱自身地理位置及社会地位的束缚,并提高学生个人的自由度。事实上,20世纪后半期的美国中等学校与学院即逐步承担并发挥了中等阶段的教育功能。以扩大自由与选择为手段,美国学校与学院也着力提高教育机会的平等。美国学校旨在使每个人拥有平等教育机会的努力未获成功家庭背景与家庭教育仍在一个人的生活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美国学校的确以多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扩大了占相当多比例的人口的教育机会,重新分配了生活机遇,为跨代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一般教育及具体学校的努力,远不能保证任何平等结果的出现。(二)美国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美国对教育按学区进行独立的管理。学区是各州内为管理监督检查学校教育工作的需要而划分的特别专区,州政府授权学区委员会管理学区内的学校教育。二战后,在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的相互作用下,美国农村以学区投资为主的过于分散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趋势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加大了对地方学区财政拨款的力度。及至20世纪中期,如1949-1950学年,就全国而言,学区的投资比例降至57.3%,联邦和州分别升至2.9%和39.8%。1979年以后,这一趋势进一步发展,州政府对学区基础教育的财政支持开始超过学区征收的财产税,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最大财源。美国当代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是在经过最近20年的进一步演变之后形成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是由联邦、州和学区三级政府共同分担的,而且随着上级政府对学区教育越来越多的干预,州政府逐渐成为了第一投资主体。由此,可以说当代美国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体制应该属于相对集中的模式。这一财政体制的特点首先是联邦政府参与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联邦政府主要通过专项拨款实现其对州和地方学区教育发展的影响和教育政策的引导。当前财政体制的第二个特点是州政府对地方学区义务教育投资的责任日益加强。与联邦政府相比,州政府对本州各个学区义务教育已经负有了直接和具体的责任和义务,他们主要通过对学区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实施管理。一般来说,各州的教育经费分配主要考虑的是公平性原则,要求对所有儿童公平。总之,美国农村当前义务教育经费是由联邦、州、学区三级政府共同分担的。(四)美国西部开发期的教育情况美国教育的发达程度世界有目共睹,它即使不是美国之所以长期经济繁荣、科技进步、文化兴盛的全部原因,至少,我们可以从这一角度去诠释美国的强大。而它的强大,从经济地理角度讲,正是基于其西部的成功开发后,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相互补充所致。但我们这里所要关注的,则是这一过程中它的教育。1823年11月,一批热情年轻的耶鲁大学神学院学生被一篇题为西部的召唤的论文所感动,他们在纽黑文的榆树下聚集,宣誓献身于远西部地区(那时的伊利亚诺)的教育和布道事业。他们认为“促使青年城市发展的最可靠的办法是使它成为一所学院的所在地”。在西部创办学院的动力还来自于这样的观念:(一)一个社群没有自己的学院和大学,就算不得完整;(二)美国基督教各教派为了生存的需要,深入到各个孤立的地区和拓居地的边缘创办学院。丹尼尔J布尔斯廷在他的美国人建国的经历(The Americans)一书中总结道:西部教育的发展得益于“教派的积极性、暴发者的事业心和赞助人的乐观主义”。在美国西部开发的一百多年时间,其在教育上的发展给我们如下启示:(1)在美国,发展教育自始至终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意识,即使在办学动机中有谋利的因素,也不会影响它最终直接提高美国人口素质的基本作用。而且无论在哪一个时期,都有一大批热情从事教育事业的杰出人士在为自己国家的进步而奔走。(2)美国在发展自己的教育过程中,走的是一条“以人为本”的路子,其教育对象的工具性色彩较为淡薄,这是形成美国人民独立创新意识的重要因素。(3)为适应西部开发所作出的教育调整,是美国政府宏观决策的体现。同时,政府在教育上的政策倾斜(如无偿拨地、财政补助)也大力促进了其教育的发展。(4)美国教育系统民主开放、兼收并蓄、勇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美国教育文化,这才是美国教育的精髓所在。三、美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育投入不均衡美国对全国公立义务教育不分城市和农村,实行一体化的财政管理体制,拨款补助方式呈现出多样性,但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专项拨款,一种是基本资助拨款,即公式拨款。采用公式拨款旨在考虑学区在教育需求和教育财政能力方面的差异,主要用于维系学区与学校的基本运转,体现公平性。但公式拨款作为主要的拨款方式,常常忽略了非常小的农村学区。因为公式拨款是在学生人头数的基础上分配的,这表面上看起来很公平,但农村学校本身学生少,还要维持昂贵的交通和设施维护开销,在扣除这些之后就没有多少钱用于工资、材料和仪器了。另外,在一些农村学区,注册率下降导致生均经费减少,给当地社区增加了更多负担。孤立的农村社区获得公共和私人资金的途径要少于城市社区。2 贫困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人数较多在美国,农村社区是贫困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聚集地。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向城市的分化流动,种族迅速多样化的现象在农村地区普遍出现。大量移民滞留或涌入农村社区。这些学生文化冲突激烈,生存压力大,升学抱负被弱化,学习积极性不高,英语熟练度有限,这给农村学校教育造成了巨大压力。3 农村学校规模偏小农村社区人口居住分散,致使学校规模往往偏小,这成为制约农村社区教育健康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在北卡罗来纳州,约50的学校不到200个学生;怀俄明州25的四年级班级不到10个学生;阿拉斯加州27的学校其学生数少于50人。小型学校收到的公式拨款自然很少,有些学区甚至得不到这类拨款。学生数量低也导致各州在根据评估计划对学校表现做判断时出现统计数字比例失真现象,最终影响到财政拨款和捐助。19801993年间的学校合并运动虽然对此有所改善,但终因并校不增资,农村社区环境并无根本改善,反而徒增交通负担,浪费学生时间。4 教师短缺老师们在读大学时已经适应了城市舒适的生活、自由的个人行为和城市中较好的文化设施。而农村学校多处于偏僻地区,各方面设施较差,教育教学压力相对较大,又不能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发展机会,文化、社交及心理上的孤独感使农村学校很难吸引和留住合格教师。财政紧张和教育预算压缩现象在许多州发生,城市和郊区学区又处于竞争专项拨款的有利地位,因此导致农村教师收入也相对较低。在威斯康星州,农村教师平均年工资为32,69387美元,要比非农村教师低14。所有这些都给农村学校教师带来生存和发展上的不便,造成农村学校师资严重流失,教师短缺成为不少农村学校的共同问题。5 农村教育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边远农村以及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农村社区,农村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现象非常突出。这些社区的多数农村人口缺少科学技术新知识,无力改变他们生活的贫困状况。政府和慈善事业资助项目多指向基础设施建设,而较少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建立面向儿童的社区扶助体系。农村社区流失的都是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只是方便了一小部分“精英”流向城市。四、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一)美国政府改变贫困农村教育面貌的战略举措西奥多W舒尔茨很早就提出,农村教育之所以会出现数量不足和质量低劣的状况,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农村学校的投资不足。投资不足既有政府的责任,也有社区、学校、家长方面的原因。因而,在加大政府投入、对农村学区适当倾斜的同时,统整社区和学校,强化农村教育整体育人和与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相适应的倾向,提高农村教育的服务意识,就成为美国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主导方向和着力点。1 联邦政府设立REAP项目,增加农村教育专项经费投入2000年12月克林顿总统签署通过了“农村教育成就项目”(REAP),2002年1月,小布什总统又对REAP进行了重新授权。REAP通过专项拨款实现其对州和地方学区教育发展的影响和教育政策的引导,为农村学区提供更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灵活政策。REAP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专门针对农村教育实施的拨款法案,它要解决的是当前公式拨款中存在的特殊问题。2 立足农村社区的发展需求,全面统整农村社区和学校强调农村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关系是美国农村教育改革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如今由美国联邦教育部、农村和社区基金会、农村教育协会等机构领导的农村学校运动正逐步得以开展。这次运动的主题是把农村教育当作整个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探索良好的农村教育模式,农、教结合,从而提高农村教育的投资效益。3 提供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招聘和挽留合格农村教师农村地区留不住合格教师的主要原因是社交、文化和专业发展上的孤独;同时农村学校的特点也要求教师具有教授多门学科和多个年级的、应对一个教室里年龄、水平多样的学生、领导课外活动的资格和能力,这使教师产生对农村教师职业的畏惧感。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克林顿总统1998年12月签署高等教育法修改案,在其第二款规定为提高教师质量、减轻教师短缺地区的压力,政府将提供招募教师专项资金。美国州教育委员会也为各州规划了很多战略:为高中生和大学生设立各种项目,从其他行业领域招聘专业人士,以教师服务换取贷款或债务豁免,采取特殊的激励策略挽留差校及经济状况不好学校的教师,为改进招聘效果设立各种计划、职位和机构。4 制定职业教育的计划美国的农业教育督学们提出,应当尽快启动培养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专门项目,呼吁政府的办学资金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应当帮助学校与企业和外部建立联系,将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农村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特别要让教师亲眼看到实施的案例。(二)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中国有12多亿人口,其中8亿多在农村,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4%,这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目前,我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至64岁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全国现有8500万文盲半文盲,3/4以上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这是中国农村的现实。1.农村教育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农村教育的缺失在我国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解决。目前,城乡之间收入的差别并没有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有所缩小,相反还有扩大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对中国国情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差别,直到农民在人口中占很小一部时才消失。“在美国,当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0时,才基本达到教育机会平等”。因此,在还没有实现“城乡一体化”之前,农村教育就必须有别于城市教育,具有农村特色,就必须面向农村,坚持主要为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服务的方向。强调农村教育的特殊性不仅不是让农民永远当农民,恰恰相反是为了使农村更快更好地实现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和农民的非农化。如果把眼光放到现代化的历史纵深中去观察,就会发现,农村教育的发展在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同的特点。美国立国之初也是以农立国,直到1860年代南北战争后,才进入快速工业化阶段。直到1890年,美国农村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大多数农村居民追求物质生活上的享受,并且不断地“弃乡入市”,这使美国农村面临着人才和资源的空洞化问题。正是在此背景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了一股“乡村教育运动”。这一运动的实质,是希望变革农村教育,培养服务于农村建设的人才,从而振兴日益衰落的农村社会。中国近代史也有过类似的情况。1910年辛亥革命后的10年,工业化初步发展而农村经济衰退,百业凋零。晏阳初、梁漱溟和陶行知等人,怀抱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弘愿,发起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乡村教育运动”。他们要改变当时农村教育完全仿照城市和外国的恶习,认为农村教育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并服务于乡村建设。2.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发展农村教育是否就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农村教师资助行动是否就为了让农村出更多的大学生?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回到家乡。一些中小学毕业生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局面,也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问题在于,我们没有建立适应农村发展的教育体系,片面强调全国教育的统一性、计划性,无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由于缺乏这种适应城乡差异的“双轨制”,缺少适应农村的教育模式,大多数农村人口不可能通过教育进入到社会的主流。用城市教育改革的模式、应试升学的模式都不是真正解决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途径。农村教育与教育的全面发展、社会的系统发展紧密相关、农村教育发展好了,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有利于缩小社会差别和实现社会公平,有助于积累国民经济增长的后劲。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就很难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很难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因此,关注农村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从农村教育目前的发展困境来看,发展农村教育还任重道远。参考资料:1.美国教育史城市化时期的历程美劳伦斯A克雷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3. 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10日第3版4. 世界教育信息5.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年第22期6. 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2期据统计,2014年美国中小学教师总数为352.3万人,而乡村教师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美国政府与我国政府一样面临着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的问题。今年,我国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等政策用于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那么,美国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1、美国乡村学校被分为3个类别2006年,美国人口普查局发布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设置,将学校划分成4个互相排斥的范畴:城市、郊区、城镇和乡村。城市学校位于一个至少有10万人口的城市范围内。郊区学校位于市区范围以外的城市化地区。城镇学校位于距市区小于35英里的城市群。乡村学校位于距市区至少5英里或距城市群(镇)至少2.5英里的乡村地区。其中,乡村学校被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子类别:美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乡村教育问题,美国教育部长阿恩邓肯曾说:乡村学校对于美国未来的繁荣至关重要。就当下而言,我们要意识到乡村学校所面临的特殊机遇与挑战。美国需要优秀的乡村人才,为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乡村学生到大学进行培训与深造。我们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2、美国同样面临严重的乡村教师问题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2011年的数据,超过一半的公立学校学区、近三分之一的公立学校以及约四分之一(1130万,占23%)的学生生活在乡村地区。乡村学校接纳了大量的学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美国的乡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比非乡村学校更加严峻,尤其是为大家所公认的乡村教师问题被视为“最大问题”,主要表现为师资不足、高质量教师缺乏、教师流失严重师资短缺问题。根据2014年美国国家教育数据统计中心的数据,2012年全美招聘新教师32.1万,预计到2020年将招聘新教师36.2万。而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协会表示,每年教师培训的数量是足够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分布。调查显示,各乡村学区的学校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师资短缺问题。具体而言,有6.1%的学区教师缺口为10%-20%,2.5%的学区教师缺口为21%-30%,1.5%的学区教师缺口为31%以上。由于美国各类职业中教师的工资水平偏低、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因此优秀人才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从事教师职业的很少。再加上美国乡村地区距离城市偏远、生活条件欠佳、经济发展水平低,因此,大学毕业的优秀人才选择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更是凤毛麟角,这直接导致了美国乡村教师数量的短缺。同时,2001年美国政府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教师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定了公立学校教师质量,因此,一大批乡村教师因为无法满足要求而遭到清退,这加剧了乡村教师数量不足的状况。高质量教师缺乏。美国乡村学校不仅教师总量不足,而且缺乏高质量教师。美国学校管理人员联合会等机构合作进行的全国范围乡村学区负责人的网上调查报告显示,9%的中学教师被学区领导评定为不符合高素质教师要求,他们仅仅有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或一个教育专业学位。教师流失严重。乡村学区教师流失现象在美国许多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据调查,2014年南卡莱罗纳州公立学校教师流失人数,从2013年的5000名增长到2014年的约5300名。从全美范围来看,教师流动率约为15%,乡村地区教师流动率有时高达30%和40%。高质量的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师生合作关系,而教师频繁更替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乡村教师流失严重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教师薪资水平低。从全美范围来看,乡村教师工资明显低于非乡村地区教师。据统计,美国非乡村地区教师工资比乡村地区教师高出11.3%;二是环境相对孤立。许多教师不愿留在乡村学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乡村地区较为隔绝,到市区等地的距离较远;三是工作条件困难。乡村学校教学条件较差,同时教科书和其他教材投入有限,教学设备相对匮乏。四是对教师素质的高要求。教师在乡村地区还面临许多挑战,由于乡村学校的规模一般较小,教师常常需要教授多学科、多年级,课业负担重,造成了乡村学校教师的高流动率。同时,乡村教师的职后发展机会少这些问题集中到一起,使得本就师资短缺的乡村地区现状愈加恶劣,乡村教师不仅难招,并且难留。3、五大策略解决乡村教师问题近年来,美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乡村教育问题,尤其是采取一系列针对乡村教师的政策,效果较为显著。增加拨款,提高乡村教师的薪酬待遇。提高乡村教师的薪酬待遇是解决乡村教师问题最直接的手段。美国打破了过去学区单一工资体制,根据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工资改革,同时增加教育部下属的各种项目直接向乡村学校拨款。如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通过了“乡村教育成就项目”,此举力图消除拨款的不公平,将款项直接拨入乡村学校。其中小型乡村学校成就项目旨在帮助那些地处偏远的乡村小型学区,主要是给地方教育部门在使用联邦项目资金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即地方有权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资金。而其中乡村低收入学校项目主要面向专门服务低收入家庭儿童的乡村教育机构,为他们提供附加拨款,帮助当地乡村学校和教育部门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乡村教育成就项目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专门针对乡村教育实施的拨款法案,旨在提高教师质量、推广教育技术和创新项目,在解决当前乡村学区教育拨款中存在的问题,改善乡村社区的教育条件和质量,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推动乡村教育机会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确定投资326亿美元作为各州的基金,确保30万左右教师不因经济危机被解聘。制定优惠政策,招募教师和吸引人才。调查显示,62%的乡村学区有吸引教师的激励政策,58%的乡村学区有留住教师的激励政策。这些策略包括:指导和引导初任教师适应中小学教学实践、为到乡村学校工作的教师提供学费资助或学生贷款免还支持、向某些师资紧缺学科教师提供奖励和发更高的工资等。例如,密西西比州为教师短缺的乡村地区提供教师奖学金等,为在师资力量缺乏地区工作但想进一步深造的教师提供奖学金,为在教师短缺地区工作的教师提供家庭贷款或租房等。同时,制定美国机会税收抵免政策,使普通公立高校学生三分之二的费用可通过参与公共服务予以抵免,保证有志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不因经济原因而放弃梦想。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和项目。美国设立了各种乡村教师奖项和论坛,为乡村教师搭建了共享经验和知识的平台。如乡村信托全球教师奖学金项目,就是为支持乡村教师的专业和个人发展所设立的奖项,其为每位教师提供5000美元、两位或以上的教师团队10000美元的资助,鼓励乡村教师积极参与国际旅行和学习体验。为提高教师质量,2001年密苏里州开始推行密苏里州教育更新区计划(ERZ)。该计划以高等教育机构为中心,联合全州的教师和组织,希望建立解决乡村教师供给、培训等问题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各方的广泛参与,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2002年开始,美国教育部每年通过高质量教师计划项目,对乡村地区高质量教师培养投入专项资金,其中高质量教师培训补助计划在第一个补助周期内完成9项补助,总金额达到671.32万美元。2007年,美国教育部又成立了鼓励教师基金,用以支持各地区特别是乡村地区教师质量提升,而这个基金中的绝大多数资金则用以鼓励教师到偏远贫困、印第安人聚居区任教。提高教师质量,开展乡村教师职业培训项目。随着计算机和网络越来越普及,全美教育机构开发了针对中小学的诸多教育网站,为教师通过网络学习更新专业知识、实现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州立大学和学院也会制定专门的乡村教育培训计划,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乡村学校工作。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受到教育界广泛推崇。其实,它并不是一所学校,而是选择一些中小学作为基地,在大学与中小学间建立平等合作关系,将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置于第一线教育情境中,在双方合作研究、共同实践基础上,对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基于乡村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主要根据乡村学校的特点,强调以下几点:一是重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相关人员经常向教师提出问题,与教师分享教育研究成果和优秀教师的经验,参与解决学校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加强面向乡村中小学校实际的合作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通过成立学习小组、探讨各校有关的教育问题,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三是加强教育实习。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十分重视师范生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切实促进乡村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招聘预备与新任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师范院校的学生和有志从事教育行业的大学生是潜在的教师群体,为他们提供教师招聘和职前培训项目是扩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南卡罗莱那州的教师招聘中心就举办了多项吸收学生、增加教师的活动,包括:预备队伍项目,其是主要面向七、八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开设的一个课程和俱乐部,用于介绍教师职业的相关知识;教师后备项目,针对12年级学生,他们可以申请大学贷款;教育辅助项目,该项目允许学生与来自教师严重短缺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一对一开展工作以培养兴趣;教师工作招聘库;教师招聘展览会;预备教师奖学金项目。同时,该中心也欢迎其他机构参与和加入,培养乡村教师并提供指导和帮助。此外,美国中部一些州还提出“培养自己的教师”计划,通过高校与乡村学校合作,选派来自本地区或愿意到本地区乡村学校工作的人才进入合作的大学学习,以此培养乡村教师。而对于刚刚毕业踏入学校的新任教师来说,他们在乡村常常被分配到最具挑战性班级,但又因感觉未接受足够的训练就开始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以致离职。一项统计显示,全美22%的新教师在入职3年内离职,原因在于缺乏支持和引导。而在美国,应对这一问题的措施是在本地采取新教师支持计划。在美国中西部,大部分学区都提供了新任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如密歇根州92.8%的乡村学区、印第安纳州83.7%的乡村学区等实施了这项计划。乡村学校对新任教师的帮助包括简化教案、提供精心安排的进修项目、定期安排听课、加强新任教师与学校其他工作人员的交流。这些措施使教师更快地融入乡村社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师能够留在乡村学校。同时,教师间的积极合作不仅能改进教学,发展教师专业能力,也有助于乡村教师克服孤独感,获得专业成就感。(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秦玉友:美国、印度、日本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作者:秦玉友时间:2012-12-17浏览次数:0次 美国、印度和日本的农村教育发展面临三个重要问题:农村学校规模偏小、农村教师短缺、农村教育质量低下。农村学校规模偏小是农村教育的一个重要核心特征,这一特征引发了农村教育的许多问题。农村教师缺乏和素质低下成为各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的劣势地位。对这些问题予以关注和研究对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农村学校规模偏小问题农村学校规模小的问题主要在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国土辽阔、地形复杂、交通基础设置缺乏、外部特征(如民族、种族)明显的国家或地区广泛存在,这在美国、印度、日本表现十分明显。二战后,美国和日本农村教育基本普及。随着美国和日本人口增速缓慢或负增长情况的出现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学校规模偏小成为农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与美国和日本相比,印度农村学校规模问题并不突出,但在许多农村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美国、印度、日本农村学校规模现状小规模学校是当前美国农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近年美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美国农村公立小学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31%以上,农村公立学校的学生占全国同类学校学生的21%按照这一比例推算,美国农村学校规模偏小,城市小学平均规模比农村小学大0.7倍。据纽约时报报道,在怀俄明州的拉勒米山区的一所小学,该校只有一名女教师和一名7年级学生乔伊。罗杰斯女士和她丈夫住在一辆拖车式活动屋子里,另外一辆相连的拖车式活动房子则是教室。罗杰斯女士有教师执照,每年工资是25720美元;乔伊必须和其他学生一样通过标准考试。由于寄宿学校会减少与父母的交往机会和家庭生活机会,美国民众普遍不认同小学生到学校寄宿的做法,所以小规模学校在美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像罗杰斯女士和乔伊所在的小学这样的学校怀俄明州至少有3所,其他许多州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情况。二战后,小规模学校问题在日本农村教育的发展中也越来越突出。战后日本人口总体而言是下降的,这影响了农村学龄人口的数量和农村学校的规模。在这样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下,日本小学和初中在校人数总体上也呈下降的趋势。自1960年以来,受农村和偏远地区人口减少的影响,日本学校规模的数量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5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在增加,而1000人以上的大规模学校在减少。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国出生率持续下降的影响,以及日本农村和偏远地区人口的外流,小规模学校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学校问题越来越明显。相关研究显示,1991年,499人以下的小学数量占小学总数的68%3()。与美国和日本相比,小规模学校在印度的表现并不那么明显,但小规模学校仍然是印度农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印度城镇化水平一直不高,战后印度城市化水平平均每年提高0.2%。印度的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而农村人口基数远远大于城市人口基数,因此,农村人口从绝对数量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由于学龄人口基数的相对稳定,学校规模小的问题并不突出。当然,在印度农村地区,学生辍学、性别歧视、贫困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预期规模。( 二 ) 美国、印度、日本农村学校规模问题的政策倾向由于美国、印度、日本三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不同,面对学校规模问题,它们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为应对农村学校规模过小的问题,日本采取了合班、合校的方式,但由于日本人口的增长状况和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小规模学校或班级占农村学校或班级大多数的状况难以改变。为适应农村学校规模变化的状况,日本曾采取合班、合校等措施,但是仍然难以摆脱小规模学校和小规模班组占大多数的困境。印度和美国并没有采取非常“积极”态度合并学校。目前的义务教育体系下,印度小学生入学的政策是方圆3公里范围内就近入学,不允许他们自行选择学校。在农村地区,印度政府基本上也做到了每个自然村庄能够有一所小学。在美国,像前文所述的乔伊这样一师一生学校的情况,怀俄明州当局认为这是教育乔伊的最好方法,因为乔伊父母的农场距最近的一所规模稍大的学校有40英里远,暴风雪经常使沙砾公路交通中断。尽管美国和印度在合并学校方面采取了同样不那么“积极”的态度倾向,但由于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教育发展水平及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美国和印度采取这一态度倾向的原因和目的是不同的。二、农村教师短缺问题由于在美国、印度和日本农村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教师短缺问题是三国农村教育中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三国农村教师总体情况看,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使三国农村教师队伍呈现出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农村教师素质普遍比城市低,二是农村教师数量缺乏,三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成本高、机会少。在许多农村地区,如果某个在职教师进修,而没有教师来代课,正常教学就会终止,教师根本无法离职进修,农村教师缺乏使本来就素质不高的农村教师进修机会减少。在职教师无法及时得到提高,就造成了农村教师积累性的素质低下。(一)美国、印度和日本农村教师缺乏问题由于美国全国教师数量总体不足,农村办学条件和相关待遇差等原因,美国农村教师短缺问题比较突出。根据美国学校管理协会和阿巴契亚对农村校长的调查显示,工资低、与外部社会的割离和地理上的偏僻影响了他们招收教师和稳定现有的教师队伍。根据调查,在50个州中,有44个州的农村教师的平均工资低于非农村教师的平均工资。就美国全国而言,非农村教师的平均工资比农村教师的平均工资高出13%。由于农村学校规模小和招聘到教师困难,农村教师显出短缺态势,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专业进修,教师的工作负担和专业化水平问题给农村教师素质提高提出挑战。依据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要求,到2005-2006学年底,公立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具有高度的专业化水平。按照这样的标准,很高比例的教师将是不合格的。农村地区和非农村地区存在争夺高素质教师的竞争,这加剧了农村地区招聘和保留高素质教师的难度。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一个教师要教授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这反过来加剧了农村教师提高学科教学水平和专业化水平的困难。教师缺乏是印度农村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只有一个教师的学校里,小学阶段每个教师大约教50个孩子,有些学校每个教师甚至同时要教150个孩子。按照这样的情况计算,在单师学校里,教师都不缺席并能上足课时,每个孩子可以得到教师个别关注的机会很少。但事实上教师们还经常缺席,授课时间也得不到保证,现实中每个孩子可以得到教师的个别关注机会更少。农村教师短缺问题在规模需要扩大的印度农村教育中显得更加严重。在日本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教师短缺也长期存在。由于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生活教学条件艰苦、交通不便,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往往多是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城市难以受聘的大学生、不合乎当教师的某项标准的教师。对于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去农村任教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许多农村教师往往一有机会就想离开农村学校,到城市寻求发展空间或到城市学校任教。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日本农村教师缺乏,高素质农村教师更加缺乏。(二)美国、印度、日本农村教师短缺的解决之道面对农村学校教师短缺问题,美国、印度和日本采取的解决之策是不同的。美国和日本都提高了教师的工资待遇,来吸引教师或高素质教师到农村工作。教师工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佛罗里达州杜瓦尔县(Duval)的教师工会与学校董事会一致同意,每年给愿意在处于不利状况的学校工作的有经验的教师和校长发2500美元奖金。康狄涅格州在1996-1997年度将教师的年平均工资增加到51181美元,以解决该州师资短缺的问题。伊利诺伊州也宣称要采取多种措施以增加教师的数量,其中包括提高教师短缺地区的教师工资以吸引具有教学资格的人去那里任教。根据日本1954年制定、之后多次修改的偏远地区教育振兴法的规定,都道府县必须对偏远地区学校教职工增发特殊津贴,如月津贴额不低于本人月工资和月抚养津贴的25%。除了使用提高教师工资和待遇等市场手段外,日本还采取了行政干预措施,如定期流动政策。定期流动政策规定,流动的对象分为这样几种情况:凡在一校连续任教10年以上以及新任教师连续6年以上者;为解决定员超编而有必要流动者;在区、市、街道、村范围内的学校及学校之间,如教师队伍在结构上(专业、年龄、资格、男女比例等)不尽合理,有必要调整而流动者。美国和日本通过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师的短缺问题。早在1986年,印度政府就规定必须改变一所学校仅有1个教师的状况,每个初等学校中至少要有两名教师,其中一人应为妇女。对于入学率足够高的学校,采取的措施是使只有一位教师的学校变为有两位以上教师的学校。但到目前为止,在印度的农村,12%的学校里仍只有一位教师授课,21%的学校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但并不同时上班,这就意味着在印度农村仍有三分之一的学校里只有一位教师授课。应该说印度在解决农村教师缺乏方面的措施是积极的,但是目前印度处在农村教育数量扩张时期,农村教育规模扩张需要增加大量农村教师,再加上农村教师本来就缺乏,所以解决教师缺乏问题,就显得更加严峻和急迫。三、农村教育质量低下问题世界农村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基本沿着这样一个路径,首先是粗放型地完成义务教育的机会普及,之后再推进教育民主和提高教育质量。(一)美国、印度、日本农村教育质量的状况学生成绩是城乡教育质量差异的一个重要指标,这里我们以学生成绩为依据来简单说明美国、印度和日本三国的教育质量状况。美国农村学校的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的表现总体上要优于非农村学校的学生或与之持平。2003年,国家教育进步评价的结果表明:农村4年级和8年级学生的阅读、数学测试成绩与城郊同伴的测试水平相当,比城区学生的测试成绩稍高。而美国全国农村学校之间的差别很大美国许多地区农村教育的状况也不容乐观。从升入四年制大学的情况看,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农村社区都偏低的。中心城市、市郊大城镇、农村公立学校学生升入四年制大学的比例分别是42.8%、43.7%和37.4%;中心城市、市郊大城镇、农村私立学校则分别是78.0%、77.5%和67.9%。总体上看,美国农村教育质量还是落后于整个国家的教育质量,农村教育质量问题仍然是美国教育中的重要一个重要问题。农村教育质量问题是日本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重要问题。1963年日本文部省全国学力调查显示,偏远地区中小学的考试成绩低于全国学力平均水平。以小学5年级和初中2年级为例,偏远地区小学5年级社会科的平均成绩是49.2分,比全国平均分数58.8分低近10分。偏远地区初中2年级数学平均成绩是31.3分,比全国平均成绩41.3分低10分()。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日本农村教育质量相对较差,与城市教育质量相比差距较大。教育质量问题也是始终困扰印度农村教育的重要问题,在机会普及和质量提高的双重重担下,印度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困难重重。20世纪90年代,印度的农村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世界性关注。1990年,世界教育大会指出要加大力度提高印度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并倡导印度政府与世界银行组织合作提高其农村教育质量。由于农村教育质量低下,许多印度农村孩子在入学的7年之后不能够读和写。有许多反映印度农村教育质量低下的例子,比如,一个叫莫罕柏的印度农村女孩,她马上就要升入5年级就读,然而她始终不能读和写。6(二)美国、印度、日本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努力应该说处于世界竞争中的美国、印度和日本对本国教育质量越来越敏感。已经完成机会上普及农村教育的美国和日本,致力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在尚未普及农村教育的印度,同时承担着农村教育机会普及与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双重重担,质量困境更加沉重。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美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强化考试提高成绩,许多相关措施也是围绕这个问题提出的。除了强化考试提高学生成绩的努力外,美国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是乡土课程。通过乡土课程建构课堂和社区发展的联系,农村服务学习项目是将乡土课程应用于社区发展的一种形式,通过农村服务学习项目学生可以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解决农村社区的实际问题,整个农村社区成为农村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解决农村社区的实际问题成了课程的一个部分。与美国过分“放任”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不理想不同,日本的考试传统造成日本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所以,日本提高教育质量可以认为是在纳入美国等文化异质国家强调创新和自主的教育传统,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农村教育的特殊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