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 哲 学社 会科学版 ) 1996 年 第 3期 ( 总第 79 期 ) 把咯 养大李 峨成人意识油入德育教 育体系 官汉蒙 我国的大学生大多十八九岁进入大学 , 二十二三岁完成学业 , 是在大学阶段迈入成 年的 。 因此 , 从整体上将大学生视为成人的一 部分 , 重视和加强对他们的 “成 人意识 ”教育 , 使之树立起跨世纪的当代青年所应有的社会 使命感和责任感 , 遵守社会公德 , 接受社会约 束 , 格 守社会责任 , 履行社会义务 , 成为具有 高尚品德的公民 , 是我国大学德育教育的当 务之急 。 1 告别未成年而步 入成年 , 是一个 人漫漫人生道路上的重 要转折 。 划分 成年与未成年不同于 划分幼年 、 少年 、 青年 、 中年 、 老年 , 后者大致是按照 人类的生理年龄 划分的 。 虽然成年与未成年的界定也是以生 理年龄为重要依据 , 但是它有着确切的分界 。 据礼记记载 , 我国古代认为 :“成 人 , 谓年二 十已并礼者也 。”我 国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 法 , 把成年与未成年界定为1 8岁 . 成年并不 纯粹意味着年龄的增加 , 而是特别地被赋予 了社会内涵 , 或者说 , 由未成年到成年 , 是一 个质的飞跃 。 成年意味着一个人已进入新的 生命季节 , 社会对于他们有了严格的规范或 约束 。 人类在童年时期 , 就知道成年的社会意 义 , 原始社会的男女青年跨入成年 , 必须进行 “入 社仪式 ” , 行 “成 丁礼 ” 。 部族头人或德高望 重的长老在极为庄重严肃的场合下 , 对入社 青年进行道德 、 毅力和智慧的考验 , 以鉴定他 们是 否具有充当氏族 、 部落正式成员的条件 。 1 18 这种成年仪式 , 过去在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 中也存在着 . 如瑶族的 “ 度戒 ”成年仪式、赫哲 族的 “训诫”成年仪式等等 . 我国封建社会曾 规定男子成年后 必须 “ 析户 分而居, 即另立门 户独立生活 , 独立完税和承担户役 。人届成年 要行加冠礼 , 更换服装 , 改变发型 。 皇族贵 宵 子弟废弃未成年时的名字 , 正式起名并根据 家族地位封爵 。 即便到了当代社会 , 人类不仅 丝毫没有淡化成年的社会内涵 , 相反 , 还进一 步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成年的社会义务与责 任 。 19 48年 , 日本政府颁布了关于国民节日 的法律 , 规定每年的 1 月巧日是届时年满 2 0岁的日本青年的隆重节日成人节 。 成 人节是日本全国性的国民节日 。这一 天 , 日本 男女青年身着盛装 , 参加由各级政府部门组 织的庆祝活动 , 内容丰富多彩 , 有演讲会 、 电 影展 、马拉 松赛跑及庆祝游行等 。活 动前都要 举行庆典仪式即成人仪式 。 青年还要在仪式 上进行庄严的成人 宣哲 。 一些社会名流致贺 词 , 祝贺青年长大成人 , 希望他似从此以天下 为己任 , 乐于为社会作贡献 . 1994 年1 2月 , 在上海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大学生 成人仪式 , 几千名大学生在国旗下庄严宣誓 : 在此正式成人 之际 , 我以 一个中华人 民共和 国公民的名义 , 面对 中华人 民共和国 国旗庄 严宣哲捍卫神圣宪法 , 维护法律尊严/履 行公民权利 , 承担社会义务/ 人 民幸福为先 , 国家利益至上/热心社会公益 , 无愧祖国养育 /勤勉 奋发有为 , 不负人民厚望/以我火红青 春 , 建设 锦 绣 中华/以我壮志激情 , 创造崭新 未来 。 目前 , 除上海以外 , 在广州 、天津、 北京 等地都举行了 1 8岁成人仪式 。 石家庄还通过 地方性法规 , 把每年的 3 月 1 8日定为 “成 人 节 ”。 这些丰富生动的成人仪式 , 旨在让青年 人意识到自己已长大成人 , 从此成为社会一 名正式成员 , 应该 自立 、 自尊 、 自律 、 自强 , 承 担社会责任 , 履行社会义务 。 由此可见 , 在整个人类文明的长河中 , 不 同的文明区域 、 不同的文明阶段及不同的民 族 , 都要求已届成年的青年人 , 明白自身对于 社会的意义 . 这种认识到自己已长大成年 , 在 法律上已为社会接纳为正式成员 , 在享受社 会权利的同时 , 必须忠实格守对社会的承诺 与责任的概念就是 “ 成人意识 ”. 2 社会的不断发展 , 总是向它的成 员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 中国社会正 自己首先是社会普通一员 , 更好地摆正自己 与社会的关系 , 将 “ 先天下之优而优 , 后 天下 之乐而乐 ”作 为大学生角色感受的内在动力 . 加强和重视对大学生的 “成 人意 识 ”教 育 , 有利于他们的 自我约束 、 自我管理和自我 教育 。 按照社会学的理论 , 只要社会对每一个 处 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有着一定的要求 , 即 社会期望 , 个体就会适应这一期望 , 依靠社会 对他的要求去履行其义务 , 享受其权利 , 而他 的这一社会行为乃是一种角色行为 。 我们重 视培养大学生的 “成 人意识 ”, 实质是进行社 会角色教育 , 教育学生铭记自己是社会一员 , 应扮演好社会成员这一基本的角色 , 控制或 摒弃幼稚的与成人社会角色 不相符的道德行 为 。 规范自己的言行 , 自觉接受社会的约束 , 把自己放进整个社会反观 自己 , 不断整饰自 己留给别人的印象 。 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 。 旧的传统 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 而新的价值观念还 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 在这历史的十字路口 , 培 养当代大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 、 崇高的品德 和优秀的本位文化传统 , 便是历史赋 予我们 的新课题 。 加强和 重视对 大 学 生 的 “ 成人意识 ”教 育 , 有利于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自己已经 长大 成人 , 在享受社会权利的同时 , 忠实履行自己 的义务 , 格 守社会责任 。 虽 然这种权利与义务 的教育在以前的大学教育中并非没有体现 , 问题在于没有强化这方面的教育 。 只有让青 年学生明确 “ 成人意识 ”是社会 对他们的一种 角色要求 , 而 不是外来附加的 , 他们才会 自觉 地适应社会的规范和要求 。 加强 和 重视对 大学生的 “成 人意识 ”教 育 , 有利于培养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 任感 。 连贯的学校教育使受教育者长期囿于 被动的接受灌输和教育的境地 , 缺乏社会生 活的体验 , 忘却了自己首先是社会的一员 。 因 此重视对他们的 “成 人意识 ”教 育 , 有利于培 养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感 , 同时铭记 3 我国 历史上 , 曾对成年的年龄界 限有 不同规定 , 如隋朝为2 1岁 , 唐朝 夭宝年间为2 3 岁 , 现在我国成年与未成年的 划分界为1 8岁 。 成人不分性别 、 不分尊卑 、 不 分民族 、 宗教或阶级 ,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 社 会对成人的规范要求 , 是社会对其成员的最 基本 的角色要求 : 遵守社会公德 、 接受社会的 约束 , 使之成为具有崇高品德的公民 。 当前 , 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 “成 人 意识 ”教育 , 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跨世纪的当代大学生视野开阔 , 思想活 跃 , 文化层次高 , 接受信息多 , 观念更新快 , 善 于突破传统 ; 他们的生活动机和 生活意 向具 有多维性 , 既向往有广泛的事业追求 , 丰富的 生 活情趣 , 又有极 强的参与社会 、 干预生 活的 愿望 ; 他们较多地强调自我存在 、 追求自由人 格等 。 但是 , 长期以来 , 由于我们的大学前教 育只是把组 织好的知识填鸭式地 灌输给学 生 , 重点落在学生的学习知识和吸收知识上 , 也由于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有机 结合 , 把考试 、 及格 、 升级 、 升学误当成教育故 目标 , 忘却了教育不应与社会分离 , 忘却了学 1 19 校本身也应是社会生 活的一部分 。 所以 , 虽然 不 少学生是文化考试的佼佼者 , 绝大多数学 生也已在大学阶段步入成年 , 但却表现出与 社会要求不相符合的不成熟行为 , 具体反映 在以下几个方面 : 其一 , 生活依 核 性强 , 独 立性差 , 不知 道 珍惜生活 。 每年新生入学报到时 , 各大学门前 碎水马龙 , 无论是远在千里之外还是近在一 城之内 , 不少学生是在父母陪同下到 校的 。 大 学四年 , 不少学生自食其力能力差 , 躺在父母 的汇款单上 生 活 , 甚至抽进口烟 、 穿高档鞋 、 着名牌时装 , 旧衣!日鞋随意丢 , 不合胃口的饭 菜随意倒 , 不知道 “ 半丝半缕恒念物 力的维 艰 ” , 不懂得如何珍惜生 活和劳动成果 。 其二 , 群 体 观念 淡漠 , 为他 人 为社 会服 务 的精神不够 。 一些大学生在价值观的选择 、 接 受 、 认同和确立的过程中 , 受西 方的利己主 义 为核心的价值观影响较大 , 对于东方社会中 重群体重集体精神的优良传统继 承较少 , 不 能正确摆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 对自己的社 会意义 、 责任等观念淡薄 , 极 少数学生以自我 为中心 , 把自己的苦乐看得高于 一切 , 以至在 遭遇挫折 、 打击或 失败时 , 缺 乏 心理承受能 力 , 以极端 的方式逃避现实 、 逃 避社会 。 某校 一 学生在毕业前夕因无法承受紧张的人际关 系和社会激 烈竟争的 压 力 , 轻易结束了自己 的生命 。 人们在惋惜之余可以设想 , 如 果这位 学生认识到自己 已是一个成年人 , 是社会一 分子 , 自己的行为要 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社会 负责 , 在考虑自我的同时 , 也应考虑社会对自 己的期望 把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 、 专业 技能服务于社会 , 那么 , 他 的生活轨迹 和人生 结局将会是另一番情景 。 其三 , 基础文 明修养较差 。 一些学 生抽烟 酗酒 、 语言污秽等污染着大学校 园 , 对待同学 缺乏应有的关心和尊重 , 对待师长缺乏应有 的礼貌与理解 。 很少尊重他人的劳动 , 遇事不 冷静 , 动辄拳脚相加 , 甚至因一点纠纷动手打 架 , 造成伤亡等等 , 这些 均 是一般社会成员所 1 20 不应有的行为 。 尽管这些现象不是大学生的主流 , 但是 说明 了一些大学生 “成 人意识 ”的淡 薄 , 没有 起码的社会规范 , 没有当好社会成员这一基 本角色的成人意识 。 因此 , 必须加紧培养大学 生的 “成 人意识 ”, 教育他们摒弃与自己的社 会角色不相符的幼稚的社会行为 。 现在的青年学生是跨世纪的一 历史将要把他们推到接班人和建 设者的位置 。 为国家计 、 为民族计 。 我们应重 视对 当代大学生的 “成 人意识 ”的教育, 并把 它渗透到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 . 如何对当代 大学生进行 “成 人意识 ”的教育, 笔者认为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l )要坚特进行马克思 主义理论教育 , 让 学生在政治上 、 理论上逻步地 、 真正 地 成熟起 来 。 政治上的坚定与成熟是以理论上 的坚定 性为基础的 。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是马 列 主义 、 毛泽东思 想的最 新成果 ,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 义 。 它是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因此 , 要认真组织学生潜 心研读邓小平原著 , 通过分析比较 、深 入浅 出 等方法 , 弄清马克 思 主 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 掌握马 克 思 主 义的立场 、 观 点和 方 法 , 逐步 树立 起科学的世界观和 正 确的人生 观 , 增 强 抵 制资产阶级错误思潮和拜金 主义 、 享乐主 义 、 极端个 人 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 力 , 从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 培养崇高的人 生 目的 , 追求科学的人生价值 。 (2 )要坚特进行爱国主义 、 民主与 法制 、 基础文明修养的教育 。 忠诚的爱国 主义 、 民主 与法 制观念 、 基础文明修养是中国青年学 生 成熟的必备素质 . 要使学 生懂得 , 爱国不是一 个抽象的概念 , 是具体的 、 可见的 , 是 对祖国 的一种真挚 、 持久的情感 , 体现为对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 并为之繁荣 昌盛贡献 自己才智和 力量 ; 建设高度的民主 是我 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 然而 , 要使大学生真 正懂得 民主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 民主与法制 密 不可分 , 要 正 确理解 自由和 纪 律 、 权利和 义务关系 , 学 会在 法制的范 围内行 使民主权利 , 树立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和宪 法意识 ; 加强 基础文 明修养 , 是指让广大青年 学 生严 格按社会 主义道德规范 自己的言行 、 自觉地遵纪守法 , 努力做到艰苦奋斗 、 关心集 体 、 关心他人 、 信守 职 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 正 确处理个 人 、 集体 、 国家三者的关系 。 (3 )要坚持对学生进行 实践教育 。 马克思 主义认为 , 任何正 确观念的形成 , 最终必须通 过 “物 质实践 ”。 所以应该把参与社会实践作 为学 生进行 “成 人意识 ”教育的重 要 内容和普 遍要求 。 要通 过社会实践 , 使学 生了解国情 , 学习工农 , 服务社 会 , 增长才干 , 在人民群众 中汲取中华 民族博大精深 的人格 力量 , 找 到 自己与社 会的结合点 , 摆正 自我与国家 、 人民 的位置 。 要通 过社会实践 , 使学生真正 了解国 情 、 民情 , 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状 , 了解到 社 会主 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 了解改革的长期性 、 艰巨性 、 复杂性 , 使之在更加自觉的层次上 成 长成熟起来 。 (4 ) 要坚持适应青年特点的教育形式 。 马 克 思 主义认为 : 只有当构成某一特定事物内 容的诸要素被该事物所要求的形式结构统一 起来时 , 这一事物才能由可能变为现 实 。 因 此 , 对青年大学 生进行 “成 人 意识 ”教育的 内 容 , 还 必须 有 适合青年特点的生 动 的 多种教 育形式 , 比如 , 对年满1 8岁的青年学生举行 成人宣誓仪式 , 或在团组织带领下 , 通过组织 生活会 、 班会或演讲会 、 辩论会等丰富多彩的 形式来纪 念自己走上成人 之路 , 也可以开展 植树造林活动 , 让年满1 8岁的大学生亲手栽 种 象征成人 、 象 征希望 、 象 征未来的 “ 成人 林 ”, 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复合合成纤维生产建设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甲乙丙三方国有企业股权转让及员工持股计划协议
- 物业管理权移交与社区公共设施维修服务合同
- 离婚协议中子女户口迁移及监护权共享协议
- 珠海住房公积金贷款违约责任及合同赔偿细则
- 离婚协议执行受阻起诉范本与维权策略分析
- 汽车美容店租赁合同(含行业规范与政策支持)
- 医药研发机构科研人员聘用与成果转化合同
- 活化酯生产线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体育中心改建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及答案
- 外科品管圈提高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下床的执行率课件
- 石油化工行业检修工程预算定额说明
- 图书销售合同合同
-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课
- 东芝电梯CV180故障诊断
- 毕业设计住宅楼采暖系统设计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 间隔排列|苏教版
- 退伍军人职业规划课件
- 洗眼器教育培训
- 调查研究方法与调研报告写作讲义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