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民国信托业商业同业公会委托计画 遗嘱信托业务研究 委托单位: 中华民国信托业商业同业公会 执行单位:万国法律事务所 范瑞华律师 陈一铭律 师 邵靖惠律师 中华民国九十八年十二月十七日 目 录 壹、遗嘱信托之意义、发展与功能.5?一、遗嘱信 托之意义.5?二、遗嘱信托之 发展.5?三、遗嘱信托之功能. .7 贰、美日遗嘱信托业务简介. .8?一、美国遗嘱信托业务简介. .8?(一)遗嘱之作成. .8?(二)遗嘱认证程序. .9?(三)遗嘱执行. .10?(四)遗嘱信托. .11?二、日本遗嘱信托业务简介. .15?(一)日本遗嘱信托法制. .15?(二)遗嘱信托业务. .16?1.事前商谈. .17?2.遗嘱作成. .18?3.遗嘱管理. .18?4.遗嘱执行. .19?(三)继承相关业务遗产 整理.20?1.事前商谈. .21?2.签订遗产整理契约书. .21?3.遗产调查及清册之制作. .21?4.遗产分割方案之建议. .21?5.实行遗产分割. .22?6.缴纳税捐. .22?7.继承财产运用规划. .22?8.制作遗产整理结果报告书. .22 参、我国遗嘱信托法制说明. .24?一、遗嘱信托之设立. .25?(一)信托行为. .25?(二)信托目的. .26?(三)信托财产. .26?1.信托财产之内容. .26?2.信托财产之移转交付兼论与 遗嘱信托生效之关系.28?3.特留分之侵害. .29? 1 4.小结.31?(四)信托关系 人.31?1.委托人. .31?2.受托人. .32?3.受益人. .33?4.信托监察人. .34?(五)遗嘱信托之公示. .34?1.信托公示之必要性. .34?2.信托公示之方法. .35?3.信托公示之效力. .37?二、遗嘱信托之法律效力. .37?(一)受托人. .37?1.受托人之义务. .38?2.受托人之责任. .43?3.受托人之权利. .44?4.小结. .45?(二)受益人. .46?1.受益权之取得. .46?2.受益权之内容. .46?3.受益人之义务. .47?4.受益权之得丧变更. .47?5.禁止挥霍信托、自由裁量信托、保 护信托.49?6.小结. .50?(三)委托人. .50?(四)信托监察人. .52?1.设置信托监察人之理由. .52?2.信托监察人之选任、辞任与解任. .52?3.信托监察人之权利义务. .53?三、遗嘱信托之变更及消灭. .54?(一)遗嘱信托之变更. .54?1.委托人之变更. .54?2.信托目的、条款及管理方法之 变更.54?3.信托财产之变更. .56?4.受托人之变更. .56?5.受益人之变更. .58?(二)遗嘱信托之消灭. .58?1.遗嘱信托消灭之原因. .58?2.遗嘱信托消灭之效果. .59? 2 3.信托财产归属后之效果.60?4.结算与承认. .60?四、小结相关法制缺失汇 整.61 肆、我国遗嘱法制之相关说明. .64?一、遗嘱作成之方式. .64?(一)自书遗嘱. .64?(二)公证遗嘱. .65?(三)密封遗嘱. .66?(四)代笔遗嘱. .66?(五)口授遗嘱. .66?二、遗嘱执行人之选定与资 格.67?三、遗嘱执行人之任务. .67?(一)编制遗产清册. .68?(二)遗产管理. .68?(三)遗嘱执行. .68 伍、信托业办理遗嘱信托之 角色与责任.70?一、信托业者之角色. .70?(一)角色选择与风险评估. .70?(二)我国实务作法考察. .72?(三)角色兼充的合法性. .73?二、信托业者办理遗嘱信托之责任. .73?(一)遗嘱执行人. .73?(二)受托人. .74 陆、信托业办理遗嘱信托 之作业程序.75?一、遗嘱信托之作业步骤. .75?(一)遗嘱作成阶段. .76?1.洽谈. .76?2.遗嘱作成. .77?3.遗嘱保管. .77?4.定期联系. .77?(二)遗嘱执行阶段. .78?1.委托人之死亡通知及遗嘱生效 通知.78?2.遗嘱之提示与开示. .78?3.编制遗产清册. .79?4.遗产管理. .79? 3 5.遗嘱执行.79?2(三)遗嘱信托 执行阶段.79?1.信托事务之执行. .79?2.信托报告书之作成. .80?3.受托人责任解除. .80?(四)遗嘱信托消灭阶段. .80?1.信托财产之移转. .80?2.结算书. .81?3.关系人承认. .81 柒、对客户权益保障事项及相 关行销之规范.82?一、行销之规范. .82?二、报酬费用之告知. .83?三、风险说明. .83?四、会计处理报表揭 露.84?五、与客户订约之重要事 项.84?六、小结. .85 捌、遗嘱信托之 相关税务及费用.86?一、委托人. .86?二、受托人. .86?三、受益人. .87 玖、结论. .89 附录一:日本某信托银行契约稿 翻译文.92?附录二:遗嘱信托例稿. .96? 4 壹、遗嘱信托之意义、发展与功能 一、遗嘱信托之意义 信托法第2条规定:信托,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以契约或遗嘱为之。可知信托原则上得以契约或遗嘱之方式 为之,而此即为我国遗嘱信托之依据。遗嘱信托之两大构成要素为信托及遗嘱, 前者依信托法第1条之定义,系指委托人将财产权移转或为其他处分,使受托人依信 托本旨,为受益人之利益或为特定之目的,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之关系;后者,所谓 遗嘱,依民法继承篇第三章以下规定,系指遗嘱人为使其意思於其死后发生法律上 效力,所为之无相对人的单独行为,而此其作成则须依民法第1186条以下规定之法 定方式。 又若财产所有人生前与人订立契约,以其死亡为条件或始期而设立之信 托,由信托生效时点作为区别标准,似为遗嘱信托,但自设立方式以观又非遗嘱形式, 而系在委托人与受托人间存有信托契约,就此是否属於遗嘱信托,法务部曾1采否定 见解,查以此种方式设立之信托,其本质上仍为契约,仅系以委托人死亡为信托之生 效时点之死因契约,故非遗嘱信托。若遗嘱人生前预就遗嘱之内容先与受托人达成 合意,嗣后再以该合意内容以遗嘱方式设立信托时,此时究应认为成立契约信托抑 或遗嘱信托,不无疑义,论者指出信托行为之重点应在委托人设立信托的意思表示, 而今既以遗嘱明示设立信托的意思表示,自宜认该信托系2依遗嘱而设立。又在遗嘱 人死亡后,继承人或遗嘱执行人依遗嘱,与受托人签3订契约设立之信托,亦非遗嘱 信托。 从而,为免混淆,以下本文所探讨之遗嘱信托,则以财产所有人生前以遗嘱 方式,将其财产权之全部或一部为受益人利益或特定目的所创设之信托,此信托於 遗嘱人(即委托人)死亡后发生效力者为讨论对象。 二、遗嘱信托之发展 1 法务部85?02月06日(85)法?决字第03206号。同此?解者,可?炫秋,?遗嘱信 托之成?与生效,兴大法学,第2期,2007?11月,页55。 2 王志诚,信托法,五南, 三版,2008?3月,页65-66;?光洲,试?私益遗嘱信托的设?与适用,法学丛刊,第 197期,2005?1月,页107。 3 王志诚,同前注2,页66。 5 英国於16世纪颁布用益权法及遗嘱法典后,承认积极信托之存在,及财产权人 得以遗嘱自由处分遗产,此乃构成现代遗嘱信托之雏形,亦即财产权人以遗嘱将其 遗产於其死亡后移转於受托人,并由受托人管理处分该遗产而将信托利益交付受益 人之架构。故一般认为英国之用益权法及遗嘱法典为现代遗嘱信托之滥觞。 此后信托制度传至美国,得到蓬勃发展。除各州自己定有信托法外,在1930年代,美 国法律学会开始委由austin w. scott教授搜整各州的信托法判例,撷取其中共同的 要素,汇编成美国法律整编,而信托法的法律整编第一版及第二版分别於1935年及 1959年出版,第三版则由edward c. halbach教授担任主编,於2003年出版。另外,由 统一州法委员会全国会议所主导之统一信托法典(uniform trust code)的草拟工作, 亦於2000年决议通过,目前正由各州议会审议中。 至於邻近我国的日本於 1922年颁定信托法及信托业法,2006年并完成最新的全面修正。日本信托制度系於 20世纪初由美国引进,日本信托法之结构,并未完全采用英美模式,而系尽力於调和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间之差异。日本遗嘱信托虽於1922年信托法制定时即有规范, 过去实际运用之案例并不多,有意见认为原因可能在於日本为家族制度之国家,对 於将遗产交予家族以外之人,不甚4习惯。然近年来因核心家庭增加以及少子化趋势 等社会变迁影响,遗嘱信托渐趋受到重视。 我国信托法於84年底三读通过,85年1 月26日由总统公布施行。至於规范信托业之信托业法於89年制定公布,与信托相关 之税法规定,则於90年5月29日三读通过,至此,我国的信托基本法制大抵确立。至 於我国信托法第2条规定:信托,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以契约或遗嘱为之。参照草 案之说明记载:本条明定信托之成立,原则上应以契约或遗嘱为之。盖信托为法律 行为之一种,通常以契约为之;至遗嘱信托,因在英美极为流行,且能发挥巨大社会5 作用,日、韩等国亦采行之,爰并列为信托成立形态之一。可知我国信托法引入遗 嘱信托之原因有三:(1)为英美流行之作法,(2)能发挥巨大社会作用,(3)则是日、韩 信托法采行遗嘱信托。 4 ?恩宇,遗嘱信托运作相关法?问题之研究,国防管?学院法?研究所硕士?文, 2007?,页7。 5 ?法院公报第84卷第63期院会记?,页132。 6 三、遗嘱信托之功能 遗嘱信托有保储财产、避免浪费、执行遗嘱、监护子女及照顾 遗族之功能。具体而言,例如子女年幼、有挥霍浪费倾向、身体残疾、配偶不善理财 等情况,透过设立遗嘱信托,委托人仍得於以后藉由信托继续照顾遗族,於委托人死 亡后,经由专业之受托人管理处分信托财产,按时定期给付信托利益予受益人,如此 可以防止亲属挥霍,达到保障其生活无虞之目的。 7 贰、美日遗嘱信托业务简介 一、美国遗嘱信托业务简介 美国遗嘱信托与我国最 大之不同点在於,美国对遗嘱须经法院认证后,始具有效力,且认证之过程中继承人 或利害关系人仍得异议遗嘱之效力。在遗嘱经认证发生效力后,由遗嘱执行人执行 遗嘱内容及管理处分被继承人之遗产,并将拟信托之财产移转给受托人。受托人再 依遗嘱信托之本旨,管理处分信托财产,并将信托利益分配予受益人。以下将以美国 信托法之法律整编第三版(restatement of the law third trusts, restatement (third) of trusts)及统一信托法典(uniform trust code, u.t.c.)为主要介绍对象,而美国统一遗 嘱认证法(uniform probate code, u.p.c.)为美国遗嘱认证之主要规范亦将一并介绍。 目前统一信托法典为美67国二十一州所采用,统一遗嘱认证法目前则系有十八州所 采用,各州规定或有调整以及判例法,但目前大致依照上开法典所运行。 (一)遗嘱 之作成 美国法上遗嘱有三种类型,包含普通遗嘱(ordinary will)、亲笔遗嘱 (holographic will)及口授遗嘱(nuncupative will)。其中口授遗嘱由於证明困难,大部 分州以及u.p.c已不采认此种遗嘱;然而仍有少部分州於若干条件下有限度的承认口 授遗嘱。 依据u.p.c.第2-502条规定,订立遗嘱之形式要件包含:原则上遗嘱均应以 书面为之,并由立遗嘱人签名,或由第三人依立遗嘱人之指示,於立遗嘱人面前代为 签名;另除亲笔遗嘱外,遗嘱须两位以上证人见证签名,或於事后由立遗嘱人承认其 签名或遗嘱。除少数州外,大部分州不需两位证人同时在场,亦不需证人与立遗嘱人 同时在场。虽有若干州州法规定若证人为利害关系人者,遗嘱将全部无效或就关於 该证人部分之遗嘱无效,惟u.p.c第2-505条规定,若证人为利害关系人,遗嘱效力不 受影响。至於实质要件,依据u.p.c.第2-501条规定,立遗嘱人须年满十八岁具遗嘱 意图且其心智健全。心智健全系指理解遗嘱之意义以 6 alabama, arizona, arkansas, district of columbia, florida, kansas, maine, missouri, nebraska, new hampshire, new mexico, north carolina, north dakota, ohio, oregon, pennsylvania, south carolina, tennessee, utah, virginia and wyoming. 7 alaska, arizona, colorado, florida, hawaii, idaho, maine, massachusetts, michigan, minnesota, montana, nebraska, new jersey, new mexico, north dakota, south carolina, south dakota and utah 8 及理解遗产之性质与内容。 遗嘱的变更及解除之原因有二:一为法定原因,二为 意定原因。法定原因主要适用於立遗嘱人於立遗嘱后方发生家庭成员变化等情形。 若立遗嘱人於立遗嘱后方结婚者,生存配偶得窠邮芨靡胖鏊峙渲谌荩蛐惺古 渑佳袢?elective share)以保障其权利(u.p.c2-2012-214)。若立遗嘱人於立遗嘱后 离婚,关於前配偶部分之遗嘱即失效(u.p.c2-804)。对於在立遗嘱后之出生或被收 养而未被分配任何财产之子女,按u.p.c第2-302条仍得获部分财产。此外,於受益人 先於立遗嘱人死亡之情形,该部分遗嘱则失效;就此,许多州有反失效条款(anit- lapse statute),其旨系使原属该死亡受益人部分之遗产得依照最接近立遗嘱人之意 思分配。至於意定原因而为变更或解除遗嘱者,须立遗嘱人具变更或解除能力、意图 以及为符合规定之行为,例如立遗嘱人得透过立一新遗嘱或附加条款(codicil)来变 更遗嘱内容,惟该新遗嘱或附加条款仍需符合一切关於遗嘱成立之形式及实质要件。 (二)遗嘱认证程序 在美国遗嘱须经遗嘱认证法院(probate court)认证后始能证 明其为有效,亦即遗嘱认证系法院认定被继承人之遗嘱为最终有效者,以避免嗣后 加以争执。依据u.p.c.第3-102条,为有效证明财产之移转及遗嘱执行人之指定,遗 嘱应经认证程序。换言之,受益人无法仅以遗嘱主张其对於立遗嘱人之遗产之权利。 遗嘱认证制度可区别为二类,一为非判决性质之决定,系由登记官(registrar)作成之 非正式的认证程序(informal probate)(u.p.c3-301以下);另一为则为透过诉讼程序, 由法官所作成判决之正式认证程序(formal probate)(u.p.c3-401以下)。 非正式的 认证程序主要的目的在於透过较简易的手续,使无争议的遗嘱取得认证,让遗产得 以进行有效的移转。由利害关系人向登记官提交遗嘱及声请书后,登记官应审查其 声请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之要件(u.p.c.3-303(a))以及法律是否禁止非正式认证等 事项;声请认证之一方须依法通知与死者遗产有利害关系之人。如登记官认为系争 声请案未符法定要件等,可拒绝声请,但声请人得再另行声请正式认证程序;登记官 如认可非正式认证,声请人於30日内应将有关认证之书面文件交给继承人或受遗赠 人(u.p.c3-306)。 至於正式认证程序则系由利害关系人透过诉讼方式,请求法院 认定遗嘱有效与否之程序。其主要之功用除在认证遗嘱之有效性外,亦用於防止他 人声请非正 9 式认证或阻止登记官之审核,以及排除非正式认证之效力(u.p.c.3-401)。正式认证 程序系由利害关系人向法院提出遗嘱及书状声请之。法院定庭期后,声请人应先通 知全体利害关系人,包含死者之配偶、子女、死者之其他继承人、受遗赠人及遗嘱所 指定之遗嘱执行人等。此外,声请人应透过公告之方式通知所有已知和未知之利害 关系人关於此遗嘱已进入正式认证程序之事实(u.p.c.3-401403(a))。在审理程 序终结后,法院将针对遗嘱有效与否作成认证判决(u.p.c3-412)。 非正式认证与 正式认证程序二者之差异在於,非正式认证程序系由登记官所作成之替代性认证, 与正式认证程序本质上为司法诉讼不同,此由正式认证程序具有排除非正式认证之 效力之功能即可知悉。此外,正式认证程序於法院审理前需先通知全体利害关系人, 并於程序终结时作成判决。利害关系人欲就认证程序表示异议者,仅得於正式认证 程序中以书面为之(u.p.c.3-404)。 (三)遗嘱执行 依据u.p.c.之规定,被继承人 死亡后,首先应由所谓的个人代表(personal representative)清算并管理被继承人之 遗产。若被继承人立有遗嘱并於遗嘱中指定管理人,该个人代表即称为遗嘱执行人 (executor);若被继承人未立遗嘱,或虽立有遗嘱却未指定遗嘱执行人,则由法院或 登记官就死者之生存配偶、继承人、受赠人或任何债权人中选任,该个人代表即称为 遗产管理人(adminstrator)。惟无论遗嘱执行人之产生方式为何,遗嘱执行人均须经 法院或登记官之认可并发予证书,始有遗嘱执行之资格。(u.p.c.2-101、3-201、3- 401、3-414、3-301)。 又遗产可分为认证财产(probate estate)与非认证财产(non- probate estate),前者系指根据遗嘱人之遗嘱或无遗嘱死亡时依法移转之财产;后者 则为根据遗嘱人死亡前已生效之非遗嘱文件而移转之财产,例如,人寿保险之利益 或生前信托之信托利益皆属非认证财产。又认证财产才系个人代表所应进行管理之 遗产。 被继承人死亡后,利害关系人依上述遗嘱认证程序向登记官或遗嘱认证法 院声请认证,经过登记官或法院之认证确认遗嘱之有效性,并向遗嘱执行人核发证 书(u.p.c. 3-103),方得开始遗嘱执行程序。遗嘱执行人执行其职务须尽善良管理 人之注意义务,并同时为债权人、继承人、受遗赠人等利害关系人之利益,管理及保 护被继承人之认证财产,俾利最终将财产分配给相关人。其职务内容包含将担任遗 嘱执行人之事实通知继承人及受遗赠人(u.p.c. 3-703、3-705)、编制遗产清册与估 价(u.p.c. 3-7063-708)、通知被继承人之债权人於四个月内申报债权(u.p.c.3- 801)、缴纳税捐,以及采取一切必要之管理措施,避 10 免遗产遭受他人之侵夺(u.p.c3-709),最终在结算管理遗产之开支后,将余额分配 给继承人或受遗赠人(u.p.c3-715)。 (四)遗嘱信托 信托创设之方式有二种,第 一是生前信托(inter vivos trust),亦即於委托人生前即成立的信托;第二是遗嘱信托 (testamentary trust),即以有效遗嘱创设之信托,系以委托人之死亡为生效要件所成 立之信托(u.t.c401(1)。遗嘱信托法律效力原则上与一般信托并无不同。惟须注 意者,遗嘱信托之创设并不以信托财产之移转为信托成立之要件,仅须确认成立信 托之意愿、信托财产、受益人、8信托目的等,且必须能透过遗嘱及其附属文件等加 以确认即可(restatement (third) of trusts 17)。又u.t.c.第402条亦规定,遗嘱信托 之成立除须有信托之意图、信托能力、信托财产、信托目的、受托人、受益人外,并应 符合禁止永久规则(rule against perpetuities),以及若干情形需以书面为之。 以下 就各项要件未於前开壹部分说明者,介绍如下:信托能力系指委托人需有信托能力, 包括移转所有权等。信托目的则需系合法,委托人方得成立信托。非法信托目的例如, 诈欺债权人、歧视等。受托人需有接受信托之行为,信托方属成立(u.t.c801)。又就 私益信托(private trust),受益人必须明确或可得确定(u.t.c402(2)(3);公益信托 (charitable trust)则系以多数或不可得确定者为受益人。禁止永久规则系指禁止信托 之受益人於若干时间内无法确定之情形;多数州目前系采取信托利益不得存续至潜 在受益人(live in being) 死后21年后。(uniform statutory rule against perpetuities or u.p.c2-901 2-905)。至於书面要件则各州规定有所出入,但大多数州依照反诈欺 法(statute of frauds)的规定,如信托财产涉及不动产时需以书面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