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归因训练在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普修课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归因训练在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普修课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归因训练在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普修课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归因训练在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普修课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归因训练在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普修课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归因训练在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普修课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文摘要 体育院校的篮球普修课主要以培养学生有关篮球运动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掌握相 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主,为学生今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但随着国家大力推行 素质教育,要求体育专业大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规范的技术技能,更加要注重培养学生 的心理品质以适应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但当前体育院校通常采用传统的“灌入式”教学 方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它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 面它没强调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针对目前体育院校学生篮 球学习中出现体能,技能和心智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对原有的篮球教学方法和手段的 革新和发展是有必要的。故本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普修课教学为切入点,在系统研 究韦纳成败动机归因理论以及相应的归因训练模式的基础上, 在任课教师有意识的主导 作用下,对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普修班学生进行教学实验,期望在普修课教学中促使学生 纠正或改变个体对成功或失败结果的不适当的归因,促进学习积极成败归因的形成,培 养良好的成败情感体验,影响人体动力调节系统,增强动机水平,进而达到影响其后续 行为和提高绩效水平的目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塑造学生的健康的人格和心理,这样对今 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 对篮球普修课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量统计法等 科学研究方法,通过两轮教学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在本次实验中,在教学时数和教学条件相同,在严格遵循归因训练模式,运用 恰当的归因训练方法与手段以及结合篮球技术教学的情况下,归因训练在提高教学效 果、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挖掘学生内在学习潜力等方面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2、在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技术教学实验中,通过归因训练能够促使学生在成功情境 下倾向于做“能力、学习方法”归因,在失败情境下倾向于做“努力、运气、教材难度” 归因,这说明通过归因训练,学生的归因风格发生了积极的转化。 3、在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技术教学中,在本次实验中归因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追求成 功的动机水平,降低避免失败动机的水平。 4、归因训练应用在篮球技术教学实验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转 化学生的不良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 关键词:篮球普修课 技术教学 归因训练 ii abstract abstract sports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course primarily to train students about the basic skills of basketball, basic skills and master the basic theories related to knowledge-based, for the student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work onto teachers. but as the country has stepp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to require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must not only master the technical skills standards, more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to adapt to future work and life. however, the current sports colleges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poured into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on the one hand, it limits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can not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 other hand, it is no emphasis on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oncern about the quality of student mental health. view of the current basketball sports college students appear to learn physical skills and mental abilities uneven phenomenon, the original basketball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necessary. therefore, this study,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basketball course as an entry point, the success or failure in the system of weiners motivation attribution theory and the corresponding mode of attribution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teacher conscious leading role, the right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in the class of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revised teaching experiment in teaching the course of hope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rrect or change the individuals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results of inappropriate attribution, attribution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 positive learning and training success or failure of a good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affect the human power conditioning systems, to enhance motivation level, thus influencing the behavior and improve performance of their follow-up to the level of purpose, while providing a very good shape the health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ical, so that for future study and work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basketball course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used mainly in the literature and data,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investigation, logical analysis, the number of statistical methods iii such as scientific method, through the two teaching experimen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in the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basketball skill teaching, in teaching hours and teaching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due to the training of teaching is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2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capital basketball skill teaching, through the attribution training can promote the success of students in situations tend to do “skills, learning method” attribution, in the failure situations tend to do“hard, luck,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ore difficult to” return to because, it shows through the attribution training, students attributional style has seen a positive transformation. 3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capital, basketball training, attribution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student motivation to succeed and reduce the level of motivation to avoid failure. 4 attribution training use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basketball skills to fully mobilize the emotional feelings of students, transforming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basketball. key words:basketball ordinary requiredcourse technology teaches attribution training 首都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首都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所用方法、手段及数据、材料真实可靠,研究工作是在导师 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无任何剽窃他人成果行为。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 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 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首 都体育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在以下相应方框内打“” ) : 1、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归因训练在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普修课 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 前言 归因训练理论的探索已有二十余年,人们发现个体在对成功和失败的反应中,尤其 是在失败后的恢复中,归因起着重要的作用,将会尝试改变归因方式以使日后的行为更 为积极。这种带有“治疗”性质的归因训练,在心理治疗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同样近 年来,归因训练已作为一种有效地辅助教学,训练手段已成为体育实践中较为有效地心 理训练方法之一。在教学中,老师根据各类学生心理特点、气质类型和实际情况,进行 因材施教。在教学期间对基础差的学生实施归因训练教学,这样学生会利用各种这样反 馈过来的正面信息,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积极归因。这种归因会引起期望和情感方面 的心理变化, 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进而影响其成就行为, 新的行为又会引起新的归因, 从而使学生心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本研究把归因训练应用在 07 级社体系和 08 级体教 系篮球普修课技术教学中,鉴于归因训练中不同气质类型群体在归因方式上的差异,通 过教学实验将归因训练和篮球技术教学紧密结合,有的放矢的进行归因训练。在教学中 运用鼓励与鞭策性语言、集体干预、个别干预、引导与暗示、成就情境的设置等归因训 练手段进行实验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实验组学生心理的归因方式发生了良好的变 化,取得了预期效果。 1.1 选题依据 归因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海德 1985 年提出的。海德认为,人们都相信一个人 的行为产生必有其原因,其原因或者决定于客观环境,或者决定于主观条件。海德把归 因分为情境归因和个人倾向归因。 在此基础上, 1971 年韦纳等人认为对成功和失败的解 释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即能力、努力、工作难度和运气,并把这四方面因素构成了两个 维度:内外性和稳定性,这就是最初的归因模式。 1 归因具体指的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 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 因的过程。归因过程是一种社会认知活动的过程。它是根据行为或时间的结果,通过知 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立,造成该结果的原因认知活动 2。归因理论 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归因认知过程论,主要从理论上阐述归因过程机制,二是归因 效果论,重要研究探讨归因的效果和作用 3。不同的归因引起人们情绪、动机和行为的 变化,改变归因效果的有效方法是进行归因训练。归因训练是属于认知心理学范畴,它 是指借助一定的干预程序,纠正或改变个体对成功或失败的结果的不适当的归因,促使 其学会使用适当的,积极的归因,增强动机水平,从而达到改善行为和提高绩效水平的 1 dweck c.s. the role of expectations and attributions in the alleviation of learned help lessness 2张力为 任未多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2 月:88111 3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2 目的,本文所实施的归因训练属于此范畴。归因问题是社会心理学中人们对于社会行为 中所做原因推论的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实践也证明归因在教育、管理、医疗等方 面具有显著作用。今天归因训练也渗透到体育教学领域中,重点是研究且揭开体育课学 习成败的归因特点。学生对学习成败归因认识不稳定且不全面,可塑性强,在此阶段对 他们进行归因训练,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绩效,更重要的是对塑造他们的 人格和培养他们的健康的身心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归因训练作为一种认知干预技 术,对学生的心理调整、恢复应该是有利的。而在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方面,有效的归 因训练则会对学生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气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心理动力特征。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其气质特 征的本质,具体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 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动力特征 4。不同气质类型个体的心理情绪特点是不同的,不 同气质类型的个体在对事物的成败所产生的归因方式和情绪也截然不同, 归因方式和情 绪能够调节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其成就行为。 研究归因训练中不同气质类型群体在归因上 的差异,可以为归因训练中做到“因人施教”,从而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这 对引导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转变不健康的归因方式,促进心理向全面,健康的发 展以及对体育院校篮球普修课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体育院校篮球课分为普修课和专修课。 普修课主要以培养学生有关篮球运动基本技 术,基本技能和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主,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篮 球运动同时又是一项对身体技术,心理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据本人在校期间实际调查 和专家采访,篮球普修课学生与专修课学生相比,大多数学生在此之前未接受过正规的 篮球专项训练, 此类学生心理特点重要表现在篮球学习动力不足, 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 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因此学习中难免出现体能、技能和心智能力参差 不齐的现象,而且更严重的是较多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从而造成 学生在课堂上对篮球学习产生不同成败归因认知、情绪、情感、动机和期望,其中包括 一些不利于学习的因素。 同时当前体育院校篮球普修课教学实行的基本都是以教师先讲 解示范,然后全体学生再练习为主的“注入式”传统教学方法。它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 成功情境体验和主观能动性。 更坏的是有些老师在教学期间用讽刺性语言和歧视的眼光 对待学生, 这样学生会利用各种这样反馈过来的信息, 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消极归因。 这种归因会引起期望和情感方面的心理变化,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其成就行 为,新的行为又会引起新的归因,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目前,对归因理论理论的研究较多,但从科学理论观出发,归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 问题是理论上的松散,没有一个共同的理论核心,大量的理论研究只能产生表面上相似 的各种观点。而把归因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甚少,尤其是把归因训练运用到体育院校 篮球普修课教学中去到目前为止,本人暂未看到。另外,目前体育院校大多数采用的还 4张拓基,陈会昌.关于编制气质量表及其初步试用的报告(j)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3) 3 是常规教学方法,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起到 重要的作用。 但它忽视了篮球普修课学生在技术和心理方面参差不齐的现象, 而进行 “一 锅端”似的教学。因此针对目前体育院校篮球普修课的具体情况,把归因训练运用到整 个篮球技术教学段中,对篮球教学和训练方法的革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单盲教学 实验法,将归因训练实验性的运用到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普修课技术教学中,以验证针对 不同气质类型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改变学生的 不良归因方式的可行性以及提高篮球普修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1.2 研究目的、意义 本文实验性的将归因训练运用到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普修课技术教学中并进而反映 归因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本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普修课教学为切入 点,在任课教师有意识的主导作用下,对首都体育学院普修班中不同气质类型学生进行 教学实验, 期望在篮球教学中促使学生纠正或改变个体对成功或失败结果的不适当的归 因, 促进学习积极成败归因的形成, 培养良好的成败情感体验, 影响人体动力调节系统, 增强动机水平,进而达到影响其后续行为和提高绩效水平的目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塑造 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心理, 期望能将从归因训练产生的积极“信念”迁移到其他学业领域 和生活中去,这样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也提供了相应的归因训练 模式,对篮球普修课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任务 本研究在系统研究韦纳成败动机归因理论以及相应的归因训练模式的基础上, 通过 引用挪威心理学家 gjesme.t 和 nygard.r.编制的 成就动机测量问卷 和我国专家陈会 昌编制的气质自我测试问卷以及自编篮球技能课考试成败原因调查表 、 篮球课 考试成败情绪情感调查问卷等问卷,调查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普修课学生归因现状以及 学生的气质类型,并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不同归因训练方法对有着不同气质类型、归 因风格、背景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归因训练。力求使学生的不良的归因方式发生良好 的转变, 充分挖掘和调动学生的潜在动力和学习资源, 培养学生的不畏困难、 积极向上、 团结互助等优良品质。最后,结合教学实验的实际情况,为体育院校的篮球普修课教学 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1.4 文献综述 1.4.1 归因理论的研究 1958年海德出版了著名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归因理论的诞生,海德 也被心理学公认为归因理论的创始人。海德的理论又叫朴素认识论,意思是通常人们理 解和推断周围事件的方法。海德认为,常识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了解人们如何认 4 识周围的环境。他认为个体对他人的知觉和对物体的知觉一样,受许多因素影响5。泰 勒(1994)认为归因理论就是关于人们如何对自己或别人行为的因果关系(原因)作出解 释和推断的理论。韦纳在关于成就情境的归因领域中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并且归因过 程最多地也是发生在成就情境中。韦纳和他的同事以海德的分析为基础,扩展了成就动 机和控制源的概念,提出了归因过程的三个维度:内外源(内部或外部) 、稳定性(稳 定的或不稳定的)和可控性(可控的或不可控的) 。他们把这三个维度综合成一个因果 归因模型,并以成就行为为内容研究了这一模型。这一模型提出,在一种成就情境中, 一个人总是评价自己是否成功或失败,并以一般的情绪方式(肯定的或否定的)对这一 判断作出反应。这些一般的情绪使人在三个维度上寻找导致结果的原因,也就是说,结 果导致了归因。随后产生未来期望和更加特殊的情绪反应,如自豪或羞愧。再后,期望 和情绪共同决定后继的成就行为 6。 国内对归因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甚少。主要是马启伟老师在高教出版社出版 的体育心理学指出归因是人们对于已发生事物结果的原因解释,是对自己或他人产 生行为结果的原因知觉或判断, 这种归因来源于人们对某种情境下所表现的行为存在着 自求了解的动机;而他们对以前行为结果所做的归因解释,又直接影响其后续行为动机 的强弱 7。王斌,马红宇老师在对“归因训练研究的理论综述”研究表明:认为将失败 归因于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是有害的。相反,将成功归因于稳定的、不可 控的因素(如能力)会增加对将来成功的期望,增进自尊,自豪及自信心;将失败归因 于不稳定、可控的因素(如努力)则会保持成功的期望 8。 1.4.2 归因训练效果的研究 最早的归因训练是dweck(1975)进行的实验室实验。这一实验遵循习得无助 (learned help lessness)理论,实验对象是一些由老师判断为有无助感的12名儿童 (813岁) ,dweck假设改变对失败的归因能够使习得无能的儿童对付失败时变得更有 效,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控制组接受成功体验,对实验组的被试采用说服程 序,要求他们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实验持续了15次,结果表明经过归因训练的被试 增加了努力归因,改变了行为表现 9。lewis、daltroy(1990)就提出了归因理论对健 康教育的六个方面的作用:1.建立健康专家与患者间的治疗关系;2.形成恰当的归因; 3.改善不恰当的归因;4.改变归因的焦点;5.形成个人的归因特征;6.保持已知觉到的 自我效能 10。 5 forestering f. .attributional retraining review 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5, 98: 495 512. 6 forsterling, f. . attribution theory in clinical psychology chichesterm. sussex:w iley. 1988 7马启伟 体育心理学m 第1次出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4: 80113 8王斌, 马红宇.归因训练研究的理论综述j 体育科学 2000 年5 月 第20 卷第3 期 8081 9 dweck c.s. the role of expectations and attributions in the alleviation of learned help lessness 10 dweck c. s. . the role of expectations and attributions in the alleviation of learned help lessnes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75, 31: 674 685. 5 国内对归因训练效果的研究甚多,研究较为广泛。1989 年国家教委“七.五”重点 研究项目中小学学生成就动机研究的子课题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归因训练研究 对 38 名初中生进行了成就动机归因训练,结果显示:用努力归因于现实归因相结合的 模式进行归因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水平,改善其成就行为,实验情境的训 练能够很好地迁移到实际学习活动中去。研究认为,动机和归因特点属于人格因素,因 此该训练应该具有长期效果。13 年后,研究者对上述训练效果进行了追踪研究,检验其 后效。罗湘林、张洪斌和马妍老师(1995)对“运动归因训练的心理效应”研究表明: 实施运动归因能有效地影响转化运动员的情绪和情感,提高对未来的期望,激起其从事 运动的成就动机,以及有助于其良好人格的养成 11。韩仁生老师(2004)在“中小学生 交往归因训练的研究”一文中表明:1.归因训练可使学生的交往成败归因向积极方面转 化;2.归因训练可提高学生对未来交往的期望值。关于对归因训练的效果说法不一,但 总体来讲,归因训练能够使被试者转变不健康的归因方式,调节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其成 就行为,促进学生心理向全面,健康的发展 12。12 1.4.3 归因训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研究 forstcring(1985)综述了归因训练,认为至少三种归因训练模式:weiner 的归因 训练过程;习得无助模式的归因训练过程;自我效能模式的归因训练过程 13。 biddle(1993)在综述体育领域中归因研究时指出, 归因训练是体育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 趋势。他指出体育学习中进行归因训练可以预测到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不仅在于归因 训练方法的新颖性和有效性,还在于体育活动本身具有一些适宜进行归因训练的特点: 能通过测试和练习让学生反馈和强化归因,体育学习项目可以在短期学会,间断性强的 特点, 而知识学习的连贯性较强, 联系体育学习的归因训练较有趣味, 容易收到效果 14。 陈颖刚老师在“运用韦纳归因理论提升我校篮球队运动训练水平的研究”一文中提 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1.了解学生的归因风格, 因材施教。 2.教练要正确认识自利性归因。 3.教练要为队员建立良好的自我归因参照系。4.克服归因偏差。5.归因训练有助于篮球 训练的系统性和目的性 15。庞伊婷老师在“归因训练在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足球辅修 课的实验研究”一文中得出以下结论: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足球辅修课的学习成败 11 罗湘林 张洪斌 马妍. 运动归因训练的心理效应j 体育与科学 1995,(5) 3236 12 韩仁生.中小学生交往归因训练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4 1416 13 foresterling, f.attribution theory in clinical psychology chichesterm.sussex:wiley.1998 14 biddle s j h. attribution research and sport psychology. in: singer r, murphey m, tennant l k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port psychology,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3: 437464 15陈颖刚 运用归因训练理论提升我校篮球队运动员水平的研究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8(3).第30卷第一期 9899 16庞伊婷 归因训练在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足球辅修课中的实验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 4 6 的归因不尽一致,他们的归因方式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归因训 练,改善归因方式。通过归因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追求成功动机,降低避免失败的 动机。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足球学习成绩,但成绩不是检验归因训练的唯一标准16。张 超、张金铭老师在“归因训练对大学生体育课动机水平和成绩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针 对大学生的归因训练与中小学生存在着不同,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已趋成 熟,在他们经历较多的成败情境,对自身的评价已趋客观和稳定。因此训练中不宜采用 直接或者强制的方法和手段,应更多的采用间接以及言语的暗示方法 17。 1985 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海德 人际关系心理学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归因理论的诞 生。人类的整个科学史、文化史、思想史就是一部归因史。从海德开创了归因理论研究 的先河以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掀起了归因研究的热潮,迄今 为止,归因理论仍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1.4.4 归因训练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运动归因研究的现存问题:1.归因测量方面的问题:在体育运动归因研究中, 对归因测量仍存在问题。 许多体育归因研究者在探讨被试的特定因果归因与有关归因维 度的联系时,是以研究者的判断为标准的。但是这种判断有时会与实际归因者的情况不 一致。2.对理论模式的全面检验问题:韦纳的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理论模式中仍 有一些假设尚未被体育归因研究者所检验。迄今为止,仅有少数几个研究者尝试在体育 运动情境中检验这种关系。 而许多体育运动领域的归因研究仅仅只对韦纳理论的某一方 面做了检验。3.体育运动领域中归因研究的范围问题:总的来看,迄今为止的体育归因 研究涉及面较狭窄。伯劳力等(branley9: 213223 10 auvergne s. motivation and casual attribution for high and low achieving athle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983;14:8591 11 马启伟 体育心理学m 第1次出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4: 80113 12 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13 张力为 任未多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 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2 月:88111 14 吴芳. 关于归因理论的若干问题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1 15 魏希芬.通过归因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实验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1. 2933 34 16 韩仁生.中小学生交往归因训练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4 1416 17 罗湘林.运动归因训练效果的跨情境性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第30 卷 第10 期 14341438 18 隋光远. 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归因训练研究j 心理科学,1991 ,(4) : 2126 19 隋光远.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归因训练效果的追踪研究j 心理科学 2005 5255 20 郭建强.“归因训练”在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运用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5 年 第21 卷 第1期 2021 21 王斌, 马红宇.归因训练研究的理论综述j 体育科学 2000 年5 月 第20 卷 第3 期 8081 22 王重鸣. 责任制改革与团体归因训练对于工作绩效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 1988 23 罗湘林 张洪斌 马妍. 运动归因训练的心理效应j 体育与科学 1995,(5) 3236 24 李梅 试论归因研究的整体模式j 镇江师专学报:社科版 1998年01期 8891 25 庞伊婷 归因训练在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足球辅修课中的实验研究j 广西师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4 26 张 超 归因训练在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中实验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004. 46 27 张超 张金铭 归因训练对大学生体育课动机水平和成绩影响的研究j 内蒙古 体育科技 2006,(第19卷)第二期 3032 28 陈颖刚 运用归因训练理论提升我校篮球队运动训练水平的研究j 湘潭师范学 院学报 2008(3) 第30卷第1期 9899 29 阳海英,张庆建 归因训练对体育后进生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 2008(9 )第30卷第5 期 7172 30 徐锡杰, 王峦鸾 归因训练在高等中医院校篮球专项课中的试验研究j 体育科技 2008年(第29 卷) 第1 期 9192 31 管锡清 归因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构想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第11卷第1 期 4851 32 周亚琴 试论归因训练对运动学习无助感的影响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第37 卷 第4 期 141142 33 程毅 体育教学情境再归因训练研究:积极运动情绪体验、 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性与 再归因训练j 广州体育学院2005 年7 月第25 卷第四期 4042 34 曾永忠 体育运动情境再归因训练心理和行为效应研究综述j 体育学刊 2004(3)第11卷第2期 6164 35 刘改成 王斌等 体育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及其归因训练程序j 西安体育学a 院学报2004( 7) 第21 卷第4 期 102104 35 36 李克森 归因理论在排球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探析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 第22卷第2期 4954 37 骆午风 运用归因训练改善体育院系学生排球学习效能的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 2007年12月第4期 8285 38 成云 卢青 马长青 归因训练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年7月第4 期 108112 39 钟 泽 普通高校篮球技术教学中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j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 2005(6)1721 40 王树明 左从现.运动中归因的研究现状极其发展趋势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4(4) 41 贺少军 阎万军 田宝.运动归因研究的过去、现在及未来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6(3) 42 刘 青 “归因训练”在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中的运用j 南昌高专学报 2008年 第4期 2008(8) 158160 43 邵力 运用归因理论强化训练动机应做到“四要” j 体育师友 2001(6) 14 44 赛庆彬 田径运动训练练和比赛中的归因分析j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1(2) 1314 45 陈云汗 侯志强 体育自主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归因训练j 中国学校体育 2007 (12) 3031 46 姜玉玲 运动员归因训练的技能实施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10) 第22 卷第5期 6264 47 向富兴 归因训练在兰州女足运动员成就动机培养中的应用构想j 西北民族大 学学报 2006(12)第27卷总第64期 6567 48 孙洲元 胡象岭 归因训练的个案研究j 理科教学探索 2003(10) 4950 49 齐 冰 归因训练的若干研究综述及思考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1)第16 卷第1期 7678 50 涂运玉 刘芬梅 体操教学中学生习得无助感的归因训练j 中国林业教育 2007年第2期 6971 51 苏丽娜 刘永芳 工作应激与个体归因特点关系的研究j 心理科学(沪)2006 年第4期 826829 52 汪玲 郭德俊 方平元认知训练的动机增强效应j 心理科学(沪)2005年第4 期 881884 53 张兴贵 成就动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0 第1期 101105 54 郑晓边 刘华山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干预j 教育研究与实验(武汉) 2000 年第3期 4449 36 55 巩汝训 李英杰 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 当代教育科学(济南) 2004年第 5期 4849 56 李梅 成就归因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j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1995年 第4期 130133 57 刘启珍 丁勇 激发学习动机与维护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 湖北大学学报 哲 社版(武汉) 1997年第3期 8487 58 张爱卿 20世纪动机心理研究概观 国外社会科学(京)1999年第2期 914 59 杨心德 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育对策j 宁波师院学报:社科版 1996 年第2期 3840 60 孙洲元等.归因训练的个案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 49 50 61张拓基 陈会昌.关于编制气质量表及其初步试用的报告j 山西大学学报,1985 (1) 3542 62 atkinson jw (ed.). motives in fantasy, action, and society. princeton, new jersey: van nostrand. 1958. 63 mcclelland dc. human motivation. glenview, il: scott, fjoresman. 1985. 64 孙煜明 主编 动机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517 65 叶仁敏、hagtvet,k. a. 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年第3 期,14-16 37 6 致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谭朕斌教授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由本人独立 完成。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谭老师在论文结构、内容和教学实验的 设计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了我指导和帮助,另外,导师的为人处事的风 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学识使我受益匪浅。在我即将毕业之时,特 向我导师谭朕斌教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在完成本论文开题之时得到于振峰教授的指导与建议,在教学实验过 程中得到张全宁副教授、余丽华副教授、刘晓华副教授、霍笑敏老师和篮 球教研室多位老师的关心和指导,在此一并向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另外还要感谢心理教研室的老师对我的指导与帮助! 感谢三年来一直关心、教育我的研究生部的领导和老师们! 感谢三年来与我朝夕相处、互帮互助的同学们! 最后,感谢在我求学道路上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家人,向你们道声:辛 苦了! 38 7 附件 7.1 附件 1 问卷调查效度校验表 尊敬的 专家/教授: 您好!首先真诚的感谢您能在百忙中阅读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检验评价。 请您在( )内填上认可的字母即可,并对有关内容提出建议或意见。 1、您对问卷设计的总体评价是: ( ) a 很完善 b 比较完善 c 基本完善 d 不完善 e 很不完善 2、您对问卷内容设计的总体评价是: ( ) a 很完善 b 比较完善 c 基本完善 d 不完善 e 很不完善 3、您对问卷结构设计的总体评价是: ( ) a 很完善 b 比较完善 c 基本完善 d 不完善 e 很不完善 4、您对问卷的有效性评价是: a.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b.比较能达到预期效果 c.达到预期效 果 d.不太能达到预期效果 e.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5、为使论文的研究内容更加充实,您认为还需要完善的问句: 5.1 需要删去的问句编号: 5.2 需要修改的问句编号: 5.3 需要增加的问句是: 6. 您对本调查问卷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是: 效度检验完!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专家/教授签字: 年 月 日 39 7.2 附件 2 篮球技术学习与兴趣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完成篮球技术课的学习任务,需要对同学们篮球技术学习 前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摸底,在此特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请你仔细阅读每一问题,在 空格处填写最合适你实际情况的答案。 一、个人信息 1、姓名 2、性别 3、年龄 4、身高 5、体重 6、专项 二、篮球学习基本情况 1、之前你是否参加过篮球技术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