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ium designer集成元件库的创建.ppt_第1页
altium designer集成元件库的创建.ppt_第2页
altium designer集成元件库的创建.ppt_第3页
altium designer集成元件库的创建.ppt_第4页
altium designer集成元件库的创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成元件库的创建,通过创建一些常用原件的集成元件库,熟悉原理图库及PCB库创建过程中诸如绘图、对齐工具的使用等。,1创建集成元件库:,执行菜单命令FileNewProjectIntegratedLibrary,创建一个集成元件库文档;执行菜单命令FileSaveProjectAs,将刚创建的集成元件库文档保存并命名为集成元件库.LibPkg。,执行菜单命令FileNewLibrarySchematicLibrary,创建一个原理图库文档;执行菜单命令FileSave,将刚创建的原理图库文档保存并命名为PIC.SCHLIB。,执行菜单命令FileNewLibraryPCBLibrary,创建一个PCB库文档;执行菜单命令FileSave,将刚创建的PCB库文档保存并命名为PIC.PcbLib,如图4-1所示。,图4-1创建集成元件库,2.在Projects面板中双击PIC.SCHLIB文档,打开原理图库编辑界面,如图4-2所示。,图4-2原理图库编辑界面,3.在窗口右下角单击标签,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SCHLibrary,弹出SCHLibrary面板,如图4-3所示。,图4-3打开SCHLibrary面板,4.可以看到系统自动创建了一个名为Component_1的元件。单击选中该元件,执行菜单命令ToolsRenameComponent,出现如图4-4所示的RenameComponent对话框,重命名该元件为:电容。,图4-4重命名元件,5.在工具栏中单击图标右侧的下拉箭头,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PlaceLine)命令,光标呈十字状,进入线段放置状态。按下TAB键,出现如图4-5所示的PolyLine对话框,单击Color色块,在出现的ChooseColor对话框中设置线段的颜色为蓝色。,图4-5设置线段颜色,6.单击按钮,关闭ChooseColor对话框,采用与原理图绘制中导线绘制相同的方法,绘制如图4-6所示的几条线段,完成电容外形的绘制。,图4-6绘制电容外形图4-7管脚放置状态,7.执行菜单命令PlacePin,进入管脚放置状态,光标呈十字状,且附着一个管脚符号,如图4-7所示。,注意:管脚符号,光标所在一端为电气连接端,用以连接导线等电气对象,在放置管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8.按下TAB键,在出现的PinProperties对话框中,设置管脚参数如图4-8所示。,图4-8PinProperties对话框,9.单击按钮,关闭PinProperties对话框,按下空格键,将管脚旋转到如图4-9所示的角度,单击鼠标左键放置电容上方的管脚。,图4-9放置电容上方的管脚,10.用同样的方法,放置电容下方的管脚,如图4-10所示。在工具栏中单击图标,保存当前原理图库文档。,图4-10放置电容下方的管脚,11.在Projects面板中双击PIC.PcbLib文档,打开PCB库编辑界面,如图4-11所示。,图4-11PCB库编辑界面,12执行菜单命令ViewWorkspacePanelsPCBPCBLibrary,弹出PCBLibrary面板,如图4-12所示。,图4-12PCBLibrary面板,13.可以看到系统自动创建了一个名为PCBCOMPONENT_1的元件封装。双击该元件封装,出现如图4-13所示的PCBLibraryComponent对话框,重命名该元件封装为:0805。,图4-13PCBLibraryComponent对话框,14.单击按钮,关闭PinProperties对话框。在工具栏中单击图标,进入焊盘放置状态,如图4-14所示。在出现的Pad对话框中设置焊盘参数如图4-15所示。,图4-14焊盘放置状态图4-15设置焊盘参数,15.单击按钮,关闭Pad对话框。移动鼠标到合适位置,单击左键,放置第一个焊盘,向右移动鼠标,再次单击左键,放置第二个焊盘,如图4-16所示。,图4-16放置焊盘,16.按住Shift键,分别单击选中焊盘1、2,松开Shift键,执行菜单命令EditAlignAlignTop,将两个焊盘在水平方向上对齐,如图4-17所示。,图4-17对齐焊盘,17.按下Q键,将系统单位更改为公制。执行菜单命令EditSetReferenceLocation,进入原点设置状态,鼠标呈十字状,移动鼠标至如图4-18所示的位置,单击左键,确定新的原点。,图4-18确定新的原点图4-19绘制线段,18.在工具栏中单击图标,进入线段放置状态,以新的原点为起点,绘制如图4-19所示的线段。双击各条线段,在出现的属性对话框中设置参数如图4-20所示。,图4-20设置线段所在层,19.用同样的方法绘制焊盘2四周的线段,如图4-21所示。,图4-21完成元件封装的绘制,20.执行菜单命令FileSave,保存当前的PCB库文档。在Projects面板中双击打开PIC.SCHLIB文档,打开SCHLibrary面板,在Model一栏中单击按钮,出现如图4-22所示的AddNewModel对话框。,图4-22AddNewModel对话框,21在AddNewModel对话框中,ModelType默认为Footprint,单击按钮,出现如图4-23所示的PCBModel对话框,单击选中Any单选项,在Name文本框中输入刚创建的元件封装名称:0805,为电容元件指定封装模型。,图4-23PCBModel对话框,22.单击按钮,返回SCHLibrary面板,在Model一栏中显示了添加的封装模型,如图4-24所示。,图4-24显示添加的封装模型,23.保存当前文档。在SCHLibrary面板Components一栏中单击按钮,在出现的NewComponentName对话框中输入要新建的元件名:PIC18F458,单击按钮,返回SCHLibrary面板,如图4-25所示。,图4-25新建元件,24.执行菜单命令PlaceRectangle,进入长方形放置状态,鼠标指针为十字状,并附着一个黄色的长方形。单击鼠标左键,确定长方形的一个顶点,沿对角线方向移动鼠标到合适位置,再次单击鼠标左键,即可放置如图4-26所示的长方形。,图4-26绘制元件外形,25.重复步骤7-10,添加如图4-27所示的管脚。,图4-27添加管脚,26.鼠标双击管脚1,在出现的PinProperties对话框中设置参数如图4-28所示。,图4-28设置管脚1参数,27.单击按钮,关闭PinProperties对话框,管脚设置效果如图4-29所示。,图4-29管脚1设置效果,28.鼠标双击管脚2,打开其属性对话框,设置管脚的ElectricalType为:IO,如图4-30所示。,图4-30设置管脚2参数,29.单击按钮,关闭PinProperties对话框。重复步骤26-28,如图4-31所示设置所有的管脚。,图4-31设置所有管脚参数效果,30.保存当前文档。在Projects面板中双击打开PIC.PcbLib文档,在PCBLibrary面板Components一栏中单击鼠标右键,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ComponentWizard,出现如图4-32所示的ComponentWizard对话框。,图4-32启动封装创建向导,31.单击按钮,在出现的Componentpatterns页面中,单击选中DualIn-linePackages(DIP);在Selectaunit下拉菜单中选择单位为Metric(公制),如图4-33所示。,图4-33Componentpatterns设置,32.单击按钮,在出现的DualIn-linePackages(DIP)界面中,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合适的焊盘及钻孔尺寸,如图4-34所示。,图4-34DualIn-linePackages(DIP)设置,33.单击按钮,出现如图4-35所示的界面,可根据具体设计需要,设置焊盘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间距,这里采用系统默认的标准DIP封装设置。,图4-35设置焊盘间距,34.单击按钮,出现如图4-36所示的界面,设置焊盘与元件边缘的距离,这里采用系统默认设置。,图4-36设置焊盘与元件边缘的距离,35.单击按钮,出现如图4-37所示的界面,设置焊盘数量,这里设为:40。,图4-37设置焊盘数量,36.单击按钮,出现如图4-38所示的界面,在WhatnameshouldthisDIPhave?文本框中输入该封装的名称。,图4-38设置封装名称,37.单击按钮,出现如图4-39所示的界面,结束封装创建向导。,图4-39结束封装创建向导,38.单击按钮,在PCBLibr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