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放大电路中不同元件对对电路静态与动态的影响.doc_第1页
差分放大电路中不同元件对对电路静态与动态的影响.doc_第2页
差分放大电路中不同元件对对电路静态与动态的影响.doc_第3页
差分放大电路中不同元件对对电路静态与动态的影响.doc_第4页
差分放大电路中不同元件对对电路静态与动态的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ultisim实验报告姓名:姚志浩 学号:5090309481班级:F0903018一、 题目差分放大电路中元件参数变化对电路静态与动态的影响。二、 仿真电路图(A)中所示电路为差分放大电路,左右元件对称。仿真时所用的交流电源均为2mV,10KHz正弦交流源。Q1为T1,Q2为T2,=150。Rc1、Rc2分别为T1和T2的集电极电阻。由于在分立元件中很难找到在任何温度下均具有完全相同特性的两只晶体管,因而就很难实现共模抑制比很高的差分放大电路。在Multisim环境下可以做到两只晶体管特性基本相同。三、 仿真内容(1) 调整两个Rc的阻值,使其阻值相差5%,测量电路静态和动态,分析对静态与动态的影响。(2) 调整Rw的滑片,使滑片不在Rw中点,测量电路静态和动态,分析对静态与动态的影响。(3) 调整两个差分管的电流放大倍数,使其放大倍数不等,测量电路静态和动态,分析对静态与动态的影响。四、 仿真结果(1) 不同状态下静态工作点比较利用Multisim的“静态工作点分析”可得到理想对称、Rc阻值相差5%、Rw不在中点和两个差分管电流放大倍数不等时的静态工作点,如图(A)所示,图中节点9是Q1的集电极,节点8是Q2的集电极,节点6是Q1的发射极,节点2是Q2的发射极。各状态的静态工作点测定如下图:(a) 理想对称时的Q点(b)Rc1=10k、Rc2=10.5k时的Q点(c)变阻器阻值为35:65时(左边35右边65)时的Q点 (d)1=150、2=130时的Q点Q点汇总表如下表所示:电路参数、/mA、/uA、/V、/VRc1、Rc2/KRw左右比例1、210、1050:50150、1500.5080、0.50803.388、3.3880.75670、0.756707.675、7.67510、10.550:50150、1500.5080、0.50803.388、3.3880.75670、0.756707.675、7.42110、1035:65150、1500.5838、0.43273.892、2.8850.76029、0.752546.922、8.42510、1050:50150、1300.5080、0.50783.388、3.9060.75670、0.756687.676、7.679(2)不同状态下电路动态参数比较 利用Multisim的“传递函数分析”可获得电路在差模信号作用下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如下图所示,图中左列以V1为输入、Q1的集电极为输出,右列以V2为输入、Q2的集电极为输出。 (a)理想对称时 (b)Rc1=10k、Rc2=10.5k时 (b) 变阻器阻值为35:65时 (d)1=150、2=130时由于仿真时采用差模输入,故左列表中的放大倍数减去右列表中的放大倍数即为差模放大倍数Ad,两表中的输入电阻相加即为输入电阻,两表中的输出电阻相加即为输出电阻。共模放大倍数Ac为共模状态下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Ui之比所得。 动态参数汇总表如下:电路参数A dR I / KR o / kA cRc1、Rc2/KRw左右比例1、210、1050:50150、150-99.74660.15219.999810、10.550:50150、150-102.23960.15220.499790.0474410、1035:65150、150-98.69860.79119.99980.0482210、1050:50150、130-99.69556.16819.9998五、 数据分析与实验结论(1) 元件参数变化对静态工作点各有不同影响:a) 当集电极电阻Rc阻值不同时,由于两只晶体管的参数不变,故静态开启时,晶体管的不变,故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依旧相等,但是由于Rc阻值不同,故使得两只差分管的管压降不同;b) 当Rw滑片不在中点和时都将使两只差分管的发射极电压不同,则也就不同,故导致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也就不同,从而管压降不同。(2) 元件参数变化对电路动态工作参数各有不同影响:a) 当集电极电阻Rc阻值不同时,由于都相等,所以输入电阻不发生变化,而Ad、Ro都与Rc有直接关系,所以将明显影响Ad、Ro,又由于Rc发生变化使得电路不是理想对称情况,所以Ac的值也发生明显的变化;b) 当Rw滑片不在中点时,由于,所以将明显影响Ri,由于Ro只与Rc和Rl有关,所以Ro不发生变化,Rw的变化改变了原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且使电路失去理想对称,故将明显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