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金文与祖先神崇拜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金文与祖先神崇拜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金文与祖先神崇拜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金文与祖先神崇拜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金文与祖先神崇拜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金文与祖先神崇拜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代金文与祖先神崇拜研究 何蛀燕 摘要周代是祖先神崇拜最为发达的时期,除先秦典籍文献中有很多关于祖 先神崇拜的资料外,周代金文也为研究祖先神崇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料。前辈 学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作出了卓越的成就,但以金文资料为主进行研究的尚不 多见。笔者则从周代金文材料入手,并结合文献资料研究周代的祖先神崇拜。 除绪论部分对祖先神崇拜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作简要叙述外,本文共分为 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商、周的祖先神崇拜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商代祖先神崇拜 的特点为其神权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商王主要掌控祖先神祭祀权,宗法制度不 健全的殷墟文化是遍祀商王先祖:周代则是在宗法制度下,其祖先神崇拜是分层 分级的,不同阶层享有的祭祀祖先时设立的庙数不同,使用的祭品不同,使用的 器具及数量也不同,以及祭祀的权限也不同。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周代青铜礼器与金文中所见的祖先神崇拜。分析了祖先 神崇拜的理论基础,即灵魂不灭思想,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是 普遍存在的;分析了周代青铜礼器的作用与祖先神崇拜的关系,用于祭祀祖先神 的青铜礼器体现了周人的祖先神崇拜观念:金文中的祖先神崇拜与周代的宗法等 级制度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周代祖先神崇拜的特点。 第三部分主要以周代大量的金文分析周代祖先神崇拜的性质,得出了周代祖 先神崇拜具有宗教性质的结论,且是一种宗教。并进一步论述了周代金文中祖先 神崇拜的主要内容,即求长寿、求福禄、求康祜、求官爵等,这种祈福求佑性质 的金文反映了周代祖先神崇拜的宗教思想。 第四部分是在前几部分的基础上对本文内容的升华,主要论述了周代金文中 祖先神崇拜的二重性,即周代的祖先神崇拜是一种报恩性的孝道,又是一种祈福 求佑的功利性的宗教,对祖先神崇拜作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周代金文祖先神崇拜 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r o n z eo fz h o ud y n a s t ya n dt h ea n c e s t o rg o dw o r s h i p h ef e i y a n t h ea b s t r a c t :z h o ud y n a s t yw a st h em o s td e v e l o p e dt i m e ,i nw h i c ht h ea n c e s t o r w o r s h i p sg o d b e s i d e st h ep r e q i na n c i e n tb o o ka n db i b l i o g r a p h yi n c l u d i n gt h e a n c e s t o rg o dw o r s h i pm a t e r i a l ,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r o n z eo fz h o ud y n a s t ya l s op r o v i d e d e x t r e m e l yr i c hm a t e r i a lf o rs t u d y i n gt h ea n c e s t o rg o dw o r s h i p ,t h es c h o l a r so fe l d e r g e n e r a t i o nh a dm a d et h er e m a r k a b l ea e h i e v e m e n ti ne a c hr e s e a r c ha r e a h o w e v e r , p r i m a r i l yc o n d u c t i n gt h er e s e a r c hm a i n l yb a s e do nt h eb r o n z ei n s c r i p t i o nm a t e r i a ls t i l l n o tt ob es e e n s t a r tw i m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r o n z eo fz h o ud y n a s t ym a t e r i a l t h e a u t h o ru n i f i e dt h eb i b l i o g r a p h ym a t e r i a lt os t u d yz h o ud y n a s t y sa n c e s t o rg o d w o r s h i p b e s i d e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p a r tm a k e st h eb r i e fn a r r a t i o na b o u tp r e s e n tr e s e a r c h s i t u a t i o na n dt h er e s e a r c h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a n c e s t o rg o dw o r s h i p s ,t h i sw h o l ea r t i c l e w a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 t h ef i r s tp a r tc o n t r a s t e da n da n a l y z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a n c e s t o rg o dw o r s h i p i nt h es h a n gd y n a s t ya n dz h o ud y n a s t y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s h a n gd 3 t n a s t yw a st h a t t h et h e o c r a c yw a sh i g h l yc o n c e n t r a t e db yt h ek i n g ,w h om a i n l yc o n t r o l l e dt h ep o w e ro f a n c e s t o rg o ds a c r i f i c e ,t h ei m p e r f e c tp a t r i a r c h a ls y s t e mo fy i nd y n a s t yr u i n sc u l t u r e w a st oo f f e rs a c r i f i c et ot h ek i n g sa n c e s t o r s ;u n d e rt h ep a t r i a r c h a ls y s t e m ,t h ea n c e s t o r g o dw o r s h i po f t h ez h o ud y n a s t yw a ss t r a t i f i e da n dc l a s s i f i e d ,i f t h ea n c e s t o r se n j l o y e d b e i n gs a c r i f i c e dw e r ei n t h e d i f f e r e n ts o c i ns t r a t u m ,t h en u m b e ro ft e m p l e ,t h e s a c r i f i c i a lo f f e r i n g su s e d ,t h ea p p l i a n c e su s e da n dt h e i rq u a n t i t y , t h ej u r i s d i c t i o no f s a c r i f i c ew e r ea 1 1d i f f e r e n t t h es e c o n dp a r tm a i n l ye l a b o r a t e db r o n z es a c r i f i c i a lv e s s e lo ft h ez h o ud y n a s t y b r o n z ea n d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o nb r o n z er e c o r d e dt h ea n c e s t o rg o dw o r s h i p a n a l y z e d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o fa n c e s t o rg o dw o r s h i p ,t h a ti st h es o u lw a se t e r n a l ;t h i s t h o u g h ti nt h ep r e q i np e r i o de x i s tu n i v e r s a l l yi np e o p l e st h o u g h t ;a n a l y z e dt h e f u n c t i o no fz h o ud y n a s t yb r o n z es a c r i f i c i a lv e s s e l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o fa n c e s t o rg o d w o r s h i p ,t h eb r o n z es a c r i f i c i a lv e s s e l su s e di ns a c r i f i c i n gt h ea n c e s t o r sm a n i f e s t e dt h e p e o p l e si d e ao fg o dw o r s h i pi nt h ez h o ud y n a s t y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a n c e s t o r g o dw o r s h i pi n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o l lb r o n z ea n dp a t r i a r c h a la n dh i e r a r c h ys y s t e mi nt h e z h o ud y n a s t y , h a v em a n i f e s t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a n c e s t o rg o dw o r s h i pi nt h ez h o u j i d y n a s t y t h et h i r dp a r tm a i n l ya n a l y z e dt h ep r o p e r t yo fa n c e s t o rg o dw o r s h i pb a s e do n 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o nb r o n z eo ft h ez h o ud y n a s t y , o b t a i n e dt h er e s u l tt h a tt h ez h o u d y n a s t y sa n c e s t o rg o dw o r s h i pp o s s e s st h er e l i g i o u sn a t u r e a n df u r t h e re l a b o r a t e d 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o ft h ea n c e s t o rg o dw o r s h i pi nt h ez h o ud y n a s t y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o n b r o n z e ,t h a ti s ,l o n gf o rt h el o n g e v i t y , a s kf o rt h eg o o df o r t u n ea n d a no f f i c i a lp o s i t i o n , a s kf o rh e a l t h ya n db e i n gb l e s s e d ,a s kf o rt h eg o v e r n m e n tp o s ta n ds oo n ,t h i sk i n do f 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o nb r o n z ei n c l u d i n gt h ec o n t e n to fa s k i n gf o rb e i n gb l e s s e da n dg o o d f o r t u n er e f l e c t e dt h er e l i g i o u st h o u g h to f t h ez h o ud y n a s t ya n c e s t o rg o dw o r s h i p t h ef o u r t hp a r tw a ss u b l i m a t i o ni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 so ff i r s ts e v e r a lp a r t s ,m a i n l y e l a b o r a t e dt h ed u a l i t yo fa n c e s t o rg o dw o r s h i p ,i nt h ez h o ud y n a s t yb r o n z ei n s c r i p t i o n , t h a ti s ,z h o ud y n a s t y sa n c e s t o rg o dw o r s h i pw a sak i n do ff i l i a lp i e t yp a y i n ga d e b to f g r a t i t u d e ,w a sa l s ot h eu t i l i t a r i a nr e l i g i o na s k e df o rb e i n gb l e s s e d ,m a d et h ef u r t h e r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a n c e s t o rg o dw o r s h i p k e yw o r d :z h o ud y n a s t y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r o n z e a n c e s t o fg o dw o r s h i p l i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垒堡墼日期:独2 :! 型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师 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 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马堡韭 绪论 祖先神崇拜源自人类的鬼魂崇拜,产生很早。早期先民认为凡是人死后都有 魂灵,这种魂灵虽然不依附于肉体,但仍然在大干世界中冥冥存在着,能够给人 们降福降灾。林惠祥在文化人类学一书中写道:“祖先崇拜是鬼魂崇拜中特别 发达的一种,凡人对于子孙的关系都极密切,所以死后其鬼魂还是想在冥冥中视 察子孙的行为,或加以保佑,或予以惩罚。其人在生虽不是什么伟大的或凶恶的 人物,他的子孙也不敢不崇奉他。祖先崇拜( a n c e s t o r w o r s h i p ) 遂由此而发生。”o 这就表明祖先神崇拜是以血缘亲属之鬼魂作为崇拜的对象,是氏族成员祈求具有 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祖先神保佑氏族成员。卡西尔认为“中国是标准的祖先崇拜 的国家,在那里我们可以研究祖先崇拜的一切基本特征和一切特殊含义”圆。周代 是祖先神崇拜最为发达的时期。不仅先秦礼书和尚书、诗经、国语、左 传等文献中有关于祖先神崇拜的材料,周代金文也为研究祖先神崇拜提供了更 为丰富的材料。 有关先秦时期祖先神崇拜的现象前辈学者探讨的已经不少。范文澜先生认为 祖先神崇拜在周人意识形态中占有“唯一重要的位置” ;陈梦家先生利用殷墟卜 辞对殷商崇拜的祖先神及其殷代的宗教做了详细的论述国;宋镇豪先生在其著作 夏商社会生活史中对殷代祖先神崇拜的祭祀制度及其作用做了分析,认为祖 先神崇拜的祭礼是王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发挥维护商贵族内部团结和 制约、影响四方小邦宗教仪式的作用 ;杨宽先生对西周祖先崇拜的宗庙制度做了 论述。;晁福林先生归纳了殷代祖先崇拜的六个特点。;王晖先生认为商周天神系 统与祖先神系统是合为一体的,而在周代,周人以山岳崇拜现象为纽带,将祖先 神崇拜和上帝天神很好的结合起来 。 除了上述各家的探讨之外,诸多中青年学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专题性的 对祖先神崇拜进行了论述,在论著方面有:秦照芬先生的商周时期的祖先崇拜 一书论述了祖先的形象与祭祖场所、商周对祖先的祭祀、祖先崇拜下形成的社会 组织及其功能、对祖先的后葬与追思咎;刘源先生的商周祭祖礼研究一书对祖 先崇拜的主要表现形式祭祖仪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商周祭祖仪式的类型从 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2 0 0 5 年,第2 4 5 页。 【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 人论,西苑出版社2 0 0 3 年,第1 2 0 页。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 9 6 4 年修订本,第7 8 页。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 9 8 8 年,第5 0 1 6 0 3 页。 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6 年,第4 9 7 - - 5 1 4 页。 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第4 2 7 - - 4 3 3 页。 晁福林:论殷代神权,中国社会科学,1 9 9 0 年第1 期,第9 9 - - 1 1 2 页。 王晖:商周文化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第1 8 - - 1 0 3 页,第1 6 0 一1 7 1 页。 秦照芬:商岗时期的祖先崇拜,兰台出版社2 0 0 3 年。 新的角度作了划分,分析了商周贵族祭祖仪式的内容、过程,从祭祖礼来反映商 周不同的祖先崇拜观念,以及商周祭祖仪式反映的不同的社会关系。;傅亚庶先生 的中国上古祭祀文化一书对商代以前的祖先神崇拜、商周时代的祭祀礼仪作 了论述,并对祭祀中的牺牲及祭祀物品作了研究,对商周时代的祖先神崇拜进行 了概括和归纳。此外,对周代祭祀作综合研究的著作中也提及了周代的祭祖礼, 有张鹤泉先生的周代祭祀研究8 。 在论文方面也有很多涉及祖先神崇拜的:刘雨先生的西周金文中的祭祖礼 通过对西周金文的分析,整理了2 0 种祭祖礼,并对西周王室祭祖礼仪和周人的祖 神观念作了分析。;郭守信先生的周代祭祀初论利用文献资料对周代祭祀的分 类、性质和社会作用作了理论上的研究 ;赵伯雄先生的周人的先王崇拜认为 西周是先王崇拜,春秋以后对先王的崇拜被利用来发挥政治主张,先王逐渐抽象 化了 ;李向平先生的周代的祖宗崇拜与王权的历史特征分析了周人的祖神崇 拜体现了统治者的政治意愿,其宗法政治权利等级是以祖神崇拜为基础的,“孝” 观念使王权道德化、伦理化。;张荣明先生的论殷周的时代特征和关于殷周 宗教若干问题的探讨二文,分别从殷周宗教信仰体系和历史地位及殷周宗教的 主要特征、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历史地位等多个方面对殷周宗教和祖先神崇拜作 了研究。;庄志龄先生的( 诗经) 所见周代祭祖情况初探根据诗经中的有 关内容对周代祭祖的种类、祭祀的场所与时间、祭祀中的有关制度及其礼仪过程、 宴飨活动等几方面情况作了评述 ;陈筱芳先生的周代祖先崇拜的世俗化一文 从原始祖先崇拜的性质、商周祭祖的动机差异、春秋祖先崇拜的宗法和孝德意义 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祖先崇拜的世俗化 ;赵沛霖先生的关于( 诗经) 祭祀诗祭祀 对象的两个问题中分析了诗经中祭祀诗以祭祀祖先的诗歌为最多以及在祭 祀祖先的诗歌中以祭祀文王、武王的诗歌为最多的原因“。 较之于以上各家从文献资料着手研究祖先神崇拜的现象而言,这种祖先神崇 刘源:商周祭祖礼研究,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 傅亚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5 。 张鹤泉:局代祭杞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 9 9 3 年。 刘雨:西周金文中的祭祖礼,考古学报,1 9 8 9 年第4 期,第4 9 5 - 5 2 1 页。 郭守信:周代祭祀初论,中国史研究,1 9 8 6 年第2 期。 赵伯雄:周人的先王崇拜,载t 西周史论文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3 年。 李向平;周代的祖宗崇拜与王权的历史特征,社会科学战线,1 9 9 1 年第3 期,第1 6 6 1 7 1 页。 张荣明:论殷周宗教的时代特征, 殷都学刊,1 9 9 5 年第1 期,第8 - 1 4 页;关于殷周宗教着干问题 的探讨,天律师大学报1 9 9 8 年第5 期,第3 8 一“页。 庄志龄: 诗经) 所见周代祭租情况初探,徐= h 1 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2 年第3 期,第 8 l 一8 4 页。 陈筱芳:周代祖先崇拜的世俗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 0 0 5 年第1 2 期,第2 9 6 - 2 9 9 页。 1 i 赵沛霖:关于( 诗经) 祭祀诗祭祀对象的两个问题,学术研究,2 0 0 2 年第5 期,第1 1 1 1 1 4 页。 2 拜现象在两周金文中也大量存在而不被前辈学者所关注或作专门研究则成为了一 个空白点,因此这是值得进一步去进行研究的原因。 从金文方面研究祖先神崇拜现象,从其目的和意义上来看,有以下几点可以 值得探究:第一,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祖先神崇拜在周代的地位和作用。“国 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成公二年) ,祖先神崇拜是贯穿于先秦时期人们的思 想意识、社会生活之中的。金文所体现的对祖先神的祭祀更能反映周代祖先神崇 拜的特殊地位。第二,能够进一步认识周代的社会生活状况。金文及其青铜礼器 能够反映周代国家及社会等级制度的情况,青铜礼器的功能之一就是为了表现祖 先神的等级身份。第三,能够通过祖先神崇拜的现象对周代祖先神崇拜的性质进 行新的认识,青铜器铭文多为彰显祖先的德善、功烈、勋劳、庆赏、声明等,祈 求祖先保佑子孙,具有宗教性质。同时,能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孝观念、孝 道作进一步的认识。礼记祭义云:“铭者,论撰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 劳、庆赏、声名,列于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显扬 先祖,所以崇孝也。身比焉,顺也。明示后世,教也。”表明青铜器铭文有体现孝 道,教育子孙的意义。因此周代金文体现了祖先神崇拜的二重性质,即宗教性与 孝道的结合。 第一章商周祖先神崇拜的特点比较 商周时期是典型的祖先神崇拜时代,祭祀祖先神是祖先神崇拜最主要的表现 形式。商周在祭祀祖先神上有很大的差异,其祖先神崇拜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商代祖先神崇拜的特点 从文献资料及殷墟b 辞来看,商代的神权崇拜可分为三个方面:上帝崇拜、 祖先神崇拜、自然神崇拜。墨子明鬼下在对先秦时期的鬼神崇拜进行概括是 说:“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这里所说“天鬼”就是上 帝神灵,“山水鬼神”就是自然神灵,“人死而为鬼”就是祖先神灵。殷墟h 辞大 部分内容为祭祀祖先神的,明显地可以看出商人对祖先神是特别崇拜的。这也正 是礼记表记所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代祖先神崇 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商代的神权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商王主要掌控祖先神祭祀权。商王 不仅祭祀商王室的祖先神,还祭祀非王室成员的祖先,尚书盘庚上云:“古 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罚? 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 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尔祖”指的是非王室的商人族支的祖先。表明除商 王族以外,其它非王室商族的先祖也可以附祭于商先王。如伊尹附祭于上甲微( 明 义士续编5 1 3 ) ,附祭于大乙汤( 殷契萃编1 5 1 ) 等,可知大祭先王时附祭 先臣,是殷代的制度。 不仅祭祀商王祖先神的权力掌握在商王手中,祭祀非王室 成员祖先神的权力也掌握在商王手中,非王室成员的祖先神的权力受商王祖先神 的支配,如果非王室成员不昕命于商王,商王就会告诉其祖先神,使得非王室成 员的祖先神受到其子孙的牵连,并弃绝、降罪于其子孙。尚书盘庚中云:“古 我先后既劳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汝有戕则在乃心! 我先后绥乃祖乃父,乃 祖乃父乃断弃汝,不救乃死。”因此,商王利用这种祭祀权高度集中于商王一人之 手来控制非王室成员,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第二、宗法制度不健全的殷墟文化遍祀商王先祖。 商代有无宗法制度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有的学者认为商代已经存在宗法制 度 ,有的学者认为商代还不存在宗法制度 ,也有学者认为商代早中期并不存在 宗法制度,直到商代晚期康丁之后才逐渐形成以嫡长子继承制度为特征的宗法制 顾颉刚、刘起舒:尚书校释译论第2 册,中华书局2 0 0 5 年,第9 4 6 页。 裘锡圭:关于商代的宗法组织与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的初步研究,文史。第1 7 辑,中华书局1 9 8 3 年, 第3 页;杨升南:从殷墟h 辞中的“示”、“宗”说到商代的宗法制度,中国史研究1 9 8 5 年第3 期,第3 一1 6 页。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见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 9 8 4 年,第4 5 6 页,第4 5 8 页;郑慧生:从商代无 嫡妾制度说到它的生母入祀法,社会科学战线1 9 8 4 年第4 期,第1 0 3 一1 0 7 页;晁福林:关于殷墟h 辞中 的“示”和“宗”的探讨兼论宗法制的若干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 9 8 9 年第3 期,第1 5 8 1 6 6 页。 4 度,但是和周代相比,商代宗法制度显然是不大健全的。笔者认为第三种说法 是对的,商代从晚期康丁之后才逐步建立起宗法制度,但是与周代那种十分健全 的宗法制度相比,显然还不很成熟,在制度上还很不健全。 也正是因为商代宗法制度的不成熟和不健全,商代祭祀祖先神就不完全是按 照与商王亲疏远近来祭祀先公先王,而是以祭祀范围广、祭祀数量多作为其时代 特征。 商代的祭祀名目繁多,“为了免祸祈福,殷人向他们举行多种祭祀,祭名包括 燎、酒、侑、稀、取、奏、沉、报、告、舞等,并用酒和牛、羊等牺牲献祭,甚 至以人为牺牲” 。其祭祖用牲数量多,祀典也是特别隆重的。如: 其又升大乙,羌五十人。( 合集2 6 9 0 8 ) 贞:御自唐、大甲,大丁,祖乙,百羌百牢。( 合集3 0 0 ) 商代祭祀的范围很广,祭祀时尽力追溯其传说中早期的祖先。h 辞所载有夔、 王亥、王恒等,其中有的还被尊称为“高祖”( 始祖) 。如: 惟高祖矍祝用,王受又。( 合集3 0 3 9 8 ) 其告于高祖王亥,三牛。( 氍合集3 0 4 4 7 ) 其侑于王恒( 合集1 4 7 6 5 ) 据陈梦家的统计,商人崇拜的远世高祖神主要有矍、王亥、土、季、王恒、 岳、河等十位,这十位“是h 辞中所常见而重要的,其它还有不少”谚。 根据晁福林先生研究,商代的祖先信仰具有如下六个特点。第一,祖先神是 殷人祈祷的主要对象;第二,殷人祭祖尽量追溯传说中的早期祖先;第三,殷人 对女祖先的崇拜虽逊于男祖先,但仍很显著,在整个商王国时期,女祖先一直受 到重视,这反映出殷人原始思想仍很浓重;第四,殷人祭祖用牲数量多,祀典特 别隆重;第五,殷人先祖多被分为若干祭祀组,如“大示”、“小示”等,分组的 目的是为了遍祀祖先,避免遗漏。后来,又发展出周祭制度。殷人虽然对父、祖 辈更为重视,但始终没有忘记对全体祖先的祭祀;第六,殷人不但尊崇王室的祖 先,而且敬仰非王室的祖先。 商代的祭祀形式也很多,有对一位先王或先妣的单独进行祭祀的单祭,有集 合多位祖先同时进行祭祀的合祭,有商人对近世直系祖先举行多种特殊祭祀的特 祭,还有周祭。周祭是商王及王室贵族用翌、祭、蠢、_ 多五种祀典对祖先轮番 和周而复始地进行的祭祀。这种祭祀是一个王世接一个王世连绵不断地举行下去 王晖:商周文化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第2 8 6 - - 3 0 9 页。 齐文心、王贵民:商周文化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第1 0 3 1 0 5 页。 陈梦家:殷墟p 辞综述,中华书局1 9 8 8 年,第3 3 7 - - 3 4 5 页。 晁福林:论殷代神权,中国社会科学1 9 9 0 年第1 期,9 9 - - 1 1 2 页。 的,是商王朝一种非常重要的祭祀制度。 商王虽然对祭祀父、祖辈很重视,但始终没有忘记对全体祖先的祭祀。商王 祭祀先祖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这种遍祀祖先神的周祭制度来体现的。商代盛行的这 种周祭制度终止于康丁,常玉芝先生从周祭制度的周期上考察了康丁之后的武乙, 文丁是不属于周祭系统的。同时她认为到了商代末期,宗法制有了发展,盛行对 近世直系祖先的特祭制度。即这种祭祀制度的改变是由于宗法制有了发展。裘锡 圭先生指出,h 辞中的“父乙帝”、“帝丁”、“帝甲”、“文武帝”的“帝”是时王 对死去的王父的专称,此“帝”即“嫡”。而卜辞中与“帝”字相对的“介”字, 连以亲属称谓,如介子、介兄、介父、介母、介祖的“介”字与“庶”字义同。 是嫡、庶的词语,在商人的语言里已经出现了。单从语言文字上看,“嫡”、“介” ( “庶”) 的出现,只能说明商代已有嫡、庶之分,并不能完全说明商代就出现宗 法制。商代在康丁、武乙之前有嫡庶之分,但并无宗法制;到了康丁、武乙之后 才有了自幼而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同时建立了“祖迁于上,宗易于下”的宗法关 系,商人的宗法制度才逐步建立起来。 在商代宗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反映在祭 祀上就不存在重近祖轻远祖的意识,故商代盛行的周祭制度只有先后次序之别, 呈现出一种遍祀祖先神的情况,不能反映出宗法制度所强调的“亲亲”关系,只 是到了商末,宗法制发展了,其祭祀制度才随之发生了变化。 二、周代祖先神崇拜的特点 周代的祖先神崇拜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周天子以嫡长子继位,是“大宗”, 是天下共主,各国诸侯为“小宗”,但在其国内对卿、大夫而言,又是“大宗”, 依次类推于卿、大夫、士。祭祀权力的等级划分与现实政治权力的等级相对应。 从现实生活到宗教领域都是层层分级的,因此,周代的祖先神崇拜也是分层分级 的。 宗法制决定了周代社会的特色是阶层分化明显,等级制度严格,在宗法制度 下,祭祀权不是集中在王一人手中的,祖先神崇拜是分层分级的。等级化的祭祀 权限,决定了各阶层享有的祭祀权不同,周代祖先神崇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1 不同的阶层为祭祀祖先神而设立的庙数不同。 周代有严格的庙数之制,根据宗法制以及周代贵族等级地位的不同,各级贵 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 8 7 年,第3 0 4 页。 常玉芝:说文武帝兼略述商末祭祀制度的变化, 古文字研究第四辑,中华书局1 9 8 0 年,第2 0 5 - - 2 3 3 页。 裘锡圭:关于商代的宗族组织与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的初步研究,文史1 7 辑,中华书局1 9 8 3 年,第 3 页。 王晖:商周文化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第2 8 7 页。 6 族设立的庙数是有严格规定的。礼记壬制云:“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 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 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这就是周天子可以设立七庙。诸侯可以设 立五庙,卿大夫可以设立三庙,士阶层只能设立一庙。士是周代贵族阶级的最下 层,设立的庙数也是最少的。所以士阶层之下的庶人就不能设立庙了,只能在寝 室去进行祭祀。这就充分说明了不同阶层的祭祀祖先神的权力是不同。贵族阶层 越高,为祭祖而设立的庙数也就越多;而地位越低,设立的庙数也就越少。以至 于平民则被剥夺了祭祀高祖的权利,社会阶层越低,祭祀的对象就越少。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周人看来,社稷、宗庙及其祖先的坟墓就是国家和地 位的象征,丧失了社稷、宗庙及其祖先的坟墓的祭祀权,无异于丧失了国家和贵 族地位。礼记曲礼下云:“国君去其国,止之日:奈何去社稷也! 大夫 日: 奈何去宗庙也! 士日:。奈何去坟墓也! 国君死社稷”这就是说, 如果国君、大夫和士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封地或土地,劝阻的人则以“为何要离 开自己的社稷之庙”、“为何要离开自己的宗庙”、“为何要离开自己先祖的坟墓” 来劝阻。以此来看,周代贵族阶层是把社稷、宗庙及其祖先的坟墓等同于国家和 贵族地位,也是国家和贵族地位的象征,无怪乎后世“社稷”成为“国家”的代 名词,其来源也应是周代祭祀礼仪制度。 2 周代不同阶层祭祀所用祭品不同。 周代的祭祀过程中,根据祭祀者所处的阶层不同,所用的祭品也因人而异。国 语楚语下:“天子举以大牢,祀以会;诸侯举以特牛,祀以大牢;卿举以少牢, 祀以特牛;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士食鱼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鱼。” 就是说天子在举行盛宴时,使用的是牛、羊、猪三牲的大牢,祭祀时使用的是三 倍于大牢的会;诸侯在宴飨宾客时,使用的是一牛,祭祀时才使用牛、羊、猪三 牲的大牢;卿在宴飨宾客时使用的是羊、猪二牲的少牢,但使用一牛来祭祀;大 夫宴飨宾客时使用一猪,但用羊、猪二牲来祭祀;士吃的是鱼,却以一猪来祭祀; 庶人则是吃菜,以鱼来祭祀,无论那个阶层平常所用的都不能超过祭祀所用之牲。 国语楚语上也说:“其祭典有之日: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 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诸侯国的国君在祭祀时使用牛、 羊、猪三牲,大夫在祭祀时使用羊、猪二牲,士在祭祀时仅使用猪一牲,庶人则 以鱼来祭祀,祭祀时使用不同的祭品,就是各阶层身份等级的标志。 礼记王制云:“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庶人无故不食珍。庶羞不足俞牲,燕衣不蹰祭服,寝不跆庙。”表明诸侯没有祭祀或 宴飨的事是不宰牛的,大夫没有祭祀或宴飨的事是不宰羊的,士没有祭祀或宴飨 的事是不宰狗杀猪的,一般民众在没有荐献先人的时候是不吃比较珍贵食物的, 人们为了敬祖,平常吃的菜肴不要超过祭祀用牲,平常穿的衣服不要超过祭祀穿 的礼服,自己居住的寝室不要超过先人的宗庙。这不仅说明各阶层祭祀所用的祭 品不同,也反映了对祖先的尊敬。 礼记曲礼下:“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 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这也是说在祭祀先祖的时候,天子可以用毛色纯正 并经过精心圈养的牛,这就叫做“牺牛”;诸侯可以用经过挑选的肥牛;大夫可以 用经过挑选的一般牛,士只能用羊或者猪了。而且祭祀的主持人只能是以嫡长子 身份获得继承权的宗子,庶子是没有权力去祭祀先祖的;如果要祭祀,也要取得 宗子的同意才能进行。 3 周代不同阶层在祭祀时使用的器具及其数量不同。 需要指出的是,周代的不同阶层在祭祀活动中,不仅所使用的祭品不同之外, 其所使用的祭祀器具的数量和规格也是有严格的区分的。周礼春官小宗伯 载:“小宗伯之职,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周礼正义云:“用等,牲器 尊卑之差。”这就是说“小宗伯”是掌管不同阶层的有等级差别的祭祀器用。这种 不同阶层祭祀器具的规格和数量有很大的不同。礼记礼器云: 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 大夫八,下大夫六。诸侯七介七牢,大夫五介五牢,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 三重,大夫再重。天子崩,七月而葬,五重八娶。诸侯五月而葬,三重六娶。 大夫三月而葬,再重四娶。此以多为贵也。 有以少为贵者:天子无介,祭天特牲。天子适诸侯,诸侯膳以犊。诸侯相 朝,灌用郁鬯,无笾豆之荐。大夫聘礼以脯醢。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 三。食力无数。大路繁缨一就,次路繁缨七就。圭璋特,琥璜爵。鬼神之祭单 席,诸侯视朝,大夫持,士旅之。此以少为贵也。 有以大为贵者:宫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椁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为贵 也。 有以小为贵者:宗庙之祭,责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 角: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君尊瓦瓤。此以小为贵也。 有以下为贵者:至敬不坛,揖地而癸。天子诸侯之尊废禁,大夫士擞禁, 此以下为贵也。 礼有以文为贵者: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德裳天子之冕, 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此以文为贵也。 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 席,牺尊疏布鼎、样杓。此以素为贵也。 从上可见,在周礼中,从周天子到公卿、诸侯、大夫、士、庶人在祭祀之中, 所用器具有所不同,数量多少有所不同,丧期时间有所不同,祭祀方式有所不同, 而且服饰花纹也有所不同。 4 周代不同等级的祭祀权限不同。 礼记曲礼下云: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 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 举之,莫敢废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日淫祀。淫祀无福。 在周代礼仪中,不同阶层的人所祭祀对象是不同的,是有极其严格限制的。 天子除了祭祀祖先神外,还可以祭祀天地、四方神、户、灶、门、中溜、行等五 祀,一岁终了就把这些要祭祀的神灵全部祭祀完毕。诸侯除了祭祀祖先神外,还 可以祭祀户、灶、门、中溜、行等五祀,一年就把这些神灵全部祭祀完毕。而士 阶层只能祭祀祖先神,不能祭祀除了祖先神之外的其它神灵。在祭祀制度之外, 已经废除的,就不能再去祭祀;而已经增列的神灵,就不能缺失。不是所应祭祀 的对象去祭祀,就叫“淫祀”。这种祭祀活动是不会受到神灵福佑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周代宗子、庶子祭祀的权限有十分显著的区别。虽然一个 宗族的所有成员都是宗族祖先的后裔,然而只有继承了大宗地位的宗子,才有主 持祭祀宗族祖先的权利。 因为负责祭祀的大宗的地位必须按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世代相传,这种现象在 周代祭祀制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被称作“大宗”或“宗子”,有时又称之 为“冢子”,实际上是表明这一位置的继承人主要是具有主持祭祀先祖权利的人。 说文6 部:“宗,尊祖庙也。”释名释宫室:“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 地也。”因而,所立的宗庙是先祖形貌所在之处。宗庙不仅是一个宗族祭祀祖先之 处,宗族内部重要的典礼都要在宗庙举行,重大的决定也要在宗庙举行。这种现 象即使在战国时的文献中也有十分清楚的记述。 在周代,祭祀先祖的权力只能是具有继承权的嫡长子,也就是“宗子”,其它 庶子是没有祭祀先祖权力的。礼记曾子问说: 曾子问日:“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其祭也如之何? ”孔子日:。以上牲 祭于宗子之家,祝日:孝子某为介子某荐其常事。若宗子有罪居于他国,庶 子为大夫,其祭也,祝日:孝子某使介子某执其常事。摄主不厌祭,不旅, 不假,不绥祭,不配,布奠于宾,宾奠而不举,不归肉。其辞于宾日:宗兄, 宗弟、宗子在他国,使某辞。” 9 礼记集解云:“嫡子,谓父及祖之嫡子。庶子,谓嫡子之弟。宗子,谓大 宗也。宗妇,大宗子之妇。舍,止也。舍于外而不敢毕入,所以降下于宗子也。” 从上面的引文可见,庶子尽管贵为大夫,也要携带祭器到有祖庙的为士的宗子家 进行祭祀,并且要由神职人员的祝以宗子的名义向神主致辞:“孝子某为介子某荐 其常事”,是说宗子某人替庶予某人向祖先神进献通常的祭品。当宗子有罪居于他 国时,庶子在宗子家中的祖庙自己祭祀、祝祷,但仍要以宗子的名义进行祭祀,“孝 子某使介子某执其常事”,表明是受宗子支使才进行祭祀的。由此可知,在春秋战 国时代作为大宗宗子的嫡长子虽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了,但 是作为家族宗子的地位和权利仍然存在,祭祀的大权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嫡长子手 中。可见那些后起的庶子尽管地位贵为大夫,但仍要在身份为“士”的嫡长子亦 即宗子的名义下祭祀先祖。不仅如此,这些代替宗子进行祭祀的庶子们“摄 主”,在祭祀中的权力是大打折扣:“不厌祭,不旅,不假,不绥祭,不配,布奠 于宾,宾奠而不举,不归肉”,也就是说在祭祀完毕后不再将食品供奉在房屋西北 角的地方,祭祀完毕宾客们与本族兄弟们不再自上而下地交错酬酒,先祖神灵的 扮演者“尸”不代表祖先神对摄主进行祝福,等等。这些无非说明非宗子身份的 祭祀者在祭祀权利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祭祀前还要向前来助祭的宾客致词 说:“宗兄( 或宗弟或宗子) 现在在国外,让某人代行祭祀并向您们报告。”在大 宗宗子不在的情况下要进行祭祀,其它庶子虽然同样是同一祖先神的后人,但是 实际上没有正式祭祀的权利,只能是代替宗予担当临时性的主祭人。这种现象与 后代不分嫡庶凡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均有祭祀祖先神权力大大不一样了。因此礼 记曲礼下说“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支子不 祭,祭必告于宗子”,“支子”也就是“庶子”,这就是说周代不仅不同阶层的人祭 祀所用牺牲、祭品不同,而且庶子是没有祭祀权力的。如果要祭祀先祖,也必须 告诉宗子取得同意后才能进行祭祀。 礼记内则还说: 嫡子,庶子,祗事宗子宗妇。虽贵富,不敢以贵富入宗子之家,虽众车 徒,舍于外,以寡约入。子弟犹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后 敢服用其次也。若非所献,则不敢以入于宗子之门,不敢以贵富加于父兄宗族。 若富,则具二牲,献其贤者于宗子,夫妇皆齐而宗敬焉,终事而后敢私祭。 这就是说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有一些嫡子和庶子已经富裕起来,有的做 了官,超过了宗族掌门人宗子富贵程度,但他们不能显示自己的富贵程度,要很 恭敬地事奉宗子;也不敢带领众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