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目目 录录 1 综述.1 1.1 工程概况.1 1.2 已成工程现状.1 1.3 大坝安全评价的依据.3 1.4 安全评价工作概况.3 1.5 枢纽工程特性表.4 2 现场安全检查.6 2.1 现场检查内容.6 2.2 现场检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 2.3 现场检查结论.7 3 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12 3.1 工程地质概述.12 3.2 大坝填筑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14 3.3 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6 3.4 天然建材.16 3.5 结论及建议.17 4 工程质量评价.18 4.1 坝基工程质量评价 .18 4.2 坝体工程质量评价 .18 4.3 溢洪道工程质量评价 .18 4.4 放水设施工程质量评价 .18 4.5 工程质量综合评价 .19 5 大坝运行管理评价.20 5.1 大坝运行管理情况概述.20 5.2 大坝运行维护情况.20 5.3 大坝安全监测.20 5.4 大坝运行情况综合评价.20 6 防洪标准复核.22 6.1 概述.22 6.2 设计洪水.24 6.3 调洪演算.28 ii 6.4 水库抗洪能力复核.29 7 大坝渗流安全评价.38 7.1 渗流观测资料分析.38 7.2 渗流计算分析.38 7.3 放水设施渗流安全评价.40 7.4 渗流安全综合评价.40 8 结构安全评价.42 8.1 大坝.42 8.2 放水设施 .47 8.3 溢洪道.48 8.4 结构安全综合评价结论 .50 9 抗震安全复核.51 10 金属结构安全评价.52 11 大坝安全综合评价.53 12 除险加固必要性及除险加固措施建议.55 附图: 1、枢纽现状平面图:xx安评01 2、大坝现状纵剖面图:xx安评02 3、大坝现状最大横剖面图:xx安评03 4、水库枢纽地质平面图:xx安评04 5、xx 水库地质纵剖面图:xx安评05 6、xx 水库地质横剖面图:xx安评06 7、xx 水库溢洪道图:xx安评07 8、xx 水库放水建筑结构图:xx安评08 9、xx 水库库容曲线图:xx安评09 1 1 综述 1.1 工程概况 1.1.1 简况 xx 水库位于长江水系綦江河支流,该水库坝址位于綦江区石壕镇响水村,是一座 以灌溉为主,兼有养殖、防洪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小(2)型水利工程。水库大坝距綦江区 约 100.0km,防汛抢险公路为混凝土路面,通至坝顶,路况较好。 水库控制流域面积 1.88km2。大坝为均质土坝,大坝最大坝高 19.60m,本次水文 计算后,总库容 33.00 万 m3,正常库容 27.10 万 m3,设计灌面 2500 亩。根据水利水 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的规定,该水库为等小(2)型水利工程,其 主要建筑物工程等级为 5 级,次要建筑物等级为 5 级,临时性水工建筑物为 5 级。 该水库大坝设计洪水重现期为 20 年,相应洪峰流量为 39.40m3/s,设计下泄流量 25.60m3/s;校核洪水重现期为 200 年,相应洪峰流量为 53.60m3/s ,校核下泄流量 39.80m3/s。现状坝顶设计工况下洪水位为 1119.689m,相应下泄流量 25.60 m3/s,相应 库容 31.73 万 m3,设计工况下仅能满足 20 年一遇洪水;校核工况下洪水位为 1120.137m,相应下泄流量 35.60m3/s,相应库容 33.00 万 m3;校核工况仅能满足 100 年 一遇洪水 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及放水设施等部分组成。 1.1.2 工程建设及病险整治情况 xx 水库于 1973 年 01 月动工兴建,1978 年 08 月竣工。工程的建设是由綦江区石 壕区苏家公社水利员赵福栋设计,原苏家公社负责施工,由原苏家公社副主任王永昌 担任指挥长,由原万隆大队副支书木绍奎担任副指挥长,原苏家公社水利员赵福栋担 任技术负责人。总投资 10.0 万元,投工 12.5 万工日。 1.2 已成工程现状 1.2.1 大坝 xx 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轴线长 62.50m,最大坝高 19.60m,坝顶宽 2.80m, 最大坝底宽 72.78m,坝顶高程 1120.0m。大坝上游未护坡;高程 1120.00m 至高程 1101.00m 从上至下坡率分别为 1:1.90、1:2.25、1:2.70。大坝下游高程 1120.00m 2 至高程 1114.50m 为草皮护坡,坡率为 1:1.20;高程 1114.50m 以下干砌条石排水棱体, 坡率为 1:1.35。 1.2.21.2.2 溢洪道溢洪道 xx 水库溢洪道位于大坝左侧,堰型为旁侧正堰式,堰顶高程为 1118.00m,堰顶 净宽为 8.00m。溢洪道底板为 20cm 厚的 c20 砼、侧墙为浆砌条石,加砂浆勾缝,无消 力池,溢洪道下游损毁严重,且无排洪渠,泄水冲刷坝脚和农田,影响大坝安全。 整个溢洪道全长 56.0 m,由进口段、控制段、泄槽段、出口段及堰顶人行桥组成, 人行交通桥设在进口段堰顶。 进口段(桩号 0+000m0+003m):轴线长 3.0m,宽 9.50m。进口段边墙为浆砌 条石加砂浆勾缝,底板为 0.30m 厚浆砌块石,中间为一宽 0.50m 的浆砌条石桥墩,边 墙高 0.90m,墙顶高程 1118.90m,侧墙宽 0.50m,底板厚 0.3m。 控制段(桩号 0+003m0+012m):轴线长 9.0m,宽 8.6m,净宽 8.0m。边墙为浆 砌条石加砂浆勾缝,底板为 0.30m 厚浆砌块石,边墙高 2.50m,靠大坝侧墙宽 0.6m, 外侧为岩石边坡。 泄槽段(桩号 0+012m0+039m):轴线长 27.0m,其中 0+0120+026 段宽度由 8.6m 渐变为 7.10m,0+0260+039 段宽度为 7.10m。边墙为浆砌条石加砂浆勾缝,底 板为 0.30m 厚浆砌块石,边墙高 2.50m,靠大坝侧墙宽 0.6m,外侧为岩石边坡。 出口段(桩号 0+039m0+056m):轴线长 17.0m,宽 7.10m,净宽 6.50m。边墙 为浆砌条石加砂浆勾缝,底板为 0.30m 厚浆砌块石,边墙高 2.50m,靠大坝侧墙宽 0.6m,外侧为岩石边坡。 人行交通桥:布置在进口段上,全长 9.0m,宽 1.2m,共 2 跨,中间为宽 1.200.50 的浆砌条石桥墩,每跨净空为 4.00m,桥面高程 1119.00m,为预制钢筋混 凝土板。 1.2.31.2.3 放水设施放水设施 xx 水库放水设施型式为浆砌条石涵管,位于大坝右侧,进口底板高程 1101.60m,装有 150mm 闸阀 2 个,最大放水流量 0.40m3/s。 放水涵管采用浆砌条石砌成,施工质量较差,条石与条石之间灰浆脱落,整个涵 3 管渗漏特别严重。闸阀锈损老化,启闭困难,止水不严,漏水严重,水库无法正常蓄 水,严重影响效益发挥。 1.3 大坝安全评价的依据 1.3.11.3.1 文件与资料文件与资料 本次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是依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 (sl258- 2000) ,并结合该水库的实际情况进行的。xx 水库始建于 1973 年,水库无任何勘测设 计文件资料。 本次安全评价主要依据的文件资料有: 1、綦江区 xx 水库三查三定资料(1984 年) ; 2、本次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实测地形; 3、本次安全鉴定现场巡视检查、调查资料。 1.3.21.3.2 规程规范规程规范 (1)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2) 防洪标准gb50201-94; (3)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 (4)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 (5)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6)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l274-2001) ; (7) 溢洪道设计规范 (sl253-2000) ; (8) 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06-96; (9)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 (sl189-96) ; 1.4 安全评价工作概况 由于 xx 水库存在着病险,为彻底查清水库大坝的安全状况,做好除险加固前期 准备工作,2012 年 01 月,受重庆市綦江区水务局委托,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 研究院承担了该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院成立了项目组,在綦江区水务局有关同志的陪同下踏勘了现场, 查阅了有关资料,并与参加该工程施工的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在了解了 xx 水库的 4 相关信息资料后,现场对枢纽各建筑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检查。随后对大坝、溢洪道 及放水设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广泛深入地讨论。并按照水利部颁发水 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于 2012 年 02 月完成了重庆市綦 江区 xx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 1.5 枢纽工程特性表 5 枢纽工程特性表 表 1-1 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备 注 一河流特征 1枢纽控制集雨面积km21.88 2集雨区干流全长km1.68 3河道比降150 二特征水位及库容 1设计洪水位(p=5%)m1119.639水文计算后 2校核洪水位(p=0.5%)m1120.316水文计算后 3现状允许设计洪水位(p=5%)m1119.639水文计算后 4现状允许校核洪水位(p=1.0%)m1120.137水文计算后 5正常蓄水位m1118.00 6死水位m1101.60 7总库容万 m333.00 8正常库容万 m327.10 9死库容万 m30.54 10设计灌面亩2500 11有效灌面亩1536 三大坝主坝 1坝型均质土坝 2坝顶宽m2.80 3最大坝高m19.60 4坝顶长度m62.50 5坝顶高程m1120.00 四溢洪道 1型式旁侧正堰式 2堰顶高程m1118.00 3堰口净宽m8.00 五放水设施 1放水型式闸阀取水 2型号 150 2 台 3最大放水流量m3/s0.40 六观测设备无 6 2 现场安全检查 2.1 现场检查内容 现场检查按照水库大坝鉴定办法和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 (sl258-2000) 的要求,结合水库大坝具体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从严从细的原则,对水库工 程各建筑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核。我院于 2011 年 11 月成立了项目组并开展工 作,项目组技术人员主要采取听(听取相关技术人员全面介绍) 、看(巡视枢纽工程各 部位运行情况) 、查(查看工程设计、施工、竣工资料和相关图纸、运行管理档案资料) 、测(对枢纽工程各部位体形尺寸进行实测) 、问(访问参与工程施工建设、运行管理 的有关同志)等方法,对枢纽各建筑物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 真分析和广泛深入地讨论。 2.2 现场检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大坝 大坝现场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坝顶路面质量差,泥泞不堪,防浪墙损毁严重; (2)上、下游坝坡未护坡,坝面杂草丛生; (3)大坝下游发现有局部散侵。 2.2.2 溢洪道 现场检查发现,溢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溢洪道底板为浆砌块石、侧墙为浆砌条石+砂浆勾缝处理,质量极差,边墙 垮塌,破坏严重,损毁严重。 (2)溢洪道下游无消力池及排洪渠。 (3)溢洪道堰顶人行桥桥面高程不足,无法满足两岸交通要求。 2.2.3 放水设施 经现场检查发现,闸阀锈损老化,启闭困难,止水不严,漏水严重,整个涵管渗 漏特别严重。 2.2.4 附属设施 本次现场检查,枢纽工程无任何观测设施,管理房及启闭房局部损毁,漏雨严重。 坝后输水渠道底板砂浆损毁严重,严重影响 xx 水库经济效益的发挥。 7 2.3 现场检查结论 从现场检查的情况来看,xx 水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坝顶路面质量差,泥泞不堪,防浪墙损毁严重; (2)上、下游坝坡未护坡,坝面杂草丛生; (3)大坝下游发现有局部散侵; (4)溢洪道底板为浆砌块石、侧墙为浆砌条石+砂浆勾缝处理,质量极差,边墙 垮塌,损毁严重; (5)溢洪道下游无消力池及排洪渠; (6)溢洪道堰顶人行桥桥面高程不足,无法满足两岸交通要求; (7)闸阀锈损老化,启闭困难,止水不严,漏水严重,整个涵管渗漏特别严重; (8)无任何观测设施,管理房及启闭房局部损毁,漏雨严重。 综上所述,xx 水库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及附属设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 病险,急 需治理。 8 坝顶现状 上游坝坡现状 9 下游坝坡现状 溢洪道进口现状 10 溢洪道下游段现状 管理房现状 11 放水设施现状 12 3 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3.1 工程地质概述 3.1.1 区域地质概述 工程区位于盆东平行岭谷区()及盆南山地与丘陵区()的东南接合部。区 域地貌类型属于中低山地貌,区内山脉大体呈南北向延伸,与地质构造线基本一致。 工程区内出露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s1l)地层。第四系地层除河流发育有少量冲 洪积(q4pal)堆积层外,两岸发育有少量崩坡积(q4col+dl) 、残坡积(q4edl)堆积层。 工程区位于金佛山穷褶束南端,主要发育南北向构造,岩层产状较陡。坝区构造 简单,为一单斜构造,岩层走向北 1820东,倾向西北,倾角 5456,坝轴 方向左岸至右岸 333,岩层倾向右岸偏下游。 工作区属相对稳定的弱震环境。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 ,工程区地震 基本烈度为 vi 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1:400 万) (gb18306-2001) ,场 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 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3.1.23.1.2 库区基本地质条件及评价库区基本地质条件及评价 库区处于构造剥蚀中深切割台状中低山区,出露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s1l)地层, 岩性为砖红色块砂质泥岩、粉砂岩,笔石页岩层;第四系覆盖层零星分布于河床及谷 坡两岸,分布范围小,厚度一般不超过 5m;库区为一单斜地层,地质构造简单,无断 层发育,仅见一组构造裂隙;库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主要有基岩裂隙水及第 四系堆积层孔隙潜水两类。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受岩性的控制,泥岩、粉砂岩为良好的隔水层、砂岩具有一定 的透水性。无邻谷渗漏和通向库外的承压含水层,地下分水岭较厚, 周围未见泉水点出 露。出露的泥岩层被浸蚀和剥蚀,加之表层为耕作土层,在坡面径流洪水冲淘下,水 土有流失现象,对水库将会产生一定的淤积。 库岸无大规模基岩滑坡与泥石流存在。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分布零散,范围小且厚 度薄,库区内主要物理地质现象是岩体风化及少量塌岸。岩土质岸坡蓄水后小范围岸 坡再造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不会危及水库的安全运行,库岸稳定性较好。 综上所述库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从水库建成运行至今未发现大的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为一良好的蓄水谷地。 13 3.1.33.1.3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3.1.3.1 地形地貌 坝址区沟谷呈对称“v”字型展布,附近山顶高程 1133m,坝顶高程 1120m,两岸 坡坡度 3545。 3.1.3.2 地层岩性 坝址区分布的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s1l)地层,第四系覆盖层主要由 人工堆积层、冲洪积层、残坡积层组成。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覆盖层 (1)人工堆积层(q4ml):由紫红色粘性土,砂、泥岩块、碎石,浆砌条石等混 杂组成。主要分布于坝体及坝外修筑坝的弃土部位,层厚 0.519.6m。 (2)残坡积层(q4el):主要为紫红色粉质粘土夹碎石、角砾。分布于两岸小山 包和斜坡地带。层厚小于 2.5m。 (3)冲洪积层(q4pl):主要为砂、砾石夹粘性土等。主要分布于沟谷河道中, 层厚 0.52m。 2、基岩 坝址区基岩出露主要为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 s1l:以粉砂岩为主夹杂红色砂质泥岩。层厚大于 100m; 3.1.3.3 地质构造 工程区位于金佛山穷褶束南端,坝址区岩层产状 2885456,区内为一单斜 构造,坝址区及其附近区域无断层发育。 3.1.3.4 水文地质条件 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坝址区主要有风化带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孔隙水。风化带 基岩裂隙水指赋存于岩层上部中的裂隙水及浅层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受地表水及履盖 层孔隙水渗入补给;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河床砂卵石层中,主要受河水渗入补给。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环境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3.1.3.5 物理地质作用 区内物理地质作用主要表现在岩体的风化、卸荷等。 1、岩石的风化作用 本区岩石以物理风化为主,其形式有表层风化、裂隙式风化。风化速度和深度与 14 岩性、地形、裂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2、岩体的卸荷作用 由于岩体的卸荷和重力作用,河岸卸荷裂隙发育,形成一定的卸荷带,宽度达数 米。卸荷裂隙张开宽度大者达数十厘米,裂隙中多充填泥、碎块石。测区内范围内崩 塌作用不发育,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与人工洞室。 3.2 大坝填筑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本次勘察,在大坝填筑土体取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共取原状土样六组, 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土样均为红褐色,无异味,不含有机质,湿度很湿,软硬程度中 等。 3.2.13.2.1 土的物理性质土的物理性质 3.2.1.1 土自然状态的物理性质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综合成果见表 3-1。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综合成果表 表 3-1 试验项目 含水率 % 湿密度 g/cm3 干密度 d g/cm3 饱和度 sr % 孔隙比 e 土粒比重 gs 数据范围28.533.31.851.931.391.5091.192.40.8641.0252.802.81 平均值30.91.891.4491.80.9432.81 3.2.1.2 土的可塑性 土的可塑性综合成果见表 3-2。根据土工试验,判断大坝填筑土为粉质粘土,土的 软硬状态为硬塑状。 土的可塑性综合成果表 表 3-2 试验项目 液 限 % 塑 限 p % 塑性指数 ip 液性指数 il 软硬 状态 数据范围51.856.226.328.025.528.20.090.22 平均值53.927.126.80.14 硬塑 3.2.23.2.2 土的力学性质土的力学性质 3.2.2.1 土的渗透性 土的渗透性详见表 3-3。根据土工试验,建议坝体填筑土渗透系数为室内试验平均 15 值(按重庆市小二型水库指导意见要求)乘以 8 等于 1.1610-5,小于 1.010-4,根据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判断:渗透性等级为弱透水,满足设计 防渗要求。 土的渗透性试验成果表 表 3-3 试验项目土的渗透性试样组数 数据范围6.710-73.510-6 平均值1.451010-6 6 3.2.2.2 土的剪切性 由于水库已蓄水运行多年,坝体已经固结。采用饱和快剪和直剪试验。土的剪切 性详见表 3-4。 土的抗剪强度试验成果表 表 3-4 抗剪强度 直剪饱和快剪 试验项目 凝聚力 c(kpa) 内摩擦角 (度) 凝聚力 c(kpa) 内摩擦角 (度) 试样组 数 数据范围42551215135027369321126 平均值 48.712.9731.310.43 6 3.2.2.3 土的压缩性 土的压缩性试验成果见表 3-5。根据土工试验,大坝填筑土属中压缩性土。 土的压缩性试验成果表 表 3-5 压 缩 性 试验项目压 缩 系 数 1-2mpa-1 压 缩 模 量 mpa 试样组数 数据范围 0.230.663.078.11 平均值 0.464.77 6 3.2.33.2.3 土的计算参数的建议值土的计算参数的建议值 大坝填筑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考虑坝体填筑料的不均匀性,综合类似工程经 验,提出大坝填筑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 3-6。 16 大坝填筑体计算参数的建议值 表 3-6 直剪饱和直接快剪 湿容重 (kn/m3) 饱和 容重 m (kn/m3) 渗透 系数 k cm/s c (kpa) (度) c (kpa) (度) 18.919.61.1610-534.111.721.9 9.4 3.2.43.2.4 岩石的计算参数的建议值岩石的计算参数的建议值 综合类似工程经验,提出大坝土、石料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 3-7。 大坝土、石料物理力学指标表 表 3-7 重度(kn/m3)天然固结快剪强度饱和固结快剪强度 土类 湿容重饱和容重c(kpa)(度)c(kpa)(度) 坝体土 18.919.634.111.721.99.4 浆砌挡墙 23.4245003145030 堆石排水棱体 1819040038 坝基岩体 24.825.2262539231637 3.3 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3.3.1 大坝填筑体质量评价 根据土工试验资料,坝体土为粉质粘土;软硬状态为硬塑状态,属中压缩性土, 渗透系数为 1.1610-5,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判断:渗 透性等级为弱透水,渗透系数小于 110-4cm/s,满足规范要求。 3.3.2 坝体及坝基渗漏稳定问题 大坝主体座落在 s1l 地层之上,坝基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夹杂红色砂质泥岩。岩体稳 定,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根据土工试验结果判断大坝坝体不存在渗漏,大坝排水棱体 完好。现场检查外坡坝脚散浸,坝基渗漏严重。大坝碾压质量较差,造成大坝变形严重。 坝基渗漏十分严重,对大坝的长期运行不利,建议对大坝、坝基进行处理,确保大坝安 全。 3.3.3 溢洪道及放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大坝溢洪道位于主坝左岸处,主体置于 s1l 地层之上,岩性以砂岩为主,但大坝溢 洪道两侧无衬砌,底板风化严重,严重威胁大坝安全。 放水设施布置于大坝右岸,处于基岩砂岩岩层中,岩体稳定,但存在渗漏。 17 3.4 天然建材 根据地质勘察,在水库库区周边田地大量分布残坡积粉质粘土层,厚 0.5m3.0m。坝体所需土料均可在此就近开采(开采时须剥离表层 0.5m 厚的耕植土层) ,运距小于 400m。根据地质经验类比,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储量均满足设计要求。 水泥可在打通镇购买,距离工程区约 36.0km;钢筋可在綦江区城购买,距离工程 区约 100.0km。 砂、条、块碎石料可到万隆采石场采购,距离工程区约 5.0 公里,石料均为粉砂质 泥岩和泥质或钙质粉砂岩互层,其中巨厚层状的钙质粉砂岩胶结良好,其工程力学性 质比较高,一般情况下可以满足工程需要,且该段砂岩经过綦江区几十年工程实践检 验,加之分布广泛,蓄量丰富,是理想的条石建筑材料,每日开采和运输量满足工程 用料的要求,该采石场有公路相通,运输方便,现正在开采,可采用购买商品石料形 式。 3.5 结论及建议 1、工程区位于金佛山穷褶束南端。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具有较好的区域构 造稳定性。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2、库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水库的河流两岸多为岩质边坡,库岸稳定 性较好;库底与库盆由砂岩、泥岩组成,坝基渗漏十分严重,对大坝的长期运行不利, 建议对坝基进行防渗处理。 3、大坝坝体变形严重,建议加厚下游坝坡并且对大坝护坡。 4、大坝溢洪道,防洪能力差,严重威胁大坝安全,建议对溢洪道进行处理。 5、放水设施渗漏严重,建议采取防渗措施。 18 4 工程质量评价 4.1 坝基工程质量评价 水库坝基基岩以粉砂岩为主夹杂红色砂质泥岩,局部发育裂隙,砂岩渗透性高, 根据三查三定资料,坝基开挖到基岩,清基基本彻底,坝基岩石未做防渗处理造成坝 基渗漏,对大坝的长期运行不利。 4.2 坝体工程质量评价 xx 水库修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国家基建程序尚不完善,国家对水利水电 基建工程的管理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国家采用“国家投资,受益社队投劳,民办公 助”的形式兴建,以当地民工队伍群众性施工为主。当时为设计力量缺乏,施工水平 有限,工程建设只注重了“大干快上”而忽略了科学性、可靠性,加之工程投资紧缺, 给工程建设带来了许多后遗症。 据“三查三定”资料记载,大坝筑坝材料为粘土,材料不均匀,施工采用人力夯 压、石滚碾压,由于无正规施工队伍施工,缺乏施工管理人员,施工质量难以保障, 坝体碾压质量一般,导致坝体下游局部变形,大坝基础清基不彻底。 xx 水库于 1973 年 01 月动工修建至 1978 年 08 月全部竣工投入运行。在建设施工 中,未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测,大坝填筑及碾压质量一般。大坝下游坝坡局部变形,坝 体渗漏、坝基渗漏十分严重,现场检查外坡坝脚散浸。根据土工试验资料,坝体土为 粉质粘土;软硬状态为硬塑状态,属中压缩性土,渗透系数为 1.1610-5,根据水利 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判断:渗透性等级为弱透水,渗透系数小于 1.010-4cm/s,满足规范要求。 4.3 溢洪道工程质量评价 xx 水库溢洪道位于大坝左侧,堰型为旁侧正堰式,堰顶高程为 1118.00m,堰顶 净宽为 8.00m。溢洪道底板为浆砌块石、侧墙为浆砌条石加砂浆勾缝,勾缝砂浆脱落, 边墙及底板损毁严重,无消力池,溢洪道下游无排洪渠,泄水冲刷坝脚、和农田,影 响大坝安全。故溢洪道工程质量不合格。 4.4 放水设施工程质量评价 xx 水库放水设施型式为浆砌条石涵管,位于大坝右侧,进口底板高程 1101.60m,装有 150mm 闸阀 2 个,最大放水流量 0.40 m3/s。 19 放水涵管采用浆砌条石砌成,施工质量较差,条石与条石之间灰浆脱落,涵管首 段渗漏特别严重。闸阀锈损老化,启闭困难,止水不严,漏水严重,水库无法正常蓄 水,严重影响效益发挥。 4.5 工程质量综合评价 大坝筑坝材料为粉质粘土,材料不均匀,施工采用人力夯压、石滚碾压,由于无 正规施工队伍施工,缺乏施工管理人员,施工质量难以保障,坝体碾压质量一般;溢 洪道底板为浆砌块石、侧墙为浆砌块石,砂浆勾缝脱落,无消力池,溢洪道下游无排 洪渠;放水竖井采用浆砌条石砌成,施工质量较差,条石与条石之间灰浆脱落,涵管 渗漏特别严重。闸阀锈损老化,启闭困难,止水不严,漏水严重。 综上分析认为,xx 水库施工质量大部分能够达到规定要求,运行中存在质量缺陷, 故本次评价认为工程质量基本合格,但溢洪道及防水设施需要马上治理。 20 5 大坝运行管理评价 5.1 大坝运行管理情况概述 xx 水库自建成投入运行以来,水库一直属镇级管理,现为綦江区石壕镇小(2)型 水库管理所管理,有专管机构和专管人员负责对水库大坝的运行管理工作。xx 水库各 项管理制度基本齐全,并基本落实,每年均编制年度管理计划和度汛方案,在綦江区 水务局和镇政府的指导下实施。 5.2 大坝运行维护情况 (1)大坝运行 xx 水库无完整的水库运行大事记,没有开展降雨、库水位等观测。水库企业管理 已建立计划、财务、工资、物资、生产劳动岗位责任制。水库调度已建立洪水预报, 防汛值班等制度,但不够完善。 (2)大坝维护 由于缺乏资金,石壕镇小(2)水库管理所只能对大坝进行简单的养护维修,如在 管理区内,为保证建筑物的绝对安全,严禁采石、采矿、取土等危及工程安全的活动, 而对于大坝出现的种种病害,至今未对其整治,致使大坝常年带病运行。亦未按通则 slj702-81制订大坝、放水设施的维护规程,仅有简单的巡查、维护办法。没有专 人负责维护大坝,也未作维护记录。大坝及附属建筑物未做到经常维修,使其处于安 全和完整的可运行状态。未对大坝渗漏等病害问题采取处理措施。 5.3 大坝安全监测 大坝未设安全监测设施,无渗漏观测设施(量水三角堰) ,无任何观测资料,且未 设置沉陷、位移观测桩等,无法对大坝进行全面安全监测。 由于缺乏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未开展大坝变形观测和水文测报工作。有巡查无 观测,巡查检查未明确巡查的频次、项目、方法及要求,巡查结果无记录。无应急 准备计划和通信报警设备。对恶劣环境下的抢险工作缺乏思想准备和物资准备。管 理制度和工作结合水库具体情况不够,停留于形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5.4 大坝运行情况综合评价 从运行情况分析,水库大坝目前存在许多问题:坝顶路面质量差,泥泞不堪,防 21 浪墙损毁严重,上、下游坝坡未护坡,坝面杂草丛生;溢洪道损毁严重,溢洪道下游 无消力池及排洪渠;放水闸阀锈损老化,放水涵管漏水;无防汛交通工具,水库管理 房及启闭房漏雨等。这些问题都未能得到行之有效的整治,水库枢纽工程常年带病运 行。 大坝的运行,维护和监测未完全按照相关规范的规定执行,相应的管理、运行规 章、制度、计划基本健全。 从大坝的监测角度上看,无观测设施,维护和监测未按规定项目,内容和要求及 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执行。 综上所述,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的有关规定,xx 水库大坝运行情况综 合评价为“较好” 。 22 6 防洪标准复核 6.1 概述 6.1.1 流域概况 xx 水库属长江水系綦江河支流,枢纽工程位于綦江区石壕镇响水村境内,是一座 以灌溉为主,兼有养殖、防洪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小(2)型水利工程。坝址以上集雨面 积 1.88km,库区内主河槽长 1.68km,河槽平均坡降为 150。区内高程分布在 1100m1250m 之间,该区域属盆缘地形,水库上游地势较陡,植被良好。 根据本流域邻近的綦江区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 13-19,年内以 1 月气温最低,平均为 4-8,7 月气温最高,平均为 43.0,极端最高气温 44.5, 极端最低气温为-1.7。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 1030mm(19702007 年) ,降水时空分 布不均匀,最多年降水量为 1339mm(1982 年) ,最少年降水量为 748.8mm(2006 年) , 相差 1.8 倍,最多月降水量 398.8 mm(1964 年 6 月) ,59 月降水量平均占全年总量 的 70%,11 月次年 3 月降水量平均仅占全年总量的 14%。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7%, 最小相对湿度为 10%。平均无霜期 325 天,平均日照时数 1094.7h,平均太阳总幅射量 82.5kcal/cm2。多年平均风速 1.5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14.8m/s。 xx 水库地理位置及流域水系图见附图 6-1。 6.1.2 水库洪水计算概况 xx 水库于 1973 年 01 月动工修建,1978 年 08 月竣工蓄水,最大坝高 19.60m,总 库容 33.00 万 m3。在 1984 年“三查三定”中,利用水文手册 (1979 年版)有关资 料进行了 20 年一遇设计洪水和 200 年一遇校核洪水的计算工作。本次洪水复核是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2000) 、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 范 (sl44-2006)和防洪标准 (gb50201-94)等规程规范要求进行的,水库的防洪 标准采用 20 年一遇洪水设计,200 年一遇洪水校核。 6.1.3 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复核 流域洪水复核资料 本次洪水计算所用暴雨资料,采用流域邻近的綦江气象站 1/6h、1h、6h、24h 实 23 测暴雨资料,经审查无误。 本次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肺健康康复课件
- 心理家长课堂课件
- 端午节班会课件教学
- 宠物助养协议书范本
- 企业合并协议书范本
- 美缝剂采购协议书范本
- 设备修理维护协议书范本
- 死亡事故协议书范本
- 货物欠款还款协议书范本
- 立定跳远说课课件初中
- 会议展览活动承办服务合同
- 蜜桃香型金牡丹红茶香气品质及关键呈香物质形成机理研究
- 南方全站仪NTS342R操作流程
- 2024年景区委托运营管理服务合同3篇
- 产品标签管理制度内容
- 儿童孤独症的健康宣教
- 2024年度外籍员工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合同3篇
- 2024-2030年中国氢气传感器行业销售动态与竞争前景预测报告
- 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考试试题
- 浅部真菌病的局部治疗策略
- 2024年知识竞赛-大疆无人机飞行知识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