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释名》声训性质新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释名是东汉刘熙所作,全书按照事物类别分为2 7 篇。我们把其中的被释 词提取出来,按照原书顺序排列并分类,这些分类都是各种意义的聚合,相当于 现代语义学中的语义场。全书2 7 篇实为2 7 个大语义场。每篇中又分了许多小类, 即母场中包含了许多子场。 我们采用义素分析法,分析释名中的具体训释。其训释和一般字书不同, 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把被释词放在最小的聚合中,联系对比其它词语,从各个 词的区别特点入手的。声训字和被释字有共同义素,这个共同义素正是被释字和 它所在场中其它词的区别义素,后面的训释短语补充说明声训字。许多语义场都 是在同一篇章中出现,属于同个类属范畴。按照现代语义学观点,可把其分为 分类义场、顺序义场、等级义场。释名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语义场,由于全书 体例的限制,其中的义位散布于各个篇章,我们以书中的同训、互训、递训等训 释现象为线索把它们系联起来,并且从形、音、义三方面加以控制,即字形上有 相同的谐声偏旁,音韵上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共同义素,这样一组字初步判定 其为同族词。 释名的这种分类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思维特征和古人对事物及词汇的理解。 有些训释从今天科学角度来看似乎不太合理,但把它放在古代文化大背景中,从 华夏民族具象性和“我向性”思维特征、古代风俗习惯及古代词义、古代宗法伦 理思想、古代经济形态和汉代物品形态以及汉代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古代社会科技 条件这几个方面去考虑,还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关键词:释名声训聚合语义场义素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b o o ks h i m i n gw a sw r i t c e nb yl i ux i ,t h ee a s t - h a nd y n a s t ys c h o l a r t h eb o o k w a sa r r a n g e da s2 7 p a r t s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c a t e g o r i e so f t h i n g s w ea b s t r a c ta l lt h ew o r d s d e s c r i b e di nt h eb o o k 佃e is h ic ) ,a n dr a n kt h e mi nt h eo r d e r si nt h eo r i g j i h a lb o o k r h e s ec a t e g o r i e sa r ea l ls e t so fa l lk i n d so fm e a n i n g s ,w h i c ha r eh o m o g e n o u st ot h e s e m a n t i cf i e l d si nt h em o d e ms e m a n t i c s t h e2 7p a r t so ft h eb o o ka r ei nf a c t2 7b i g s e m a n t i cf i e l d s ,a n de v e r yp a r ti s s e p a r a t e dt om a n ys m a l lc a t e g o r i e s ,t h a ti s ,t h e m o t h e r - f i e l dc o m p r i s e sm a n ys o n - f i e l d s w ew i l lm a k eu s eo ft h em e t h o do fc o m p o n e n t i a la n a l y s i st oa n a l y z et h es o u n d g l o s s e si nt h eb o o k ,t h eg l o s s e sa r ed i f f e r e n tf r o mg e n e r a ld i c t i o n a r y ,t h a ti s ,i ti s n t d o n ei s o l a t e d ,h o w e v e r ,i nt h es m a l l e s ts e tw h i c he v e r yw o r di si na n da r ec o m p a r e d w i mo t h e rw o r d s e m p h a s i z e do nt h ed i f f e r e n tp o i n t s t h es o u n dg l o s sw o r dh a st h e s a m es e m e m et ot h ew o r di l l u s t r a t e da n dt h es a m es e m e m ei sj u s tt h ed i f f e r e n ts e m e m e o ft h ew o r di l l u s t r a t e da n do t h e rw o r d si nt h es e m a n t i cf i e l d w h a t sm o r e ,t h ep h r a s e f o l l o w i n g t h es o u n dg l o s sw o r di l l u s t r a t et h es o u n dg l o s sw o r df u r t h e r t h e s es e m a n t i c f i e l d sc a nb ec l a s s i f i e da ss o r t sf i e l d s ,o r d e r sf i e l d sa n dg r a d ef i e l d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m o d e ms e m a n t i c s m a n ys e m a n t i cf i e l d sa r ea r r a n g e di nt h es a r f l ep a r ta n de v e r yf i e l di s t h es a m ec a t e g o r y w h i l et h e r ei sa n o t h e rp a r t i c u l a rs e m a n t i cf i e l di nw h i c ht h el e x e m e s a r ed i s t r i b u t e di nd i f f e r e n tp a r t si nt h eb o o ko w n i n gt ot h el i m i to f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t h e b o o k w ea s s o c i a t et h e s el e x e m e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m e t h o dt h a tl i ux im a k eu s e o f ,t o n g x u n h u x u n d i x u n ”i , e ,a n dc o n t r o lt h e ma c c o r d i n gt o w o r df o r m w o r d s o u n d ”a n d w o r dm e a n i n g ”,t h a ti s ,t h e ym u s th a v et h es a l t l ex i e s h e n g p a r t s ,t h es a m e o rl i k ew o r ds o u n d ,as a m es e m e m e ,t h e nw ed e c i d et h ew o r d sl i k et h e s ea r e “h o m o g e n o u sw o r d s ”t e m p o r a r i l y t h e c a t e g o r ym e t h o do f s h i m i n gs h o w u st h et h o u g h tf e a t u r eo f h u a x i a p e o p l e a n d h o wt h ea n c i e n tp e o p l eu n d e r s t a n dt h et h i n g sa n dt h el e x e m e s m a y b e ,p e o p l ei nt o d a y c o n s i d e rs o m eg l o s s e si ns h i m i n ga r eu n r e a s o n a b l e ,h o w e v e r , w h e nw e p u t t h e s eg l o s s e s i nt h ea n c i e n tc u l t u r e s i t u a t i o n ,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s e g l o s s e s f r o mt h ec o n c r e t ea n d i i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o w a r d - m y s e l f t f i o u g h t so f h u a x i a p e o p l e ,a n c i e n tc u s t o ma n dw o r d sm e a n i n g s ,a n c i e n t e t h i c a l t h o u g h t s ,a n c i e n t e c o n o m i c a l p a a e ma n d t h e f i g u r e o f t h i n g s i nh a n d y n a s t y ,t h ee s p e c i a lt h i n k i n gm o d e lo fh a nd y n a s t y , a n c i e n t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a n ds o c i a l s i t u a t i o n ,w em a y f i n dt h ea n s w e r st ot h e m k e yw o r d s :s h i m i n g s o u n d g l o s s e s s e t ss e m a n t i cf i e l d ss e m e m e i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4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苏御胭 日期:脚户月卜日 将狮签名触兑尹 日卿9 汨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1 1释名和释名疏证补 1 1 1释名概述 释名东汉刘熙著,全书共2 7 篇,分8 卷。主要解释日常用语、事物的 命名之由。释名疏证补释名序中说:“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 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 之释名。” 关于释名的作者,宋代范晔后汉书文苑传认为是汉代刘珍所作, 清代毕沅释名疏证序认为始于刘珍,成子刘熙。现在普遍认为今本释名 为刘熙所作。刘熙,字成国,青州北海人,曾避地交州,刘熙撰释名就在交 州完成。由于资料缺乏,刘熙的生卒无法确考,但大都认定其生当汉世,殁在汉 末。 1 】 1 1 2释名内容和体例 释名把主要日常用语、事物现象分为2 7 类:天、地、山、水、丘、道、 州国、形体、姿容、长幼、亲属、言语、饮食、采帛、首饰、衣服、宫室、床帐、 典艺、用器、乐器、兵器、车、船、疾病、丧制。并且作者认为没有把所有事类 包括进去,“凡二十七篇,至于事类未能究备,凡所不载:亦欲智者以类求之【2 】。” 释名中除了少部分训释没有用声训字和训释短语,直接运用义训外,大 多都是被释字+ 声训字+ 训释短语,或者前面还有义训,后面又有声训字和训释短 语。训释短语往往包含声训字,对声训字补充说明,共同解释被释字。常曰,格寇 有以下几种: 1 ) a ,b 也。a 是被释字,b 是对它的意义说解,即义训。这种格式是直接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释义,也叫义训。 释饮食第十三:“寒粥,末稻米投寒水中育育然也:干饭,饭而暴干之也。” 义训i 中包含着被释字。 2 ) a 日b ,c 也。b 是被释字,a 是义训,c 是对义训的补充说明。 释地第二:“土青日黎,似黎草色也;土赤日鼠肝,似鼠肝色也;土白日 漂,漂轻飞散也。” 3 ) a 日b ,b ,c 也,言d 也( 或d 之言也) 。a 是义训,b 是被释字,c 是 声训字,d 是训释短语。 释山第三:“山顶日冢。冢,肿也,言肿起也:山脊日冈,冈,亢也,在 上之言也”。释书契第十九:“奏,邹也,邹,狭小之言也。” 这种格式在释名中较常见。 4 ) a ,b 也,c 也( 或c 之也、c 之言也) 。a 是被释字,b 是声训字,c 是 训释短语。这种格式没有义训。 释形体第八:“目,默也,默而内识也:眼,限也,童予限限而出也。” 释姿容第九:“拍,搏也,以手搏其上也;操,钞也,手出其下之言也。” 释言语第十二:“勒,刻也,刻识之也:纪,记也,记识之也。” 这种格式释名中较多。 5 ) a 犹b 也,c 也( 或c 之言也) 。a 是被释字,b 是声训字,c 是训释短 语。这和上面一种很相似。 释形体第八:“臆,犹抑也,抑气所塞也。”释姿容第九:“摩挲,犹末 杀也,手上下之言也。” 6 ) a 或日( 又日) b ( a 又谓之b ) 。b 是a 的另外一种说 法。 释形体第八:“颐,养也或日辅车,言其骨强,所以辅持口也。或日 牙车,牙所载也。或日颔车,颔,含也,口含物之车也。或日颊车,亦所以载物 也。或日赚车,赚鼠之食积于颊,人食似之,故取名也。凡系于车,皆取在下载 上物也。” 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释书契第十九:“下言于上日表,r e 1 上,示之于上也。”“上”是“表” 的另外一种称呼。 释兵第二十三:“弓,穹也,张之穹隆然也。其末日箫,言箫梢也。又谓 之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箭,进也,作前进也。木以下为本,以根为足也。 又谓之镝,镝,敌也,言可以御敌也。” 7 ) a 亦言b 也b 是a 的另外一种说法,也往往是a 的另一个声训 字或另外一种释义方法。释天第一:“枉矢,齐鲁谓光景为枉矢,言其光行若射 矢之所至也,亦言其气枉暴有所灾害也。亦言”后面内容是“枉矢”另外一种 理解法。释丧制第二十七:“父死日考。考,成也。亦言槁也,槁于义为成,凡 五材,胶漆陶冶皮革,千槁乃成也。”“成”和“槁”都是“考”的声训字。 1 1 3 版本和校本 释名由于在清代以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旧本鲜传。宋代虽有刻 本,已亡佚无存u l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古本是明代嘉靖三年( 公元1 5 2 4 年) 吕楠 翻刻的南宋临安府陈道人书补本,后来明万历年间吴瑁刻古今逸史,明天启年 间郎奎金刻五雅全书。,所刻释名都从吕本出,郎奎金书更名逸雅【3 】 但是“自明刻以下,阙伪特甚” 。清乾隆年间,毕沅根据前代群书所引校订明本 之误,其代表性成果是释名疏证。从释名疏证序中可知,此次校理实出 毕沅、江声二人之手。后来吴志忠又根据顾千里提示的释名略例从事校正。 在清代的重要校本除了以上所提外,还有叫成容镜的释名补证,吴翊寅的 释名校议,孙诒让的札移,最重要最完整的是光绪二十一年王先谦所撰的 释名疏证补,它是释名研究整理的集大成。后人研究释名也多据释 名疏证补。 。其它四雅为尔雅、小尔雅、广雅、埠雅,郎奎金改释名为逸雅,合起来为“五雅n 。 。见( 清) 王先谦释名疏证补- 出版说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4 年影印本。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目= = = = = = = = = = = = = = = = = # 1 1 4释名疏证补 释名疏证补释名疏证补序中王先谦说道:“端居多暇,与湘潭王启原、 叶德炯、孙楷、善化皮锡瑞、平江苏兴、从弟先慎,附加诠释,决疑通滞,岁月 既积,简帙遂充。因合毕氏元本,参酌吴校及蛮应成蓉镜补证,阳湖吴翊寅校 议,瑞安孙诒让札造,甄录尤雅萃,为斯编剞,厥甫成元和祝,秉纲垂示胡 许二君所校。为芟去重复,别卷埘末期,以补灵严之漏义,阐北海之精心大雅、 宏达,庶匡益之。”可见,释名疏证补据毕沅释名疏证原本,包含了释 名疏证补、续释名、释名补遗及疏证补附四部分,它对释名校勘 文字、考证名物、阐明体例、辨明音读,并且补充了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义训i 丰富,说解全面。 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自序中【4 】认为释名“睢一的缺点是取材未宏而 不足以资后人之探讨者也。”如此,则释名疏证补恰在材料上弥补了释名 的不足。林尹训诂学概要【5 】:“书既晚出,转为精审,殆亦集其大成,允为通 行疏解本中最善者,远较毕书为胜。其书所引诸家训释,又多已知援声韵反切之 说为证,王氏深明韵理而证补是书,可谓得其门径。”即是对释名疏证补 的充分肯定。 迄今没有看到很多对释名疏证补的专门研究,大多是根据释名疏证补 研究释名。李传书清人对( 释名) 的整理与研究【6 】在阐述“清人对释名 做的整理工作时”提到了释名疏证补对释名所做的一些工作。 1 2 释名的研究现状 1 2 1 文献学研究 1 2 1 1 整理校勘 由于汉代尚以形为主的说文,以声训为主的释名在清代以前都没有受 到应有重视,以致旧本鲜传,明代以后的刻本,讹错很多。清代以前,主要是三 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 = = = 自= ;= = e = i d 自自自= = = 月= = = = = ;= = = = # e 。一 国吴韦曜( 昭) 做官职训和辨释名补苴释名之阙失。清代乾嘉时代 小学大兴,很多学者从事古代语言学著作的整理与训释,释名也成为他们整理 研究的对象。其具体校勘整理在本文i 1 3 中已说明。 1 2 1 2 作者及成书年代的考证 宋代范晔后汉书文苑传有“刘珍撰释名三十篇以辨万物之称号” 的记载。三国志吴志韦曜传称曜:“因狱吏上书,言见支0 熙所作释名, 信多佳者。”毕沅在他的释名疏证序里说:“疑此书兆于刘珍,踵成于熙, 至韦曜又补官职之阙也。”但是在释名补遗释爵位【2 1 星他又说:“范蔚宗后 汉书文苑传称刘珍撰释名三十篇,窃意,蔚宗误尔,当是刘熙”,认 为是范晔的谬误。清代学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二十七跋释名中【7 1 也认为 “承祚去成国未远,较之蔚宗自然可信”,确信释名为刘熙所作。 周祖谟的问学集( 下) 书刘熙释名后【8 】和周祖谟语言文史论集释名校 笺序口 针对范晔后汉书文苑传有刘珍“撰释名三十篇以辨万物之称号” 和三国志吴志韦曜传称曜:“因狱吏上书,言见刘熙所作释名”两种 意见,他同意钱大昕所说,认为韦曜生当汉末三国时代,韦说释名为刘熙所 作自然比范蔚宗的话可信。 一 宦荣卿的( 释名) 作者及其成书年代考 1 l 根据史书的记载及其释名本 身所反映的一些信息,推断出释名为刘熙所作,成书年代是在雍州建立的兴 平元年之后到交州建立的建安八年之前的九年之中。 1 2 1 3 体例的阐发 最早的关于体例的阐发创自清代顾千里。其释名略例”3 把释名分为 两大类“日本字”和“日易字”,根据这两大类又细分为十小类。后张金吾广释 名。1 又引申其说,增加一例“借字”。胡朴安“3 也增加八例。杨树达释名新略 例“”认为张、胡虽使顾氏十例更加完善,但都局限于字形,释名是主音训之 书,应从语音上来分类。因此,作“新略例”,分为同音、双声、迭韵三大类,又 细分为“以本字为训”、“以同音字为训”等九类。齐佩珞“”认为应从音形两方面 考虑,音形各作说明,分为四类。但都仍未能摆脱字形束缚。现代学者孙德宣”3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i _ 自 = = _ 目= = = ;= = 目= = = = = = = ;= = = j = ;一 张永言“”、崔棠华“”等把释名体例分为“音同”和“音近”两大类,代表了 近年来的新观点。“音同”和“音近”对语源学上的同族词研究有很大帮助。 1 2 2 语言学研究 1 2 2 1 对声训性质和体例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是现代对释名所作的主要研究工作。声训并非刘熙所创, 汉代盛行声训,春秋繁露、白虎通、风俗通等都己开始运用声训,但刘熙 的释名则是声训的专著。与之不同的是,前者大多只解释有关名号、典章制 度的词语,目的是为宣传君权政治服务,而释名则是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 声训,解释的大多是百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声训与形训、义训都是古代重要 的训诂方法,作为一种训诂方法,它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王力先生认为声训是 唯心的,他曾说“声训作为一个学术体系是必须批判的”【l “。后来学者认识到音 和义之间在词汇发展过程中的联系,给声训以恰当评价。陆宗达、王宁训诂方 法论【1 6 i ,奠定了声训总的地位。崔棠华( 释名) 的声训及其训诂价值 14 】讨论 释名声训条例、释名的角度及其意义。刘兴均( 释名) 声训的诠释方法与诠 释条例【1 7 】主要从训词和被训词意义的功能和特征的联系上归纳声训方法。李茂 康的试论( 释名) 中可取的声训 1 8 】、试论( 释名) 中不合理的声训【1 9 1 、( 释 名) 声? l l _ - 词间的意义联系【2 0 l 都讨论了释名中具体运用的声口f i 。前两文对 刘熙的声训提出了一些判别标准,这些标准或者单纯是字形上的或者是具体意义 说解上的;后面文则从词义的范围、词义发展的线索方面来分析声训。陈焕良、 王君霞论( 释名) 含声训字复音词】于旨出了释名训释短语大多是含有声 训字的复音词并且分析了这些复音词的构成形式及其作用。以上所述研究取得了 很大成绩,但大都是举例性质的,缺乏系统陆和完整性。 1 2 2 2 利用释名声训对古代音系的研究 释名一书利用声训训释,所以被释字和声训字之间的音韵关系对今人研究 古音,尤其是东汉时音韵状况作用极大。黄侃( 释名) 声类表。”是较早研究释 名声母现象的文章。n c b o d m a n ( 包拟古) 的博士论文“al i n g u i s t i cs t u d yo f 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h i - m i n g ,i n i t i a l sa n dc o n s o n a n tc l u s t e r s ”( 释名单声母与复声母之语言 学研究) 。“,对释名训释字与被释字的声母进行对比,并且参照高本汉的古 音构拟体系,讨论了释名中所反映的单声母、复声母现象,尤其是其中的复 声母讨论是全书的精华。祝敏彻( 释名) 声训与汉代音系。”利用声训“音同音 近”的特点还研究了韵母,列出了“声l 归声母表”和“声训归韵母表”,即列出 了释名中所有双声和迭韵现象,以此来窥见东汉时语音概况。张清常( 释名) 声训所反映的古声母现象嘶1 运用个别声训所反映的现象总结古音特点。 1 2 2 3 对义训和词汇的研究 李开( 释名) 论。1 归纳出释名义训的三条条例,指出专有名词的义训 形势及其义训和声训之间的关系。刘言周( 刘兴均) 试论( 释名) 中的流俗词源 “”侧重从声训依据和训释内容方面阐明探源方法;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声 训系联中看( 释名) 在名物探源上的创见【2 8 】对释名探源术语进行总结,并 系联了几组词族。李茂康( 释名) 词语探源口9 1 挑选了几对词语从音意上探其命 名来源。陈建初( 释名) 互训例辨”、( 释名) 直陈例。”举例分析释名 中的互训和直陈两种训释方式。 1 2 2 4 方言、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李恕豪刘熙( 释名) 中的东汉方言。”举例分析了书中记录的方言词语和 方音描写。刘兴均从( 释名) 声训看汉代人的思维特征及其文化背景。”分析 指出释名“为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的研究提供珍贵文献资料,并深刻揭示 汉代人的思维特征及其文化背景”。还有对释名编纂特色的研究,代表作品有: 邹酆( 释名) 的编纂特色。”、李茂康( 释名) 的说解与辞书编纂。,后者 从释义和训诘材料两方面论述了释名对辞书编纂的作用。 1 2 2 5 从义素角度研究释名 目前这方面文章较少。郝士宏( 释名) 的声训与推源【3 6 】主要讲“声训与推 源的关系”、“判定标准”,在具体分析一些材料时,作者指出刘熙在释义时从义素 入手,其中对释名的评价非常中肯,是一篇相当有见解的文章。但文章只是 举例性质的,没有把义索分析深入下去。孟广道对声训的义素分析 3 7 】运用义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一= = = ;= = = g = = = 目= = = = = = ;= i = = = = = = = = = = = = = 素分析释名中的声训,把释名中的声训分为:“主训词可以其义位义、共 性义素、区别义素分别对被释词的义位义、共性义素、区别义素作训,据此错综 相训计有九种释义的取向。”角度非常新颖,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很有意义, 但是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综上所述,释名以声训贯穿全书,自然对古音研究有重大作用,包拟古和 祝敏彻先生在这方面做的较系统和深入。而对其中的训释,几乎多是以批判为主, 仅认为有合理的因素。“唯心”、“穿凿附会”长期以来是释名的代名词。王力 先生叩曾说:“刘熙的声训,跟前人一样,是唯心主义的”。何九盈先生【3 8 1 曾说: “打个比方,刘熙的错误好比:2 x 2 = 9 ,纬书的错误则是2 x 2 = 狗这是一个总 体比较,并不等于说释名中就完全没有2 x 2 = 狗之类的声训。”可见批判十分严 厉。后来人慢慢抬高了它的价值,但也多是作一些体例上的阐发、释义形式上的 归纳,或是利用传统语言学意义引申来解释释名中某些被释字和声训字之间 的意义关系,结果是普遍认为释名声训中不合理的多于合理的。周祖谟周 祖谟语言文史论集释名校笺序【3 1 中曾说:“其中所说固然多属于主观臆测,不 免为人所诟病,甚至有人认为毫无足取,可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释名在中国 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今日对我们的用处。”问学集下书刘熙释名后 8 】中又 说到:“释名之声训可取者诚不多至于书中所列出之音训,以及当时之方音俗 语,尤为后人考索汉代语音者所重视,理而董之,端在达者。” 前人对释名所做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价值,但由于大多是举例性质的, 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对释名的评价不甚准确,降低了对释名一书 的利用价值。 1 3 选题和意义 我们准备利用语义场的观点,从义素分析角度,对释名中的训释现象作 一个重新评价,以期提高释名一书的利用价值,更好服务于今天的语言研究。 8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4 材料和方法 材料: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4 年的影印本释名疏证补为底本,上海师范 大学吴锤的电子文本释名疏证补为基础,校对整理增补。利用的语料除了释 名疏证补外,还有释名疏证补涉及到的先秦两汉及其后来的古代典籍。 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研究,把电子文本转换成数据库,根据数据库和以上 语料,并结合自己对释名训释现象的观察,主要运用义素分析法分析释名 客观反映出的训释现象。 我们通过对释名训释现象的分析,发现释名被释词的排列客观上是 一些层层分类的聚合,训释是在聚合中通过词语之间的对比进行的。 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 _ = = = = = = = j = = = j = 目! = ! = = = = = = = = = = = 2 被释词的排列是有规律的聚合 根据现代语义学观点,词义的实际单位是义位,义位由最小的意义单位 义素组成。要弄清义位,就要分析义素。分析义素,首先要确定语义场,依靠语 义场中相关意义之间的比较来确定义素。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语义场指的是“义 位形成的系统,说的确切些,如果若干个义位含有相同的表共性的义紊和相应的 表差异的义素,那么这些义位就构成一个语义场,【3 9 l 。“一个义位( 相当于义项的 语义单位) 至少可以分解为两个义索,不管一个义位包含多少义素,这些义 素总是分成两个方面,即与概念里的种概念相应表示共性的方面和与属差相应表 示个性的方面。”口9 1 这两方面义素是与其最小语义场内诸义位具有共性的共性义 素,和与场内诸义位具有区别性的区别义素。在义素分析中,种概念一般表现为 一个义素,至于属差,简单的表现为一个义素,复杂的则分析成若干个义素。义 素分析就是分析矛盾,就是通过对同一语义场内的词或邻近场内的词的意义进行 比较找出各义位的义素。 词义是语言对各种社会现象概括、抽象地反映,词义与抽象思维中的概念相 应,而义素与思维中构成概念的种概念和属差相应。词义可能以一种“可分可和、 应事而发”的自然理解形式存在于意识中,这样的结构状况,非常适合以某种受 到一定控制的意义要素序列来表达。义素是语义的基本要素,它只是一种分析性 ( 或者说是描述性) 单位,对于特定义位来说,义素的确定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4 0 1 。 一种语言的所有义位互相关联、互相制约,构成了一种语言的语义总场。语 义总场又可进一步分为若干较小的子场,语义场可以是多层次,多类的。 释名金书共2 7 篇,不同类事物归于不同的篇。每一篇中的被释字都是刘 熙要解释的具体对象,这些排列和分类都是各种相关意义上的聚合。 下面,我们把这些被释词按照它们在原书中出现的顺序全部提取出来,分别 加以讨论。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释天第一 ( 1 ) 天、苍天、曼天、上天、干 ( 2 ) 日、月、光、景、晷、曜、星、宿 ( 3 ) 气、风、阴、阳、寒、暑、热、雨 ( 4 ) 春、夏、秋、冬、四时 ( 5 ) 岁、年、祀 ( 6 ) 五行、金、木、水、火、土 ( 7 )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 8 )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9 ) 露、雪、霰、蘼霖、云、雷、电、震、雹、虹、霓、晕、阴、霾、珥 ( 1 0 ) 食、肚、霸、晦 ( 1 1 ) 朔、望 ( 1 2 ) 昏、晨 ( 1 3 ) :曼、氛、雾 ( 1 4 ) 彗星、孛星、笔星、流星 ( 1 5 ) 厉、疫、灾、害、异、眚、慝、妖、馘 这些都属于天空中的星球或自然现象之类,或是古代的天干地支、天文方面 的。其中又可以分为1 5 个小类。第( 1 ) 类是几个“天”的总的概念。第( 2 ) 类 是星球及星球的现象,也可以把“光、景”分出来但列为一类。第( 3 ) 类是自然 现象,其中“气、风”“阴、阳”“寒、暑”又可再分别组成小类。“热”、“雨”不 能归类,释名疏证补中“雨”一条下日:“案:当与霜、露、雪、霰、为类, 不应在此,上言热疑必有冷一条为之配,后人因文脱遂移此以补之而亦文不 能全。此痕迹之不能尽掩者也。”因此,这个例外很可能是由于版本在流传中文字 脱落遗损而致。第( 4 ) 类是四季,属于现代语义学上的循环性的顺序义场。第( 6 ) 类是分类义场,列举了古人所想象的组成物质的五种元素。第( 7 ) 类和第( 8 ) 类是天干地支,是循环性的、封闭性的顺序义场。第( 9 ) 类是天空中的自然现象。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0 ) 类是日月的一些现象。第( 1 1 ) 类月初月末组成了一个小场,也可以归 到第( 1 0 ) 类。第( 1 4 ) 类是一些特殊的星。第( 1 5 ) 类比较混杂,把“疫”和 “灾”、“害”、“妖”放在一起,并且都排在释天这个篇章中,反映了古代医 学不发达,古人对“疫”不能科学认识,把其归为天意。总体而言,排列比较整 齐有序。 2 2 释地第二 ( 1 ) 地、坤 ( 2 ) 土、i k t 、壤 ( 3 ) 原( 广平曰原) 、陆( 高平日陆) 、衍( 下平日衍) 、陧( 下湿日陧) 、 泽( 下而有水) 、卤( 地不生物) ( 4 ) 黎( 土青) 、埴( 土黄而细) 、鼠肝( 土赤) 、漂( 土白) 、庐( 土黑) 第( 1 ) 类是解释总称,天为干,地为坤。第( 2 ) 类是关于田地的几个名称。 第( 3 ) 类是几种地形的解释。第( 4 ) 类是因土的颜色和质地面分的类。可以看 出排列分类已十分有序。 2 3 释山第三 ( 1 ) 山、阜( 土山) 、陵( 大阜) ( 2 ) 冢( 山顶) 、陂( 山旁) 、冈( 山脊) 、涌( 山旁陇间) ( 3 ) 嵩( 山大而高) 、岑( t h + 而高) 、乔( 山锐而高) 、觑( 山上大下小) ( 4 ) 礅( 山多小石) 、凿( 山多大石) ;岵( 山有草木) 、屺( 山无草木) ;埒 ( 山上有水) :蛆( 石载土) 、崔嵬( 土载石) ( 5 ) 朝阳( 山东) 、夕阳( 山西) ( 6 ) 酬( 山下根之受溜处) 、林( 山中丛木) 、麓( 山足) 、石( 山体) 、砾( 小 。括号中的释义是从释名原书训释中提取出来的,为方便读者阅读,特列在词后。下同。 1 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 类是关于山的几个总称。第( 2 ) 类是山的部位。第( 3 ) 类是不同山 形的聚合。第( 4 ) 类是因山上质料不同而形成的聚合。其中,“礅、凿”、“岵、 屺”、“蛆、崔嵬”又分别可以形成一个小聚合。第( 5 ) 类是因方向形成的类。第 ( 6 ) 类是篇末解释的几个事物,都和山有关。其中的“麓( 山足) ”和“石( 山 体) ”似应放在第( 2 ) 类中解释。 厂天厂山的部位冢、陂、冈、涌、麓、石 ii l 地i 山形嵩、岑、赢 ll 山的质料礅、凿、蛆、崔嵬 li f 丘i 有无草木岵、屺 il 水l 山的方向山东、山西 2 4 释水第四 ( 1 ) 四渎、江、淮、河、济 ( 2 ) 川( 穿地而流) 、涧( 山夹水) ( 3 ) 滥泉( 水正出) 、沃泉( 水县出) 、沈泉、肥泉( 所出同,所归异) 、雍 沛( 水从河出) 、涌泉( 水上出) 、泽( 水浃出) 、汜( 水决复k ) ( 4 ) 澜( 风行水波成文) 、沦( 水小波) 、泾( 水直波) ( 5 ) 湄( 水草交) ( 6 ) 海、沟、浍( 注沟) 、洲、渚( 小洲) 、浊( 小渚) 、坻( 小址) 、濡( 人 所为之) 、岛 第( 1 ) 类先解释了水的总称,除了“四渎”外,其余四个义位形成分类义场。 第( 2 ) 类是水与山的关系。第( 3 ) 类是按水出的方向对泉水做的分类。第( 4 ) 类是因水波不同而形成的聚合。( 2 ) 、( 3 ) 、( 4 ) 类都是分类义场。第( 5 ) 类“湄” 没有同类聚合。第( 6 ) 类是不同的水的单位的聚合。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是顺序义场。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5释丘第五 ( 1 ) 顿丘( 一成) 、陶丘( 再成) 、昆仑丘( 三成) ( 2 ) 髦丘( 前高) 、宛丘( 中央下) 、阿丘( 偏高) 、亩丘( 丘体满一亩) 、圆 丘、方丘、融丘( 锐上) 、乘丘( 如乘) 、陪丘( 如陪) ( 3 ) 泥丘( 水潦所止) 、都丘( 泽中有丘) 、梧丘( 当途) ( 4 ) 画丘( 道出其右) 、载丘( 道出其前) 、昌丘( 道出其后) ( 5 ) 址丘( 水出其前) 、阻丘( 水出其后) 、浊丘( 水出其右) 、营丘( 水出 其左) ( 6 ) 阳丘( 丘高) 、宗丘( 邑中所宗) 第( 1 ) 类是因丘的层次而形成的聚合:刘熙释名释丘日:“一成曰顿 丘,一顿而成,- 无上下大小之杀也:再成日陶丘;三成日昆仑丘,如昆仑之 商而积重也”。第( 2 ) 类是因丘的形状而形成的聚合:圆丘、方丘是“就其方圆 名之也”:乘丘,“似驾马车之形”;陪丘,“形似水中之高地”。第( 3 ) 类是不同 地方的丘。第( 4 ) 类是因道路和丘的方位关系不同而得名的丘。第( 5 ) 类是因 水和丘的方位关系不同而得名的丘。第( 6 ) 类中两种丘都指“形高大”的丘。每 一类都形成分类义场。 2 6释道第六 ( 1 ) 道路( 一达) 、道、路;岐旁( 二达) 、剧旁( 三达) 、衢( 四达) 、康( 五 达) 、庄( 六达) 、剧骖( 七达) 、崇期( 八达) 、逵( 九达) ( 2 ) 陵( 城下道) 、蹊( 步所用道) 、径( 人所经由) 、亢( 鹿兔之道) 第( 1 ) 类是按照道路的分叉,即“达”形成的聚合。第( 2 ) 类除了“隙” 孤立外,其它三个是关于不同生物走的或不同用途的路的聚合。刘熙日:“蹊,懊 也,言射疾则用之,故还俱于正道也;径,经也,人所经由也;鹿兔之道日亢, 行不由正,亢陌山谷草野而过也。” 1 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ii - _ _ - - _ _ _ _ - _ _ - - _ - l _ l l _ - l _ _ _ _ _ _ l _ l _ - - i _ _ _ _ l i _ - - - _ 目j _ l l _ l _ _ _ ( 1 ) 青州、徐卅i 、扬州、荆州、预州、凉州、雍州、并州、幽州、冀州、兖 州、司州、益州、营州 ( 2 ) 燕、宋、郑、楚、周、秦、晋、赵、鲁、卫、齐、吴、越 ( 3 ) 河南、河内、河东、河西、上党、颖川、汝阴、东郡、南郡、北海、西 海、南海、东海、济南、济北、济阴、南阳 ( 4 ) 邦、都、井、邑、丘、甸、鄙、县、郡、伍、里、党、乡 第( 1 ) 类是州名的聚合。第( 2 ) 类是国名的聚合,刘熙曰:“此上十三国上 应列宿,各以其地及于事宜制此名也。至秦改诸疾置郡县,随其所在山川土形而 立其名,汉就而因之也。”第( 3 ) 类是秦以后的郡国之名。刘熙曰:“凡若此类郡 国之名取号于此,则其余可知也,县邑之名亦如之。”第( 4 ) 类是郡国以下不同 单位名称的聚合。其中前三类都是分类义场,第( 4 ) 类是顺序义场,有大小之别。 2 8释形体第八 ( 1 ) 人、体、躯、形、身 ( 2 ) 毛、皮、肤、肌、骨、肢、肉、筋、膜、血、脓、汁、滓、沟、髓 ( 3 ) 发、囱、髦、眉、头、面、额、角、安、目、限、睫、童子、鼻、口、 颊、舌、齿、牙、颐、耳、唇、吻、立人、髭、承、须、髯、鬓、距 ( 4 ) 项、颈、咽、胡 ( 5 ) 何、臆、膺、腹、心、肝、肺、脾、肾、胃、肠、脐、水腹( 脐以下) ; 脬、阴 ( 6 ) 胁、肋、膈、腋 ( 7 ) 肩、臂、肘、腕、手、节、爪 ( 8 ) 背、脊、尾、要 ( 9 ) 髋、臀、尻、枢、髀 ( 1 0 ) 股、膝、脚、胫、膊 ( 1 1 ) 足、趾、踬、踝、跟、踵 1 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l - m i l l _ _ l _ _ _ _ _ l _ - l _ 释形体又可以细分为1 1 类。第( 1 ) 类是人体总称。第( z ) 类是从外到内 对人体组织的排列,最外面是“毛”,最里面是“髓”。第( 3 ) 类到第( 1 1 ) 类按 照人体部位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第( 3 ) 类是头部所有器官和组织。第( 4 ) 类 是颈部器官。第( 5 ) 类是人体内脏器官,最后两个“脬”和“阴”属人体下身器 官。第( 6 ) 类是人体上身骨架名称。第( 7 ) 类是人体上肢。第( 8 ) 类是人体中 间几个主要部位。第( 9 ) 类是人体下部部位名称。第( 1 0 ) 类是腿部器官。第( 1 1 ) 类是脚部几个部位。 2 9 释姿容第九 ( 1 ) 姿、容;妍、蚩 ( 2 ) 行、步、趋、走、彝、仆;超、跳、立 ( 3 ) 骑、乘;载、儋:负、背:驻、坐;伏、偃、僵;侧、据:企、竦 ( 4 ) 听、观、望 ( 5 ) 跪、跽 ( 6 ) 攀、掣、牵、引 ( 7 ) 掬、撮:揸、捉;执、拈、扶;蹋;批、博;挟、捧;怀、戴:提、挈; 持、操;拥、抚;拍、摩挲、蹙 ( 8 ) 践、躇、履、蹈、龇、蹑 ( 9 ) 匍匐、偃蹇、望羊、沐秃、卦卖、倚蓰、窭数、啮掣、蹶摘、贷髌 ( 1 0 ) 卧、寐、寝、眠、觉、寤 ( 1 1 ) 欠、嚏、笑 第( 1 ) 类是关于姿容的几个总称,其中姿、容形成同义聚合:妍、蚩形成反 义聚合。第( 2 ) 类是关于脚运动的几个动作,其中前6 个词是关于走的快慢的词 的聚合,按速度渐增排列。第( 3 ) 类是关于人体整体姿势的词,其中每个分号内 都可以形成一个更小的聚合,有同义也有反义的。第( 4 ) 类是耳目的动作。第( 5 ) 类是关于“跪? 的同义词。第( 6 ) 类是人体一些动作。第( 7 ) 类是手部一些动 1 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类是关于“跪”的同义词。第( 8 ) 类是人体一些动作。第( 7 ) 类是手部一些动 作。每个分号内又可以组成一个小聚合,意思很相近,但动作微别。其中“蹋” 这个动作是脚部,排在此似有误。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舞台用品租借合同范本
- 制药工程化学题目及答案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在临床试验统计分析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迷你世界解说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施工员考试《管理实务》仿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运城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招聘面试真题及答案
- CN120305738A 一种农药生产用过滤装置 (沾化国昌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CN120197952A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工程质量验评档案管理方法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高压试验题库答案
- 大学团支书竞选
- (高清版)JTG 2120-2020 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 连翘仿野生种植技术规范
- 国际标准《风险管理指南》(ISO31000)的中文版
- GB/T 18910.41-2024液晶显示器件第4-1部分:彩色矩阵液晶显示模块基本额定值和特性
- 癌性疼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 88版干部履历表
- 房屋拆除工程投标书
- IT设备维修申请表
- GB/T 28714-2023取水计量技术导则
- 供应商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