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课程简介.doc_第1页
环境化学课程简介.doc_第2页
环境化学课程简介.doc_第3页
环境化学课程简介.doc_第4页
环境化学课程简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化学课程简介 环境化学是 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的。它主要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鉴定和测量化学污染物在大气圈、水圈、土壤 - 岩石圈和生物圈中的含量 , 研究它们在环境中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和归趋的规律。 环境化学是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课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利用化学的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个人简介杜广芬, 1979年3月生,200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 化工工艺专业,获工学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工科硕士学位。 2005年在临沂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参加工作,从事环境化学教学和样品成分结构分析测试工作。环境化学教学大纲学时数:32 面授学时:32 学分:2考核方式: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与作业相结合。适用专业:化学类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关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解决环境问题是化学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本课程与我院化学系各专业关系密切,是应化专业学生选课的必备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他们掌握环境知识,以便将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决策时能与环境保护统一协调,能正确分析处理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具备处理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从而制定正确措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环境化学是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专起本)等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为今后学生的从事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创造了条件,同时为学生在环境、分析测试等方面继续深造打下基础。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环境化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广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环境的化学演变及物质循环,各圈层的环境化学,典型污染物在各圈层的转归与效应;生物体内污染物的运动过程及毒性;有害废物及放射物的有关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如酸沉降、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臭氧层形成及耗损、水污染、赤潮、水体富营养化、土壤的重金属及农药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应用,为将来从事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 1 境化学概论:化学与环境,环境问题,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及特点。2 环境污染物,环境效应3 环境的化学演变及物质循环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1大气的组成、结构和性质2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及影响因素3大气污染物转化:大气光化学反应、自由基反应、NOx化物、HC化物转化4 光化学烟雾5 SO2转化及硫酸型烟雾6 酸雨7 地球热平衡及温室效应8 臭氧层形成与损耗。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1 天然水体的组成及性质2 水中无机物迁移转化:颗粒吸附聚沉、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3 水中有机物迁移转化:分配作用、挥发作用、化学降解4 水中有机物污染指标:溶解氧变化、富营养化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1 土壤的形成、组成、结构及性质2 重金属污染及其迁移转化 植物对重金属产生耐性机制3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主要的化学农药类型、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1 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2 污染物在机体那的运转3 污染物的生物富集、生物放大及积累(生物浓缩系数)4 污染物质的毒性 毒物的联合作用 毒作用的生化机制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的转归与效应 1 重金属元素2 有机污染物:卤代物、多氯联苯、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第七章 有害废物及放射性污染化学 1 固体废物分类2 有害废物:判断标准、有害成分、危害3 放射性固体废物重点与难点难点:典型污染物在各圈层的转归与效应。重点: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如酸沉降、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臭氧层形成及耗损、水污染、赤潮、水体富营养化、土壤的重金属及农药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自学指导方案 布置自学内容及参考书目,提出自学要求,上课时通过提问、抽查等形式检查自学效果.五、学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理论教学课内实践教学课时小计备注课时数教学方式手段课时数教学方式手段1绪论2常规课堂讲授教学配合多媒体手段22大气环境化学883水环境化学884土壤环境化学445生物体内污染物的运动过程及毒性446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的转归与效应227有害废物及放射性污染化学22六、作业作业每章上交一次,并要求做习题中的特定题目。七、自学安排课后习题帮助学生更加系统的了解本门课程,及时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八、教学参考书戴树桂,环境化学,高教出版社。何遂源等编著,环境化学, 华东理工出版社。李裼川,环境化学,环境出版社。王明星,大气化学,气象出版社。唐春炎,大气环境化学,高教出版社。朱利中, 张建英编,环境化学. 杭州: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9九 网络资源:1、浙江大学环境化学精品课程 /crs/hjhx/index.asp2、莆田学院环境化学精品课程0:8000/hsx/web/templates/djkj1.htm环境化学教学日历第1周通过绪论介绍环境, 环境科学, 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学习第二章中的大气的结构、组成和性质,大气温度层结,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光化学反应,大气中自由基的来源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第2周氮氧化物的转化,碳氢化合物的转化,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控制的对策,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 第二章 大气污染化学 第3一周酸性降水(酸雨的形成,组成, 影响因素),大气颗粒物, 温室气体,温室效应, 臭氧的形成与损耗。天然水的存在 第二章 大气污染化学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4周天然水的组成, 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水中颗粒物的聚集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5周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沉淀,氧化还原,天然水的PE和决定电位,配合作用,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水质模型介绍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第6周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土壤的粒级分组和质地分组,土壤的吸附性,土壤的氧化还原性。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 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第7周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 放大,积累,耗氧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若干元素的微生物转化, 毒物的毒性,联合作用和毒害。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第8周汞,砷的转归和 效应, 有机卤代物, 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的转归和效应,固体废物,有害废物及判定,成份,迁移途径及其危害,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危害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第七章 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第9周 答疑第10周考试Details of green to introduce the art of bonsai concept, plant morphology, leaf color, aromas to create different moods and charms. (B) improving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ir pollution sources in the four areas, a dust pollution an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f coal-burning pollution.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gypsum, stone processing enterprises and use of glass furnace standard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Second, poor dust control, wide range of construction dust, road dust capacity. Three is to build coal-fired boilers in the region, particularly within the citys outdoor barbecue gas discharge seriously. Four motor vehicle exhaust is not inIn particular the greening of urban areas, it is necessary to carefully select the species suited to local soils, reflecting . . Features also allow for the evergreen trees, so that people walking in the shade. On one handTo expand green areas, improve planting quality fuss; but also to focus on simplicity and generosity of the green on the other hand, to enhance t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