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戍卒医疗卫生状况及原因探析.doc_第1页
汉代戍卒医疗卫生状况及原因探析.doc_第2页
汉代戍卒医疗卫生状况及原因探析.doc_第3页
汉代戍卒医疗卫生状况及原因探析.doc_第4页
汉代戍卒医疗卫生状况及原因探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ij/ MASTERS THESIS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汉代戍卒医疗卫生状况及原因探析姓名:刘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史导教师:丁毅华20070501AbstractIn unearthed massive Han Dynasties Bamboo, has recorded extremely rich historical data about the defending-border soldiers, in which the detailed record about the defending-border soldiersmedical service aspect,provide the precious wealth to the posterity for studing defending-border soldiers health condition. There are big differences about research results. One school take Mr. Chen Zhi as representative, thought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the defending-border soldiers is bad extremely; Another school, take Mn Li Zhenhong as representative, thought that ihe defending-border soldiers the health condition is good. In view of with this entirely different two kinds of conclusions, I has carried on a more thorough discussion to the defending-border soldiers health condition and the reason.This article divides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firstly I carries on the outline to the survival environment of frontier fortress in the Han Dynasties. The second put, I carry on the appraisd to the Han Dynasties defending-border soldiers health conditioiL First, I carry on the analysis to Han Dynasties health overall condition, mainly including at that time the Chinese medicine theoiy, the medical technology, the aspect achievement, thus understanding defending-border soldiers life service environment Next, I carries on the statistics defending-border soldiers disease incidence rate and the cure rate. Mainly profits from Mr. Li Zhenhong to defend the health condition research results about the Han Dynasties which the government Finally, carries on tiie extrapolation to defending-border soldiers health ovendl condition. Mainly through to predecessor about defending-border soldiers health condition bad and good two aspect research results dialectical analysis. And unifies factors and so on degree which the medical environment, the government then took* We can Know the defending-border soldiers health the overall condition is already not the veiy severe, also is not good, but is relative good, this (taws close to the histoiy to be real. The third part, specificall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 Han Dynasties climatic conditions living condition difficult, daily business numerous and diverse in frontier Separately from the border guard own physical quality, the climate damped fimction, the basic quality of life support, the medical technology and the medical systemsafeguard, aspects and so on takes based on the border defense strategic target policy, based on classical humanitarianism spirit humanities concern to make the detailed elaboration.Key words: defending-border soldiers health and medical Juyans Han Dynaties Bamboo Slips the Classic Humanitarian Spirit Humanities concern硕士学位论文ij/ MASTERS THESIS华中种范大孛孛拉论文原创牲岁明和使甩提权说明原创性岁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曰期: 年月曰学位论文收权使用援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査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 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曰期:年月曰曰期: 年月日本人己经认真阅读“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 的学位论文提交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半年:一年:二年发布。作者签名:导师签名:0期: 年月日曰期: 年月日绪 论一、选题意义汉简中记载的大量边兵的重要资料,为后人提供了更多的研究空间。学者名家 辈出,研究硕果不断,其中涉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在 研究汉代戍卒医疗卫生状况时,学者们意见不一。有的学者认为戍卒医疗卫生状况 极其恶劣,如陈直先生说,“戍卒的衣食生活极差,边事较苦且工作量大,还有发 生意外等多种因素造成戌卒生病” ;薛英群先生说- “病死戍卒的命运十分悲惨” 王震亚、张小峰说:“由于居延地处边塞,气候条件恶劣,屯戍组织中的基层戍 卒,生活在十分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中,统治阶级又不关心基层戍卒的死活,那么, 戍卒的医疗卫生状况自然很差,其命运极其悲惨。”针对上述观点,李振宏先生持 否定态度,并指出“很多成果多是描述性的,缺乏对此认识汉代社会的理性自觉。” “认为其主要是受阶级斗争观念的影响,先验地认为作为屯戌系统下层的基层戍 卒,处于受压迫的地位,不可能享受到做人的正常医疗待遇。从这样的理念出发去 研究问题,得出基层戍卒的医疗卫生状况很恶劣的结论是很自然的在居延汉 简与汉代社会一书中,李振宏对边塞吏卒的发病率和治愈率进行了统计,得出吏 卒的医疗卫生状况良好的结论。对汉代戌卒的医疗卫生状况的研究分歧如此大,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因而 需要对戌卒的医疗卫生状况作更进一步的分析,得出更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结论, 从而可以弥补以往学者研究中的不足,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同时,通过汉代戍卒医 疗卫生状况的原因分析,能对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方 面有整体的了解,加强对汉代社会的整体认识。汉代居延屯戌吏卒的医疗卫生状况, 汉代屯戌生活中的古典人道主义精神,历史研究,200丨年第5期,(居延汉简与汉代社会,(汉简中的戌卒生活,见(简赎学研究(第二辑),甘肃人民出版社,宏宏宏 振振振 李李李二、研究现状(一)居延汉简的发掘与整理1930年4月,中国与瑞典联合的科学考察团在中国额济纳河流域的大湾、地湾、 破城子等汉代锋爐遗址中挖掘获得汉简10000余枚,1972年至1976年夏秋,由甘 肃省博物馆等单位组成的居延考古队,又在甲渠候官(破城子)、甲渠塞第四爐和 肩水金关新发掘汉简近20000枚。居延汉简由新旧两部分组成。习惯上,人们一般 把1930年出土的称旧简,1972至1976年出土的叫新简。甘肃地区出土的汉简绝大 部分属于居延汉简。居延汉简自1930年发现后,1936年劳干先生写了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 1944年劳干先生又出版了居延汉简考释考证之部,这是有关居延汉简较早的 释文和考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根据原北京研究组 收集、由马衡先生保存的184版照片(共收录居延汉简2000余枚,其中有些照片 是劳千的研究巧遗漏的,由陈梦家先生主持,以劳干原释文作底本,并对其释文 重新校释,纠正错漏,再作解释,于1959年出版了居延汉简甲编(考古学专刊 第A号,一册,图版189页,释文索引等141页,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的 特点是:附有简册照片,图文互对,并注明了每支简出土的地点。1960年劳干先生 在台湾据简文照片对考释一书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共包括释文简10156枚,图 版605幅。1981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甲编基础上又出版了居延汉 简甲乙编上下两册。上册为照片,下册为释文,后有附录,增加了考古学方面的 调查,注明了出土地点,为后来史学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981年5月台湾又 版了由劳干先生作序、马先醒先生主编的居延汉简新编。该书是参加台湾“简 赎学会”的著名学者自1965年以来在其专业学术刊物简牍学报上所发表的一 系列关于居延汉简释文的汇集,它代表了当代台湾学者研究居延汉简的最高水平, 1990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文化部古文献研究所,共同编写居 延新简(甲渠丨桌官与第四链)。(二)居延汉简研究概况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在中国发现敦煌汉简,促成了世界简赎学研究的产生,李宝通:楼兰汉文简赎文书的发掘与整理, 30年代,万余枚居延汉简的出土,更使简赎学成为一门国际性显学。我国台湾、 日本相继建立简牍学会,会办刊物,以此为生,辛勤耕転于简牍阵地,年复一年, 春华秋实。近些年来,随着地下大量简牍文献的不断出土,研究成果不断李振宏: 居延汉简和汉代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97页。 陈晓鸣: ,甘肃人民出版社,其中不 少真知灼见和缜密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成为简牍学领域值得继承和研究的宝贵财 富。.在国外早期的研究者中,当首推瑞典斯德哥尔摩民族学博物馆东洋部长索迈斯 特罗姆。居延汉简的主要发掘人贝格曼死后,即由索迈斯特罗姆代之整理编辑,于 19561958年出版了一个报告,题为在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所从事的考古学研 究(据以斯文赫定为首的中国西北各省科学考察团的报告,从这个报告可以看到 居延汉简的详细出土地点以及同时出土的其他文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后, 日本学者森鹿三、米田贤次郎、永田英正、田中有、藤之晃,英国学者鲁惟一等纷 纷撰文,研究居延汉简。从日本学者的具体选题看,有小有大,做到了宏观研究与 微观研究的紧密结合,但文章集中于论证两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项制度 方面“事实足以说明,居延汉简的释解、考证、出版,是以中国学者为主的与中国 学者的研究相比,外国学者逊色多了0因此,这里主要探讨国内学者对居延汉简 的研究概况。居延汉简的内容薛英群先生分别总结了居延旧简和新简的内容。居延旧简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科学、 历史和文物价值。汉简中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措施、军事与防御、科技 文化等方面。制度方面,薛英群讲到养老制度和西汉抚恤制度的作用;经济方面, 关于农垦屯田的记载,内容涉及屯戌组织、屯皇劳力、ffl仓就运,田卒生活、剥削 形式和剥削量,以及农业的生产、收藏、縻给等;军事方面,对军事防御系统为都 尉一候官一部一縫一戍卒。关于新简的内容,不仅记述了居延地区屯戍活动的兴衰, 而且保存了西汉中期到东汉初年的重要文献资料,这些文书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 军事以及文化、科技、哲学、民族等领域。其政治类分为:奏事、功劳伐阅、吏卒 人事、罢卒省卒、出入、居署,经济类分为廪给、俸禄、物质钱财、食品、贳卖、国际赎学会会刊I_详见赵汝清:日本学者简赎研究述评,见(简核学研究(第一辑),甘肃人们出版社,详见赵汝清:(曰本学者简族研究述评见 ,甘肃人们出版社, ,甘肃教育出坂社,丨991饭,第318页.颂士学位论丈MASTERS THESIS算书、赋钱等;军事类分为吏卒名籍、兵械守御器、日迹劳作、邮释等。汉代边兵的日常生活关于戍卒的生活环境,薛英群先生介绍了居延地区的 地理位置与干燥的气候;王子今先生分析了 “戍卒物故”的现象反映出边塞的 生存环境十分艰苦关于戍卒的日常事务,王震亚、张小锋分析戍卒除守望亭燧、 绪治郭塞、传檄释书外,还有一系列服务性的工作,如伐英采薪、喂养狗马、治檄 伐木、耕园种菜、输粮运水、舂米炊养等等,关于戌卒的日常物质资料,陈晓鸣 先生对戌卒的衣服、粮食、副食作了详细的论述邵正坤分析了军队吏卒和吏卒 家属口粮分等廉给的具体情况及影响因素:赵兰香论述汉代戌卒的衣装来源主要 由官府提供,数量视政府的经济状况而定,由于集兵方式、国家经济水平等多种因 素,士卒也配有私衣;针对关于有无私衣的问题,学者有两派不同的观点:一种 认为是由官府提供,如徐苹芳、陈公柔等先生;另一种观点认为由公家配给,也 有私家衣物,如赵兰香等:赵沛进一步指出居延边塞戍卒衣物运送的方式:原则上 是由戍卒原籍的地方政府负责配给,并邮寄到戌卒所在地,不足部分由戍卒自理并 可与官府配给之物一起邮寄汉代边兵的医疗方面关于戍卒医疗卫生状况方面,前文已经论述关于汉代 戌卒的医疗卫生状况的研究争论颇多:认为戍卒医疗卫生状况恶劣的学者如陈直先 生:认为戍卒医疗卫生状况良好的学者如李振宏先生,并且李振宏先生统计出汉代 吏卒的发病率和治愈率,分别为4.28%和77.65%,陈晓鸣先生谈到了汉代边兵享 有一定的医疗和死后葬敛等方面的待遇高大伦指出,在都尉府和候官设立有医 疗机构和官医,对士卒免费治疗,边塞的巡回医疗制度等等,都反映出汉代军队组 织管理上的先进与完善。对士卒疾病管理的严密制度,是为了与当时的屯戌管理相 适应i 冯、上官绪智论述汉代政府比较重视军队医疗保障,在军队中设有医疗机构,对军队中各种疾病及时予以诊断和治疔,反映了汉代军队医疗在组织人员、 药物和医疗技术、制度等方面有了相当水平的保障。关于医疗技术方面,在汉代张掖居延与肩水两都尉的行政文书档案中,有一些 与医、药、伤、病有关的简文,是研究汉代医药卫生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但居 延汉简洋洋数万枚,文字古朴、残损或漫德不清,且一般中医药工作者研究者难以 见到原简气为此,李戎先生从中选出于医、药、伤、病有关的简文约127条,作 出居延汉简医、药、伤、病简文整理研究报告,并对其中一些文字加按略作注释。 这为我在汉代戌卒医疗卫生状况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系统、完整地宝贵资料;张寿 仁对七伤有所论述,武威汉代医简赎85甲乙面载- “何谓七伤一曰阴寒二曰阳 瘦三曰阴衰四曰棄下湿而养黄汁出辛恿五曰小便有余六曰莲中恿如林状七曰精自此外,还有涉及屯戌生活中精神方面的研究,李振宏指出,汉代屯戌组织内部 有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体现了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通过以上研究现状可知,学者们在戌卒医疗卫生状况上的研究存在着分歧,缺 楚准确的探讨,因此,需要对汉代戌卒的医疗卫生状况作更深入的研究,得出客观 公正,的结论,再现历史的真实。三、研究思路/汉代边防的原始资料特别是戍卒的医疗卫生方面的资料,主要集中在汉简中, 因此,本文主要釆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对汉简材料中医、病、药、伤简以及 省作、衣、食简的收集、整理、叛别,以此来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否则, 研究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除此之外,还运用统计学、社会学的方法,注重 对戍卒这一群体的医疗卫生状况研究作整体的统计评估;注重从社会的层面分折汉 代戍卒所处的生存环境和医疗环境,并且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分析汉代戍卒医疗卫生 状况较好的原因,了解汉代社会的整体面貌汉代军队医疗保陣制度初探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第3斯,病简文整理研究报告:: ,m并非全是战争所致,更大程度上说是非战争因素。 二、紧张的战事环境秦汉之际,匈奴逐渐强大,不仅统一了蒙古髙原,还控制了河套、河西、天山 南北和青海高原地区。汉朝建立之初,经济破败不堪,国势衰弱,汉高祖第一次 与匈奴作战惨败,史称“白登之围”,之后,汉政府采取了 “和亲”政策。至文帝 汉、匈和亲已近20年,期间双方大的冲突减少了,但匈奴贵族对汉朝北边、西北 边境的小规模的掠夺从未中断。文帝、景帝时期轻徭薄赋、与民休养,不仅发展了 内地经济,而旦对西北边疆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为汉武帝全面出击匈奴提供了雄厚 的物质保障汉武帝对匈奴组织了多次进攻,前后延续40余年,重大战略反攻达 11次以上,其中决定性的大战有三次:元朔二年,派将军卫青率兵出云中以西,打 败匈奴的白杨王,收复了河套以南地区;元狩二年,派将军霍去病等从晚西出击, 击败右贤王主力,横扫匈奴在河西的势力,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元狩四年,由卫 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分道深入漠北,汗灭了匈奴的有生力量。东汉初期, 光武帝以“柔道行之” 保境安民,重守不重攻,但为了防备边防,保卫中原经 济文化及汉廷的安全,对边防设施的建设从未放松过。东汉后期,主要实行恩信招 降、以夷制夷的边防战略。可见,随着两汉经济的恢复,北部边疆的战事由被动 的防御到积极的攻守并举的战备状况。在战备的状况下,为了防御匈奴的侵扰,在边疆设置郭塞是至关重要的。边塞 安危日益严要,成为两汉政府的心病居延地区在汉代西北防务中具有重要地位, 这里是汉代匈&南下的要道,成为汉王朝与匈奴激烈争夺之地。居延汉简记载汉代 边塞“犯塞”的事例很多,如下简:敢言之,乃今月二日乙丑胡虔舟余骑犯塞入攻F22: 371万岁部建武三年六月胡虔所盗兵F22: 432明诏捕虔购赏封賜捕虔斩首有功者候长F22: 447汉武帝为了抵御边疆强大的少数民族的入侵和寇掠,保障边郡的安全,耗费巨 大人力、物力在西北边郡,修筑西北边塞防御匈奴骑兵的入掠;刘光华: 西汉前期西北民族研究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斯,第6页. 雍秉乾:略论两汉文景时期对匈奴的积极防御政策,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两汉边防战略思想的发展及其主要特征, ,中国边强史地研究,屯戌卒,构筑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军事防御体系.除了在边塞除塞墙、城障均亭等实 体建筑和楼橹堞稚等掩体建筑外,还有一些其他设施,如锋烟以及相关的通讯物品、 攻防斗具、乌候射击观察装置、侦迹设施、司时号令用具等,边塞长年处在备战状态,随时有可能发生战事,因此,戍卒在边塞承受着极大 的精神压力,随时面临着生死考验,承担着繁杂的日常事务。守望亭燧、缮治郭塞、 传撤驿书是戍卒的主要任务在汉代担任边塞亭爐放哨、巡逻任务的士卒,简文中 称之为“望卒”或“守望卒”。他们每天的活动均须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如简文 载-春甲渠候官建昭五年九月卒曰迹薄T51: 13第十一部建始二年五月负卒日作薄一一三三甲渠临木部五风三年八月迹簿T51: 116远部建始二年闰月省卒日作萍T51: 117癸巳省卒曰作簿S1T2:20简T51: 117和S4.T2: 20中“省卒”,应是戌卒中的一支,而且省卒原来就 属于戌卒编制之内;省卒从各候、链中抽调出来后,都是参加各种劳动,有的留在 府(太守府或都尉府)中,自然充当杂役。省卒所从事的工作类似边塞戌卒的_ 般R常工作,包括伐英、守阁、積英、马下、守门、卒养、涂泥、择並、注竹宪、 春、受钱、诣官等。在汉简中,省卒工作之人数无定额,而且他们可能是机动性较 强,可以随时调派前往不同地方,做出不同工作。可见,省卒是边郡中一支可供调 动的戍卒。“谨候望,通烽火”是塞上亭爐戌卒的主要任务,凡有“犯塞”之举,必报烽 健之警。要求警戒了望,观察敌情,发放信号,急传言府,职责明确,专人负责, 因此受到严格的都检。同时对每天所发出或传递的警戒信号等巡迹情况,记录在案, 定期上报。如下简:候长郑救七月己卵尽丁未积廿九日迹从不侵南界尽当曲燧塞天田口T48: 6日迹行廿三历夂视田中目玄有亡人越塞出入甘肃人民出版社,见(于棄亮学术文存中华书局,丨985年,是牲口的主要词料。省卒性质辨析,见简赎学会编辑部编印:简读学报(第十四斯),B它部界中候长候史直日迹卒座匿不言迹ET51: 411临未璲卒三人:卒陈卢癸未日迹尽壬辰,积十日,毋人马兰越,塞,天田 出入迹;卒记癸已日迹尽壬寅,积十曰,毋入马兰越,塞,天田出入迷;卒 苏汉癸印日迹尽去子,积十日,毋人马兰越,塞、天田出入迹. T43: 32可见,守望庭錢的工作是十分复杂的,既要高度的警揭,又需要足够的耐心, 工作细致,不能马虎。鄣塞是戌卒基于自保的军事堡鱼,完好与否,事关重大,故绪治障塞的意义也 很重要。涂泥,即在破敝的垣墙表面涂敷游泥或草料,以加固土埋鱼砌而成的军事 堡皇。如下简:整广八寸厚六寸长尺八寸一枚用土八斗水二斗二升18.7关门整五百 治整五百T48: 18A驿传书信也是军务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传递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到战争的结果。 因此,对担当此任的邮释戍卒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如下简就是典型的说明:正月戊个夜半临木卒赏受城卒胜己未日入当曲卒付收降卒海界中 九十八里定行十二时过程二时二分C: 26此外,因为边塞的环境恶劣,生活物资a乏,戍卒除以上主要任务以外,还要 承担一系列服务性的工作,如伐英采薪、喂养狗马、治撒伐木、耕园种菜、输粮运 水、春米炊养等等因为狗的听、嘆觉极为灵敏,因而是警备守御的重要助手,所 以,汉边塞每亭爐皆配备警犬二只。当时边塞寒苦,生活艰湿,狗很难饲养成活, 常常造成狗的短缺。至于养马,是因为马在战争中灵活机动、行动迅捷,在战争中 可大大增强战斗力,马的数量多寡与体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战争的结果,所以伐英 养马在边陸防御中也显得非常重要。如汉简记载:伐笑千石私屯远置ET48: 60A伐艾千石积吞远T48: 60B此外,粮食供应是军队后勤保障的重要一环。两汉时期,戍卒的粮食由国家调 发,因路途遥远,有时难以按时送到。军营中不可一日无粮,为解决粮食问题,边 塞地区实行军屯政策,由戌卒自己生产粮食当然,生产的粮食是有限的,仅作临 时性补充之用。汉代守御器备考略,第二章汉代戍卒医疗卫生状况评估 一、两汉时期医疗卫生的总体状况汉代戌卒的医疗卫生状况是与当时社会的医疗环境相联系的,所以,研究汉代 戌卒的医疗卫生状况应先对两汉时期的医疗卫生的总体状况有所了解。汉初,统治 者釆取修养生息的政策,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得到汉王朝的重视,社会经济得到了 很大恢复。此后,社会发展经历了一个强势向上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科学 文化的发展,无疑为医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如阴阳五行、精气祌等 哲学概念渗透进医学领域后,就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文、历法、 地理、数学等自然科学,对中医的发展也产生较大的影响;文化传统中的仁义道德, 也对古代的医德起有一定作用。早已有学者指出,汉代是中国医学的一个飞跃发展 时期,是祖国医学的隆盛时代。随着地下文物的不断发掘,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医药学补充了大量丰富的史实。 如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简帛医术、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金 针、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学简赎等实物,都雄辩地证实了自战国到两汉,我国医 药学的发展已达到相当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中医理论、医疗技术、医疗制度三方 面。中医理论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完整的医学理论性论著,它大 约产生于战国时斯,经过秦汉时期的整理综合,增补修改,逐步充实丰富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西汉时尚存医经七家,医方十一家,共计书四百九十传。 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现存仅有黄帝内经一书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这一时 期医学发展的&就,结合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神 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本草学专书,关于神农本草经这部著作的成书时代看 法不一,该书处于秦汉之际也不是没有可能的。特别是秦汉方士盛行,而(神农本 草经一书则有很多地方提到“养命延年”、“久服轻身”、“神仙不死”的话,都,甘肃人民出饭社,中国古代医学,中华书局 中国古代医学,中华书局类似方士的语言,由此可见,说明汉代药物知识非常丰富。在疾病防御方面,我国 古代对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早有一定的认识。古代所谓“伤寒”,是包括急性传染 病在内的一个总的病名。早在素问热论篇就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 也。”王冰注:“寒者,冬气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不伤于寒。感冒 之者,乃名伤寒。”可见,“伤寒”病名,早已存在。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 是中国医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一部医学著作,记载了治疗伤寒的方法。张仲景在内 经的指导下,总结了东汉以前众多医家和作者的临床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 腑论杂病,提出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辩证论治原则,成为我国临证医学迅速 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流行的伤寒论和金g要略,是从伤寒杂病论 中分割而成的。伤寒论确立了汗、吐、下、和的治疗法则,还根据黄帝内经 所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正治方法,以及“寒因寒用,热因热用”的反治方 法,根据病的缓急,采取先里后表,或先表后里和表里兼治,以及舍证从脉,或舍 脉从证等治疗准则气金匿要略主要讨论杂病,示范性地运用了病和证相结合得 辩证方法。像伤寒论、金匮要略这样划时代著作的产生,事实上是几千年中 国医学的总结,尤其是汉代几百年医学飞跃发展的必然结果。医疗技术从大量的简帛医籍可知,从西汉中期到东汉中期,药物的名称和 病症称呼的逐渐统一,药物的剂量以重量来计算,这是进步的标志。且在秦汉时期, 我国传统的医学已经建立起内科、外科、妇科、房中、导引、及兽医、法医等医学 学科。并且,大量的简帛医药文献给我们展现了解剖学、诊断学、临床医学等各个 方面的生动画面。独特的针灸疗法在内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详细地记 载了穴位的类别、名称、分布及其作用。内经对针刺手法、治疗要点、操作要 求、注意事项以及针具、针与灸的配合应用等,都作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气在西汉 刘胜的墓中出土的双耳铜镬,应是一套滤药器气历史上著名的外伤科医师华伦既 能用方药、针灸治病,更擅长外伤科手术。他使用麻沸汤麻醉,为病人进行死骨剔 出术、剖腹书等,还创立了五禽戏,与现代的医疗体育相仿,东汉末年,伤寒杂 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以六经轮伤寒,以脏腑轮杂病,总结了汉代以 前的医学成就,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创立了理、法、方、药结合的辩证施治方法, 并记载了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等复苏术。另外,出土的武威汉简共有九十二维康主编: 中国医学史上海中医学院出坂社,第80S. 赵璞珊: 中国古代医学中华书局,1983年饭,第53页, 甘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简除学研究(第四辑),甘肃人民出饭社 傅维康主编:中国医学史,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第69页,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中国历史博物馆编辑,文物出版社 中医伤科学,上海科技出饭社,丨980年版硕士学位论文枚,其中木简七十八枚、木牍十四枚,这是东汉早期的文物。这批医药简赎的内容 十分丰富,保存有比较完整的医方三十多个,而且基本上都是复方,房中所列的药 物约一百种,并详细记载了病名、症状、药物剂量、制药方法、服药时间,以及各 种不同的用药方式,还记述了针灸穴位和刺灸禁忌证。因此被称为治百病方 同时,古代医家就很注意对病历的认真记载,如史记仓公列传:“今臣意所诊 者,皆有疫籍”。“诊籍”就是病历,即将病者姓氏、职业、症状、诊断、方药,作 出详细记录。它实际起着临床总结,提高治病效率的作用。史记仓公列传共 记载了二十五个病例,除内科病历外,如妇科有六例,儿科二例,外科一例,口齿 一例。其中,死亡病历有十例,这种认真记载和忠实态度,这对后世医家重视医案 有很大影响。医疗制度关于中央医官,汉初设太医令丞,属少府。汉官仪曰- “太医 令、周官也:秩千石,丞主百石”。下置待医员吏,及医待诏、尚方等职称。汉成 帝时,又设本草待诏。此外,宫紀医事,有所谓“女侍医” 霍光传称为“乳 医又汉平帝元始五年,曾徵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钟律、小学、 史篇、方术、本草及以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诣京 师” 。依据西汉太医令千石来看,其位阶不低,其机构组织盖不小,其分布全国 之医疗网,当亦较前代绿于完善。至东汉时,官制比较明确,据后汉书百官 志称:设太医令一人,掌诸医,计员医二百九十三人,员吏十九人,药丞各一人, 药丞主药,方丞主药方,凡官府各部均置官医,考选补用均由太医令主之至于 诸侯王国,其设多准天朝,如仓公传有齐太医、齐王侍医。至于民间医事,据 后汉书曹褒传记载:曹褒任城门校尉“时有疾役,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 多蒙济活”:又后汉书锺离意传记载:“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会稽大疫, 死者万数,意独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另外,汉代武梁祠石刻有“駆 虫图”,表明当时人民对环境卫生也很重视,也说明民间疾疫设有专门人员管理。二、汉简中戍卒发病率与治愈率的统计与分析戍卒整体的发病率和治愈率是衡量其医疗卫生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汉简中大载本始四年“女侍医浮于衍进药杀共哀后C汉书卷U张寿仁:(医简札记见简. _部编印: ,17领士学位论文ISy MASTERSTHESIS量的医、药、伤、病简中详记载了戍卒生病时间、病情、吃药、病愈、死亡等内容, 这为统计戍卒的发病率和治愈率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李振宏先生对此类汉简进行了 分类、整理、统计,分别统计出汉代屯戍吏卒的发病率和治愈率。关于发病率的考察,整理了 27条简文,得出汉代屯戍吏卒发病率4.的结论,如表表1汉代屯戍吏卒发病率情孔统计表单位人数病卒人数发病率资料来源2414.17%一三三.二一2900三0九A3412.94%四六 一八1000二六七二二1000二六七一七2200二六九四70 .45.71%二六五二七3725.41%三0六二一30082.67%四四B2015%二.四030093%二六二四8178.64%三六912021.98%二八六.二30093%二0六二四2700二一八二三12021.67%五一三五06116.67%三一七三一30 310%T40: 1391400T51: 1171300T65: 2683026.67%T43: 2131815. 56%T56: 124居延汉简与汉代社会,1100T40: 31000T52: 292200T52: 1171300T65: 28716 00T4221658714. 28%总发病率关于治愈率的考察,按照无饮药记录病员、饮药五剂以上、饮药十剂以上、饮 药廿剂以上、饮药柑剂以上的分类,对全部居延汉简资料进行叛别、整理,得到戌 卒病及死亡简255枚,并作出汉代吏卒疾病治愈率达77. 65%的结论,如表2:表2汉代居延地区屯戍吏卒疾病治愈率统计表况类 病分资料来源占例 所比 一人;T31: 5人 二人;103.47人 B八人;70. 20 一人 人;T51: 7人无药录员 饮记病67.265. 27 四人;F人;504.9人;306,21 二人; 255.17 人;504.14 人;T56: 124 人;242.5 人: T2: 15 人;286. 2 廿人:239.59人;T4: 51B人; 311.6 九人;10. 2B 人;T4: 101 人;283.7 二人;46.18190, 3 人;56. 35A 一人;T43: 213 59.38人;T48: 89B人;4.4A, T49: 30A 人;T4: 101 一人;101.4B 49.18人;113.19A人;T51: 223A 人;84. 3 人;132. 40 人;T51.535 人;82. 35 一人;133.21人;T51: 706人:306. 21 二人;136.40 一人;T52: 63人;T40: 15人:142.27人:T52: 80人;F22: 80人;159. 24人:T52: 264人; 35.22A人;160.4人:T52: 320人;211.6A, B 六人;168.7人;T52: 654人:293.5人;175.8A -人;T59: 2人;T10: 9-人:185: 22 人;T59: 10 人;T31: 4 人:188.10 六人;T59: 270 人 T59:19 一人;194.17人:486.15人;T59: 396人;206.6 一人;317.31人;T52: 228人! 231,104人;T51: 201A人;T59: 157人;T68: 5 人;T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