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梳理 大全.ppt_第1页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梳理 大全.ppt_第2页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梳理 大全.ppt_第3页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梳理 大全.ppt_第4页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梳理 大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通假字1.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悦,高兴)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4.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5.请辞决矣(决通“诀”辞别,告别)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7.还柱而走(还通“环”,绕)8.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两手捧着)10.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显现),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2.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极言时间短暂)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4.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5.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6.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二)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名词用作动词,上前)2.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3.既祖(名词用作动词,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4.士皆垂泪涕泣(名词用作动词,哭)5.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衣服),(三)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使听到)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断了),(四)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迟,嫌迟缓)2.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奇怪),(五)形容词用作动词1.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接近)2.剑坚,故不可立拔(形容词用作动词,插得紧)(六)形容词用作名词其人居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三、古今异义词:1.今行而无信。古义:没有信物。今义:不讲诚信,无信用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处于困境。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3.而伤长者之意。古义:性情谨厚之人,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纪大,辈分高的人。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5.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铜今义:黄金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义:眼泪。今义:鼻涕7.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8.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9.于是太子欲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10.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今义:故意11.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12.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今义:货币13.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宽容、原谅。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14.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指中医医生15.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古义:侍臣。今义:方位名词,左和右两方面1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掷击。今义:垂手拿着。17.断其左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18.荆轲废古义:倒下。今义:残废19.图穷而匕首见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四、固定句式(一)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之)俱(往)(判断句,省略句)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判断句),(二)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为”表被动)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见”表被动),(三)定语后置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3.群臣侍殿者,(四)状语后置句,1.常痛于骨髓2.嘉为先(之)言于秦王3.燕王拜送于庭4.使(之)毕使于前5.见燕使者(于)咸阳宫,(五)省略句1.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2.取之(以)百金3.欲与(之)俱(往)4.而为(之)留待(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5.待吾客与(之)俱(往)6.皆陈(于)殿下7.嘉为先(之)言于秦王(省略,状后)8.使(之)毕使于前(省略,状后)9.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状后)10.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六)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荆轲有所待(有的)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五、一词多义1.兵进兵北略地,秦兵旦暮渡易水,不敢兴兵以拒大王(名词,军队)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名词,兵器)不及召下兵(名词,士兵,侍卫)2.穷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形容词,走投无路,处于困境)图穷而匕首见(动词,尽)3.陈恐惧不敢自陈(动词,陈述)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动词,排列),4.私丹不忍心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词,私利,私事)乃遂私见樊於期(副词,私自,私下)5.发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动词,出发)发图(动词,打开)发尽上指冠(名词,头发)6.引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身子向上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动词,举起)7.诚诚能得樊将军首(连词,表假设,如果)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实在,的确,确实),8.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坐上,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9.见秦王必说见臣(动词,接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的标志)10.意而伤长者之意,将军岂有意乎(心意)荆轲岂无意哉?(意思)卒起不意(意料),11.使使工以药淬之(动词,让)使毕使于前(动词,让;名词,使命)使使以闻大王(动词,派遣;名词,使者)12.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返回)还柱而走(通“环”,绕)13提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动词,拿着,携带)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动词,掷击)14.顾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终已不顾(回头),15.请乃复请之曰(请求)丹请先遣秦武阳(请允许我)请辞决矣(请允许我)16.尽日以尽矣(完,没有)发尽上指冠(全,全部)17.乃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于是,就)乃今得闻教(副词,才)而乃以手共搏之(副词,只,仅仅)乃欲以生劫之(副词,是,就是)18.为皆为戮没(介词,表被动)为之奈何(动词,对付)为变徵之声为慷慨羽声(动词,发出)又前而为歌曰(动词,唱)乃为装遣荆轲(动词,整理,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动词,做),文言虚词19、【而】1、连词,表转折,却。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2、连词,表并列,并且。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连词,表修饰,可不译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伏尸而哭倚柱而笑荆轲和而歌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4、连词,表承接,可不译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图穷而匕首见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20【以】1、介词,表原因,因为。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2、介词,表工具,拿,用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3、介词,按照:以次进4、连词,表目的,“来”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击荆轲必得约契以报太子5、连词,表修饰:箕踞以骂曰,21【之】1、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2、助词,的今闻购将军之首3、代词,他,它,或这件事皆白衣冠以送之太子闻之,驰往4、代词,代说话者本人,指荆轲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成语典故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形容愤恨到极点。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事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zh:“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