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长跑的教学(论文) .pdf_第1页
浅析中长跑的教学(论文) .pdf_第2页
浅析中长跑的教学(论文) .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0 2013 年第 2 期 金色年华 【摘 要】中长跑因其对改善学生心肺功能和整体耐力水平的有效性,倍受重视,又因练习时间较长、枯燥,对心理和生理都是 严峻的考验,学生厌跑情绪严重,教学难度很大,且显性意外事故很多,所以教学中容易被回避。新课改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中长 跑教学的探索,如游戏反复跑等。但我觉得正因为中长跑练习独特的艰苦性,才有极高的训练价值。我在教学中以老教材为基础,注 入新的方法、新的思路,积极尝试、大胆创新,让学生体验长跑带来的快乐,达到健康身体、培养意志、形成习惯多重目标。 【关键词】中长跑;田径 浅析中长跑的教学 杜 娟 (河南省周口市第十八初级中学,河南 周口 466001) 中长跑是一种中长距离的周期运动,既要求一定的速度,又 要能跑的持久,属于田径运动中的中长跑项目。在中学阶段,中 长跑是发展心肺功能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手段。经常进行耐 久跑锻炼,不仅可以发展一般耐久,培养顽强、坚毅的心理品质, 而且对于消耗身体多余的脂肪也有直接功效。初中学生身体正处 于生长发育阶段,由于平时学习负担过重,锻炼时间较少,耐力 素质普遍很差,急需提高学生一般耐力水平,改善学生呼吸系统 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通过改造传统的耐力练习手段,变速跑,匀 速跑,来发展学生有氧耐力的目的。培养学生对中长跑学习兴趣。 因此,本课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1)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 耐久跑时两步一呼,两步一吸的有节奏的呼吸法,并发展学生保 持匀速跑的能力。(2)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以 均匀中等的速度, 跑完设计的路线, 有克服 “极点” 的坚强意志力。 一、中长跑的教学步骤和方法 (一)使学生了解中长跑的技术 1. 方法: (1)将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图片、技术影片等直观教具给学 生看,或结合学生已看过的中长跑比赛进行讲解。 (2)教师(或技术好的学生)示范中长跑的技术,跑 1-2 次 100-200 米。 (3)学生按要求体会中长跑的技术,男生中速跑 150-300 米 2-3 次;女生中速跑 100-200 米 2-3 次。 (4)男子跑 1500 米,女子跑 800 米,体会中长跑的技术、 体力分配、呼吸和意志的作用。 2. 注意事项: (1)教学开始前应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看是否有不能参 加中长跑练习的疾病。 (2)通过方法(三)、 (四)了解学生跑的技术、体力分配、 意志表现等情况,作为教学的参考。 (3)在 1500 米或 800 米跑之前,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对跑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分析和准备。 (二)学习途中跑的技术 途中跑的技术教学,以完整教学法为主。在全身动作协调的 情况下,让学生体会与掌握跑的技术和正确的呼吸方法。 1. 方法: (1)匀速跑 60-100 米。 (2)加速跑 60-100 米。 (3)加速跑后的惯性跑。 (4)匀速跑 60-100 米加速跑 20 米惯性跑。 (5)中速反复跑 (6)变速跑。 (7)匀速跑 600-1200 米。 2. 注意事项: (1)教学开始时,应让学生一个一个的跑,这样可使学生 注意自己跑的动作,便于教师观察学生的技术和掌握运动量,及 时提出改进意见。 (2)跑的技术教学应先在直道上进行,然后再学习弯道跑 的技术。为了观察学生跑的技术,教师可站在学生的侧面(20- 40 米)或后面,还可以从学生在跑道上留下的足迹,指出跑的直 线性和步长的情况。 (3) 为了使学生侧重体会技术的某个环节或改正错误动作, 可采用专门练习。 (4)要使教学过程既生动活泼又有一定的运动量。对初学 者可通过游戏、接力或综合练习的形式进行,以后根据情况再逐 渐提高跑速和增加跑的距离。也可采用一定要求的定时跑或越野 跑。练习的运动量不能强求一律,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的分组 进行,用脉搏与学生的自我感觉控制运动量。分组时最好指定领 跑者,按规定的跑速(多数人能跑下来的速度)进行,在跑程的 最后一段,再根据个人体力进行加速跑。 (三)学习站立式、半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 在学习站立式起跑的基础上再学习半蹲踞式起跑。 (1)示范、讲解站立式起跑的技术要点。 (2)体会站立式起跑的动作。 (3)原地站立,身体前倒,顺势跑出,保持身体前倾姿势 加速跑 20-40 米。 (4)个人或分组在直道和弯道上按口令做站立式起跑和起 跑后的加速跑 30-120 米。 (5)学习半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 (四)掌握与改进中长跑的技术 1. 方法: (1)按水平分组,进行 200-400 米反复跑。 (2)按水平分组,匀速跑 600-1200 米。 (3)按个人计划的体力分配方案跑:男生 1200-1500 米, 女生 600-800 米。 (4)技术评定与测验:男生 1500 米,女生 800 米。 2. 注意事项: (1)全程跑教学时要注意跑的节奏与呼吸的配合。根据学 生的情况区别对待,掌握好运动量。还应结合战术进行练习。 (2) 有条件时, 每组可用一块秒表, 轮流由一人计时兼报时, 一人观察跑的技术兼提示改进跑的动作,一人负责记录分段成绩 与出现的错误动作。 二、途中跑常见的错误动作与纠正方法 (一)后蹬无力,形成坐着跑 产生原因:对技术理解不清楚,蹬地腿离地过早;腿部和踝 关节力量不够;髋关节灵活性和腿的柔韧性差。 纠正方法:反复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明确正确的技术;多做 后蹬跑、上坡跑、跑台阶和各种弹跳练习,并在跑时注意摆动大 腿带动髋部前送的动作,加强腰、腿部力量和柔韧性的练习,注 意增强脚掌肌肉的力量。 (二)跑的路线不直,左右晃动或身体重心(下转第127页) 学科教育 127 2013 年第 2 期 金色年华 浅析机械基础课程教学 唐 华 (四川省乐至高级职业中学,四川 乐至 641500) 机械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有着不同于一般文化基础课 的特点。对于教材中的内容,需要教师的分析和挖掘,处理好理 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从各个方面对问题进行深入揭示和细 致分析,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多种具体方法来实施教学, 使学生既能学到机械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分 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日的。在深人钻研的 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循环推论,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 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努力将自己的思维模式从经验思维、定势思 维上升到科学思维、创造思维,既长知识、长智慧,又培养了创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积极探索适合本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努 力提高教学效果,就教学中最常见的“讲、练、动手”谈谈对本 课程教学实践的粗浅体会和做法。 “一注意”即注意讲。照本宣科地泛泛解释只能束缚学生的 思维,扼杀学生的求知欲。一般人们对问题总是渴求知道其真相 或结果的,“疑是学之始,思之由”,由疑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积 极的思维状态。例如:机器、机构、构件、零件这几个概念,没 有一个具体直观的模型或实体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就很难理解。 因此,我采用直观教学法,从单缸内燃机实物模型的组成人手, 结合挂图,分析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层层深入,引出 什么是零件连杆体,连杆盖)、什么是构件(连杆构件)、什么 是机构连杆,活塞)、什么是机器(内燃机)等概念。这样既讲 请了各个概念,又能很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从属的关系。 这种直观教学由于接触实际,言之有物,所获得的感材料比较真 实具体,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学生 在接触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趣,提高 学习积极性, 所得到的印象比较鲜明、 生动, 因此记忆也比较牢固。 又如在学习变速机构时,向同学介绍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经常 用右手拨动右侧的变速杆,根据路况使汽车行驶速度时快时慢, 有时还要使车倒退行驶。告诉学生驾驶员拨动变速杆的操作,是 在改变一对齿轮传动比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车轮的转速和转 向。在讲解的过程中,适当应用直观教具,理论联系实际,更直 接地启发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使之从事物的表象发现 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由具体抽象引出概念,从而达到理解教材, 获得知识的目的,提高其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二注意”即注意练。注意练是为了巩固提高所学知识,利 用较短的时间,通过做少量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来提高学生 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因而要求教师在选择具有代表性习题方面要 多下功夫,所选习题的思考性要强,并具有合适的梯度、广度和 灵活性,使学生在练的过程中,掌握解题的技能和技巧,在运用 知识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防止学生一味地机械模仿和死搬硬 套,以充分发挥其独立思考性和创造性。无论题目如何变化,只 要用灵活的思维将知识迁移,都可以用原理、公式的不变应对题 目的多变。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既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并掌握知 识点,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或以日常生活 中的例子来加深印象,如缝纫机踏板机构(曲柄摇杆机构),还 有人骑行车时,也能组成曲柄摇杆机构,车身为机架,脚踏板为 曲柄 (能作整周转动) , 小腿相当于连杆, 大腿相当于摇杆 (摆动) , 是以曲柄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 “三注意”即注意多动手。在上课时讲到有些机构的工作原 理,单靠学生们看图解,教师对着图解讲这些机构的工作原理, 学生们很难懂,就算有个别几个听懂了,让这几个同学再说一次 机构的工作原理,可能还说不上来。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 自己动手来了解和掌握这些机构的工作原理。比如,如平面连杆 机构中最常用的铰链四杆机构,在机械基础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又是其他四杆机构的基础,如何以最佳的方式来介绍铰链四杆机 构的类型我在教学巧妙地自制了一个铰链四杆机构教具,讲课 时生动形象地演示出了取不同的构件作机架便可得到三种基本类 型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说明后让学生 自己做四杆机构,因学生取杆长短不等,形成不同类型的四杆机 构,在连接的过程中理解了约束关系、运动关系并能动态地展现 出三种机构的不同之处,学生间讨论自己机构的不同很自然就归 纳出如何判别铰链四杆机构。在讲授轴受力分析,我将学生领到 汽修实习车间,让学生亲自操纵,汽车传动杆受力一目了然,之 后让学生将自行车前轴动手拆开,滚珠、挡碗、轴装配关系、各 起的作用,在一次简单的维护中将轴受力、轴承支撑及配合关系 就熟知了。加强平时上课的动手训练,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止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走出来,让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 合。 要使学生把所掌握的机械基础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工 作,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和妙方,但有法可依、 有方可循。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运用多种教学技巧。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和技能,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起伏过大 产生原因:头部姿势不正确,视线不固定;脚着地成八字形 或两腿的力量不一样大;摆臂动作不正确,两臂用力不一样或摆 动幅度小;后蹬角度大,跳着跑。 纠正方法:在跑道的前方定一标记,看着标记跑,做到视线 与标记保持平行,避免跑时身体重心起伏过大;跑时注意膝关节 向正前方摆动,沿着画好的直线跑;跑时(特别是在疲劳时)要 注意脚着地的位置,不要出现八字脚现象;加强弱腿与弱臂的力 量练习;用适宜的后蹬角度跑。 (三)跑时动作紧张、不协调,摆臂动作不正确,呼吸方法 不对;步长过大或过小 产生原因:不会放松肩部和腿部肌肉;身体姿势过于前倾或 后仰;不理解摆臂动作的作用;柔韧性差;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 量发展不平衡;技术概念不清楚。 纠正方法:经常做柔韧性练习,增强弱的肌肉群,使各部分 肌肉力量发展平衡;由慢到快听掌声跑,顺风跑,下坡跑;反复 讲解与示范,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动作过程和呼吸的方法;上体正 直的慢跑,中速跑和跑的专门练习交替进行。 通过坚持不懈的研究思考,使中长跑教学老树发新牙。耐力 跑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能,还能树立良好的体育观念和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一路走下来,看见孩子们那稚气、微笑、 流着汗的脸,收获一个体育教师最大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体育系通用教材 m. 人民体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