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课程的含义及其教学设计的问题李 康【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网络课程的基本含义和定位做了初步分析。试图说明“网络课程”与课程论所讨论的“课程”有层次上的区别。二是针对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主要从选题、课程目标设 计和教学策略等三个方面对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问题作初步的探讨和阐述, 分析并提出了网络课程的选 题原则, 解释了基于学的网络课程目标设计的思维转变问题, 以及讨论了网络课程中教学策略安排带有 普遍性的问题。【关键词】 网络课程; 教学设计; 选题原则;目标设计【中图分类号】 g40- 05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9458x( 2006) 09004604笔者 有 幸 参 与 了 某 市 中 小 学 教 师 继 续 教 育 网 络课程审阅和评审等方面的工作, 为广大教师积极参与 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制作的热情所感动。在我国现实情 况下, 网络课程的开发仅靠专业开发公司是远远不能 满足目前教育发展需要的, 必须有广大教师的参与。 然而, 在审阅网络课程的设计文稿和评审课程时发现 了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 集中表现在对网络课程的理 解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等方面, 为了避免走弯路, 加速网络课程的开发, 也为推进网络课程开发理论的 发展, 故在此谈几点初步的认识。程论, 课程论解决的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另一种意见认为, 课程论包含了教学论, 课程主要不取决于教学 过程的规律, 是受更高一级的规律所制约, 如政治、 经 济 、科 技 发 展 等 制 约 。而 教 学 是 为 实 现 课 程 服 务 的。第三种意见认为, 教学论与课程论是两个相对独 立的领域, 不存在从属关系。课程论解决教什么, 教 学论解决怎样教的问题。”2所谓网络课程是基于计算机网络传递、处理和交 流的具有特定教学内容结构和教学功能结构的教学材 料。网络课程主要涉及教学内容的问题, 主要是为学 习者提供教育信息资源的问题, 再往大讲, 是教育信 息环境的问题。当然, 与教科书不同, 网络课程有其 特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功能, 但这些教学策略和教学 功能是为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和条件, 而不是教学活动 本身。或许有人认为, 网络课程通过视频, 有教师的 讲述, 怎么不是教学活动? 其实那依然是网络课程的 教学功能表现或内容表现, 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教与学 的活动。网络课程的教学功能与实际的教学活动 ( 教 学行为) 是两个密切联系而又严格区分概念。所以从 这层意义上讲, 对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不能替代对网 络教学活动的安排。因此, 开发网络课程是网络课程 研制的主要任务, 而应用网络课程则是网络教学的主 要使命。两者不宜混为一谈。什 么 是 网 络 课 程 ? 业 内 有 一 个 权 威 的 表 述 , 即在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中表述的“网络课程就 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 动的总和。”1 从这个界定看网络课 程 既 涉 及 了 教 学 内 容 , 也 涉 及 了 教 学 活 动 。这 是 值 得 商 榷 的 。 应 当说, 该界定的推出受到了课程论的影响。课程论认为课程应当包含教学。笔者以为,“网络课程”与课程论所讨论的“课程”不属于同一层面的概念。课程论讨论的“课程”主要是在“经验”或“理论”的层面 上, 而教育技术学讨论的“网络课程”则是在某类具 体的材料形态或表现形态上, 故将其上升到课程论的 层面是一种错位。其实, 网络课程就是一种新型的课 程表现形态, 一种新的教学内容载体。没必要陷入课 程论与教学论关系的纠缠之中。“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教学论与课程论 的关系是有争论的。一种意见认为, 教学论应包括课在阅读网络课程开发立项时, 发现有些教师没有考虑网络的特点、教学内容的性质, 以及网络学习的 特点, 只要是教学内容就申报开发网络课程。其原因46中国远程教育二、选题的问题一、网络课程的含义( 1) 最适宜开发的课程: 以知识性 ( 概念、规则和原理) 内容为主, 便于学习者自学, 并且有较多的 多媒体素材支持的内容。( 2) 比较适宜开发的课程: 以知识性内容为主, 但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有少量多媒体素材可用, 极容 易变成教科书的网络版。若从教学策略设计和多媒体 应用等方面下功夫, 还是可以开发成网络课程的。( 3) 不适宜开发的课程: 以活动和行为训练等内 容为主, 要求有实际操作的教学情景和训练场地。对 教 师 的 示 范 、指 导 有 较 高 的 依 赖 等 方 面 的 内 容 。 当 然, 若这类内容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则另当别论。3. 无法替代原则。该原则是指开发的网络课程 不 能 被 其 他 媒 体 所 替 代 , 尤 其 是 不 能 被 教 科 书 所 替 代。如果一门网络课程基本上可以被书本所替代, 那 么该课程就存在较大的问题。要么是选题有问题, 要 么就是没有做好教学设计, 导致网络课程变成文字教 科书的翻版。因此, 判断一门网络课程是否有价值, 是否开发的成功, 其简单而实用标准或原则就是看它 能否被文字教材所替代。遗憾的是, 目前这种能被教 科书所替代的现象时常发生。说明网络课程的教学设 计 既 十 分 重 要, 又 需 要 被 开 发 网 络 课 程 的 教 师 所 掌 握。是 复 杂 的 , 可 能 有 教 学 改 革 的 压 力 , 也 可 能 有 评 职称、拿课题、获奖等功利性因素。但有一个问题值得 思考, 即究竟什么教学内容适宜开发为网络课程?网 络 课 程 的 开 发 应 不 应 该 有 选 题 ? 或 者 说 哪 些教学内容可以被开发成网络课程? 过去对电视教材开 发、制作时, 考虑到电视媒体的特点, 讨论过有关选 题 的 问 题 , 并 制 定 过 选 题 的 原 则 , 如 “扬 长 避 短 原 则、媒体选择率原则、主题单一原则”等。3当多媒 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出现后, 相关教材的开发就鲜有对 选题的思考。一方面, 依据电视媒体制定的选题原则 不能适用于网络媒体; 另一方面, 网络课程的表现力 和教学功能远不同于电视媒体。那么, 网络课程开发 要不要选题? 回答是肯定的。为此, 提出几点原则或 建议供参考:1. 分类开发原则。该原则是指要按不同类型的 网络课程制定选题, 开发其课程。不同类型的网络课 程有其特定的要求, 特定的适用对象。分类开发的原 则主要解决网络课程的针对性问题。根据教学功能和 内 容 结 构, 网 络 课 程 可 以 划 分 为 “基 于 教 的 网 络 课 程、基于学的网络课程和主 导 - 主 体 的 网 络 课 程”4三大类。 要开发网络课程首先要分清其类型, 不同类型其开发的思路、做法是不同的。基 于 教 的 网 络 课 程 类 似 于 电 视 教 学 , 不 同 的 是 学生对呈现的教学内容及过程有更高的可控性。对这 种类型的网络课程的选题可以参照电视教材的选题原 则。而基于学的网络课程主要是给学习者提供一个自 主学习信息资源和数字化学习环境。对这类网络课程 的选题重点考虑学习者自学的问题。即教学内容是否 便于自学, 是否有利于自学 。 “主 导 - 主 体 ”网 络 课程指学生既可以接受教师的面授, 也可以通过网络 课程进行学习, 它是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模 式 。对 这 类 网 络 课 程 的 选 题 则 要 根 据 课 堂 教 学 的 需要, 进行慎重选择。一般的情况下, 这类网络教学材在设计某网络课程时, 有的教师没有考虑网络课程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差别或不同, 提交的网络课程教 学大纲、课程设计方案等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课堂教 学大纲、课堂讲授方案。在课程目标方面主要考虑的 依 然 是 如 何 教, 而 没 有 转 变 角 度 去 考 虑 学 习 者 如 何 学。所以, 我们看的还是诸如通过本单元的教学, 学 生应该了解什么, 掌握什么等等表述。基于学的网络课程主要是学习者通过该类课程独 立自主地学习。独立性、自主性学习是这类网络课程 设计者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从这个特性出发, 我认 为对 这 类 课 程 教 学 目 标 的 设 计 就 不 同 于 课 堂 教 学 目 标, 它不应像课堂教学那样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统 一 性, 而 是 应 当 带 有 一 定 的 建 议 性 、提 示 性 和 引 导 性。前者是从教的角度, 带有统一的、规范的和强制 性的要求, 而后者是从学的角度, 带有尊重学习者、 帮助学习者的含义。故将这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改 为“学习目标”; 将“教学要求”改为“学习建议”。 这种改变决不是文字上的变动, 而是教学设计角度的料大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方面的内容。其选题应注重课外辅导2. 依赖递减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学内容对教师依赖程度越高, 其网络课程学习效果则越小, 该原则 是针对基于学的网络课程而言的。一般而言, 凡能离 开教师讲授而能被自学的内容, 均可以开发成网络课 程 。相 反 , 有 些 教 学 内 容 必 须 依 靠 教 师 手 把 手 地 教( 如工艺美术、舞蹈技能、体育技能、设备的实际操 作等) , 则不宜开发为网络课程。为了便于教师们的 选择, 特作如下划分:47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三、课程目标设计的问题实 践 探 索2006 年 9 月 / 上转变, 即 把 自 己 设 想 成 一 个 学 习 者 ( 不 是 教 育 者) ,设身处地的为学习者考虑。例 如 : 以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课 程 第 一 章 绪 论 为 例。其教学目标是: 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 使学生了 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作用, 知道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 以及现代 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等。5若 从 自 主 学 习 的 角 度 分 析 , 将 其 改 为 学 习 目 标 和建议: 通过本章的学习, 您应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 的含义, 也可用自己的语言对其加以总结或描述; 您学习的新材料, 但以学习者易懂的通俗语言呈现。”6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就是将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与 新学习的材料结合起来, 从而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它 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 一组简短的文字或图解的 资料; 第二, 在将学习的材料之前; 第三, 不包括学 习材料的内容; 第四, 提供学习教材的内容要素之间 相互关系的方法; 第五, 能影响学生在学习时编码的 过程。”7教 科 书 一 般 都 包 括 先 行 组 织 者 , 如 一 开 始 的 综 述, 或章节的大纲和标题等。在课堂教学中, 在教师 的 讲 授 下 , 这 些 先 行 组 织 者 能 发 挥 自 己 的 作 用 。 但 是, 在网络课程中就不能处理成教科书那样, 它的引 导性材料要比教科书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笔者认 为, 网络课程中的“先行组织者”有三种作用:第一, 扮演传统意义上的先行组织者的角色, 即 在新 学 习 内 容 与 学 习 者 已 有 的 认 知 结 构 之 间 形 成 连 结, 促使其有意义学习的产生。这种性质的先行组织 者一般设置在难点内容出现之前。第二, 对每小节内容给予概括性说明。即给学习 者 一 种 提 示 性 说 明 , 使 其 对 该 小 节 内 容 做 到 心 中 有 数, 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这性质的先行组织者最好 在每个单元 ( 或小节) 前都要设置。例如:应知道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作用有哪些,的性质、研究对象、发展历史有所了解,些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对该学科并可以对这这种 转 变 是 网 络 课 程 建 设 和 网 络 教 学 实 践 给 我们提出的新课题。需要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不断 加以总结、改进和创新。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 同样存在转变教学设计思路或角度的问题。网络课程与教科书最大的区别, 就 是网络上能有人 - 机互动, 能体现 出 特 定 的 教 学 策 略。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大致在两个方面: 一是融入 教 学 内 容 结 构 中 , 主 要 表 现 为 对 信 息 的 组 织 、表 达( 包括多媒体表达) 、前后顺序、链接和导航等; 另一 是专门的教学功能栏目, 如课程介绍、学习辅导、学 习目标、学习资料、在线交流、辅助工具等等。网 络 课 程 的 教 学 策 略 设 计 是 较 为 复 杂 的 问 题 。 应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而决定其特定的教学策略。不 同性质的课程其教学内容的组织、表达不同; 其教学 功能栏目的安排也不同。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1. 先行组织者的应用。网络课程在很大程度上 还是依靠文本 ( 文字) 表达教学内容。遗憾的是, 目 前大多数网络课程的文字依然是教科书的表达或组织 方式, 没有考虑到网络学习的特点。为此, 笔者建议 应在其每个文本单元 ( 如每个小节) 之前, 要设计一 个先导性材料。亦可看成“先行组织者”。为什么要 设计这种先导性材料? 有两个理由: 一是网页上浏览 文字不同于书本, 或多或少有局限性, 故因该给学习 者提供更大的方便; 二是基于学的网络课程, 主要是 学习者的自学, 故因该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它在概括与包容的水平上高于要( 资料来源 : 黄显华 霍秉坤 著 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2 年 1 月版 109 页)第三, 根据每单元的内容, 向学习者提出相关问 题, 引导其带着问题学习。不仅可以减少学习中的盲 目性, 而且在问题的引导下, 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探求 欲望, 增进学习效果。教科书习惯于把问题放在每个 章节之后, 概因有教师的指导、讲授和安排, 给教师 的活动留有空间。而基于学的网络课程则不然, 最好 要把问题提前设置, 有利于引导学习者进行学习。2.视频材料的问题。视频内容是网络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们承担了特定的角色。它“以活动的彩色的图像和同步的声音去呈现事物的运动状态与规 律, 能全面呈现事物的空间、时间、运动、颜色与声 音特征, 因此, 它具有极强的信 息 呈 现 力 。”8 我 们 应当认真对待视频材料。然而, 在我们看到的网络课48中国远程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在上一个单元, 我们曾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 因, 其中包括经济力量、政治动荡、内部斗争和边境冲 突; 并且探讨一些大战前出现的突发事件。在这个单 元中, 我们会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这些起因 与第一次的起因相类似。四、教学策略问题实 践 探 索2006 年 9 月 / 上程中, 视频材料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除了网络的视 频 清 晰 度 不 如 录 像 及 vcd、 dvd 外 , 究 其 原 因 有, 一是随意截取一段录像材料, 没有考虑该材料的 完整性或表现性; 二是为使网络课程有多媒体的表现 形式, 加入一些视频材料。而这种视频材料往往是随 意 拍 摄 的, 没 有 稿 本 , 没 有 构 思 , 更 没 有 镜 头 组 接 等 ; 三 是 开 发 设 计 的 重 心 放 在 了 网 页 的 设 计 和 制 作 上, 对视频材料忽视了。尽管网络课程的视频材料大 多属片段性的录像, 我们依然认为它要符合视频材料 表现事物的规律和特点, 依然要按电视录像制作的规 律来做。3. 延伸性材料的处理。课程中延伸性、参考性、 补充性材料的设置或相关网站的链接, 是网络课程不 同于传统课程的特色和优点。但是, 在网络课程开发 实践中对这些材料或链接的教学设计往往被忽视了。 常 表 现 为 : 这 些 材 料 或 链 接 可 以 被 学 习 者 看 到 或 找 到, 但并没有进行分类设计处理, 使学习者面对了大 量冗余信息。为此, 建议对延伸性材料要根据课程中 不同的主题或知识点进行分类设置, 便于学习者找到 相关的材料。此外, 有些教师把一些尽管有趣、但与 该课程无关的材料设置进来。可以看出教师对这些材 料的喜爱, 但应该做到忍痛割爱, 否则会影响对该课 程的学习。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而又复杂的 领域。它融合了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信息技术、美术设计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它也必将受到当代各种教育思潮和理论的影响。为此应对这个领域给予高度 的关注。参考文献1 谢幼如, 柯清超. 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m. 北京: 电子工业出 版社, 2005.2 李方.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 李运林, 徐福荫.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04.4 谢幼如, 柯清超. 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 社, 2005.5 李康.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 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7 黄显华, 霍秉坤. 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8 南国农, 李运林. 电化教育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收稿日期: 2 0 0 6 - 0 6 - 3 0作者简介: 李康, 教授,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510405) 。责任编辑 华 人( 上接第 35 页)现出独特的凝聚力, 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式j. 比较教育研究, 2000,( 1)3 中央教科所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成人教育展望与选择n.中国教育报, 2000- 10- 08( b3)4 秦旭芳, 庞丽娟. 行动学习法在教师培训中的价值与作用j.师资培养, 2004,( 11)5 潘俊等. 基于互联网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 国远程教育, 2004,( 7)5.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 使 学 习 过 程 更 富 有 可 度 量 性 。评 价 指 标 的 确立, 促进了学生在相应方向上的努力和提升, 符合现 代教育理念。6.行动学习中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 学生和学校、学生和教师形成了更为亲近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持续的张力, 早期接受课程试验的学生虽然已经毕 业离校, 但几个年级的讲师团成员, 依然在周末设立 了“503 讲堂”, 义务为学校的在校学生提供 专业知 识讲座, 并交流行动学习的体会。收稿日期: 2 0 0 6 - 0 5 - 2 0作者简介: 杨旭东, 副教授, 哈尔滨电大教学处( 150001) 。参考文献1 英伊思麦吉尔, 利兹贝蒂. 行动学习法m. 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2.2 张彦通. 英国高等教育“能力教育宣言”与“基于行动的学习”模责任编辑 石 子49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实 践 探 索2006 年 9 月 / 上na tion with re le va nt p ra c tic e a nd re s e a rc h find ing s , he ha s ma d e initia l a p p roa c he s on the inte ra c tivefunc tions of ins truc tors for d is ta nc e e d uc a tion. at the e nd of this p a p e r the a uthors c onc lud e s tha t: the inte ra c tive func tions b e twe e n ins truc tors s hould b e e nric he d a nd d e ve lop e d throug h te a c hing p ra c tic e of d is ta nc e e d uc a tion. it is the orig ina l motiva tion to imp rove te a c hing q ua lity of mod e rn d is - ta nc e hig he r e d uc a tion via g iving e mp ha s is on inte ra c tive func tions b e twe e n ins truc tors a nd b ring the ir initia tive s into full p la y. me a nwhile we ha ve to p a y e noug h a tte ntion to a d minis tra tion s o tha t the c on-c re te s tra te g ie s c a n b e imp le me nte d .ap p roa c h on we b - b a s e d p e d a g og y for le g a l c linic c ours e sin op e n le a rningguan yuqinle g a l c linic te a c hing is a kind of le g a l p ra c tic a l e d uc a tion mod e whic h wa s e me rg e d in the1960s in s ome ame ric a n la w ins titutions . this me thod ha s b roug ht le g a l p ra c tic e into the ore tic a l le a rning , whic h will he lp s tud e nts to imp rove the ir p ra c tic a l c a p a b ility a nd c omp re he ns ive q ua lity a nd e s ta b lis h the voc a tiona l c ons c ious ne s s a nd c onc e p t of la w. eithe r to a na lyze from the tra ining ob je c - tive of op e n le a rning a nd the d is c ip line na ture of la w or from te a c hing fe a ture s , te a c hing ta rg e ts a nd te a c hing c ond itions of la w c ours e s in op e n e d uc a tion, the we b - b a s e d p e d a g og y for le g a l c linic c ours e s s e e ms a d a p tive to the p e rs onne l tra ining of la w s ub je c t.in c omb ina tion with the te a c hing ta s ks of the c ours e for la wye rs la w, the a uthor firs t e mp ha s e s tha t ins truc tors ne e d to offe r s uffic ie nt p re p a ra tion, whic h inc lud e : g e tting fa milia r with the c ours e c on- te nt, c olle c ting e noug h typ ic a l c a s e s , d e mons tra te the c a s e s on- line , d ivid ing s tud e nt g roup s , e tc . in the p ha s e of c onc re te imp le me nt, the a uthor e xp ound s the thre e s ta g e s of on- line te a c hing me thod s for le g a l c linic c ours e s : g roup me mb e rs involve d in re a l- time d is c us s ion; on- line te a c hing a nd s um-ma ry of te a c hing .im p lic a tion of on- line c ours e s a nd its ins truc tiona l d e s ig n p rob le mli kangthe a uthor of this a rtic le ha s d is c ove re d s ome c ommon is s ue s whe n involving in e xa mining a ndre vie wing s ome on- line c ours e s for p rima ry a nd s e c ond a ry s c hool te a c he rs c ontinuing e d uc a tion in a c e rta in c ity. the is s ue s foc us on s e ve ra l re s p e c ts , a s c omp re he ns ion of on- line c ours e s a nd te a c hing d e s ig n for on- line c ours e s .79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英 文 摘 要2006 年 9 月 / 上in a d d re s s ing the a b ove , the a uthor firs t na rra te s the imp lic a tion of on- line c ours e s . he ta ke s thevie w tha t on- line c ours e s a re te a c hing ma te ria ls whic h a re b a s e d on c omp ute r ne twork d e live ry, offe r whic h c a n p roc e s s a nd c ommunic a tion a nd ha ve c e rta in te a c hing c onte nt s truc ture a nd te a c hing func tion s truc ture . in the lig ht of s ome p rob le ms e xis te d in d e ve lop me nt a nd s e le c tion whe n ins truc tors involve d in d e ve lop ing on- line c ours e s , the a uthor p rop os e d thre e p rinc ip le s for on- line c ours e s d e - ve lop me nt a nd s e le c tion: the p rinc ip le of d e ve lop me nt via c a te g orie s ; the p rinc ip le d e p e nd ing on d e -c re a s ing p rog re s s ive ly; the p rinc ip le of non re p la c e me nt.afte r s umming up the p rob le ms e xis te d in ob je c tive d e s ig n whe n ins truc tors d e ve lop ing on- line c ours e s , the a uthor p oints out tha t the te a c hing ob je c tive d e s ig n for le a rning - b a s e d on- line c ours e s s hould ind ic a te s uc h fe a ture s a s s imp le , p romp ting a nd g uid a nc e - orie nte d . in the e nd , a d d re s s ing the p rob le ms of te a c hing d e s ig n thinking in the re s p e c t of te a c hing s tra te g ie s for on- line c ours e s , the a uthor p rop os e d tha t te a c hing s tra te g ie s s hould b e d e ve lop e d on the b a s is of the na ture of d iffe re nt c ours e s , a d op t d iffe re nt wa ys in org a nizing the te a c hing c onte nts a nd us ing d iffe re nt wa ys for e xp re s -s ion. me a nwhile its ne c e s s a ry to a rra ng e c olumns a c c ord ing to d iffe re nt te a c hing func tions , e s p e c ia lly p a y a tte ntion to a p p lic a tion of the b e fore ha nd org a nize rs , a p p lic a tion for vid e o ma te ria ls a nd p roc e s sfor thos e e xte nd e d ma te ria ls .ana lys is a nd a p p lic a tion for on- line le a rning fe e d b a c kinform a tion in d is ta nc e e d uc a tionle jun and qi hongthi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器人清洁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输液反应和急救措施
- 知识管理(KM)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橡胶鞋材生产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网红短视频内容创作工具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柜台银行服务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影海报电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渔业养殖的气象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产品品牌国际化战略咨询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环保产业园区绿色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报告
- 酒吧mc教学课件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题库1200道带答案可打印
- 托管老师岗前培训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 护理品管圈QCC之提高手术物品清点规范执行率
- 高尔夫基础培训ppt课件
- 有机化学第五章 脂环烃
- 微型钢管桩专项施工方案
-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 机械加工的常用基础英语名词术语翻译对照大全
- Would-you-mind和Do-you-mind讲解学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