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经济学论文 我国当前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经济学解释我国当前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经济学解释从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谈起詹 新 宇(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 ,甘肃 兰州 730107)摘 要:我国当前正处于转轨时期,法制不健全,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道德观念的滑坡等,导致了当前我国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震惊中外的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就是典型),其存在给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角度经济学的视野出发,根据我国假冒伪劣商品的现状,分析了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并对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猖獗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了一些治理假冒伪劣商品的粗浅建议。关键词:假冒伪劣;危害;原因;对策an economic analysis on forged or poor quality goods in chinazhan xin_yu(school of economic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107, china)abstract:the existence of forged and poor quality goods such as fuyang incident of anhui province has caused our nation great losses in various aspects like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starting from the point of economic analysis ,the paper studied the status ,harmfulness and main reason of existence of forged and poor quality goods ,and made the related countermeasure proposals.key words :forged and poor quality goods ;harmfulness ;reason ;control一、引 言头大,嘴小,浮肿,微烧鲜花般娇嫩的幼小生命,刚来到世间几个月就枯萎、凋谢,而其罪魁祸首竟然是本应为他们提供充足“养料”的奶粉。营养价值连米粉面粉都不如的劣质“空壳奶粉”,充斥着安徽阜阳农村。食用“空壳奶粉”的婴儿,成了身体瘦弱脑袋偏大的“大头娃娃”,严重的直至心、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据报载,自2003年以来,“大头娃娃”在阜阳大约有一两百人,其中死亡的多达58人。这个消息从今年3月下旬至今,经过媒体的“加强报道”,特别是4月19日央视的报道,震惊了世人。事件曝光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出批示,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坑害儿童事件进行调查。一石激起千重浪,全国掀起了一股打击劣质幼儿奶粉的高潮。据悉,太原、厦门、上海、大同、唐山等地,陆续揪出劣质奶粉造假窝点43家,其中还有许多竟有着合法身份。安徽阜阳的假冒伪劣“毒奶粉”事件,使得我们不禁有想起了20世纪80年代的假鞋、假烟、假表,以及去年的“黑心棉被”、“瘦肉精猪肉”等,假冒伪劣商品如同顽强的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这两年来有1/4的家庭受到过假冒伪劣商品的侵害,涉及5000万城市消费者,98.5%的消费者受到经济损失。这种大范围、大规模的制假售假活动,有损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社会资源,破坏了诚实守信的市场氛围,而且最终将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效应。为什么我国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活动没有随着国家一轮轮的“打假”活动迅速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拟从信息经济学中有关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对假冒伪劣商品在我国当前市场上泛滥成灾的成因,以及如何防止和消除这种现象的发生做一点探讨。二、 从经济学视野看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败坏了我国的商品信誉和国家声誉,并且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活动往往会滋生大量的腐败现象,严重的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可见,假冒伪劣商品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真可谓假冒伪劣“猛于虎”,也因此有人把做假经济比作是“砒霜经济”(意指自取灭亡的经济)。下面我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危害作一粗浅的阐释。(一)“假冒伪劣”的存在降低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并通过价格、竞争等杠杆,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扭曲了价格竞争等杠杆,损害了“优质产品企业”的权益。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正当竞争和低价倾销,导致真货斗不过假货,名优商品斗不过伪劣商品,打击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几乎每一种新产品投放市场,都会出现相应的假冒伪劣商品,企业产品的市场被挤占,企业千辛万苦创立的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被侵害,利润下降,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导致许多企业已不愿或不敢在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上大量投资,致使资源更多的流向了“劣质产品企业”,从而误导了资源流向,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而由打假带来的行政成本以及“优质产品企业”发生的同打击假冒产品有关的广告费,更是一种资源的“纯浪费”。(二)“假冒伪劣”导致了社会分配秩序的混乱首先假冒伪劣商品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由于假冒伪劣商品基本上是非法地下生产,又主要以非正当手段进入市场流通,因此,既逃避了流转税,也逃掉了企业所得税。据测算,近几年假冒伪劣商品造成的国家税收损失每年高达250亿元左右。其次假冒伪劣商品扭曲了企业的利润水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劣质产品企业”往往比“优质产品企业”有着更低的总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加上“优质产品企业”为打假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因此“劣质产品企业”一般都具有比“优质产品企业”高得多的总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从而获得比“优质产品企业”多得多的生产者剩余(见图1);也就是说,在“劣质产品企业”和“优质产品企业”之间,市场对二者进行了不公平的收入分配。这无异于“奖懒罚勤”,不符合市场经济中“经济公平”的原则,造成了社会分配秩序的混乱。图1(a)图解:avc1为“优质产品”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avc2为“劣质产品”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如果二者的产品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则“优质产品”企业的利润为a,“劣质产品”企业的利润为a+b,b为“劣质产品”企业以次充好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图1(b)图解:avc1为“优质严品”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avc2为“劣质产品”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劣质产品”企业以比p1低得多的价格p2出售自己的商品,就能获得和“优质产品”企业相同的利润;在p1和p2之间,“劣质产品”企业以任一价格p3出,就能获得比“优质产品”企业更多的利润。(三)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造成了我国居民社会经济福利的巨大损失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整体的生产技术水平低,较高水平的设备和技术较难得到,制假售假者为获取高额利润,往往以劣质商品假冒正牌商品,假冒伪劣商品的“以次充好”行为剥夺了消费者相当大的一部分消费者剩余(见图2),同时因假冒伪劣商口的“劣质”问题还造成了伤害、致死致残等恶性事件的频频发生(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就是一例),使广大消费者蒙受了人身的、经济的和精神的多方面伤害,大大的降低了他们的社会经济福利水平。图2如图2所示:假设消费者对某商品的“优质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曲线(需求曲线)为dl,而对该商品的“劣质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曲线(需求曲线)为d2;假设消费者在购买阶段消费者无法判别该商品是否为假冒伪劣产品,只有消费以后才能判断出商品质量的好坏。s为该商品的“劣质产品”的供给曲线。现消费者购买了q1数量该商品的“劣质产品”,如果该“劣质产品”作为“劣质产品”出售,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p3,消费者剩余为a+b+c;如果该“劣质产品”作为“优质产品”出售,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p1,由于“劣质产品”的以次充好,使它可以按照“优质产品”价格p1进行出售,此时的消费者剩余为a,b+c被“劣质产品”的生产者剥夺,转化为生产者剩余。如果“劣质产品”的生产者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以低价p2进行倾销,则消费者剩余为a+b,c为被剥夺的消费者剩余。三、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的经济学解释我国当前正处于转轨时期,法制不健全、不完善,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道德观念的滑坡等是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深刻制度原因,但由于学术界的各位前辈们对其讨论较多,在此不再赘述。下面我想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滋生假冒伪劣商品的原因:(一)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假冒伪劣”的直接动因众所周知,无论是厂商、批发商,还是零售商,其生产经营的目的都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是其途径之一。对厂商而言,降低成本最为便捷的方式莫过于降低产品质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对批发商、零售商而言,其主要经营成本在于进货的成本,相对于质优产品来说,购进假冒伪劣产品所花费的成本显然大幅下降。这样,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形成“厂商批发商零售商”一条龙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组织,通过共同欺骗消费者而牟取暴利。(二)产品交易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假冒伪劣”赖以生存的根本原因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对于交易的对象或内容所掌握的相关信息不是完全相同的,从而形成交易双方在信息的拥有量上的不对称。之所以存在信息不对称,笔者认为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 交易者知识的有限性。由于交易者所拥有和能够支配的资源的有限性,特别是时间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其知识的有限性,从而决定其对交易对象或内容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即对信息掌握的不完全性。对交易者来说,其从事的经济活动或其它活动在时间上具有竞争性、排斥性,因而卖方相对于买方对商品的相关信息占优势,导致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2 搜寻信息的成本存在性。对交易者而言,要了解或掌握交易对象或内容的相关信息,需要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等经济资源,这无疑就是其所花费的成本。根据经济学理论,作为“经济人”的交易者会对搜寻商品相关信息与否的“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用)进行分析比较,如果投入较多经济资源获得的效用较少或比不投入要低,则其会选择少投入甚至不投入,从而导致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3 信息的垄断性。信息是一种资源,其具有价值(体现为需求方对信息的搜寻成本)。因此,在交易市场中,作为交易对象或内容信息占优的卖方,在赚取最大化利益的驱使下,其会对信息处于劣势的买方隐藏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交易市场信息不对称对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具有激励作用。由于交易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作为劣势方的买方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商品时,无法辨其优劣真假,其理性选择就是进行折衷处理,即其理性支付价格为优劣商品市场价格的加权价,亦即,假定优质商品的正常市场交易价为pg,假冒伪劣商品的正常市场交易价为pb(这时交易双方拥有完全信息),则买方所提供的加权价:p=pg+pb,其中、为权重,、0,1,一般、取值0.5。显然,作为生产优质产品的厂商来说,其可能面临较少的利益甚至亏本。假定其生产的数量为q1,利润为1,则在信息充分与否的不同情况下,经市场交易其利润变化量为1=q1(p-pg),显然,当、取值0.5时,10。因此,这无疑激励那些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厂商扩大生产以赚取更大利润,而那些生产优质产品的厂商转向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以分享利润或进入其它市场,从而形成假冒伪劣商品将优质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三)地方官员的腐败寻租行为是“假冒伪劣”泛滥的重要条件在处理假冒伪劣商品问题上,地方政府无一例外地把制假、售假活动斥之为不合法的活动,并拥有打假治劣的权力。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打假成本高昂,作为处于地方政府官员这样一层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地方官员,其个人得到的收入与打假的巨大成果及其个人支出(过多的时间、精力用于打假方面,用于其他有利于个人升迁的政府活动就会减少)并不对称,至多能得到一些精神鼓励,而且打假成果目前并非地方官员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因此忠实地行使这种权力对于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政府官员来说往往得不偿失,地方官员并没有足够的动机利用这种权力。如果权力不用于交换就会贬值,真正看重这种权力的人是制假售假者。打假权力是对制假售假者的一种潜在威慑,代表制假售假活动的一种风险。于是制假售假者就会用金钱收买部分地方官员,要求他们放弃打假权力。对于地方官员而言,他们一方面凭借权力的交换取得一部分额外收入,另一方面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能衡量其政绩的活动上,升迁机会大大提高,可谓一举两得。对于制假售假者来讲,金钱的力量(用钱要求官员“弃权”放弃打假)常会凑效,这意味着制假售假的风险概率p几乎降为零,制假、售假者能够在无风险成本(pf=0)或低风险成本下经营。在这里,制假售假者是“设租者”,暗示政府官员放弃打假权力能得到某种好处。部分政府官员则属于寻租者寻求利用垄断权力(打假的垄断者)获得额外收入。寻租活动的结果是造假者得到“保护伞”,更加肆无忌惮地让假冒伪劣商品行销于市。四、“打假”对策及建议(一)竭力矫正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既然信息不对称是“假冒伪劣”存在的根本原因,那么我们必然需要缩小市场参与者相互之间信息拥有量的差距,以实现信息在彼此之间的均衡和对称,使从事制售假冒劣商品的不法厂商失去伪装和保护,无法在市场上立足和生存。为此,我们应:提高信息传递系统的效率,促进全社会信誉机制的形成;提高消费者识别假货的能力,缩小消费者同生产者信息之间的差距;通过诚实厂商向消费者提供各种质量承诺,实行“三包”,帮助消费者克服信息不对称;行政执法机构加快信息收集、处理,加大对制假售假活动的惩治力度,缩小不法厂商利润空间。 (二)完善市场体系,缩小“假冒伪劣”的存活空间完善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建立和完善各种形式的信息市场。通过信息市场建设,能够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提高信息质量和传递速度,降低交易费用,缩小“假冒伪劣”的存活空间。我们应做以下几方面工作:1.政府通过发达的信息市场可以了解制假、售假情况,降低打假的信息搜寻成本,从而提高打假效率。2.消费者购物前首先了解有关商品的信息,能够增加买到正品的成功率,培养不了解有关商品信息不轻易购买的谨慎购物习惯。3.欲以打假治劣获利的消费者会想方设法地搜集信息和从事假冒伪劣的侦察和举报,在从事侦察和举报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情况下,会吸引人们投资于特殊的“行业”信息的搜集和买卖。从而形成一种“假冒伪劣商品信息商场”,这无疑会给假冒伪劣商品以重大打击。4.正品厂商通过参与信息买卖,同样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打假防假效率。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发达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也能改善信息分布结构,促进市场交易量的扩大和商品经济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过渡的进程,强化价格信号在引导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自然也会缩小假冒伪劣的生存空间。 (三)进行制度创新,鼓励各经济主体积极参与打假由于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成本高昂以及因种种原因消协工作效率不高等,消费者经常放弃投诉和举报。大部分正品厂商则因打假收益的外部性,缺乏打假主动性,只有少数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而主动参与打假。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打假治劣行动一直以政府推动、执法部门参与为主,而其他经济主体参与意识不强。今后的制度创新应该围绕设计激励机制,促使打假主体多元化方面进行,比如成立以打假作为一项事业的“打假公司”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从事打假治劣的法人企业,通过聘请或雇佣熟悉商品知识的专门人员,如曾在商店工作的职工,甚至包括熟制假、售假内幕信息的制假人员,进行专业分工,从事假冒伪劣的信息搜集、加工、处理和投诉索赔等工作。它虽然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但客观上起到了打假效果,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因而能够得到社会的鼓励和支持。(四)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地方官员打假不力1.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与腐败有关,地方官员寻租行为发生的条件为:crb,其中c为地方官员可能受到上级的处罚成本,r为租金, b为制假售假者因“行贿”成功,风险成本的降低额;如果c b,则寻租行为不会发生。因此,对与制假售假者相互勾结、收受贿赂,为其开脱罪责的地方官员,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如开除党籍,撤销行政职务,直到处以监禁、判刑等,尽量做到使寻租得不偿失。2.将假冒伪劣商品的治理作为考核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宁波余姚市公益性岗位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南平市第二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有效的内容营销策略计划
- 战略创新与风险管理考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的法律理论与试题及答案分析
- 2025年法学概论考试的法律语境变化与试题及答案
- 基于云端的AI服务架构设计试题及答案
- 2025法学概论考试高分秘籍及试题答案
- 2025届吉林省大安市第三中学八下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关爱生命-健康成长家安全教育家长会课件
- 公司经营管理手册目录
- 基础会计练习题及答案
- 限高杆施工图 2
- 5万吨钢筋加工配送中心项目
- 初中数学北师大九年级下册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谢荣华 教学设计《锐角三角函数》
- 机房空调升级改造方案
- 老年患者营养支持途径及配方选择课件
- 二环庚二烯(2,5-降冰片二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审计工作底稿模板】FK长期借款
- arcgis网络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