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12220151 第期印顺(深圳弘法寺,广东深圳518004)摘要:本焕长老传承了禅宗的话头禅和默照禅等禅学思想以及修行观和培福观,并指出禅 宗的宗旨是“即心即佛”,主张成佛要自修自度,修行方法是活泼泼的、不拘一格的。关键词:本焕;禅学;修行;培福;宗旨中图分类号:b9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176 (2015)01-0003-042015年4月2日是我的恩师本焕长老圆寂 三周年。在此来临之际,他那德高望重的形象 常常浮现于我的脑中。他出家八十余年,一直 崇奉南宗之旨,疾行禅宗祖风,不仅推动禅门 发展,而且还为当代禅宗的振兴作出了重要贡 献。我与恩师的最初接触源于一次偶然的机 缘。当时一位朋友只是让我送一样东西给师 父,但是没有想到却与师父结了不解之缘。从 此一发不可收拾,乃至最后出家做了和尚。师 父的人格魅力就在于他的禅风,因为佛法的基 础与发展依靠的是禅风,有什么样的禅风,就 有什么样的道场,而这个道场最终是由人来决 定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师父就是“弘道” 的大师、禅门泰斗。作为衣钵侍者的我,与师父朝夕相处十几 年,听闻他老人家的开示说法,眼观他的顿入 修行,听弟子们讲师父的为人佚事,师父的形 象、声音乃至为人处世等已深入我心,可以说 在师父的薰染之下,我这个弟子已经真的有了 醍醐灌顶、饱参法味的感觉,虽然不能说全部 得到了师父的真禅三昧,但也至少被薰染了。禅门尊宿的本焕长老最重视修行。我在做 侍者时,凡是有人来向他请益,他都要谆谆告诫:“要修行,要培福。”要修行的是默照禅,默照 禅是曹洞宗禅师宏智正觉(1091-1157)发明的 禅 法 , 与 他 同 时 代 的 杨 岐 派 禅 师 大 慧 宗 杲(1089-1163)提倡话头禅,这两种禅法并称宋 代的禅行双璧。其中,话头禅在我国和日本至今 还经常活用,而默照禅则鲜为人知了。幸有身兼 禅门五宗的“中兴之主”1,我的师公虚云老和尚 和高旻寺的来果老和尚把这两种禅法承传给了 3我的恩师本焕长老。他在开示时,强调的是要人 去“参”,参什么呢?就是参话头。我们众生本来 就是臭皮囊,不值得执著,所以我们要去参“念 佛的是谁”、“父母未生前我是谁”,精进用功,努 力发心,参禅修道,最后桶底脱落,证得大智慧, 就得大解脱。师父曾经说过:“从今天开始打精 进禅七。精进禅七又叫生死七。要在这七天当中 克期取证。能开悟,就生;不能开悟,就死。所以 叫生死七。在这七天当中,我希望大家要精进, 要坚持把这个生死七打下去。大家都想一想,我 们今生能够得到人身,又能够闻到佛法,又能够 出家,今天又有机缘在这里参加打七,这是很不 容易的。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用功,珍惜这次难 得的因缘。我们离开父母,一切都不要,出了家 当和尚,为了什么?为了了生脱死,为了成佛作 祖。这了生脱死、成佛作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收稿日期:2015-3-18 作者简介:印顺,男,湖北省黄梅县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尼泊尔中华寺方丈。五 台 山研 情,不是随随便便、马马虎虎就可以混过去的。究 大家一定要精进,只有精进,才能明心见性,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总12220151第其实要能摆脱生死,也不是参一句简单的话头,就能克期取证,也不是立下心愿就能达期到目标的。古来大德祖师不知有多少人都在这个话头里面打转,能开悟者毕竟是少数也。今 天时值末法,祖师不出,世人物欲太重,专心参 禅者不多,更不容易得道。故师父相 当 重 视 参 这 个 话 头。他老人家说过: “我们这个功夫,是 高旻寺来果老和尚 教的。他教我们要 起疑情。他这个疑 情呢,就是要我们 问念佛的是谁, 要在不明白处 谁字这个地方去 参究。有些人不明 白这个谁 ;再 问参话头的这个念头;万人呢?就是我们的这 些妄想。这些妄想很多,很厉害,你不打,它们 自己也会打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几十年, 已经熟透了。而我们的功夫,却用得很少。譬如 你现在30岁,在这30年的时间里,你有没有用 30年的功夫啊?没有。但你要知道,在这30年的 时间里,你打了30年的妄想,妄想已熟得不得 了。妄想既已熟得不得了,它就成为细念;而我们用功的这个念 头儿,是个粗念。这 个 粗 念 在 上 边 ,细 念在下边。所以,我 们 参 念 佛 的 是 谁,一会儿就不知 念头儿跑到哪儿去 了。”这里,师父是 在提醒我们,众生 的妄想和执念皆是 在 我 们 自 己 的 身 上,有了妄想就有 了执著,这些执著4他 一 句 , 到 底 是 谁。反复在这个不明白的谁字上 来回地参下去。你 能够在这个地方一 直参下去,那么这 个疑情,就不仅仅 是一个不 明 白,而 是很有滋 味 的了 。 我们真正有一个疑虚云长老与本焕和尚是我们禅修中的大 敌,我们每天都在 打妄想,每天都在 与各种各样的“敌 人”作不倦地斗争, 妄想不除,不能取 证,“敌人”不倒,禅 修不证,所以打妄 想是我们禅修中最 重要的一步。只有情,就会明白,这个疑情的力量是很大的。就像 我们吃东西,越吃越高兴,吃酒、吃饭,好得不 得了地吃,那个滋味很好的。而我们的功夫要 在不明白这个地方,这个疑情上,来回地去追 究。所以,我们只要一把疑情提起来,功夫就得 现前。好了,你就在这个疑情上,绕来绕去地参 究,看看到底是谁,就在这个谁字上去用 功夫。当我们粗粗地用功时,还是有妄想的,这 个妄想很厉害,按我们宗门下的话讲,叫一人 与万人敌。什么叫一人呢?一人就是我们去掉了妄想我执,你才能见到一片清净无瑕的 蓝天,克期取证才能如你所愿。听了师父的开 示,我受益良多,像师父这样的人可以十数年 不生妄想,但是我做不到,不过我现在的妄想 已经比过去少多了,这还是受益于师父的谆谆 教导吧。基于禅修的重要性,恩师非常看重弘法寺 的佛七法事,每到此时他老人家都要亲自前来 点香,坐上一二支,用自己的行动,率先垂范, 给我们作出示范。恩师一直提醒众生:“我们一个人活了几十年,一天到晚都在妄想里头。我 们的生死,及与其相关的一切,都是由妄想所 造成的。不去用功,就不会察觉这种状态,因而 也就不知道什么叫妄想,什么叫用功。如 果今天能够知道有了妄想,那就证明你的思想 还在用功。”用功还是你自己受益,不是别人受 益。这个用功要用得得法,不得法者就会走偏。 禅门中走偏者比比皆是,正如恩师所说:“你的 功夫越来越深,越来越牢,妄想自然越来越少。 所以,我们参话头也好,念佛也好,或念经咒, 都要好好用功。所谓打得念头死,法身方能 活,念头打不死,法身是不能活的。所以,我们 要想把妄想铲除掉,就要好好用功,要从根本 上彻底地把它铲除,这才是真用功。”上面介绍了恩师本焕长老的修行观,下面 再介绍恩师的培福观。修行与培福是佛教徒之 两轮。修行者,可以得大智慧;福德者,可以得 大福报。恩师说:“培福,是要你去修福。”他经 常开示说:“大家要修福,我们这个人生来之不 易,修福也是来之不易的。修福的人,是有果报 的,多修多得,少修少得,不修不得。”修行与培 福不是矛盾的,应该是一体的,修行之中就已 包含了培福,培福也是一种修行,两者是相互 依存的关系。恩师之所以要将修行与培福单独 提出来向世人讲说,其意还在于要强调这两种 修行的重要性。从结果来看,修行是给自己提 高素质,所以要修。培福是给自己培养公信力, 所以要培福。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恩师说:“行 了做什么?就是去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庄严国 土。我们要想获得像佛一样的圆满福慧、三十 二相、八十种好,没有别的法子,只有脚踏实地 地行,认认真真地培福修慧。大家想一想,我们 做哪一件事不需要行呢?不要说我们今天是为 了无上解脱,为了了生脱死,就是世间的一切 事情,有哪一桩事情不靠行就能成功?我看做 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去行,才能 获得成功。像我们回家、了生脱死这样出世间 的大事情,更是离不开严格的行。不停地用功 地行,就能成佛作祖。成佛作祖不是想来的,是 行来的。既是出了家,就应当好好发心,从今天 开始,生生世世都要行,时时刻刻都要行。几时 有行,几时成功;几时不行,几时就不能成功。早行早回家,迟行迟回家,不行就永远回不了 家。行贵在坚持,贵在不间断。不能说今天行 了,明天就不行;此时行了,彼时就不行;在禅总12220151堂行了,出了禅堂就不行;在寺里行了,到家里第就不行。修行人,如果想把功夫用好,要时时刻期刻和在在处处行,白天行,晚上也行,坐着行,走着也行,醒着行,梦中也行,那才是好的。总 之,几时没有到家,几时都要行 ;几 时没 有成 佛,几时都要行;即使将来成佛了,为了教化众 生,还得行。行是主要的,几时行,几时就能到 家。这好比回家的一条路,这一条路是我们要 行的,不管是坐飞机来行,还是坐火车、汽车来 行,还是一步步地走路来行,总之得行。”按照恩师的说法,我们可以理解为修即是 行,行也是修。其最重要的目的,还在于“利益 众生,教化众生,庄严国土”。离开了这个来修 行,那只能做一个小乘的自了汉,做不了大菩 萨,更成不了佛。恩师更把修行培福比作“回 家”,因为修行功德圆满,就是到达目的地了, 而这个目的地就是你的“家”,也就是你的解脱 的终极所在。所以对修行者来说,更重要的是 要首先建立正知正见,“得有一个目标,有个路 线,要依正知正见来行。没有正知正见去行,行 5了也回不了家,有时会越行离家越远。古人讲: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是这个意思。所以, 一个人用功,得有一双择法眼,要有所选择, 不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的。今天这样行,明天 那样行,邪知邪见很重,像这样子用功,是没有 什么结果的。所以,我们用功之前,先要树立起 正知正见,依此去行,才能到家。若没有正知正 见,那你这一行不但不能到家,说不定行到地 狱中去了,还不自知哩。因此,我们大家在用功 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地选择,选择好正道 之后,就要好好地脚踏实地地去行。至于说什 么时候到家,那就不用问了。”以上是我对恩师的修行与培福这两种思 想所作的简要介绍,从此可以看出,恩师经过 几十年的寺庙生活,已经成功地超越了我们众 生,他的说法与开示明明白白,非常简练,是我 们禅宗在当代社会演习的应机法门。恩师不愧 是大智者和老修行者,他的身体力行无时无刻 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生五 台 山 研 究12220151 总 第期活,也正是他的睿智,将我吸引,使我能心甘情 愿地做了他的弟子,并以做他的弟子而感到自 豪,终身无怨无悔。虚云老和尚是中国佛教的领袖。近代中国 佛教有太虚的改革派,太虚提倡佛教要革命, 要进行改革,在青年僧人中很有影响。圆瑛为 代表的是稳健派,圆瑛主张佛教不要大动,可 以做一些慢慢地改革。虚云长老是除了这两派6之外的修行者,他致力于修庙修行,要人参禅 念话头,出家人要住寺院,在山林里面安心修行。最后形势的发展,太虚过早地圆寂,解放后 圆瑛也离开了人世。最后就剩下了虚云长老还 活着,而且到了后来,长老的弟子遍布全国,现 在中国佛教协会的前会长一诚长老、现会长传 印长老等人,副会长净慧长老和恩师本焕长老 都是虚云的弟子,虚云的弟子们现在在领导着 中国的佛教,这就说明禅宗在今天仍然是中国 佛教的主导力量,也是未来佛教发展的基石。我们现在传承的是禅宗,弘扬的是禅宗思 想。禅宗是佛教中国化最完全与最彻底的一个 宗派,也是中国佛教民族化的代表。禅宗的宗 旨是“即心即佛”,主张成佛要自己修,自己度, 心外无佛。禅宗的修行方法是活泼泼的,更是 不拘一格的。从禅宗的理论上讲,道即是修,修即是道,修道与成佛是不一不异的。但是在学 术界的某些人看来,所谓的禅宗修行是专指坐 禅看经,然而作为我们出家人来看,禅学就是 修行与弘法结合的,没有修行你就不能提升, 没有弘法你就不能得度。佛教讲八万四千法 门,方便说法,权变施设皆为妙道。许多人对恩 师为每一位来者祝福他发大财、升大官的话颇 有非议,其实这正是恩师的高妙之处。恩师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6课 集字练习说课稿小学书法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安全知识培训地震课件
- 初二地理下册鲁教版第七章第二节长江三角洲说课稿
- 安全督导队培训内容课件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3节 细胞凋亡是编程性死亡说课稿 浙科版必修第一册
- 安全监管干部培训材料课件
- 15 春天的色彩(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一年级下册
- 海事安全培训课件
- 些申请书格式
- 《第三单元 艺术字与色彩调整 第14课 历史记录与动作 一、历史记录》说课稿教学反思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 TSG Z7004-2011 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核准规则
- 回收垃圾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钩针系列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司法确认调解协议(2025年版)
- 医疗器械直调管理制度
- (高清版)DBJ33∕T 1294-2023 建设工程造价指标采集分析标准
- 八年级英语上学期 选词填空解题方法及专项训练(解析版)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
- 《幼儿舞蹈基础》 课件 项目八 蒙古族舞蹈
-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一期)-给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