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 摘 要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教师专业 化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纵观国内外的 研究,学者主要从教师自身、学校提供的环境支持和社会组织环境三个方面论述教师专 业的策略,本研究在此大背景下,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学习共 同体的构建。 20 世纪 80 年代,面对美国教育界出现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开始研究产生这些问题 的根源,并对改进教育现状的策略进行积极探索,因此,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之一, “学习共同体”正式进入美国的教育领域。本研究认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起着积极 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进行研究,主要包括绪 论、主体内容(包括四章)和结语部分: 绪论:主要对本研究选题的提出背景、研究方法的使用、选题的意义及前人研究进 行综述,其中综述部分主要包括对国内外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作用以及构建策 略研究进行综述; 第一章:概念辨析和相关理论基础。主要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 简单介绍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类型,以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等理论; 第二章:本章是研究的重点部分,主要介绍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教师学习共 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对教师个体专业化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起 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源和情感支持,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 了实践反思的平台。 第三章:英、美两国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案例分析。本章是研究的难点部分,引进英 美两国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的案例,分析了英美两国的教育实践的影响以及启 示。 美国的卡门学校发展规划和英国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对我国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启 示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本方面、关注过程和结果、共同体的参与者、现代科学技术的利 用等几个方面; 第四章:我国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障碍及其对策分析。本章是研究的创新部分, 针对英美两国的启示分析了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领导 iv 者、教师自身和学校的合作氛围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学校领 导要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支持性条件, 教师要提升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所需的 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学校领导者和教师要共同致力于合作型教师文化的构建。 结语:就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提出笔者的意见,便于以后的教学研究中加以 改进。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还存在很多问题,我 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努力扩大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范围,有效利用先进 的科学技术知识,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学校领导要提高自身的交流 能力,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支持,创设合作型教师文化。总之,为了促进教师 专业发展更顺利地进行,学校领导、教师和其他与教育相关的人员共同构建教师学习共 同体是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 构建 v abstract since 1980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topic of strategie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ecomes a problem attracting more attention. seeing from the abroad and our homeland, the scholars discussed the strategie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om the angles of teachers, the environment of school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e study introduces another strategy-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under the circumstance. in the 1980s, facing to the questions that appeared in the field of american education, the educators began to study the reasons of these questions, and explored how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actuality. therefore, as a strategy of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arning community” was introduced 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is that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promot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t the side of individual and colony of teachers. the study employs documentary, cases analysis and compare to study the topic. the study includes the introduction, the body (four chapters) and the conclusion.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opic, the means of study, the meaning of the topic and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former scholars. thereinto, the summarization includes the abroad and the domestic scholars study on the concept, function and the strategies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chapter on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lative concept and theories. it mainly compares the relative concepts, and the typ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he elements of influenc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briefly. chapter two: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t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udy, mainly introduces the function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is an effective way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s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lony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vides the emotional sustain and builds a flat for professional vi development. chapter three: analysis of two cases of the usa and england. it is the difficult part of the study, mainly introduces two cases of america and england about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nalyses the effect and the revelation of two cases to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china. the comer school development program and the networked learning communitys revelation appears the students, progress and result-centered,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using modern technology. chapter four: the obstac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in our country and the strategies. it is the creative part of this study, mainly analyses the obstacle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in china, and introduces the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from the angles of the teachers, the principal of the school and the cooperative atmosphere as following: the principal should provide some sustaining conditions; the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ability for build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the principal and the teachers should work for cooperative atmosphere. conclusion: mainly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tudy in order to improve in the future study. to sum up, in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so we can extract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abroad countries, enlarge the extension of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community and make good use of moder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the teachers. meantime, the principal should improve their communicating ability, provide sustaining conditions for the teachers and work for the cooperative atmosphere. in a word, in order to carry through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re successfully, the principal, the teachers and other relative staff should construct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which is an effective way.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是在导师的 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 绪 论 一、 问题的提出 本选题的提出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一)(一) 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作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民族 科学文化素质能否迅速提高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 型社会的学习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覆盖全体公民,贯穿终身。 2006 年 10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提出要努力将中国共 产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要把中共中央政治局建设成为一种高层学习共同体,将中国 建设成为学习型社会。两届国家领导人都大力提倡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可见构建学习型 社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树 立全民终身学习的理念,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实践,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与完善。这是本研 究提出教师学习共同体这个选题的社会背景。 (二)(二) 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重视,并且研究的角 度已经趋于全面。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做了大量的 工作,如请专家做报告、精选培训内容、严格考核等。但这些做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 用是有限的,作为专业发展主体的广大教师对这些做法并不认同,持一种消极态度,甚 至有抵触情绪。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 出现了发展主体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和培训者的 “有 为” 、 “热情”与被培训者的“消极” 、 “无为”的矛盾,这都是不容忽视的事实。究其根 源就是教师本身的主体发展意识没有挖掘出来,该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阻 碍了教师专业发展。这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存在的一个基本原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形式,主要从教师自身的经验和需要出发,充分调 动教师的主体意识,发挥教师主体的学习和发展动力,从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精神和 态度等各个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三) 教师之间合作意识的缺失教师之间合作意识的缺失 在学校里,信息分享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教师和教师之间共享一些敏感信息,这 2 就需要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氛围。只有有了这种合作的氛围,教师才能 共享专业知识和信息,共同讨论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受传统文化的 影响,不少人至今仍认为教师是一种孤立的职业。水平高的教师不愿意与别的教师进行 交流,惧怕别人学习或效仿他的智慧;水平低的教师羞于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惧怕其 他同事发现自身的不足,认为自己是不称职的教师;此外,还有同年级和同学科教师之 间的竞争,使教师之间很难形成一种真正的合作氛围。教师们一般还是以班级或学科为 界限,各干各的,彼此互不干扰。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解决教学和 工作中的问题,几乎很少和其他的教师进行讨论与交流。长久以来,教师在这种相互隔 离、相互孤立的氛围中进行工作和生活,这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试图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出发,阐明了教师学习共同体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并结合国外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 的构建的实践给予的启示与建议,最终着眼于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二、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一)(一) 研究问题研究问题 以往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多从教师学习共同体本身的理论层面和教师学习 共同体具体操作的实践角度研究:如什么是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点, 教师学习共同体如何运行等等。然而,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的研 究很少。本研究试图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入手,力图阐明教师学习共同体与教师专 业发展的关系, 然后具体介绍了英美两国的两个案例美国的学校发展计划和英国的 网络学习共同体, 并结合我国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存在的问题来挖掘两个案例对我 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最后从学校管理者、教师和教师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该如何建构 教师学习共同体。 (二)(二)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分析: 1理论意义 (1)系统地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 (2)总结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相关理论; (3)提出了教师学习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实践意义 3 通过对英美两国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的两个案例进行描述, 并结合我国构建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现实情况分析英美两国对我国的启示,最终从校长、教师和教师文化 的角度来谈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策略。 三、 文献综述 “共同体”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被学者研究开始于 19 世纪 80 年代末。德国学者斐迪 南滕尼斯(ferdinad tonnies)在其著作共同体与社会中首次使用“共同体”一词, 但滕尼斯更多地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共同体”进行分析。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社会学 领域正式引入“共同体”这一概念。但是“共同体”一词被引入教育学领域是在 20 世 纪 80 年代末。20 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政府发现公立学校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校 内频繁发生校园暴力事件、适龄儿童辍学率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下降等等。针对 这些问题,美国教育工作者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改革学校的教育教学。在学校 改革的过程中,大部分学者提出“学校是学习的机构” 、 “在学校中建立学习共同体”的 观点。随后,国内外开始进行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取得丰硕 的成果,这里笔者只对教师学习共同体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一)(一) 国外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国外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国外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开展的比较早,主要集中在理论上,例如:对教师 共同体、教师专业共同体概念的阐述,以及概念的历史演变等。早在 1989 年,布朗等 人在其论文中提到“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种建立在广泛学习共同体的 基础上的社会性建构,并且通过与教师、教学专家和同事等进行充分沟通的形式来完成 的。 国外也有一些研究将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当然,这方面 的研究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国外没有设置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门的研修机构,教师 学习共同体只是教师自行组织的,自主参与。但这一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出现“把学校建设成为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主张,同时也有将专业 学习共同体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日本学者佐藤学提出将教师学习共同体 作为学校改革的一种范式。 最近几年,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国外也逐渐转向实践方面,但大部分都集 中在对教师合作性文化和实践操作层面的探索。 这种实践研究主要为了进行学校教育教 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教师的发展。例如:美国的“卡门学校发展计划” 4 是为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而成立学校规划管理团队和身心健康发 展团队。所谓“学校规划管理团队”就是由校长、父母和儿童专家组成的一个致力于学 校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共同体。英国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以网络为平台,鼓励 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者与其他学校、其他网络和大学或教育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这种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 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科学技术知识的充分利用。 (二)(二) 国内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国内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国内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晚,但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纵观 国内的相关期刊、学位论文和著作中,学者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学习共 同体的界定、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三个问题上。 1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涵义的研究 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界定, 众学者的观点各有侧重。 这里只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界定。 华东师范大学赵健博士在他的学位论文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 析中对“学习共同体”的本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他认为“共同体代表的是一种社会 联系方式,是一种社会结构。 ”1 他还强调共同体的概念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不断演变 的。赵健博士从社会学和人类学两个角度对“学习共同体”的概念进行的分析,他更强 调共同体的社会学意义。 自“共同体”的概念引入教育学领域,国内学者也试图从教育学的角度对“学习共 同体”进行阐述。安徽师范大学的洪蓉认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所有成员就共同关注的问 题共同讨论,共同协商的群体,在讨论协商的过程中,他们追求的是自身专业知识和专 业能力的增长。洪蓉对学习共同体的界定,不仅仅表明了共同体是一个组织,也指出了 学习共同体对其成员的影响,是一个促进其成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发展的组 织。同时她还强调这种群体的建立是以共同体成员的共同意愿和研究兴趣为前提的。但 是洪蓉的界定也存在不足之处,她没有对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作具体的界定。鉴于此,华 东师范大学的顾小清副教授在构建网上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一文中, 把学习共同体界定为“一个由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在内的学习者共同构成的团体, 在学习过程中成员之间经常进行交流、沟通,为完成一定的共同学习任务,分享各种学 习资源,因而成员之间会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 2顾教授的观点更 侧重于教师这一职业,对学习共同体成员作了具体的界定,强调了在学习共同体中,各 成员之间的合作是形成良好的共同体内部关系的基础。 5 纵观国内学者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界定,尽管他们在论述上有不同的地方,侧 重点有所不同,但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本质是大同小异的。例如,时长江认为“教师专 业学习共同体是以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分享(资源、技术、经验、价值观等) 、合作 为核心,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把教师联结在一起,相互交流和共同学习的组织。 ” 3而李冰 在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校本教师培训新方式一文中,认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 教师自行组织的,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目的是通过对话、合作和分享性活动来促进 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团体。 ” 4这两种观点都强调教师学习共同体内部需要教师之间的合 作、交流与分享。 总之,国内学者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界定都强调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自愿性、同一 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作用研究 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大多数学者是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进行论述 的,当然包括教师个体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增长,也包括教师群体理论水平、合作意识等 的提升。 例如,李冰、张运卉等人侧重教师学习共同体对教师个体的影响,强调教师的自主 性、创新性和能动性,培养教师个体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提高自身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 能力。李冰在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校本培训新方式一文中指出,教师学习共同体 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信息分享,提高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进教师个 体之间的合作。而张运卉等人将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教师培训的一种模式,认为教师学 习共同体能满足每位教师的发展需求,并且尊重每位教师的发展个性,挖掘每一位教师 的潜能。 还有学者将教师学习共同体看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模式或者是教师成长的新途 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首都师范大学的白磊和河南大学的尚茹。他们指出,在教师学 习共同体中,教师通过讨论、观摩、分享的协作方式,培养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提升 教师的实践性智慧和教师效能,促进教师知识共享,提升教师自身的知识,最终促进教 师的专业发展。同样,王家全强调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之间的协作,他在学习共同 体: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支柱一文中提出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教师前进,提供教师进 行教学反思的土壤,同时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孵化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母机。 综上所述, 学者们主要强调教师学习共同体内部的合作文化,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6 此外,金婧、冯锐等人在学习共同体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论述了教师学 习共同体对教师教育的支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营造合作的文化氛围、衍生 知识的专业价值和调动多远的互动参与。 ”5 总之,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前人的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教师专业发展 的积极作用,基本上从教师合作意识的培养、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升和教师主体性的激 发三个层次进行的分析,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反作 用,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3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研究 研究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最终目的在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上。 关于教师学习共同 体的构建策略,不同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黄全明论“学习共同体”在校长培训中的价值一文,主要分析了教师学习共同 体对校长培训的作用,所以他从校长的角度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认为校长应“根 据培训目标,精心设计好开放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性的任务;组织多样化的学习 共同体;制定规范、落实责任,促使参训校长积极参与。 ”6 王作亮教师专业化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一文,从教师学习的特点出发谈教 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他认为学校内部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 径,并从意识、氛围和机制三个方面进行策略分析,提出了三条建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 策略:构建共同愿景、创建共同体学习氛围、建立共同学习机制。他主要强调教师学习 共同体的成员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学校体制的作用。 安徽师范大学的洪蓉认为组建教师学 习共同体的策略有健全学校制度、 专家引领教师学习共同体、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 同王作亮相比,她更强调教育专家在学习共同体建构中的重要性,引领教师学习共同体 的发展,同时参加并主持讨论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 王越英在上海教育科研上发表一篇题为打造学习共同体,促教师专业发展 的文章, 重点论述了如何打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她提出了三种策略: “唤醒教师专业意识、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健全制度,考核机制。 ”7 她是从学 校和学校管理者两个角度进行的分析, 强调学校管理者要为构建有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创造条件。 仕超在试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一文中,提出“校本教研是教 师学习共同体的基石,多位一体是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教师文化是教师学习共 同体的灵魂,网络平台拓展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空间。 ”8 他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谈教师 7 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不仅涉及教师自身、学校管理者、 “合作型”教师文化,而且也强 调了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中的作用。 刘建新、赵志祥在论学习型群体对一种扁平化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探讨一文 中强调学习型群体的构建不只受到内部条件的影响,同时也要调整学校管理策略,创设 适合学习型群体的形成与发展的外部环境,例如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与后勤保障体系 等。随后,在 2008 年的软件导刊教育技术上的以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 业发展一文中,黄艳芳和张瑞玲具体阐述了要建立与教师学习共同体相适应的管理对 策,包括: “重塑组织文化、搭建知识共享的技术平台、建立信任合作的伙伴关系、健 全知识共享的学习机制和导向知识共享的评价和激励。 ”9 时长江等人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与教师合作文化一文中,从教师共同体合作文化 角度谈建构,认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的策略之一是培育合作文化,所以他们提 出了建设教师合作文化的策略: “建立完善开放的校本研究制度、建构人文化的发展性 评价体系、实施师徒教师教育模式、营造开放的校园氛围和确立“共识”的核心价值。 ” 10 综上所述,各位学者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策略主要是从教师自身、学校管理者、 学校制度和教师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当然这些都是学校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但是 还没有做到针对我国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存在的问题谈构建策略, 没有做到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本研究将从这方面着手来分析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策略,力求做到构 建策略符合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现实需求。 (三)(三)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近 30 年的时间里,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 焦点,并日益成为热门话题。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已趋于 成熟。综合学者们的观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教师 实际经历的专业发展的变化过程,也可以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侧重研究教师 专业发展要经历哪些阶段、体现在哪些方面、各个方面是怎样发展的;二是促进教师专 业发展的策略,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自身需要做哪些工作,以及教 育行政部门或学校需要提供哪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环境和条件, 以及如何提供这 些条件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顺利地度过教师专业成长的各个阶段; 三是影响教师专业发 展因素研究,侧重研究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因素、校内因素和与教师个人相关的影 响因素。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校内因素有很多,如:学校组织管理、学校文化、校本培 训、教师评价机制等等。在本研究中,笔者将对把校本培训的一种方式教师学习共 8 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具体的梳理。 四、 研究方法 (一)(一) 文献法文献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读秀学术搜索和 ebsco 检索相关文献(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相 关著作和报纸等) ,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 上确定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 (二)(二)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美国的“学校发展规划”中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和英国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的建构的分析,获得一些对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建议和启示。 (三)(三) 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把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与英美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进行对比, 分析我国现 阶段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总结出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9 第一章 概念辨析及相关理论基础 一、 概念辨析 (一)(一) 学习共同体概念产生的根源学习共同体概念产生的根源 “共同体” 一次最早出现在社会学领域, 是由德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斐迪南 滕 尼斯(ferdinad tonnies)在他的著作 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共同体与社会中 文版, 林荣远译, 1999) 中提出来的, 该书出版于 1887 年。 滕尼斯所谓的 “gemeinschaft” 指的是任何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他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对共同 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共同的精神意识对共同体的作用。 直到 20 世纪 20 年代, “共同体”一词正式被引入到美国社会学领域,翻译成 “community”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对 community 的解释有以下两种: “ (1) the people living in one place, district or country, considered as a whole; (2) group of people of the same religion, race, occupation etc, or with shared interests.” “community”可以译 成“共同体”或“社区” ,英语里的解释可以翻译成: (1)作为一个整体,生活在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人们; (2) 相同的种族、 职业或者是具有共同利益的人们生活在同一地区, 所组成的社会团体。在现代汉语大辞典中,共同体指的是“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 的集体;由若干国家在某一方面组成的集体组织。 ” 滕尼斯提出的“共同体”强调了具有共同属性的团体,强调共同体是一个具有紧密 的人际关系、归属感和精神意识的团体,强调共同体就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组织,没 有强调共同体的地域性。共同体被引入美国后,它被赋予了新的特征,就是地域性。 (二)(二) 学习共同体相关概念的辨析学习共同体相关概念的辨析 20 世纪 80 年代末, “共同体”一词被引入教育领域。20 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教育 领域出现很多问题,公立学校中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例如:学校内频繁发生校园暴 力事件、辍学的适龄儿童越来越多、在校学生的学业成绩下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美 国教育工作者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进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在学校改革的过程 中,大部分学者提出“学校是学习的机构” 、 “在学校中建立学习共同体”的观点。至此, 学习共同体在教育领域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那么,什么是学习共同体呢? “学习社区” (learning community)或“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 者共同构成的团体。这里的学习者指的是一切学习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在 10 这个团体中,学习者和助学者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相互进行沟通交流信息,分享 各种学习资源,因而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它与学习型组 织的涵义有所不同。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对组织的学习氛围的培养, 发挥全体员工的创造能力而建立 起来的一种组织。这种组织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立体结构,有上下级关系,它可以指一个 团体或企事业单位。而学习型群体也是一个以学习为目的的团体,它则是一个没有上下 级关系的扁平化的团体, 它是一个组织内部的几个或多个成员共同构成的一个集体。 ” 11 就学校而言,学校就是一个学习型组织,而学校内部的教育工作者在一起工作学习所构 成的共同体就是一个学习群体,所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涵义和学习型群体的概念相似, 它们都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学习型组织的低级阶段,而学习型组织是学习 型群体或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具体来讲,教师学习共同体,国外也称为“专业学习共同体” ,是以教师(或其他 的助学者)自愿为前提的,以共同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以学生的全面发 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分享、合作”为核心,由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和研究 精神的教师及相关人员组成的团体。 在该团体中, 教师之间共同讨论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相互交流经验,分享资源,这样教师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创设了优质的 合作氛围。在这个交流过程中,不仅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也得 到了发展。当然,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国外的研究中,教师学习共同体参与者的范 围在不断地扩大,包括教育专家、学生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参与。 二、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及其表现 (一)(一)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 1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性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发展为目标,这个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 专业发展,另一个是学生的发展。 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或遇到的问题,在这种合作的 氛围中进行探讨和研究, 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 长久以来,教师的工作就是教学和教育学生,这种思想在我国是根深蒂固的。教师把有 限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学生和工作,他们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的事情, 所以他们涉猎有限的知识和信息。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如果每个成员都涉猎一方面的 11 知识和信息,再经过交流的过程,那么教师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就是广泛的,这就促进 了教师掌握知识和信息的全面性。此外,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教学也是教师学习共同体 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观摩其他教师的真实教学情况,发现其他教师教学 特长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彼此交流,对自己和其他的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提高改善的过 程,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各种形式和活动都有利于教师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在各方 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同时, 教师学习共同体对教师的影响最终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 所以,教师学习共同体也体现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是学校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和实施者,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 水平和学校的办学质量。我国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所以学校的活动要围绕这个中心开展,教师学习共同体也不例外。它虽然是以教师为中 心组成的团体,但教师们讨论的是教育教学实践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学生的利益。 如果教师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他们的教学能力就得到了改善和提高,那么学生会得 到更快、更好地发展。反之,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的发展也会受到限 制。所以,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高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 2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自愿性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教师自愿为前提的。 这种自愿不仅是指教师自愿参加教师学习 共同体,还包括教师自愿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拿出来加以讨论,包括教师自愿提出 自己的交流意见等。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自发形成的组织,教师是否要参加是完全自愿的,没有学校 政策的强制,也不作为加薪升职的条件。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讨论过程中,教师是否愿 意提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否愿意和大家交流也不受任何限制,当然大部 分教师是愿意和大家进行交流的,因为教师的共同愿望是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础。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提出自己的交流意见是自愿的,教师可以持支持的观点,也可以 持反对的观点,能真正地做到各抒己见,这也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自愿性的体现。 总之,教师学习共同体并不是以强制的政策和手段来限制教师,而是通过合作的氛 围和情感来维系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关系。 3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同一性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同一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参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教师有着 共同的探索目标,有着同样的愿望,在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合作氛围中用同样的方法讨 12 论共同确定地教学实践问题。此外,如果发现教学中确实存在问题的时候,大家一起来 解决,解决方法都是基于实践的基础上。例如,采取课堂观摩的形式,这种观摩是教师 之间的相互观摩,是教师共同采取的一种手段。总之,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处处体现它的 同一性。 (二)(二)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类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类型 在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日渐被重视起来,它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组织形 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校内教师学习共同体、校际教师学习共同体和在线教师 学习共同体。 1校内教师学习共同体 校内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学校的管理者、教师或教职工等成员组成的学习共同体。虽 然校内教师学习共同体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如:年级组、教研组、跨学科或跨教研的 组织) , 但所有形式的校内教师学习共同体都围绕着课题和活动两方面展开讨论与交流。 年级组是指同一年级的不同学科的教职工共同组成的团体。 该团体的目的和宗旨是 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不同学科的教师坐下来一起商量讨论,充分利用每门学科的特 色和不同学科的教学经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这种共同体存在的一个优势,就 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广泛,因为不同学科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 教研组是指以探讨、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由相同或相近 学科的教职工组成的团体。教研组成员以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基础,积极参加研讨,通 过互相观摩课堂教学和评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并做到课后认真反思,改进自己的教 学实践。同时也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和读书会的形式进行交流。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 的一种形式,它的目的是让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而 读书会是指教师群体就相同的材料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讨论和研究的学习团体。这两 种形式都有利于教师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此外,校内教师学习共同体还有一种形式,那就是跨学科、跨年级的教师学习共同 体,这种学习共同体不考虑学科和年级的因素。它所讨论的问题更广泛,小到教师的教 学实践问题,大到学校的管理策略的制定等。教师可以就教学问题和学校的某项政策交 流意见,从不同的角度和程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形式可以获得更广泛的意见,对学 校来说,可以更好地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政策;对教师来说,听取多方的建议,有利 于从多个角度考虑自身的教学和教育学生的方式。 总之, 校内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解决问题, 以改进教学实践为目标。 13 它强调的是同伴互助和实践反思,将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