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pdf_第1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pdf_第2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pdf_第3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pdf_第4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 生就业问题广受社会瞩目。国内高校自2 0 世纪9 0 年代开始的就业指导活动,在 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就业市场竞争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其发 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 0 世纪9 0 年代初期,劳动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 革使得大学生必须自己寻找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开始出现,重点是宣传就业政 策、收集就业信息,帮助大学毕业生完成从分配就业到自主择业的观念和行为转 变并尝试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第二阶段自2 1 世纪初开始,就业指导对象扩大到 全体大学生,不断加强与国外大学就业指导机构的交流,并在政府职能部门的组 织下开展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工作,生涯发展的观念和理论被引入; 第三阶段为近年来生涯发展观念逐渐普及,众多高校在加强与企业、社会咨询机 构合作的同时,纷纷通过以课程的方式开展生涯教育帮助大学生实现从学校到工 作的平稳过渡。 在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的设计问题同益成为理论和实践界关注焦点的背景 下,本论文从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生涯 发展课程设计的现状及国外的相关经验进行比较与借鉴,围绕生涯发展和课程设 计两大主题,对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理念、要素、方法及保障机制进行研究 与探索,论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为研究的缘起及基本思路。探讨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在当前形势下 开展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界定了论文的研究对 象、研究方法并开展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整理工作。 第二章为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生涯发 展、课程设计基础理论的归纳、分析,建立了从课程设计理念、方法和课程要素 方面开展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的研究视角。提出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目标 的确立需要正确处理学校教育目的、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课程内容 的选择需要关注顺序性、继续性和统整性的原则;课程设计评价需要注意合理性 和可行性。 第三章为国内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与评析。论文对国内高校 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实践加以考察,认为国内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尚处在探 索阶段,普遍存在“以提高就业率为纲”的误区,无法满足大学生生涯发展的要 求。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理论研究薄弱和专业人员培养缺失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 原因。 第四章为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的国际经验与启示。论文分析整理国外大 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理念、方法和要素方面的措施和经验,提出大学生生涯发 展课程设计必须关注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设计方法必须坚持个人、学校、社会 三者相结合的系统论观点,坚持通过专业学习、生涯教育和社会实践共同促进大 学生生涯成熟。 第五章为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的构想与探究。论文针对国内大学生生涯 发展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生涯发展课程的普适性、灵活性和经验 性的设计理念;重视师生共同参与建设校本化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的观点。 第六章为推进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工作开展的对策思考。提出建立大学 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与高校生涯辅导的整合机制、与学生素质培养的对接机制以 及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保障机制,以推进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 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 i i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e x p a n s i o no f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a f f e c t i o no ft h eg l o b a l f i n a n c i a lc r i s i s ,t h ei s s u eo f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e m p l o y m e n tr a i s e sf u l la t t e n t i o no f t h ec o m m u n i t y s i n c et h e l 9 9 0 s ,c a r e e rg u i d a n c ec a r r i e db yd o m e s t i cc o l l e g e s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h a sp l a y e das i g n i f i c a n tr o l ei nh e l p i n gs t u d e n t st oc h a n g et h ec o n c e p to f b ee m p l o y m e n ta n dm e e tt h en e e do fl a b o rm a r k e t ,w h o s ep r o c e s sc a nb eg e n e r a l l y 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s t a g e s :i nt h ee a r l y19 9 0 s ,t h er e f o r mo fl a b o rs y s t e ma n d e m p l o y m e n ts y s t e mf o r c e dt h e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t oh a v et oh u n tf o rj o b sw h i c h m a d e e m p l o y m e n tg u i d a n c eo f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a p p e a r i tf o c u s e do nt h ep r o m o t i o no f e m p l o y m e n tp o l i c i e s ,t h ec o l l e c t i o no fe m p l o y m e n ti n f o r m a t i o n , a n dh e l p e dg r a d u a t e s t oc o m p l e t et h et r a n s i t i o no fa t t i t u d e sa n db e h a v i o ra sw e l la s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t o s e l f - c h o i c ei ne m p l o y m e n t ;t h es e c o n ds t a g es i n c e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2 1s tc e n t u r y , e m p l o y m e n tg u i d a n c ee x p a n d e dt o a l l s t u d e n t s ,c o n t i n u o u s l ys t r e n g t h e n e d t h e c o o p e r a t i o nw i t ht h ee m p l o y m e n tg u i d a n c ea g e n c i e so ff o r e i g nu n i v e r s i t i e s ,p r o m o t e d t h et r a i n i n ga n d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w o r ko ft h ec o n s u l t e r sw h i c hw a so r g a n i z e db y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 ;i nt h e l i r ds t a g er e c e n t l y , t h ec o n c e p to f c a r e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b e c o m e s m o r ep o p u l a r , m a n yc o l l e g e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o f f e rc o u r s e so fc a r e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t o h e l ps t u d e n t st r a n s f e rf r o ms c h o o lt ow o r kd u r i n gc o o p e r a t i o nw i t hb u s i n e s sa n d c o m m u n i t ya d v i s o r yi n s t i t u t i o n u n d e rt h eb a c k g r o u n dt h a td e s i g n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o fc a r e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 c u r r i c u l u mi nt h ec o l l e g eh a sb e c o m et h ef o c u so fc o m m u n i t yc o n c e r n ,t h i sp a p e r s t a n d sf r o m e d u c t i o n ,s o c i o l o g y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o t h e r m u l t i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p e r s p e c t i v e ,c o m p a r e st h ec u r r e n t c u r r i c u l u md e s i g no fc a r e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r e l e v a n te x p e r i e n c ei nd o m e s t i ca n da b r o a d ,f o c u s e so nt h et w om a i nt h e m e so fc a r e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c u r r i c u l u md e s i g n ,e x p l o r e i nd e s i g ne l e m e n t s ,m e t h o d s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 so fc a r e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c u r r i c u l u mf o r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t h i s 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s i xc h a p t e r s :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sa b o u tt h eo r i g i na n dt h eb a s i ci d e ao ft h es t u d y g i v i n gt h e d e s c r i p t i o no f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i ss t u d y , a sw e l l a s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v a l u ea n d 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u n d e r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 ,id e f i n e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sa n d i i i m e t h o d s ,c o l l e c tr e l e v a n tp a p e r sa n dg i v er e v i e w s c h a p t e r i s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f o rc 细佻rd e v e l o p m e n tc u r r i c u l u mf o r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c u r r i c u l u md e s i g nt h e o r yi nd o m e s t i ca n da b r o a d , i p u tf o r w a r dd e s i g np e r s p e c t i v ef r o mt h ec u r r i c u l u md e s i g n , m e t h o d sa n de l e m e n t so f c h a p t e ri i ii sp r a c t i c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 a n dt h ea s s e s s m e n to fc a r e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 c u r r i c u l u md e s i g nf r o md o m e s t i c t h ep a p e rf o c u s e so nt h ep r a c t i c eo fc a r e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u r s e si nt h ed o m e s t i c , s l i m su pp r o b l e m so ft h ec u r r e n tc a r r d e v e l o p m e n tf o r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i nt h ec o n c e p tm e t h o d sa n dt h ee l e m e n t so f c u r r i c u l u md e s i g n ,a n da n a l y s e si n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 ,t e a mb u i l d i n ga n ds u p p o r t s y s t e m s c h a p t e r i vi s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o f c a r e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c u r r i c u l u md e s i g n t h ep a p e ra n a l y s e sc a r e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c u r r i c u l u m d e s i g nc o n c e p t s ,m e t h o d sa n de l e m e n t si nt h ef o r e i g n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sw e l la ss h o w st h e i m p o r t a n c ei n s p i r a t i o no fc u r r i c u l u md e s i g ni nd o m e s t i c c h a p t e rv i s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d e s i g ni d e ao fc a r e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p a p e r p o i n t so u tf o rt h el a c ka n dp r o b l e m so ft h ed o m e s t i cc u r r i c u l u md e s i g na n dg i v e st h e s p e c i f i cc o n c e p to fc u r r i c u l u md e s i g nf r o mt h ea s p e c t so fi d e a ,m e t h o d sa n d e l e m e n t s c h a p t e rv ii st h e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t ot h ep r o m o t i o no ft h ec a r e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 c u r r i c u l u md e s i g nf o r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ip r o p o s et oe s t a b l i s hi n t e g r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 s o fc a r e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c u r r i c u l u md e s i g na n dc a r e e rg u i d a n c e ,t h ec o n n e c t i o nw i t h s t u d e n t s q u a l i t yt r a i n i n g ,a sw e l la st h ed o c k i n gm e c h a n i s mf o rb u i l d i n g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 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a n do t h e r s u p p o r tm e c h a n i s m s t o p r o m o t e t h e c a r e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c u r r i c u l u md e s i g nf o r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k e y w o r d s :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c a r e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 ,c u r r i c u l u md e s i g n i v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短鳌! 垂日期:幽:!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烃j 寸 日期: 2 丝:l 导师签名:乃五等予 日期: 扩叫,fi 第一章绪论:研究的缘起及基本思路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2 0 世纪9 0 年代开始,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特别是“高等学校扩大招生和“大学生就业困难”广为瞩目。相关统计数据显 示,经历了从1 9 9 9 年开始的“高等教育三年扩招 ,中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从 1 9 9 8 年之前的不到2 ,提高到2 0 0 2 年的1 5 ,再到2 0 0 6 年的2 2 ,高等教育 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中国大学生的供给呈现高速增长, 年增长率在近几年达到2 0 4 0 左右。2 0 0 9 年中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 11 万 人,加上2 0 0 8 年未就业的,有超过7 0 0 万大学生要找工作。在金融危机冲击下, 许多企业缩减了招聘人数,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困难。 表1 - 12 0 0 3 - - 2 0 0 7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 单位:万人) 年份2 0 0 3 年2 0 0 4 年2 0 0 5 年2 0 0 6 年2 0 0 7 年 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 2 1 2 2 8 0 3 3 84 1 34 9 5 数据来源:2 0 0 6 年上海高校学生职业发展及就业工作调查课题组 表面上看,似乎扩大招生是毕业生就业的困难的直接原因,事实上大学生就 业困难是和中国社会整体就业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转轨的过程中,劳动力过剩问题日益凸显。从体制改革加快的九十年代中期至今, 原有国企和集体企业的下岗和失业人员累计达到5 0 0 0 万以上,政府和事业单位 的改革也造成了数百万人员的精简,农村劳动力外出寻找工作的人口更达到 1 3 1 5 亿左右;再加上中国经济加入全球化竞争以后由于发展大工业和高新技术 产业所导致的高投资、高增长、低劳动力使用的趋势,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和需 求严重不对称,社会整体就业压力日趋严峻。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推进,特别是劳动制度和人事 制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制度逐渐从“包分配 、“包当干部”向“自主择业 转变。十多年来,大学生和其他社会群体一起,在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 景下,经历了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就业市场的考验,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即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 0 0 6 年上海高校学生职业发展及就业工作调查【r 】2 0 0 7 年3 月 1 第二章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生涯发展的研究基础 一、生涯发展基础理论 “生涯一词是由“职业一一词拓展而来的,生涯在英文中有人生经历、生 活道路和职业、专业、事业的含义。学者们对生涯的认识和研究由来己久,观点 也不尽相同。表2 1 是国外学者专家给“生涯所下的定义,可以看出生涯的 意义,不仅随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生涯的意义 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生涯指整个人生的发展,即除了终身的事业外, 也包含个人整体生活型态的开展,而狭义的生涯则只包括与个人终身所从事工作 或职业有关的过程。 表2 - 1 :国外学者对生涯的不同定义 “生涯”具有四个特性,一是发展性,每个人的生涯都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历 程,也就是根据个人在不同阶段的企求而不断蜕变与成长;二是终身性,生涯是 包括一个人就业前、就业中与退休后的整体经验与活动,即个人终身发展的历程; 三是独特性,生涯是每个人根据个人的人生理想,为实现自我而逐渐开展的独特 生命旅程,因此不同的生涯,虽然型态类似,但是实质上却有所不同;四是综合 d o n a l de s u p e r t h ep s y c h o l o g yo f c a r e e r s m 1 n y :j o h nw i l “l9 5 7 国曹广辉主编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m 】北京:高等教育;l j 版社,2 0 0 5 9d o u g l a st h a l l c a r e c t sj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m p a c i f i cp a l i s a d e s c a :g o o d c a r , l9 7 6 9d o n a l d e s u p e r c a r e e re d u c a t i o na n dt h em e a n i n go fw o r k m 1 m o n o g r a p h sonc a “料 e d u c a t i o n ,w a s h i n g t o n ,d c :t h eo 伍c eo f c a r e e re d u c a t i o n 1 9 7 6 om c d a n i e l s ,c t h ep r a c t i c eo f c a r e e r g u i d a n c e a n dc o u n s e l i n g r 1 i n f o i 瓜m ,1 9 7 8 :疋1 1 1 2 第三章国内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与评析 第一节国内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的现状综述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深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 荐、学生与用人的双向选择已成为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双向选择 这种新的 就业形式大大强化了毕业生在就业中的主体作用和选择权利,但与此同时“双向 选择”也给毕业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针对大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就业指 导也成为了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当 前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现实面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生涯发展教育就显 得更加重要。目前国内高校都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就业指导或生涯发展教育。许 多高校的生涯辅导课程已经纳入学校公共选修课甚至是必修课系统,成为促进大 学生生涯意识成熟的服务平台,也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在生涯教育、生涯发展课程日益“繁荣”的表象下面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下 面将从设计取向、实施模式和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目前国内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的主要取向 近十年来,国内高校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人员力求为大学生展现一个能够 满足多方面需求的、丰富多彩的课程世界,但是由于过去研究定势与惯性的影响 以及实质上单一的“目中无人 的价值取向的束缚,课程设计研究仍然只是围绕 着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展开,依然未能跳出社会中心论的窠臼,这种研究思想 体现在课程设计中,则是课程内容或是充满了说教的味道或是抽象、晦涩难懂, 远离学生生活的学科知识,结果造成学生“不会选择、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 会合作”和“高分低能 现象的普遍存在。 虽然最近的几年,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r 益严峻,以及社会发展对素质教 育的呼声越来越大,高校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指导思想突破了“以提高就业率 为纲”的束缚,但又陷人了“生产工具主义”的误区,以往政治化规范和方法被 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化理念和机制,教育的生产力属性被绝对化。这导致课 程设计中,课程目标内容都呈现出浓厚的商业气息,呈现出泛经济主义的特色, 人文因素、态度、品行在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中趋于弱化。最终导致生涯发展课 程缺乏教育性和人文性,这也是“今日社会普遍存在道德滑坡、精神贫困、人情 4 2 第四章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理念方面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在大学阶段开设大学生生涯辅导课程已成为全球教育界的共识。根据1 9 8 2 年美国职业辅导协会资助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4 9 个州的9 8 所大学机构,有 6 4 的单位提供了不同类型的生涯课程。生涯发展课程设计是伴随着生涯教育工 作日益受到重视,甚至成为教育的核心而应运而生的,国外生涯教育课程设计的 研究者们认为生涯教育应该贯穿在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他们的把“以人为本” 作为课程设计的主流理念。这奠定了生涯教育成熟的认识论的基础,也成为世界 各国开展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的基本指导理论。 一、国外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理念回顾 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理念是跟生涯教育的理念紧密相连的。开启于2 0 世纪初叶的职业指导是生涯教育的前身,职业指导到生涯教育的发展经历一个世 纪的发展,经过了四次思想转换,五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职业指导理论提出和基 本模式建立时期( 1 9 0 8 1 9 3 9 ) ;以咨询者为中心的“指导学派”占统治地位时 期( 1 9 3 9 1 9 4 2 ) ;重视个人发展的时期( 1 9 4 2 1 9 5 3 ) ;生涯教育的形成时期( 1 9 5 3 1 9 7 1 ) ;生涯教育的发展时期( 1 9 7 1 一至今) 。 生涯教育在学校的开启,也正是始于改革教育不适应新兴工业部门对技术人 员的需求的教育思潮的推力。1 9 0 8 年,帕森斯在波士顿创办职业咨询所,帕森 斯提出的特性因素理论帮助青年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开了职业指导理 论的先河,并使人的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的咨询的生涯发展教育模式,这是职 业指导理论提出和基本模式建立时期,在随后又经历了以咨询者为中心的“指导 学派”占统治地位时期。“指导学派”注重个体差异,强调借用测量工具,分析 推断当事人的职业适应性。罗杰斯在1 9 4 2 年出版了名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一书,质疑和反驳“指导学派”的主张,认为“咨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氛来解 放患者,使他能自由地实现自我。罗杰斯采用以当事人为中心,间接提出建议 的方法,给予咨询对象自我认识的机会,赋予他们自我成长的责任,同时罗杰斯 还非常尊重和支持人的自由发展的权利以及各项能力的培养,这也推动了职业指 导重心的转变:从开发职业素质测试的技术向职业咨询( c a r e e rc o u n s e l i n g ) 的 方法技术转变。 直到生涯教育的形成时期( 1 9 5 3 1 9 7 1 ) ,金兹伯格等人通过调研,提出了 “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一这样一个理论。1 9 5 3 年,舒 伯在该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生涯发展理论。他把生涯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1 9 5 7 年,舒伯又在他出版的职业生涯心理- 学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职业生涯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个体终生经历的所 有职位的全部历程,这一概念较全面地阐述了早期的生涯发展理论,大大丰富了 “生涯 的内涵,也标志着生涯教育开始形成。生涯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职业 行为、职业发展阶段、职业适应( 职业成熟) 和职业发展任务。 2 0 世纪6 0 年代,生涯教育受到理论界各种学派的推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1 9 7 1 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 s i d n e yem a r l a n d ) 博士首次使用了“生涯教 育”( c a r e e re d u c a t i o n ) 一词,美国教育总署专门对生涯教育进行了界定:“生涯 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即从幼儿园到成年, 按照生涯认知、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 并建立个人的生活形态。提出生涯教育应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环境教育; 生涯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教育,更应该注重人格的培养。生涯教育受到社会广泛 的认同,并且由于受到政府部门的推动,迅速成为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生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日趋完善。生涯教育在提出社会和时代 对人才的要求的同时,希望人们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改造自己,使自在的人变成 自为的人,使被动的人变成主动的人,生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的发展的终极 关怀。这些都表明,生涯教育作为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统合概念,已经超 越了传统的职业指导,并且丰富了职业指导的内涵。 职业指导向生涯教育转换的过程中,带来了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理念的转变即 教育思想的超越与扬弃。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在人职匹配理论前提下,以个体 的差异性为其基本假设来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结合,但前后的重心发生偏移,后 者把人作为主要因素,更加注重了人的个体差异性。第三阶段人职匹配假设论, 它超越了个体差异论而提出了人们有着自我发展的潜能、自我抉择的能力的假 说。由此,生涯辅导有强烈的人本化色彩,它的目标是尊重人的个性、重视人的 发展。在此基础上的生涯教育形成阶段( 第四阶段) 与前期相比,不是一般的思 想转换问题,而具有重构的性质并形成以下共识: l 、职业发展是个长期的、连续的发展过程,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过程并不 是在面临择业时才有的单一事件。同样地,生涯教育也应贯穿人的一生,从对过 去痕迹的“省视一到对目前发展状况的“审视再到三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 过去是现在的基础,现在由是未来的基础。 2 、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职业发展同样如此,它可 以分为几个连续不同的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特征和职业发展任务。前 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前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那么 就会影响后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最严重的可能导致最后职业选择发生障碍。 与此相对应,学校的生涯教育应贯穿于不同教育阶段的始终,这为生涯教育的成 熟奠定了认识论的基础,也是后来生涯教育走向国际化、各国借鉴的基本理论和 模式。 二、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理念的国际经验 2 0 世纪6 0 至7 0 年代,美国的高失业率反映在教育上表现为学校所培养的 人不适应雇主的要求。7 0 年代初,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时任 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马兰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生计教育”,希望能 够引导青少年从“升学主义 转向个人的生计与未来发展,“生计教育 涉及的 范围下至幼儿园,上至高等教育。“生计教育理念的提出,主要是针对6 0 年代以来,生涯发展课程设计更加重视以个人为本位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人 格的成长和完善的改造。因此,生涯发展课程目标旨在培养“人格上能干的人, 而不仅仅是职业能力上能干的人,工作价值与态度、情感等因素必须纳入生涯发 展教育课程设计所需要考虑的范畴之中。如果仅仅停留在生涯发展本身的历时性 上,就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和进步。 各个国家的生涯发展课程设计不同程度上受到本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以美国为例,帕森斯威廉逊模式的确立与美国工业的迅速发求的科学性与确 定性是密不可分的。发展学派把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作了结合式的新构建,既重 视了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也重视运用工具性的测验作为准确性评价的参数,摒 弃了人本主义过分强调“以人为本”的特点。生涯辅导重视人的主体性,但是往 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鸿沟,因为社会发展史还处于被动 的分工阶段,没有达到个人自主分工的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完全以个人兴趣和 价值为中心的生涯发展课程是不现实的,往往导致毕业生选择工作时工作的满意 也不高。 美国是世界上生涯辅导的发祥地,其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的理论形态、工具运 用在国际上有重要的影响。美国官方的生涯辅导界定为“有关于一个学科和知识 及其相关的技巧与方法,经组合以培养个体的生涯认知、生涯规划、生涯决策、 就业技能、知识、与理解地方、州及全美之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需求、趋 势与机会”,以及“协助求职者决定与执行获有资讯的教育与职业选择。”作为生 涯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涯发展课程在对象选择上既包括大、中、小学生,也 包括社会与此有关的人员,由此生涯发展课程设计更多地考虑了终身教育和以人 为本的发展理念。从美国高校生涯发展课程设计所锁定的对象上看,理念上是面 向全体学生,但受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仍然是而向有需求的学生。这要指出 的是,我国香港地区对于生涯发展课程进行探索,希望突破英美模式的办公室辅 导方式,增强主动性,但由于学生仍是自我选择式的,生涯教育课程仍然只是面 对一部分需要的人。但是实际上,现在不需要并不是永远不需要,只是还没有到 需要的时候而已。 近年来,日本大学大专以上的高学历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就业环境发生 了很大变化,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实施于2 0 世纪5 0 年代末 的针对初、高中学校的进路指导,其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在中学进路指导 逐步演化为以升学或就业选择为中心的指导时,大学的进路指导更多地体现出功 能单一的以就业指导为中心的特征,这实际上己经偏离了进路指导本来的方向。 加强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建立并实施包括就业指导、进路指导在内的教育 体系己是迫在眉睫。生涯发展课程是在教育和社会相脱离时应运而生的新型教育 模式,生涯教育成为日本整个教育的核心。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的核心思想主要有 两点,一是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职业观,促进个体自主、有序的发展,实 现个人与社会之间最积极有效的互动,逐步实现从以前的就业重心到以职业教育 为重心的转变,即由进路指导到生涯教育的转变。进入新世纪,日本在全国开展 了生涯发展教育。生涯发展课程目标与终身教育的目标相一致,但前者又丰富了 后者的内涵。在日本,目前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和大学,都必须认识到生涯发 展教育的重要性,并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日本的小学教学大纲就强调,通过学 校的整体教育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逐渐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和职业 观,从而形成充满希望和目标的生活态度、基本的生活习惯、身心健康安全的生 活意识。 三、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理念的启示借鉴 通过对国外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理论层面历史演进可以看出生涯发展课程设 计思想的提出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 l 、国外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的理念充分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国外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的基本指向就是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 好的基础,为社会造就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进一步说,国外大学生生涯 发展课程追求的目标是人的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各种能力的充分发展以及 个人能力与全体社会成员能力的统一发展,更具体地说,不仅仅是人的全面发展 的一般水平,而是培养和造就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 ;不只是少数人的全面 与充分发展,而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与充分发展;同时强调个人能力与全体社 会成员能力的统一发展。首先体现在国外高校的生涯发展课程十分注重将生涯教 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生涯发展课程视为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桥 梁。其次,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可以按自己的目的和愿望去充分表现自身 的个性魅力,因此他们结合这点来进行生涯课程的设计。国外的大学生生涯发展 课程更加注重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肩负起对社会的更大的责 任来,他们提倡创新、自主创业是希望人作为主体的多样性和个性得到尊重和强 调。总之,国外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人性的提升为基础来发展个体 能力,帮助学生做一个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或者至少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 定良好的基础。 2 、国外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的理念突出强调主体性教育。 无论何种教育,目的都是培养人,但是培养“工具人 ,还是培养“全面与 自由发展的人 ,这就有所区别。人的发展的本质内容是全面与自由的发展,这 也是健全人的特征。人的主体性正是由于人的发展具有了这两个方面,教育要尊 重人的全面与自由的发展,也就是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反映到生涯发展课程设计 中,就是要突出强调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 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活动能力,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课题。主体性是人的本质,更是 现代人的基本特征。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提高人的素质,关键在于加强主体性 教育,即在生涯发展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应是教育中的基本指导思想。所谓以 学生为主体,简言之就是要在生涯发展课程设计中让学生参与,在参与中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从发展性来说, 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是需要灌输的容器,不是无生命的待加工、塑造 的原材料,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具有能动性的学习和活动的主体,是富 6 7 有活力的生命体。作为生命体,其生命之火需点燃,生命能量需拓展。 国外生 涯发展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些思想,它注重学习者的主体性的发挥,以学生个 体的实际情况作为学习发展的基础,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注意调动学生主动进 行各种教育活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决策,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3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是生涯发展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的逻辑前提。 有学者提出,教育为人的一般发展服务。所谓人的一般发展主要指人的观察 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它主要是强调了人的本质能力和根本 性素质的发展,从而提升了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层次,超越了琐碎的教育现象、个 别的教育内容、孤立的教育目的。生涯发展教育直接是反映了教育与发展的辩证 关系。它把人的素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明确作为其教育的直接主题和直 接目标。生涯发展教育融合在人的发展之中,当然,这并不是说生涯教育是万能 的,教育的发展还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过分强调“教育万能 显然在错误的。 教育从宏观上来说是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社会经济发 展,从微观上来说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尽管教育功能有其 现实性: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工具;而“生涯发展教育 则有其特殊性,人的理想 在教育领域的明确体现,由于生涯教育的特殊性,因此必须在理论和观念上统一, 才能更好地发展生涯教育。生涯发展教育从横向来看是希望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 展,全面培养人的素质;从纵向来看,由于生涯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因 此可以说是一种终身教育。生涯教育不仅是一种手段,更应该是一种新的教育理 念,一种新的教育观。生涯课程的设计应该更加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 “以人为本 。 第二节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方法方面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一、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方法的国际经验 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博士曾经提出:所有的教育都是生涯教育。他指出, 职业教育是生涯教育的核心,教育应为个体拓展生涯选择的机会。马兰洞察到 了生涯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职业教育,点明了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个体拓展 西许友根人学生生涯教育的设计与实旌生涯教育川教育与职业,2 0 0 4 ( 1 5 ) :2 5 窜b a r r ym & w i l g o s hl :c a r e e re d u c a t i o rf o r t h et r a i r a a b l em e n t a l l yr e t a r d e d :i s s u e sa n dc o n c e r n s j 】。b a r r y 6 8 生涯选择的机会。1 9 7 1 年5 月美国教育总署( us o e ) 这样界定:生涯教育是 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即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生 涯认知( c a r e e ra w a r e n e s s ) 、生涯探索( c a r e e re x p l o r a t i o n ) 、生涯定向( c a r e e r o r i e n t a t i o n ) 、生涯准备( c a r e e rp r e p a r a t i o n ) 、生涯熟练( c a r e e rp r o f i c i e n c y ) 等步 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并建立个人的生活形态。 强调生涯发展 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