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研究——一个侧重风险控制的视角.pdf_第1页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研究——一个侧重风险控制的视角.pdf_第2页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研究——一个侧重风险控制的视角.pdf_第3页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研究——一个侧重风险控制的视角.pdf_第4页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研究——一个侧重风险控制的视角.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研究——一个侧重风险控制的视角.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b s l 份 ct ab s t rac t thes ta t e 一 o wne dc o mm e rc i al b a nksp l ay ag r e at ro l ei nt h ew h o l efi n anc i a l sys t e mo f c h i n 礼and i t , s a l way s a fo c u s i s sue inth e re form. wi t h c h i na, s acc e s s i o n tot he wt 0and i n fl u x o f for e i 即 b anks, t h e re初l l b e a b i g g e r c h a n g e i n c o m pet i t io n o f b a nk i n d us盯 me anw h i le , th e s ta te 一 o wne d c o m m e re i alb a n ks a t t h ebac k gr o und o f t r a n s i t i on c o me fo rth a s e ri e s o f maj o r c as e s , c a usi n g h u g e l o s ses o f s ta t e 一 o wn ed asse 匕andhi d i n gki n d so f ri s ks i nt h efi nan c i a i s y s t e m . ther e form o fc h i n a 5 s tate 一 o wn edc o n 1 n 1 e re i alb ank s fi ghtstow i n o r d i e a n d we must bes u c c e s s ful . to m aketh ere form o fc hi na,sstate 一 。 认 . e db a 川 侣 m o re s u c c c s s 丘1 , the se coll l n l e rci a l b a l 让 比s h o u l de s ta b l i sh a g o o d g o v e rna n c e m eeh ani s m . iti s bec a u seth e suc c e s s o f t h e j o i nt一 s t o c k习 te rati o ni s tos e e wh e th era l l the s h ares fo r s u b s c ri p t i o n p urc h ase b yt h e s h are h o l d e rs , a n dach i e v i n g a good c o m m erc i a l b a nks , pro fi ta b i l i ty und erg o o dri s kman a gem e n t i s t h e o ri g i n a l i n te n t i o no f the re fo rm. the refo r e , we m u ate s ta b l i s hagood b a nk g o vem a n c em e c h ani s m b a n kgov e rnanc e出 l dri sk con t rol ar e c io s c l y re l a t e d i s s u e s and a g o o d b a n k gov c rna n c e m ech ani s mi s t h e b asi s o f ri s k cont rol , so t h e d i s s e rtat i o n c o n d u c tst h e re se arc h o n s ta t e 一 o wn c d c o m me rc i a l b a n k gov e c e fro mt h e per s pec t i veo f e mp h 韶 i z i n g th e ri skm a n a 罗m e n t . i n th e w r j t i n g pr d c e s s , t h e 比are k i n d s o f re s e a re h m e t h o d s i n vo1 v e d , i n c l u d i n g m a ki n g c o n t r 韶 t toth e i n t e rnat i o n alm a i n s t reamm o d e 1 o f g o v e rn an c e a n d m aki n g an e m p i ri c a l s tu d yo nt h eh j story andstatu s o f b a nk o f c h i n a . b e s id e s , i no rde r to p rov i d e refe r e n ees for t h e s ta t e 一 o wn e d c o m m e rc i alb a nk, thi s d i s s e rtat i o n a l s o m a k e s q uan t i ta t i v eana l y s i sb as i n go nt h e d a tao f comm e rci a i b anks w h i ch l i s t ed o nt h e c h i n a ,5 5 协 c km a r k e t tos t u d y th ere i a t i o n s h i p s bet w e e nb a i 止g o vern anc eandri s k c o n t r o l . b yo b s e rv i n gandre s e ar c h i n gth ec o rpora i eg o v e rn an c e o f th e s 1 a 1 e 一 o wned c o 们 。 n l e rci a ! b a n k s ,thi sd i s s e rt 月 t i o nh o 1 d sthat w es h o u l dma k et h eb a nks , i n t e ri o r gov e ma n c em ech a n i s m p l a ya n i m p o n a n tm l efu l l yand r a i se t h el e v e io f m ana g e m e n t an d ri s k c o n t ro l c ffectv i a c o n t i n u a l l y e x e rt in g b o ard i n d e pen d e n c e and ab s l rac l o t h e r g o vern a n c e p arti e s , i n fl ue n ce . a stot h e j o i n t 一 s t o c k l r a n fo rma t i o no f t h e s t a te 一 o wned com m e r c i a l b a nks ,t h ec e n t ra l g o v e rnm e n t e s t a b l i s h ed th ec e ntral h u ij i n l n v e s t m e n t c o . l t d re p r e s ent i n g t h e n a t i o nt o ful fi i l t h e ri ght s o f t he p ri n c i p al h o l d e rl n t h i s d i s s e rt a t i o n , we d i seu s s h o wt oe x e rtt h ei n fl u e nce o f c e n t ra l h u ij i n i n v e s t m e n tc o .l t dand h o w to i m p r o ve th eg o v e manc e o fc e n tr a ih u ij i n i n v e s t m e n t c o . l t di tsel f s pec i al l y . b e s i d e s , as fo r t 阮 h u g e b ran c h e s andt oo l o n g a g e n t c h a i na ft ert h ec o mp i e t i o no f t h e h e adq u a rt e r ie v e 1 r e fo rm, h o wt om a k eth e g o v e rnance m e c h a n i s me x e rti n fl u e n c e o nb r a n c h gov e rn anc e soast o p o rfec t t h e g o v e rn an c c o f co nun e re i a l b a nkand ri s k c o n t ro l , w e m a k e p ro fo u n d ana l y s i s i n th i s d i s serta t i o n - k eyw o rds : b a nk g o v e r n a n c eri s k c o n trol p ri nci p a i and a gent 1 11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 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 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 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 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 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 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适 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解密时间: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内部5年 ( 最长 5 年,可少于 5 年) 秘密1 0 年 ( 最长 1 0 年,可少于1 0 年) 机密20 年 ( 最长20 年,可少于20年)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论文 的 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 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 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 均已 在文中以 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 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第 一章 引论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金融无疑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业又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 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银行业中所占的比重具有绝对优势的地位 ( 本文所称的 国有商业银行指的是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不包括其他股份制 商业银行或者由地方政府所设立的商业银行,如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广东发 展银行、 天津银行等) ,因此改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 提升其在国内 外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 标。 过去十年中,金融业的快速变革以及资本流动的国际化极大地改变了 银行 业的面貌,技术进步与放松管制给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但同时也增 加了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国际金融市场的成长与大量多样化的金融工具的 出现使得商业银行更容易获得资金:金融的国际化以及金融资源的全球流动给 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大量金融工具的创新也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的利润; 设计新产品和提供更多服务的机会不断涌现,传统的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业务 沦落为商业银行利润率最低的业务之一。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金融工具的创 新又会导致银行体系集聚大量的风险,并且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大。从亚洲金 融危机可以看到,无论是单个银行内部还是整个银行系统内部,不同的金融风 险之间变得越来越紧密和复杂,金融风险的传导性在当今世界愈发明显。 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 我国金融市场在2 0 07年基本上对国外 金融机构全面开放。通过对几个国有商业银行注资、包装上市,中国也加快了 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步伐。但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包括新增不良贷款问题、频繁出现的银行腐败大案都引起了银行界和学界的普 遍关注.仅仅上市而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司治理结构,显然无法彻底解决我 国国有商业银行向真正 的现代化金融服务机构的转型问题,国有商业银行面对 的各种风险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化解。譬如,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中国人寿于 2 0 0 3 年12月在纽约和香港内地首 发上市, 共筹集资金34亿美元, 创下当年全 球ip o 的 最大 规模, 但上市 未久, 国 家 审计署在2 o 03年的审 计工 作 报告中 就 指 第一章 引论 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存在资金违规情况,随后该公司即陷入集团诉讼的泥潭, 同 时面临美国 证 监 会 ( s e c ) 的调查。因 此, 能否 构建科 学、 合理并且符合 现 阶段中国国情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便成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败的标 : 七 碑 户 。 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和强化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是搞好我国国有 商业银行改革,提高其竞争力密不可分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检验我 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效的最重要的方面。 当前,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过注资、 上市等一系列改革,其面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导致我国国有商业银 行风险积聚的种种因素依然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化解。要解决这些问题,仍将 有赖于不断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是在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对于商业银行治理的研究成 果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进行研究。本文并不单纯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 问题,而是在研究过程中侧重于风险控制的角度,研究商业银行治理与风险控 制的关系,以及如何构建良 好的银行治理构架来解决目前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治 理问题和风险控制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选题背景及意义,然后在第二章对公 司治理理论及商业银行治理理论作了文献回顾,并对主流的公司治理模式即英 美模式和德日模式进行了比较。第三章着重分析了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考察 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种类、风险特征以及风险状况等不同角度,尤其阐述 了商业银行治理与风险控制的关系。第四章就商业银行治理及风险控制的现状 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风险,并为 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政策方面的建议。第五章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 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中的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中央汇金公司自身的治理问 题, 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巨大规模 ( 分支机构过多) 对银行治理所产生的影响。 上述二者都是直接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有效性的重要问题。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作者综合运用了 几种研究方法。首 先是归纳分析法。 通过对公司治理及银行治理的相关理论以及商业银行风险状况的回顾分析,结 合商业银行治理的现状归纳出了国有商业银行治理中的难点及阻碍因素。 其次, 在对国际主流的治理模式的分析中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尤其对具有代表性 第一章 引论 的英美 模式和德日 模式下商业银行治理的有效因素进行了比 较研究。 此外, 在 对商业银行治理的研究中还运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中国银行在香港联 交所上市历程的回顾及其现状的分析,使我们对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之后的治理 进展和风险控制有了进一步深刻地认识。 第二章 公司治理理论及商业银行治理理论 第二章 公司治理理论及商业银行治理理论 第一节 公司治理理论分析 2 . 1 . 1公司治理的概念界定 公司治理的概念早在 20 世纪70 年代就已经出现, 国内学者将它译为“ 公司 治理结构” 、“ 法人治理结构” 、“ 公司管制” 等。国内外的相关机构及学者对公司 治理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是没有统一的说法。 英国著名的 公司治 理报告 一 c adbury 报告将 “ 公司治理” 定义为经营和控制 公司的制度:o e c d组织指出,良好的公司治理所应具备的要素包括保护所有 股东权利、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利益、披露与公司有关的重大信息、董事会 对公司的指导以及对高级管理者的有效监督等。总体上看,关于公司治理的概 念,大致上可以分为制度安排说、组织结构说与控制决策说。 制度安排说的代表人物是柯林 梅耶,他将公司治理定义为公司赖以代表和 服务于它的投资者利益的一种组织安排。它包括从公司董事会到执行人员激励 计划的一切东西。公司治理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中现代股份公司所有权与控制 权相分离而 产生( c olin m a ye r , 1 9 9 5); 公司 治理是一套用于 支配若干 在企业中 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经理人员、职工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并 从 这种联盟中实 现经济利益 ( 钱颖一,1 9 9 5 ) 。 组织结 构学说的 代表人物科克伦和沃 特克 关于公 司治理的代表性定义为: 公司治理结 构是 一个综合名称,它要 解决的是高 级管理人员、股东、董事会 和 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诸多问 题。( p hlipl c ochr an (2) 代理人的行为不易被委托人观察到 ( 虽然有些间接的信号可以利用) 。 在这两个 基本假设下,这一理论给出了两个基本命题:( 1) 在任何满足代理人参与约束 及激励相容约束,而使委托人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励合约中,代理人都必须承 受部分风险;( 2) 如果代理人是一个风险中性者,那么就可以通过使代理人承 受完全风险 ( 即 让他成为唯一的剩余权益者)的办 法来达到最优结果。 麦克尔 詹 森和威廉 麦克林将代理关系定义为 一种契约, 在这种契约下, 一 个 人或更多的人 ( 即 委托人) 聘用另 一个人 ( 即 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 义务,包括把若干决策权托付给代理人。如果这种关系的双方当事人都是效用 最大化者,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代理人不会总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来行动。在 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条件下,随着管理者对企业所有权比例的降低,他对企 业产出的权利要求部分也随之减少,这将鼓励他以额外补贴的形式占用公司的 资源,这就是代理成本。代理问题主要是由于目标不一致或激励不相容、代理 人的机会主义倾向、责任不对称、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绩效并不完全 取决于代理人的努力、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不完全等原因造成的;解决 代理lb 题有赖于以 上缺陷 的弥补 ( m i c h a e l c . j ens e n 相 反,资 产一 旦被公共所有,便具有了非排他 性,这 种非排 他性意 味着每个人都 期望别人去关心资产,自己“ 搭便车” 去享有资产,从而最终导致没人关注公共 资产,导致公共资产的过度使用、流失甚至毁损。私有化理论认为,国有企业 通常存在三个主要弊端:一是企业目标多元化,企业要承担社会福利、就业等 社会义务,并不仅仅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二是对经理的激励不足,由于企业 目标多元化,所以企业绩效无法准确评价;三是预算软约束,国有企业私有化 能够改变和强化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激励机制,赋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 标,减 少政府 对企 业经营的 行政干预,一旦引入预算硬约束,将使企业 承担所有的商 业风险。 2 . 1 . 2 . 4超产权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史蒂夫 马丁和大卫 帕克在对英国各类企业私有化前后的经 营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后发现二 在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上, 企业私有化后 的平均绩效有显著改善: 而在垄断 市场上,企业私有化后的平均绩效改善 不明 显。 他们认为企业绩效与产 权的归 属变化没有必然关系, 而与市场竞争程 度有 关系: 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提高效率的努力程度就越高 ( st ep h en m artin 但是作为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商业银行的治理更加关注其风险方面.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商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情况相对于 一般公司更加严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比较特殊,以及商业银行受到当 地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更加严格。 2 . 2 . 1 . 1商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者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同的,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 有可能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做出不利于信息匾乏者的行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信 息不对称首先表现在信贷市场上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信贷市场主要交易的是信 用,借款者可以拿到商业银行所划拨的资金,但是商业银行仅仅获得的是未来 一定时期可以获得收益的金融契约或承诺,而对于这些承诺的可信程度进行判 断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变得相当困难, 由此商业银行承担着遭受损失的风险。 一旦商业银行为了减少损失而提高利率则可能会造成一些信誉较好的借款者采 用其他的方式获得资金,而一些信誉不佳的借款者则会留下来继续借款的逆向 选择的结果。即使并非如此,比较高的利率也有可能刺激借款者将资金投向风 险更加高的项目,加剧了借款成为不良资产或者坏账的可能性。 2 . 2 . 1 . 2商业银行具有特殊的资产一负债结构 与一般公司相比, 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自有资本金较少, 新巴塞尔协议 中 规定的商业银行最低自 有资本金不能低于 8 %,其余资金主要来源于分散的储 户.同样由于储户作为外部人与商业银行存在着严重信息不对称、个人能力有 限和存款数量相对占总量比例小等问题,从而无法对商业银行发挥有效的监督 作用。这种特殊的资产一负债结构也将使商业银行更容易集聚风险。 2 . 2 . 1 . 3商业银行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 由于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所涉及的极大公共利益,各 国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都远远严格于一般的公司。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讲,一旦 商业银行经营发生意外的变动,储户面对个人理性与 集体理性的冲突,作为储 户来讲尽早加入挤兑的行列,在商业银行尚有支付能力的时候加入挤兑,对于 自己来说都是减少或者避免损失的最优策略, 从而发生“ 挤兑危机” 。 一旦挤兑 在一家商业银行发生,而银行和管理当 局处理不当, 这种危机极有可能传染到 第二章 公司治理理论及商业银行治理理论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其他金融机构,甚至造成区域性和国际性的金融危机。这将 对一国的经济形成相当大的冲击,所以无论从保护储户利益的角度,还是维护 一国经济稳定的角度,加强对金融机构 ( 尤其是商业银行)的监管都是一国政 府或管理当局必须正视的问题。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商业银行的 特殊性之外,与一般的公司相比,商业银行 还存在着很多特殊性。譬如,由于股东、债权人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利益主体的 存在使得商业银行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十分复杂;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商品非常专 业化;由于商业银行是一国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进入商业银行领域需要 非常严格的准入条件, 这也会造成银行业的市场竟争不如其他行业的竞争充分; 商业银行的资本规模庞大,导致商业银行的兼并与重组比较困难,等等。 2 . 2 . 2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商业银行的治理模式或治理机制主要有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型治理模式 和以 德、 日 为 代表的内 部控制型治 理模式 2 . 这两 种治 理模式是基于 各国 不同 的 经济背景及文化差异形成的,通过对这两种治理模式的合理因素加以借鉴、吸 收,可以促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的进一步完善。 2 . 2 . 2 . 1 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型治理 之所以将英、美等国的商业银行治理称为市场型治理,主要是因为这些国 家的证券市场比较发达,在该国市场的资源配置方面可以起到主导作用。这种 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作用主要是以证券市场为依托,充分利用该国完善的法律体 系以及强有力的外部监管。通常这样的国家一般都有一套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 制度和有效的监管体制,以便于外部对于商业银行的绩效以及股东利益的保护 有着更有效的评价。 一般而言,英美模式下的公司治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股权高度分散与股东用脚投票。由于这种模式下股权高度分散,因 此中小股东给管理层施加的压力非常小,再加上股民 “ 搭便车”心理的存在, 无论是机构投资者和散户往往都倾向于通过关注股票市场的变化相机选择交易 时间,使用“ 用脚投票” 的机制。股票交易的活跃也促使了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 2 曾康霖,高宇辉_ 中国转型期商业银行公司 治理 b)l究. 北京:中国金敬出 版社, 2 005 年: 4 8 一 51 第三章 公司治理理论及商业银行治理理论 行相对而言 更容易被购并。 第二,机构投资者采用星座式持股方式发挥“ 用手投票”的作用。虽然这 种模式下的银行股权比 较分散,每个股东的持股比 例比较小,但正是因为这个 原因,一些机构投资者往往更容易成为相对控股股东,他们采用星座式持股的 方式,由若干个大股东联合持有一家商业银行的股票,大股东之间联合起来. 共同对商业银行的运营实行制约和控制。 第三,体现三权分立特色的董事会结构。英美模式下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是遵循决策、执行和监督的三权分立原则,商业银行内部不同治理角色的权力 分配是通过公司章程来界定的.在这种治理模式下,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 力机构,但是由于股东的分散性,无法作为一个常设机构行使权力,所以 通常 股东大会会委托部分大股东和权威人士组成董事会来发挥作用;董事会是英美 模式下公司治理最为重要的机构,并且强调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以加强 对于经理层的决策和监督,维护股东的利益。因此大量的独立董事进入公司, 公司董事会下设一些专门的委员会 ( 如薪酬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 , 对公司的财 务报表、内部风险监控以及管理层薪酬等进行严格的监控:在英美商业银行治 理模式中,首席执行官一般是董事会的成员,可以担任董事会的主席,首席执 行官的权力得到了强化;英美模式下的公司治理是不设监事会的,其职能往往 由外部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下的内部审计委员会执行。 第四,激励性的薪酬计划。英美国家的商业银行通常采用给予高管年薪制 和期权的方式,使得核心管理层的个人收益与股东的价值最大化联系在一起, 从而使得股东价值最大化成为管理层的决策准则。 2 . 2 . 2 . 2以德日为代表的内部控制型治理 以 德日为代表的内部控制治理模式是指组织的决 策、执行和监督都出自 于 组织内部,主要是由大股东组成的董事会来直接监督和约束经理层。这种公司 治理结构是与相对集中型的股权结构相适应的。由于 德国和日 本的文化背景等 方面的差异,所以两国的治理结构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德国的商业银行交叉持股是相当普遍的,其中商业银行对大银行的持股增 加了商业银行之间的依赖;德国的商业银行还普遍持有工商企业的股票,德国 所有银行在33家大公司的股票权益占 到8 2 7 %( 王廷科, 2 0 03年) ,形成了独 具特色的银企关系。德国的银行持股稳定性比较强,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二章 公司治理理论及商业银行治理理论 第一,银行法人持股的比例目 标就是促进银行的长远发展而不是投机牟利;第 二, 银行为一些个人股东提供股票的托管, 代替这些个人股东 行使投票权, 来 参与银行的决策与管理,而不会轻易出 售其股票。 德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包括监事会和执行董事会两层结构。监事会负责监 督执行董事会的业务情况以及董事会成员和银行高级经理的人事任免,相当于 英美模式下的董事会;而执行董事会相当于英美模式下的经理层,主要负责公 司的日常运作,并且对监事会负责。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特色就是,监 事会中职工的参与度相对较高。德国法律规定,监事会是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 表共同组成的。商业银行职工通过选派职工代表进入监事会,参与银行的重大 经营决策,监事会副主席通常由职工代表担任,这样的治理结构有利于银行的 持续、稳健发展。 日 本的商 业银行治 理结 构与 德国 有些 类 似 3 。 日 本商业 银 行的 股东主 要以 法 人持股为主,持股形式就是相互持股,也就是在多家银行间形成一个持股的网 络。在相互持股的同时,各法人一般并不关注股票的分红而是着眼于长期的利 益,保证自己的投资安全与长期发展,所以一般这些法人的持股都比较稳定, 不会受到股市行情的左右而轻易抛出股票,因此股票的流动性大大减弱。 日本商业银行内部也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相应的执行机构,但是日 本 的 股 东 大 会 实 际 上 投有 权 利 决 定 公 司 的 重 要 决 策, 真 正 在日 本 商 业 银 行内 部 权力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由经营专家组成的董事会。日 本的董事会成员很多 都是内部董事,没有设置外部董事,在上市银行尤其是大银行中,具有股东身 份的仅占到3 一史 么 ,其余全部为内部中高级管理人员。在日本商业银行的董事会 中, c e o控制着董事会成员的提名, 董事会对于经理层的监督较弱, c e o权力 很大,在商业银行财务状况良好的时候可以控制银行。 2 . 2 . 3两种治理模式的趋同及评价 从实践来看,没有任何一种治理结构是完善的。英美模式下的经理人员可 以 利用手中的权力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股票价格,因此受到分红压力的影响,他 们很可能产生短期行为;而在德日 模式下,基于相互间信任的交叉持股己经难 以很好地控制经理人员的利己行为,由此产生对控制权的争夺。因此,无论是 蔡鄂生,王立彦.窦洪权. 银行公司治 理 j 神制 北京: 经济科学出 版社, 2 0 0 3 :, 2 一 54 第 二 章公 司 治 理 理 论 孕 鱼 些 业 矍 互 追翌丝匕一一一一一 英美模式还是德日 模式, 都面临着来自 实践中的挑战, 同时, 随着时代的 发展, 两种模式也出现了 一些新特点, 具有相互融合的 趋势. 尤其是2 0 世纪90年代 以来,随着以内部控制为主的商业银行所发生的一系列损害股东利益的关联交 易和内幕交易不断曝光,人们又认识到了 德日内部控制模式的不足。1 9 97年亚 洲金融危机更使人们强化了这种认识,英美公司治理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 受到推崇。然而,近年来,英美的市场治理模式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譬如安 然公司倒闭、安达信公司解体和世界通信公司造假等事件,使得人们重新审视 商业银行治理领域的英美模式。 近年来,英美等国开始对其商业银行的治理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 制定商业银行治理的各种原则、指引、章程,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商业银行治 理,要求公司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在董事会内引入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等。 英美等国的商业银行希望通过这种改革来增强公司的内部监控力度,以弥补外 部监控不足的缺陷。而德日企业也效仿英美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针对性的改 革。 由此看来,虽然世界各国都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建立了具有本国或本地 区特征的商业银行治理模式,但是各种商业银行治理模式正在相互渗透、交融 和趋同。 从以上对两种商业银行治理模式的分析中,可以总结出两种模式有效的因 素是什么,从而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提供有益的借鉴:首 先,一家治理规范的商业银行应该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且可以合理地配置 不同治理主体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其次,董事会成员必须称职,能够按照组 织章程的规定抵御来自 管理层不良的压力,更好地代表股东的利益。第三,治 理良 好的商业银行必须具有完善、清晰和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保证激励约 束机制的方向与银行的战略目 标和道德准则具有一致性。第四,必须具有完善 和清晰的信息披露机制,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只有信息披露方式的区别,但是 这两种模式都强调向 投资者 进行有效的信息披露。 第三章 商业银行治理与风险问题分析 第三章 商业银行治理与风险问题分析 科技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给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但同时也带 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基于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国有 商业银行本身已经成为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 行出现了诸如中银香港刘金宝案件、中银广东开平支行许超凡案件等大案, 涉 及金额之巨,给国家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从商业银行发展的实践来看,这也 正是导致银行体系潜在风险的重要因素,其根本原因在于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机 制的不完善,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 3 . 1 . 1风险的定义与内涵 风险,在词源学上看,可以追溯到拉丁语 “ r e s c u m” ,意思是“ 在海上遭 遇损失或伤害的可能性” 或“ 应避免的东西” , 因此风险是指某种事件发生的不确 定性。从广义上讲,这种不确定性既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也包括损失发生的 不确定性。只要某一事件的发生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能性,那么就认为 该事件存在着风险。从狭义讲,风险仅指损失的不确定性。我们这里主要考虑 的是狭义风险的不确定性。 商业银行的风险属于经济风险的范畴, 指的是作为经营货币 商品和提供其 他服务的金融机构在经营存贷业务和其他中间业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 损失的不确定性。具体来看,商业银行的 风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 3 , 1 . 1 . 1商业银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广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以及商业银行的经理层决策的不及时和片面 性,客观上存在着发生商业银行风险的可能性;经济主体存在着道德风险的倾 向,贷款者可能骗贷或者在取得银行的贷款后投资于高风险的企业而使银行面 临风险;此外,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银行业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 复杂,银行 服务流 程的某一 个环节出问 题都可能会造成整个银行面临 风险。 第 三 章商 业 翅了 治 理 兰 垦 吵 厂 ! 题 绝 圭 鱼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 信用业务的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及其他经济单位 相比, 最显著的 特点 是负 债经营,即利用客 户的各种存款及其他借入款作为主 要的营运资金,通过发放贷款和投资获取收益,其自 有资本占资产总额的比率 远远低于其他行业。这一经营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内在风险 的特殊企业。因此,银行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超过一般企业的风险损失,它具有 涉及金额大、涉及面广等特点。 3 . 1 . 1 . 2商业银行风险 具有传染性与扩散性 商业银行与其他行业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商业银行具有高度的风险传染 性。随着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风险的传染性也 与日俱增,像电脑病毒一样四处扩散,形成多米诺骨牌现象,引起地区性或全 球性的金融动荡。一家银行风险分支机构所发生的风险可能波及到整家银行, 甚至进而会威胁到整个银行业。 1 9 94年墨西哥发生的金融危机很快波及其他拉 丁美洲国家, 进而引发了 全球巨大的金融动荡。1 9 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触及到 了 东亚 所 有国 家 , 尤 其 给东 南 亚国 家 造 成了 巨 大的 经 济 损失 。 与传染性相伴的是,银行风险还具有加速性的特征。一旦因为某些原因, 商业银行出现了一些存款难以兑付的情形,此时几乎不能够在吸入客户存款而 且存款者会不断加速从银行提取现金,形成了造成银行破产的挤兑。如果没有 其他机构或者组织采用紧急救援的办法,会形成越提款就越没有人存款,取款 人集中速度越来越快的恶性循环。 银行风险的扩散性和加速性对整个社会金融秩序的破坏一旦被无限放大, 就可能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定。 3 . 11 . 3商业银行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商业银行的一些风险是无法从报表上反映出来的,而事实上可能己经形成 了隐蔽的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的隐蔽性主要来源于其工作人员违规挪用存款或 者违反有关规定私自 开具担保函、验资证明等,甚至一些银行的经理层贪污国 家财产,而银行业属于自 有资本非常低的行业主要是采用循环信用运行,所以 风险的 暴露也需要一段时间。其次,商业银行风险也可能 被借新债还旧 债、还 息不还本或者通货膨胀所掩盖。 3 . 1 . 1 . 4商业银行风险的其他特征 第三章 商业银行治理与风险问题分析 除了上述特征之外,商业银行风险还受整体的国民经济循环周期与货币政 策变化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会呈现周期性和规律性的变化.在货币 政策比 较 宽松的时期,存款、放贷和投资等环节运行相对顺畅,资金流动量大,因而影 响金融机构安全的因素比较弱,金融风险比较小;在货币政策紧缩的时期,相 应的影响金融机构安全性的各种因素呈现增强的趋势,社会经济运行存在着一 定资金断裂的风险,进而增加金融风险. 虽然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但是金融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可以 采取 一定的措施加以防范,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3 . 1 . 2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为了便于研究清楚商业银行的风险问 题,必须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归类 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商业银行的安全经营。目前,关于商业银行 风险分类的标准很多,大体划分的标准主要有金融风险的内容、金融风险涉及 的范围、金融风险承担的主体、金融风险的作用程度以及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 风险。 本文所称的商业银行风险主要是按照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风险来划分的, 这种划分方法有助于研究商业银行治理在风险控制中所起到的作用。按照金融 机构经营活动的风险标准,金融风险主要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 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凡1 . 2 . 1信用风险 贷款和投资是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活动。 贷款和投资活动要求金融机构对 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金融机构 的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 确的, 借款人和投资 对象的信用水平也可能会因各种原 因而下降。 因此, 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就是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 风险, 即信用风险。 在经营过程中, 如果金融机构不能及时界定发生问题的金融资产、 未能建立专项准备金注销不良资产,并且未及时停止计提利息收入,这些都将 给金融机构带来严重的问题。 信用风险是自 从商业银行诞生以来最主要的风险,当今许多国 家的商业银 行因为出现信用风险而被呆账与坏账所困扰, 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 银行体系的 稳定与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 商业银行治理与风险问题分折 3 . 1 . 2 .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本身的支付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应付客户提现或者 贷款需求的程度,从而引发的清偿问题的可偿性。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 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许多大型的商业银行由于流动性不足而倒闭。一旦商 业银行出现大规模的兑换要求,则商业银行将会发生由 于挤兑产生的流动性不 足,严重的足以致使银行倒闭。 3 . 1 2 . 3操作风险 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 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一般而言,目前对操作 风险的分类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将操作风险简单的分为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 险、 流程因素引 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 起的操作风险和外部事件引 起的操 作风险四类。第二种分类方法将操作风险较详细的分为七类, 包括内部欺诈、 外部欺诈;雇员活动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问题;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的安全问 题;银行维系经营的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错误;行政、交付和过程 管理等。 操作风险在发达国家中表现并不突出,但是,操作风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 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近年来金融系统尤其是商业银行各类案件频发,其 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银行深化内部改革,强化对业务运作流程的监控, 造 成过去隐蔽较深的案件较为集中地暴露所致,但无论是陈案还是新发,都反映 了我国金融业中操作风险相对较高的事实。这与我国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 战略目标极不相符。不断暴露出的操作风险,不仅使金融机构遭受了巨大财产 损失,而且也严重损害了我国金融机构的信誉.如最近金融系统暴出的几个重 大案件,都对我国金融业在国内外的信誉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3 1 一 2. 4利 率 风 险 利率风险是由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利率的变动不确定而导致的金融风 险。 而利率作为货币的价格是受到多 方面因素 的影响的, 包括货币的供求关系、 央行的控制、 经济活动水平、国际上的利率水平以 及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利率 经常波动会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影响 经济主 体的资 产、负债和市场 价值的不确定性。 第三章 商业银行治理与风险问题分析 3 . 1 . 2 . 5其他风险 除了上述提到的四种风险,商业银行还会遭遇到其他的风险,诸如市场风 险、 汇率风险、法律风险等. 其中,按照巴 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颁布的 资本 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 ,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价格波而导致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损 失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业风险;汇率风险是指由于各国汇率 的波动,商业银行的资产在持有或者运用过程中包括经营国际业务、贸易、金 融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因汇率的变动而引起价值上升或者下跌所造 成的损失的可能性, 而汇率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外汇业务所面临的重要的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 于合同设计的缺陷以 及监管当局的政策变化所引起的风险,企 业破产方面的法律存在着漏洞, 个人消费方面的法律条款不完善,以 及某些情 况下法律对一些行为原则性做了约束但是并没有实施细则也容易造成一定的风 险。 以上对商业银行风险类别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商业银行风 险主要来自于三部分,一是相关监管部门和法律供给部门没有为商业银行的发 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二是来自国际环境的冲击,包括汇率的变动以及 国际经济的不利变化;三是来自 商业银行自身风险控制机制的不健全。前两类 风险都是外部因素造成,作为商业银行自身难以控制,但是第三类风险是可以 通过改善商业银行治理机制和加强内部管理而避免的。 3 . 13商业银行风险状况分析 商业银行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行业,商业银行的风险严重影响着其自身绩效 与竞争力,甚至引起商业银行的倒闭。历史上商业银行倒闭最为集中的时期当 属 1 929 一 1 9 33 年发生在资本主义主要国家的经济危机时期。由 于过多的贷款无 法收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