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绿园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预案.doc_第1页
苍梧绿园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预案.doc_第2页
苍梧绿园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预案.doc_第3页
苍梧绿园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预案.doc_第4页
苍梧绿园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苍梧绿园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预案连云港市地震局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六日目 录1 总则31.1 编制目的31.2 编制依据31.3 适用范围31.4 工作原则32 基本情况42.1 应急避难场所名称42.2 场所位置42.3 周边资源42.4 场所类型42.5 场所类别42.6 场所面积52.7 服务对象52.8 设施情况53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53.1 应急疏散指挥部及职责53.2 相关工作组职责64 疏散安置工作准备84.1 场所准备84.2 组织准备94.3 检查、宣传和演练105 疏散105.1 疏散通知105.2 疏散引导105.3 场所启用115.4 民众疏散116 注意事项117 附则127.1 预案管理127.2 安置原则127.3 预案实施时间128 疏散路线图131 总则1.1 编制目的规范应急救援行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科学、有序、高效地做好应急救援工作,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1.2 编制依据依据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连云港市地震应急预案、连云港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结合苍梧绿园应急避难场所具体情况制定本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连云港市苍梧绿园周边地区发生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1.4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健全机制。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震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政府主导、专家支持、群众参与的应急救援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2 基本情况2.1 应急避难场所名称苍梧绿园应急避难场所2.2 场所位置苍梧绿园位于连云港市新浦东城区,东临苍梧小区,西临农贸市场,振兴公寓,南有东方花园,北有杰瑞一村,翠竹苑,连云港外国语学校。2.3 周边资源西有连云港市第三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北有我市首家五星级旅游宾馆-云台宾馆。2.4 场所类型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所列公园类型。2.5 场所类别苍梧绿园应急避难场所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标准i类要求建设。2.6 场所面积苍梧绿园占地面积26.36万平方米,有效面积5.28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2平方米,最多可容纳2.64万人临时避险。2.7 服务对象苍梧绿园应急避难场所主要为东边郁州路苍梧小区、南边东方花园、西边农贸市场,振兴公寓、北边外国语学校,苍梧公寓,杰瑞一村,翠竹苑一带居民提供避难场所,灾难发生时,26400人可进入苍梧绿园避难场所避难,其余人员由政府统筹安排到其他场所避难。2.8 设施情况各功能区设有应急棚宿区、应急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排污、应急厕所、应急垃圾储运、应急消防等设施。3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3.1 应急疏散指挥部及职责3.1.1 应急疏散指挥部市应急避难场所指挥部,由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市城乡建设局、市地震局、市人防办、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市委宣传部、市应急办、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经信委、市粮食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文广新局、市城管局等为成员单位。3.1.2 指挥部职责突发事件发生时,根据市政府指令,负责组织、协调、部署避难场所的启用、灾民安置等有关工作。指挥部下设灾民安置工作组、应急物资供应组、应急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次生灾害防治组、社会治安和秩序维护组、配套设施保障组、宣传组等7个工作组。启用应急避难场所后,各工作组在指挥部的领导下,密切配合,按各自职责迅速开展工作,确保避难场所正常运行。3.2 相关工作组职责3.2.1 灾民安置工作组各街道办事处做好本辖区受灾群众的引导安置和灾情解除后灾民撤离工作。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粮食局、市经信委、市城乡建设局负责组织引导受灾群众分区域安置,会同有关部门根据避难场所图纸启用场所内相关设施,做好生活区划分。3.2.2 应急物资供应组市民政局牵头负责,市经信委、市粮食局、市财政局配合,负责避难场所帐篷等易保存的应急物资常规储备,对不便储存的应急物资,要与附近的超市、商场和生产单位签订保供协议。启用应急避难场所后,市民政局负责组织和搭建临时帐篷、设置救济物资临时供应点,有关部门协同调配和供给救灾生活物品,保障避难场所内灾民的基本生活。3.2.3 应急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市卫生局牵头,负责建立临时医疗点,做好现场受伤灾民救护及转运,负责避难场所的卫生防疫、消毒,检查、监测场所内的饮用水源、食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保障药品、医疗器械的供给,作好心理干预和帮助等工作。3.2.4 次生灾害防治组由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人防办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对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防止灾害扩大。3.2.5 社会治安和秩序维护组市公安局牵头,市交警大队、消防大队配合。做好避难场所及周边的消防安全工作,做好人员的转移安置,维护避难场所治安、交通疏导和管制,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重点部位、重要目标和物质、设施的值班巡逻和警戒工作。特殊情况下,实行特别管制,必要时调集预备役、武警部队协助管理。3.2.6 配套设施保障组市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供电、供水及通信企业配合。组织、协调对避难场所内被破坏的供水、供电、通信设施进行抢修,保障避难场所内灾民的生活用水用电和通信畅通。应急供水由市城乡建设局负责,做好避难场所内供水设施的维护,供水管网被破坏时,应及时抢修,同时采用蓄水车移动供水,确保避难场所内受灾群众的基本用水需求。应急供电由市供电公司负责,做好避难场所内供电设施的维护,正常供电网络损坏时,应及时抢修,并启用应急备用发电设施,布设应急照明系统,确保避难场所内受灾群众的基本用电需求。应急厕所管理由市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主要利用避难场所内现有厕所,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厕所。现有厕所由市城乡建设局维护和管理;应急移动厕所由环卫部门在地震灾害发生后按照指定位置保障到位,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应急通信保障由市应急办牵头负责,各有关通信公司配合,地震灾害发生后移动通讯车辆和设备保障到位,确保应急通讯和对外联络畅通。应急垃圾处理由市城管局牵头负责,在指定地点加设垃圾盛放设施,并及时做好应急避难场所内生活垃圾的清理转运工作。3.2.7 宣传组由市委宣传部及市地震局、市文广新局、新闻中心等部门和单位组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避难场所内灾民发布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积极稳妥地开展防灾抗灾、自救互救等宣传工作,提高灾民战胜灾难的斗志;制止各种谣言的传播,稳定避难场所的社会秩序。4 疏散安置工作准备4.1 场所准备4.1.1 安置区域划分根据苍梧绿园现有的规模和布局,同时考虑到周边社区居民人口密度及道路交通等情况,本着就近、快速的原则将苍梧绿园应急避难场所划分为7个功能区。一号功能区:占地面积0.68万平方米,可容纳3400人;二号功能区:占地面积0.8万平方米,可容纳4000人;三号功能区:占地面积0.35万平方米,可容纳1750人;四号功能区:占地面积0.85万平方米,可容纳4250人;五号功能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可容纳6000人;六号功能区:占地面积0.55万平方米,可容纳2750人;七号功能区:占地面积0.85万平方米,可容纳4250人。4.1.2 疏散安置示意图1、场外疏散路线平面示意图(图一)2、场所规划设计平面示意图(图二)4.2 组织准备 4.2.1疏散分组。 根据各社区、街道的人口实际数量,在进行疏散时,东边郁州路苍梧小区及附近居民,南边绿园南路附近居民,西边龙河路附近居民,北边苍梧路附近居民以小组(如楼栋)为单位,明确各疏散小组负责人和协助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及负责疏散的人数(户数)。 4.2.2疏散线路。 见图一、图二 4.3 检查、宣传和演练 4.3.1应确定人员定期检查疏散线路,确保疏散线路畅通;定期检查场所设施、设备,确保正常使用;定期检查食品储备,确保质量。 4.3.2基层政府、组织和单位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避险知识宣传,明确应急避险的注意示项,加强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并定期开展疏散演练。 5 疏散发生地震灾害后,市政府决定启用本应急避难场所后,市应急疏散指挥部、各工作组及应急救援队伍,按照本方案要求,在上一级领导机构的指挥下,按各自职能,有序组织开展应急疏散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就近避险、服从指挥、有序疏散 ”的原则进行紧急避险疏散。5.1 疏散通知由灾民安置工作组负责疏散通知工作。应根据情况指定一名或多名疏散通知员,并明确通知条件、通知内容和通知方式(警报、喇叭、约定哨声等)。5.2 疏散引导由灾民安置工作组负责疏散引导工作。应根据情况指定疏散引导员,并明确引导位置、引导方式及引导工作流程,根据应急场所指示牌,按照疏散路线有序进入指定的疏散区域。5.3 场所启用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市政府启动相关预案,应急避难场所相应启用。灾民善后安置工作基本完成,灾区已恢复正常社会生活秩序后,由市政府宣布停止使用避难场所,避难结束后,群众应无条件立即撤出。避难场所关闭后,各相关部门应负责各自的设备拆卸,恢复原状。避难期间使用或征用、借用的物资或款项,由相关单位结算后报财政支付。5.4 民众疏散根据各社区、街道的人口实际数量,在进行疏散时,东边郁州路苍梧小区及附近居民大概7000人进入二号、六号棚宿区,南边绿园南路附近居民大概4000人进入七号棚宿区,西边龙河路附近居民大概6000人进入五号棚宿区,北边苍梧路附近居民大概10000人进入一号、三号、四号棚宿区。6 注意事项发生重大地震灾害后,场所所有通道入口打开,辖区所有人员要按照规定的紧急疏散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疏散到紧急避险场地,等待政府统筹安置,其中苍梧绿园南入口是一个圆形拱桥且比较狭窄,东边和西边的入口也相对狭窄,入口周围都是水面,人群在进行疏散时,疏导员一定要注意疏散秩序,随时应对踩踏事件和落水事件发生。疏散中要沉着冷静、就近避险、疏散,运用安全避险常识保护自身安全,按规定线路撤离疏散。7 附则7.1 预案管理本预案涉及有关单位应当根据所承担职责,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做好本部门工作落实。应急办对苍梧绿园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预案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应急避难场所启用时运行有序。根据情况,适时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7.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