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oc_第1页
宁波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oc_第2页
宁波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oc_第3页
宁波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oc_第4页
宁波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波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摘要】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当前内夹外逼下,宁波工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装备制造业首当其冲。本文在客观分析宁波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其发展症结,科学规划其发展未来,详细建议其发展策略,力促装备制造业成为“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转变的强力支撑。【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宁波;发展;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被称为“工业母机”,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等特性,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纵观世界上美、日、德、法等工业化强国,无不是以强大的装备制造业为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宁波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产业特色明显,竞争力不断提升,但在生产效率、自主创新、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既是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步骤。一、宁波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发展“瓶颈”近年来,宁波市装备制造业规模逐步扩大,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较具特色的产业格局,并先后获得了“中国模具之都”、“中国塑机之都”等称号。但与上海、广州等先进制造业城市相比,宁波市装备制造业仍然存在产业层次比较低、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产品少、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组织化程度低、重大技术装备成套能力弱、大型企业数量少等问题。(一)宁波装备制造业总体发展状况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宁波市装备制造业 按照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GB/T4754-2002),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共计7个大类。企业达到5824家,从业人员为893117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21亿元,工业增加值641亿元,利润总额248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40.1%, 43.7%和38.8%(见表1)。目前,宁波装备制造业已在全国同行中形成明显的区域优势产业或产品,如塑料注射成型机、金属冲压模、注塑模、液压元器件、船用小功率柴油机、粉末冶金制品、高压输变电设备、微小型轴承、水表、长寿命电能表、光学仪器、电动工具等,其中注塑机、液压搬运车等38种装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1位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7】79号)。表1:2007年宁波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类 别企业个数工业总产值(万元)工业销售产值(万元)其中出口交货值(万元)工业增加值(万元)利润总额(万元)从业人员(人)金属制品业8973267621 3192542 1718628 627743 117321 107052 通用设备制造业16565928145 5725323 2108088 1418815 408096 222111 专用设备制造业5632356945 2299534 608180 616554 236055 7100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7323896772 3683243 1320238 928165 289411 11390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8209768 3844886 1546746 375802 23699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4286063939 5870734 4478563 1007552 289066 9953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171239142 1209082 461400 262286 73333 42511 装备制造业总计582431210204 30190225 14539984 6407862 1789083893117 工业行业总计1101777890140 76137920 23744727 14661722 3873125 1742402 数据来源:2008年宁波统计年鉴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2007年全国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率平均水平为25.9%,宁波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率为21.2%,说明宁波装备制造业总体效率还不够高。从横向比较来看,与杭州、上海、广州和南京等先进制造业城市相比,宁波装备制造业在五座城市中,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两项指标处于第二位,而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两项重要指标却居于倒数第二位(见表2和图1),说明宁波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和平均企业规模相对来说还不够强。表2:2007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主要指标的城市比较类 别企业单位数(个)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销售产值(亿元)从业人员(万人)宁波58243121.023019.0289.31杭州30203233.163192.5944.41南京8732326.522259.4426.95上海710612554.4112359.44150.42广州18224020.723986.19缺全国107333135152.81缺2503.33数据来源:2008年各城市及全国统计年鉴图1:2007年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的城市比较数据来源:2008年各城市及中国统计年鉴(二)宁波装备制造业发展“瓶颈”分析1、投资规模不断增大,但中小装备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近年来,在内外竞争因素驱动下,宁波装备制造业的投资规模呈不断快速上升之势。2007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投资728.9亿元,增长1.9%,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68.6%和69.7%。而且,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208.85亿元,下降26.7%,投资结构得到很大改善 宁波统计信息网,2007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述,/read/20080220/24446.aspx。宁波装备制造业投资以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投资为主,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相对较少。2007年1-10月,建筑工程投资90.53亿元,占比41.9%;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88.79亿元,占比41%;土地购置21.4亿元,占比10%。利用外资比重较高,2007年1-10月利用外资33.04亿元,占限额以上投资43% 宁波统计信息网,1-10月宁波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9.9%,/read/20071126/24187.aspx。装备制造业是资金高度密集型产业,投资规模较大。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宁波装备制造业缺少象东北工业基地城市那样的国有大企业背景,大部分企业都带有“集、加、小、配”的色彩,因此宁波的装备制造业企业一般都是民营企业,大部分中小装备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这些中小装备企业一般都是从做零配件起步,资本积累过程较长,生产规模和技术能力受到较大制约,再加上私人独资和家族控股是其主要的资本方式,因此获得外部投资的渠道狭窄,资本规模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2、人才结构不断改善,高层次人才比重仍需大力提高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宁波装备制造业人才总量和人才质量近年来不断提高。截至2007年底,全市装备制造业企业有科技活动的单位数为3325家,其中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为49997人,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为 5.6%,超过所有工业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平均值5.1%。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中,全市装备制造业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为7887人,占所有工业行业全部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的62%(见表3)。但与一些装备制造业发达地区相比,宁波的人才“瓶颈”问题、特别是高级人才匮乏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以东北工业基地为例,东北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的研发人员一般要占到企业总人数的 5%至 10%。如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 5796 名员工中,有工程技术人员 849 人,其中教授级高工 40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5 人,高级工程师 325 人 王岚,寻找宁波装备制造业提升之路大连、沈阳装备制造业考察启示,宁波日报2006 年5 月22 日第 A09 版参考文献:1 竺培楠宁波制造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M宁波出版社,20062 姚玉洁、贾远琨、何欣荣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提升“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N经济参考报,2009263 崔万田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4 霍春辉、刘力钢新型产业集群的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战略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8,(2)5 郭晓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内的技术创新扩散C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6 王玉、孙慧、吴昌南长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产业区带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5,(9)7 李相银、韩建安中国装备制造业区域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J江苏论坛,2004,(3)8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浙江省“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089 宁波市历年统计年鉴及上海、杭州、广州、南京等地和中国2008年统计年鉴。高端人才匮乏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人才培育方面,目前大专院校培养的方向虽然已经向实用技术型人才这方面转变,但由于师资和条件所限,还是跟不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高层次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开发、产能增加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其次装备制造业的新产品需要技术研发人员和攻关团队不断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人才短缺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影响到产业可持续竞争能力。表3:2007年宁波市装备制造业科技活动情况类 别单位数有科技活动单位数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年末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百分比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金属制品业 110 77 107052 36981 2235 2.1%279通用设备制造业 401 319 222111 106227 10412 4.7%1772专用设备制造业 184 157 71001 38177 5985 8.4%9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 153 113905 62386 7116 6.2%100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32 356 236999 157405 15176 6.4%225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87 146 99538 76485 6201 6.2%1052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90 79 42511 29734 2872 6.8%596装备制造业 总计1605 1287893117 507395 499975.6%7887工业行业 总计 2795 2038 1742402954718 88864 5.1%12728数据来源:2008年宁波统计年鉴 3、技术研发投入加大,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创新还不够多科技创新对于装备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近年来,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宁波的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力度,科技创新能力大大提高。2005至2007年,宁波装备制造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逐年增加,2007年已达470754万元。2007年,引进设计、图纸、工艺配方、专利的支出为5537万元,占本年度技术引进支出费用(17145万元)的32.3%。科技创新的高投入带来较高产出。2007年装备制造业共计进行科技项目3339件,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为2873件,R&D项目为1843件。专利申请数为3916件,其中含金量相对外观设计专利更高的发明专利有588件。至2007年底,装备制造业拥有发明专利983件,占全部工业行业发明专利总量(1531件)的64.2%,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密集度之高由此可见一斑。而据上海2008年统计年鉴,2007年上海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从事技术开发的机构和人员就分别达312家和68921万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为2626229.4亿元,其中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1416496.4亿元。因此实事求是地来说,与制造业先进城市相比,宁波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大,主要表现在:外观设计专利多,发明专利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不多,产品仿制现象比较突出,容易造成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对进口设备依赖程度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亟需提高。4、土地、电力、水力、能源等资源制约和环境制约趋紧装备制造业中许多行业属于资源密集使用的临港型工业,2007年装备制造业能源消费量达到1626335吨标准煤,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05吨标准煤,正受到资源日益匮乏,环境制约日益趋紧的限制。一是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制约,特别是宁波区域水资源分布不够均衡,工业用水需求量快速增长的临港地区恰恰是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二是土地、岸线、海域等自然资源的制约,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储备量都是有限的,对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许多工业行业来说是一大“瓶颈”。三是环境保护的压力,环保问题已引起各方广泛关注,群众环保意识普遍提高,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落后,企业解决排污问题能力成效也不够大。5、一般机械产品过剩,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产业结构亟需调整和升级产业高度化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主要方向,其重要指证包括产业的高技术含量、产品档次、产品附加值率。宁波市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层次偏低,高加工度程度不高。宁波装备制造业中虽然有一定数量的高端优势产品(如注塑机、模具等),但总的来说,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产品仍然是主流,高加工度产业成长不足;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自然也居于价值分配链条的附属地位。从产品结构看,存在着结构性短缺,即一般加工能力过剩和高新技术产品严重依赖于进口的矛盾。宁波装备制造业中有很多产品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如注塑机、水表、粉末冶金制品、输配电设备、电容器、钕铁硼等。但“三多三少”的现象仍在不少行业普遍存在,即:一般产品多、优质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少;初级产品多、附加值高的产品少。而且许多产品、行业之间关联度小,产品链短,附配件、半成品的比重高,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有待提高。二、宁波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与发展思路(一)装备制造业国际发展趋势1、集群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化趋势不断发展。例如英国北部的汽车、金属加工等制造业集群,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电子产业集群、德国的索林根刀具产业集群、斯图加特的机床产业集群等,都是世界上较为典型的装备制造业集群。 2、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进一步给制造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装备制造业信息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DIMS)被大力推广。系统管理进一步集成化和网络化。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商务(EC)、电子贸易撮合(ETM)和电子资金转账(ETF)等电子化贸易手段和网络市场广泛应用。3、服务化当今,制造业和服务业呈现出相互促进和融合的发展态势。大型成套设备制造业已经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定向设计制造和全方位营销服务为中心。国外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在用户需求进入“多样化”阶段以后,装备制造业就要从“生产”为中心,向“产品服务”的综合工程能力方向转变,为用户研制和生产“量体裁衣”的产品,开展与产品相关的全寿命周期服务,服务成为新的价值源泉。4、绿色化新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首先在发达国家蓬勃兴起,21世纪更被确定为绿色文明时代。在国内巨大的环境压力和国际贸易中各国设置的“绿色壁垒”障碍的影响下,绿色、环保、低碳、减排将成为制造业竞争,乃至世界经济的新话语权。日本、欧盟、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早已确立“绿色制造”的新理念和相关政策支撑体系,将清洁生产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和节能环保产品研发列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前沿。(二)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政策导向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建设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先后颁布了“十一五”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十一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促进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生产实现突破性进展。同时,为加快推动发展装备制造业,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浙江省“十一五”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宁波市也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要,出台了关于加快先进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还建立了扶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80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对装备制造业的首台(套)产品予以补助。(三)宁波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思路1、优势产业及龙头企业坚持走高端路线,抢占行业前沿宁波市的注塑机、金属冲压模、注塑模、液压元器件、船用小功率柴油机、高压输变电设备、微小型轴承、水表、电表、液压搬运车、电梯及配件、电动工具等行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很高,有的甚至达到40%以上,今后发展单纯依靠扩大规模,发展空间不大。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少差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即便是本土行业龙头企业也势必面临激烈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做强,不断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龙头骨干企业要按照突出主业、做精主业的要求,确立具备国际视野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增强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运用业务外包、虚拟经营方式,把有限资源集中在关键领域,最大限度发挥核心能力;发展企业战略联盟,适时实行并购、重组和上市战略,做大做强企业。2、基础较好的产业或企业加快集群式发展、高度化发展宁波在船舶制造业、汽车及零配件、电气机械等行业,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这些已经具备较好基础的行业,今后的发展关键在于培育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企业管理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可专注于某一个方面,如变速箱等汽车关键部件、海洋工程船、成品油轮、化学品船、变频调速系统和交直流伺服系统等机电一体化设备,整合行业资源,积极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做大产业规模。3、新兴产业及国家重点扶持产业着力于引进与培育相结合从宁波装备制造业各行业实际发展情况和竞争环境来看,有的行业,如节能环保设备、数控装备、医疗设备等产业基础虽不够扎实,但这几类装备制造产业基本上都是未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重点,市场需求量很大,发展空间广阔,并且预期未来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扶持力度也比较大。因此,只要抓住机遇,找准市场缺口,引进及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合作,在现有基础上培育扶持本土企业做大,一定能有所突破。如节能环保设备方面,“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为节能环保设备创造了巨大市场,宁波可着重于研发生产节能型机械、城市垃圾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海水淡化设备、报废汽车处理设备、电子废弃物处理设备等。4、以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为依托,努力提高装备自主化水平一是要积极参与国家、省级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配套和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以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例如:结合乙烯改扩建及合资新建项目,开发大型炼油厂(1000万吨/年)、大型乙烯装备(45万90万吨/年)及下游合成产品所需的重大装备。二是依托本市重点工程项目和建设项目,加强研发,突破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推进装备自主化。例如,利用宁波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契机,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及关键部件、大型工程机械等城市地下建筑施工设备。5、积极推动有条件的装备制造业向总集成、总成套和总承包方向发展,提高重大装备的成套能力一是鼓励以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联合成套公司,带动一大批单机、基础件、控制系统等生产企业的集群式发展,延伸产业链,为用户提供成套技术和工程服务。鼓励企业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为目标,加强客户咨询、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等,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二是积极培育一批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和全程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装备总承包商或系统成套公司。这些装备总承包商或系统成套公司居于用户和制造商之间,功能包括设计、采购、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多方面,能够较大提高装备产业的总承包、总集成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延伸和融合发展。三、推动宁波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的对策建议(一)大力推进与中央大企业大集团、大型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对接合作工作,加快提升宁波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央企业、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规模、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无可比拟的人才、技术、信息和政策优势。而宁波的港口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开放优势突出,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完全可以在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发展。在引进央企、大型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有正确的战略思维和科学的谋划。认真研究自身优势特色和对方的战略意图和合作需求,寻找双方对接合作的最佳切入点,确定主攻方向,优先引进对宁波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和辐射作用的项目。二是合作方式多样化、灵活化,合作层次深入化。宁波企业对接大公司、企业集团,可以采用联合开发、相互持股、并购重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多种合作方式,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能只注重有形资产的注入,要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和科学管理制度等无形资产。三是加强领导,部门联动,为对接工作做好服务。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应工作制度;对一些重大问题,要及时掌握和协调处理,跟踪落实好各项工作要求,各部门打破条块分割,步调一致,努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的工作机制,必要时可成立全市大公司、企业集团对接合作联席会议制度。(二)优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主抓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建立装备制造业的生态产业群落装备制造业是产业内部联系很强的产业,不少装备制造业的产品,都需要大量与之配套的零部件组装而成。而这些零部件分布在千家万户的企业进行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其产品的性能、质量、档次、价格、寿命都直接影响总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没有大企业引领,没有中小企业配套,就不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链,不能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要密切结合宁波实际,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秀骨干企业;做好园区建设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重点园区和产业带,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形成一批集中度高、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群。具体来看:一是根据全市装备制造业有关规划和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在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适当倾斜,推进重大装备企业的强强联合,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二是大力发展一些具有较强专业化协作能力的小型企业。这些小型企业的发展要突出专业、精细、配套、灵活的特点和优势,培育更多的“单打冠军”。(三)加快研发、生产及服务一体化体系建设,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独特竞争力一是加快建立研发、服务与生产一体化的体系。现在客户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要求能够提供有形的产品,而且要求能够提供从产品开发、销售到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产品的内涵从单一的实物,扩展到为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用户对制造方的要求,从单机到成套,从成套到工程承包,从交钥匙工程到金融服务,目前已经扩展到了工程咨询、维修外包等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二是加快培育对行业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高端成套设备制造企业和工程承包公司。目前宁波市大部分企业只是生产一些零配件,尽管产量和产品质量一直在提高,但只是大型跨国企业的加工车间,利润仍然较低。而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重工等公司,均把设计、制造企业联合起来,由承包公司控制总体设计和关键设备的制造,集中生产一项产品,并集中科研力量开展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