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年硕士毕业论文 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 i 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 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 专业:中国古代史 研究方向:宋史 导师:汪天顺 研究生:王祥春 年级:2005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宋代是广西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重要时期,宋代统治者不仅从政策上,而且还从技术 等各方面大力发展广西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广西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得以快速发展,如农 业、手工业、商业等,尤其是商业的进步更快。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宋代是广西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重要时期,宋代统治者不仅从政策上,而且还从技术 等各方面大力发展广西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广西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得以快速发展,如农 业、手工业、商业等,尤其是商业的进步更快。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圩市的 发展, ( )农村圩市的 发展, (2)商品上市量的增加, ()商品上市量的增加, (3)商税的增加, ()商税的增加, (4)博易场的兴起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与此同时, 越南的封建经济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不仅农业、 手工业获得前所未有的进步, 而且商业的发展也很迅速,其国内、国际两方面的贸易都有了很大发展。这为此时的中越 国际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博易场的兴起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与此同时, 越南的封建经济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不仅农业、 手工业获得前所未有的进步, 而且商业的发展也很迅速,其国内、国际两方面的贸易都有了很大发展。这为此时的中越 国际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按其贸易途径来说,可以分为两种,即:边境贸易和朝贡贸易。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按其贸易途径来说,可以分为两种,即:边境贸易和朝贡贸易。 中越边境贸易不仅形式和途径多样,而且场面热烈。既有陆路边境贸易,又有水路边 境贸易;既有合法的边境贸易,又有非法的人口贩卖。边贸地点也多,管理完善。中越两 国边民都从中的到了非常大的好处和利益。 中越边境贸易不仅形式和途径多样,而且场面热烈。既有陆路边境贸易,又有水路边 境贸易;既有合法的边境贸易,又有非法的人口贩卖。边贸地点也多,管理完善。中越两 国边民都从中的到了非常大的好处和利益。 朝贡,也是两宋时期中越贸易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朝贡,中越双方尤其是越南获得 非常大的好处。在数十次的朝贡背后,越南统治者不仅在政治上获得了利益,而且在经济 上更是大得其利。正是通过这种朝贡活动,中越双方实现了经济上的交流与互补,同时也 促进了双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朝贡,也是两宋时期中越贸易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朝贡,中越双方尤其是越南获得 非常大的好处。在数十次的朝贡背后,越南统治者不仅在政治上获得了利益,而且在经济 上更是大得其利。正是通过这种朝贡活动,中越双方实现了经济上的交流与互补,同时也 促进了双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两宋;中国;越南;贸易关键词:两宋;中国;越南;贸易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年硕士毕业论文 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 ii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in the song dynasty major: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research orientation: :history of the song dynasty tutor:wang tian shun postgraduate:wang xiang chun grade:2005 abstract the song dynasty was the important period in the developing of guang xi,s economy. to develop the economy fastly,the government of song dynast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it,not only in policy, but also in technology and other respects.in this historical setting, every part of the economy developed fastly .such as agricultures handcraft and so on .especially the commerce developed more fastly than others, it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facts, one was the developing of rural markets, the other was the increasing of goods on shopping and commercial tax and the developing of foreign trade.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the china-vietnamese border trade was very prosperous, not only the patterns but also channels were manifold, and the scenes were warm. there were land route and sea route border trades in that times, and also had legal and illegal border trades. the places for trade were many and the administrations were perfect.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 were benefited from the border trade and also got many profits from it. the present tribute was an important way of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e in the song dynasty.both sides,especaily the vietname got much profits in the tributary system.china and vietname had realized mutualy benefit and interchange in economy.at the same time,this tributary trade also accelerate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ing in both china and vietname. keywords: the song dynasty;china;vietnamese;trade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 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 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 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 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 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 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 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年硕士毕业论文 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 1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评述 中越贸易已经不是一个新课题了,已有相当多的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的研 究, 并写出了为数不少的著作和论文。 著作主要有: 范宏贵、 刘志强的 中越边境贸易研究 、 杨德颖的中越边境贸易研究 、周中坚的中越贸易史略 、李竹清的少数民族地区边境 贸易研究 、黄纯艳的宋代海外贸易 、李金民、廖大珂的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等。论 文有:聂蒲生的广西中越贸易历史沿革 、李炳东的广西对外贸易历史概述 、俞得华的 古代桂东南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历史回顾及其启示 、 马冠武的 桂越边境互市贸易述论 、 农立夫的中越边境贸易回顾及发展建议等等。这些前辈们都以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眼光 对中越贸易进行了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论述。当然这些著作和论文,对我们更好地了解中 越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的观点和论证都是非常独到和严密 的,这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但笔者以为,这些著作和论文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它们或侧重于近代或侧重于现代,尤其是关于现代的作品很多。有的则着眼于宋以前 的某个时期(秦汉) ,涉及宋代的很少,或者只是寥寥数语,宛若蜻蜓点水般地一掠而过。 (2)有的虽然是写宋代时期的海外贸易的,但涉及中国与越南贸易的又不多,涉及日本、 朝鲜、南洋、西洋的到不少。所以全面系统地论述两宋时期中越贸易的论文和著作,还是不 多的,甚至可以说还没有。 (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环北部湾经济圈”是眼下大家比较熟识和经常听到的一个名词,即便是在去年的“两 会” 期间也为与会代表们频频提及, 再加上一年一度的 “东盟博览会” 准时在广西南宁召开。 这些事实都在向人们展示着这样一个信号:加强与东盟十国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建设环北部 湾经济合作区域,将是我国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关系将会更加紧密,合作将会更加深入。作为东盟十国之一的越南,既是 中国的近邻,又与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从地理位置来说,中国与越南的经济合作 与交流理应比其他国家更方便,也应更加深入和全面。自 1991 年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以来, 中越之间的贸易往来是与日俱增。当中越边民蜂拥着踏过冰凉的北仑河,象潮水一样地涌向 对方的国家时,中越之间的经贸合作便非常迅猛地发展起来,场面是非常火热的。中越关系 尤其是中越经贸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越经贸关系,已经不是一个新课题了,研 究这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多如天上璀璨的群星,他们写出了大量的著作和论文,在为我们从各 个方面展示中越经贸关系的特点的同时,也在向人们诉说着这样一个事实,即“中越贸易” 似乎已是一个无容置喙的课题了。然而,在这为数众多的论文和著作中,大部分都是涉及近 代和现代的,涉及古代的为数甚少,涉及宋代的更是凤毛麟角。这就给历史的连贯性和全面 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些事实说明了“宋代中越经贸关系”仍是一个有待发掘的课题。对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年硕士毕业论文 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 2 这个课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在于,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将有助 于全面地了解历史,充实历史。现实意义在于,历史研究的目的之一便是为现实服务,只有 较好地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更好地掌控未来。 “知己知彼”才能做到“百战不殆” , “知己” 便是既要了解自己的现状,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历史。只有这样,才能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 正确决策。 因此,笔者把题目界定为“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 ,把重点放在宋代两国的经贸关系上。 望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历史渊源,从而为今天的经济建设,尤 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做点事情。由于本人的学术能力有限,不可 避免地会有很多缺陷和不足,希望老师和前辈们多多给予批评指正。 (三) 、创新之处 首先,这个选题就是创新,因为从前还未有人深入写过这方面的论文。其次,在资料 方面,我大量采用了前人很少采用的越南方面的历史资料。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年硕士毕业论文 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 3 一、两宋时期中越贸易的历史背景 (一)与周边民族的力量对比 我们都知道,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同时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又备受争议的历 史时代。很多人都鄙视它的“积贫积弱”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它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盛 世” ,是读书人的“黄金时代” 。它作为一个被人视为正统的中原王朝,却从未真正统一过 整个中原。它既没有以往汉唐时期的恢宏和强盛,也不具备后世王朝的实力。虽然拥有上 百万的庞大军队,其战斗力却不堪一击。北宋时期,在中国境内有正处于相对强盛阶段的 辽、夏政权。北方地区的辽国“自太祖肇基,太宗继烈,征服诸部,雄居艮方,天骄踔厉, 前史罕见。 ” 成为“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 的大帝国。五代时,石敬瑭又献以“幽云十六州” ,送辽以大片汉族地区。从此,辽受汉 文化的影响更大,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是当时的大国。其强盛之时,地如其名,极 为辽阔,继承了中国自汉唐以来在西域的统治,疆界与大食相接,版图面积大宋一倍以上。 宋朝从未在军事上征服过它,就连 形式上的从属关系也都没有过。 与此同时,西北地区的党项族 也在日益强大,特别是 1038 年元 昊建立西夏以后,其疆域“东尽黄 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 漠,地方万余里。 ” 故“元昊虽为 藩臣,其尺赋斗租不入县官,穷漠 之外,服叛不常,宜外置之不 可同中国叛臣, 即加攻讨。 ” 可见, 实际上已与辽、宋形成鼎足之势。 面对如此形势,时人富弼就曾精辟 地指出: “朝廷西有羌人之患,力 足备御,不假求外援以自助。惟北 敌强盛,十倍于羌人,事力雄盛,独与中原为敌国,又常有凭陵之心。 ” 可见在宋人 眼中,契丹始终是势力强大的敌国,宋辽之间谁也无法征服谁。 自从宋太宗“高梁河之役” “乘驴车南走”仓惶北顾之后,又有宋真宗的“澶渊之盟” 和后来的“靖康之耻”,到了南宋更是偏安一隅,“直把杭州作汴州” 。因此,来自北方的 威慑,始终成了宋朝统治者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种来自北方的强大威慑,终宋之世都 未能解除,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因此而亡国灭种。宋朝的北方强邻先有辽、夏,而后有金、 张采亮补辽史交聘表,北京,中华书局,1958. 脱脱辽史,地理志,北京,中华书局,2000. 吴广成西夏书事校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23,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50,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图 1 宋、辽、夏、金形势图 图片来源:谭骐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 ,地图出版社,1982, 第 34 页.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年硕士毕业论文 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 4 元(如图 1 所示) 。这些当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宋朝所能对付得了的。因为在地缘上宋 朝已经失去了汉唐时期所具备的优势,长城防御体系,因石敬瑭的奉送而被打破,幽云十 六州被契丹所占。 而河西走廊又为西夏所有, 使宋朝丧失了历代王朝赖以安全的地理屏障。 长城本来是用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大骑兵的防御工事,因为北方游牧民族所长者野 战,所短者攻城,长城的本意是将他们阻挡在中原王朝农耕社会的边境线以外。过去的冷 兵器时代,它的确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自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之后,中原王朝赖 以防御的体系被打破。幽云十六州的丧失,使北宋与辽共平原,也就是无险可守了。宋真 宗时盛度曾上西域图 (又称河西陇右图 )指出: “自秦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 碣,延袤万里。有郡、有军、有守捉,襟带相属,烽火相望,其为形势备御之道至矣。 ” 所以“汉唐以前,盖当时中国据有全燕之地,有险可守,匈奴不敢由此路而来也。自 石晋割燕、蓟入契丹,无险可守,由是虏骑直出燕” 。所以燕云地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 要。宋朝在丧失如此地理优势的情况下,虽然一度以收复燕云失地为目标,并在宋辽边境 上开河塘修方田以限制辽人的骑兵, “北族以骑胜,宋非不知,故北宋防辽,常开塘泺以 限马足。 ” 但仍未能阻挡辽国的铁骑。 河西走廊南临崇山峻岭,北控茫茫沙漠,又有由洪水冲积而成的平原,土质肥沃, 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是西北重要的经济区。从地缘角度来讲,河西走廊早在汉唐时代就 是平羌胡、通西域的重要出口,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意义。对中原王朝 来说,它既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也是中原大地的西部屏障。以往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谁 控制了这一地区,谁就拥有战略主动权,但是这些地理优势,对宋朝来说完全没有。 再者则是西、北政治上的敌人过于强大,王安石就曾说过: “累世以来,夷狄人众地 大,未有如今之契丹。 ” 宋神宗对辽、夏的强大也有所认识: “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 城国,有行国。古之夷狄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矣,上比汉唐,最为强盛。 ” “自契 丹侵取燕、蓟以北,拓拔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 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 皆与中国等,而又劲兵骁将长于中国,中国所有,彼尽得之,彼之所长,中国不及。当以 中国劲敌待之,庶几可御,岂可以上古之夷狄待二敌也。 ” 也就是说,辽、夏及后来的金、 元,既有游牧民族剽悍善战的骑兵优势,又兼有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因而政权稳固。它 们兼备了农业和牧业社会之所长,这是远非古代的游牧民族所能比拟的。 在这样的政治格局之下,宋朝的发展往北的可能性是几乎没有的,就连传统的丝绸之 路也因自己的羸弱而拱手让与了别人。所以,宋朝能与海外国家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途 径,似乎只剩下东南海路和西南陆路可走了。同时,为了获得稳定的周边环境,以便能专 脱脱宋史,卷 292,北京,中华书局,1977.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钱穆国史大纲下,上海,国立编译馆,1948.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50,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王暐道山清话,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50,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36.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年硕士毕业论文 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 5 心对付来自北方的威慑,宋朝也格外注意与西洋和南洋国家的关系。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兵 患最为严重的时代,从开国之初到灭亡,都一直处于强邻压境,干戈不息的状态之中。我 国的北部地区,从中唐到五代十国时期,即已饱受战乱摧残。在北宋,契丹和西夏更替南 侵,又对北部地区造成很大的破坏。这种情况的存在,已经使得传统的小农经济很难支撑 起整个国家的生存。所以,国家对南部地区的倚重将不可避免,加之以后女真贵族入主中 原,而南宋则偏安一隅,整个国家的生存都得依赖江南地区了。而在这一整个时期,我国 南部地区遭受的战祸比较轻,所以终宋之世,国用全靠东南财赋。处在这种情形之下宋朝, 势必会加意开发南部地区。因而我国南方经济获得了稳定的发展。 (二)经济格局的改变 另外,宋代王朝之所以格外重视南方经济的发展,还有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那就 是国家经济格局的改变。 关于这方面的情形,葛金芳教授有过精辟的论述,其在中国经济通史第五卷中说: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在 11 世纪后半叶完成其南移过程,此点意义十分重大。因为这从根本 上改变了战国秦汉以来经济一直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同时经济中心区域由于向 东南方向移动,而更加靠近拥有优良海港的沿海地区,为封闭型的自然经济向开放型的商 品经济过渡提供了某种历史机遇。 事实的确如此,在宋代以前的汉唐时代,我国的经济重心一直是在长安和洛阳这两点 之间来回摆动, 其原因在于宋代以前的历代王朝为抵御匈奴、 突厥等周边游牧民族的侵扰, 而必须向西北内陆延伸自己的势力范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那些逐水草而居、漂浮不 定,且勇猛剽悍的游牧民族彻底挡在王朝的心脏之外。其实,就中国的地理位置而言,中 国东临太平洋,有着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和众多的优良港湾,因此我国有着十分优越的条 件向海洋发展。宋代以前的历代王朝为何没有选择向海洋发展的道路呢?我想其中原因或 在于王朝本身有着足够强大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经济重心不受侵犯,或在于自己虽无力保 护自己的经济重心,但迫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向海洋发展。当历史推进到公元 11 世纪的宋代时,以上的这两种情况都有了很大改变。宋朝羸弱的国力使得自己根本无力保 住自己的经济、政治中心,同时又由于技术的发展而具备了向海洋发展的条件。所以,中 国古代经济发展到 11 世纪的宋代时,以往的那种情况发生了重大转变。从面向西北内陆 转而面向东南海洋。这个转变的实质内涵则是从自然经济转向商品经济,从习俗取向变为 市场取向,从单一种植经济过渡到多种经营,从基本上自给自足到专业分工有所发展,从 主要生产使用价值转为生产交换价值,从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这一切都表明,中国古 代经济至唐宋之际真正发生了质的提升。 其实,宋代之所以选择向海洋发展的道路,也是由东南地区人多地狭的客观形势逼出 来的。葛金芳教授说: “在整个两宋时期,东南地区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晚唐以来北 方人口南移的主要地区是淮南、两浙和江东等路;宋朝皇室南迁后,数十万官僚、军队还 有大批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两浙路人满为患,遂又迁往福建、江西等地,然而从唐末 葛金芳中国经济通史(第五卷)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葛金芳两宋东南沿海地区海洋发展路向论略,湖北大学学报,2003 年第五期.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年硕士毕业论文 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 6 五代到北宋直至南宋, 北方每动乱一次, 福建的人口就显著增长一次。 据 宋史 地理志 , 宋初太宗时期仅福州一地就有 94470 户,8 州合计 467815 户,也是中唐的 5 倍。到神宗元 丰初年又突破百万大关,达到 1043939 户,是宋初的 2 倍、中唐的 10 倍。 要养活数量如此庞大的人口, 仅仅靠大力发展农业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东南沿海地区, 山区和丘陵密布,平原稀少。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即使发展再快,也还是赶不上人口的增 长速度。所以,要想解决国家和人民的生存,还得另辟蹊径,即充分发展和利用当地的资 源,走发展商品经济的道路,也就是说,必须得向海洋发展,走一条海外贸易的道路。 这一客观形势决定了宋朝对东南亚国家采取友好睦邻的对外政策。 宋史卷四八五 说: “交趾、占城、真腊、蒲耳(缅甸)滨海诸藩,自刘鋹、陈洪进来归,接踵修贡。 宋之待遇亦得其道,厚其委积而不计其贡输,假之荣名而不责以烦缛,来则不拒,去则不 追,边圉相接,时有侵轶,命将讨之,服则舍之,不黩以武。 ”实行这一政策,在政治上 对于促进南部地区的安定,在经济上密切与东南亚国家的物质交流,进而促进南部地区的 经济发展,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三)、财政的压力 另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赵宋三百年的统治,其财政负担极为沉重,除了供 皇室挥霍和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及军费之外,还先后受到辽、夏和金、蒙古等政权的侵凌, 乍和乍战。战则军费浩繁,和则岁币沉重。宋朝统治者为了满足财政开支和奢侈生活的需 要,一方面规定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强征暴敛;另一方面却对自己的敌人非常慷慨,岁 币动辄几十万,这无疑更加大本已十分沉重的财政负担。这种沉重的财政压力,也决定了 宋朝对东南亚国家经济往来的重视。 越南当时称为交趾,因地缘关系,当然首当其冲地沐浴在大宋的这种外交政策所带来 的春风之中。9-13 世纪正值中国的宋代,也是交趾从中国封建王朝的一个郡发展为独立国 家的时期。中越两国的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无论是在“北属”还是独立之后,联系都非 常频繁。这个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交趾也处于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 社会经济比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此点另辟专说)因此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也就较之以 前有了更大的发展。谈到中越贸易、中越经济交流,无论在哪一个时期都离不开广西。由 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广西与越南山水相连,近在咫尺。广西作为西南边陲和出海通道的前 沿阵地,其重要性已日渐显现。所以在这样的时代形势之下,广西的社会经济因有了朝廷 的关注而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 商业体现出来。因此,对广西商业的探究将有利于我们对广西经济的全面了解,而且还可 以从中窥探出中越经济交流的情况。所以,一部中越经济交流史,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 是一部广西与越南的经济交流史。因为,中越经济交流的场所和途径甚至内容,很多都离 不开广西,所以在谈中越贸易之前很有必要先谈谈广西的社会经济,尤其是当时的商业发 展情况。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两宋时期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葛金芳两宋东南沿海地区海洋发展路向论略,湖北大学学报,2003 年第 5 期.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年硕士毕业论文 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 7 二、两宋时期的广西经济 北宋开宝四年(971 年) ,大将潘美一举攻灭南汉之后,大宋正式统一岭南,受所处历 史条件的影响,宋朝对岭南的经营相当重视,其中当然也包括广西。从而使宋代成了广西 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之一。我们也知道,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手工业和交 通的发展基础之上的,没有它们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几乎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因此, 要探讨这一时期广西经济的发展情况,还得从它赖以发展的基础谈起。 (一) 农业 两宋时期的广西农业在统治者的重视之下,有了很快发展。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 农业是否发展,与这个地区或国家的政策有着莫大的联系。在南汉刘鋹统治广西时期,劳 动人民要负担繁重的苛捐杂税, “赋敛烦重,人不聊生。民入城者,输一钱。琼州斗米税 五钱。 ”此外,还要受到残酷的政治祸害。因而, “民有子者或弃不养,或卖为僮仆,或度 为释老。 ” 这样的倒行逆施毫无疑问会给当时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也给当时的老 百姓造成了无尽的灾难。开宝四年(971 年)二月,宋太祖统一岭南后,就颁布罢广南 伪政日烦苛率配诏曰: “广南道诸州,久隔风化,中罹弊政。既若无名之诛敛,遂令比 户以流离。言念凋敝,良深愍悯。方苏远俗,宜示明恩。应伪政日烦率配,并诸司官务纳 课,影占人户,并与除放。及先殴率统军百姓,并放归农。其逃亡人户,委长吏招谕,各 令复业,仍倍与安抚。 ” 宣布广西免除二税,同年十月,又诏令“岭南诸州,刘鋹日烦苛 赋敛,并除之,民为兵者,释其籍,流亡者招诱复业” 。 大中祥符四年(1011 年)七月, 真宗再次诏令悉除“丁身税” 。宋朝规定以七事考监司: “一曰举官当否,二曰劝课农桑、 增垦田畴, 三曰户口增损, 四曰兴利除害, 五曰事失案察, 六曰校正刑狱, 七曰盗贼多寡。 ” 又以“农桑垦殖,水利兴修”为劝课之最 。可见,宋朝统治者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发展农 业的重要性,并付诸实施。在朝廷的提倡下,各地的荒地被大量开垦出来,重农桑、讲耕 植已成为当时的风气。开宝末至天禧间,各地垦田的数目明显增长。南宋初,仅在桂州一 地垦田便达到 10042 顷。 可见,在统治者的重视下,广西垦辟的荒田还是不少的。 在作物种植方面,宋真宗在端拱初就诏令岭南各地长吏, “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 麦、黍、豆种者,于淮北郡给之。 ”咸平初真宗又诏准在广南西路“棵植桑麻” ,提倡多产 苎麻,允许折数代替桑枣,准许百姓以苎麻织布赴官场博易,每匹值钱 150 至 200 不等, 尤其是陈尧叟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他发现广西“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苎 耳。 ” 他就向真宗上疏“劝谕部民广植苎麻。 ”到了南宋,苎麻种植的数量就已经非常可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五) ,中华书局,1962 年,第 675 页.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同上 脱脱宋史,卷 163,北京,中华书局,1977. 脱脱宋史,卷 44,北京,中华书局,1977, 脱脱宋史,陈尧叟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 同上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年硕士毕业论文 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 8 观了。周去非在其岭外代答中说“广西触处富有苎麻,触处善织布,柳布、象布商人 贸迁而闻于四方。 ”由于在广西大力发展苎麻种植,这大大促进了纺织手工业的进步,对 繁荣广西的商品经济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的建设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北宋建立后,十分重视农田水利的 建设。尤以熙宁年间为甚,自熙宁三年至九年,全国兴修水利田 10793 处。 南宋时,统 治者在南方广兴水利,广西是重点推广的地区之一, 宋史食货志上说: “大抵南渡后 农田水利,寓于中原,故水利大兴。 ”广西地区重要的水利工程,首推兴安灵渠。两宋曾 对灵渠进行过多次维修,最重要的一次是在嘉祐三年(1058 年) ,李师中组织民工一千四 百多人,对灵渠重加修浚, “既导既辟” “废陡门三十六,舟楫以通”这次修浚工程较大, 收到了“兴渠之利”的效果。 南宋李浩再次疏导灵渠, “民赖其利,立石以记” 。除灵渠 之外,各地修建的水利工程还为数不少。比如方信孺修朝宗渠,张徽猷修桂林西湖。这些 水利设施对农田的灌溉起了很大的作用。南宁府北面的铜鼓陂,创建于宋皇祐年间,永淳 县露墟陂等诸陂,也都建于宋代。在广兴水利的同时,宋政府还在广西推广先进的农业生 产工具。通过减免“牛税”来鼓励牛耕,在无牛之处推广踏犁。 岭外代答记载,踏犁 已在静江等地广为使用,农民踏犁五日,可抵牛耕一日。可见,踏犁在当时是一种比较先 进的耕作农具。 由于以上政策的推行, 宋代广西农业发展是可以肯定的。 这可以从粮食上市量的增加, 及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得到证明。但是,由于广西等地经济落后的情况长期存在,两宋积 极发展农业的措施也虽有效,广西农业的发展仍然是相对过去而言的。但正是这种有限的 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当时广西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若 没有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便无从谈起。当然,经济的发展仅仅有了农业的进 步还不够,因为农业所能提供的商品太少,还得依赖手工业的发展来为经济的繁荣提供更 多的交换产品。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当时广西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二) 手工业 在两宋统治的 300 多年间,广西地区的手工业(包括矿冶业)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手工业门类比较齐全,这是这一时期手工业生产的一个基本特征。 (一)纺织业 纺织业,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是最为发达的家庭手工业。织布的主要原料有麻和 棉,因此,纺织业又可分为麻纺织业和棉纺织业。麻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是苎麻。由于北宋 广南西路转运使陈尧叟的提倡,苎麻被大量种植于广西各地。到南宋时,周去非在岭外 代答中就说: “广西触处有苎麻,触处善织布。 ”在此时的麻类纺织品中,许多闻名遐迩 的产品都已经出现。如,被称为“筒中黄润” “筒中细布”且价值不菲的花綀,便产生于 此时的邕州。 “邕州左、右溪峒,地产苎麻,洁白细薄而长,土人择其尤细长者为綀子, 脱脱宋史,卷 173 食货上,北京,中华书局,1977. 李师中重修灵渠记,粤西文载,卷 19,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六(服用门布) ,中华书局,1999 年,223 页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年硕士毕业论文 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 9 暑衣之,轻凉离汗者也。 ” 这是苎麻纺织品中高等品,历来被视为高贵的象征。苎麻纺织 品中的极品是花綀。 岭外代答记之曰: “有花纹者,为花綀。一端长四丈余,而重只数 十钱,卷之入小竹筒,尚有余地。以染真红,尤易着色,阙价不廉,稍细者,一端十余缗 也。 ” 一端四丈多长的花綀,放在小竹筒中,空间尚且绰绰有余,足见这种纺织纺织品的 精致。苎麻织品的数量,在经陈尧叟的提倡之后, “未及二年,已得三十七万余匹,自朝 品的细薄精密,所以价格高昂。宋代广西的苎麻纺织水平之高,可以想见。苎麻廷克平交 广,布帛之供,岁止及万,较今所得,何止十倍” 。 到了南宋就更不必说了。 棉纺织品中,主要是棉布和锦(如图 2 所示) 。棉布,又称吉贝 布,在唐宋时期,已是岭南颇负盛名的布料。白居易就曾作诗赞美 过桂布: “桂布白似锦,吴棉软如云。布重棉且厚,为裘有余温。 ” 周去非对岭南种植吉贝及用其絮织成吉贝布的情况有较为详细的记 述。他说“吉贝木如低小桑,枝萼类芙蓉,花之心叶皆细茸,絮长 半寸许,宛如柳棉,有黑子数十。南人取其茸絮,以铁筋碾去其子 即以手握茸就纺,不烦缉绩。以之为布,最为坚善。 ” 产品更是远 近闻名。如声震中原的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就产自此时的广西。壮 锦与宋锦(苏州)、蜀锦(四川) 、云锦(南京)齐名,足见它的知名 度之高。壮锦是以棉纱和丝线织成的花纹斑斓的有多重或多层组织 的织品,是壮族传统纺织技术的杰出代表和名贵品种。三国时期吴 国的丹阳太守万震所著岭南异物志就记载: “五色斑布,以丝布 吉贝木所作。 ” “五色斑布” ,因其花纹斑驳、色彩绚烂而名。壮族的 五色斑布,由汉而下就成了白緂。白緂“出两江州峒,如中都线罗,上有遍地小方胜纹。 ” 周去非也说: “邕州左右江峒蛮,有织白緂,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线罗,而佳 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 ” 布“上有遍地小方胜纹” ,就是壮锦的纹样。壮锦以自己独 特的织造方法在全国的锦织行业中已形成一格,独具特色。可见,当时广西人民纺织技术 的高超。 其他的有名纺织品,诸如柳州柳布、象州象布、贵县郁林布、宾州筒布、融州苎密布、 宜州狭幅布、武缘县狭幅布等,各州县的苎麻织品都各具特色,还形成了苎麻布的精品。 由于官员的提倡与保护,销路大畅,远近闻名。在当时全国苎麻产品中,壮族地区举足轻 重。其它还有竹布、蕉布等,这些产品都无不反映出广西先民们高超的纺织技术和这个时 期广西纺织业的发展程度。 (二)金属冶铸业 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六) ,中华书局,1999,第 225 页. 同上 脱脱宋史,李浩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 白居易,白居易集(卷一) 新制布裘。中华书局 1979,第 24 页 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六) ,中华书局,1999,第 228 页. 脱脱宋史,卷 181 食货,北京,中华书局 1977. 图 2 精致绚丽的壮锦 图片来源:范宏贵、顾有 识壮族历史与文化,南 宁 , 广 西 民 族 出 版 社 1997,封底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年硕士毕业论文 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 10 宋代广西手工业中,金属冶铸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还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主要从以下产品得到体现:梧州铁器, 岭外代答云: “梧州生铁,在熔则如流水然,以 之铸器,则薄几类纸,无穿破,凡器既轻,且耐久。诸郡铁工锻铜,得梧铁杂淋之,则为 至刚,信天下美材也。 ”对于梧铁,专家认为: (1)宋代梧州生产的生铁,质量很好,不 但杂质少,比较纯粹,而且其中游离碳素比较细小,分布均匀,所以能够把铁器铸得很轻 薄而无穿破,比较坚韧而能耐久。 (2)当时的铁工,已能够用锻铜使“铁杂淋之”冶炼成 至刚的美材,无疑的,他们在这时已经创造了“铜合金铁”的冶炼方法。 此外,还有雷 州的“铁工甚巧,制茶碾、汤瓯、汤匮之属,皆若铸就。余(周去非)以之比建宁所出, 不能相上下也。 ” 从科技史著作的研究中可见广西的钢铁冶炼水平之高,在我国的钢铁冶 炼史上有着中的地位。 (三)制盐业 这是广西重点发展的手工业。据记载: “ (宋)鬻海为盐,曰京东、河北、两浙、淮南、 福建、广南凡六路。 ” “东南盐利,视天下为最厚。 ” 周去非也说: “今日广右漕计,在盐 而已。 ” “客贩西盐者,自廉州陆运至郁林州后舟运。 ” “漕司岁得钱六十五万缗。 ” 由以上 记载我们可知广西盐利的丰厚, 同时也反映出了广西制盐业所发展到的水平。 宋室南渡后, 广西的制盐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产盐已基本上可以满足本地的需要。 岭外代答财 计门记载: “时杨幺扰洞庭,淮盐不通于湖湘。故广盐得以越界,一岁卖及八万箩,每 箩一百斤,朝廷遂为岁额。每一箩钞钱五缗,共得四十万缗。 ”从以上可以看出,朝廷每 年光从广西外销的盐利中就能四十万缗的收入。这些具体数字的背后,反映了这样一个不 争的事实,即广西的盐利还是很高的,而且广西与相邻地区存在着食盐互通有无的情况。 若不是广西制盐业有了发展,宋廷是没有可能从广西获得如此丰厚的盐利的。 宋代广西的手工业产品除了以上所列之外,比较有名的还有笔墨、船舵、酒、桂林戏 面具、静江腰鼓等。毛笔,广西各地都有出产,制作用的原料大多以阉鸡羽毛为主,因而 笔“毫短锋齐,软而无力。 ”质量不甚佳,但“静江府羊毫笔则绝佳,盖驰声于深广也。 ” 墨,容州出产, “佳者一笏不盈百钱,其下则一斤止直钱二百,商人举数则搭卖之。 ”广西 出产的墨还是我国与交趾交易的商品之一。船舵,以钦州所产最为著名, “钦州海山,有 奇材二种:一曰紫荆木,坚类铁石,色似燕脂,易直。合抱,以为栋梁,可数万年。一曰 乌婪木,用以为大海船之舵,极天下之妙也。蕃舶大如广厦,深涉南海,经数万里。千百 人之命,直寄于一舵,虽有恶风怒涛,截然不动。此舵一双,在钦直钱数百缗, 至于番禺、温陵,价十倍矣。 ” 酒,因宋代广西无酒禁,以致酿酒业兴起,名酒不断产生。比较有名的酒类有瑞露、 老酒及古辣酒。瑞露,产自静江,经范石湖一品而声震湖广,他认为燕地出产的“金兰” 杨宽中国土法炼钢技术发展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第 211 页. 岭外代答(卷六)器用门茶具,中华书局 1999,203 页. 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六) ,中华书局 1999,第 180 页. 同上 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六) ,中华书局 1999,第 220 页.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年硕士毕业论文 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 11 也不足以与之相颉颃。周去非也认为广西“公私皆有美酿,以帅司瑞露为冠,风味蕴籍, 似备道全美之君子,声震湖广。 ”以麦曲酿制的老酒“可经十年,其色深沉赤黑,而味不 坏。 ”以及产自宾、横“酒色微红,虽以行烈日中数十日,其色味宛然” 的古辣酒。这些 都是当时广西较有盛名的酒类。从这些酒类我们不难想见宋代广西酿酒业之盛之精。 腰鼓,以静江的最为有名(如图 3 所示) 。周去非说: “静江腰鼓,最有声腔。出临桂 职由乡。其土特宜做窑烧腔,合乐之际,声响特远,一二面鼓若十面矣。 ” 桂州的戏 面具也很有知名度, “佳者一值万钱,他州贵之。 ”政和年间广西曾以此作为贡品进贡朝廷, 以八百具为一副,一副中“老少妍陋”等各种神态均备,但“无一相似” 。 桂林戏面具可 以说是宋代广西手工业品中的上乘之作。 我们都知道,商业贸易就是商品交换和买卖的活动。这里的商品无非就是农产品和手 工业品之类,除此以外,别无他物可以用来交换和买卖。 以上我们分析了两宋时期广西的经济发展情况,知道了广 西先民们在此期间所进行的生产活动。他们除了生产粮食 等农产品之外,还生产了名目众多、种类齐全且质量上乘 的手工业品。这为当时商业的繁荣提了供必不可少的重要 条件。因为,商业的发展与社会产品的渐趋丰富有着密切的 必然联系。只有在剩余产品不断出现和社会生存压力不断得 到缓解的前提下,商业活动才有可能大量破土而出。社会产 品的增加是商品交换和贸易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马克思说 “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决定的。 ” 既然发展商业的基础条件 已经具备,那么,在两宋 300 多年的时间里,广西的商业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下面 我们就来探讨这一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也许有利于我们对过去的了解,如果能对今天 的经济建设提供些许可借鉴的东西,那笔者将倍感幸甚。 (三) 商业 据史料记载,宋代广西的商业活动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初步呈现出城乡共 同繁荣的景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农村定期圩市的普遍发展。 随着生产的发展,广西各地农村的商业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活跃。唐代以来,广西各 地的农村就已经零星地出现了贸易的圩市。柳宗元曾有诗曰: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 音不可亲。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圩人。” 河东之诗反映了唐代柳州一带俚 同上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 ,北京,中华书局,1979.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 ,北京,中华书局,1979. 马克思恩格思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第 102 页. 柳宗元柳州峒蛮,柳河东集,北京中华书局,1958 图 3 广西永福县窑田岭出土 的宋代瓷腰鼓 图片来源:覃尚文、陈国清壮 族科学技术史,广西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3,第 27 页。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年硕士毕业论文 两宋时期的中越贸易 12 僚人赶集贸易的情况。除了较小范围的区域性集市之外,那时还形成了范围较大的集市和 跨区域的贸易市场。如石溪市在邕州附近,即今之石埠。当时称为僚市,是岭西俚僚人和 大理自杞一带少数民族易货的重要场所。阳朔,是桂东北地区颇为繁荣的商业市镇。不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保安员考试考试彩蛋押题及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4临床执业医师检测卷附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辽阳市社会工作事务服务中心面向全市公开选调工作人员的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5辅警招聘考试通关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4-2025学年辅警招聘考试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5年(2021-2025)高考1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 动量(浙江专用)(解析版)
- 2025年山东菏泽巨野县事业单位招聘初级综合类岗位30人笔试备考题库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徽黄山市屯溪区事业单位招聘40人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2023年度国家电网招聘考试试卷含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设备租赁合同的终止与解除差异解析
- 24年追觅在线测评28题及答案
- 电信明厨亮灶合同范本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课件2篇21
- 职业本科《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 中译版 欧洲规范8 结构抗震设计 第二部分 桥梁
- 《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T 31010-2019
- 酒店住宿抵款协议书
- 《班会课件:如何做好一名班干部》
-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竖式计算300题及答案
- 2024年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配电箱安全专项教育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