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4修养的境界万物皆备于我学案(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4修养的境界万物皆备于我学案(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4修养的境界万物皆备于我学案(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4修养的境界万物皆备于我学案(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4修养的境界万物皆备于我学案(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物皆备于我【画面描述】一条以“少儿图书”为头的毒蛇,口吐“成人化内容”的信子,追击一个背着书包,惊慌逃跑的孩童。【寓意点评】漫画揭示了“成人化”的图书正严重侵蚀着孩子们纯真童心的现象。第1步 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鼓瑟希(“希”同“稀”)(2)莫春者(“莫”同“暮”)(3)孰能为之大(“之”同“其”)(4)则为狼疾人也(“狼疾”同“狼藉”,昏乱,糊涂)(5)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适”同“啻”,但,仅仅)第2步 一词多义送你一双慧眼(1)作(2)与第3步 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4)曾皙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小赞礼者;大:大赞礼者)第4步 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加之以师旅古义:泛指军队。今义:军队编制单位。 (2)宗庙之事,如会同古义:诸侯会盟之事。今义:跟有关方面联合起来。第5步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善人也,信人也(判断句)译文:是好人,实在人。(2)不吾知也(宾语前置)译文:没有人了解我。(3)则何以哉(宾语前置)译文:那你们将怎么办呢?(4)尔何如(宾语前置)译文:你怎么样?(5)何伤乎(宾语前置)译文:那有什么妨碍呢?(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译文:有别国军队侵犯它,接着把灾荒加给它。(7)为国以礼(状语后置)译文:治理国家应该讲求礼让。(或“用礼让治理国家”)(8)万物皆备于我矣(状语后置)译文:一切我都具备了。孔子的社会理想孔子的社会理想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了解:第一,人民的基本需求必须得到满足。颜渊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这番话,其实体现出理想和现实两个层面的论点。足食和足兵,都是为政者建立民信的首要条件。如在二者之间择一,则必以“足食”为重。孔子十分清楚,“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在基本需求方面得到了满足,社会才会变得安定及和谐。至于孔子后面的答复,是从现实生活提升到理想层次。从理想方面出发,人生的价值,必须以满足道德的要求为优先。孔子言谈中的“信”,就是属于道德范畴之一。第二,对于财富分配必须均衡。孔子在季氏篇开篇即说道:“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财富的分配不均衡,绝对是一种大患。为政者不需为了增加人口而征战不休,而是应该依据现有的国力,尽心去建立一个公正且均衡的理想社会。第三,教育的普及和重要性。孔子认为,如果人民一旦富足,自会尽力追求安逸的生活。这和禽兽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一旦富足,还必须对老百姓推行教育政策。孔子所谓的“教之”,是指学习礼仪。而其最终的目的,当然是希望每个人都保持自身的品德,进一步达到“天下归仁、世界大同”的理想社会。 以上三点,是既按照孔子的理念,也按照百姓的需求而设立的。本板块是讲儒者经受了忧患的磨难,实现了仁爱的理想,享受了快乐的人生,达到人性完美境界。第19章,写孔子和他的学生自述其政治抱负,写出了学生们的性格、志趣,表达了孔子的社会理想。第2023章,孟子对于修养境界的论述。第20章讲,人应分清贵贱大小,“兼所爱”要恰如其分。第21章讲,人们要呵护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以此来对待天命。第22章讲,天地万物我都能够思考、认识。第23章,孟子通过乐正子谈人生的六个阶段。1. 孔子为什么要“与点”(赞同曾点)呢?_答案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干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孔子在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赤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看来,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这样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老师的赞赏呢?2第20章孟子认为人应当分清贵贱大小,“兼所爱”要恰如其分。也就是说,人应当有内心的精神要求,有道德意识。有道德的自觉,这是人的价值所在。孟子是怎样具体论述了这个道理的?_答案首先提出:“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但是事实上,人们恰如其分地“兼所爱”的人很少。从人对于自己的身体爱护得出结论:不能因为保养了小的部分而损害了大的部分,不能因为保养了次要部分而损害重要部分。只保养小的部分的,是“小人”;能保养大的部分的,是“君子”。然后拿园艺师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讲究吃喝的人没有丢弃善心的培养,那么他的吃喝难道还只是为了保一尺一寸的肌肤吗?孟子回过头来肯定耳目之官、饮食之事的一定价值,那就是:只要不因此而有害于良心的仁义,则耳目口腹其实是有助成仁义实现之功的。3第21章,孟子认为人们要呵护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以此来对待天命。孟子主要讲了哪三层意思?_答案一是尽心能知性知天。知性知天也就是知本心。此心之尽,是人自己自发去尽的,不依赖外在的力量。二是存心养性事天。存心,就是让本心存于体内,而不让它放失。“存心”的办法,消极的是节制私欲,积极的是时时检查自己。养性,即涵养本身之善性,而不加戕害。养性的功夫,也只能在心上做;养性的办法,就是不做违背本心(良心)的事,时时去做善事。这就是遵循天道。三是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意思即生命有长有短,我们都应认真修身,以等待死亡到来的这一天。这种积极的态度,才是安身立命的正确方法。4第23章,孟子通过乐正子谈了人生境界的哪六个阶段?你怎样具体理解这六个阶段?_答案孟子通过乐正子谈人生境界的六个阶段:善、信、美、大、圣、神。这六个阶段先是自外而内(善信);然后自内而外(美大);再次自外而内(大圣),以至不可知(神)。一个人的修养能到自外而内,像乐正子这样,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但如能继续前进,能够力行其善以至于实实在在充满其身,则美在其中。美在其中者,如颜回、曾子,一言一行皆可为外界取法,以至影响百世,可以说是“大”。“大而能化,使其大者泯然无复可见之迹”,如孔子,“不思不勉,从容中道”,可以说是“圣”了。圣人是人,是人修养的极点。如果圣人做到人所不能知,就是“神”了。阅读课文2023,完成下面的问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均为代词,人的。B项,连词,就;连词,却。C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答案A“其”的用法分类用法具体用法解说用法举例代词第三人称可代人,代事物,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第三人称一般代人,译为“他”、“它”,不能加“的”秦王恐其破璧第一人称用作定语或主语,译为“我的”或“我(自己)”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则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副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大概”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其孰能讥之乎婉商语气可译为“还是”“恐怕”吾其还也祈使语气可译为“可要”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表选择关系可译为“还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助词形容词尾可译为“的样子”霰雪纷其无垠兮1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着孔子坐着。孔子说道:“因为我比你们年纪都大,不要因此受拘束而不言。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假若有人了解你们,(打算请你们从政)那你们将怎么办呢?”子路不假思索地答道:“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局促地处于几个大国的中间,有别国军队侵犯它,接着把灾荒加给它;我治理它(国家)等到三年以后,就可以使那里的百姓勇敢善战,并且懂得为人的道理。”孔子微微一笑。又问:“冉求!你怎么样?”答道:“国土纵横各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光景,可以使人人富足。至于修明礼乐,那只有来等待贤人君子了。”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答道:“不敢说我能做什么,但是愿意去学习。诸侯祭祀祖先之事,或者诸侯会盟之事,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赞礼者。”又问:“曾点!你怎么样?”他弹瑟正近尾声,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了起来答道:“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位所讲的不同。”孔子道:“那有什么妨碍呢?正是要各人说出自己的志向啊!”曾皙便道:“暮春三月,春天衣服都穿定了,我陪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旁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歌唱着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道:“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呀!”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都出来了,曾皙后走。曾皙问道:“那三位同学的话怎样?”孔子道:“也不过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又道:“您为什么对仲由微笑呢?”孔子道:“治理国家应该讲求礼让,可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虚,所以笑他。”“难道冉求说的就不是治国之事吗?”孔子道:“怎样见得纵横各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土地就不是一个国家呢?”“难道公西赤说的就不是治国之事吗?”孔子道:“有宗庙,有诸侯会盟之事,不是国家是什么?如果公西华只做一小赞礼者,又有谁来做大赞礼者呢?”论语先进第十一20孟子说:“人对于身体,哪一部分都爱护。都爱护便都保养。没有一尺一寸的皮肤肌肉不爱护,便没有一尺一寸的皮肤肌肉不保养。考察他护养得好或者不好,难道有别的方法吗?只是看他所注重的是身体的哪一部分罢了。身体有重要部分,也有次要部分;有小的部分,也有大的部分。不要因为小的部分损害大的部分,不要因为次要部分损害重要部分。保养小的部分的就是小人,保养大的部分的便是君子。假若有一位园艺家,放弃梧桐楸树,却去培养酸枣荆棘,那就是位很坏的园艺家。如果有人只保养他的一个手指,却丧失了他的肩头背脊,自己还不明白,那便是糊涂透顶的人了。只是讲究吃喝(而不愿培养思想意识)的人,人家都轻视他,因为他保养了小的部分,丧失了大的部分。倘若追求饮食的人(既养护了口腹),又不失去心志的培养,那么,难道还能说对口腹的养护仅仅是为了口腹那一小部分的肌肤吗?”孟子告子上21孟子说:“充分扩张善良的本心,这就是懂得了人的本性。懂得了人的本性,就懂得天命了。保持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短命也好,长寿也好,我都不三心二意,只是培养身心,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孟子尽心上22孟子说:“一切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自己是忠诚踏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