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参考一个有缺口的馒头教科版.docx_第1页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参考一个有缺口的馒头教科版.docx_第2页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参考一个有缺口的馒头教科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说明解题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抗击日寇、保卫国土方面也进行了艰苦战斗。本文讲述的是发生在滇西战场的一个小故事。一名国民党军队的少校押送弹药和食品上前线,途中遭遇饥民哄抢,少校晓之以利害,饥民又送回食品。文章歌颂了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战的战斗精神,赞扬了中华民族以大局为重的美德。结构分析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自然段),写战场形势,中日两国军队在惠通桥两岸摆开决战架势。第二部分(第、自然段),写少校受命押送食品和弹药的车队运往前线。第三部分(第自然段),写途中发生饥民哄抢车上馒头的事件。第自然段写饥民抢吃馒头,这是事件的发生;第自然段写大胡子少校与押车的官兵欲弹压饥民时,发现一个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女孩,心灵震动,给饥民下跪,请求饥民停止哄抢,这是事件的发展;第自然段写饥民深明大义,主动放回馒头并帮助车队前进。这是事件的高潮。第四部分(第自然段),写一周后,少校再回到事件发生地时,小女孩已饿死。这是事件的结局。第五部分(第自然段),写年后,希望这个有缺口的馒头对今天孩子的心灵仍会有震撼作用。语意理解“血色黄昏,硝烟滚滚。”这是一句写战场的景色。战争是流血的拼杀,所以,常用“血色”描写战场。这一句可以当做实景理解,也可以只当做交代文章背景的虚景理解。“日军第师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这一句话简洁地交代了惠通桥战场敌我双方的态势。“长驱直入”,写日军从缅甸长距离地毫无阻挡地攻入我国境内。“滇”,指云南;“缅”,指缅甸;“滇缅国际通道”,指中国在云南通向缅甸的国际道路。这条公路1939年通车,通过这条公路大批军用物资能够从国外运往昆明、重庆,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战。1942年应英国政府邀请,为保卫这条“抗战血管”的畅通,中国10万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由于英军临阵逃脱,兵败缅甸,远征军大部分撤往印度,一部分撤回国内。日军乘胜直逼中国边境。1942年月攻入中国境内。“切断”即割断。日军长驱直入,他们占领了怒江以西,“切断滇缅国际通道”。“怒江”,我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源于唐古拉山南麓,穿西藏东部入云南境,向南流,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后出国入缅甸,后入印度洋。“惠通桥”,云南境内怒江上的一座桥,位于坝湾附近,滇缅公路靠惠通桥穿过怒江,向西再向南入缅甸。因此,惠通桥是交通要冲,自然成了日中两军争夺要地。“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啦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这句写少校欲开枪制止哄抢馒头事态。他表情愤怒“嘴角抽搐”“双眼滴血”,前线已四天断粮,少校深知食品、弹药送不上前线的后果,保住馒头就是保住数万官兵的性命,就是保证战斗胜利,就是保住云南、昆明。“叔叔,你给前边打鬼子的叔叔们说一声,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不要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小女孩的话表达了对日本鬼子的恨,表现了女孩深明大义。女孩交回一个馒头就是交上一颗抗战的心。是中国人战无不胜的原动力。句中的省略号,表明小女孩已饿得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年后,一位国民党军队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个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永远传下去,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一个小女孩咬了一口的留下了缺口的馒头何以保留年?因为这个馒头是抗战精神的体现,是百姓支持前线将士的实际行动,是可敬可爱又可怜的小女孩咬过的又交回的馒头,它震憾了少校、师长的心灵。也可能含有少校因没让女孩吃一口馒头而导致女孩饿死的悔恨、遗憾。将军之所以断断续续说把故事讲下去,是希望把中国人民在困难当头时团结对敌、一致对外的精神世代相传。写作特点独特的写作视角。一般写抗战故事,大都写在战场上敌我双方激战场面。本文作者独辟蹊径,不写战场,也不写敌后斗争,却选择一件发生在战场外的关于馒头的故事。事件是微小的,是平凡人中发生的平凡的事,并不惊天动地、轰轰烈烈。但小事中蕴涵着大道理,感人至深。本文视角独特、有新意。将情感融于字里行间。这篇文章没有专门的抒情段落,也少有抒情句子,但作者艺术的炼句功夫使文章语句中充满了“情”。作者是饱含感情记叙、描写的,每句话都让人体验到情之所在。如,写面对饥民抢吃馒头时少校的表情与动作,让人体会到少校的“怒”与“不忍”之情;写无比饥饿的女孩抢吃馒头的样子,让人体会到女孩的可怜;写少校面对饥民的动作和语言,让人体会到少校的侠骨柔肠;写女孩对少校说的话与交回馒头的行动,让人体会到女孩在个人饥饿与民族大义间权衡后的抉择。教学建议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抗战中军民是如何以民族大义为重,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文中要求识的生字。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建议本课教学课时。操作要点1.读书指导。本文内容较长,情感较为丰富。学生一读就容易产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前方抗日将士的崇敬。加之有前面三篇课文的学习作为铺垫,可以较为自然地激起学生对当时全国军民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同仇敌忾、保家卫国情感的理解与尊敬。例如,大胡子少校要为饥民跪下,是因为他知道那些饥民也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但是前方的将士为了抗击日本鬼子更是四天没有吃饭,更需要这些食品。大家在如此饥饿的情况下,又将抓到手的馒头默默地放回车上,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才能过上安宁生活。当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站到尤小翠的坟前时心里会想,一个多么好的孩子就这样被饿死了。她是为了祖国的胜利而死的,是为了前方的战士能够吃饱了打鬼子才死的。一个幼小的女孩想的也是战斗的胜利,祖国的解放。今天他们来就是想让她好好吃一顿馒头,可是她却被饿死了,是因为日本鬼子的入侵才被饿死的。因此他们此时一定对日本鬼子充满了仇恨,对小女孩的死产生敬佩。这些内容都应让学生仔细体会,然后再品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本课可以先从解题入手,为什么会有“缺口”?谁留下的“缺口”?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读。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一定让学生读通读顺才可以进行讨论。讨论可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大胡子少校为什么要为饥民跪下?大家在如此饥饿的情况下,为什又将抓到手的馒头默默地放回车上?当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站到尤小翠的坟前时心里会想些什么?你们此时心情如何?这些都应要求学生进行细细地品味与咀嚼。最后还可以将想到的写一写。2积累内化。在文章中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3.识字指导。“触、栓、搐、振”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资料惠通桥惠通桥始建于明朝末年,初为铁链索桥。它位于滇缅公路(中国段)千米处,是连接怒江两岸的唯一通道。年,新加坡华侨梁金山先生慷慨捐资,将旧桥改建为新式柔型钢索大吊桥。吊桥全长米,跨距米,由根巨型德国钢缆飞架而成,最大负重吨。至年新建钢筋水泥大桥落成通车,吊桥退役。惠通桥阻击战年月,日本侵略军攻陷我国云南的畹町,然后直逼滇缅公路的咽喉怒江上的惠通桥,企图打开通向昆明,威胁重庆的通道。这时国民党的师奉命日夜兼程乘汽车赶赴怒江前线。日寇师团先头部队到达怒江西岸惠通桥头时,轰隆一声,惠通桥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