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精品PPT课件.ppt_第1页
硬膜外麻醉精品PPT课件.ppt_第2页
硬膜外麻醉精品PPT课件.ppt_第3页
硬膜外麻醉精品PPT课件.ppt_第4页
硬膜外麻醉精品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硬膜外麻醉,1,不痛不动不知觉,Page2,麻醉,全麻,局部麻醉,表面麻醉,神经阻滞,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吸入麻醉,静脉麻醉,椎管内麻醉,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Page3,Page4,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硬脊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将局麻药注射到硬膜外腔,使部分脊神经暂时麻痹,受其支配区域出现麻醉效应。使手术操作部位和相临近的组织、器官无疼痛之感,但病人神志则处于清醒状态。,Page4,硬膜外腔解剖,Page5,Subarachnoidspace,Subduralspace,Epiduralspace,Page6,Page7,Page7,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除头颅以外各部位手术禁忌证:1.绝对禁忌症:不合作、局部皮肤感染、凝血障碍、低血容量性休克、穿刺部位感染,脊柱解剖异常、穿刺部位损伤、脓毒血症感染;2.相对禁忌症:中枢神经病变、脊柱外伤、穿刺困难、无法放置操作体位、不合作和手术时间难以预料、脓毒血症感染。,Page8,Page9,作用机制,(1)透过椎间孔,作用于椎旁脊神经;(2)通过根蛛网膜绒毛,进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3)直接透过硬膜和蛛网膜,作用于脊神经和脊髓表面。(二)神经阻滞顺序交感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Page9,操作:1.体位,Page10,Page11,2.穿刺置管选择穿刺点(高位、中位、低位、骶管)选穿刺间隙局麻,透皮,Page12,将硬膜外针刺入皮肤棘上及棘间韧带及黄韧带。判断进入硬膜外腔置管,Page13,3.注药:(1)试验剂量:避免“全脊麻”,2%利多卡因3-5ml,观察生命体征。5分钟后,无腰麻症状,相应部位感觉、痛觉减退,导管位置正确。(2)追加量:因人而异,为试验剂量的23倍。注药后1015分钟痛觉消失和肌肉松弛,血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维持量:为初量(试验量与追加量之和)的1/22/3。,Page14,阻滞过程:(1)药液扩散较慢,起效57min,1220min完善。(2)神经阻滞程序:交感神经、温、痛、触、运动神经、肌肉运动、压力感觉、本体感觉。(3)运动神经的阻滞不如腰麻完善,但肌肉松弛满意。平面比感觉神经阻滞低34节。(4)压力和本体感觉一般未阻滞。,Page15,硬膜外麻醉,交感N,迷走N,手术,血管扩张,硬膜外麻醉对机体的影响,感觉N,运动N,周围阻力循环血容量,HR,严重低血压,呼吸抑制,Page16,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麻醉期间1.血压下降2.呼吸抑制3.毒性反应4.全脊椎麻醉5.恶心、呕吐,Page17,2019/12/16,Page18,麻醉后1.头痛2.尿潴留3.脊神经根损伤4.导管拔出困难或折断5.硬膜外血肿6.硬膜外脓肿7.脊髓前动脉综合征,Page19,(1)全脊麻:最危险大量局麻药进入蛛网膜下腔,全部脊神经甚至颅神经都被阻滞,称为全脊麻。表现:呼吸麻痹、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心跳骤停。处理:气管插管,快速输液、麻黄素升压。预防:熟悉解剖,严格操作规程,不能省略“试验剂量”。,Page19,Page20,(2)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交感神经阻滞,小动脉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平面高于胸4时,心交感神经阻滞,心动过缓。,Page20,(3)呼吸抑制运动神经阻滞所致高位硬膜外麻醉常见处理:面罩辅助通气气管插管,Page21,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指单位时间里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机体所能耐受的阈值引起的反应。表现:(先兴奋后抑制)CNSToxicity,Dizziness(眩晕)Tinnitus(耳鸣)Feelingsofdrowsiness(嗜睡)MuscleTwitching(抽搐),Consciousness(意识丧失)Convulsions(惊厥)RespiratoryDepression(呼吸抑制)RespiratoryArrest(呼吸骤停),(4)局麻药中毒,Page22,(5)过敏反应(allergicresponse),发生率低、占不良反应的2%,主要是酯类局麻药(p-氨基苯甲酸),酰胺类很少。临床表现:荨麻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治疗:肾上腺素皮下或静脉注射激素、抗组胺药治疗控制低血压、维持基本生命功能,Page23,(5)过敏反应(allergicresponse),发生率低、占不良反应的2%,主要是酯类局麻药(p-氨基苯甲酸),酰胺类很少。临床表现:荨麻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治疗:肾上腺素皮下或静脉注射激素、抗组胺药治疗控制低血压、维持基本生命功能,Page24,(5)过敏反应(allergicresponse),发生率低、占不良反应的2%,主要是酯类局麻药(p-氨基苯甲酸),酰胺类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