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cdma2000蜂窝通信系统空中接口的数据容量.pdf_第1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cdma2000蜂窝通信系统空中接口的数据容量.pdf_第2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cdma2000蜂窝通信系统空中接口的数据容量.pdf_第3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cdma2000蜂窝通信系统空中接口的数据容量.pdf_第4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cdma2000蜂窝通信系统空中接口的数据容量.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s tract c d m a 2 0 0 0 s y s t e m is a d is t in c t 3 g c e llu la r c o m mu n ic a t io n s y s t e m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n o t o n ly it s c o d e d iv is io n m u lt i a c c e s s m e t h o d a n d p o w e r c o n t r o l t e c h n o lo g y . d u r in g s y s t e m e n g in e e r in g , it s q u it e d if f e r e n t f r o m t h a t o f t d m a a n d f d m a s y s t e m in t h a t c o v e r a g e a n d c a p a c ity o f a c d m a 2 0 0 0 c e ll is c a lc u la t e d o n in t e rf e r e n c e - b o u n d b a s is t h o u g h e r la n g b f o r m u la is s t ill in e f f e c t . m a n y c d m a 2 0 0 0 s y s t e m s h a v e b e e n in s t a ll e d a n d h o w t o s c a le t r a f f ic lo a d f r o m b o t h c ir c u it d o m a in a n d p a c k e t d o m a in is a d if f ic u lty f o r b o t h s y s t e m o p e r a t o r s a n d m a n u f a c t u r e r s . m o r e a n d m o r e a g r e e t h a t t h e d a t a ( v o ic e a n d n o n - v o ic e ) w il l b e t r a n s m itt e d b y p a c k e t f o r m i n f u t u r e c o m m u n ic a t io n i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 w h e t h e r m o b ile o r f ix e d s y s t e m t h is p a p e r t r ie s t o s t u d y t h e d a t a c a p a c ity o f c d m a 2 0 0 0 a ir in t e rf a c e . b a s e d o n c d m a 2 0 0 0 s e r ie s o f s t a n d a r d s a n d it s p o w e r - b o u n d m e c h a n is m , 2 r e s t r ic t io n c o n d it io n s a r e f o r w a r d e d u n d e r w h ic h d a t a t h r o u g h p u t c o u ld o p t im iz e . wit h c o n t r o l le d d a t a t h r o u g h p u t , w e c o u ld o p t im iz e t h e s y s t e m a n d a n t i c ip a t e it s e x p a n s io n . k e y w o r d s . c d m a 2 0 0 0 a ir in t e rf a c e d a t a c a p a c ity 第一部分介绍 本文研究分组域 c d ma 2 0 0 0空中接口的数据容量。 容it和覆盖始终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两大问题。对 系统运营商而言,除了容量本身衡t系统的负载能力外,单位容it 成本和单位容t收益也是建设、运营蜂窝通信系统的重要考虑. 对 终端用户来说,容量决定了用户呼叫的阻塞率、服务的质量 ( 时延、 响应时间等 ) . 对于当代快速发展的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而言,空中接口 部分由于采用与第二代不同的多址接入方式,其容量的计算和方法 与过去有很大的差别。同时对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高数据 率、多媒体支持的服务要求决定了空中接 口向分组域演进 .而数据 容量的研究方法和传统语音容量有很大不同。 c d ma 2 0 0 0 空中接口是当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第三代蜂窝移 动通信接 口标准 ,我 国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也于 去年底 开始建设 、安 装 c d ma 2 0 0 0兼容系统。 对该接口数据容量的研究可以直接指导系 统的工程和接 口核心技术的优化。 本文分为七 部分 。 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课题的提出及文章的结构; 第二部分简要的回顾了与通信系统容量有关的背景知识 ( 香农 信道极限、排队论、爱尔兰 b模型) : 第三部分简要介绍了 c d ma 2 0 0 0空中接 口的特性及其由线路 域向分组域的演进方向。在线路域的 c d ma 2 0 0 0空中接口分析中, 对比了它与 g s m ( t d ma技术)空中接口的语音容量; 第四部分详细介绍了分组域的 c d ma 2 0 0 0空中接 口h r p d。包 括信道结构、闭环功率控制、反向链路信道复用与 p n码扩频、补 充信道 ( s c h)的时隙结构和复用、沃尔什码空间分配方案: 盛 云泊沮麟 睑硫 4 第五部分在基于 c d ma扩频原理、 h r p d标准中信道分配方案、 理想功率控制的前提下, 提出了 h r p d接口的数据容量的千扰受限 和码空间受限方程,并对在该限制条件下数据容量优化进行了分析 第六部分是试验网的数据实证分析。通过引用三星电子和高通 公司在 c d ma 2 0 0 0试验网上数据容it实验数据的分析, 印证了第五 部分的限制条件,并得到一些工程参数。 第七部分是关于该课题进一步研究 的考虑 。 补. 态通曰巴 目 人 上 第二部分相关理论知识 1 . 1香农信道极限 香农在 1 9 4 8 年发表的论文 信息的数学原理 1 n 中, 对信息量 的衡a、信息编码的能力、及信道的容1t给出了一系列的理论。他 以概率论工具对简化的通信系统模型 ( 信源、 信源编码、 信道编码、 信道、噪声、信道解码、信源解码、信宿)进行了有效的数学分析。 直到今天,香农信息理论仍然是指导通信系统设计的理论框架。 在这里我们引用关于信道容量的香农 1 7号理论: 假设信号在加性 白高斯噪声 a w g n)信道中传输 。信道带宽 为 wh z ,信道中有用信号的功率为 s ,白高斯噪声的时间平均功率 为 n,则该信道 的容量极限 c ( 单位 比特/ 秒 )为: c = h ( v ) - h ( n ) = w lo e . ( 1 + 三 、 一 、n 其中h ( y ) = w lo g z 2 ,z e ( s + .v ) 表示总信号的嫡, h ( n ) = w lo g = 2 7m n 表 示 噪 声嫡 。 我们进一步考察 c : ( 注 : 信道 w 趋于无限大时 ( 即w- * c o ) , c可以得到一个极大值 不同于n= 0 时的c- 0 o ) : c a = lim w lo g(1 + sw),一 n 10 9 2 其 中 n 。 _ _n0 w 表 示 噪 声 功 率 谱 密 度 。 2 、当信道采用合适的编码方式以达到c . 的比特率传输时 ( 即 _ 、一 。 协二,_ . 、 e.、 , 、_ 一 二 二, _ , k b = ( . m ) , p i 侍 到 此 盯 困 二 介 ( 早 仅 1 a忌 比特 舵 重 与 噪 声 功 率 谙 石 度 八 o 的 比值 ) : r b n o 兰= 1n 2 = - 1.6d b n o eb-no 实际的通信系统 由于无法达到理想的编解码效率以及信道嗓 声 的 非 理 想 化 , 在 接 收 端 要 求 的 e b 要 比 该 理 论 极 限 值 高 . 川 o _ ,_ _ _, e._ . x 7 a m y j j f-, -%,; 分一放墨求在 1 8 d b以上;对于 c d m a系统, no , 、 , , e._、 业 w 1 a x i-i 1 f7 = -n s f 妥禾任 6 d b以上 。 no 1 . 2 排队论基础 排队论是在上个世纪随着语音电话网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丰 富的一门数学理论。1 9 0 9 年, a . k . e r l a n g 发表了他关于排队论的第 一篇论文,随着后人的研究 2 . 1 3 1 及在工程设计上的应用,排队论 已成为通信理论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排队论用于分析在给定排队系统模型和系统输入的前提下分 析系统输出的表现。随机过程特别是泊松过程是排队论的主要数学 工 具 。 下 图是简化 的排 队系统模型: 信源缓存 服务器 在 k e n d a l l 的文章 2 1 中,规定了排队系统的描述方法:由信源 的请求模式、服务器的服务模式、服务器的数量来描述。通常用 a / b / c代表一个特定的排队系统。 下面是排队论常用的表示符号: a ( 到达速率) :表示请求到达的方式,用一概率分布函数 ( 如 指数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等)描述。 lu( 服务速率) :表示服务提供的方式,用概率分部函数描述. p = 凡 业 务 密 度 , : 表 示 到 达 的 请 求 占 用 服 务 器 的 密 度 , 单 位 为 爱尔兰 。 几( 阻塞率) :请求不能的到服务的概率。是排队系统性能的衡 量,也是服务等级的指标. 排队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通信系统 ( 包括计算机通信 ) ,通常 根据服务提供 的方式将通信系统分为线路交换系统和分组交换系 统 。其区别如下表 : 属 性 线路交换系统分组交换系统 连 接专 用 共 享 复 用预 定 义 统 计 复用 负载语音 呼叫 分 组 包 推荐应用 实时非 实 时 1 . 3爱尔兰 日公式 在话务工程中,我们关心的是在给定的服务器资源 ( 中继线、 无线频带或时隙组)和服务等级的要求下,电话网能支持的语音容 量。爱尔兰 s公式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数量解. 电话网是一种线路交换系统,需要从三方面来描述它:系统结 构、请求处理方式、负载的统计特征. 电话 网的系统 结构可用 图简示如下: 这里 m代表产生请求的源数量,n代表服务器的数量。 诵 , 沪 . ” .脚 不 龙 假设该电话网采用丢失呼叫清除 ( l c c )的处理方式。即当新 呼叫到达时,如果有空余服务器,呼叫将马上得到处理;如果此时 所有服务器都已被占用,该呼叫会被拒绝,同时清除掉该呼叫。在 这里p s 用来表示被拒绝呼叫的概率. 负载的统计特征 ( m/ m/ n ) .我们用排队论中的表示方法表示负 载的统计特征,即请求的到达过程为马尔可夫过程,到达速率为之 兄 的分布为泊松分布: 夫过程,服务速率为户 此 时 业 务 密 度 为 , = 允 在以上假设前提下 的分析 结果 : 请求的离去过程 ( 即为服务过程)为马尔可 p 的分布为泊松分布.服务器数量n = n; 对该电话网的分析可 以直接应用生灭过程 1 )有 1 个服务器被占用的概率 一。 、 (/ ,) / f! pi i ) = ., t =v , i . . . . . . iv nf 九 丫 / ii=0 / “ /i ! 2 )当 n个服务器都被占用时,即为电话网阻塞状态,如下式 ( / ) p ( i = n ) 汤 ! 上式就是爱尔兰 b公式,通常我们把凡,a / ,u 和 n的关系做成 表,直接应用。例如对于 g s m 系统的一个蜂窝 内的扇区,如果提 供 2 4个信道 ( 注 g s m 系统中一个载频为 2 0 0 k h z ,划分为 8个时 隙,一个时隙相当于一个信道) , 也即占用 6 0 0 k h z 的频带: 若凡要 求为小于 2 %,则该扇区可承载的话务容量.l / ,u为 1 6 . 6爱尔兰。当 我们考察一种蜂窝通信系统的空中接口时,最关心的是单位频带的 容量. g s m系统中为防止同频干扰, 需要将无限资源划分为一组一 - *, m圈 t 1幽 组,在相邻的小区内不用同组的频带,而在小区簇之外才可以重复 使用该频带.一般频率服用系数为 1 / 1 2或 1 / 2 1 ,这样在上面的例 子中,一个扇区在话务容量为 1 6 . 6爱尔兰时相当于占用了 7 . 2 mh z 或 1 2 . 6 mh z的无线资源。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 c d ma技 术带给蜂窝通信系统空中接口单位频带话务容量的增加。 i .自幽甘猫 9 第三部分c d ma 2 0 0 0 空中接口的特性及其 演进 2 . 1 c d m a 2 0 0 0 空中接口的简介 c d ma 2 0 0 0是 1 9 9 9年 i t u在 i mt - 2 0 0 0框架下批准的一种第 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3 g)空中接 口的一种标准 。同时还批准了 另外四种空 中接 口标 准 ,如下 图示意: i m t - 2 0 0 0 c d y 八 m u l t i - c a r r i e r f d m a / t d m 八 在 i mt的框架内,i t u规定了对 3 g空中接口的必需满足的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接口容量大大提高、接口的后向 ( 2 g)兼容性、多媒 体的支持和 高速 的分组 数据传输率: 固定和室内条件下达到 2 m b p s ; 步行和慢速移动条件下达到 3 8 4 k b p s ; 车辆移动条件下达到 1 4 4 k b p s ; c d ma 2 0 0 0规定了一族可以平滑地从线路域、单载频过渡到分 组域 、多载频 的空中接 口标准 。如下 图所示 : c dma2 0 0 0 i x cdma2 0 0 0 1 x do 当信道功率 大于期望功率时,将会降低系统的总容量。c d ma 2 0 0 0采 用开环和闭环功率控制结合的方案. 在开环方案里, 用移动 台收到的基站信号来决定移动台的传输功率;在闭环方案 里, 基站测量收到的移动台信号, 然后给移动台传送功率控 制命令, 从而为移动台的传送功率提供一个闭环控制. 值得 一提的是, 除了提高容量外, 功率控制还降低了正确解码( 误 码率小于一给定值)所需的信嗓比的噪声容限。 不影响码速率的信道编码 ( 卷积编码或维特比编码) 。为降 低正确解码所需的信噪比, 采用了有效的信道编码 ( 编码率 r为 1 / 2 . 1 / 3或 1 / 4 ) 。由于扩频所具有的高冗余度,信道 编码不影响数据传输率。 多径接收的分集增益和软切换增益都提高了系统的容量。 多种数据率的支持。在单载频条件下, 对于语音应用,接口 用9 . 6 k b p s 数据率传输; 对于数据应用, 接口支持从9 . 6 k b p s . 1 9 . 2 k b p : 一直到2 . 4 5 7 m b p s 的数据率传输。 永远在线 的连接。为保证移动台在和基站建立一个数据 会话后的休眠中,移动台可以和基站快速的恢复数据传送, 它们之间在休眠时在 p p p层的连接一直被保存,尽管物理 层的连接已经断开。这种特性适合于数据应用的突发性。 2 . 3 扩频系统的信道简化模型 为后面分析的方便, 在此处我们给出 c d ma 2 0 0 0空中接 口的信 道简化模型 : r , / r r , / r 瓜了二 妾 别日 臼目沁咨 第四部分分组域的c d ma 2 0 0 0 空中接口 hrpd 随着 i p 电话和短消息业务的成功引入传统电话网以及计算机 通信网络的高速发展,通信系统运营商都意识到未来的通信系统体 系将不可避免的采用分组交换域体系结构.只有采用分组交换技 术,才可能对语音 、多媒体采用统一的服务结构。 h r p d ( 高速分组数据)即是 c d ma 2 0 0 0族空中接 口标准中的 分组域标准1 “ , 它为支持分组交换, 重新设计了空中接口, 在信道 结构、补充信道的引入、信道时隙的统计复用、沃尔什码空间分配 方案都将分组数据 的突 发性考虑在 内。 这部分内容简要介绍 h r p d的以上各特性,为分析 h r p d的数 据容量作准备. 4 . 1 无线i p网络参考模型和协议体系 空中接口是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部分, h r p d服务于无线 i p网络 其网络参考模型见下图: 口 h八 n ome i s p , p r i v a t e n e t w o r k v i s i e s d p rov i d e r , hame pro v i d e r r。1召二-:1! mo b i l e s t a ti o n 讥 川砚 . d 民o e a s a pro vi der net wor k _ _ 无线 i p网络各部分的协议体系如下图示 i p p p p l a c m a c a i d i n k i pi pi p / l a c r - p m ia c a id in kp l .l in k l a y e rlinklayer pl-end p lp lp lp l rn m o b i le 5 怕 t i o n p d s n h a h o s t 空中接 口连接移动台和无线接入网 ( 基站) ,h r p d也是相应的 分层结构 ,我们主要 分析其物理层 。 i 2 0 , a , 白 到“ 关 必 4 . 2 h r p d的信道结构 在 h r p d中,无线资源通过频率分隔为前向和后向链路。前向 和后向链路通过码分复用技术分成不同的信道,其信道结构示意如 下 : 前向链路包括以下信道:导频信道 ( p i l o t c h a n n e l ) 、前向媒体 接入控制信道 ( f o r w a r d me d i a a c c e s s c o n t r o l c h a n n e l ) 、控制信道 ( c o n t r o l c h a n n e l ) 、和前向业务信道( f o r w a r d t r a f f i c c h a n n e l ) 。其 中前向业务信道承载物理层的分组数据包,其他信道承担提供导 频 、 接 入 控 制 、 功 率 控 制 、 定 时 捕 捉 的 功 能 反向链路包括反向接入信道( r e v e r s e a c c e s s c h a n n e l ) 和反向业 务信道( r e v e r s e t r a f f i c c h a n n e l ) 。反向业务信道包括导频信道、媒 体接入控制信道、 为 9 . 6 k b p s 的语音, 基本信道、补充信道.基本信道用于承载数据率 补充信道用于传输可变速率的数据。 4 . 3 补充信道 ( s c h )的时隙结构和复用 补充信道在传输数据时是以帧为单位传送的,每帧 2 6 . 6 6 m s . 每帧划分为 1 6 个时隙,帐个时隙 1 . 6 6 m s , 可供多个用户时分复用。 c d m a 2 0 0 0 的p n码速率为1 . 2 2 8 8 m c p s , 则在一个时隙里有2 0 4 8 个 码 片 。 在每一个时隙里,导频信道数据、媒体接入控制信道数据和用 户数据复用,其规则如下图示: 1 1 2 s e a 1 汉 洲a扣 0 0 0 i m c i v m e i mac i d a l 州 刃im i 肠i“ 叮州 阅 口和i q和 .口加1 口和 祖q种 吟i 比 i r i 脱 i d - , 目im . 汤i” 1侧 目 口自 .且 口网 阿.仁 俪 脚. 伪响 . 颐户 肖 日白 .日目 而各时隙在不同速率的 s c h的复用规则可用下图示: t n m m tsk i tt m o m ks!o 2t n rw h;la 8 t rnnn 2 5 c i s 肠 补充信道的速率是由信道的质量好坏决定的,信道质量越好, 补充信道的速率就越高。 补充信道的速率可以是 3 8 . 4 k b p s . 7 6 . 8 k b p s 一直到 3 0 7 . 2 k b p s 4 . 4 沃尔什码空间分配方案 为区别信道,每个接入信道、控制信道和速率为 9 . 6 k b p s的基 本信道被分配了一个沃尔什码 ( 这种信道也表示为 l x信道) ,而可 变速率的补充信道则被分配 了多个连续的沃尔什码。为达到反向链 路的数据容量最大化,基站必须动态地管理沃尔什码空间。下面给 出了一个沃 尔什码分配 的例子 : 8 8 x 1 1 6 x 朴晒呱 在这个例子里 个 1 x的同步信道、 个 1 6 x的补充信道 ,有 8个 l x的基本信道、1 个 1 x的导频信道、1 一个 4 x的补充信道、一个 8 x的补充信道、两 第五部分h r p d的数据容量 在前两部分关于 c d ma技术和 h r p d空中接口的知识前提下 本文给出了基于千扰受限和沃尔什码分配的限制条件。h r p d的整 体数据容量必须在限制条件下进行优化。 5 . , 系统简化假设 为简化分析,我们将给出以下假设。尽管简化后的系统数据容 量和实际数据容量有差别,但只要做出的假设后的数据容量和实际 数据容量保持一定 的 比例关系 ,则分析是有效 的。 单小区系统, 对于实际的多小区系统,只是数据容量根据频 率复用因子下降一个 比例; 下面的计算是基于反向链路的连接预算, 因为反向链路的连 接情况 总是 比前向链路的要恶劣; 因为控制信道、 导频信道的功率总是在总信道功率中占一定 比例,故我们忽略它们。 假设系统的能量、沃尔什码字全部 分配给 了补充 信道 ; w 是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使用的扩频序列的码片率; 系统在同一时刻有 m条补充信道, 第 i 条信道的速率为凡; 第i 条信道的码片能量为e , ; 第i 条信道的信道编码率为r , 第、 条 信 道 的 处 理 增 益 p g = w ; 在 基 站 侧 接 收 的 信 号 功 r e一- - - 一_ ._ /r 率为s = e , s w; s n r , 是接收信号解扩后为保证一定误帧率必需达到的信噪 比 : n , 是 信道的 热噪声功 率 谱密 度, 即n = n , * w ; 假设有艺s , 远 远大 于 n. 忽略系统的激活增益和小区软切换增益: 5 . 2 数据容量限制方程 5 .2 . 1 干扰限制方程 在信号解扩前,期望接收信号 ( 功率为s ) 埋灭在所有其他 m 一1 个信号和背景热噪声中,如下式: ( i ) m s m +n 在信号解扩后,同时忽略掉背景热噪声,为保证一定误帧率必 需达到的信噪比s n r ,,则有下式 、 、 一 (号 )m p g m s m* p g m之 s n r r e q y s , +n 将 尸 g r ; r c 代 入上式 ,可得 : 一 。一 w* r s 甲 一 二 丁 一 - r b m -1 y s i 1 二1 之 s n 天 , m - i s n r q 丢 “ w* r m 对于不同的数据率r b , 为满足上式, 必须有相应不同的信号功 率 。 令 。 一 “ r b - 通 过功率控 制 s ( m - 、 s n r rc q 七 丢 “ w* r b 为令 各信道 的互干扰 最小 ,必须 使。 趋于 0 。又s = 宾* w,也就是使e , 的分布尽 量逼近r bm 的分布。 对于另外的 m-1 条信道,同样有另外 m-1 个干扰限制方程。 5 .2 .2 沃尔什码受限方程 对于补充信道的分配, 体动的沃尔什码空间的大小 全部信道分到的码字总和必须小于系统 如 下 式 : 艺n ;y ( r ; ) 、 n _ ( w ) 其中n, ( r e ) 代表给数据率为r b 分配的沃尔什码字数。 例如对于 1 5 3 . 6 k b p s 数据率的补充信道, 其分配的码字为 1 6 个; 对于3 8 . 4 k b p s 数据率的补充信道,其分配的码字为 4个。 5 . 3分析 考察干扰受限方程。对于一给定小区或扇区,可 以得到一充分 描述信道质量z的分布函数p ( z ) , 通过信道数据率决定的算法可得 到信道数据率分布函数p ( 凡) 。又当m足够大使得对于每一条信道 的干扰1 可以看作是每一个小区的常数t o ,则我们可得到下式: r 二 * s w * r s n r ,* t o 常数 则空中 接口 的 总数 据 容量( 艺 r e ) 可 在 信道功率分 布函 数p (s ) 和信道数据率分布函数p ( r , ) 匹配时达到最大容量。 由于补充信道的时隙可由不同用户复用,则在用户端统计的总 冻 己 翻川 口 数据率将和时隙利用率有关,也即同一信道的复用用户越多,信道 数据容量的利用率就越高.但工程上还需考虑复用用户时隙阻塞的 限制 。 第六部分试验网的数据实证分析 第五部分的限制方程只是在理论上给出了数据容量最大化的 方向. 要得到 h r p d空中接口数据容量的数量解还需要工程上的参 数 ( 如分布函数,t o 等) 。下面通过对三星电子和高通公司在这方 面实验数据的分析来印证、补充数据容量的限制方程和优化方法。 s . , 三星公司的实验数据 1 4 1 实验数据 1 :单载 频反 向链 路在小区不同位 置的数据 率 。 小 区 中 心 触 小 区 x ft 区 喇 触卫 习 小 区 边 缘 kp ) h e2 a3 at o t a lp t 2 1k a3 ,at o t a lh t2 nat o t a l 1 2 8 .3 案 本 1 2 8 . 31 2 7 . 1 串* 1 2 7 . 11 2 8 . 0 * 1 2 8 . 0 1 1 7 .01 2 3 . 6 率 2 4 0 . 61 2 1 . 21 2 5 .8 宋 2 4 7 . 08 2 . 12 6 .01 0 8 . 1 9 5 . 81 0 3 . 28 9 . 8 32 8 8 . 39 7 6 7 9 . 51 0 4 .42 8 1 . 5 *率本 由数据可看 出: 小区边缘的总体数据率有急速的恶化, 这是由于小区边缘信 道质量太差, 基站接收到的有用信号功率太低 。 即使有闭环 功率控制机制, 但由于路径损耗太大、 移动台发射功率动态 范围不够大造成的。另外,由于跨区的切换可能也是引起恶 化的原因之一。 其他区域与小区中心的总体数据率近似相等, 即功率控制成 功地把不同位置信道质量的差别抵消掉了。 同一位置每条信道的数据率随着信道数的增加而降低, 这是 由于 信道增 加造 成 了背景噪声的增长 , 这 是符 合干扰 受限方 程 的。 整体数据率随服务数增加而增长, 增长速度逐渐放慢. 从该 实验数据可看出单载频的数据容量大于 2 9 0 k b p s o 实验数据 2 :语 音/ 数据 容量 与功率分配的关系 。单个载频 ,基 站 发射功率分配不 同比例给语音通信 、数据通信 。 语 音 能 量 ?(% )数 据 能 量 (% )语 音 容 量 瞬 尔 兰 ) 数 据 容 量 (k b p s ) 07 202 3 6 . 7 4 1 26 01 . 9 72 1 3 . 8 1 3 24 08 . 8 6 1 6 2 . 2 3 5 22 01 7 . 3 2 1 1 0 . 2 5 7 202 6 . 6 0 0 由数据 可看 出: 语音容量和数据容量在不同组合下,其功率和是一固定值。 和我们在第五部 分做 的假设相符 。 数据容量随着功率分配 比的增加而增加 本实验中单载频的数据容量上限是 2 3 6 . 7 4 k b p s 。 6 . 2 高通公司的实验数据1 2 1 实验数据 3 :多个用户共享一个 1 6 x补充信道的数据容量。 个 1 6 x补充信道, r c 3 ,用户运动速度 3 k m / h r a 用户数 数 据 容量 ( k b p s )平 均 基 站 发 射 功 率比 ( % ) 11 2 1 2 8 . 2 21 3 7 2 8 . 4 41 5 2 2 9 . 1 分析 如下 : 一个 1 6 x补充信道在 r c 3 的设置下数据容量为 1 5 3 . 6 k b p s a -户。 右 硬 三 vv 拓 ., 汤 由于多个用户复用该信道的时隙, 在用户端测到的总数据率 随用户数提高而增长。在用户数为 4时就已达到容量极限 了。 最佳复用用户数由每个用户平均发送数据率决定。 即用 户应用的数据率越低,最佳复用用户数就越多 补充信道的功率和复用用户数无关, 只和信道数据率有关。 在 r c 3的设置下, 每个 1 6 x补充信道的功率占用比约为 2 9 % 。 实验数据 4 : 4个用户,4个 1 6 x补充信道,无线配置为 r c 4 的数据 容量 。 测 试 位 置w * 量 o p 习! ww 4 t /o) 小 卧b5 2 5 5 2 小 区 边 缘 3 6 85 4 由实验数据可看出: 在 r c 4设置下,1 6 x信道的数据容量约为 r c 3设置下的两 倍。这是由于信道编码率为r 的差别造成的。 可以取参数 r c 4设置下每 1 6 x补充信道的功率占用比约为 1 3 %。这约是 r c 3设置下每 1 6 x补充信道的功率占用比的 一 半 。 第七部分进一步研究的考虑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 c d ma 2 0 0 0 空中接口数据容量有其特殊性。 文中给出的限制方程仅给出了数据容量优化的前提.要真正地解决 这一紧迫而现实的问题,必须通过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收集和分析相 关数据来量化参数 。 其中值得注意的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小区信道质量z的分布函数p ( ) 的模型; 信道数据率决定的算法; 信道功率分布函数p ( s ) 和信道数据率分布函数p ( r , ) 的最 佳 匹配 关系 : 信道 功率控制算法在 小区边缘 的改善 。 睁-j又 参考书目: 4 1 . c . e . s h a n n o n , a m a t h e m a t ic a l t h e o ry o f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b e l l s y s t e m t e c h n i c a l j o u r n a l , 1 9 4 8 . 2 . d .g k e n d a ll , s t o c h a s t ic p r o c e s s e s o c c u r r in g i n t h e t h e o ry o f q u e u e s a n d t h e i r a n a ly s i s b y t h e m e t h o d o f t h e i m b e d d e d m a r k o v c h a i n . a n n . m a t h . s t a t , v o l . 2 4 1 9 5 3 . 3 . j .d . c l i tt l e , a p r o o f f o r t h e q u e u i n g f o r m u l a l = i w . o p e r a t i o n s r e s e a r c h , v o l . 9 1 9 6 1 4 .ws t a l l in g s , h ig h - s p e e d n e t w o r k s , p r e n t i c e h a l l , i n c . 1 9 9 8 5 . m. s c h w a r t z , 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n e t w o r k s p r o t o c o l s , m o d e l i n g a n d a n a ly s is , a d d i s o n - we s l e y p u b l i s h i n g c o m . 1 9 8 7 6 . v i l l y b . i v e r s e n , t e l e tr a f f a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