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巾的价值 日u舌 自从科学i i | 【生以来,思想家们就没有停止过对科学与人类价值目标之间关系的思 考。以 l :的探h i i l f 侧重于科学某一方面的属性和功能,没有全面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比虫2 0 纪分析中学流派着重于科学作为认识活动和认识成果所具有的认知价值的研 究。:扶:外人i m j ,科。严技术的二:重性所引发的各种深刻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思潮,使 人| i j | j 限f j : ,山的f 似0 u 心,j n 切需要把科学活动的价值作为专门对象从哲学层 儿】;j | _ 兜。此近粑作为一个全新的专门研究领域科学价值论应运而生, j 【a 受到i l ! 论外的火浊。 科学i 一的价值( v a l u c _ 1 1s c i e n c e ) 是科学价值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同于科 。剐0 价仇( v a l u co i s c i c l l c c ) 。河卉探讨的足价值判断在科学认识活动巾的地位和作用。 后者探 寸的是科学技术成果的应川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或功能。在我国理论界,对“科学 - 0 价f | 【”j :| j “科学的价值”两个范畴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淆,这可能与这两个 英义范岍中文翻滞i :的j i j ;l 淆4 ;无关系。 科学一f l n 勺价仇的存在使科学研究与人类一般价值观的沟通成为可能。人类的价值 门标三l 通过刘科学一q 价值的指导直接对科学认识过程产生影响:科学认识活动, j 以_ l j n 过对科学i ,n 价 j ! f 的选择米实现利学对社会价值观的作用。换句话说,科学中的 价值肚:| 一乎o j 人类价值f i 标互动的桥梁之。所以,对科学中的价值问题的澄清,有助 j 二我们川i 斛科。妒小身所包含的人文i 州索,破除对科学的科学主义偏见。 刈j 价值,悯i n :科学队以 i 动叫1n 勺仃征和意义西方科学哲学界已经给予了一定程 艘q 爪i 人外i i 刈科学l 的价值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在我国,对科学中的价值的研究 还1 i 多虬。 l l j 聱i m 虬涉及科学一| 】i _ j q 价值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有:李醒民教授1 9 9 0 印发农n :1 1 | ij t :会利i y :上的沦文关于价值和科学的几个问题、江涛教授1 9 9 8 年的著作科学的价值合理性以及李建驯教授近年来关于科学价值论方面的几篇论文, 等等。这些研究给笔者以极大的启发,但是,由于篇幅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它们都没有 系统地、专门地研究科学中的价值,尤其是针对科学中的价值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探 讨彳l 还不够深入。闳此,笔者不揣浅陋,尝试着从科学中的价值的内涵、科学中的价值 渗透的川。能性以及科学【_ 1 1n q 价值的结构硐l 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初步研究。由 于水s 严和时f | j j 彳r i 收对明:多十玎关的重大问题( 例如,科学认识活动怎样通过科学中的价 f i i f 彤j 帆股社食价值观) 还没有涉及,笔者将继续研究。 年= 学# p 的价值 第一章摹姿学中的侩僮内涵 在讨论之前。回颟一下对科擎与价值关系韵掰史论述是菲常裔必要豹。它有韵于我 们理解进一步讨论科学中的价值的意义。此外,什么是价德? 什么是价值渗透? 什么是 科学中的价值? 怒本文立论的i 强只有在这些薪提之上,才可能继续我们酌讨论, 第一带科掌与价值关系毒人谖的历史襁说 窍掰哦i :,人们对辩学与价簸笑系认| 过程阿以火致划分势三个阶敬,每一除段人 们刈科学与价t i l i 的关系的理解都钠1 符自最具主导性的观念。 、肩浆蜒动以舯“自然哲学魑黄的事姚” 科学漏动中怒否存在价值判断? 科学知识受到了价值观念的影响吗? 在整个2 0 世 纪,科学“价值光涉”( v a l u e 融e ) 论它认为科学汉识与价佼是无关豹蘸本上 发右了人们的日帮观念。但是。这种观点不是从_ 束就被普遍接受的。从“前科学时代” 墩宿蒙科学对 人们辐信“自然科学为入径的运作提供了远觅牵识”。,获丽认为“自 然褥学是铸的事业”胡勰尔把这种早期的科学价值观称为“全面的”,而非“残缺不全 的”。耆这种观意不仅试凭 科学是“价值鞫关”( v 雏髓一d e p e n d e 越) 的,霭艇直接绝孕育 科学的自然哲学从属于“将”认为科学是为社会的价值目标服务的,从而把科学与价 值鞠关系理解为綮密稻逐、自然一 奉鲴。 这种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说,“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这 就耗毽括螽然哲学在肉静所有翔滋都看戏是“善”。后来。这个立场被甄驻士多德辑接 受。亚氐认为,理论科学( 包括“第一哲学”、数学和自然哲学) 是关予“至善”的学 阏。文琶嶷兴至璃蒙运葫时期,上述蕊赢被稀学家稻普漶试同。1 7 毽毙荚国藜漪教徒 科学家( 如威尔众斯、波义尔等) 就认为自然科学研究是一种善杼。并认为科学家会因 我褥嚣上帝静教黻。密荠艇,那辩豹久稍相信辩掌往自熬褥学家躐为善入,鑫然鞭学家 怒为了人类而不憋为了自己服务的。直至今天,肖些科学家仍然坚持这种观点。当代法 托马斯l 没金斯t 科学畸启截遄动复旦火学山版柚2 0 0 0 1 6 6 o 棚勰尔t 默洲科学危桃和超验珑豫学,j :海译文f i 版杖1 9 8 8 ,辩l 部分第3 小节“文芝复兴时期欧洲人以哲学观 念辩錾鞋戆建立的生” q 章q 1 白茼山用填- 硼宵竹学史i i f 蝙 民i i i 版杜1 9 9 【) 5 4 戢棚ll u 【t 也荑i ! n q 科学,4 术oj + i :舟- 婀鲟印帖馆2 0 0 0 第叫章 4 科学巾的价值 幽生物学家莫诺在其著作必然性和偶然性中就论证说,科学知识是一种基本的道德 的善,因此对知识的无利害关系的追求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 二、启蒙运动至二次世界大战:科学“价值中立说” 随着科学进一步发展和对科学理解的深入,科学与价值自然一体的观念开始受到哲 学家的质疑,“价值中立说”开始出现。所谓“价值中立( v a l u e n e u h 训) 说”,是认为 科学与人类价值观是完全无关的不同领域。这种观点的基础是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应有” j “所有”的分立。首先是休谟在人性论中提出的“是什么”与“应如何”之间存 在着逻辑鸿沟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从表述为“是什么”的称述是无法逻辑地推导出表 述为“应如何”的结论的。o 到了康德那里,这一分立就扩大为“应有”与“所有”的 对立。他指出,“自然的哲学论究一切所有之事物道德之哲学则论究应有之事物。” 按 照他的观点。科学( “自然的哲学”) 与价值( “道德之哲学”) 、事实( “自然法则”) 与 价值( “道德法则”) 是“不同之体系”。虽然,康德试图调和这种分立,把“应有”和 “所有“纳入到“唯一之哲学体系中”。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 进入1 9 世纪,由于理论发展的需要科学方法论、科学认识论研究迅速深入( 比 如孔德的实证主义、穆勒的逻辑学的出现) ,科学与其应用在观念上被科学家们日益分 离开来。科学家们开始认为科学的目的只是发现客观世界的真理,科学家的职责仅仅 是提出科学问题、预见和发现科学事实、建构和发展理论,对社会价值应该采取超然的 态度。在这种科学理想的支配之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从实用研究中独立出来。在所谓 “纯粹科学领域”,科学的“客观性”( 要求避免主观性如价值因素的影响) 被提升到绝 对的地位。于是,科学“价值中立说”逐步成为了一种公认的观点。 2 0 世纪上半叶,在所谓“价值与事实”逻辑对立和区分所谓“描述( 分析性) 命 题”和“规范( 综合性) 命题”的基础上逻辑实证主义系统地对“价值中立说”进行 了理论表述,把这种观点的影响推向了顶峰。在逻辑实证主义者看来只有那些由经验 的词句或叠句组成的、摆脱了主观和价值因素的、能够借助于数学公式表示和进行严格 逻辑推理的、具有精确概念和稳定的体系的有用知识,才是科学。因此,逻辑实证主义 者进一步提出:科学要“超脱”一切意识形态尤其是世界观的因素,对各种社会冲突采 取不二f 预的态度显然按照这种观念所谓“科学中的价值”问题是不成立的。比如 。罗埘- 哈瑞t 科学哲学导论辽宁教育山版社、小津大学出版社1 9 9 8 ,1 9 5 莫诺对2 0 世纪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 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关于他的这本书还可以参考艾伦2 0 世纪的生命科学史) 的第八章 o 王玉探主蝙:价值与价值观陕西师范大学山版杜,1 9 8 8 6 8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 9 6 0 5 7 5 科学中的价值 罗素就认为,“价值问题完全在知识的范田之外。”回 三、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价值相关说”的兴起 “价值相关说”认为科学是“价值相关的”,科学要受到人类一般价值观的影响, 科学也对价值观产生影响。这种观点不同于早期的科学价值观,它只承认科学与价值之 间的相互作用,并不认为科学从本性上就是“善”的。 “价值相关说”的兴起与批判“价值中立说”是紧密相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科学“价值中立说”受到了新、旧历史主义者( 如库恩、劳丹) 、社会批判理论家( 如 霍克海默、马尔库塞、伽达默尔) 、后现代主义者以及科学人文主义者( 如m w 瓦 托夫司基) 的批评。库恩认为,科学是建立在信念和约定基础上的事业,充满了非理 性的因素。他指出,“科学是以价值为基础的事业。不同创造性学科的特点,首先在于 不同的共有价值的集合。”。马尔库塞更是提出了“科学技术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著名命 题。在他看来,科学不仅与价值相关,而且还是一种阻碍社会变革和为现存体制提供“辩 护”的“意识形态”。瓦托夫斯基在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中一再 指出科学与价值是密不可分的,并提出了对科学进行人文主义的理解的任务。他认为, 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就是要在自身中实现和认识到由科学本身所例证的那种 概念理解的模式;去影响一个人自己的理解和科学所显示出的那种理解之间的和睦关 系这就使得有可能认识科学思想的充分的人文精神。”。也就是说,科学理解与人的其 他理解( 包括价值观) 应该是一致的、“和谐的”。而一些后现代主义者更是把这种批判 导向了极端把科学认识基本或完全等同于价值判断。 另一方面,“价值与真理”的逻辑鸿沟也受到了哲学家们的挑战。一些学者试图从 逻辑上解构这种对立,并取得了一些意义深刻的成果。比如,奎因、瓦托夫斯基就对“分 析性”和“综合性”的区分提出了质疑。奎因认为,分析性没有充分的、非循环的定义, 因而分析与综合的区别是有问题的。进而他提出了著名的“迪昂一奎因命题”,指出 。罗索t 宗教与科学。转引自曹志平、邓丹云:论科学主义的本质,自然辨证法研究2 0 0 0 、4 o 实际上,从“价值中立说”提出来开始。就出现了批判的声音不过二战以后,这种声音才成为强有力的潮流 比如在2 0 世纪之胡柏格森就指f 1 1 “理智的正常活动决非无利害关系总的说来,我们并不是为了知识而知识 1 m 足为r 站到某一方嘶去足为_ ,欹利简单地说足为了满足一种利益”“科学的对象也不是实在本身而只是 我们与对象在行动中所发生的关系”( 形而上学导言 ) 同样胡塞尔也有类似的观点 o 库思,必要的张力,福建人民f n 版牡1 9 8 1 3 2 5 。mw - 瓦托犬斯基t 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求实山版社1 9 8 2 5 8 8 瓦氏提山的这一理解任务得 到,当代学术界的一致赞同和广泛响应目前在科拙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研究中“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已经成 为非常热门的选题在我国科学的社会学、伦理学和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近年来异军突起比如,2 0 年刘大椿先 生孔:真与普之间,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与道德选择和盂建伟先生科学的人文价值两本书在学术界引起了 报人的关洼 6 科学中的价值 语言( 包括科学语言) 不是原子论的,而是整体网络。命题应以群的形式与经验对照, 不能简单地对命题做判断。而实用主义者提出“实用即是真理”,直接取消了“价值与 事实”的隔阂。对于他们来说,真理成为真理,是以它对我们的价值为判据的。也有一 些逻辑学家认为,从“是什么”到“应如何”存在着一种新型的逻辑关系,传统的观点 恰恰反映了我们逻辑学的狭隘。 在实践上,当代科学职业化,科学成为了一种社会建制( i n s t i t u 廿o n ) 。进入了所谓 “大科学”时代。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科学与社会的其他部分( 尤其是政治、经济子 系统) 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紧密。科学系统内部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科学 技术一1 奉化模糊科学、1 i 确定性研究和横断科学出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汇流。似 乎刈以说,当代科学和近代科学相比较,发生了重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原则性的转变。在 今天科学与其应用、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已经很难严格地区分开来。相应的对科学 理解上理论的突破( 包括“科学与价值”研究的新认识) 是与这种转变有关的。 一、价值的一般界定 第二节科学中的价值 在历史上对价值问题的探讨在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价值 的本质是数;因为“万物皆数”,自然哲学的价值就在于揭示自然界中数的和谐和规律。 柏拉图坚持认为,价值是理性的本质即理念是一个等级体系。伊壁鸠鲁则认为,快乐 就是价值。总的说来,古希腊时期的“价值”一词不是哲学概念,而是与伦理学相连 的。古典哲学家探讨价值问题时,一般用善、恶、美好、德行等具体价值辞,而不是直 接使用“价值”概念。因此,传统看法( 以美国哲学百科全书派为代表) 认为价值 学研究属于伦理学和元伦理学的范围。对哲学层次价值的研究即所谓“价值哲学” ( a x i o l o g y ) ,是在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首先从弗莱堡学派( 以文德尔班、李凯尔特为代 表) 开始的。文德尔班提出,“一切哲学问题中最高的问题是存在对于价值和价值对于 存在的关系问题”。事实上,“i o l o g y 一词在法国哲学家p a u ll a p i e ( 1 8 6 9 1 9 2 7 ) 的意 志的逻辑中才出现后来有e h a r d m 觚在哲学体系纲要中系统说明。“价值哲 学”的拥护者认为,存在着一般的或全面的价值,价值学就是研究一般价值的学问。由 于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危机,价值研究成为热门的领域。然而,一般价值的概念问题,到 。冯契t 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山版社,1 9 9 2 5 b l 。文德尔班:哲学概念,转引自冯契:哲学人辞典j :海辞书j 版= i _ 1 9 9 2 邬2 科学中的价值 目前为止还是众说纷纭( 如李凯尔特的“意义说”、培里的“兴趣说”、詹姆士的“实用 说”等) 。,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 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 产生的。”o 所以,我国学者通常把价值看成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之问的效用关系。李德顺 教授指出,价值这个概念所肯定的内容,是指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对 于一定的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因而,价值具有客观性( 价值 的客观基础和源泉在于客体的属性) 、实践性( 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发现价值和实现价值) 、 历史性( 价值标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目的性( 价值是人的每一个有目的的活动 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总的说来,价值的基础是人或人类的需要和利益,能够被看作人 的兴趣、需要、意志、情感、喜好、信念、期望、下意识倾向的理性化等等。所谓价值 因素,常常表现为与上述倾向相连的道德、文化、艺术、习俗、宗教等规范性、非理性 观念;而价值判断,应当理解为人们对价值关系适合、正当与否的评价。 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 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也就是说,人类的活动有两个尺度,即价值尺度和 真理尺度。从价值尺度看人的世界是意义的世界、目的的世界人的实践活动必然有 其目的性追求。因此,价值和价值判断是无所不在的。一般说来,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 科学也不可能与价值毫无关系而是在价值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 二、科学中的价值定义 科学中的价值( v a l u ei ns c i e n c e ) ,是科学价值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科学中 的价值,就是指通过科学活动主体渗透到科学活动和科学知识体系中的价值因素。科学 活动必须有人的参与。科学家首先是一个有个性、有情感的人,并且科学家还要担当职 业角色之外的其他社会角色。所以,科学不可避免主体性因素的影响。这些主体性因素 就包括了某些与价值、伦理相关的东西。这就是说,科学活动、科学知识体系本身渗透 口e 克f t 价值是什么价值哲学引论中山大学| j l 版社1 9 9 2 2 2 3 5 他罗列r 许多中定义井且分析了各自 的侧重和分歧 o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评阿 c 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一文。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我国学术界存在很 大的争议一些学者认为上述观点是马克思所要批判的 c 格纳的观点但是一般都把它作为马克思关于。价值” 的定义详细资料参见王玉攫t 价值观与价值观) 中收集的有关这个争论的论文 o 李德顺t 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8 7 、1 3 在我国价值学研究从改革开放后才真正 开始和西方一样我国学者对价值的概念也莫衷一是李先生的观点属于一类主流定义即“主客效用论”( 孙正 聿的概括) 关于我国价值概念的详细论述可以参考孙正聿哲学通论 中州普的问题”小节中有关价值哲学 的论述 “、克思恩格斯全集筇2 卷9 7 科学中的价值 了价值因素。 科学中的价值表达了科学家的价值追求。科学中的价值的存在把科学和社会价值观 连接起来,科学就有了接受人类一般价值观指导的可能。因而,科学与人文就能够通过 价值观进行沟通。这样一来,科学与人文并不相对立,或者说这种对立很大程度上不过 是“现代人制造的一个幻象”。因此,科学中的价值的阐明,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科学、 消除观念上科学与人文的对立有着重要的意义。 深入研究科学中的价值,我们还必须回答几个问题:科学中的价值是如何渗透到科 学活动和科学失泌中去的? 科学中的价值表现为哪些形态? 科学中的价值有什么样的 功能? 这些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第三节科学中的价值的特征 归纳起来,科学中的价值主要有如下特征。 一、主体中介性 卡诬尔指出,“伟大的科学发现也带有它的发现者的个人精神的印记,我们在那里 所发现的不仅是事物的一个新的客观方面,而且还有一种个人心理的而不是体系上的关 联。”回科学活动首先是一种人的认识活动。价值因素对科学的渗透,必须通过人即科学 家为中介进入科学认识活动和科学知识中,并且表现为科学理论发展中的一种主体性即 科学家的信念、偏好、约定、想象等。这就是我们所指的“主体中介性”。也就是说, 价值因素融合于科学家的主体意识在科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所体现并且最后间接 地反映到科学知识中去。比如,某些科学家对简单性的审美偏好,就可能体现在假说的 建构、评价和理论的表述中。相反,如果把科学看成一种无人身的自主性逻辑发展,就 会否定价值在科学中的存在可能。这就是“价值中立说”的要害所在。 二、系统性 一般说来,价值观作为意义的表达,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在其中特定价值判断 和价值观念处于特定的层次相互之间协调、一致,表现出整体性功能。同样,科学中 的价值也具有这种特点。一方面某一具体理论或某一项具体研究中的价值判断是有机 。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0 、3 6 卜3 6 2 o 降两;j - 人论上海讦文l l l 版社1 9 盯2 明 科学中的价值 的、协调的、一致的。科学中的价值不是价值判断和价值观念的简单堆积。在它们之间, 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并形成有机的结构。价值在科学中的功能,并不由单个的 价值判断决定,而是由整个结构来“凸现”。另一方面,与价值的层级性一致,“科学中 的价值”也表现出层次性特征。科学中的价值因素影响科学的程度或范围是不同的。有 的价值判断处于形而上的层次,对整个科学研究过程都发生作用;有的价值判断处于较 低的位置。只影响科学研究的局部。较高层次的价值限定了较低层次的价值规范的选择, 而较低层次的价值也会对较高层次的价值发生作用。在科学中,最高层次的价值是“真”, 它脱定了整个科学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其他所有的价值规范都必须以“科学的客观性” 为弘准,为科学求真指向服务。 三、隐蔽性 科学中的价值判断往往表现为科学范式、科学规范、科学信念、科学约定、非理性 方法以及各种社会需要,价值观念就隐藏在上述形式之后,而不是直接表现出来。所以 科学中的价值的发现往往需要研究者去挖掘。这就是科学中的价值的隐蔽性,它阻碍 了人们对科学中价值因素的发现和承认。这也是“科学中的价值”迟迟得不到公认的原 因之一。 在这里。我们以科学范式为例,揭示其中隐含的价值因素。 科学范式实际指的是科学共同体成员背后的丰富的理论背景,有时也指科学共同体 本身。理论背景包含极其广泛的内容被不同的科学哲学家冠以不同的称谓,如劳丹的 “科学研究传统”、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夏皮尔的“信息域”等等。总的说来, 这些范畴虽然有所差别,但基本上大同小异。“科学范式”是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 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概念,并且被人们广泛讨论。科学哲学家玛斯特曼总结了库恩的 范式概念,将它们分成三类:形而上学范式、社会学范式、构成范式。社会学范式即科 学兆同体的惯例,是共同体的标志和整体选择;形而上学范式指信念、世界观、方法论 规则;构成范式指科学理论体系,由明晰的形而上学、完美的数学形式、实验仪器和方 法以及具体理论构成确定的科学成就;这种成就作为范例,成为研究工作的样板。o 其 中,形而上学范式包含了大量的哲学观念。罗瑞哈姆指出,“哲学原则是科学一个不可 分割的部分,关于是否认为事物概念是基本的是否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对这些 问题的判定不能由实验作出,而是哲学辩论的结果。”。但是,哲学辩论是没有定论的。 。江涛,科学共同体“范式”概念的文化价值蕴涵自然辩证法研究,1 9 9 7 ,9 还可参见玛斯特曼关于库恩“范武” 的归纳性讨论,收录于j 托克斯主编的科学哲学导论 一书 。罗瑞哈姆:科学哲学导论辽宁教育“l 版= i i = 1 9 9 8 3 3 o 科学中的价值 科学家对世界观的选择不可能以区别“真伪”为基础,而只能是一种价值判断的结果, 即“世界应该如何”而非“世界是如何”。社会学范式中包含的价值判断就更为明显。 在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由价值判断得来的科学家行为准则。构成范式中也有价值判断 的踪迹。比如“完美的数学形式”要求,首先就是一种审美价值要求。因此,从上面看 来,科学范式与价值判断是紧密相连的。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这种隐蔽性当理论背景、科学范式、科学规范、科学信念、 科学约定、非理性方法以及各种社会需要作用于科学活动时,价值因素就隐蔽地渗透到 科学c | j 去。所以,下文探讨科学活动r f l 的价值渗透往往是指出上述形式的作用,而没有 直接指山价值判断的影响。 科学中的价值 第二章科学活动及其成果中的价值渗透 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是一种解题活动。当我们把科学看成科学家的解题活动科 学的进步性表现为人们提问的深入和对问题越来越深刻的理解。科学的合理性,可以被 科学家解题能力的持续扩大来说明。按照这种观点,科学活动就转变成下述不断周而复 始的过程:问题一解法一答案一检验一成果( 支持证据或反例) 在这个循环的最后, 科学成果的出现又会带来新的科学问题从而使解题过程得以重新丌始、科学理论得以 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价值因素对科学活动的影响在科学活动的上述各个环节上都可能存在。下面从科 学问题开始,讨论上述环节价值渗透的可能性。 一、提出问题 第一节科学问题的提出与选择 发现问题的途径是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总的说来可以粗略地分为 认识论途径和社会需要途径。认识论途径,是从科学知识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发现问题: 而社会需要途径,是根据社会对科学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要求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 这两条途径发现问题,都离不开价值判断。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经验问题的产生,部分地依赖于我们的理论背景。也就是说, 问题要在一定的理论背景中才能成为问题在另一背景中未必成为问题。比如,特伦布 利( a b 硒h a mt r e m b l e y ) 研究水蛭的例子。1 8 世纪中期,发现水蛭孤雌生殖而它之 所以成为博物学和生理学中个备受瞩目的经验反常问题部分地要归于当时占统治地 位的活力论生物学背景。活力论者认为,存在不可再分的、超物质的灵魂。水蛭的孤雌 生殖,似乎证明了所谓灵魂是可以再分的。显然,活力论的观点,现在看来,只是一些 有神论信仰和神秘的传说,可以看作某种形式的价值观。正如前面所论述的理论背 景类似于范式范畴,它包括了人类的价值观念。因此,经验问题的产生与理论背景直接 相连,就免不了有价值因素的影响。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概念问题本身就是价值判断的结果。概念问题包括内部概念问 。托马斯l 汉金斯:科学与启盆运动复口人学版礼2 0 0 0 第五帝“繁巯”一节:拉瑞劳丹:进步及其问 题华夏出版社1 9 9 9 2 2 2 4 1 2 科学中的价值 题和外部概念问题。内部概念问题是因为理论显示出某种内部的不一致,或者是基本范 畴含混不清而产生的概念问题。显然,这里预设一个判断作为前提:理论应该是内部一 致的、清晰的。这是一种有关审美的价值诉求。所以,内部概念问题的产生是以某种审 美价值标准为基础的。外部概念问题,是因为理论与由理性牢固确立起来另一理论相冲 突而产生的概念问题。后者,可以是自然科学理论,也可能是形而上学理论或其他类型 ( 如社会科学理论) 的理论。l 劳月就指出,价值观的困难可能引起外部概念问题。 他说“科学与社会意识形态或道德意识形态的冲突也会导致类似的紧张关系。”o ,从 而导致外部概念问题。关于这一点,l 劳月还举出了种族差异研究者受到限制的例子。 除了认识论渠道,从现有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矛盾中,也能发现问题。 比如,1 8 世纪,热交换理论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出于对蒸汽机效率提高的社 会需要。并且,因为这种途径发现的问题不仅能促进科学的进步,而且还能直接满足人 们的迫切需要,所以科学家们往往更重视与社会需要相关的科学问题。到了当代,科学 技术一体化,科学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日益紧密,从社会需要中发现科学问题的情况越来 越多。社会需要反映了社会价值观。所以,从社会需要中发现问题,必然要受到社会价 值观的影响。 二、选择问题 发现问题的下一步就是选择问题。一般说来,科学选题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其中 最重要的有:现实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选题的现实性,指选题必须着眼于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从认识论方 面考虑,科学优先发展更为重要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更重要的问题? 一个问题的重 要性依赖于相关理论背景,即劳丹所谓的“研究传统的问题定向作用”。比如,在笛卡 儿时代之前,物理学家并不怎么关心碰撞问题。笛卡儿的机械哲学认为,碰撞是物体之 间相互作用的首要形式。因此,这之后,信奉笛卡儿哲学的科学家们把碰撞问题推到了 力学研究的前沿。另一方面,一些判断问题重要性的科学规范不是直接与“真”( 即客 观性) 相,:,而是从实践中历史地总结出来的,难免与价值规范因素相关。比如,被广 泛讨论的r 日题一般被认为是更重要的问题。这样的规范不仅有认识论方面的考虑,而且 也考虑了解决热点问题可以产生的巨大名声和影响。此外,现实性要求还要考虑社会需 要,选择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科学课题。正如默顿指出,“科学与经济需求之问的关 系就表现为两个方面:间接的方面,是指某些课题,山于它在技术上重要意义,受 ”拉瑞劳丹:进步及其问题华夏出版柑1 9 9 9 ,6 5 科学中的价值 到人们的充分重视而被选出来进行研究,虽然科学家并不一定认识到它的实际意义。”。 可行性原则,就是考虑课题有无完成的可能性。“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 任务,因为任务本身,只能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 的时候,才会产生。”。在大科学时代,科研客观条件( 如经费、设备和材料等) 不可能 由科学家独自解决,而是由社会尤其是政府统筹安排( 即“计划科学”) 。在这种情形下, 科学选题已不仅是科学家的事务,而是与其他社会力量尤其是政府有关的事务。可行性 考察除了重点考察科学自身的发展逻辑外,必须考虑社会价值规范,避免选择违背社会 意愿的课题。由于价值观、道德观的原因而存在的“科研禁区”就证明了这一点。比如 当代西方由于价值观的原因反对哦胎的研究。” 从上面看来,科学问题与价值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似乎可以说,没有价 值判断,科学问题的发现和选择将会有很大的困难。 一、认定方法 第二节科学方法的认定与运用 科学研究必须在一定的方法指导下进行,才能获得“客观性”认识。从某种意义上 看,科学可以被当作一套以知识生产为目的的认识和行动的方法。 特定的方法论,表现为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适用范围相互一致和协调的规则组成 的体系。这些规则不而足:有的用于证据的分析,有的保证证明的严谨有的调节假 设与经验的矛盾也有一些适用于几种科学研究环节。历史上,科学家和哲学家们都重 视科学方法论的总结和整理。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弗朗西斯培根的新工具论 都是划时代的科学方法论著作。由于前人的努力,出现形形色色的不同方法论体系诸 如归纳主义的、演绎主义的、实证主义的、证伪主义的、还原主义的、操作主义的、约 定主义的方法论体系。在指导思想和精神实质上,不同的方法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 如。归纳主义者认为定律可以从特定事实毫不含糊地推导出来而演绎主义者则以先验 把握的原理建立理论严格的演绎结构,而逻辑主义者只承认理论中出现的概念的意义仅 在于其作为逻辑工具的地位。所以主张不同的方法论即使对某一具体问题得出相同 的结论,它们对该问题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物理学家鲍利依据b 衰变中能量亏 。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商务印书馆,2 0 0 0 ,2 0 5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 第二卷8 3 。卢建一f :科研自由的法律评价燕议“法律成否对科学研究汝置禁区? ”浙江大学学报2 0 0 0 ( 6 ) 。另外。巴 们科学和社会秩序) 中“科学的社会控制市也有关于“计划科学”和科研禁区的拮彩论述 科学中的价值 损现象和能量守衡原理演绎地假设“中微于”的存在,在经验主义者看来是没有根据的, 而只有检测到中微予才是关键。o 面对这些相互竞争和冲突的方法论体系科学家必须进行选择。但是,在不同的方 法之间,并没有指向科学真理的优劣之分,即不能说哪一种方法论能更正确。各种方法 都有自己的优点,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它们在解决某些科学问题时取得了成功,而面对 另一些问题时又暴露了自身的局限。因此,一般说来,科学家选择的不是“更科学”的 方法,而往往是选择在特定背景下更为有效的方法。这种有效性考虑,包括方法针对具 体问题认识上的适用性,也包括考察科学家对方法熟悉程度即能更有效率地运用。另外, 科学家往往选择自己偏好的方法论。比如第谷喜爱天文观测,而其助手开普勒则擅长 数学方法。因此,科学家自身的理沦背景、教育背景乃至当时的文化历史背景对方法的 选择产生影响。以有效性和个人偏好为标准来选择方法,价值因素就渗透进来。 方法选择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集中表现在:科学史上存在着的主流方法论转变 与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是一致的。比如牛顿力学的成功,在历史上,引发了一股将力学 方法移植到其它领域的潮流。库仑把平方反比关系引入静电学,揭示了静电力的内在联 系;道尔顿把机械作用赋予他创立的原子论,把质点和力的概念运用于化学;甚至,在 生物学研究中,科学家也试图用力和机械作用来解释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在整个1 8 乃 至1 9 世纪,机械论方法主导了近两百年的自然科学研究,并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形成 了蔚为壮观的机械论思潮。而在当代,综合的、整体的、系统的方法倍受科学家的推崇。 这与整体论价值观地位的上升是密切相关的。 另外,在特定情形下,社会价值观尤其是道德和宗教因素会限制科学家对科学方法 的选择。比如,在达芬奇时代由于宗教理由,人们反对进行尸体解剖。而在当代,动 物保护主义者坚持禁止为科研目的动物活体解剖。显然,科学家必须考虑这些社会因素。 二、运用方法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察科学方法运用中的价值渗透。 首先,具体的研究中科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不同层次方法的结合。根据普遍性的差别, 可以把科学方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各门学科特有的方法,如物理化学原子光 谱分析、i 临床诊断、地质学野外考察等等;第二个层次是整个自然科学的方法,如实验 方法、观察方法、数学方法;第三个层次是整个科学( 这里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思维科学) 研究的普适性方法,主要是方法论中的哲学观、世界观、价值观因素。其中, ”刘人椿t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1 6 2 1 6 3 科学中n 价值 第三层次是整个方法论的基础,统摄另外层次的方法:两个较低层次是形而上层次的组 成部分和具体运用。在某种方法论的实际运用中三个层次的规则都是不可或缺的。因 此,这种运用都要受到包含价值观的第三层次的指导,价值因素就通过它渗透到科学方 法的运用中去。 我们换一个角度,可以把科学方法分为经验方法和理论方法。先看经验方法。最主 要的经验方法是观察和实验。根据当代哲学家们的研究,观察和实验是免不了受价值判 断的影响的。汉森“观察渗透理论”理论认为观察实验方法的应用,必定是在一定理 论7 ,景j 斤导下的完成的所以没有所f f 7 “绝对中立的”观察。佩珀的“价值动力模型” j 斤侮次观察都有期望或假蜕在先,尤其是期望:主体有潜在的先天知识,观察只是 一个激活过程。”再看理论方法。i 司样,理论方法也与价值相关。作为一种方法,单个 的理论是在非常广泛的背景中发挥作用的。也就是说,选择单个的理论就意味着对其背 景( 包括背景价值) 的接受。反而言之对具体理论的否定,也就意昧着对其背景中某 些因素的否定。奎因的“科学整体”理论就指出了这一点。 最后,科学思维方法还可以被分为理性方法和非理性方法。理性方法指的是逻辑方 法。而非理性方法主要包括直觉、想象、灵感和机遇等。非理性方法的运用很难把握。 但是一般认为,非理性思维的背后存在着价值观的作用。比如,凯库勒发现苯分子结 构。凯库勒年轻时学过建筑,建筑艺术中空问结构的美学思想对他直觉顿悟苯环的六边 形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非理性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是被广泛运用的, 尤其是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甚至,有人认为科学发现的逻辑是不存在的。只能以直觉把 握。库恩、亨普尔、夏佩尔、皮亚杰等人就持这种观念。由于非理性方法的广泛运用, 价值观对科学方法的作用就很普遍了。 一、取舍事实 第三节科学事实取舍与科学模型建构 科学事实是科学家通过仪器作用于研究对象而获得的关于对象的最初认识。它不同 于客观事实,属于一种经验事实。客观事实是客观世界的事件、现象、过程,不以人的 主观意志为转移,但能够为意识所反映。科学事实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因此具有客观实 在性。但是,同时科学事实也反映了主体与研究对象的关系。研究者借助观测实验发现 。佩珀的这一观点是出自其名著价值源泉 ( 1 9 8 5 ) 一书可以参考 三克干价值是什么) ( p 6 9 ) 和张书琛西方 价值哲学心想简史 ( p 2 0 肚2 0 2 ) 中的介绍 4 术了良t 删论科技史湖北科学技术“;版祉1 9 8 9 2 9 2 3 0 5 1 6 干_ 学r p 的价值 并记录下他认为有价值的事实,而不是所有现象。因此,事实成为科学事实,与科学家 的主观性尤其是科研兴趣相关。比如,同样是大气,气象学家关心的气候的变化环境 科学家关心的是污染物的浓度,细菌学家则关心其中微生物的数量。兴趣是价值观的一 种表达方式。所以,事实的获得离不开价值判断这是由取得事实的经验方法的本性决 定的。 但是。任何具体的理论都不可能覆盖所有的事实而只能占有其中的一部分。因此, 面对大量的科学事实科学家必须有所取舍。那么,怎样选择科学事实呢? 这种选择可 能瞅决于纯粹的好奇心也可能取决于实用刚实际需要甚至是道德需要。比如,种族 主义者研究人类学,可能更关心人种之问生物学差异的事实。1 9 世纪末l a p o u g e 提出 的所谓优生学( e u g e n i c s ) 的臭名昭著的例子。f 如赫希特指出的,他的事实取舍是为 其种族歧视理论服务的。彭加勒指出,我们应该选择有趣的事实,即可以多次运用、 具有一再复现机会的事实。他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是美的、和谐的。因而,科学家总 是选择能证明这种美与和谐的事实。彭加勒选择事实的标准显然是与他的美学价值观 是一致的。 还必须指出的是,事实的取舍与未来的假说即先在的结论也有关系。所以有人说, 理论的建构并不是从经验丌始的,而是从理论丌始的。9 ( 当然,这个结论也与事实的 获得受理论指导有关。) 但是,在理论建构之前,科学家存在直觉猜测的结论是一个 比较普遍的情况。前面l 印o u g e 的例子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在研究之前,他就坚持 人种的差异和“白人优秀论”。又比如,孟德尔著名的论文植物杂交实验中的数据 选择也很可能有这种情况。因为他选取的数据太过精确,甚至与理论结论基本相同。如 前所述,直觉方法作为一种非理性方法,免不了受价值判断的影响。 二、建构模型 在专门的逻辑学文献中,模型被分为两类:一类运用于形式科学( 数学和逻辑学) 一h 是一组能与表达理论的其他语句相匹配的语句,称为推理模型;另一类是某种实在 或想象的事物或过程的模型,其行为类似另一事物或过程。或者前者的行为以某种不同 方式类似后者称为实在模型或画像式模型。科学中的实在模型又被称为实验模型。按 照反映的精确度实验模型又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只是一种定性表述, q e n n i f c rm i c h a e l l e c h i :1 1 1 es o i v e n i yo f ma l a p h y s i c s :t h ed e c ha i eo v e rr a c l a is c i e n c ea n dm o m ip h i l o s o p h yi nf 啪c e , 1 8 9 0 1 9 1 9 i s i s 1 9 9 9 、b 1 9 0 :i - 2 4 。彭由勒t 科学的价值光明日报出版社,1 9 8 8 3 5 2 3 5 8 。让拉特利尔:科学与技术对文化的挑战商务日j 5 馆,1 9 9 7 ,1 4 “h r ;s l o p h c rk i n g :f r a u dms c i e n c c ,m ;c r o s o n 卧c a r i ai ;n c y c l o p c d i a9 9 ( c d r o m ) 丰 学中的价值 而数学模型达到了定量的水平。数学模型具有强大的定量分析的优势。所以,在科学研 究中人们总是努力把物理模型上升到数学模型。同一数学模型,可以有几个相应的不 同物理模型。 在科学研究中,模型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模型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而描述 模型就产生理论。因而,模型是经验事实与理论建构的中介。并且,唯有借助模型,理 论才能与实验相联系。进一步而言,实验不是发生于理想情况而是发生于具体的现实中。 这就意味着,在实验中,所要研究的实在只能从适合于以模型解释的特定方面去考察。 h ;旧的模型建构会得山不同的结论。因而建构巫为类似实在的模型对获得“客观的” 科学知泌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拉特利尔指出“认谚 实在的科学方法被 模型构造过程所支配。” 我们主要讨论实验模型建构中的价值渗透。实验模型是一种画像式或者说形象化模 型,是类比原型的产物。历史上,有许多的著名的实验模型,比如原子的“葡萄干蛋糕” 模型( 汤姆生) 、“太阳系”模型( 卢瑟福) 。类比原型得到实验模型基本是运用直觉 的天才创造过程,没有固定的逻辑路线。关于这一过程,劳丹指出一研究传统”( 一个 类似“范式”、“信息域”的表达理论背景的概念) 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助发现作用。因 而,这一过程与价值相关。( 实际上,有人据此得出了理沧是从理论背景中推出的结论。) 比如,气体分子模型把分子类比为粒子,把气体类似为一大群分子,与当时机械论世界 观推广的时尚不无关系( 可能受机械力学中“刚体”、“质点”以及碰撞研究的影响) 。 拉特利尔指出,“模型并不仅仅是对感知的实在的简化图景。它是基于一定的先验 前提的构造。”。这些先验前提是一些假设的命题。只有附加一些假设,对实在进行抽象 化构造即模型化,才能建构起适合于分析的实验模型。一个理论模型中,包括两种假设: 核心假设和辅助假设。前者是一组描述事物内部某种假想的构成要素和要素间的排列方 式以及运行机制:后者是一组描述这种假想的要素与事物表层可观察属性之间对应关系 的假设。这些假设的形成,都是虚构和想象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发生机制非常地复杂, 不能用逻辑方法来解释。但是,这一过程肯定受到科学家理论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影 响。 值得指出的是,正是由于建构假说过程的难以捉摸,所以出现了理解假说的虚构主 义。这种观点认为,科学假说都是虚构的,甚至极端地认为科学假说的可信性比小说好 ”、止拉特利尔:科学与技术对文化的挑战商务印书馆1 9 9 7 ,2 6 。拉瑞劳丹:进步及j 问题华夏“j 版社1 9 9 9 、9 i 。参见l 节中的。认定方法”中方法论时尚的论述 “、让拉特利尔:科学与技术对文化的挑战商务e 书馆1 9 9 7 2 7 。桐l 关论述参见孙逸情:科学理论基础的虚构性探i 寅徽太学学报1 9 9 5 、2 科学中的价值 不了多少。回 第四节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假说:模型描述与科学说明 “理论实际上是对模型的一种描述。”。那么,模型要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食品与饮料行业餐饮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机械热加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假肢制作装配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4版单位车辆出租合同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热力运行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土建施工人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苏-江苏热处理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新疆-新疆舞台技术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殡葬服务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家禽饲养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办公室文秘岗试题带答案
- 2025年河南疾控中心考试题库
- 2025-2026学年人教精通版四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年【高压电工】模拟试题及答案
- 养老护理员竞赛理论试卷答案(含答案)
- 2025年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新)
- 广东省公路服务区管理系统升级及运维项目
- 造林后续管理办法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解读 3
- GB/T 311.2-2013绝缘配合第2部分:使用导则
- 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