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艺术特征.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艺术特征.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艺术特征.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艺术特征.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艺术特征.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艺术特征.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重唱艺术从形成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随着欧洲歌剧的兴起与发展逐 渐转变成为表现形式多样、音乐戏剧功能强大的艺术手段,在歌剧中占据了重要 的地位。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在歌剧作品中十分擅长重唱的创作,因此被认为是 将重唱作为音乐戏剧表现手段的开创性人物,他的喜歌剧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 就是用重唱形式将戏剧性因素与音乐性因素完美结合的典范,从创作至今在世界 歌剧舞台上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 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关系复杂、情节曲折的喜歌 剧,莫扎特在这部歌剧中广泛运用了各种重唱表现形式来表达复杂的戏剧内容, 凡是塑造人物形象、制造矛盾冲突、展开戏剧性高潮和事件的关键之处,他都采 用了重唱,使重唱成为费加罗的婚礼音乐戏剧结构的基础,并将重唱推到了 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歌剧重唱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重唱入手,通过唱段的分布情况、表现类型、 基本结构,来探讨和研究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丰富的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 从中挖掘出特有的艺术价值和美的实质。论文第一章涵盖了重唱的形成、发展,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背景、人物剧情以及重唱在费加罗的婚礼中的 运用等有关内容;第二章着重对剧中重唱的表现类型、典型唱段进行分析,归纳 了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音乐特点;第三章在创作特征基础之上探讨了 :费 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审美特征及艺术价值;第四章则是从声乐演唱者的角度出 发总结了重唱的演唱特征和演唱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论文以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统一论述的方式,结合谱例展开完成,力求明晰 重唱在歌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演唱者在学习和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作品精神 内涵、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重唱 费加罗的婚礼表现类型音乐手法审美艺术价值演唱特征 a b s t r a c t i th a sb e e nal o n gt i m es i n c ee n s e m b l ea r tf o r m e d a c c o m p a n i e db yt h e g e n e r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u r o p e a no p e r a ,e n s e m b l eg r a d u a l l yb e c a m et h ea r t w i t hv a r i o t i se x p r e s s i o nm e t h o d sa n dg r e a tp o w e ro fm u s i c a ld r a m af u n c t i o n ,a n di t o c c u p i e da ni m p o r t a n ts e a ti no p e r a a m s t r i 锄m u s i c i a nm o z a r tw a sv e r yg o o da t c o m p o s i n ge n s e m b l ei nh i so p e r aw o r k s ,s oh ei sr e g a r d e da st h ef o u n d e ro fm a k i n g e n s e m b l ea sp r e s e n t i n gm e t h o do fm u s i c a ld r a m a h i so p e r ab u f hm a s t e rp i e c e “l e n o z z ed if i g a r o ”i sag o o de x a m p l eo fu s i n ge n s e m b l et oi o i nd r a m ae l e m e n ta n d m u s i ce l e m e n t ,w h i c hi so n et h em o s tp o p u l a ro no p e r as t a g ei nt h ew o r l d “l en o z z ed if i g a r o ”i sao p e r ab u f f aw i t hm a n y c h a r a c t e r s t y p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 o m p l e x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n dd e v i o u sp l o t m o z a r tf r e q u e n t l yu s e dv a r i o u s e n s e m b l em e t h o d st oe x p r e s sc o m p l e xc o n t e n t w h e n e v e rd e s c r i b i n gc h a r a c t e r , m a k i n gc o n f l i c t , e x t e n d i n gd r a m ah e a ta n dk e yp o i n to fe v e n t 。h ea l w a y su s e d e n s e m b l e h em a d ee n s e m b l ea st h eb a s eo f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m u s i c a ld r a m a , a n dp u s h e n s e m b l et oab r a n dn e wh e i g h t , w h i c hi sv e r ym e a n i n g f u li no p e r ae n s e m b l eh i s t o r y i nt h i st h e s i s ,iu e n s e m b l ei n “l en o z z ed if i g a r o ”a st h es t a r t i n gp o i l l t , t h r o u g h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e x p r e s s i o nm e t h o d ,b a s i cs t r u c t u r e ,t od i s c u s sa n ds t u d yg r e a t c o m p o s i n g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 df i n a l l yf i n ds p e c i a lv a l u eo fa r ta n ds p i r i to f a e s t h e t i c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c o v e r st h eg e n e r a t i o n ,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n s e m b l e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o fc o m p o s i n g “l en o z z ed if i g a r o ”t h ec h a r a c t e r sa n dt h ep l o ta n dt h e u s i n go fe n s e m b l ei n “l en o z z ed if i g a r o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f o c u s e so n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t y p eo fe n s e m b l e ,a n a l y s e st h et y p i c a lp a r t , a n ds u m su p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e n s e m b l e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a e s t h e t i c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v a l u eo fa r t , b a s e do nc o m p o s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f o u r t h c h a p t e rc o n c l u d e st h es i n g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t h er e q u i r e dq u a l i t yo ft h es i n g e r , f r o mt h ev i e wo fs i n g e r t h et h e s i sj o i n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 s ,a c c o m p a n i e db y $ c o r ee x a m p l e ,t r yt oc l a r i f y t h ei m p o r t a n ts c a ta n df u n c t i o no fe n s e m b l ei no p e r a a n de n a b l et h es i n g e r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s p i r i to ft h ew o r k sa n dp e r f o r mt h ec h a r a c t e rb e t t e rd u r i n gs t u d ya n d p r a c t i c e s oi t h a s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dp r a c t i c a lm e a n i n g k e yw o r d s : e n s e m b l e “l en o z z ed if i g a r o ” e x p r e s s i v et y p e m u s i c a lt e c h n i q u e a e s t h e t i cn a t u r ea r t i s t i cv a l u e s i n g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2 0 0 8 年0 4 月1 6 日 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 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 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 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 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弛耻 日期:2 0 0 8 年0 4 月1 6 日 绪论 一、本题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重唱( e n s e m b l e ) 是每个声部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艺术形式,由声乐艺 术的产生、确立和发展而逐渐形成,在欧洲音乐发展进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重 唱是歌剧的重要表演手段之一,是歌剧中音乐性因素和戏剧性因素的完美结合, 在歌剧中常出现在叙事或强烈矛盾冲突的场合,能在同一时间中呈现完全不同的 人物形象,起到展开剧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同时传达出作 曲家创作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念。 重唱在意大利早期歌剧中是从对唱发展起来的,形式单一、所占比重不大, 随着歌剧重唱艺术的发展,作曲家们开始在自己的歌剧作品中尝试创作各种音乐 手法和表现形式的重唱,并充分发挥重唱的音乐功能和戏剧功能。在歌剧的发展 历程中,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堪称是将重唱作为音乐戏剧表现手段的开创性人 物,他十分注重和擅长创作重唱这一艺术形式,重唱艺术在其歌剧作品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他常常利用这一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创造戏剧性冲突、推动剧情 发展,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可谓是他运用重唱的典范之作。本题正是以费 加罗的婚礼为切入点对歌剧重唱艺术形式作进一步研究,分析歌剧中重唱的创 作特点、表现类型、基本结构、戏剧性功能,探究歌剧重唱艺术的审美特征和表 演实践中二度创作的演唱特征,以在学习和实践中通过重唱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 艺术风格、塑造人物形象,从中发掘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和美的实质,具有一定的 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如今,越来越多的欣赏者和学习者不仅仅钟情于歌剧咏叹调而开始研究和学 习歌剧重唱艺术形式,歌剧重唱音乐性与戏剧性相结合的特点要求演唱者具备全 面的素质和能力,通过歌剧重唱的实践,演唱者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 另外,许多专业音乐院校和高等师范音乐院校已经开设了歌剧表演与重唱课并定 期举办歌剧重唱教学实践音乐会,这充分说明了歌剧重唱已经成为歌剧艺术不可 缺少的一部分,它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 作特征逐渐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国内外有关动态和个人见解: 尽管重唱是歌剧的重要表演手段之一,在各个歌剧作曲家的作品中都普遍存 在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经过搜集、查阅和详细分析大量资料,笔者发现专门 针对于某一部歌剧中重唱艺术形式的课题并不多见。本题以莫扎特歌剧费加罗 的婚礼中重唱的艺术特征为研究方向,不仅从重唱艺术这个全新的角度来对费 加罗的婚礼进行解读和诠释,而且也以费加罗的婚礼为例探讨了歌剧中重 唱艺术的表现形式。创作特征、审美原则等方面内容。莫扎特著名歌剧费加罗 的婚礼是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关于 费加罗的婚礼的论 文、文献、专著、音像等资料非常丰富,关于重唱方面的定义、内容在一些教材 和书籍中也有所提及,这些信息和资料都为此论文课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和 理论依据。笔者尝试着将二者结合起来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艺术特 征进行初步探索、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重唱这种多声部织体创作形式在国外随着西方歌剧艺术的发展已达到了很 高的水平,但在中国无论是认识上、研究上还是创作上都须进一步提高、完善, 针对于一部歌剧对重唱艺术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总结创作特征、发现规律并指导 实践,期待我国的作曲家和演唱者能够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洋为中用地借鉴和发 展这种艺术形式,重视歌剧重唱的创作和表演,发挥重唱在歌剧中的作用。此次 论文笔者将采用理论分析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一方面搜集大量 资料、查阅参考文献为自己积累充分有效的理论依据,并尽可能地从文化角度出 发延伸到其他领域,最大程度的挖掘选题的艺术价值和创新意义:另一方面结合 论文的内容进行表演实践,引发思考、增强自身体会,提出一些把握重唱演唱特 征的方法和途径,使选题更具有实用性、有效性。 此项论文课题是对我研究生阶段学习情况的一次考察和总结,希望借此机会 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希望我深入浅出的研究能够对声乐表演 专业的学生和歌剧重唱表演者有所启迪和帮助,并引起作曲家、理论学者的关注 和思考。 2 第一章重唱艺术在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运用 第一节重唱的形成及其在歌剧中的发展 重唱( e n s e m b l e )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声部结合在一起,每一声部只 由一个人演唱,每位演唱者各按自己所分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的声乐演唱形 式,按人数可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有时甚至有五重唱、六重唱、七重 唱等;按声部可分为同声重唱和混声重唱。 重唱由声乐艺术的产生、确立和发展而逐渐形成,因其丰满的和声织体、 富于变化的音色、层次分明的声部、立体的音响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悠久 的历史。据西方史料记载,早在古希腊时期的悲剧和喜剧中就包括了台词和重唱、 合唱等表现形式的雏形:到了中世纪,音乐的重要特征是从原始的单音音乐过渡 到复调音乐,在罗马天主教格里高利圣咏的基础上产生了“奥尔加农( o r g a n u n ) 、 “迪斯康图 ( d i s c a n t u s ) 等复调音乐形式,单声部旋律演唱逐步演变为多声部织 体形式,重唱艺术也开始萌芽,成为教会音乐歌唱圣诗、朗诵圣经的方式之一; 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十分盛行,多声部织体形式纷繁多样,声部划分日渐清晰, 音乐理论趋向系统化:大小调的调性体系已基本确立,和声的功能体系也渐渐完 善,这成为重唱艺术进一步成熟、发展的重要条件;十六世纪末美声唱法产生以 后,重唱通常出现于清唱剧、康塔塔等大型声乐套曲中,演唱的内容既包括宗教 题材又包括世俗题材,往往偏重于抒情:十七、十八世纪主调和声风格开始确定, 音乐创作既注重横向的线条独立又注重纵向的和声关系,之后主调音乐优势地位 的树立更使重唱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欧洲歌剧的兴起与发展为重唱艺术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歌剧是一种音 乐与戏剧、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英国剧作家约翰伊维林说:“歌剧 是人类智慧所能发明的最壮观、最奢华的娱乐之一一这门综合艺术的特殊性使 得重唱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声乐演唱方式,更赋予了重唱独特的戏剧性功能,重 唱在歌剧中的运用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然,随着歌剧艺术的日益兴盛、壮大,在 重唱创作特征、表现类型、音乐结构、演唱方式、艺术风格、审美价值等方面获 3 得了长足的突破性的进展。 歌剧艺术包含了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声乐演唱、乐队演奏以及服装道具、 灯光布景等众多元素,其中歌唱方式有咏叹调( a r i a ) 、宣叙i 周( r e c i t a t i v e ) 、重唱 ( e n s e m b l e ) 与合p 昌( c h o m s ) ,歌唱者就是剧中人物,歌词就是剧中人物的台词。歌 剧重唱是两个以上的人物按照角色各自特定的情绪和戏剧情节同时演唱,进行感 情交流的表现方式。重唱在西洋歌剧中的运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从十八世纪的 喜歌剧开始,重唱在歌剧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流传至今有很多经典唱段,例如 茶花女中的男女二重唱“饮酒歌一、 魔笛中著名的夜后侍女三重唱、 弄 臣中有四重唱“自从我那天见到你一;另外声部较多的重唱作品有假面舞会 的五重唱“是玩笑还是疯狂 、拉莫美尔的露琪亚的六重唱“什么力量让我冷 静 ,在费加罗的婚礼的终曲里甚至还有七重唱的大型重唱场面。 重唱是一部歌剧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既有咏叹调、宣叙调、合唱不可比拟 的特殊性,又兼顾咏叹调抒发内心情感的成分以及宣叙调推动剧情变化的功效和 合唱烘托气氛、壮大场面的作用。歌剧重唱通常没有固定的性别、声部分配模式, 而是按角色和剧情的需要将不同的音乐形象组织在一个作品里。重唱在歌剧中可 以使不同的几个人同时用各自的特性音调歌唱,通过和声与对位的技巧产生生动 的戏剧性和立体化的效果。重唱唱段中的人物各有自己的主张,有时会持赞成和 一致的观点,有时则会表达反对和冲突的意见,有时每个角色还会抒发互不关联 的情绪,因此重唱是歌剧中最有利于角色内心世界同时得到展示并发生相互影响 的声乐艺术形式,直接表现人物的情感交融或深化戏剧的矛盾冲突。 重唱的重要作用还在于为歌剧的进行提供了速度,例如在喜歌剧中,一般 的重唱都会以快于生活中对话的节奏和速度进行,从而表达诙谐幽默的情节,在 正歌剧中又会以从容的速度进行,这样就有助于控制戏剧发展的进程。在浪漫主 义歌剧时代作曲家们常常以重唱作为高潮的铺垫,一段剧情的发展总是由单一角 色的戏剧行为和心理阐述转向多角色的行为和复杂的心理发展,所以在大多数的 作品中重唱都会在一幕的末尾或者是终场出现,作为总结。例如威尔第创作的歌 剧欧那尼最后就以三重唱结束;契玛罗萨的 秘密婚姻的终场音乐也是以 七重唱告终,大段的重唱长达八百小节;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第一幕 终场的重唱,在钢琴总谱上竟然有七十六页。 4 第二节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运用 著名的喜歌剧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用重唱形式将戏剧性因素与 音乐性因素完美结合的典范,从创作至今在世界歌剧舞台上广为流传。在这部作 品中喜歌剧重唱创作手法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歌剧重唱史上有着重要的意 义。 一、作者与创作背景 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 w a m o z a r t ,1 7 5 卜1 7 9 1 ) ,伟大 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 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被誉为“神童 。曾任宫廷乐师,后因不满主教 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莫扎特 的一生短暂而坎坷,他拥有令人惊叹的音乐才能,但生活环境却十分艰苦,然而 他心甘情愿地过着贫苦而自由的音乐家生活,他曾说:“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 的滋味,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一可惜就是这样一位西方音乐史上伟大的旷世奇 才不幸于1 7 9 1 年猝然病倒、英年早逝,年仅3 5 岁。 莫扎特是一位音乐史上罕见的全才作曲家,短短一生中创作了各种体裁的作 品六百余件,他的创作手法新颖、结构精致匀称,旋律纯朴优美、富有歌唱性, 配器注重音色效果,作品中洋溢着追求民主、自由的乐观主义思想。歌剧是莫扎 特最喜爱的重要创作领域,他善于用不同类型的音乐手法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 物形象,而重唱则是他广泛运用的艺术形式,因此莫扎特被认为是将重唱作为音 乐戏剧表现手段的开创性人物,“重唱在歌剧中的发展也成了莫扎特歌剧音乐的 特点之一一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脚本由意大利诗人洛伦佐达彭特( l d a p o n t e ) 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 b e a u m a r c h a i s ) 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中的运用和分布 重唱是一种使音乐与戏剧相互支持、相互作用,用音乐塑造人物,制造戏剧 性冲突、形成高潮的特殊体载,莫扎特独具慧眼地挖掘了这种体载的戏剧潜能, 6 使之成为费加罗的婚礼关键的写作方式,在这部歌剧作品中,莫扎特广泛运 用了各种重唱表现形式来表达复杂的戏剧内容,凡是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戏剧性 高潮和事件的关键之处,他都采用了重唱。莫扎特在费加罗的婚礼中用重唱 创作手段找到了音乐和戏剧的统一性,并将重唱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高度 重唱形式与情节相联系,通过戏剧性的重唱来推动剧情发展,交织反映不同角色 的个性、情绪以及在同一事件中的心理状态,造成矛盾冲突,既从整体上表现场 面的音乐情绪,又对每个人物心理进行细致刻画,使重唱成为费加罗的婚礼 音乐戏剧结构的基础。 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情节曲折的喜歌剧,剧中人 物及重唱分布统计列表如下: 表一,角色身份及声部分配表 人物身份声部 阿尔马维瓦伯爵男中音 罗西娜伯爵夫人女高音 费加罗阿尔马维瓦的仆人男低音 苏珊娜费加罗的未婚妻女高音 伯爵夫人的女仆 凯鲁比诺伯爵的童仆女高音 巴尔托洛医生 男低音 马尔切琳娜管家婆次女高音 巴西利奥音乐教师男高音 安东尼奥园丁男低音 巴巴丽娜安东尼奥的女儿女高音 唐库尔乔法官男高音 。参考费加罗的婚礼 总谱,台湾全音乐谱出版社 7 表二,重唱唱段( 含终曲) 分布表 第一幕 第一分曲第二分曲第五分曲第七分曲 二重唱二重唱二重唱 三重唱 费加罗、苏珊娜费加罗、苏珊娜苏珊娜、苏珊娜、伯爵 马尔切琳娜巴西利奥 第二幕 第十三分曲第十四分曲第十五分曲( 终曲) 二重唱三重唱二重唱七重唱 苏珊娜、凯鲁比诺苏珊娜、伯爵、伯爵夫人、伯爵、苏珊娜、费加罗、安东 伯爵夫人尼奥、马尔切琳娜、巴尔托洛、巴西利奥 第三幕 第十六分曲第十八分曲第二十分曲第二十二分曲( 终曲) 二重唱六重唱二重唱二重唱 苏珊娜、伯爵费加罗、马尔切琳娜伯爵夫人两个年轻乡村女孩 巴尔托洛、伯爵苏珊娜 唐库尔乔、苏珊娜 第四幕 第二十八分曲( 终曲) 二重唱五重唱四重唱二重唱三重唱多重重唱 凯鲁比诺、伯爵夫人凯鲁比诺、伯爵夫人、伯爵、费加罗、苏珊娜 伯爵夫人、伯爵、费加罗、苏珊娜一费加罗、苏珊娜一 伯爵、费加罗、苏珊娜- 苏珊娜、伯爵夫人、凯鲁比诺、巴巴丽娜、 马尔切琳娜、巴西利奥、唐库尔乔、伯爵、巴尔托洛、费加罗 表三,各唱段数量统计表 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第四幕合计 咏叹调 43251 4 二重唱 3l26 三重唱 112 六重唱 11 合唱 112 终曲 1l1 3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咏叹调占全部唱段总数的 5 0 ,单独的重唱唱段约占3 2 ,包括重唱在内的终曲约占1 1 ;另外就剧 中人物而言,几乎所有角色都参与了重唱,在主要角色的唱段中重唱更是占了很 大部分,以苏珊娜为例,她在全剧中的咏叹调只有两首,而包括终曲在内的重唱 唱段却有1 2 首。由此可见,重唱在费加罗的婚礼中成为广泛使用的艺术表 现手段,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第二章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形式的创作特征 第一节 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表现类型 重唱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运用得十分普遍,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全 剧有九首独立的重唱唱段,三段大型的终曲中也都包含着重唱,从不同的角度可 划分为不同的表现类型。 一、从声部的数量划分 由于构成条件简单,既有丰满的和声效果又有清晰的线条感,所以二重唱在 费加罗的婚礼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九首独立的重唱唱段中有六首二重唱,除 了二重唱外,作曲家还创作了两首三重唱和一首六重唱,另外在终曲中也包含了 多段重唱( 参看表- - ) 。终曲是每一幕的最后一个分曲,为了激励观众的兴奋点、 强调结束感,声部数量会经常发生变化,例如第二幕的终场从二重唱到七重唱, 登场人物交替加入进来,通过对比发展将各种人物音乐形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 个统一的,结构匀称、完整的重唱场面;第四幕的终场从二重唱开始增加到五重 唱,又减少到四重唱,再到二重唱、三重唱,最后形成十一个人的多重重唱,这 一场景是全局的结尾,集中了所有人物的演唱力量,将剧情发展推向高潮,此时 的重唱已经有点类似于一个小型合唱了 二、从音色的构成来划分 歌剧重唱由不同角色演唱不同旋律声部,一般没有既定的搭配模式,但从音 色的构成来看可大致分为同声重唱和混声重唱。在 费加罗的婚礼中,第五、 第十四和第二十分曲都是女声二重唱,而其他重唱唱段则均为混声重唱,即男女 声部之间的组合 在同声重唱中人物的情绪有融合型和对立型两种,融合型情绪以同音色的结 合最有效果,第二十分曲苏珊娜与伯爵夫人的二重唱旋律优美、情感一致,就是 典型的融合型的同声二重唱;但由于角色和个性的不同,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 也不尽相同,同声重唱也可以表现对立的情绪,因此常会显示出人物情感的变化 或戏剧性冲突以达到独特的戏剧效果,第五分曲苏珊娜与马尔切琳娜的二重唱表 1o 现的就是情敌相见后互相讥讽、嘲笑谩骂的场面,两个人物从音色和情绪上形成 强烈的对比,达到生动的喜剧效果。 混声重唱在歌剧中十分常见,男女声部的组合除了在音色上有更多形式的搭 配以外,在内容上也有着更为戏剧性的因素,可以发生在各种角色的男女关系之 间。例如,歌剧第一分曲和第二分曲是费加罗与苏珊娜的男女声二重唱,作品以 混声重唱作为开始,直接交待了男女主角的情人关系、抒发了内心的情感,并借 二人对话式的演唱叙述了故事情节、揭示了矛盾冲突所在:第十八分曲是一首六 人混声重唱,两个女声声部与四个男声声部搭配进行,在音乐方面和声饱满、音 色优美、音响效果丰富、立体,在戏剧功能方面充分展示了复杂的人物关系、不 同的性格和心态,推进了剧情的进一步发展。 三、从情感的表现来划分 人物是一部歌剧的主体,所有情绪的变化、事件的进展、矛盾的产生都是与 人物息息相关的,因此人物的情感是戏剧的关键。重唱是同时表现不同角色内心 世界的最有效手段,莫扎特以重唱形式将戏剧性因素与音乐性因素完美地结合, 使之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从情感的表现来划分,费加 罗的婚礼中的重唱唱段可分为情感同步型( 也称抒情型) 和矛盾冲突型( 也称 戏剧型) 。 情感同步型重唱强调的是人物情感的一致,各声部在情感状态和音乐形象上 互相接近,在音乐表现上以抒情为主要目的,旋律富于歌唱性、线条清晰,在音 响效果上追求主题的统一与音色的和谐,主要用于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调和 戏剧的矛盾冲突。剧中第一分曲表现了费加罗与苏珊娜新婚之际对于幸福的向 往,抒发了二人互相爱慕的真挚情怀;第十四分曲描写的是苏珊娜与凯鲁比诺害 怕被伯爵发现的惊慌情绪,在这个特定的戏剧情境中,重唱既交待了故事情节又 刻画了二人惊慌失措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两个声部用节奏同步的音乐主题将这种 情绪贯穿在音乐的逻辑发展过程中;第十六分曲是苏珊娜设计引诱伯爵的二重 唱,从伯爵抒情的旋律进入,表现出他对苏珊娜垂涎已久的贪婪形象,而苏珊娜 为了实旌计划不得不随声附和,此时虽然音乐结构和人物情感显得较为和谐,然 而这种表面上的同步背后又暗藏着苏珊娜内心的矛盾与不安;第二十分曲是著名 的“写信二重唱”,也是典型的抒情性的二重唱,在这场景中苏珊娜与伯爵夫 人通过一个问、一个答,一个念、一个重复的方式将具有迷人柔美旋律的抒情浪 漫曲演绎得惟妙惟肖,二人声音融合、表演一致,充分体现了主仆间的默契。以 上几段重唱都属于情感同步的类型。 矛盾冲突型重唱在费加罗的婚礼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这类重唱各声部之 间在音乐性质上具有鲜明的对比,在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问形成一定强度的戏剧 冲突,常用于人物较多、关系复杂、情感纠缠的时刻,以表现对立双方的心理, 展开矛盾冲突,推动剧情发展。矛盾冲突型重唱是歌剧音乐形式中最富有动力性 的声乐体裁,结构紧凑、音响性质十分丰富,剧中第二分曲表现了情人间意见的 不一致和矛盾的产生;第五分曲表现了情敌相见、谩骂讽刺的冲突性场面;第七 分曲描写了巴西利奥造谣后伯爵、苏珊娜和巴西利奥不同的态度,揭示了三个人 物情感的冲突及性格的碰撞;第十三分曲调性变化非常复杂,运用卡农手法刻画 了伯爵怀疑、愤怒的心理、伯爵夫人的故作镇定和唯命是从以及苏珊娜的旁观心 态,三人不同唱词的设计更增强了情节的戏剧性和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第十八 分曲是一首关系复杂、立场不同的六重唱,唱段中包含了不同的音乐主题,描绘 了费加罗与双亲相认的幸福欢乐,伯爵与法官得知真相的失望困窘,苏珊娜误会 费加罗拥抱马尔切琳娜的愤怒情绪和经解释后一家团圆的喜悦,这段重唱在不同 空间和层次中出现了不同的矛盾冲突,表达出人物的不同心态,六人重唱的丰满 织体将音乐推至高点。 矛盾冲突型重唱还经常被安排在歌剧高潮之处,费加罗的婚礼终曲中的 重唱唱段就运用了这种表现手法,前面提到的第二幕终场的重唱十分具有典型 性,在这一场景中人物冲突已达到尖锐的地步,作者用声部递增的手法一重一重 把剧情推向高潮。从伯爵怀疑夫人的房间里藏有男人而开始的二重唱,n i 3 打开 后苏珊娜出现的三重唱,接着园丁加入成为四重唱,最后马尔切琳娜、巴尔托洛、 巴西利奥上场以一张借据作为要挟,要求伯爵审判费加罗立即娶马尔切琳娜为妻 的七重唱,此时得意洋洋的女管家和医生、幸灾乐祸的音乐教师、心怀鬼胎的伯 爵与满怀同情的伯爵夫人、不知所措的费加罗和苏珊娜形成了矛盾的对立场面, 矛盾双方在音乐上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处理,经过发展联合成一段严整的重唱,速 度上逐渐加快、急板结束,在音响上造成强烈的戏剧效果,为进一步展开剧情做 好铺垫。 12 第二节f : i 一彳一一、 piklil ififfi 之后是苏珊娜的疑问穿插着众人的肯定,让短小的音调以相同节奏、相隔一 定音程的形式出现形成对话式音调模仿的重唱织体形式。 误解消除后整个重唱织体布局、节奏型和情绪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费加罗 一家四口,苏珊娜、费加罗、玛尔切里娜和巴尔托洛一同唱着:“幸福时刻、心 情欢畅、满腹欢喜、今生难忘 ,此时由于矛盾得到解决,和声也非常优美,许 多主属和弦交替进行,旋律线条柔和、流畅,听起来很温暖也很和谐;另一部分 是法官和伯爵在费加罗一家重逢时表现出满腹牢骚,用较快的节奏音型模仿,在 调性和声上还出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新主题插入了一次朝向f 小调的运动, 从和声上使谱例1 5 处的属小调回复到主 谱例1 8 : 囝7i 。 i f i 一 一 p 高高 i u 聿 i r 。,。 矾二s t i s e ro i e r 娃s i g h t -篇。d 驰o l 傀c e o d l l l a s tb l e a a t i s i e i n o 驰e d nster o r8 汇 i i d 0 1 c o n l a s t i s i n s i g h t 一,。 i no n eb l e s s e d 考 吝耋严j日冉if_ 。一p 牟一-fi _一 r e - s i s t e ro rn f i e r ot o t m e n t o w i t hs u d d e nd e - i i 墨h t i n 懈 c u r s e d1 1 1 0 矗他n i d i m ,-ll- 9 5b 牟 ll ll ,。书 j ;嗣b 刍j l s i 8 t e ro rs 矗a lf i e r o t o r ;h e n t o s u d d e nd e l i g h t , i no r ec m x e d n t o i m e n t i 一 1 :- 一lliiiiif一l 。,li i 一l- fl 0 i s t e l o rn id 0 1 c 伽 h 矗 bi n s i g h t 1 no n eb l e 锚一e d 望5 ;乍;jl 习 一 i 耋ee口口i -ied01h西n-r钾 b j l 一- i f 骂l l - 5 一 s i g h t 一,、i f 底p一一d 一 丫二堆,h 舀了l u i i j _ 与;巨 # ;譬;圭 一_ 一 ”:。p、i 25 主和弦上,为这首六重唱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第三节 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音乐特点 通过对典型重唱作品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重唱在音 乐上调性丰富、极具旋律性,织体结构缜密严整,声部处理灵活多样,写作手法 十分独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交响奏鸣曲式结构 奏鸣曲式( s o n a t a ) 是交响乐的写作技巧,通常运用在大型器乐体裁中,由 于奏鸣曲式有着戏剧性的结构方式,“长于体现矛盾冲突和戏剧斗争,莫扎特 在费加罗的婚礼重唱的创作中也采用了奏呜曲式结构,前面分析的第七分曲 三重唱和第十八分曲六重唱都属于交响式的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本质上是一种富于运动和灵活多变的创作原则,与戏剧情节展开之 间有着密切关系,这使得音乐具有了一种不断发生戏剧性事件的特质,而这种特 质刚好可与舞台上的戏剧动作细节相匹配;奏鸣曲风格中和声语言的戏剧含义是 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转调、和弦都会根据其与主和弦、主调性的关系而具有或 大或小、或强或弱的功能和意义。重唱是歌剧中最能将音乐性因素与戏剧性因素 紧密结合的演唱形式,是音乐戏剧结构的基础,奏鸣曲式具有动力和紧张度的关 键在于主调领域和属调领域的尖锐对立,而这一点恰好也可用来服务于戏剧目的 重唱中动作情节的转折以及紧张冲突的产生与奏鸣曲式的这一部分相吻合, 音乐也由此获得向前发展的推动力。在重唱( 尤其是矛盾冲突型重唱) 音乐的创 作上运用奏鸣曲式的写作技巧更有利于展现人物的内心冲突,发挥重唱的戏剧性 功能。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看出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一些重唱作品呈现出了清晰的 奏鸣曲式轮廓,莫扎特能敏锐地把握关键时机制造矛盾冲突、展开故事情节、推 动剧情发展。尽管奏鸣曲式的结构在剧情动作的作用下常常发生改变( 如第十八 分曲六重唱的展开部被省略了) ,有时再现部中引入一些新的因素,有时剩下的 由吴祖强编著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2 0 0 1 年 26 只是奏鸣曲的调性逻辑和比例关系,但我们仍能在这些重唱中发现奏鸣曲式创作 原则,并在其创作中发挥着巨大的戏剧性功能,这确实是莫扎特独特的音乐表现 手法和艺术风格。 二、音乐织体形式多样 重唱这种“多声部织体层次分明、音响丰满,由多个声部或多个旋律线条 同时叠置而成,在歌剧中如何运用音乐织体形式是由戏剧的要求决定的,是为了 更好地实现“音乐的戏剧性打和“戏剧的音乐性一,使音乐因素与戏剧因素完美 地结合起来。作曲家用织体形式展开音乐的发展,在一个重唱场景中同时刻画出 各种人物形象,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戏剧场面。费加罗的婚礼人物众多、性格 各异、关系复杂、情节曲折的特点决定了重唱中采用多种多样的音乐织体组合方 式。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常采用的音乐织体形式有主调音乐织体、复调 音乐织体和一种既有和声又有多线条的旋律,模仿式、对比式、对话式、柱式和 弦式构成的混合音乐织体。 主调音乐织体是由一条旋律线( 主旋律) 加上和声衬托性声部而构成的,在 剧中重唱唱段需要突出某一个人物时,作者就运用了这种音乐织体形式有一 个声部是主要旋律,音乐形象鲜明,在乐曲中处于主要地位,而其他声部对主要 旋律只是起着烘托补充的作用,处于陪衬的地位。 复调音乐织体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各自具有独立性的旋律线,相互交织、构 成丰富多样的织体形式,在揭示音乐形象方面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既可以是同一 音乐形象的集中展示和层层深化,又可以是不同音乐形象的兼容并置和对应互 补。 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重唱就采用了对比式复调和模仿式复调两种织体类 型,其中第五分曲、第十四分曲、第二十分曲重唱采用了“卡农 ( c a n o n ) 式的 模仿,在这几个唱段中各个声部都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唱了相同的旋律,最 先出现的声部称为起句或主句,随后进入的声部称为应句或答旬。作曲家以旋律、 节奏、唱词的模仿为音乐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心理,推动戏 剧情节、冲突的进行,在音响效果上给人以织体的丰满感。 三、声部处理较为灵活 27 重唱中的每一个声部都具有特殊的音色特质、音调旋律、个性情感,声部之 间也有多种搭配方式、组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