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耀亢交游考---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可复制黏贴.pdf_第1页
丁耀亢交游考---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可复制黏贴.pdf_第2页
丁耀亢交游考---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可复制黏贴.pdf_第3页
丁耀亢交游考---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可复制黏贴.pdf_第4页
丁耀亢交游考---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可复制黏贴.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分类号 学号学号 m200974038 校代码校代码 1 0 4 8 7 密级密级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丁 耀 亢 交 游 考 学位申请人:学位申请人: 马清清马清清 学 科 专 业 :学 科 专 业 :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 指 导 教 师 :指 导 教 师 : 占骁勇占骁勇 讲师讲师 答 辩 日 期 :答 辩 日 期 : 2012012 2 年年 1 1 月月 5 5 日日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the examin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ding yao kangs associations and travels candidate : ma qing qing major : ancient literature supervisor : lecturer. zhanxiaoyo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p.r.china january, 2012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摘摘 要要 丁耀亢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作品涉及很多种类,有诗歌、小说、戏曲等。 他为人个性坦率任情,交游遍布各个阶层,有遗民诗人,也有官场友人,无论是达 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他都能敞开心胸,真诚待人。 本文将首先介绍一下丁耀亢的家世生平,深入了解一下丁耀亢是在怎样的家庭 环境中成长,他的祖父、父亲对他以后的人生分别有怎么样的影响以及丁耀亢的生 平轨迹。其次,从与丁耀亢关系非常亲密的家人、师长钟羽正和董其昌、挚友邱石 常、龚鼎孳、傅掌雷出发,考察他们的交游活动。最后从丁耀亢的遗民友人、官场 友人、诸城友人和曲艺知音四个方面考察丁耀亢的交游活动。 关键词关键词:家世 生平 交游 唱和 i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abstract ding yaokang ,whose works involv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poetry, fiction, drama, etc., is a famous litterateur i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he is frank and open to people, and his friends are from every level of society, including adherent poet and official friends also, whatever they are,high officials noble lords or ordinary people, he always can open and honest. this paper will first introduce ding yaokangs family background and life , in-depth understand what home environment that ding yaokang have grown up in, and what influence are made separately by his grandfather and father on his later life and ding yaokangs life trajectory.secondly, explore their social activities from his very close families, teachers of zhong yuzheng and dong qichang, bosom friends of qiu shichang,gong dingzi and fu zhanglei, the last ,explore ding yaokangs social activities from four aspects of his adherent friends,officialdom friends, zhu cheng friends and quyi friends. key words: family background ,life, social activities,responsory ii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目目 录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绪 论 . 1 1 丁耀亢的家世与生平 1.1 丁耀亢的家世 . 4 1.2 丁耀亢的生平 . 7 2 丁耀亢与家人、两位师长和挚友的交游唱和 2.1 丁耀亢与家人的交游唱和 . 11 2.2 与师长的交游唱和 . 11 2.3 丁耀亢与几位挚友的交游唱和 . 14 3 丁耀亢与其他友人的交游唱和 3.1 与遗民诗人的交游唱和 . 18 3.2 与官场友人的交游唱和 . 21 3.3 与曲艺知音的交游唱和 . 23 3.4 与诸城友人的交游唱和 . 24 结 语 . 27 致 谢 . 29 参考文献 . 30 1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绪绪 论论 丁耀亢,山东诸城人,字西生,号野鹤,别号野航居士,晚号木鸡道人,自称 橡槚山人,排行第七,又称“丁七耀亢” 。丁耀亢在诗、文、小说以及戏曲创作等方 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可谓 “开一邑风雅之始” , 所以丁耀亢深得当时人的赞许, 同时也受到了很多后代文人的推崇。丁耀亢一生之著述甚为丰富多样,对于诗、文、 小说、戏曲等等各种文学体裁都有涉猎,煌煌数百万言,文作之中情感起伏跌宕, 诗文更是踔厉风发,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对后世均有很大影响,丁耀亢绝对 称的上是一个多产的、造诣颇深的文学家。丁耀亢的作品有诗集: 听山亭草 、 江 干草 、 归山草 、 陆舫诗 、 椒丘诗等,传奇有: 赤松游 、 蚺蛇胆(又名表 忠记) 、 西湖扇 、 化人游 ,文集有: 出劫纪略 、 天史等,小说续金瓶 梅等等。 对丁耀亢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二十世纪初为开端,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这位多产的作家,专家学 者们围绕着小说续金瓶梅和醒世姻缘传展开了对丁耀亢家世生平及其作品 的研究和考证。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先生首先对续金瓶梅一书做出评论,自此以后, 专家学者们开始了对丁耀亢的研究。直到八十年代, 续金瓶梅仍是专家学者们研 究的重点,研究的角度主要是续金瓶梅作者的生平及其成书时间,对作者生平 的研究文章主要有:1988 年,石玲的明末清初作家丁耀亢生平考 ;1989 年,郝 诗仙和郭英德合著的丁耀亢生平及其著作 ;1992 年,周钧韬、于润琦合撰丁耀 亢与续金瓶梅 。对于小说续金瓶梅的成书时间进行研究考证的文章主要有: 1991 年,石玲的 续金瓶梅的作期及其他和张清吉的 醒世姻缘传新考 , 在文章中,丁玲认为续金瓶梅应该作于 1660 年,而张清吉却认为续金瓶梅 乾隆诸城县志中说丁耀亢: “少孤,负奇才,倜傥不羁” 、 “为诗踔厉风发,少作既饶丰韵, 晚年语更壮浪,开一邑风雅之始。 ” 2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的完成时间应在 1654 到 1658 年之间。两人对于续金瓶梅的成书时间进行了激 烈的争论,直到 2000 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公布了丁耀亢入狱期间的受审记录, 这场争辩才结束。1996 年,周洪才在其丁耀亢及其著作考论中,详细列举的丁 耀亢的著作。1998 年,王汝梅在其丁耀亢的续金瓶梅创作及其小说观念一 文中,说丁耀亢“不拘格套,自成体制” “造就了小说的另一种类型” 。 与此同时,对于醒世姻缘传一书的作者是否为丁耀亢,也引起了激烈的争 论,张清吉和田璞主张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丁耀亢;而徐复岭孙和玉明则反对 这一观点。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醒世姻缘传的作者究竟是谁。 但是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深入全面的研究丁耀亢。 第二阶段: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学术界对丁耀亢的研究更加全面细化, 这时期对丁耀亢的研究重点开始转向他的戏曲和诗歌创作。研究丁耀亢戏曲的文章 主要有: 1982 年,周贻白的丁耀亢蚺蛇胆 ;1988 年,孙永和的清代戏剧家丁耀 亢及其创作 ;1990 年,石玲牛鬼蛇神,发其问天游仙之梦化人游初探 ; 2009 年,李克在其丁耀亢戏曲评点理论发微一文中,从“布局”和“曲史观” 两方面评点了丁耀亢的戏曲创作。 2010 年, 彭静、 章军华合撰 丁耀亢戏剧 的创作风格一文,讲述了丁耀亢戏剧的“遗民情结” 。 研究丁耀亢诗歌的文章主要有:2000 年,张崇琛在其丁耀亢佚诗问天亭放 言考论一文中,从创作的时间、总体风格以及历史地位三个方面论述了丁耀亢 的这一戏曲创作。次年,周洪才在关于丁耀亢佚诗集问天亭放言的几个问题 一文中,对于戏曲问天亭放言的版本问题与张崇琛的观点进行了比较。其他研 究丁耀亢诗歌的文章还有:2001 年,王慧的山左诗人丁耀亢和张兵的清初山 左遗民诗群的分布态势与创作特征以及 2005 年,王瑾的论丁耀亢诗中的感受 。 2005 年,李伯齐主编的山东分体文学史诗歌卷一书中也谈及了丁耀亢的诗歌 创作及其现实影响, 2009 年陈清在其丁耀亢诗歌研究中谈及了丁耀亢的家世生 平、诗歌内容、艺术特色等,论述了丁耀亢在诗坛承前启后的地位。2011 年,范秀 君在其清初丁耀亢诗歌艺术特色一文中,详细论述了丁耀亢诗歌的“诗史”特 3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色。 1997 年,诸城举办“海峡两岸丁耀亢学术研讨会” ,在这场大会中,诞生了第一 部关于丁耀亢研究的论文集: 丁耀亢研究海峡两岸丁耀亢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其中包含了 19 篇近年来研究丁耀亢的论文。1999 年, 丁耀亢全集和丁耀亢年 谱问世,自此,学术界对丁耀亢的研究更加深入细化。 吉林大学的王汝梅教授曾说过,我们国家的十七世纪中期是出大师的时代,例 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渔、金圣叹都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王教授认为丁 耀亢可与同时代的大师相比肩。山东社会科学院的特约研究员张清吉先生则认为, 就文学成就而言,明末清初的文坛还没有那个人能与丁耀亢相匹俦。上海复旦大学 学报的副主编张兵也同样指出,丁耀亢是明末清初时期重要的文学家。但是丁耀亢 处在明清易代之际,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他的许多作品都散佚丢失没有流传下来, 丁耀亢甚至还因为续金瓶梅一书触怒了清朝政府,他的许多作品在这期间都被 查禁或者付之一炬,种种原因导致后人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本文将会在 明末清初这个历史大背景下,深入了解丁耀亢的家世生平、交游唱和之作及其在文 学发展史上的地位。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丁耀亢的家世,主要以丁耀亢的述先德 谱续为依据,引用时不再处处加上注释。 4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 丁耀亢的家世与生平丁耀亢的家世与生平 1.11.1 丁耀亢的家世丁耀亢的家世 丁耀亢,山东诸城人,明清时期,丁氏在诸城属于五大姓之一,当时的丁氏家 族昌盛,子孙繁多,是姜尚太公的后裔,所以丁氏一族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家族历史。 诸城地处我国山东省的东南方,先圣贤君舜帝出生于城北的诸冯村, “诸城”由此而 得名。诸城隶属于古齐地的统辖范畴,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 西周建立初期,周王就把这块盘结着多种纷繁错杂的政治势力的土地分封给姜尚来 治理,这就是古代的齐国。丁耀亢在其述先德谱序中说: “按姓谱丁氏,周太公 姜氏裔。太公封于齐,生仲子伋,食邑于丁,以地为氏云。 ” 丁耀亢的远祖丁普郎“以军功从洪武,封于武昌” “其子孙以百户世荫食,屯于 淮之海州卫” 。丁普郎初为陈友谅手下,后来投降明朝,被政府授予行枢密院同知一 职。丁普郎个性刚强,作战勇猛,在任职期间屡立大功, 明史忠臣传卷一百三 十三记载丁普郎: “及援南昌,大战鄱阳湖,自辰至午,普郎身被十余创,首脱犹直 立,执兵作斗状,敌惊为神。 ”到了明永乐年间,丁耀亢的先祖们才迁移到了诸城藏 马山,在当时是一高门大族。丁耀亢在其诗文中就曾记录下了丁氏一族的辉煌历史: 如他的约族中兄弟入斋堂岛不从一诗道: “我家本盛族,祖居大海滨。宗枝千余 丁,科第二百春。 ” ;在其族谱序上亦有记载: “琅琊丁氏,世居诸城东海上藏马 上之阳,瓜瓞繁衍,墟落冢墓,相望无别姓,盘亘六十余里,远近称藏马丁氏 。 ” 丁耀亢的祖父丁纯,字质夫,号海滨先生, 述先德谱序 : “祖讳纯,号海滨先 生,居东海琅琊台之北,地名大村 ,即藏马山西麓” 。当时的丁氏家族之中多有 尚侠之人,唯独丁纯喜欢读书作文章, “试得售,以明经授于乡” ,被明朝政府授予 大名府长垣教谕一职。三年后,丁耀亢之父丁惟宁“捷南宫,奉差巡北畿” ,丁纯于 是辞官归隐。后来丁纯迁居诸城城南别墅,他雅好诗文,平日结社载酒, 诸城县志 载其曾与乡人结“九老会” 。丁纯最喜与友人在山间游玩,邑志记载其诗,有“是病 5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翻嫌山屐软,鬓丝羞向野花开”之句。丁纯的诗作有中唐之风,他最擅长于弦素小 词的创作,作品往往为人津津乐道。 丁纯为人义气深重,乐善好施,极富侠义心肠,乐于帮助他人,在当地颇受敬 仰。清丁昌燕曾在其丁氏家乘中记载了一个关于丁纯的故事:丁纯归隐后,就 有当地百姓献上田券众多,原来当地中举之人,一旦有了功名,就常常鱼肉百姓, 稍微富裕点的百姓就常常献上部分田产寻求有声望的人庇护。丁纯看到这种情景, 非常生气,不但挨家挨户归还田券,而且还保证只要百姓们不违背律法,以后但凡 有欺压百姓之事再出现,丁纯愿意为之驱驰。从此以后,当地百姓都能保全基业, 他们对丁纯更加敬仰。故事虽小,但是我们仍能从其中领略到丁纯那乐于助人,济 危扶困的精神。 丁耀亢之父丁惟宁,字汝安,号少滨,又字养静,是丁纯的次子。丁惟宁自小 聪慧,年弱冠举于乡,是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初仕保定清苑县的知县, 因为政绩优异而被推荐为御史,因为在任期间清正廉明而闻名于当时。乾隆时期的 诸城县志记载: “惟宁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清苑知县。遇事敏练,无留牍。 ” 丁惟宁一生著作颇丰,是嘉靖万历年间的大文学家。他虽喜欢做诗,却不喜欢存稿, “弇州先生(王世贞)为青州兵宪,巡诸邑,观兵海上,相与咏和,每为听赏。西园赏 花有诗云: 松下归来兴,花前老去心。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他的作品有散文改建 龙湾镇巡检司记 ,诗歌观海行 , 雪霁超然台步月 , 登北极台怀旧 , 水心亭 谣 , 山中即事等等。 丁惟宁为人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在任期间“遇事敏练,无留牍。五弥谨举, 治行第一” 。在山西长治任职期间,县内有很多强势之家,平日里横行霸道,欺压百 姓,就连官府也不敢招惹他们。丁惟宁到任后,对权势之家先礼后法,如有触犯刑 法者,皆严惩不贷,并且革除不合理的苛捐杂税,经过几年的治理,社会治安逐渐 稳定,风气良好,百姓生活更是大为好转。等到丁惟宁离任时,县内百姓夹道相送, 后来长治百姓还在县城之内为丁惟宁立祠作为纪念,世代传颂他的功绩。 丁惟宁个性刚正不阿,从不媚上欺下,任职御史巡按直隶时,当时白莲狱株连 千余人,丁惟宁一一详细考察审判,无罪者全部释放。 丁氏家传记载:有一个地 6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方土豪,是当时权相张居正的亲戚,他持势稔恶,欺压善良。丁惟宁刚一到任,就 有数百人告状,公堂之上土豪请求丁惟宁看在张居正面子上饶了他,丁惟宁不但没 有答应,并且按照法律将他斩首示众,因此得罪了张居正,被罢官。万历十五年, 巡抚李材因为挪用军饷,生活奢靡,甚至改参将署为书院讲学,最终激起兵变,丁 惟宁被李材请去安抚乱兵。他不惜以身犯险,只身前往,经过两天的劝解和安抚, 总算制止了这场兵变。可谁知李材不但不感恩,反而上奏朝廷,说兵变是丁惟宁激 起的,明万历皇上,昏庸无能,不辩是非,“诏下吏议,贬惟宁三官”,此时的丁惟 宁看尽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对于做官已是心灰意冷,于是他托病不就, 回归故里,当时的丁惟宁才四十五岁。万历三十七年(1609) ,丁惟宁与世长辞,死 后葬在沙哥庄,当时的丁耀亢才十一岁,丁耀心才六岁。 丁惟宁为人节俭,治家甚严。丁耀亢述先徳谱序曾说“先大夫性刚直激烈, 不避强御,三任清要,每回籍,图书衣被而已,外无长物,不喜文绣珍玩。 ” 保安 残业示后人存记 : “先大人内外官无十年,清白传家,皆石田,收租自奉,清减如 寒素士。易箦之日,家无余财。 ”辞官归家后,诸城县令曾派人送了八百金给他,他 大惊不受。来人说这是以往的惯例,所以应该接受,否则将会不利于后来的人,丁 惟宁还是坚决不受。丁惟宁自己种菜数畦,以卖菜自给。有的人嘲笑他“辞千金而 求利于圃” ,丁惟宁却认为自食其力要比白白接受馈赠好得多,于是乡人皆叹服而敬 之。丁惟宁生活节俭朴素,虽然做过官,但他仍住在草房之中,后来翻盖居室时, 起堂只是稍高了些, 虽然当时已架上梁了, 但是他看到后立即命匠人 “截柱而低之” , 并且说这样太豪华“无示子孙侈也! ”丁纯家风甚严,对待家人如在公堂之上。 虽然丁惟宁为人个性刚直,为官清廉,但是当时的朱明王朝已经是走向了衰败, 朝政混乱,官员贪污腐败成风,所以像丁惟宁一样的正直官员在当时也并不受重用, 士无报国之门,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最终只能终老于山林。既然已经不能为国家 为社会创立功绩青史留名,那么就只能啸傲于山水间,聊以慰藉。辞官归家后,丁 惟宁就一直隐居在九仙山,既然已不能在朝廷大展抱负,他只有把年轻的生命、宝 贵的岁月都消磨于大自然之中。丁惟宁终日憩于九仙山山谷溪畔之旁,遨游于山水 之间,自称“羲皇上人”。王化贞与丁惟宁交好,王化贞在其柱石丁公石祠祀中曾 7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描写丁惟宁隐居九仙山时的情景: “九仙山之阳丁公祠也及得此山,大乐之,几 旬日一至,直则辄画。 ”丁耀亢孩童之时,常随父亲丁惟宁在九仙山别墅游乐,曾在 其山居志中记载: “余未成童时,常随先柱史(丁惟宁)游九仙山别墅。往来林 壑,欣然有得,固天性然。 ”在丁惟宁的濡染与熏陶之下,丁耀亢自幼就喜欢自由自 在的山林生活,深深沉醉于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之中。 1.2 1.2 丁耀亢的生平丁耀亢的生平 一、读书漫游时期(23岁以前) 丁耀亢少时常随父亲丁惟宁游于九仙山别墅,十一岁时,丁惟宁去世,这对丁 耀亢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十二岁时,丁耀亢与其弟丁耀心师从钟龙渊在白云洞书 室读书(丁惟宁性好山水,在九仙山游玩之际,筑凿石室) 。 山居志 : “甫十一岁 而(先柱史)见背,时从师偕弟读书石室之侧,或三四月一返舍,率以为常。 ”而且 丁耀亢在其山下过白云洞书室中也曾有云: “童年负笈地,岁暮远游过。 ” 万历四十七年(1619) ,丁耀亢二十一岁,他开始到处游学。 诸城县志记载 丁耀亢“少孤,负奇才,倜傥不羁,弱冠为诸生,走江南,游董其昌门。 ”丁耀亢到 苏州后, 与陈古白、 徐暗公、 赵凡夫等人结文舍。 挽歌 中记载丁耀亢 “己未 (1619) 十月,负笈游吴,授经问礼,至于姑苏,结纳高士,游览名区,有陈古白,有赵凡 夫,玄宰董公名誉日起” 。 二、山居时期(2340岁) 丁耀亢年少轻狂,与世俗多有不同,所以他往往不合于众。1621年和1624年两 次入试,丁耀亢都没有考中。李澄中出劫行略序中说丁耀亢“性孝友,多大节 (自江南归)试屡获售而数奇不偶” ,两次下第更使其遁入山林,入深谷,憩流泉, 山居自修,礼佛参禅。1627年,丁耀亢全家移居橡槚沟,丁耀亢在此务稼穑,置田 产,并且建筑“煮石草堂” 。 挽歌记载丁耀亢: “戊辰入山,编茅架茨,采薪汲谷 耕牧是资,生业渐广,名心已衰” 。 1632年,丁耀亢三十四岁,这一年他的著作天史完成,丁耀亢把此书献给 钟羽正和董其昌, “羽正奇之,且予书校正” ,而且董其昌也予以选评校正。1635 8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年丁耀亢游泰山,这期间他留下诗作甚多,如登岱 、 经石峪 、 怀岱等。接 下来的两三年内,丁耀亢“作大泽游” ,撰修琅琊丁氏家乘 ,并为之作序。 三、国变时期(41岁49岁) 1639年,丁耀亢41岁,彼时清军入关,烧杀抢掠,明朝政府难以对抗,后清兵 攻下济南,肆意杀害当地百姓,积尸达十三万余,山东遭逢大难,丁耀亢全家欲移 居金陵,但却因“老母重土不能迁” 。崇祯十五年即1642年,清兵攻破诸城,城中一 时战火弥漫,丁耀亢带领妻子、儿女及族人经斋堂岛转到海州清风岛墟沟营避难, 其兄弟不听丁耀亢劝说执意留守诸城,城破之日,其兄丁耀斗父子皆被创,丁耀昂 和丁耀心,以及侄子丁大谷皆战死。丁耀亢在乱后忍辱叹中痛苦的描述了城破 之时其家破人亡的情景: “壬午东兵破城,胞弟举人耀心,侄举人大谷皆殉难,长兄 虹野(丁耀斗)父子皆被创,居宅焚毁,赤贫徒步,奴仆死散殆尽,苟活而已。 ”次 年三月清兵离去,丁耀亢回归故乡,然则清兵铁蹄之下,城毁人空, “白骨成堆” “城 堞夷空” “路无行人”县中无官,市中无人,田野没有农夫,村巷连牛羊驴马都没有, 城中仕宦皆被屠杀殆尽。丁氏田产皆被恶仆所夺,后来在农民起义的烈火纷争中, 丁氏家产又被起义军分给了佃农。1644年清兵占领北京,丁耀亢全家到清风岛避难, 后丁耀亢遇到故友王遵坦,为他招募兵士四千,帮王遵坦解了渠邱之围。同年九月, 经好友刘宪石的推荐,丁耀亢在福王淮镇刘泽清帐下担任赞画之职。但是目睹了当 时诸藩镇的骄纵与无节制,丁耀亢十分失望,知道他们必定会失败,加上丁耀亢山 东巨族的地位,种种原因都使得他在这场抗清的斗争中没有坚持下去。 四、仕宦时期(50岁62岁) 清顺治五年即1648年,丁耀亢此时已是半百之龄,为避诸难,他到北京谋事, 开始了他长达十余年的仕宦生涯。次年三月,在薛行坞等人的帮助下,丁耀亢充任 镶白旗教习,住在北京米市南里,筑舍三楹,当时他的好友刘正宗为此舍命名曰“陆 舫” ,丁耀亢常与朋友在其中饮酒唱和,声名大噪。 诸城县志中记载丁耀亢“顺 治四年(应为五年) 入京师,由顺天籍拔贡充镶白旗教习,其时,名公乡王铎、傅 掌雷、张坦公、刘正宗、龚鼎孳皆与之交,日赋诗陆舫中,名大噪。 ”在丁耀亢53岁 丁耀亢自述年谱以待挽歌 : “戊子七月,甫入北燕。 名为赴试,实避诸艰。 ”足以证明诸 城县志有误。 9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时,他由镶白旗教习改任镶红旗教习。等到三年教习考满,顺治十年时,丁耀亢被 授予直隶容城教谕一职,在任期间,丁耀亢陆续完成剧本赤松游词曲 、 西湖扇 传奇以及杨忠愍蚺蛇胆 (即表忠记传奇 ) ,而且丁耀亢的小说续金瓶梅 也脱稿成书。1659年丁耀亢被授予福建惠安县令,但却因身体衰弱,疾病缠身,最 终没能上任。自顺治五年到京师谋事,十几年来,宦海沉浮,辗转漂泊,丁耀亢对 于故乡那种洒脱平静的生活是无比怀念和向往的,因此对于辞官得允,能归隐山林, 自此逍遥于天地间,他的心情自然是无比畅快的。从此,丁耀亢彻底告别了他的仕 宦生涯。 五、归山时期(63岁71岁) 1661年,在丁耀亢63岁之时,他回到了故乡诸城。此时的丁耀亢已然远离了宦 海的羁绊,隔绝了尘世的纷扰,他重新修正荒芜的院落,架桥铺路,栽花种草,打 算度过一个自在悠闲的晚年。然而,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1663年丁耀亢因其 弟丁耀心抗清守诸城而受到株连,且续金瓶梅一书终为其招致灾祸。丁耀亢处 在明清易代之际,战火纷争之时,家破人亡,难免会对清政府有怨愤之心,这种心 情难免会在其作品中体现出来。 续金瓶梅一书,以宋元时期为大的历史背景,内 里却处处映射清政府视人命若草芥,随意屠杀百姓,贪污腐败之风大肆盛行,这当 然引起了清政府的强烈不满。康熙四年即1665年,丁耀亢最终还是因为续金瓶梅 一书而锒铛入狱,几近丧命。后来因为大赦天下被放还归家, 续金瓶梅一书也被 焚烧销毁。出狱后的丁耀亢当时已是六十七岁高龄的白发老翁,经历过战火纷争、 家破人亡,看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历尽沧桑的丁耀亢此时已是万念 俱灰,在游历到嵩山少林寺之时,便毅然决定剃发入山,遁入空门,一了残生。奈 何天不遂人愿,丁耀亢还是因为续金瓶梅一书要待罪侯旨,后经傅掌雷等友人 的极力搭救,丁耀亢才得以还家,但是续金瓶梅这本书却避免不了被付之一炬 的命运。 两年后,丁耀亢的母亲去世。1669年,丁耀亢病重,他撰写家政须知一书 以警示后代子孙,弥留之际,将诗文稿付与李澄中审订收藏。腊月尽,丁耀亢病情 10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更加严重,他招来子孙嘱咐后事“合掌说偈而殁” ,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在橡槚 山之南。 丁耀亢年谱 : “腊尽,病笃,招子嘱以后事,占永诀诗毕,合掌说偈而殁。 ” 11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 丁耀亢与家人、两位师长和挚友的交游唱和丁耀亢与家人、两位师长和挚友的交游唱和 2.1 2.1 丁耀亢与家人的交游唱和丁耀亢与家人的交游唱和 丁惟宁为人刚正不阿,正直清廉,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给年幼的丁耀亢树 立了很好的榜样,后来丁惟宁辞官归隐,啸傲山林,丁耀亢常随父亲游于九仙山, 亲近大自然,陶醉于山水之间。丁惟宁为人节俭,治家很严,给丁耀亢的成长建立 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丁耀亢 11 岁之时,丁惟宁就与世长辞。丁耀亢的其他兄弟们都 已经独居别处,很少来往,丁耀亢与母亲和弟弟丁耀心相依为命。1642 年,清军攻 破诸城,丁耀亢欲到外地避难,弟弟丁耀心执意留守诸城,城破而亡。丁惟宁和丁 耀亢的为人处事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子孙。丁耀亢有三子:丁慎谋、丁慎思、丁慎 行。其中丁慎行最肖父亲,博学能文,丁耀亢的遗稿多是由丁慎行辑集珍藏,并且 还为父亲丁耀亢的家政须知作跋,作乞言小引 、 序等。 丁耀亢一生有两位恩师, 就是钟羽正和董其昌, 他们两位都对丁耀亢影响很大, 下面我们将一一论述丁耀亢与两位恩师的交游唱和。 2.22.2 与师长的交游唱和与师长的交游唱和 2.2.1 与山左名士钟羽正的交游唱和与山左名士钟羽正的交游唱和 钟羽正,字叔濂,号龙渊,青州益都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自幼 勤奋好学,万历八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滑县县令一职。在任期间多有惠民政策, 不久即升任礼科给事中、工科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钟羽正在任期间不畏强 权,严惩贪污腐败,并且敢于直言上谏,后来终因言立太子事,被削职为民。 光宗继位后,起用他为太仆少卿,继而升任太仆正卿。1622年,朝廷任用他为 左副都御史,他谦辞不受,于是担任佥都御史。一上任便接连弹劾方从哲和沈 12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淮,引起了对立派的强烈不满。1623年春,钟羽正被任命为工部尚书,不久便 引退。1624年,钟羽正又以“委身门户”之罪被削夺官职。直到崇祯初年,才 又给他平反复官。1637年冬,钟羽正在故乡青州去世,享年83岁。钟羽正之诗 多感激时事之作,有崇雅堂集十五卷行于世,著录见于四库总目 。 钟羽正与丁惟宁志趣相投,性情近似,两人交情颇深,钟羽正还经常到诸 城拜访丁惟宁,钟羽正的甲午游东武丁氏小园即景一诗,就体现了两人志同道 合的友谊。两人诗酒唱和之余,钟羽正对丁耀亢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丁惟宁去 逝后,丁耀亢拜钟羽正为师,钟羽正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影响了丁耀亢,更多的是 在人生态度上给丁耀亢以影响,激励他著书立说以拯救世人。在明工部尚书 太子太保钟先生集序中曾记述了钟羽正与自己深厚的师生情谊: “神清貌古, 如乔松孤鹤,谈古今娓娓如家常语。亢退而恍然若有得也。每入郡,必造谒。 先生亦时徒步过寓,款洽忘年,夜深不倦。 ” 随着明政府日益衰微,社会危机日益严重,残酷的社会现实激发了丁耀亢 救世的英雄情怀,通过入仕救世既然不能成功,在钟羽正的影响下,丁耀亢便 走向了以著书立说来拯救世人的道路。1621年和1624年,丁耀亢两次入试均落第。 移居橡槚山后,丁耀亢怀着欲无言而恐暮的思虑,耗尽两年心血,终于在1633年 完成了天史一书,丁耀亢把此书献于钟羽正。 天史一书“天者,尊圣言 也。采之记以志传,集之传以核实,引之经书以定疑,取之诗谣以著戒。纪罪 而不纪功,言祸而不言福。盖人情畏则生慎,慎则生祥,譬如闻雷涉海,则忠 信生焉。 ”钟羽正一生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看到丁耀亢的作品以因果报应来来 解读二十一部正史,以达到警世的作用,他对此赞赏有加,并且不顾年迈亲自为 丁耀亢的天史作序: “丁君为天史 ,阅者肃然惊悚,翕然称快。盖深心于警世,非徒以文 鸣者。夫史何为而作也?将以劝善而惩恶也。以劝善惩恶,而独曲夫恶者惩之, 何也?善恶一心也。 ” 钟羽正与丁耀亢二人感情深厚,他们名义上虽是师徒,但他们之间的情谊却 同父子一般,钟羽正临终之前,还将其著作厚德录二十卷、诗一编和管见 13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一册赠予丁耀亢,丁耀亢还为恩师的崇雅堂集作序。1650年,丁耀亢前往青州 探望恩师之子,在恩师墓前,丁耀亢心中百感交集,回想当年跟随恩师学习的情景, 再看而今的“物是人非事事休”,心中岂能不悲伤?丁耀亢在其过尚书钟龙渊老 师墓中有“十年痛苦羊昙路,宿草寒花对古坟。”一句,这其中所体现的悲怆伤 痛当真是难以言说,深刻的表达出了自己对恩师的无比思念之情。 2.2.2 2.2.2 与与江南名士董其昌的交游唱和江南名士董其昌的交游唱和 董其昌,松江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 四年,明万历十六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于明毅宗崇祯九年,谥号文敏。董 其昌是明代后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书画理论家,是“华亭派”的主要代表 人物。 董其昌对于书画鉴赏十分之精通,他收藏了许多名家的书画作品,是明朝 末期最著名的书画家,对后世影响甚大。董其昌书法,综合了各家的书风,自 成一体, 其书风空灵飘逸, 风华毕现, 人们把他与邢侗、 张瑞图、 米钟并称为“邢 张米董”,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明末书法评论家何三畏对董其昌的书法赞赏有 加,说董其昌的书法“天真烂漫,结构森然,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 龙蛇云物,飞动腕指间,此书家最上乘也。 ”在此以前,称雄书坛数百年的是赵 孟頫的的“松雪体” ,其特点就是妩媚和圆熟,而董其昌以其淡雅空灵的风格, 自立一宗,引领一时风骚,名动国内外,以致“片楮单牍,人争宝之” 。 董其昌的书画创作虽然讲求追摹古人,但他的创作并非泥古不化,在笔墨 的运用上,董其昌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他的作品大都拙中带秀,清隽雅逸, 处处透露出文人创作中一派天真平淡的个性。再加上当时董其昌的政治地位比 较显赫,其书画风格名动天下,并成为明代艺坛的主流。画史绘要评价董 其昌:“神气俱足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有画禅室随笔等文集流 传于世。董其昌在书画理论方面颇有见地,他在这方面的著作有很多,而对后 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南北宗”画论。 14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董其昌一生交友广泛,与诸城的文人雅士们也有很密切的联系,丁惟宁与董其 昌的感情尤为亲厚。万历四十七年,丁耀亢初次负笈南游,便投入董其昌门下,董 其昌不忘故人之情,自然对丁耀亢照顾有加。1633 年,丁耀亢完成了天史这部 书,他寄给恩师董其昌,董其昌对此书非常重视,亲自选评校定,即便是现在,在 天史的扉页上,我们还能看到“云间董其昌思白选评”的字样。最重要的是, 董其昌提倡的创作诗文首先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存在,同时也不能忽略个 人的内心情感,这种文学创作理念对丁耀亢影响甚大,引领他逐渐走出了拟古和复 古的窠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的风格。 综上所述,钟羽正和董其昌都对丁耀亢影响很大,钟羽正在为人处世方面,给 丁耀亢树立榜样,激励他著书立说以拯救世人的伟大情怀;董其昌则更多的在文学 创作上对丁耀亢产生深远的影响,引导丁耀亢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逐渐摆脱追摹古人 的倾向,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2.3 丁耀亢与几位挚友的交游唱和丁耀亢与几位挚友的交游唱和 在丁耀亢一生之中,交友甚多,但是与他感情最深厚,对他有深刻影响,甚至 对他有救命之恩的却屈指可数,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一下: 邱石常,字子廪,号海石,清初诗人,诸城人。明末副贡生,清朝建立以 后,邱石常被清政府授予利津县学训导一职,后来擢升为广东高要县知县,因 故未去赴任。早年颇负才名,富于辩才,文笔奇丽。著有楚村诗集 、 楚村 文集各 6 卷,多有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主义作品。 在诸城,丁、邱两家是世代的乡谊文友,邱志充与丁惟宁是志同道合的朋 友,两人经常诗酒唱和,感情深厚。在此基础上,邱志充之子邱石常与丁惟宁 之子丁耀亢的感情自然也是很好。邱石常与丁耀亢齐名山左,当时的一代诗宗 王士祯的 岁暮怀人绝句 第三十一首云:“九仙诗人丁野鹤, 齐名当日邱灵鞠” , 把二人相提并论。 15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丁耀亢和邱石常同是性情中人,个性耿直倔强。清朝野史大观中曾记载: “邱海石,丁野鹤,皆山左诗人。 一日同印铁沟园,论文不合,漫骂不已。邱 拔壁上剑逐丁,丁急上马逸去,邱追不及乃返,东人传为佳话。”丁耀亢还几次写 入诗中, 以为韵事。 他在 答邱子廪 中道: “旧游回首各风飚, 分署谈经岁月遥 应怜剑术心难冷,渐觉文场气不骄。”另一首同王子房集邱子廪斋中云:“庭 树新开不记门,竹林还踏旧苔痕。如逢故剑羞磨试,似隔名山劳梦魂。念旧偶然思 管蒯,嗜甘常忆食河豚。铁园十载留灯光,屈指山阳几客存。”在丁耀亢与邱石常 的十多年交往中,剑逐一事给丁耀亢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竟至终身不忘。此事 非但没有影响二人的感情,反而让他们更加欣赏对方的任情直率。他们二人之间的 交情,我们从丁耀亢的诗中即可窥见一斑。据不完全统计,丁耀亢诗中咏到邱石常 的近 20 首。邱石常病故后,丁耀亢悲痛不已,写阅邱海石有感二首, 诗中充分体现了二人深厚的情谊,诗云:“长日昏昏但昼眠,得君遗句一潸然。仪 秦同学心多异,苏李交情道各偏”,又云: “洒泪观诗病眼昏,倩人高诵代招魂 知君生死多争胜,怪字离奇不敢论。” 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明末清初诗人,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 大家” ,有定山堂集流传于世。顺治五年时,丁耀亢入京师,这时的他恰与龚鼎 孳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引为知己,龚鼎孳还曾经为丁耀亢的诗集江干草做序, “余与野鹤文章交。遂契。迨其颠沛,迨其归隐,迨其盲目,风雨之地,明月之 天,千里通精神于一息者,非诗歌无以见吾野鹤矣。”龚鼎孳还曾作赠丁野鹤 四首、寄野鹤等诗赠与挚友,在其丁亥夏秋,与野鹤相聚于吴陵,赋诗惜别。 今颠毛种种,死生患难,如度一小劫,而卷中诸名宿亦强半不在人间矣书此以记 岁月中,龚鼎孳向好友尽情诉说自己的辛酸岁月。龚鼎孳还为丁耀亢的逍遥游 作序,在丁耀亢的诗集里,他与龚鼎孳的唱和之作有很多,有病中寄别龚大宗伯 等诗作。 丁龚二人不只是朋友的情谊,特别是在丁耀亢的心目中,龚鼎孳对于他不仅仅 只是挚友这么简单,在丁耀亢因续金瓶梅一书身陷牢狱之时,龚鼎孳还四处奔 走救他出狱,救过他的性命。丁耀亢对龚鼎孳的救命之恩刻骨铭心,终生铭记。丁 16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耀亢曾经做龚大司寇招同阎古古白仲调纪伯紫夜即席分韵十首一诗:“赎身无 地酬平仲,急难何时报信陵。”诗中对于龚鼎孳的救命之恩充满了感激之情。丁耀 亢晚年时,经济上很拮据,龚鼎孳不仅在物质上给予丁耀亢很大的资助,而且也在 精神上支持和鼓励好友。丁耀亢临终之时曾说,“生平知己,屈指数人,惟龚大宗 伯、傅大司空诸名会,脱骖患难,耿耿在怀。” 丁耀亢的另一位挚交好友就是傅掌雷,在续金瓶梅一案时,傅掌雷与龚鼎 孳一起积极营救了丁耀亢。傅掌雷,直隶灵寿人,初名维帧,字掌雷,号歉斋。崇 祯十五年时考中科举,入清之后,于顺治三年考中进士,担任工部尚书一职。傅掌 雷很欣赏丁耀亢的才华,曾经向朝廷举荐过丁耀亢,于是丁耀亢受朝廷之命作了戏 曲蚺蛇胆,到了后来,又改名为表忠记。丁耀亢对此十分感激,曾经作杨 忠憨蚺蛇胆剧成傅掌雷总宪易名表忠志谢一诗赠与挚友傅掌雷,其中“感 君独赏高山曲,狱王问成连海畔船。”一句充分体现了丁耀亢对友人向朝廷举荐自 己充满了感激之情。在丁耀亢因续金瓶梅一书身陷牢狱之时,傅掌雷也为之四 处奔走,积极营救丁耀亢。丁耀亢对此亦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做喜傅司空 初度病起寄谢四首赠予傅掌雷,诗中有“老去侯羸何以报,向人唯说信陵恩。” 一句,对于傅掌雷的活命之恩无以为报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丁耀亢还有另外一首 病卧东村风雪中遣人候傅司空,诗中的“白发难酬知己泪,黄金不尽故人心。” 一句再次体现了丁耀亢对挚友的救命之恩无以为报的无限感激之情。等到傅掌雷去 世后,丁耀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