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认知实习报告之苏州.doc_第1页
城市认知实习报告之苏州.doc_第2页
城市认知实习报告之苏州.doc_第3页
城市认知实习报告之苏州.doc_第4页
城市认知实习报告之苏州.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城市认知实习报告1.摘要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长三角重要经济中心。苏州是江苏重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 在我的心中苏州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城市,自小我便对这个古老的城市无限憧憬,它是“东方威尼斯”,更有苏州园林甲天下之说,苏州,历来为人文荟萃、风物宜人之天堂福地,这么一个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城市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呢?自从上了大学以后,开始学习城市规划专业以后,一直很想去看看这个大城市,从专业的角度去看看这个城市,这个城市的建筑,这个城市的风光,如何将现代化都市的高楼林立与江南水乡的粉黛白墙融为一体,使我对苏州充满了好奇,不得不趁着这次认知实习的机会去探求一番。关键词:苏州 粉黛白墙 古老 现代 认知2.调研计划及安排我选取了苏州市具有历史特色的景点及城市标志性建筑物,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分析。计划用2个星期的时间,并分两个阶段,前期外出考察调研,后期查阅资料,查缺补漏,完成报告。具体的安排计划为:8月15日苏州火车站8月16日留园8月17日苏州博物馆8月18日平江路历史街区8月19日观前街8月20日嘉业阳光城8月21日苏州艺术文化中心8月22日圆融时代广场8月23日26日整理调研内容,查阅相关资料3正文8月15日天气:晴 地点:苏州火车站 今天是我来苏州的第一天,一下火车就感到扑面而来的热气,让人心里隐隐产生燥热,但仍阻挡不了我对苏州这个城市的热情与好奇。火车站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窗口,从世界各地而来的游客最先接触的便是这个城市的火车站了。火车站作为城市的一座重要公共建筑,如果能成为代表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标志性建筑,对于人们认识这个城市有很重要的意义。与西安火车站的拥挤杂乱相比,苏州火车站的干净有序首先赢得了我对这个城市更深的好感,当走出火车站,看到那极具江南特色的站房建筑时,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城市。那么就先由火车站的建筑介绍起吧。最先看到的便是那大体量,大空间的主体建筑候车厅,菱形网架体系的大屋顶,两组镶嵌着菱形灯笼的圆柱,站房外墙采用栗色的网格金属幕墙,使得建筑显得气势恢弘。站房两侧的裙房根据车站的功能需要,组织了别具江南特色的内庭院。与主体建筑成为整体,形成完整连续的建筑界面。进入建筑内部,整个候车大厅开敞明亮,不管从空间结构到功能布局,处处都透着苏式韵味与江南特色。整个候车大厅分上下两层,每层都有一个入口,二层的入口主要供开车或者坐车来的旅客进入,二层外的道路通往东西两个方向,与城市道路连接。候车厅两层的布局一致且对称,在第二层东西的角落各有个半层,提供餐饮商业。竖向交通有两个扶梯,对称布置在大厅中央,除此在候车厅外边东西各有两个楼梯通向二层。候车室,卫生间,商业,贵宾室结合庭院对称分列在候车厅两侧,秩序井然,功能分区明确合理。 再到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主站房对称布置在广场的中心,南广场西侧是公交首末站和行包房,东侧为各类车辆停车场,北广场结合商业用房设长途及公共汽车换乘车场。整个广场中轴对称,更加衬托了火车站的气势。景墙,休息廊,竹林,水池疏落有致地布置在广场中轴线两侧,极具浓郁的苏州特色的小品点缀其中,人字形屋顶设计,为旅客营造出舒适亲切的空间。主体建筑前方各有两个进入地下一层的入口,由一条通往候车大厅的大道连接。南广场上西侧有四个出租车的地下停车库入口,东侧有四个轨道交通入口,但还为开通。东西两侧均有休憩空间及人行车行入口。 当把火车站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全部跑了一遍后,对于这个火车站我似乎有种了如指掌的感觉(有点夸张),总之,虽然只是刚开始,但我已经认识了解了这个城市的门户,开启了这所城市的大门,不禁想大喊:苏州,我来了!8月16日天气:晴 地点:留园带着昨日的疲惫美美地睡了一觉后,由于住在离留园步行不足5分钟的酒店,所以计划今天先去留园。提到苏州不可避免地要说到她的园林,而其中最有名要数拙政园。可是在我的感觉,虽比不上拙政园那种大家闺秀的大气、旖旎,留园的小家碧玉给我的印象更好,精致且别有韵味。留园的建筑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但是布局合理,空间处理的也很得当,一条700多米长的曲廊将留园中所有的建筑物串联在一起,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沿着曲廊便可以访遍园中的所有建筑。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这些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曲廊的起点船形的涵碧山房是看戏赏景的地方,在莲花盛开的夏日,戏台便是一处绝佳的观景点。戏台临池而建,池中有小蓬莱岛,对岸山上的可亭与其成为对景。水上建有一座曲桥,既用来分割水面,还引导了游客,达到了移步换景的效果。留园中的盆景园布置的很有意思,很有帝王朝拜的感觉。漫步于盆景之间,那古朴典雅、干姿百态的盆景,给人以美的享受。留园中的建筑也传承了苏州园林的一贯的非对称原则,很是得体宜人,框景随处可见,从墙上的漏窗和锦窗到天井,将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建筑我就捡最主要的五峰仙馆来说,其建筑用材非常奢华,梁柱全部采用楠木。走进五峰仙馆,厅堂宽敞明亮,宏丽而大气。楠木殿的厅堂面阔五间,后厅与前厅仅有一屏风之隔。正厅中间仿古代帝王的大殿设计,用扩散式来排列桌椅。正厅空间分隔成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空间分布错综复杂,典雅繁美。漫步留园,由衷地领略到山水的亲切,建筑的精致,感受到园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并学习到园林的设计手法。8月17日天气:晴 地点:苏州博物馆 今天又是个大晴天,按照计划,我来到了被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称为自己的“小女儿”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未入大门,先看到粉墙黛瓦,灰白相间,以及用菱形几何体组成的屋顶,大门用钢架结构,门墙除了小小的一排横式的“苏州博物馆”五个大字和馆标之外,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跨入大门后,映入眼的便是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其运用简洁的几何体、现代的建筑工艺,制造出古朴的建筑外形,建筑屋顶设计是用混凝土直接浇注出瓦片形状,加入了江南民居及园林的元素,远看像黛瓦结构。建筑的各个细节之中运用到三角形几何元素,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传统的粉墙黛瓦色调。现代与古朴气息的融合,透露着谦逊大气,让我未进入就有种置身现代回顾历史的感觉。博物馆坐北朝南,主要分为三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庭园。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地下室设有新石器时代和吴文化文物的展厅,影视厅、多功能厅、卫生间藏品储藏库等。中央大厅光线充足且均匀,且带着丝丝凉意,抬头便看到屋顶的百叶窗。建筑顶棚采用了一种变异的新型藻井处理手法,再往北走可到博物馆主庭园,园内布有假山群,中有长长汀步,南面是大片水塘,加上一凉亭。走廊墙上设有六边形的框子,巧妙地采用了框景的手法,将庭园的景致囊括其中,仿佛欣赏一幅镶嵌于镜框中的画作,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博物馆的设计将建筑置于院落之间,庭院,游廊等空间穿错交织,园林造园造景的手法与现代建筑融合一体。置身博物馆中,既然感受到现代建筑的气息,又参观了解了传统文化,同时学习到园林手法,而这三种相互融合的如此和谐自然,不得不让我被贝聿铭大师深深地折服。8月18日天气:晴 地点:平江路历史街区 依旧是闷热的天气,但还是影响不了我对这个城市的热情,今天我来到了苏州有名的历史文化街平江路,是典型的由小桥、流水、人家组成的历史街区。我先从干将路交会的平江路南端入口,在巷口有个石碑亭,阵列着复制的平江图石碑。原来早在宋代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随着历史的变迁,依然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肌理和长度,所谓“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一条石板路贯通南北,房屋的体量、街道的宽度和河道,比例恰当,路上商铺零零散散地排在两侧,四处斑驳的砖墙和条石、青砖碎瓦铺就的路面及大部分的老宅水巷,可以看出平江路保留了原有的历史细节,极好地传承了历史文脉。城内河道纵横交错,河畔民宅比邻,显现了典型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绮丽风光,走在平江路上,我的心是平和的,不敢发出一丝嘈杂破坏了它的恬静与疏朗。由于受到限制,平江路上商铺很少,内部布置大多按照苏州传统民居的形式,从格局到摆设,均延续了苏州的文化特色。 平江路是沉静而平和的,我看到老人们坐在河畔的栏杆上纳凉闲谈,我看到河畔人家从河中打水来浇菜,粉墙黛瓦的民宅,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黛瓦古井,耳边传来吴侬软语声声。她的古宅旧居、河畔拱桥,她的每条巷子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故事。她能令人真正感受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以其最自然的方式延续了历史。对比一些古城许多历史街区都融入大量的现代商业气息,破坏了原有的文化氛围,而苏州平江路仍以其精致铺地小街,和被岁月斑驳的民宅保持着原有的韵味,这是经过了无数艰难岁月才积淀起来的文化遗产,是不可摧残与毁坏的。8月19日天气:多云 地点:观前街 今天是我在苏州老城的最后一站观前街了,它既是历史名街也是苏州最繁华的百年商业老街,类似西安的骡马市。观前街位于苏州古城的几何中心,全长超过700m,是一个集商业、娱乐、饮食、文化于一处的大众消遣场所。来到观前街西,一座高大的石碑首先映入眼帘,其后一条沥青路面贯穿东西,街道两旁种植悬铃木,并设有供游人游戏的凳椅,商业气氛的杂沓和纷繁,汇聚了采芝斋、稻香村、叶受和、黄天源、陆稿荐、松鹤楼、得月楼、朱鸿兴、乾泰祥、小吕宋、三万昌等众多老店名店以及人民商场、工业品商场、购物中心等大型现代化商厦,建筑均为仿古风格,体量较小,尺度宜人,形成低矮缓和的建筑轮廓线。建筑街道形成强烈的空间围合感,房檐超出建筑立面,下雨时可作避雨之用。建筑色彩基本为黑白灰,粉墙黛瓦,透出苏州文化韵味。广场的形式多样,凸现传统和现代交相辉映的魅力。小品有座椅、花坛、话亭、路灯、指示牌等,将地域文化中的一部分造型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别具传统文化特色。各商户的招牌和户外广告色彩及材质将传统符号融入,与整体特色相协调,使观前街焕发出地域文化气息的持久魅力。积淀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商业繁荣的相互渗透,使我感受到古代与现代两种不同层次的氛围。观前街四周交通很便捷,东西入口均靠着城市主要干道,它的交通车辆仅限于旅游观光车,是名符其实的步行街。观前街的布局不仅仅局限于一条长长的纵向街道,两边也僻出了一些横向街道,仍为商业文化气息浓厚的街巷。这些巷道相互贯穿,纵横交错,形成不同的分区,可以从任何方向走到主街道来,使人们在逛街过程中不会很快感到单调和疲劳感,就因为这样,让我将这里的每一条街道都走了一遍,晚上回去才感到小腿疼的受不了。可能因为阳光太过强烈的缘故,我深深感受到观前街的一个弊病绿化少,仅仅限于两侧的一排“娇小”的树木;其次,其公共设施很少,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纳凉遮阴的休息广场也仅仅只有一处。总的来说,观前街的优点还是远远多于缺点的,它将人文特色与商业文化融为一体,既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又感受到其中的城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魅力,这是西安的骡马市所需要学习的,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城市景观和商业文化的重要窗口,而观前街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空间。8月20日天气:晴 地点:嘉业阳光城回顾上学期,我既对居住区做了调研又自己设计了居住区,这次经过这么多的学习实践,我想对于苏州居住区的认知,我会有更加专业深刻的看法。我选择了苏州的嘉业阳光城作为调研对象。嘉业阳光城位于苏州市金阊区大运河畔辛庄,其占地面积26077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2927平方米,容积率约为1.2,绿化率39.9%,总户数2300。东边是西环路,南边是辛庄西路,西边是京杭大运河,北边是北环路。周围配有各种商业,医院,学校,公园等设施,交通便捷,距离其百米不足的地方有一个公交首末站,门口还有一个公交站。阳光城分博雅居,环秀苑,含碧苑,冠云居,怡景苑五个组团,东边是小高层住宅区,西边多层住宅区,中间是低层住宅区,南边是自带小花园的三层别墅。小区内设有会所,商业水街,景观游泳池,中心广场,银行,邮局,洗衣店,小超市等公共配套设施。在小区门口有一处花坛转盘,内有巨石,上书嘉业阳光城几个大字。从小区正门进入,首先是一条商业街,两侧有商店,诊所,邮局,理发店等,中间是一条绿化带,内设休息座椅,小品建筑,消防停车位。步行街尽头便是通往小区东西两个方向的小区路了,与步行街一路之隔的是一处绿化小广场,高出平地约3米,内设休息座椅,雕塑小品及喷泉。整个小区以会所,广场,景观游泳池及商业水街为中心环绕布置。由于小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京杭大运河及运河的一条河叉从西南两个方向拥抱住区,另有一条城市泄洪河道青龙河自东向西斜穿住区汇入运河,所以整个小区处处透着浓郁的水乡风情。在参观过程中,我还看见一位老太太在河边洗窗帘,脑海中立马浮现出古时江南女子在河边浣洗的场景。景观设计分三大块,一是一大型水面为主体的中心水景区,二是青龙桥及古树为主体的绿荫广场,三是引入苏州传统文化的砖雕景观。三大景观区既有分隔,也彼此渗透。小区再续了苏州传统园林中恬静的宅园生活,曲折小径,绿荫长廊,框景式的门洞,开阔的水面,重檐木亭,悬挑于水面的木质平台,大量的竹林、芭蕉等植物,这些无一不透着江南意境,同时砖雕、青龙桥及古树诉说着地域的历史积淀,延续了苏州的地域文脉。住宅立面简洁,灰色基调,将住区更易融入城市中。住宅底层设计十分人性化,由于要求住户将自己的自行车电动车等搬入家中,住宅底层设有车行坡道及人行梯道。小区绿化与道路并行,每个组团都有中心绿化,宅间为庭院绿化,整体环境布置融洽,处处显示人文关怀。规划中以环形道路为界面进行交通组织和空间界定,其中环形道路以内部分作为小区空间。二级环形道路的结构提高了道路效率,节约了大量的道路面积。小区采用人车混行的形式,这一点对居民的安全不能很好保障。东门是主入口,南北各有一个车行入口。东门进入后分两条路,与一条环形路相交。针对独特地形,以内作为小区的中心小区路两边均设有停车位,停车方式分路边停车,地下停车及集中停车,未提供非机动车辆停车的空间,要求其搬入家中停放。在小区内随处都乱停放着车,且宅间路的车辆转弯半径不够。经过对阳光城的参观实习,我又学到了新的居住区组织形式和设计理念。这个小区的人文气息十分浓厚,将公共活动空间作为中心,住宅建筑围绕其环形布置,从而使道路也成环状。小区有多个入口,停车方式多样。阳光城成功构筑了园林式的现代住区,城市街道空间、城市文脉、城市的人文气息在嘉业阳光城也得以融入。整个小区从人文层面融入城市规划、建筑、景观的一体化设计,使嘉业阳光城在具有封闭住区特点的同时在城市街道、城市文脉、城市人文多个层面融入了城市。8月21日天气:多云转阵雨 地点:苏州文化艺术中心 前几天让我看到的都是苏州清新内秀雅致的一面,而今天我将要去苏州的工业园区,探寻他的另一面。 当我漫步到著名的金鸡湖湖畔,抬眼便看到这座简洁大气的建筑,犹如一颗璀璨明珠,气度非凡。它的造型很是别具匠心,从平面上看是椭圆形,开口延伸向金鸡湖,将一块花园环抱的“珍珠岩”包围在中心,外型呈“新月牙”状,与金鸡湖湖面相呼应。 从外部看,科文中心外墙的设计外观与北京“鸟巢”很相似,很像一缕缕蚕丝缠绕,织成一件巨大的丝绸外衣。据资料它的外墙兼顾了遮光和节能。设计师采用六边形双层铝合金挂板为基本单元,通过连续的几何叠加,使外墙的空间感和延展性得到体现,从而将苏州的丝绸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建筑的入口处挺别致,树立了一巨大的玻璃幕墙。走进内部,抬头便看到彩色镀膜的玻璃顶棚,整个一层大厅空间开敞,色彩丰富,红橙灰黄几种色彩相互交映,给空间带来节奏感,让我叹为观止。一进大门正对的就是通往二楼的楼梯,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一层设有影院票务中心及餐厅,二层设有大剧院、电影城、演艺厅、画展中心、艺术大堂等,二层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休息座椅,很是人性化,内部的垂直交通工具有电梯,扶梯及楼梯。这里的每个功能区都不是正规的方形,而是带有曲折感,各个功能分区在空间隔断的处理上,是通过灯光的不同效果及地面的材质来处理的。站在二层向外眺望,便看到秀影明媚的金鸡湖,一切美景尽收眼底。再走到科文中心的内庭,其核心便是外墙为双层玻璃幕墙德半圆形建筑,据说周围是融合了现代和传统设计理念的苏州园林。但当我走在其中只感到一切都很人工、很生硬,并没有苏州园林自然山水的精髓。苏州科技文化中心给我的感受是并没有一丝一毫的传统苏州文化特色,而是充满了现代文化气息,这让我看到了苏州时尚现代的一面。8月22日天气:多云 地点:圆融时代广场 今天我来到苏州工业园区的第二站圆融时代广场,由于路程遥远,我还有幸体验了一次苏州的地铁。 再次来到金鸡湖畔,这次看到的是“圆融”大型现代金属雕塑,它是新加坡著名雕塑家孙宇立先生的作品。雕塑由两个动态扭转的圆紧密相叠而成,寓意中新双方密切合作和相互交融,表达了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的互融和共生。而此处最大最有名的亮点便是那500米长的LED巨型天幕了,我是白天去的,所以并没有感而受到传说中绚丽缤纷、震撼人心的视觉体验,但是天幕的尺度还是很惊人的,远观造型弧线优美,可以想象得到夜晚如同一条炫目的长虹横卧在那里,这个天幕不仅具有观赏性,也有很强的引导性,同时也可避雨,一举三得。广场分为五大区,北边是高档办公商务区、生活休闲区、河滨步道水滨餐饮娱乐区,南边是购物中心,南北均分布着城市购物时尚街区。时代广场中注入了水元素,是一条横穿东西的天然河道,引入金鸡湖活水,水面很是广阔,成为广场一个重要的景观点。河道上架有两座景观桥既连接南北交通,同时丰富了行人的游玩兴趣。餐饮区临水而建,极具亲水性与休闲性。广场的景观小品有雕塑,座椅,指示牌,路灯,垃圾箱等,造型多样有趣,材质基本为不锈钢,木质及大理石等,为广场带来活力与趣味。建筑由北至南高度逐渐降低再升高,立面多为玻璃幕墙。广场商业气息很浓厚,进驻了许多商业品牌,在河边桥洞的墙壁两边贴着各种的商业品牌。 来往时代广场的交通很方便,两边有两个公交换乘中心,拥有6个地铁出入口。其内部交通是通过三个空中连廊,三座景观桥将广场的分区互相联系,每个商铺内部都设有楼梯,天幕东街尽头还有扶梯。行走在河岸边,听着水声,吹着夏风,感受这种时尚气息浓厚的地域空间,同时脑海中浮现出苏州古城中的小桥流水,粉黛白墙,仿佛从古代穿越到现代。想到这样大相径庭的建筑风格竟让能存在于同一座城市里,不禁对苏州这座城市更加喜欢。后记:一周的城市认知飞快的结束了,带着依依不舍地情绪我踏上了回旅的火车,最后一次仰望这个城市,依旧是蓝天白云,魅力十足。这次的旅行确实我第一次认真地用专业的角度去了解认识了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